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9、老王10、信客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旭日阳刚: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 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蓝色季风:我认为这里的议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 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第30页,共34页。
【知识拓展】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 论的表达方式。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勇善战
第18页,共34页。
近义词辨析
溃退、撤退 【同】都有退出、后退之意。 【异】“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撤退”不含垮和
败,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后退。
第19页,共34页。
3.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
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 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揭示了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第31页,共34页。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 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走一步,再 走一步》。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
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第26页,共34页。
点拨:
赏析:“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 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 讽。
第27页,共34页。
一试身手: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 答案:“不含”一词,准确地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 状况,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避免了歧义。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了。 ﹒﹒
第14页,共22页。
点拨:
赏析:“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 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第15页,共22页。
一试身手: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答案:“不含”一词,准确地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去
第18页,共22页。
【知识拓展】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 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 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揭示了 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第4页,共22页。
1.正音辨形
要﹒塞( )
xiè( )气
溃﹒退( )
dū( )战
歼灭(﹒ )
区yù( )
答案:sài kuì jiān 泄 督 域
第5页,共22页。
2.据义填词
(1)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勇善战
第6页,共22页。
近义词辨析
溃退、撤退
【同】都有退出、后退之意。 【异】“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撤退”不含垮和败,是有计划、
有组织地后退。
第7页,共22页。
3.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答案:①从二十日夜起;②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第19页,共22页。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负隅顽抗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 气势磅礴 溃退 歼
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败退。“溃”,溃败。
灭 ——消灭敌人。
排山倒海 ——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一、读一读
â 鄂 suí 绥靖 xiá 管辖 Wãn 阌乡
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预Hale Waihona Puke 检测1、读一读ɡuī kuì 溃退 sài 要塞 yīn 殷家汇 xiâ 泄气 pánɡ bó 气势磅 礴 dānɡ 锐不可当 wú 芜湖 línɡ 高屋建瓴
瑰宝
jiān 歼灭 dí 荻港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高屋建瓴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为什么?它们的顺序能颠倒一下吗?
前者略议,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 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 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 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 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详写这个 原因一则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 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 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 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 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
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2作者:陆海峰●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1课 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 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课文阅读分析题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 ,在文中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 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 冲破敌阵, 和____________ 短语是____________ 横渡长江 。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 “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___________
5、语句赏析。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个结构和六要素.
本文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地点: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事件发生的原因: 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学习目标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材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二、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③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时间兵力渡江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日夜。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总结1课《消息二则》《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第3课《“飞天”凌空》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导语 ,在文中的作用是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兵力、战线、战况),引起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 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和____________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新人教版

1、本文的导语是1-5小节,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 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一则新闻 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 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则新闻的导 语,写法则不同(bù tónɡ)一般,不仅篇幅较长, 而且有较多议论。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2、主体部分是第6至25段,具体叙述交接仪 式举行的全过程,突出三个内容:①查尔斯王 子的讲话;②降旗、升旗仪式;③江泽民主席 的讲话。 主体部分和第一则新闻(xīnwén)相比,相同点 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分详写。 本文与第一则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 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 国记者的人数。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 写一则(yī zé)消息,报道当前 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十六页,共23页。
学习了这则消息 (xiāo xi)后,你有 哪些收获?
第十七页,共23页。
总结
新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 用一句话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 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 课文开关括号部分(bù fen)叫电头。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 结语。
第六页,共23页。

习1、能说出新闻(xīnwén)的特点

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 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
(xuéxí)

第七页,共23页。
词语(cíyǔ) 读识一记读
芜湖 wú 荻港 kuì
歼灭(jiānmiè) 新 jiān
zhăn 噙着 永载史册
qín
dí溃退
要塞

sài

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2、《芦花荡》,作者:孙犁。

选自《孙犁文集》。

“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荷花淀》3、《蜡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矛盾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选自《雨果文集》法国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

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7、《背影》,作者: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自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

8、《台阶》,作者:李森祥,选自小说集《台阶》。

9、《老王》,作者:杨绛,选自《杨绛散文》。

10、《信客》,作者:余秋雨,选自《秋雨散文》。

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自唐丞,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主持修建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

12、《桥之美》,作者:吴冠中,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

13、《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14、《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

15、《说“屏”》,作者:陈从周,选自《陈从周散文》,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圆》。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预言》,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作者:谭家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桂文亚。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选自《陶渊明集》22、《短文两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陋室铭》,作者:刘禹锡,选自《全唐文》,铭,古代刻在器皿上称述功德的文字,用韵。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导读: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新闻两则》知识点精讲【学习目标】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材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毛泽东
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 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 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 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 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 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 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 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 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 于次日就要打响。
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 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1、时间上的衔接:
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2、渡江部队的衔接: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3、内容上的衔接:
第二层有“和东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 第三层有“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 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
伯21日到芜湖”衔接。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 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 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 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 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水平。
成绩主要有三项



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 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 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 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问题研究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 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 放军的战绩?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注音: è 鄂 ( è )豫( yù )绥靖( suí ) 阻遏(zǔ)(è )泄气( xiè ) kuì 溃退( )歼灭( jiān )管辖(xiá ) dāng)上当( dàng 锐不可当( ) 要塞(sài )瓶塞( sāi ) 阻塞(sè )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一则新闻: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 !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 !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安庆
九江 九江
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
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路透社(法国) 共同社(日本) 美联社(美国) 塔斯社(俄罗斯)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 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 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 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 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 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 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 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 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 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②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 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 斗力, 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 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 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 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 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 真实性 “胜利渡江”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 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 及时性 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第一层
(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第二层
(背景资料)
第三层
(背景资料)
第四层 第五层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基 本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 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这则新闻,把握新闻的 结构和特点。 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 新闻的的六个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原因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 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 笔名子任。1893年12月 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 三特征、五结构、导语和主体。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