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新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我的新课堂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帮助学生体验、反思、感悟生活是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习惯,激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了我平时听课中注意的问题。在此,谈一点浅见,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指导。
1 教师要多一点欣赏
在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倾听学生的看法,别用成人的判断砍断孩子思维的枝桠。一个事物本来就是多方面的,着眼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孩子有自己的观点,说明他在独立思考。教师对答案的求同,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会扼杀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多一点耐心
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整合意见、发表观点的时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听课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讨论的炉温刚升起来,结果还未经翻炒,就听教师一声呼唤:来,大家说说讨论结果。夹生的小炒肯定存在许多不足,师生点评将难以找到亮点。这种做法只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打断了观点生成的进程,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常此以往,小组合作中相互补充、交流的功用就会丧
失。
3 教师要多一点放松
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往往急于求成,怕影响课时按时结束,怕讨论不能有效完成,就独霸讲坛,掰开、嚼碎喂给学生。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少了咀嚼的过程,常此以往会使胃的功能退化,人变成病弱的秧苗,而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咀嚼的过程,就仿佛饥谨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能成为成长的动力。学习少了品味、少了感悟,就会弱化思维,成了人云亦云的应声虫。思考就是形成成熟思维的原动力。一味的急于求成,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求知的乐趣。他想的没有那么深刻、那么周全,即使只顾一点,他的大脑也一定在转动、在吸收。
4 教师要多一点引导
语文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一篇作品被选出来,一定有许多值得读的地方。引导学生一读、再读后,它的清丽、它的婉约、它的豪情都会让你有所感悟。教师不能只为赶教学进度,忽视学生对作品的最基本的了解,就急不可耐的进行课文分析。换个角度,就好象一盘大菜,端上桌后,先告诉你原料、作料、工序,被肢解的分崩离析后,你恐怕已失去当初迫不及待想品尝的热望了吧?不如给学生品读的机会,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再进行提炼。使学生从理解到心仪到禁不住手痒的模仿,再引导学生回头弄清
工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目的。
总之,只有语文教学做到真正的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品味,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习惯,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