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6年第05期
进入“十三五”,制造强国知识产权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和“互联网+”的关键环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储备,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知识产权。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知识产权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启动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以下称“培育工程”)。培育工程的实施,凝聚了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形成了部省联合、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推进体系,为促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建机制,形成行之有效政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部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坚持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接,紧贴产业和市场,依托企业,加强机制建设,注重政策措施衔接,逐步形成了部省联合、机构支撑、专家指导、行业推动、企业行动的知识产权推进体系。
(一)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推进机制。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和应用为主线,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要求出发,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明确实施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通过专项行动和年度推进计划,全面部署与重点安排,支持创新主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积累与布局,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建立完善为产业服务的知识产权功能。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建立了相关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联络员,设立了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开展产业集聚区的知识产权工作。行业组织、支撑机构积极履行决策咨询和服务支撑职责,积极为行业产学研用搭建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市场产业竞争分析研究、发展态势报告、专家问诊帮扶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以及纠纷应对服务等,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知识产权推进体系基本建立。
(二)面向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提供支撑和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我部及时设立专项资金,聚合行业创新资源,广泛动员专业服务机构,以课题和专项的形式,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分析和风险评估;支持行业组织和机构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协调推进机制;依托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特色培育,建设重点行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等。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安排
了近百项知识产权专题分析评估和企业竞争力跟踪分析、产业知识产权竞争热点和焦点分析、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研究、知识产权运营业态和商业秘密保护等相关专题研究,开展40余场知识产权态势发布。支持组建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积累和运用知识产权。成立了“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开展重点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分析,初步建立了企业、科研院所、联盟三方联合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知识产权联合防御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京成立,探索以成员间知识产权协同共享提升产业创新转化能力,以共建行业标准,联合抵御专利风险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新模式;引导建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创设运营基金,为联盟成员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三)突出特点,省市出台措施行之有效。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基础不尽相同,企业面临诉求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何在产业集聚区综合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度是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的通知》,部办公厅编制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每年部办公厅印发部知识产权年度推进计划以及知识产权年度工作要求,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照上述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地区“十二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这些政策措施紧扣地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综合运用需求,有力支撑了地方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甘肃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陇药产业普遍存在创新产品缺乏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帮助陇药企业进行老旧产品二次开发和专利挖掘,对企业知识产权布局进行指导,形成了适合当地陇药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模式与机制。
北京市针对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难题,以中关村科学城为重点,积极搭建知识产权融资平台,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六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引导区域内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支持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等知识产权资本化服务,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路径,促进了中关村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
上海市先后出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园区评定与管理办法》等一揽子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培育工程等知识产权专项活动,依托培育工程稳步打造产业生态,结合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及国家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张江、漕河泾等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构建多层次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了以企业为中心、官产学研用五位互动的上海集成电路的行业知识产权海外风险联合应对机制,为构筑上海市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夏立足穆斯林用品产业的特殊需求,将民族特色的商标保护、品牌建设、和清真产业的技术标准、检测、认证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一套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品牌的政策措施。
湖南省对接产业创新发展,以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情况与技术创新政策落实相结合作为工作抓手,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的重要指标,把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发明专利作为重大项目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荐的基本条件。对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试点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有关计划、专项和基金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试点示范。每年安排1.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实施“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在湖南省工业主要领域每年转化100项重点专利技术,对通过验收的项目每个给予10万元资金扶持,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实施培育工程为契机,坚持将知识产权与现有相关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相融合,与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成果应用推广等相结合,工作扎实推进,措施得力有效。
抓管理,打造制造强国领军企业
企业是创新主体,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是打造制造强国领军企业应有之义。为夯实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基础,指导和推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1月发布实施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以下称《指南》)。《指南》的发布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决定之时。《指南》以运用管理为核心,提出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体系,及时回应了国际制造业竞争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求。明确了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流程既要与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贸易-会展等生产经营过程融合共生,更要着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流程的有机融合,从信息利用、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集群化和防卫体系等方面构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要充分发挥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类型功能与作用,根据不同的运用功能确定知识产权的运用策略,灵活选择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和路径,促进知识产权资源规范统筹运用。
《指南》发布实施以后,经过宣贯解读、问题诊断、试点示范等过程,近四年,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培训50余期,培训企业万人次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知识产权效益不断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5年底,培育工程试点企业由首批587家增加到1425家,其中1276家已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占比约90%;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为1228家,占比约86%;建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企业为1113家,占比达78%。试点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不断增加,获得专利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12-201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8%。自主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3年间平均增长率约为22%,专利自行实施收益三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40%,专利许可实施收益平均增长率约28%,专利转让收益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7%,专利标准化增长率约为42%。经过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运用典型企业涌现出来,2014年遴选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58家,在此基础上,2015年底遴选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60家。创新型企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