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构筑物及送水泵站毕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水构筑物及送水泵站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 I 第1章给水系统的选择及给水管网方案定线比较 (3)
1.1 给水系统的选择 (3)
1.2 给水管网方案定线比较 (3)
第2章系统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5)
2.1 工程规模 (5)
2.2工程规模确定 (6)
2.1 2.3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6)
第3章环网水力计算 (8)
3.1 给水管网设计要求 (8)
3.2 节点流量计算 (10)
一、管网水力计算步骤如下: (10)
三、节点流量计算: (11)
3.3 最高时管网平差 (14)
二、环状管网平差步骤: (14)
第4章取水构筑物的设计 (23)
4.1 设计资料 (23)
4.2 取水头及构筑物类型选择 (23)
4.3 取水构筑物计算 (25)
4.4 取水头及构筑物类型选择 (28)
第5章净水厂工艺设计 (36)
5.1 水厂厂址的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36)
5.2 稳压井设计 (37)
5.3 投药系统 (39)
5.4 混合及混合设备选择 (43)
5.5 折板絮凝池工艺设计 (46)
5.6 斜板沉淀池工艺设计 (50)
5.7 均质滤料滤池工艺设计 (55)
5.8 消毒系统 (61)
5.9 清水池工艺设计 (63)
5.10 吸水井工艺设计 (64)
5.11 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65)
5.11.1 水厂平面 (65)
5.11.2 高程布置 (67)
第6章送水泵站设计 (68)
6.1 设计流量 (68)
6.2 设计扬程的计算 (69)
6.3 初选水泵: (69)
6.4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的计算 (71)
6.5 泵房高度的确定 (72)
6.6 泵房高程的确定 (73)
6.7 附属设备的选择 (73)
第7章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给水系统的选择及给水管网方案定线比较1.1给水系统的选择
该城市的东面有一条自东北向西流的水质充沛,水质良好的河流,经勘测和检验,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该城市的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城市的街区分布比较均匀,城市中各工业、企业等用户对水质和水压无特殊要求。因而采用统一给水系统。城市给水管网的布置取决于城市的平面布置、水源、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大用户的分布等。考虑要点如下: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大用户、水塔、水池的方向一致,干管间距采用500~800m。
干管与干管之间有连接管形成环状网,连接管间的间距为800~1000m 左右;
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线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
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1.2给水管网方案定线比较
管网定线有三条原则:
1、技术上:安全可靠,均匀分布,事故时影响最小;
2、经济上:少设、短设、满足需要,越省越好;
3、综合考虑:服从规划,考虑发展,留有余地;
该城市地势无明显起伏状态,街道比较整齐,居住区分布比较均匀,因此,可以按规划道路定线,市区的两个集中用户及绿地离净水厂较远故干管的延伸方向指向大用户,为保证供水安全,干管之间设有连络管起到输水作
用,并形成环状管网,本城市采用环状管网。
虽然枝状管网可以节省一些投资,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的供水安全性来讲极不合理,而且该城市是新建管网,所以从城市供水安全性,可靠性及长远发展看树枝状管网是不够安全的,所以本设计采用环状管网。但当供水要求不是很高时,也可以关闭阀门采用枝状管网供水。
该城市中心处有一条铁路由东向西将整个城市分成两部分,在实际中为保证安全可靠供水,采用两次穿越铁路的供水管,本设计采用十个环组成的环状管网,两次穿越铁路,具体情况看草图。
另外,在管路定线时遵循了一下原则:
1、按道路定线,运材方便
2、路线短,起伏小,土方少的路线
3、尽量避免穿越河流与山嵴,沼泽地,铁路和建筑物。
第2章系统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2.1 工程规模
现状用水量预测:市1992年供水能力为56万m3/d,随着第三、四水厂的相继建成使用,至1997年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03万m3/d,从而满足了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对用水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1992年至2004年市实际用水情况统计如下:
1、市日变化系数在1.04—1.16之间,1992年至2001年日平均用水量平均每年增长4.27%,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每年增长4.6%.
2、2000年至2003年城市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市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供水调度精确,加强管道查漏及检修,既保证城市供水,又尽量减少漏失,加强营业服务和查收工作,减少漏户漏量;严厉打击窃水等。
3、2003至2004年城市供水量又呈上升趋势。
水量预测:需水量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及安全储备水量。生活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由规划预测的人口数与万元工业总产值乘以相应的用水定额确定。根据以往供水经验,这样预测的需水量偏差较大,往往高于实际用水量十几吨甚至几十吨。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市区原水需要量为4.19亿m3,即高日需水量126万m3/d,而2003年市区高日实际供水量仅为78.9万m3/d,因此,本次水量预测采取以现状供水量为基础,通过用水增长率确定用水规模的形式。
近几年市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城市供水计量系统,增设多处流量和压力检测点,所掌握的管网数据详实、准确,检测精确度已经能够达到1%,可以说市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供水计量体系。因此,本工程将以往13年的实际供水统计数据作为基础,根据经济及人口增长速率的关系确定用水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