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

第一节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

有关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从性质上分为两大流派: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2)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发展理论。

一、政治发展理论的出现

政治发展理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首先出现于西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级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研究主题是“现代化”理论。丹尼尔·莱纳《传统社会的消失》

第二阶级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派伊:《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阿尔蒙德:《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第三阶级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研究重点是政策研究。

二、西方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界定

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

三、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概述

(一)政治发展的性质

政治发展的性质:由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级所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本质,也就是指一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2.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制度化程度是衡量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

3.政治文化。阿尔蒙德:政治发展就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狭隘型文化:个人缺乏对政治的认知、臣属型文化成员对政治持消极态度、和参与型文化:成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政治参与程度提高过程)(低、中、高参与)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大众参与扩大化。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传统国家、过渡国家、现代化国家)美国是现代化国家的代表。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

实质上,从整个政治发展过程看,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推动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政治发展的途径

政治发展的途径:指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法、制度实现本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一是政治制度化。二是政治参与。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一、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政治发展性质改变与政治改革

政治发展性质改变: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指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的过渡和变化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实质是指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向另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的改变。

政治制度的改变又成为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一种具体标志。

三、当代政治发展的两个方向

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指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问题,特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渡问题。在当代,政治发展特指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方向、进程和实现的程度与结果。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不外乎两种:

(1)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

(2)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四、政治发展的途径:革命与改革

政治发展途径: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起的。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1)政治革命。(2)政治改革。

(1)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产生革命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政治革命产生的动力。革命是以暴力方式来完成的,暴力是革命的标志。

革命的特征:

首先,革命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更替,是夺取和掌握政权。

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特定性质的

政治制度是一个阶级行使和掌握政权的标志。

最后,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大规模、疾风

暴雨式的斗争。

原因和条件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是革命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至于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条件:

(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提高。

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

客观条件就是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由于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而不能照旧生存下去,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普遍提高;

主观条件就是革命阶级发动强大的革命行动,即根据客观条件成熟情况采取实际的

革命行动。

革命的作用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

(2)政治改革。

改革也是促进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

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

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政治关系的,调整完善政治制度或体制,维护有利于统治

阶级政治统治的政治秩序,从而实现政治稳定。

政治改革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

续性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为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政治改革的根据和条件

(1)政治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3)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社会制度出现结构性弊端,引起社会冲突,就必须进行

改革。

改革中要遵循基本原则

(1)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

(2)经济改革为先导,经济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一项系统的工程。强调改革措施与改革环境的协调,讲究各项措施间的密切

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有领导有步骤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不断推进政治体制发展。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定义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

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解决了国家的政权阶级属性问题以及实现政治权力的基本

形式问题,它是国家政治主体中最根本问题。

基本政治制度是第一位的,政治体制是第二位的。

政治体制是由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的,政治体制是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

式。

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一方面,政治总格局的改变意味着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在中国,改变政治总格局就是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这是不允许的。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改变这一制度,就意味着改变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性质,改变我国国体,这是不允许的。

三、经济发展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一)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十三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政企分开。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个人的民主、自由是有限制的,即以不妨碍公共利益为界限。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使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两个特点:平等交换、自由竞争。

(二)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十四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进行行政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