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拙政园造景手法

拙政园造景手法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造景手法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主要包括水池、假山、廊亭和植物布局等。
水池是拙政园造景的核心之一。
在拙政园中,水面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对水墨画意境的追求。
水池通常呈现出曲折的形状,使人感觉水面广阔而开阔。
同时,在水池中设置了岛屿和倒影,进一步增加了水池的色彩层次感。
在水中种植荷花和莲藕等水生植物,使其更具生机和观赏价值。
水池的水质清澈,经过艺术处理,使其更具美感。
假山在拙政园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假山通常由天然的山石构成,经过艺术加工和布置,使其呈现出富有变化的形态。
假山的布局多样化,既有平整的假山,又有陡峭的假山。
假山上常常栽植着苍松翠柏,增添了山水间的层次感。
在拙政园中,假山经过巧妙的组合和分布,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拙政园中的廊亭是人们休憩和观赏风景的场所。
廊亭通常建于水边或者山脚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园林中的景色。
廊亭采用木结构,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廊亭中,人们可以品味茶韵、赏花、阅读,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廊亭还起到了连接各个景点的作用,使整个园林景观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植物布局是拙政园造景手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的各个角落。
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灌木等。
花草的种植增添了色彩与香气,树木的栽植增加了绿意与阴凉,而灌木的种植则提供了更多的景观层次。
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择和安排,拙政园营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总体而言,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融合了水池、假山、廊亭和植物布局等元素,形成了一幅幅唯美的园林画卷。
这种独特的园林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卓越智慧和匠心独运。
无论是在设计、布局还是细节的处理上,拙政园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因此,拙政园被广大游客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为后世的园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一、园林造景特点大体归类: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二、分别细述个个特点: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6.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而闻名,下面我将对拙政园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景观布局的合理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是主体花园,北部是次要花园。
主体花园采用了"人、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其中人是指建筑物、人工岛、廊下等,山是指人工山,水是指人工湖。
这种布局将人建造的景观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其次,拙政园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
拙政园采用了错落布局的花坛、石塔、石桥等元素,通过透视手法营造了景深感。
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石塔和石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园林中,使得整个园林展示出层次感和景深感,给人以远近有序的视觉效果。
再次,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建筑、花坛、峭岸等景观元素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
例如,园林的主体建筑苕溪渔舟和石舫建筑对称,花坛、石桥的布局也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的布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审美理念。
最后,拙政园注重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拙政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元素,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月色等。
这些景观元素形式多样,布局巧妙。
园林中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氛围,通过不同景观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观变化多样,使人在游览中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惊喜感。
综上所述,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景观布局合理,运用透视手法营造景深,注重景观的对称与平衡以及景观的变化和多样性。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与赞赏。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

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异同点苏州、扬州、无锡三地同处于江苏省,属于鱼米之乡,其造园艺术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中,以苏州园林为最。
与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相比,无锡、扬州不在对等的平台上。
然而,无锡、扬州不仅与苏州近在咫尺,而且也有着深厚的吴文化背景,有寄畅园、个园这样的古典园林精品,其城市古典园林也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同点:中国的古典园林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然后配合人工的修饰,让自然以人的意志为依托,传达出造园主人的一种情感,或以物言志、或寄情山水,总之,巧借自然的形来表达出心中的意。
苏州、扬州、无锡这三地的古典园林都以掇山理水为胜,结合亭台楼榭,或亲水,或赏月,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则是当时造园主人在闲暇之余给予情感的一种熏陶。
三地的古典园林都表现了古典园林的四大特色: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不仅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诗画的情趣:诗情: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画意: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假石山的堆叠和构图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
植物的配置也表现了绘画的意境。
建筑的外观也表现出生动的线条美,色彩美和质感美。
意境的含蕴:意指主观的理念、感情,境指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的含蕴既深也广,表述的方式也丰富多样。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意境也常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苏州园林运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运用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1.景观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呈现。
它以空间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组合为创作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和景观布局,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分景、转景和连景的关系。
比如,拙政园中的兰亭序窗,通过窗景之间的布置,创造出饶有变化的景观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象寓意:苏州园林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意义。
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通过布局、材料、植物和装饰等元素的选择和运用,传递出一种意境和情感。
比如,留园中的“念念不忘”的石刻,以及香蚀园中的“同心亭”,都寓意着主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
3.材料和技艺:苏州园林以材料和工艺技巧的运用而闻名。
它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将红木、石材、瓷器等精美材料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中,使园林更加华丽和精致。
同时,苏州园林还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技巧,如镂空、浮雕、砌石等,通过精湛的工艺技艺,展现出园林的细腻和精致之处。
4.植物景观:植物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既要保证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又要注重植物的摆放和布局,使得植物与整个园林空间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既有花卉、树木、草地等常见植物,也有盆景、花境等特殊的造景植物。
苏州园林中的古树参天、美花繁盛,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
5.水景营造:苏州园林中的水景是一大特色。
水景是苏州园林中最重要的园林元素之一,不仅起到了美化空间的作用,还能够调节气候和增加湿度。
苏州园林通过合理的水道布置和石桥、廊冰等人工景观的营造,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水系景观,使人们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水墨画中。
总而言之,苏州园林通过景观布局、意象寓意、材料和技艺、植物景观以及水景营造等多种说明方法,营造出独特的园林空间和意境,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主题。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拙政园造景手法的分析。
首先,拙政园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
拙政园以自然为基调,力求还原大自然的景致。
园林中的建筑、人工湖、花木草坪以及石桥等景观元素都是基于自然景观的模仿或再创造。
例如,西山为基,借石小造,大量利用山体和河流来塑造景观,使之更加具有自然美感。
其次,拙政园注重对称与对比的运用。
苏州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中,对称、对比等手法被广泛使用。
拙政园中的各个景点之间都采用了对称布局,左右呼应,使整个园林显得和谐而有序。
例如,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和邻厅之间就是严格的对称布局,体现了极致的规整美。
再次,拙政园重视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拙政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构建了人工湖、小池塘和迂回曲折的水道等。
水面不仅反射建筑景观,增添美感,同时也是让游人心旷神怡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园林的最高点有一个大石窟,将水引入其中,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水景,给人一种云雾缭绕的感觉。
此外,拙政园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拙政园的建筑以苏式建筑为主,注重建筑与园林的融合。
建筑和园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例如,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宜芸窗、邻厅、各个亭台楼阁都选址得当,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最后,拙政园注重细节处理。
在拙政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精细的细节处理。
例如,拙政园中的石桥、墙壁、门窗等都有精雕细琢的装饰,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精致。
同时,在园内的植物布置和景点设置上也注重细节,将园林打造得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还原自然、重视水的运用、注重对称与对比、建筑与园林的融合以及注重细节处理等手法都表现出了拙政园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对后来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石奇峰:狮子林以奇峰异石为景观主题,让游客有置身于山林峡
谷之中的感觉。
山石规模巨大,形状多样,布局精巧,有的仿佛群山起伏,有的如流水潺潺。
2.水景溪流:狮子林以流水为景观主题,通过人工挖造水池、小溪等
水景,变化多样的水流显示出水的生命力。
3.假山造景:以庄园诉说传统,狮子林的造景技巧以假山为主,运用
石材、砖、土等材料,将岩石运用精雕细琢、排列有序等造型手法组合成
一个华丽的岩峰群,让人们拥有山水之美的体验。
4.花园彩林:在狮子林中,花园随处可见,这些园林中有各式各样的
花卉,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让人们感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玲珑的布局和独特的设计手法而著称。
它以石、水、木、砖、泥等自然材料为基础,通过细致的造景和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面布局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的平面布局非常注重对称和比例的设计,强调整体的协调美。
其中最常见的布局方式是对称、开敞、透明和流线型。
通过对称的布局,使整个园林在视觉上达到平衡和和谐,展现出传统中国的审美意境。
开敞的布局则使游客在园中不受局促感,能够感受到宽广的自然氛围。
透明的布局则通过树木和构筑物的设置来营造不同场景的景观效果,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层次清晰且各不相同的风景。
流线型的布局则通过弯曲的小径和曲线的水池,使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微妙而有趣的体验。
二、细节雕琢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雕琢,通过在小型构筑物、花草树木和园中摆设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精美而细腻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园林中的假山上密植花草,通过树木的修剪和砖石的摆放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
同时,在假山的前后布置小亭、小桥和小池塘,使整个园林空间中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艺术的韵味。
这种细致的雕琢不仅让游客感受到细腻的视觉盛宴,也体现了主人对园林的用心打造和关爱之情。
三、意境展示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的设计不仅追求自然的美,也强调意境的展示。
园林中常常通过布置文人书画、摆设石碑、悬挂对联等方式来展示一种特定的意境,如清幽、雅致、宁静、淡泊等。
这些意境常常与园林的主题相呼应,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欣赏到自然的美,还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四、对于时间变化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中的时间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
园林中常常通过植物的生长、水的流动、云的变幻等方式来表现季节和时间的变化。
游客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化,静观花开花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这种对于时间变化的说明方法也让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使其与园林融为一体。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
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
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
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象。
(2)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
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
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会感觉视线开阔,一览无余,而且,各个景观随着视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很好的体现了敞景的特点。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2.3变幻的虚景
拙政园的植物布置也很有讲究,保证在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木盛放。春天有海棠的美丽,夏天可以观赏荷花的高洁,秋天可以陶醉在枫叶之中,冬天可以观赏在雪中不畏严寒的梅花。这样,游人无论在何时来到拙政园,都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更激发了游人在不同季节欣赏拙政园的欲望,领略风景变幻的动态美,每次游览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景物虽实,但具有变幻之虚,是其它景点所无可匹敌的。
苏州园林形成因素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本文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造园要素和造园手法,传承和借鉴其造园艺术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造景手法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
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造园手法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
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
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
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
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
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拙政园小飞虹造景手法

拙政园小飞虹造景手法拙政园是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拙政园的造景手法中,小飞虹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元素,为整个园林增添了别样的美感。
小飞虹的造景手法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以下将从设计、材料、形式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来探讨拙政园小飞虹的造景手法。
拙政园小飞虹的设计是基于园林整体布局的需要而设计的。
根据整个园林布局的风格和主题,小飞虹作为园林景观元素之一,能够与其他景观元素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空间。
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用途,小飞虹的形式和尺寸也会有所差异,有的小飞虹是悬挂在空中,有的小飞虹是蜿蜒曲折的小径,这些都是根据整体设计的需要来决定的。
拙政园小飞虹的材料选择对于整个景观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通常情况下,小飞虹的材料选择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以使小飞虹与其它景观元素和谐统一。
常见的小飞虹材料有木质、石材、竹子、铁艺等,这些材料都能够提供不同的质感和触感,让游客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材料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小飞虹的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有的小飞虹是独立独自的,有的小飞虹与江南水乡的水面相连,有的小飞虹则是与园林中的建筑相衔接。
无论是哪种形式,小飞虹都能为游客们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让人感受到园林的悠闲和宁静。
拙政园小飞虹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小飞虹作为园林中的景观元素之一,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持久。
它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人放松心情,享受宁静与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虹也常常被视作吉祥之物,预示着好运和幸福。
因此,小飞虹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元素,更承载着园林的寓意和祝愿。
总之,拙政园小飞虹作为拙政园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材料、形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为整个园林增添了别样的美感。
无论是在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设计,还是在游客的欣赏体验中,小飞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受。
它不仅是拙政园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前言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
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对它的最好阐释。
苏州园林的成就与它独特的造园技艺是分不开的。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需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之外,更加讲究的是步移景异。
在有限的空间里,使用各种不同的造景手法使景物与视线良好的结合起来。
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就是造园者常用的手法。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苏州园林中多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
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从观赏者的角度变换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关键词:框景窗框门洞天井一、框景的特征及作用1、构成方式框景有二种构成方式,一种是设框取景,另一种是对景设框。
设框取景,犹如照像一样,预先有一个固定的框,然后借框得景;对景设框,既已有较好的景致,于景之对面设框,将其收入框内。
在园林中除了对景设窗之外,也有对路设窗,门在一侧的作法。
此种设置,路上游人均入窗中,好似一幅流动的人物画。
立于窗前或人行窗外,均十分有趣。
上述二种方式均为有景可赏,只不过是将天然景色集中、突出而成画面。
观赏时距离不能太近,需离窗数步,则框与景连,无分彼此,宛然一幅天然图画。
2、特征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
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
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
诗圣杜甫有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的“窗含”、“门泊”就是两幅具有诗意画一般的框景,因此,框景的实质是将一个局部景观比作一幅具有画框的风景画。
充当这个景框的可以是门、窗、弧曲的植物枝条或两丛树木等。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目录1 引言 (3)2 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拙政园的造园手法

拙政园的造园手法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一座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拙政园采用了独特的造园手法,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画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下面将以四个方面来描述拙政园的造园手法。
首先,拙政园的造园手法独特地运用了水景。
拙政园占地面积较小,但其水面面积却占到了整个园林面积的1/3以上。
水景在拙政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人工开凿的小溪、塘泽、池水等,营造出了一片宛如绘画般的水墨世界。
水景以清泉晶莹、湖泊广袤、石壁嶙峋等形式展现,流动的水涓涓绵延,形成了拙政园独特的景观特色。
其次,拙政园的造园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地势。
拙政园地势起伏不平,园内有小山、小岛等地形,巧妙地将景色分隔开来,形成了独立的景观区。
同时,拙政园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让整个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在拙政园的设计中,山、水、林、亭、廊等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卷。
再次,拙政园的造园手法讲究了空间布局。
拙政园按照"远离喧嚣,静谧宜人"的设计理念,将整个园区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园有亭台楼阁以及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的庭院,营造出一种宜人闲适的氛围。
后园则更具隐私性,有亭台、假山、水榭等建筑景观,让人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通过这种前后区分的空间布局,拙政园创造了一个有序而丰富的园林空间。
最后,拙政园的造园手法注重了细节的处理。
拙政园以小巧精致的建筑、精细的装饰和精心挑选的材料,呈现出极高的审美水准。
园内的假山、石桥、廊亭等都非常精致,且形态多样,使人耳目一新。
同时,园内的花木栽种、花径铺设、摆设、花器以及石刻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精致与美感。
细腻的手工艺术与园林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拙政园成为一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
总之,拙政园的造园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巧妙地运用水景、地势、空间布局和细节处理等手法,拙政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环境,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到魅力。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框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
窗框。拙政园远香堂内用落地明罩的手法,东西两窗关闭,南北走向 开启,形成框景
13
山塘街老阊门 拙政园
洞框
14
每 个 窗 洞 都 可 以 框 出 一 景
15
故宫紫禁城右门
16
颐和园谐趣园西宫门
17
漏景:花墙、廊壁、花窗、树枝叶隙和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
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
拙政园远借北寺塔
4
沧浪亭俯借水中倒影
5
故宫借景白塔
白塔借景
6
颐和园借景玉泉山玉泉塔
7
总结:借景的对象多为远景,和近景。 作用是丰富空间关系,补充层次。 形成大关系上的和谐
8
添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
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 树枝往外伸展开来, 起到了过渡作用
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
18
拙政园中透过乔廊可看到后面景色 花架后的天空和蔓藤增加几分景色
19
框景聚焦在远处 漏景聚焦在近处
20
障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
的景物,为园林增加景致
拙政园东园的以厅障景
1
1
目
2
录
3
CONTENTS
4
5
6
7
2
所谓“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 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 ,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可成 为—景,景是园林的灵魂,造景手法是建造园林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
窗框。拙政园远香堂内用落地明罩的手法,东西两窗关闭,南北走向 开启,形成框景
山塘街老阊门
拙政园
洞框
每 个 窗 洞 都 可 以 框 出 一 景
故宫紫禁城右门
颐和园谐趣园西宫门
漏景:花墙、廊壁、花窗、树枝叶隙和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
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 法。
拙政园中的倚玉轩 与荷风四面亭
拙政园中的别有 洞天与荷风四面 亭
颐和园昆明湖湖心岛和万寿山对景
总结
造景形式复杂多样,变化无穷,精妙无比。 造景手法之间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由此看来,中国古典 园林的造景手法很多也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某些手法单 独的分割出来。在实际运用这些手法时也应注意融会贯通 这些造景手法,其实暗合了规划设计的理念,努力做到山 石、水体、植物、建筑的和谐,将环境为我所用,并且相 得益彰。
山抑,入门见山,挡住视 野
以漏窗抑景,让人产生 迫不及待,急于观全景 的心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障景和抑景 相同点:手法都是 制造视觉上的障碍 不同点:障景讲究以美遮丑 抑景讲究先抑后扬
对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主要对
象为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
留园中的明瑟楼与曲廊
拙政园中园的以山障景
拙政园西园的以亭障景
塔影亭屋檐之下,可以看见 留听阁局部。
故宫宁寿宫叠石障景
北海澄观堂后园叠石障景
作用:
激发审美情趣,增加空间乐趣 障丑显美 增加园林层次,丰富园林景观
抑景: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出来
的构景方法,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 2
目
录
CONTENTS
3 4 5 6 7
所谓“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 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 ,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可成 为—景,景是园林的灵魂,造景手法是建造园林的精髓。
借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
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 体
拙政园远借北寺塔
沧浪亭俯借水中倒影
故宫借景白塔
白塔借景
颐和园借景玉泉山玉泉塔
总结:借景的对象多为远景,和近景。 作用是丰富空间关系,补充层次。 形成大关系上的和谐
添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
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
树枝往外伸展开来, 起到了过渡作用
亭子后面的两棵 树补充点缀,使 画面更加生动活 泼
颐和园昆明湖的湖心岛和十七孔桥添景
总结:添景的主要手法是添加一个中景,或前景来 达到增加景深层次的目的,添的这个景有绘画中的 破形之效
总结:借景和添景 相同点:在于增加景深层次 不同点:借景是借取已有之景,多借远景,近景 添景是补救措施,是后面添加,多添近景中景
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
拙政园中透过乔廊可看到后面景色
花架后的天空和蔓藤增加几分景色
框景聚焦在远处 漏景聚焦在近处
障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
观美的景物,为园林增加景致
拙政园东园的以厅障景
东西两座月洞门, “通幽”和 “入胜”, 隐约看到里面的景色
东、西两峰 之间,露出 屋顶一角, 这是另一种 半遮半露的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