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代数数学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代数部分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代数部分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代数部分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2.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4.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5.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6. 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7.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8.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9.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10.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11. 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 y +=-],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12.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13.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 a =;当n ,0||,0a a a a a ≥⎧==⎨-<⎩.14.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0,,)r s r sa a aa r s Q +⋅=>∈.(2) ()(0,,)r s rsa a a r s Q =>∈.(3)()(0,0,)r r r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16.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17.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 a a M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1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1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20.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2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 tan θ=θθcos sin , tan 1cot θθ⋅=.2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2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24.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25. 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26.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 (A , 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 ,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27.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28.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 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29.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30.组合数公式:m n C=m n m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31.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n n C - ; (2) m n C +1-m n C =m n C 1+. 注:规定10=n C .32.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 (2)1m mn n n C C n m -=-; (3)11mm n n n C C m--=;(4)∑=nr r nC0=n2;(5)1121++++=++++r n r n r r r r r rC C C C C .(6)n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10=++++++ . (7)142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n n n n n nC C C C .(9)rn m rn rm n r m n rm C C C C C C C +-=+++011. (10)n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33.复数的相等:,a bi c di a c b d +=+⇔==.(,,,a b c d R ∈)34.复数z a bi =+的模(或绝对值):||z =||a bi +35.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a bi c di a c b d i +++=+++;(2)()()()()a bi c di a c b d i +-+=-+-; (3)()()()()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4)2222()()(0)ac bd bc ada bi c di i c di c d c d +-+÷+=++≠++.3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①若240b ac ∆=->,则1,2x =②若240b ac ∆=-=,则122b x x a==-;③若240b ac ∆=-<,它在实数集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240)x b ac =-<.。

高中数学必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学公式大全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推导定理、证明结论,是数学思维的基石。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高中数学中必学的公式大全,方便您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参考。

一、代数1. 贝叶斯公式:对于事件A和B,且P(B)不为零,贝叶斯公式如下:P(A|B) = P(B|A) * P(A) / P(B)2. 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实数a和b和非负整数n,二项式定理如下:(a + b)^n = C(n, 0)a^n b^0 + C(n, 1)a^(n-1)b^1 + ... + C(n, r)a^(n-r)b^r + ... + C(n, n)a^0b^n3. 三重角恒等式:sin(A + B + C) = sinAcosBcosC + cosAsinBcosC + cosAcosBsinC - sinAsinBsinC4. 欧拉公式:对于任意实数x,欧拉公式如下:e^(ix) = cosx + isinx5. 椭圆的离心率定义公式:对于椭圆的离心率e、长半轴a和短半轴b,离心率定义公式如下:e = √(1 - (b^2 / a^2))二、几何1. 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直线上两点A(x1, y1)和B(x2, y2),斜率公式如下:k = (y2 - y1) / (x2 - x1)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于三角形的三边a、b和c,及其对应角A、B和C,三边关系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3. 圆的面积公式:对于圆的半径r,面积公式如下:S = πr^24. 球的表面积公式:对于球的半径r,表面积公式如下:S = 4πr^25.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对于三角形的三边a、b和c,半周长s,海伦公式如下:S = √(s(s-a)(s-b)(s-c))三、数列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第n项an,通项公式如下:an = a1 + (n-1)d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的首项a1、公比q和第n项an,通项公式如下:an = a1 * q^(n-1)3. 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对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Fn,通项公式如下:Fn = (φ^n - (-φ)^(-n)) / √5其中φ为黄金分割率,约等于1.618。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1.代数公式:a)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解为:x = (-b±√(b²-4ac))/(2a)b)平方差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a-b)² = a² - 2ab + b²c)三次方差公式:(a+b)(a²-ab+b²) = a³+b³d)和差化积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B) = (tanA± tanB)/(1 ∓ tanAtanB) e)二项式定理:(a+b)ⁿ=nC₀aⁿb⁰+nC₁aⁿ⁻¹b¹+nC₂aⁿ⁻²b²+...+nCₙa⁰bⁿ2.几何公式:a)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边*高正弦定理:sinA/a = sinB/b = sinC/c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b)圆:周长公式:C=2πr面积公式:A=πr²弧长公式:L=2πr(θ/360)c)立体图形:容积公式:立方体:V=a³正方体:V=a³圆柱体:V=πr²h圆锥体:V=1/3πr²h球体:V=4/3πr³d)平移、旋转、缩放公式:平移:(x,y)→(x+a,y+b)旋转:逆时针旋转θ度:(x,y) → (xcosθ - ysinθ, xsinθ + ycosθ)缩放:横向缩放k倍,纵向缩放k倍:(x,y) → (kx, ky)3.概率公式:a)排列组合公式:排列:A(n,m)=n!/(n-m)!组合:C(n,m)=n!/(m!(n-m)!)b)期望公式: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X,期望值E(X)=Σ(x*p(x)),其中x为X的可能取值,p(x)为对应x的概率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期望值E(X) = ∫(x*f(x))dx,其中f(x)表示X的概率密度函数c)标准差公式:方差σ²=Σ(x-μ)²*p(x),其中μ为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标准差σ=√σ²d)独立事件公式:P(A∩B)=P(A)P(B)4.数列与级数公式:a)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n-1)db)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r^(n-1)c)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a₁+aₙ)d)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₁*(rⁿ-1)/(r-1)以上是高中数学公式的一个完整版,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数列与级数等多个方面的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当涉及高中数学,有许多常见的公式,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学等不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公式:1. 二次方程的根:对于ax^2 + bx + c = 0,根的公式为x = (-b ±√(b^2 - 4ac)) / 2a2.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3.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4.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5. 立方和公式:(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6. 二项式定理:(a + b)^n = Σ(C(n, k) * a^(n-k) * b^k),其中C(n, k)表示组合数。

7. 因式分解公式:如a^2 - b^2 = (a + b)(a - b)8. 一次函数:y = kx + b9. 平行线之间的角:对应角、内错角、同位角10.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对边/斜边,cosθ= 邻边/斜边,tanθ= 对边/邻边11.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cscθ= 1/sinθ,secθ= 1/cos θ,cotθ= 1/tanθ1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 = -sinθ,cos(-θ) = cos θ,tan(-θ) = -tanθ13. 正交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 β±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14.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sin^2θ= 2cos^2θ- 1 = 1 - 2sin^2θ15.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cos(θ/2) = ±√((1 + cosθ)/2)16.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θ=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sin^2θ= 2cos^2θ- 1 = 1 - 2sin^2θ17.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当然,还有更多常见的高中数学公式:33.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34.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35. 正切定理:a/(b + c) = tan(A/2) / tan((B + C)/2)36. 面积公式(三角形):Δ= 1/2 * b * h37. 面积公式(梯形):Δ= 1/2 * (a + b) * h38. 面积公式(圆):A = π* r^239. 面积公式(扇形):A = (θ/360) * π* r^240. 面积公式(正多边形):A = (n * s^2) / (4 * tan(π/n))4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θ) = sin(θ+ 2πk),cos(θ) = cos(θ+ 2πk)42. 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tanθ= sinθ/ cosθ,cotθ= 1 / tanθ,secθ= 1 / cosθ,cscθ= 1 / sinθ43. 三角函数的值域:-1 ≤sinθ≤1,-1 ≤cosθ≤1,-∞< tanθ< ∞44. 平行线内角和定理:对平行线,同旁内角和为180°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46.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47. 同分异构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 + b^2 = c^248.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顶角相等,底边相等49.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50. 圆心角和弧度的关系:圆心角的弧度数等于弧长与半径的比值:θ= l / r51. 弧长和弧度的关系:弧长等于半径乘以圆心角的弧度数:l = rθ52. 弧长和圆心角的关系:弧长和圆心角成正比53. 相交弦定理:两条相交弦之积等于两条弦分别在圆上所夹的弧之积54. 切线和弦的关系:切线和半径垂直,切线和半径的交点为切点55. 同位角性质:同位角相等56. 同旁内角性质:同旁内角相等57. 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58. 重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该点为重心,且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59. 垂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垂心,且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60. 外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外心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外心,且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61. 内切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且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62.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对于n边正多边形,内角和为(2n - 4) * 90°63. 圆的切线性质: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线长度相等64. 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180°6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66.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6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1)68.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69.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 * (a1 + an) / 270. 幂函数:f(x) = ax^k,其中a和k为常数,a ≠071. 对数函数:y = log_a(x),其中a为底数,a > 0,且a ≠172. 自然对数函数:y = ln(x),以e为底数,e ≈2.7182873.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底数,a > 0,且a ≠174. 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a ≠075.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a ≠076.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a ≠077.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by = c,dx + ey = f,其中a、b、c、d、e和f为常数,a^2 + b^2 ≠078.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 为常数,a ≠0。

数学的全部公式

数学的全部公式

数学的全部公式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

在数学中,公式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公式可以描述数学概念和规律,是数学中最精确的表达方式之一。

本文将以《数学的全部公式》为主题,探讨数学中的各种公式及其应用。

一、基础数学公式1.1 代数公式代数公式是指代数运算中的基本公式,包括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运算。

其中,加减乘除是代数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公式如下:加法公式:a + b = b + a减法公式:a - b = -(b - a)乘法公式:a × b = b × a除法公式:a ÷ b = a/b平方公式:(a + b) = a + 2ab + b立方公式:(a + b) = a + 3ab + 3ab + b1.2 几何公式几何公式是指几何学中的基本公式,包括各种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其中,最基本的几何公式是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a + b = c此外,还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1.3 微积分公式微积分公式是指微积分学中的基本公式,包括导数、积分、极限等公式。

其中,最基本的微积分公式是导数公式:导数公式:f'(x) = lim (f(x + h) - f(x))/h (h → 0)此外,还有积分公式、微分方程公式、泰勒公式等。

二、高级数学公式2.1 线性代数公式线性代数公式是指线性代数学中的基本公式,包括向量、矩阵、行列式、特征值等公式。

其中,最基本的线性代数公式是向量的内积和外积公式:向量内积公式:a · b = |a| |b| cosθ向量外积公式:|a × b| = |a| |b| sinθ此外,还有矩阵的逆矩阵公式、行列式的展开公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公式等。

2.2 微分几何公式微分几何公式是指微分几何学中的基本公式,包括曲率、切向量、法向量等公式。

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数学函数公式大全一、代数函数1. 线性函数:y = ax + b,其中a和b是常数,x是自变量。

2.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常数,x是自变量。

3. 三次函数:y = ax^3 + bx^2 + cx + d,其中a、b、c和d是常数,x是自变量。

4.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是常数,x是自变量。

5. 对数函数:y = log_a(x),其中a是常数,x是自变量。

二、三角函数1. 正弦函数:y = sin(x),其中x是自变量。

2. 余弦函数:y = cos(x),其中x是自变量。

3. 正切函数:y = tan(x),其中x是自变量。

4. 余切函数:y = cot(x),其中x是自变量。

5. 正割函数:y = sec(x),其中x是自变量。

6. 余割函数:y = csc(x),其中x是自变量。

三、反三角函数1. 反正弦函数:y = arcsin(x),其中x是自变量。

2. 反余弦函数:y = arccos(x),其中x是自变量。

3. 反正切函数:y = arctan(x),其中x是自变量。

4. 反余切函数:y = arccot(x),其中x是自变量。

5. 反正割函数:y = arcsec(x),其中x是自变量。

6. 反余割函数:y = arccsc(x),其中x是自变量。

四、双曲函数1. 双曲正弦函数:y = sinh(x),其中x是自变量。

2. 双曲余弦函数:y = cosh(x),其中x是自变量。

3. 双曲正切函数:y = tanh(x),其中x是自变量。

4. 双曲余切函数:y = coth(x),其中x是自变量。

5. 双曲正割函数:y = sech(x),其中x是自变量。

6. 双曲余割函数:y = csch(x),其中x是自变量。

数学函数公式大全五、积分函数1. 不定积分:∫f(x)dx,其中f(x)是函数,x是自变量。

2. 定积分:∫a^bf(x)dx,其中f(x)是函数,a和b是积分区间。

高中数学公式全集(代数部分)

高中数学公式全集(代数部分)

高中数学公式全集(代数部分)【函数】【集合】指定的某一对象的全体叫集合。

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不重复性。

【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名称定义图示性质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补集【不等式】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几个重要的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形式解集R一元二次不R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无理不等式的解法【数列】【三角函数】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位制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角度制弧度制角的终边位置角的集合在x轴正半轴上在x轴负半轴上在x轴上在y轴上在第一象限内在第二象限内在第三象限内在第四象限内特殊角函数/角sina 0 1 0 -1 0cosa 1 0 -1 0 1的三角函数值tana1不存在不存在cota不存在10 不存在不存在三 角函 数 的性质函数定义域值域 奇偶性周期性 单 调 性y=sinxR奇函数y=cosxR偶函数y=tanxR奇函数 y=cotxR奇函数角/函数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a-sinacosa -tana -cota900a cosa sina cota tana 900+a cosa -sina -cota -tana 1800-asina -cosa -tana -cota 1800+a-sina -cosa tana cota2700-a-cosa -sina cota tana2700+a-cosa sina -cota -tana3600-a-sinacosa -tana -cotasina cosa tana cota同角 公式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和差 角 公 式倍 角 公 式万 能 公 式半 角 公式积 化 和 差 公 式和 差 化积 公 式【复数】复数的定义引入虚数单位i ,规定i 2=1,i 可以和实数一起进行通常的四则运算,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仍然成立。

代数式公式

代数式公式

代数式公式
代数式是使用代数符号和数学运算符表示的数学表达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代数式公式:
1.一次方程:ax+b=0,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2.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

4.因式分解公式:a^2-b^2=(a-b)(a+b)。

5.二次三项式平方公式:(a+b)^2=a^2+2ab+b^2。

6.三次方公式:a^3+b^3=(a+b)(a^2-ab+b^2)。

7.二次根式平方公式:√(a±√b)=(√(a±√b))^2=a±√b。

这些公式是代数中常见的一些公式,它们在数学和科学中经常被使用,并有广泛的应用。

代数式公式在解方程、化简表达式、因式分解和求根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1/ 1。

高等数学所有公式

高等数学所有公式

高等数学所有公式高等数学涵盖了多个方向和领域,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等。

下面列出一些高等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微积分方面:1. 导数定义:$f'(x)=\lim\limits_{\Delta x\to 0}\frac{f(x+\Delta x)-f(x)}{\Delta x}$2. 基本导数公式:$(C)'=0$、$(x^n)'=nx^{n-1}$、$(\sin x)'=\cos x$、$(\cos x)'=-\sin x$、$(e^x)'=e^x$、$\left(\lnx\right)'=\frac{1}{x}$等3. 链式法则:$\frac{dy}{dx}=\frac{dy}{du}\cdot\frac{du}{dx}$积分与不定积分方面:1. 不定积分定义:$\int f(x)dx=F(x)+C$2. 基本积分公式:$\int x^n dx=\frac{1}{n+1}x^{n+1}+C$、$\int \sin x dx=-\cos x +C$、$\int \cos x dx=\sin x+C$、$\int e^x dx=e^x +C$3.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int_a^b f(x)dx=F(b)-F(a)$级数与数列方面:1. 数列极限的定义:$\lim\limits_{n\to\infty}a_n=A$2. 数列收敛的判定:夹逼准则、单调有界准则等3. 级数收敛的判定: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等4.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frac{1}{R}=\lim\limits_{n\to\infty}\left(\frac{a_{n+1}}{a_n}\ri ght)$线性代数方面:1. 矩阵的逆:若$AB=BA=I$,则称$A$是可逆矩阵,且$B$为$A$的逆矩阵,记作$A^{-1}$2. 矩阵行列式:设$A=(a_{ij})_{n\times n}$为$n$阶矩阵,则$|A|=\sum\limits_{j=1}^n(-1)^{i+j}a_{ij}\cdot M_{ij}$,其中$M_{ij}$为元素$a_{ij}$的代数余子式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设$A$为$n$阶矩阵,若存在数$\lambda$和非零向量$X$,使得$AX=\lambda X$,则称$\lambda$为$A$的特征值,$X$为对应于$\lambda$的特征向量常微分方程方面:1. 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frac{dy}{dx}+P(x)y=Q(x)$,其中$P(x)$和$Q(x)$为已知函数2.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a\frac{d^2y}{dx^2}+b\frac{dy}{dx}+cy=0$,其中$a,b,c$均为常数3. 欧拉公式:$e^{ix}=\cos x + i\sin x$,其中$i$为虚数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列举了部分高等数学中的公式,且实际应用中还涉及到更多的公式和概念。

高考数学中的代数式化简

高考数学中的代数式化简

高考数学中的代数式化简代数式化简一直是高考数学考试中的难点之一,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严谨的思维和技巧。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技巧和解题策略来探讨高考数学中的代数式化简。

一、代数式化简的基础知识1.代数式的基本公式对于一些常见的代数式,我们需要掌握它的基本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化简。

例如:①(a+b)²=a²+2ab+b²②(a-b)²=a²-2ab+b²③(a+b)(a-b)=a²-b²④(a+b)³=a³+3a²b+3ab²+b³⑤(a-b)³=a³-3a²b+3ab²-b³2.多项式中的常见项多项式中常见的项包括:常数项(只有常数的项)、一次项(一次幂)、二次项(二次幂)等等,掌握常见的项是化简代数式的基本要素。

3.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分子分母因式分解也是代数式化简的一种重要方法,通常使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提公因式等方法来实现。

二、化简技巧1.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可以简化代数式并提高化简效率。

要想合并同类项,需要先将所有的代数式按照同类项的形式列出来,然后把它们分别相加或相减,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其中同类项已经被合并。

例如,化简代数式2x+3x²-5x-6x²,首先把同类项列出来,即2x-5x和3x²-6x²,然后将同类项相加减,最终化简为-x²-3x。

2.提取公因式提取公因式是代数式化简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复杂的多项式快速简化到一个可控的程度。

方法就是找出代数式中的公因式,然后将公因式提取出来,最后只需将剩余的部分简化即可。

例如,将代数式2x²+4x进行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先找出公因式2x,然后通过分配律将式子化简为2x(x+2)。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平方差公式是代数式化简中经常用到的公式之一,可以用于简化一些较为复杂的代数式。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高中所有数学公式在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被广泛应用。

这些公式涉及到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数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并对其进行中文解释,以便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二次方程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常数,解为x = (-b ± √(b^2 - 4ac))/(2a)。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二次方程的根。

2.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公式: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该公式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边长或角度。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

该公式也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边长或角度。

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 1/cscθ,cosθ = 1/secθ,tanθ = 1/cotθ。

这些公式表示三角函数之间的倒数关系,可以用来互相转化。

4. 对数公式:log(a*b) = log(a) + log(b)(乘法法则),log(a/b) = log(a) - log(b)(除法法则),log(a^n) = n*log(a)(幂法则)。

这些公式用于简化对数的运算。

5. 概率公式:事件的概率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可能性次数),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加法法则:P(A∪B) = P(A) + P(B) - P(A∩B),其中A、B为两个事件,用于计算两个事件联合出现的概率。

乘法法则:P(A∩B) = P(A)*P(B|A),其中A、B为两个事件,用于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6. 组合公式:组合数公式:C(n, r) = n!/(r!(n-r)!),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择r个元素的组合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排列组合问题。

7.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直线方程Ax + By + C = 0和圆的方程(x-a)^2 + (y-b)^2 = r^2,其中A、B、C、a、b、r为常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数学公式法的公式

数学公式法的公式

数学公式法的公式1.代数公式代数公式是指用符号表示的数学关系。

最常见的代数公式包括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

这些公式用来解决代数方程,求解未知数。

例如,一次方程的公式为ax + b = 0;二次方程的公式为ax^2 + bx + c = 0;三次方程的公式为ax^3 + bx^2 + cx + d = 0。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2.几何公式几何公式用于解决与空间图形有关的问题。

常见的几何公式包括三角形面积公式、勾股定理、平面几何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等。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底*高;勾股定理为a^2+b^2=c^2,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

几何公式可用于计算建筑结构、地理测量、天文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问题。

3.微积分公式微积分是研究数学中变化的量的学科。

微积分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求解导数、积分、极限等问题。

其中常见的微积分公式包括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微分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

微积分公式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4.概率与统计公式概率与统计是研究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和模式的学科。

概率与统计公式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样本均值、方差等。

常见的概率与统计公式包括二项分布公式、正态分布公式、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金融、医学、社会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预测。

5.线性代数公式线性代数是研究向量、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的学科。

线性代数公式可用于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的性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

常见的线性代数公式包括矩阵乘法公式、向量的模、投影和正交性质等。

线性代数公式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和运筹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数学公式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运用各种公式和符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代数公式、几何公式、微积分公式、概率与统计公式和线性代数公式都是数学公式法中常见的类型。

高一下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

高一下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

高一下知识点归纳数学公式数学公式在数学学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

高一下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数学公式,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公式。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第一节代数公式在代数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代数公式。

比如二次方程公式,它是解决二次方程的重要工具。

二次方程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二次方程的公式是:x=(-b±√(b^2-4ac))/2a。

这个公式通过帮助我们计算平方根,进而求得二次方程的解。

除了二次方程公式,我们还常用到因式分解公式。

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进行拆解的过程,使得多项式可以化为多个乘积的形式。

其中,平方差公式是重要的一种因式分解形式。

平方差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2-b^2=(a+b)(a-b)。

在求解因式分解问题时,我们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快速完成因式分解,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第二节几何公式在几何学中,我们会学习许多与形状、面积和体积相关的公式。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重要工具。

对于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公式为:A=1/2bh,其中A表示三角形的面积,b表示三角形的底边长,h表示三角形的高。

对于特殊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可以直接利用特性推导出其面积公式。

此外,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也是几何学中常用的公式之一。

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公式是:A=πr^2,其中A表示圆的面积。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圆的各项特性,如周长、半径和面积。

第三节概率公式概率学是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而概率公式则是概率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个重要的概率公式是加法原理,它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概率之和。

加法原理的公式为:P(A∪B)=P(A)+P(B)-P(A∩B),其中P表示概率,A和B为事件。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代数部分:代数式:代数式既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组数之间的关系。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把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方程、图像等多种形式。

代数运算:代数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它们有一些基本性质,例如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等。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它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需要掌握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包括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也是代数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求解不等式的方法,例如用图像法、消元法等。

几何部分:集合: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不重复性。

平面几何:包括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垂线、中线、角平分线等重要定理。

立体几何:包括空间几何体、平行六面体、棱柱、棱锥、球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表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

三角函数部分:三角函数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定义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通过角度的变换,将复杂的三角函数化简为基本的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公式,用于化简和计算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

倍角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倍角公式,用于将角度的二倍转化为基本的三角函数。

半角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半角公式,用于将角度的一半转化为基本的三角函数。

此外,高中数学还包括概率统计、数列、复数、极限与导数等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因此具体的知识点应以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为准。

同时,学习高中数学需要多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数学基本公式原理汇总

数学基本公式原理汇总

数学基本公式原理汇总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语言和符号体系。

而其中数学公式是数学思想的准确表达和计算的工具。

本文将汇总数学的一些基本公式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

一、代数基本公式原理1. 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neq 0$,解为$x = -\frac{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neq 0$,解为$x =\frac{-b \pm \sqrt{b^2 - 4ac}}{2a}$。

3. 二次根式:$\sqrt{a} \cdot \sqrt{b} = \sqrt{ab}$,$\sqrt{\frac{a}{b}} = \frac{\sqrt{a}}{\sqrt{b}}$。

4. 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b^2$。

二、几何基本公式原理1. 长方形面积:$S = lh$,其中$l$为长,$h$为高。

2. 正方形面积:$S = a^2$,其中$a$为边长。

3. 圆的面积:$S = \pi r^2$,其中$r$为半径,$\pi$取3.14159。

4. 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S = \sqrt{p(p-a)(p-b)(p-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p$为半周长。

5.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2 = a^2 + b^2$,其中$c$为斜边,$a$、$b$为两直角边。

6.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 C$,其中$c$为第三边,$a$、$b$为两边,$C$为夹角。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原理1. 导数定义:$f'(x) = \lim_{\Delta x \to 0}\frac{f(x+\Delta x)-f(x)}{\Delta x}$。

2. 常见函数导数:$f(x) = k$,导数为$f'(x) = 0$;$f(x) = bx$,导数为$f'(x) = b$;$f(x) = x^n$,导数为$f'(x) = nx^{n-1}$。

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

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

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1. 代数基本定理a^m ⋅ a^n = a^(m+n)代数基本定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相同底数的幂相乘时的规律。

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当两个数的指数相加时,可以将它们的指数合并,求得新的指数。

这个规律在解决代数方程、化简表达式等问题时非常有用。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 2^3 ⋅ 2^4,根据代数基本定理,我们可以将指数 3 和 4 相加得到 7,所以最终结果为 2^7 = 128。

2. 二次根式公式√a ⋅ √b = √(a⋅b)二次根式公式描述了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时的规律。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将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时的根号部分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

这个公式在化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非常有用。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2 ⋅ √3,根据二次根式公式,我们可以将根号下的 2 和 3 相乘得到根号下的 6,所以最终结果为√6。

3.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b)⋅(a-b)平方差公式描述了两个数的平方差可以表示为两个因数的乘积。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将一个平方差表示为两个因数的乘积形式,这个公式在因式分解、化简表达式等问题中经常用到。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 9^2 - 4^2,根据平方差公式,可以将其表示为(9+4) ⋅ (9-4),即 13 ⋅ 5 = 65。

4. 解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 a 和 b 为常数,且a ≠ 0,方程的解为 x = -b/a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最简单的方程之一,可通过简单的代数运算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x + b = 0,其中 a 和 b 是已知的常数,且 a 不为 0。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将方程转化为 x 的形式。

举个例子,假设有方程 2x + 3 = 0,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x = -3/2。

5.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θ) + cos^2(θ) = 1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描述了三角函数 sin 和 cos 之间的基本关系。

数学与代数公式

数学与代数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代数函数
【集合】指定的某一对象的全体叫集合。

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不重复性。

【集合的分类】
【集合的表示方法】


定义图示性质











上一页主目录下一页
高中代数函数
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任意一个
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
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函数的周期性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
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的每一个值时,
f(x+T)=f(x)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x)
叫做周期函数。

不为零的常数T叫做这个函
数的周期。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周期
的有关定理。

上一页主目录下一页
高中代数函数




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R R 奇函数





奇函数




R R




R
上一页主目录下一页
高中代数数列


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的和公式其它
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
叫做数列,记为{an}
如果一个数列{an}
的第n项an与n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个公式来表示,这
个公式就叫这个数
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无穷等比数列所有项的和:
数学归纳法适用围证明步骤注意事项
只适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
关的数学命题
设P(n)是关于自然n的一个命题,如果(1)
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1或n=2)时,
命题成立(2)假设n=k时,命题成立,由此推
出n=k+1时成立。

那么P(n)对于一切自然数
n都成立。

(1)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
二步的推理根据,两步缺一不可
(2)第二步的证明过程中必须
使用归纳假设。

主目录高中代数复数
复数的定义引入虚数单位i,规定i2=1,i可以和实数一起进行通常的四则运算,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仍然成立。

形如:a+bi(a,b为实数) a---实部 b----虚部
复数的表示
形式代数形式三角形式
复数的运算代





主目录
高中代数不等式
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
的性质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上一页主目录下一页高中代数不等式










形式解集
R





R






















上一页主目录高中代数三角函数
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角度制?
弧度制
角的
位置角的集合在x轴正半轴上
在x轴负半轴上
在x轴上


在y轴上
在第一象限
在第二象限
在第三象限
在第四象限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函数/角0
sina 0 1 0 -1 0 cosa 1 0 -1 0 1 tana 0 1
不存

0 不存在0 cota 不存在 1 0 不存在0 不存在
三角函数的性质
函数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y=sinx R 奇函数
y=cosx R 偶函数
y=tanx R 奇函数
y=cotx R 奇函数
主目录下一页
高中代数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a -sina cosa -tana -cota 900a cosa sina cota tana 900+a cosa -sina -cota -tana 1800-a sina -cosa -tana -cota 1800+a -sina -cosa tana cota 2700-a -cosa -sina cota tana 2700+a -cosa sina -cota -tana 3600-a -sina cosa -tana -cota
sina cosa tana cota
同角? 公式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
和差角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a(A+B)=cosAcosB-sinAsinB coa(A-B)=cosAcosB+sinAsinB
倍角公

万能公

半角公

积化和
差公式
和差化
积公式
上一页主目录
高中代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不同的办法。

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方法……,第n类办法中有mn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方法。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

第一步中有m1种方法,第二步中有m2种方法……,第n步中有mn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m1 m2 … mn种方法。

注意:处理实际问题时,要善于区分是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这两个原理的标志是“分类”还是“分步骤”。

排列组合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个元素的排列。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个元素的组合。

排列数组合数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Pnm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为Cnm
选排列数全排列数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性质(1)项数:n+1项
(2)指数:各项中的a的指数由n起依次减少1,直至0为止;b的指出从0起依次增加1,直至n为止。

而每项中a与b的指数之和均等于n 。

(3)二项式系数:
各奇数项的二项式数之和等于各偶数项的二项式的系数之和
主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