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专业:姓名:学号: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
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
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论文

文化人类学论文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而文化人类学则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描述各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特点、差异和共同点。
本论文将探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内容,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传承下来的、共同符号系统的总和。
在不同的群体中,人们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体系、社会组织形式等来定义自身的文化身份。
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系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等。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采用一系列研究方法来获取、分析和解释数据。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被研究群体所在的文化环境中,与被研究对象建立联系,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
参与观察则是指研究者成为被研究群体的一员,深入了解被研究群体的生活,通过参与其中的活动来获取研究材料。
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
在宗教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祭祀形式以及宗教仪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医学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文化对疾病、健康和医疗的理解和治疗方式。
在经济人类学方面,研究者会关注不同社会的生产方式、分配制度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等。
四、文化人类学的实例为了更好地说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下以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假设研究者对某个原始部落的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关注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
研究者在实地观察中发现,该部落采取部落首领制度,社会地位和权力由首领继承,而经济方面采取共享资源的方式进行生产和分配。
研究者通过与该部落成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到他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技能等因素分工,共同生产和分享资源。
在这个实例中,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这两种方法,获取了关于该部落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数据。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门学科,它以揭示文化的本质、结构和演化过程为目标。
在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概念和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被定义为人类共同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观念和技术知识的总和。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种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
文化具有多样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对性,认为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文化相对主义反对对其他文化进行主观评价,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
三、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和机制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维持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功能。
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研究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探索文化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四、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理论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理论强调文化符号和象征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象征符号的使用和解读,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这种理论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表达和传播的方式,并将其与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
五、人类生态学理论人类生态学理论将人类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它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如何适应和变化以适应环境的特定条件。
人类生态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视角,将文化置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背景下,促进了对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六、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现实世界的数据,来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总结起来,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文化定义与特点、文化相对主义、社会结构与功能、象征解码与文化符号、人类生态学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等。
文化人类学的科学观

文化人类学的科学观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其科学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描述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并不试图证明或否定任何某种文化现象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而是力求以最客观的方式来描述和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
2.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比较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比较,探讨人类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共性和个性。
3.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历史性科学。
人类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发生着变化,文化人类学家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了解并解释这些变化,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反思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家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方法论,并努力消除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偏见和误解,以达到更为准确的理解和交流。
总之,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其科学观并不单一,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述,但以上几点概括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人类学类别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

人类学类别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而人类学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其中包括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本文将就这两个类别展开讨论,并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群体的行为、习俗、价值观念、语言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深入理解人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时,人类学家通常会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
他们会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群体或文化团体,长时间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观察、记录和与他们交流,以获取对该文化群体的深入了解。
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使得文化人类学家能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被研究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和实践,包括宗教、婚姻、家庭、教育、语言、艺术、经济、政治等。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的差异,可以揭示人类共性和多样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二、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在古代的物质文化遗迹进行挖掘和研究,来揭示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遗址、发掘古墓和出土文物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各种古代遗迹,如建筑物、工具、骨骼、陶器等。
通过对这些遗迹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技术、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推断和研究古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
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考古学为我们认识人类的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重构过去人类社会的面貌。
三、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关系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都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现代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它通过实地调查和人类群体交流来获取研究材料,注重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
文化人类学介绍

文化人类学介绍文化人类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术领域,涉及到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包括语言、艺术、宗教、社会结构、经济系统等等。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普遍性和差异性,并试图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
下文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起源、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
起源:文化人类学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
19世纪,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统治,人类学家开始深入到其殖民地的文化中,对那些传统的、被视为“野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得以完善,对于理解“他者”文化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田野调查指的是人类学家亲自深入到一个文化的环境中,与当地人沟通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信仰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个文化。
田野调查常常是一个漫长而耗时的过程,需要人类学家与当地人建立信任关系,并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口头传统、文化制品、历史文献等等。
除了田野调查外,文化人类学还采用一些比较方法、历史方法、结构方法等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文化。
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从语言中反映出人类思维、文化和社会的本质。
2.民俗学:研究人类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仪式等。
3.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果,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变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4.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变迁的本质。
5.文化生态学: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生态背景及其影响。
6.商业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和商业文化,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方面。
重要性: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差异,它不但研究文化的本身,还研究文化与人类行为和社会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
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由耳濡目染产生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社会人类学(英)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
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
(对人类的认识)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文化人类学:研究目标:以人为终极目标,试图全方位的,整体的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三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文化人类学课程 名词解释

文化人类学课程名词解释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学科,旨在探究各个社会群体的文化差异、社会组织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文化人类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社会组织:指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的组织形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 文化差异: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特征差异,包括语言、价值观念、宗教、婚姻制度、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3. 文化传承:指文化在社会群体中代际间的传播与延续过程,包括教育、语言、传统习俗、宗教仪式等渠道和方式。
4. 民族志:是一种以调查描述和分析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
5. 实地调查:指人类学研究者走访目标社会群体或地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以了解该社会群体的文化与社会实践。
6. 文化演化: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变迁与发展过程,包括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化和扩散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7. 跨文化研究:指比较不同文化地区或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寻找普遍的文化规律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8. 文化相对主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不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而是相对于各自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而言。
9. 文化人类学家: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专业学者,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深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的特点。
10. 脱离文化观察:指研究人类文化时,尽量避免以自己的社
会文化标准或偏见来观察和评价其他文化,以保持客观的研究态度。
文化人类学

三、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1、普遍性 2、整体性 3、整合性 4、文化相对论
四、文化人类学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1871年泰勒发表《原始文化》 1896 牛津大学 2、发展
五、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工作 2、泛文化研究
六、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流 派
(一)早期进化论学派 1、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 蒙昧:用石器,吃野生食物 野蛮:有农业,用金属 文明:发明文字,且文明包括幸福的进步和 某些道德品质的提高。
1. 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的各种思想和技巧,以及用这种思想和技 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
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 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 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泰勒】
2.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 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 的过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 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籍 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 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六)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倡导人:莱维.斯特劳斯 各民族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文化上的 差异,而在这些认识的差异下,存在着 一种基本的思想结构,这是全人类的社 会所固有的。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一节
婚姻
一、婚姻内容的多变性
二、纳亚尔人的婚姻
三、婚姻的意义和婚龄
四、婚姻择偶
1、门当户对阶段 2、异质互补 3、以爱情为基础
第二章 婚姻和家庭
第二节 家庭
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家会制度 3、最初的社会关系 (二)家庭和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家庭结构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文化人类学,又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比较不同社会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旨在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物质文化:研究人类生产和使用的物品,如工具、建筑、工艺品等,以及这些物品在文化中的意义。
- 精神文化:探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艺术、文学、语言等非物质文化元素。
- 社会文化:分析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法律规范、教育体系等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 经济文化:研究生产方式、交换模式、消费习惯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人类学研究多集中在欧洲殖民时期对“异文化”的描述和比较。
- 代表人物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和刘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等,他们提出了文化进化论的观点。
2. 现代阶段(20世纪初至中期):- 功能主义: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和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等人发展,强调文化功能和社会结构。
- 结构主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提出,关注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文化符号系统。
3. 当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不应以某一文化标准评价其他文化。
- 后现代主义:批判传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元化和差异性。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1. 进化论:- 泰勒和摩尔根等人的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导语: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文化构建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行为和观念。
它探索人类社会与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语言、技术和符号系统传递给后代。
2. 跨学科性质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它致力于促进人类对具体文化和广义人类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研究者走入实地,与研究对象共同生活,了解他们的语言、信仰、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等,以亲身体验了解他们的文化,并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数据。
2. 文化对比和对话文化人类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人类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的不同做法和理解方式。
同时,也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尊重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而丰富人类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 纵向与横向研究文化人类学既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也从全球范围研究不同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为人们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和全球文化互动的图景。
三、文化人类学的意义1. 推动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习俗、价值观念及其意义,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它提醒人们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演变中塑造和重新定义的。
2. 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化人类学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供了桥梁。
它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3. 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文化人类学揭示了不同文化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通过研究社会变迁和文化变革的规律,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紀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文化人类学,是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系统性、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和描述,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文化人类学的目标是理解各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复杂的学科。
其理论体系包括人类演化理论、文化服务理论、文化交流理论、文化多元化理论等方面。
1. 人类演化理论人类演化理论是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它探讨了我们作为人类如何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人类是猿类的后代,演化过程中,我们去除了很多独特的猿类特征并产生了许多其他特征,比如说两肺呼吸、两腿行走和语言能力等。
这些特征使我们成为了最高级的物种之一。
人类演化理论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人类状态的变化,同时还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理论。
人类演化理论为研究人类文化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持。
2. 文化服务理论文化服务理论强调了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如娱乐、情感支持、自我实现等,同时,文化还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服务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关文化服务和文化普及的理论体系,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文化服务和文化普及对于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同时,也探讨了文化服务和文化普及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等。
3. 文化交流理论文化交流理论探讨了文化交流的各种形式和方式。
文化交流是各种文化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它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理解,促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而文化交流理论则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互动的机制,深入分析文化交流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文化交流透过文化交流的过程使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另外,文化交流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统一语言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文化多元化理论文化多元化理论强调了人类在不同文化中展现出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文化人类学是什么

文化人类学是什么文化人类学是什么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研究人类文化。
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之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
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提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基主要研究方法。
那么文化是什么呢?文化人类学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的定义堪称经典:“文化或文明,从其最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较法。
实地参与观察法: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研究法。
文化人类学家特别注重通过直接的观察,收集每一手证据。
那些研究现代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人类学家,则深入到这些民族中间,通过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交谈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来了解其社会和文化。
实地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观察法,其资料来自现实的广阔天地。
这种研究法使得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去观察这种文化和使用这种文化。
实地观察可以使人类学家把目光集中在对其文化有意义的行为模式上,他会去寻找那些有规律的行为特征的先后次序,注意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全面考察法:采用这种方法,人们在选择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全面考察与之相关联的问题。
这样,一位研究某地区经济发展的人类学家会发现,要想对这一地区经济变化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就必须探讨礼仪的始末以及家庭关系的问题。
比较法:比较法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
例如,当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会结构时,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样自己组织起来的,然后通过对比村落里各个不同的群体,来确认他们之间的异同。
雍容华贵比较法可以运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文化人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社会学几乎是与人类同时诞生的。
文化人类学八大理论学派简说

二、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功能主义学派的分支之一,它强调仪式的内在结构和它是 如何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互的。该学派认为,仪式是通过其内在的结构和元素 来传达社会意义和价值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马塞尔·毛斯。
三、文化相对主义学派
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另一个主要理论学派,它强调仪式的文化相对 性和多样性。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 有相对的价值。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博 亚斯和人类学的女性主义学派。
谢谢观看
六、女性主义学派
女性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之一,它强调仪式中的性别和性取向 问题。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性别化的社会行为,它往往反映和强化了社会 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女性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玛 格丽特·米德和盖尔·卢宾。
总之,仪式研究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论学派和观点。 这些理论学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仪式的本质、功能、结构、文化相对性、认 知和表演等方面,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仪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文化现象是由不同部分之间相 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他认为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需要从整体入手,分析 不同部分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文化现象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五、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主要研究文化的传播过程和方式,认为文化现象是在不同地区和群 体之间传播的。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韦勒,他 认为文化的传播是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传播论的研究方法主要 是对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传播规律和路 径。
文化人类学

一、什么是人类学Malinowski: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文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的心灵的反应等问题的研究。
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综合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实证科学。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整体观和文化相对独立性。
①整体观: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社会的文化元素和行为,把社会或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②文化的相对性:这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态度和文化评价。
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
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①田野调查: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手段取得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就是人们常说的田野调查工作。
主要有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
新近的趋势以规范的田野调查获取研究资料是当代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重要特征。
②跨文化研究: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二、理论流派人类学的理论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在批评与借鉴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依次主要有: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主义-功能论-文化与人格-新进化论-结构主义-文化生态论-认知研究-阐释主义-后现代主义-1、古典进化论:Edward Tylor Morgan第一、他们所关心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不关心某一社会-文化的内部运作。
第二、他们的进化论是单线的进化论。
第三、他们都强调人类心理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对文化进化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当时他们采用“文化残余”和“文化类比”的方法,把不同文化现象加以逻辑的排比,然后,通过分析,将不同的文化排列为高低不同的序列,用以代表全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
0、传播论Diffusionism Ratzel(是第一位伟大的传播论者,提出“人类地里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大纲概要

文化人类学大纲概要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方法、重要概念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等。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信仰和价值观。
二、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身去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文化群体,与当地人交流、观察和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观念。
三、重要概念在文化人类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其中之一是文化,指的是一组人所共有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结构,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
此外,文化人类学还关注符号和象征,它们是人们用来表达和传递意义的工具,如语言、艺术和宗教等。
四、应用领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在国际事务中,文化人类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商业领域,文化人类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此外,文化人类学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社会群体的需求。
五、文化人类学的挑战和争议尽管文化人类学在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之一是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争议。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普遍主义则认为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田野调查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六、结语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
尽管两者都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但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和重点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一、研究对象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文化现象,包括价值观、习俗、宗教、语言、艺术等。
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是人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文化表达和理解,以及文化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他们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特定的族群、社群或者文化团体,通过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来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
社会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关注的是人类的行为、制度和结构。
社会人类学家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文化,而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模式、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
他们通常通过调查和分析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来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
二、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在方法论上,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都采用了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这样的定性研究方法。
然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上存在一些差异。
文化人类学家通常会选择深入参与和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文化团体,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他们可能会学习当地的语言、参与当地的活动,并与当地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口头访谈和记录观察结果,以了解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的多样性。
社会人类学家一般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他们注重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群体和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社会人类学家通常从社会学理论和人口统计信息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解释。
三、研究重点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重点是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他们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文化对人类认知、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影响。
他们试图理解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与个体和社群的关系。
社会人类学家则更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体系,他们研究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进化论人类学初兴之时,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被称为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它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里程碑。
该学派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其代表人物泰勒、摩尔根和巴斯蒂安都曾获得过人类学开创者的荣誉。
事实上,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子古典进化论学派更为恰当。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算起,但其真正成熟的标志则应当是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巨著的问世。
泰勒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
1871年,随着他的代表作《原始文化》出版,泰勒及其巨著很快驰名于世。
在书中,泰勒的文化进化思想和研究方法论得到了最大发挥:首先,首次在科学意义上为“文化”下经典性定义,为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勾勒了基本轮廓。
其次,通过对大量民族志资料的比较研究,指出“文化是进化的”。
其次,在方法论方面对人类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残存法”和“统计法”三种。
在与欧洲相隔的大西洋彼岸,美洲的人类学也在发展。
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1877年出版了他毕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简称《古代社会》)从而奠定了在古典进化论学派中的重要地位。
归纳起来,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进化理论。
《古代社会》从发明和发现、政治观念的发展、家族观念的发展、财产观念的发展等四个方而讲述社会进化,重构了人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二,对氏族制度的研究及其科学说明。
第三,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刑与历史发展。
第四,首先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人类学研究。
摩尔根的杰出贡献还一进步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古代社会》的高度评价,恩格斯还据此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
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生平与著述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
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
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
”泰勒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泰勒还划分了文化进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末开化或狩猎采集的原始阶段、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野蛮阶段和以开化的、书写艺术为开端的文明阶段。
3、泰勒的宗教理论首先,泰勒明确了什么是宗教。
他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定义”。
泰勒认为宗教观念最初产生于人类的早期部落中,而这些部落成员普遍的宗教信仰,就是对灵魂和精灵的信仰。
万物有灵论产生的根源是原始人尝试解释两个生命之迷。
万物有灵论包括两大主要信条:第一,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第二,相信各种神灵可以“上升到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
更具体地讲,灵魂以三种形式存在:(1)灵魂在大地上游荡,有时会拜访它们自己原先的家园;(2)转生,灵魂转生为他人,甚至转生为动物、植物等;(3)灵魂在另一世界有特殊位置,如西天、地狱、九重天等。
即泰勒所讲的“延续论”4、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1.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简单讲就是比较同类现象和事物。
2.残存法。
也称作“文化残存法”,即滞留于现存文化中的那些旧的文化现象。
3.统计法。
他曾从三四百个社会单位中取样,对从夫家居、继承、亲从子称、产翁习俗、外婚制与交表亲婚之间的“粘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
他写到:“统计学调查是人类学的未来所在”。
三、摩尔根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摩尔根的贡献在于:第一,将原始或蒙昧和野蛮这两个时代又分别划分了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子阶段;第二,指出划分每一阶段的具体标志。
2、摩尔根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他指出,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氏族,氏族是一个由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缘亲属所组成的团体,只包括有共同祖先的一半后代。
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他还进一步指出,氏族、胞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还是历史发展中顺序相承的几个阶段;部落联盟或部落联合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民族的出现,民族由同一地域内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所组成。
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可以分为相应的“两种社会制度”为特征的两个大的阶段:早期是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晚期是“国家”,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
他解释了氏族组织的作用和它的构成原则,即氏族是单系继嗣群,它不负担家庭责任,但它是从事经济生产和分配的单位并构成社会仪式和礼仪的基础,能够提供教育、社会保险等功能,但它不能代替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生儿育女等。
氏族内部成员的构成原则就是:大家都是血亲同胞,人人平等。
3、摩尔根的家庭史研究摩尔根的贡献不在于发现母权制家庭,而在于首先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途径。
摩尔根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分类式”和“说明式”。
所谓“分类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
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属称谓笼统称之。
而“说明式”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或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谓各不相同。
摩尔根进一步将“类别式”称谓区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马来亚式,第二种是土兰尼亚和加诺万尼亚式,它是在前一种基础上产生的。
摩尔根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1)“血缘”家庭;(2)伙婚制家庭;(3)偶婚制家庭;(4)父权制家庭;? (5)专偶制家庭。
上述五种家庭形式中,第一、二和五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与之相应地存在三种亲属称谓制度,即马来亚式、土兰尼亚一加诺万尼亚式和以雅利安人为代表的说明式。
4、对摩尔根的评价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氏族社会的科学说明;第二,首先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第三,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与历史发展;第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
摩尔根的理论缺陷主要有:第一,关于原始社会的分期;第二,关于家庭形式的研究。
五、其它进化论人类学家思想1、韦斯特马克的父权制Edward Watermark(1862——1939),英国人类学家。
韦斯特马克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他坚决反对人类婚姻史上存在“原始杂交”和群婚的观点,认为人类最早的婚姻形式就是一夫一妻制。
2、马雷特的泛生论Robert Ranulph Marett(1866—1945),泰勒在牛津大学人类学课程的学术继承人。
马雷特认为:在宗教中,第一性的东西不是思想、信仰、神话,而是崇拜、仪式。
根据马雷特的看法,在“泛灵论”阶段之前还应有个“泛生论”阶段。
泛生论是巫术操作的观念基础,泛灵论是宗教信仰的观念基础。
前者是非人格化的,后者是人格化的。
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传播论学派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中,究竟是独立发明重要还是传播或借用重要,文化人类学家为此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应该说,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自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发表以来,便广为人类学家所应用。
传播论学派则论证说,全部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
这种认为所有文化有一个共同起源的观念,通称为传播主义。
传播论学派基本上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德、奥历史传播学派,另一部分是英国极端传播学派。
德、奥历史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的创立者拉策尔,其追随者主要有弗罗贝纽斯、格雷布内尔和施密特三位学者。
其理论核心是: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囚索;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史关联的机会就愈多;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传播学派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化史。
拉策尔特别注意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文化现象的具体条件和分布规律,把文化的研究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即置于地理环境的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