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渠由四个分水点组成分水工程系统,分水工程按以下区段划分:渠首至 第一管理站3.3千米、第一管理站至第二管理站5.2千米、第二管理站到第三管 理站、7.8千米、第三管理站到渠尾4.2千米。全流域引水渠道工程包括青年干 渠引水渠道骨干工程和其他引水渠道工程。
工程建设
三、蓄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呼图壁河流域范围内没有任何一项蓄水工程,水利条件十 分落后。新中国建立后,在流域范围内共新建水库13座,其中产生效益的水库 9座,因前期工作不力而列为缓建的水库1座,其他3座因水源枯竭而报废。
呼图壁河
1.流域概况 2.自然环境 3.水文特征 4.工程建设
流域概况
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腹地,南北均长 258千米,东西均宽40千米,总面积10254.68平方公里,形如巨蚕。呼图壁县因 河取名。
呼图壁河流域东与昌吉市接壤,南以天上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 县交界,西与玛纳斯县连接,北部伸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与塔城地区和布克 赛尔蒙古自治县毗邻。
呼图壁河流域,在中山区、高山区区内,因岩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空间。区内气候较寒冷, 气温较低,降水量充沛,蒸发量微弱,地下水补给量多。地下水在地层中形 成通道,相互补给,形成较广泛的脉络带。泉水出露多,流量较大,尤其在 背斜轴附近、断裂破碎带地下水常以泉水出露的形式为河流补充水量。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呼图壁河流域水利化的进程,在呼图壁河上修建 有以下蓄水工程:
大海子水库、小海子水库、红山水库、种牛场六号水库、种牛场七号水库、种 牛场八号水库、先锋水库、西沙河水库、种牛场三号水库、石门水库、白圪垯 水库、鸭娃湖水库、军区洪湖水库等。
四、水力发电工程
呼图壁河流域范围内小型水电站建设始于1959年,芳草湖农场建起流域内 第一座小型水电站——渭户水电站。此后,全县各地先后建起一批小型水电站。 其中十三户、大泉、石梯子、雀儿沟所建的小型水电站均因水量不正常而停止 发电。至1985年,共建小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742千瓦,其中装机容量在 250以上的有3座,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达拉拜水电站。
水文特征
呼图壁河
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杨利普等4位专 家于1964年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38亿立方米。
根据呼图壁河管理处于1982年进行“五查五定”时所作的水文分析资料 汇编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57亿立方米。
根据自治区水文总站1984年1月编订的《新疆水资源调查研究报告》一书 中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77亿立方米。
自然环境
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格尔盆地南缘。其地貌形态大致可分 为三部分:南部高山、丘陵,平均海拔2400多米,占流域总面积的 34.71%;北部为沙漠地带,面积占25.71%。
呼图壁河流域内有呼图壁河、军塘湖河两大水系,年径流量4.89亿立方 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下,南北气候、气温、降 水差异明显,变化较大。而人口居住及其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农 牧业生产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使水资源利用具有显著的 区域性差异。然而,这种区域性差异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提供 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工程建设
二、渠道工程与分水工程
青年干渠饮水工程从渠首至渠尾总厂20.5千米,全部为干砌卵石砌筑,从 渠首至北疆铁路铁路桥14公里区段,每25米敷设一道浆砌卵石隔墙,干渠砌 石总量为28万立方米,投入人力约30万工天。1975年10月至翌年3月利用冬 修和春修曾对渠首至三站的16.3千米的渠段进行了局部渠段进行了局部区段的 翻修。1996年7月工程水毁后于1997年翻新渠底1415.4米,1998年再次翻 新渠底5883.3米。
青年干渠渠首工程为一弯道式(费尔干)引水枢纽,工程主体在建成后由 整治段、进水闸、泄洪冲砂闸、沉砂池、小型水电站等组成。进水闸纵轴线和 泄洪冲砂闸从轴线呈59度的交角布局,正面引水,侧面冲刷。
上游整治段运用费尔干式人工弯道引水,弯道水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自凹 岸向凸岸的横向坡度,产生横向环流,利用环流效应引水冲砂。进水闸前设置 曲线挡杀槛,兼而利用横向环流转化为由侧面泄水在底部形成的螺旋形涡流, 使表面清水进入进水闸而携带砂石的地层底层水流由泄洪冲砂闸渲泄至闸后的 河床。
水文特征
还经其他数据分析对比,呼图壁河地表水年径流量取值以 4.562一立方米为准。
呼图壁河是流域的主水系,河道全长258千米,其中石门 以上的主河道全长约100千米。呼图壁河上游山区河床发育均 匀,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干流位居其中,左右两岸共有主要支 流和沟壑30条,其中10条支流在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其他 支流大多数源于中山、低山区。呼图壁河干流由南向北至石门 与左岸的支流白杨沟汇合;在右岸与支流克莫斯特沟和铁热克 铁沟汇合,形成河川径流主要的产流区段。
根据1992年5月出版的《呼图壁河志》和1985年出版的《呼图壁县地名 图志》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57亿立方米。
根据1984年6月由自治区水利厅编写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 现状及资源图说明书》中提出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07亿立方米。
根据2006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水利局、昌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编制的 《昌吉州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662亿立方米。
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产流源于高山区的消冰融雪。中山区的 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它们三者是制约河川径流的主要因素, 是河川径流形成的主要来源。
工程建设
一、引水枢纽工程
呼图壁河青年敢去引水枢纽工程——渠首工程位于天山北麓山口以下的山 前冲积扇河段,1957年由自治区水利厅的工程技术人员勘测设计并在苏联专 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完成了工程的施工方案,1959年冬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它的建成拉开了呼图壁灌区现代水利建设的序幕,在呼图壁河流域的水利建设 史册上留下了绚烂的一页。近50年来,工程经过数次维修、扩建、配套,取得 了较好的引水和冲砂效果,为全流域广大灌区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繁 荣和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命脉作用。
呼图壁与和静、玛纳斯三县共同县界的交点在河源峰北坡,此处海拔4761米, 周围冰川广布,是天热固体水库,也是呼图壁与玛纳斯两县的分水岭。冰雪融化 之水向东南流入呼图壁河的支流台普其克河向西北注入玛纳斯县境内的塔西河。
呼图壁河水系属于天山北坡东段水系,河道上游山区河床发育较好,支流呈 树枝状分布,干流位居其中,左右两岸共有一级支流30条,其中主要支流有冰川 和永久积雪,其余支流皆源于中山区,低山区。其水系主要由哈普奇克河、郎特 尔乌增河、台普其克乌增河买孙夏尔沟四条水系组成。四条水系汇流后进入中山 区,再汇集白杨沟、哈熊沟、石梯子沟等大小30条支流后于卡勒格牙汇集成呼图 壁河主干河道。
工程建设
三、蓄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前,呼图壁河流域范围内没有任何一项蓄水工程,水利条件十 分落后。新中国建立后,在流域范围内共新建水库13座,其中产生效益的水库 9座,因前期工作不力而列为缓建的水库1座,其他3座因水源枯竭而报废。
呼图壁河
1.流域概况 2.自然环境 3.水文特征 4.工程建设
流域概况
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腹地,南北均长 258千米,东西均宽40千米,总面积10254.68平方公里,形如巨蚕。呼图壁县因 河取名。
呼图壁河流域东与昌吉市接壤,南以天上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 县交界,西与玛纳斯县连接,北部伸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与塔城地区和布克 赛尔蒙古自治县毗邻。
呼图壁河流域,在中山区、高山区区内,因岩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空间。区内气候较寒冷, 气温较低,降水量充沛,蒸发量微弱,地下水补给量多。地下水在地层中形 成通道,相互补给,形成较广泛的脉络带。泉水出露多,流量较大,尤其在 背斜轴附近、断裂破碎带地下水常以泉水出露的形式为河流补充水量。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速呼图壁河流域水利化的进程,在呼图壁河上修建 有以下蓄水工程:
大海子水库、小海子水库、红山水库、种牛场六号水库、种牛场七号水库、种 牛场八号水库、先锋水库、西沙河水库、种牛场三号水库、石门水库、白圪垯 水库、鸭娃湖水库、军区洪湖水库等。
四、水力发电工程
呼图壁河流域范围内小型水电站建设始于1959年,芳草湖农场建起流域内 第一座小型水电站——渭户水电站。此后,全县各地先后建起一批小型水电站。 其中十三户、大泉、石梯子、雀儿沟所建的小型水电站均因水量不正常而停止 发电。至1985年,共建小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742千瓦,其中装机容量在 250以上的有3座,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达拉拜水电站。
水文特征
呼图壁河
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杨利普等4位专 家于1964年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38亿立方米。
根据呼图壁河管理处于1982年进行“五查五定”时所作的水文分析资料 汇编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57亿立方米。
根据自治区水文总站1984年1月编订的《新疆水资源调查研究报告》一书 中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77亿立方米。
自然环境
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格尔盆地南缘。其地貌形态大致可分 为三部分:南部高山、丘陵,平均海拔2400多米,占流域总面积的 34.71%;北部为沙漠地带,面积占25.71%。
呼图壁河流域内有呼图壁河、军塘湖河两大水系,年径流量4.89亿立方 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下,南北气候、气温、降 水差异明显,变化较大。而人口居住及其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农 牧业生产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使水资源利用具有显著的 区域性差异。然而,这种区域性差异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提供 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工程建设
二、渠道工程与分水工程
青年干渠饮水工程从渠首至渠尾总厂20.5千米,全部为干砌卵石砌筑,从 渠首至北疆铁路铁路桥14公里区段,每25米敷设一道浆砌卵石隔墙,干渠砌 石总量为28万立方米,投入人力约30万工天。1975年10月至翌年3月利用冬 修和春修曾对渠首至三站的16.3千米的渠段进行了局部渠段进行了局部区段的 翻修。1996年7月工程水毁后于1997年翻新渠底1415.4米,1998年再次翻 新渠底5883.3米。
青年干渠渠首工程为一弯道式(费尔干)引水枢纽,工程主体在建成后由 整治段、进水闸、泄洪冲砂闸、沉砂池、小型水电站等组成。进水闸纵轴线和 泄洪冲砂闸从轴线呈59度的交角布局,正面引水,侧面冲刷。
上游整治段运用费尔干式人工弯道引水,弯道水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自凹 岸向凸岸的横向坡度,产生横向环流,利用环流效应引水冲砂。进水闸前设置 曲线挡杀槛,兼而利用横向环流转化为由侧面泄水在底部形成的螺旋形涡流, 使表面清水进入进水闸而携带砂石的地层底层水流由泄洪冲砂闸渲泄至闸后的 河床。
水文特征
还经其他数据分析对比,呼图壁河地表水年径流量取值以 4.562一立方米为准。
呼图壁河是流域的主水系,河道全长258千米,其中石门 以上的主河道全长约100千米。呼图壁河上游山区河床发育均 匀,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干流位居其中,左右两岸共有主要支 流和沟壑30条,其中10条支流在冰川区和永久积雪区,其他 支流大多数源于中山、低山区。呼图壁河干流由南向北至石门 与左岸的支流白杨沟汇合;在右岸与支流克莫斯特沟和铁热克 铁沟汇合,形成河川径流主要的产流区段。
根据1992年5月出版的《呼图壁河志》和1985年出版的《呼图壁县地名 图志》提供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57亿立方米。
根据1984年6月由自治区水利厅编写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 现状及资源图说明书》中提出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07亿立方米。
根据2006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水利局、昌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编制的 《昌吉州地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数据,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为4.662亿立方米。
呼图壁河年径流量产流源于高山区的消冰融雪。中山区的 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它们三者是制约河川径流的主要因素, 是河川径流形成的主要来源。
工程建设
一、引水枢纽工程
呼图壁河青年敢去引水枢纽工程——渠首工程位于天山北麓山口以下的山 前冲积扇河段,1957年由自治区水利厅的工程技术人员勘测设计并在苏联专 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完成了工程的施工方案,1959年冬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它的建成拉开了呼图壁灌区现代水利建设的序幕,在呼图壁河流域的水利建设 史册上留下了绚烂的一页。近50年来,工程经过数次维修、扩建、配套,取得 了较好的引水和冲砂效果,为全流域广大灌区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繁 荣和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命脉作用。
呼图壁与和静、玛纳斯三县共同县界的交点在河源峰北坡,此处海拔4761米, 周围冰川广布,是天热固体水库,也是呼图壁与玛纳斯两县的分水岭。冰雪融化 之水向东南流入呼图壁河的支流台普其克河向西北注入玛纳斯县境内的塔西河。
呼图壁河水系属于天山北坡东段水系,河道上游山区河床发育较好,支流呈 树枝状分布,干流位居其中,左右两岸共有一级支流30条,其中主要支流有冰川 和永久积雪,其余支流皆源于中山区,低山区。其水系主要由哈普奇克河、郎特 尔乌增河、台普其克乌增河买孙夏尔沟四条水系组成。四条水系汇流后进入中山 区,再汇集白杨沟、哈熊沟、石梯子沟等大小30条支流后于卡勒格牙汇集成呼图 壁河主干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