人生亦如花开花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与死”主题阅读优秀随笔展示
卷首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哲学的三大命题,而其中的生与死是人生的大问题,也是自古以来中外哲学家思考的话题。思考生与死,周国平说是“有意义的徒劳”,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与死这个开端和结局,但我们可以让生与死中间的过程更辉煌、更有价值,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唯一一次的生命,单程航线,一去难返,我不珍惜谁能替我?因此,我的人生我做主,从现在做起,从美好的青春华年开始,不虚度每一天,不让我的人生留下丝毫的遗憾,把自己的人生美丽绽放到极致!在进行生与死的主题阅读之后,我们撷取同学们思维的浪花几朵展示给大家,供大家交流碰撞共鸣,深化自己的思想!
死之谓何高二十五班刘克涛
死亡是一切生命体必须经过的的过程。
死亡是痛苦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若是别的困难,咬一咬牙或许就挺过去了,唯有死,除了接受,别无选择。
没有任何方式可使我们免于一死。遥想当年秦始皇,扫六合平八荒,自认功盖三皇五帝,命徐福前往海外寻求长生不老药,寻药未果最终病死沙丘。
昔年金圣叹也深有感怀:“然而自治旗无奈,故邃不复之言也。”无奈,无奈,最终还是无奈。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们对未知的事物都会产生莫名的敬畏。死亡亦是如此。但普通人的敬畏却随着时间空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或许不是消失,而是习惯,习惯意味着麻木,芸芸众生已经用习惯来麻木死亡。
没有人喜欢死,蝼蚁都还偷生何况人。人们之所以恋生,是因为活着可以感受自己的存在,可以感受这大千世界的种种而死亡却剥夺了这一切的可能。
死亡是必然的,。没有人能否认它的必然性。但死亡又是公平的一是每个人都会死,不论他是政府要员,还是商贾大亨,亦或是平头百姓;而是在你死后你都会化作黄土一抔,消散在这天地间。
可难道仅仅因为死是必然的我们就必须接受吗?不,我不想死。我既不愿意死,也不愿意愿意死。我们的肉体或许会随时间空间的变幻而消失,但我们的灵魂却不甘死亡。我的灵魂在颤抖,在挣扎,在咆哮。向死亡发出不甘的怒吼。既然人都会死,何不拼死一战,用没有明天的一天去拼。
承认吧,无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打动不了你。原因很简单,你不想死,你舍不得这花花世界,舍不掉你拥有的一切,舍不掉可怜的自己。
不要否认死亡是必须的,若只是一昧掩耳盗铃般的逃避自欺欺人,而不是挖掘自身价值,人生将毫无意思。
思考死:生与死与爱高二十五李爽
刚刚看过了文学大家们对于生死的讨论与感慨,忽然也有同样的想法去讨论生死。
我害怕死。有人说,这是因为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感受过社会压力,人心险恶。若我多去生活,获得了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经验,看透了这世界的本质与阴暗面,兴许到那时就可以轻松地从这个世界离开。
不,我不这样认为。我害怕死亡,并非只是将世界看得单纯,也并非只是因为想要“活下去”。我只是害怕,在失去了有关这个世界的联络后,再也感受不到这人世的温情,我只是害怕想抓住最后一丝余温时,不得不放开手的无奈。
我贪恋这世上的爱。大到同情世界的爱,小到对自己小家的爱,都是我恐惧离开的原因。尤其是连接血缘的亲情。从儿时的打闹,再到成年后的拥抱,每一刻都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嘴角还是会上扬。但我同样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老去那天,都会有“那一天”。我们贪恋这种美好,以至无法去想象没有它的时候。当我们老了,家人围在身边,从前伸出手便能握住的温暖也会显得格外珍贵。“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无论世事怎样变化,都无法改变这种爱。
还记得前几年清明节那天,中央电视台在几个陵园布置了能够倾诉对故人感情的小“电话亭”。那些诉说着故事的人们,有些甚至泣不成声。他们还在重复着从前一样的生活,但只是缺少了以前故人在世时那份之来源于他们独特的温暖。我害怕的正是这种无奈。
但是,死是生的归宿,是终不可避免的无奈,但若我们只视此为无奈,再任时光穿梭,数十年后,将面临生死之别的我们是否心中只有恐惧?我们是否心中只剩悲伤?
不,我更讨厌这样的恐惧,这样的提心吊胆。
我喜欢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但终有一天死亡会来闭上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停止呼吸,让我们再也无法感受到爱。与其每日忧愁注定的死,为何不积极面对未知的生呢?我们热爱生活,因为我们时刻幸福,便不留遗憾。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高二十五班崔帅每当读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便是一阵震撼,是啊,生命就按照生命本身的律动与节奏生活,在生命绽放的时节就该尽情绽放,在生命枯萎的时候就走向消亡。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一颗平常心就足了。
因为生,我们就注定走不出尘世,一生漫长而又短暂,相陪走过一生的其实只有自己,面对死亡,面对生命的自然返归,要静谧,恬然地让生命逝去。因为人无法挽留生命趋于衰落,正如人无法阻止花儿的凋落。
生命,人生之繁琐,当你也曾乱了心智,要学着去释怀的微笑,让生命在“释怀”中走过,走过悲伤苦闷,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蔚蓝晴空。放下该放下的你,退出没结局的局。但因为“不痛怎么知道自己存在”。勾践凭着坚韧的毅力东山再起,因尽忠直谏而受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凭非凡意志完成了旷世大作《史记》,生命的意义的诠释,在于不忘初心的美好。
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纵观古今,多少英雄、豪杰,精忠报国,战死沙场。屈原披发徜徉,抱石投江而死,李广不愿意以百战之身受辱于刀笔吏而横刀自杀……死得其所,也是正确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一种自然,是一种洒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们每个人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和态度都是不同的。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桑塔亚娜说;“生与死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只能享受二者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帷幕将衬托出生命的光彩”。我们将坦然这一切的一切,脚踏实地再仰望星空,珍惜当下的所有,在本该拼搏的年华里:不念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高二十五班田晓
风潇潇,江水寒。
汹涌不息的江水似在悲诉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似在哭诉着千年前无数帝王家族的兴衰变革。似乎是从人类文明正式步入正轨开始,人类便对生与死进行深思探讨。人类向往于生的存在,畏惧于死的到来并一直坚信于“生”的亘古不息却一直未逃脱死亡的枷锁。
自始皇帝嬴政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去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药始,接下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便把“永生”列为终极目标。并在以后长达两千年的岁月中,方土们从炼丹炉里炼得无数仙药,以延长帝王寿命却为此搭上了皇帝的性命。东晋晋哀帝一日三药,第一年朝政不能自理;第二年生活不能自理;第三年一命呜呼。然而却无法阻挡后世天子求“永生”的步伐——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等等前赴后继,共赴黄泉……死神并未因其身份尊贵与否而就此怜及。
生与死,天堂与地狱是一个永远的对立面,人类追求生或死后灵魂的天堂便由此衍生了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但丁的《神曲》以及影响了千万世的宗教,但仅止于人的幻想。
人生不过区区数十载,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耋耋。于是,更是有无数古人去探讨生的意义。他,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