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基水杨酸与Fe3 配合物
试验目的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金属离子 配体
配合物
Fe + S = FeS (pH=2~3)
无色 磺基水杨酸 紫红色
pH = 2 ~ 3, n = 1
2
实实验验原原理理
磺基水杨酸 pH 2~3时生成紫红色的FeL pH 4~9时生成红色的FeL23pH 9~11.5时生成黄色FeL36 pH >12时生成Fe(OH)3沉淀
3
实实验验原原理理 2、物质显色的原因?
吸光度:
A = lg I0 = lg 1
It
T
6
实实验验原原理理
朗伯-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A=ε l c
吸光度
液层厚度
l 一定: A ∝ c
溶液浓度
7
4、连续变化法的测定原理 • 在测定系列的溶液中,每个测定试样的M
量和配位物量都在发生连续变化,但它们 的摩尔总和是恒定的。 • f—M浓度在总浓度中的比例
毛面
光面
(3)若比色皿外表面有液体,应用擦镜纸朝同一方向 拭干,以保证吸光度测量不受影响。
29
(4) 比色皿内盛液应为其容量的2/3,过少会影响实 验结果,过多易在测量过程中外溢,污染仪器。
光透过窗口 容 量 的 2/3
(5) 比色皿的光面要与光源在一条线上。
30
实实验验步步骤骤
2 1
配制Fe3+离子溶 液和H3L溶液
f = VM VM + VL
8
(1)吸光度与配合物的组成
c∝ A
A越大f就越与组成接近,f为0.5时,A最大,
f A最大
=
1 1+ n
=
1 1+1
=
0.5
M、L各占一半,所以配合物的组成为1:1
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配合物的颜色磺基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它和三价铁离子可以形成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配合物中,三价铁离子是中心离子,它通过与磺基水杨酸中的羧基或酚羟基结合形成络合物。
不同的络合物会因其化学结构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磺基水杨酸和三价铁离子形成暗蓝色的配合物时,这是由于磺基水杨酸中的两个羧基与三价铁离子形成了六角形配位团。
这种配合物的颜色深浅取决于铁离子的浓度和pH值。
当磺基水杨酸中的羰基和酚羟基结合三价铁离子时,会形成橙色的配合物。
这种配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更容易形成,而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
总之,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
通过研究这些配合物的颜色,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
- 1 -。
磺基水杨酸铁(Ⅲ)配离子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六 磺基水杨酸铁(Ⅲ)配离子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采用浓度连续变更法测量配合物的组成和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与Fe 3+离子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起始浓度/mol·dm -3 c 0 0 平衡浓度/ mol·dm -3 c-c α c α c α()n eq Leq eqc c c K ⋅=MML (表观)不稳 或()eq neq Leqc c c K MLM⋅=(表观)稳97.21010⋅=(表观)稳稳K K当pH=2~3时,生成1:1型紫红色螯合物ML ,其表观稳定常数:2MLM 1ααc c c c K eq eqL eq -=⋅=稳 121-DDD =αα配合物的解离度:—朗伯比尔定律:有色溶液的吸光度D 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1 c b D ⋅⋅=ε当温度、液层厚度及溶液性质一定时,()1式可写成:()2 kc D =以吸光度D 为纵坐标,以配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横坐标作图。
n n ML L M +LM ML n n +三、实验内容1.溶液的配制(1)配制3dm mol 0010.0-⋅ +3Fe溶液:准确吸取35.00cm 3dmmol 0100.0-⋅()()244SO Fe NH 溶液于350cm 容量瓶中,用3dmmol 0100.0-⋅4HClO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配制3dm mol 0010.0-⋅磺基水杨酸溶液:准确吸取35.00cm 3dm mol 0100.0-⋅磺基水杨酸溶液于350cm 容量瓶中,用3dm mol 0100.0-⋅4HClO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浓度连续变更法配制配离子溶液及吸光度的测定(1)按下表配制溶液于310.00cm 比色管中,注意比色管编号,用3dm mol 0100.0-⋅4HClO 溶液稀释至310.00cm 刻度线,摇匀。
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测定

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测定实验七铁(III)离子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4. 进一步练习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二、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R)可以与Fe3+ 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配合物的组成随溶液pH值的不同而改变。
在pH=2~3、4~9、9~11时,磺基水杨酸与Fe3+能分别形成三种不同颜色、不同组成的配离子。
本实验是测定pH=2~3时所形成的红褐色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离子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实验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HClO4溶液来控制溶液的pH值。
由于所测溶液中磺基水杨酸是无色的,Fe3+溶液的浓度很小,也可认为是无色的,只有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离子(MRn)是有色的。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可知,当波长λ、溶液的温度T及比色皿的厚度b均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只与有色配离子的浓度c成正比。
通过对溶液吸光度的测定,可以求出配离子的组成。
用光度法测定配离子组成,通常有摩尔比法、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斜率法和平衡移动法等,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本实验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具体操作时,取用摩尔浓度相等的金属离子溶液和配位体溶液,按照不同的体积比(即摩尔数之比)配成一系列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值。
以吸光度值A 为纵坐标,体积分数(,即摩尔分数。
式中:V M为金属离子溶液的体积,V L为配位体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作图得如图1所示的曲线,将曲线两边的直线部分延长相交于B点,B点对应的吸光度值A B 最大。
由B点对应的摩尔分数值,可计算配离子中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数之比,即可求得配离子MLn 中配位体的数目n 。
图 1 配位体摩尔分数-吸光度图在图1中,在B点最大吸收处对应的摩尔分数值为0.5,则:即:金属离子与配位体摩尔数之比为1︰1。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比色法测定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原理。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磺基水杨酸(SO 3HHOCOOH简化为H 3R ),与Fe 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随溶液的pH 值的不同而改变。
在pH=2~3时,pH=4~9时,pH=9~11.5时,磺基水杨酸与Fe 3+能分别形成不同颜色且具有不同组成的配离子。
本试验是测定pH=2~3时形成的紫红色的磺基水杨酸铁配离子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
实验中通过加入一定量的HClO 4溶液来控制溶液的pH 值。
测定配离子的组成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摩尔比法,一是等摩尔数连续变化法(也叫浓比递变法)。
本实验采用后者,用上述方法时要求溶液中的配离子是有色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只生成这一种配合物,本实验中所用的磺基水杨酸是无色的,Fe 3+溶液很稀,也可以认为是无色的,只有磺基水杨酸铁配离子显紫红色,并且能一定程度的吸收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光。
光密度又称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光密度与浓度的关系可用比尔定律表示:CL A ε=其中:A 代表光密度;ε代表某一有色物质的特征常数,称之为消光系数;L 为液层厚度;C 为溶液浓度,当液层厚度一定时,则溶液光密度就只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过程中,保持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 M )与配位体的浓度(C R )之和不变(即总摩尔数不变)的前提下,改变C M 与C R 的相对量,配制一系列溶液,测其光密度,然后再以光密度A 为纵坐标,以溶液的组成(配位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横坐标作图,得一曲线,如图1所示,显然,在这一系列溶液中,有一些是金属离子过量,而另一些溶液则是配位体过量,在这两部分溶液中,溶液离子的浓度都不可能到最大值,因此溶液的光密度也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中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最大,因而光密度才最大,所以光密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溶液的组成,实际上就是配合物的组成。
磺基水杨酸与Fe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制作者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工程化学实验备课笔记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用比色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R的一级电离常数K1θ=3×10-3与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的pH不同;形在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磺基水杨酸溶液是无色的;Fe3+的浓度很稀时也可以认为是无色的;它们在pH值为2~3时;生成紫红色的螯合物有一个配位体;反应可表示如下:pH值为4~9时;生成红色螯合物有2个配位体;pH值为9~11.5时;生成黄色螯合物有3个配位体;pH>12时;有色螯合物;被破坏而生成FeOH3沉淀..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常用光度计;其前提条件是溶液中的中心离子和配位体都为无色;只有它们所形成的配合物有色..本实验是在pH值为2~3的条件下;用光度法测定上述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如前所述;测定的前提条件是基本满足的;实验中用高氯酸HClO4来控制溶液的pH值和作空白溶液其优点主要是ClO4-不易与金属离子配合..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所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液层厚度一定时;只与配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对溶液吸光度的测定;可以求出该配离子的组成..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等摩尔系列法:即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测定一系列变化组分的溶液的吸光度中心离子M和配体R的总摩尔数保持不变;而M和R 的摩尔分数连续变化..显然;在这一系列的溶液中;有一些溶液中金属离子是过量的;而另一些溶液中配体是过量的;在这两部分溶液中;配离子的浓度都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数之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能最大..由于中心离子和配体基本无色;只有配离子有色;所以配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其吸光度也就越大;若以吸光度对配体的摩尔分数作图;则从图上最大吸收峰处可以求得配合物的组成n值;如图所示;根据最大吸收处:等摩尔系列法由此可知该配合物的组成MR..最大吸光度A 点可被认为M 和R 全部形成配合物时的吸光度;其值D 1..由于配离子有一部分离解;其浓度再稍小些;所以实验测得的最大吸光度在B 点;其值为D 2;因此配离子的离解度α可表示为:α=D 1-D 2/D 1再根据1∶1组成配合物的关系式即可导出稳定常数 K 稳θ 或β..式中是c 相应于A 点的金属离子浓度这里的是 K 稳θ没有考虑溶液中的Fe3+离子的水解平衡和磺基水杨酸电离平衡的表现稳定常数.. 试剂和仪器1.仪器: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烧杯100mL;3只;容量瓶100mL;9只;移液管 10mL;2只;洗耳球;玻璃棒;擦镜纸2.试剂以下试剂由教师准备酸:1、HClO 40.01mol·L -1:将4.4mL70%HClO 4溶液加入50mL水中;稀释到5000mL..2、磺基水杨酸0.0100mol·L -1:根据磺基水杨酸的结晶水情况计算其用量分子式C 6H 3OHCOOHSO 3H;无结晶水的磺基水杨酸分子量为218.2;将准确称量的分析纯磺基水杨酸溶于0.01mol·L -1HClO 4溶液中配制成1000mL..盐: NH 4FeSO 42 0.0100mol·L -1;1000mL :将4.8220g 分析纯NH 4FeSO 42·12H 2O 分子量为482.2晶体溶于0.01mol·L -1HClO 4溶液中配制成1000mL.. 实验步骤 1. 溶液的配制1 配制0.0010mol·L -1 Fe 3+溶液用移液管吸取10.00mLNH4FeSO420.0100mol·L -1溶液;注入100mL 容量瓶中;用HClO 40.01 mol·L -1溶液稀释至该度;摇匀;备用..2配制0.0010 mol·L -1磺基水杨酸H3R 溶液 用移液管量取10.00mLH3R0.0100mol·L -1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HClO40.01mol·L-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2. 系列配离子或配合物溶液吸光度的测定1 用移液管按表的体积数量取各溶液;分别注入已编号的/mL定容到100mL..10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1 HClO42 用波长扫描方式对其中的5号溶液进行扫描;得到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3 选取上面步骤所确定的扫描波长;在该波长下;分别测定各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已稳定的读数..表数据记录和处理90.99..00 1.00101100数据记录及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摩尔比:Fe/Fe+acid00.10.20.30.40.50.60.70.80.91 A吸光度2用等摩尔变化法确定配合物组成: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吸光度A 对摩尔比Fe/acid 的关系图..将两侧的直线部分延长;交于一点;由交点确定配位数n..按3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求得从图中找出D1和D2;计算α和稳定常数..其中C为配合物初始浓度:本实验条件下;配合物配合比为1:1;即摩尔比为0.5..此时配合物初始浓度为:C=0.001×5/100母液浓度为0.001;5 mL 混合后;变为100mL; 思考题1 本实验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原理如何2 用等摩尔系列法测定配合物组成时;为什么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摩尔数与配位体的摩尔数之比正好与配离子组成相同时;配离子的浓度为最大3 在测定吸光度时;如果温度变化较大;对测得的稳定常数有何影响4本实验为什么用HClO4溶液作空白溶液为什么选用500nm波长的光源来测定溶液的吸光度5使用分光光度计要注意哪些操作。
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磺基水杨酸与三价铁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磺基水杨酸可以在pH=1.5~2.5的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配合物。
这是由于磺基水杨酸分子中的SO3-团与Fe3+形成了络合键,而此络合物的颜色正是由络合物的电子结构所决定的。
磺基水杨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用于尿检中检测尿蛋白质的含量。
此外,它还被广泛应用于阳极处理的染色以及测量铁离子(Fe3+)的含量。
根据来源[1],当磺基水杨酸在pH=1.5~2.5的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形成络合物时,会生成紫红色的配合物。
这是由于磺基水杨酸分子中的SO3-团与Fe3+形成了络合键,而此络合物的颜色是由该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所决定的。
上述现象反映了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特征,配位化合物,又称为络合物、络盐、复合物,通常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
需要注意的是,磺基水杨酸与铁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现象并非特异性反应,并且可能存在干扰因素影响其精确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7
数据处理
以吸光度A 以吸光度A对Fe3+的摩尔分数作图(电脑作图); 的摩尔分数作图(电脑作图); 求出:配合物组成、解离度、稳定常数( 求出:配合物组成、解离度、稳定常数(2个)。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8
0.5
A’ 0.4 A
0.0100M
2012-4-18
Fe3+配
15
三、实验步骤
2.配制系列的待测溶液 . HClO4
50mL
H3L
Fe3+
共
按照表格依次配制 3.待测溶液 . 的测 测 溶液的 λmax=500nm 1cm
9 份
A 溶液
测
2012-4-18 Fe3+配 16
注意事项
公用移液管贴有标签,必须专用,用完及时放回。 公用移液管贴有标签,必须专用,用完及时放回。 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不能乱拿,专机专用。 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不能乱拿,专机专用。 如果比色皿不配套,或清洁程度不一, 如果比色皿不配套,或清洁程度不一,会造成测出 的吸光度数值差别很大, 的吸光度数值差别很大,可用同一个比色皿来测定 参比液和样品。 参比液和样品。
磺基水杨酸与Fe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的 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制作者: 制作者:曾秀琼
实验目的
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 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 常数。 常数。 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HO3S Fe
3+
COOH
HO S 3
O C O
+
+
+ OH
+2H
Fe O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5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简介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 分光光度法( ) 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按物质吸收光的 波长不同,分光光度法可度法、可见分 光光度法及红外分光光度法(又称红外光谱法) 光光度法及红外分光光度法(又称红外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较高 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灵敏度较高, 微量组分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的数量级。 其灵敏度一般能达到1~10µg·L-1 的数量级 。 但该方法 µ 其灵敏度一般能达到 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可达到 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可达到2~5%。 。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4
本实验测定磺基水杨酸与Fe 本实验测定磺基水杨酸与 Fe3+ 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及 稳定常数。形成的配合物组成和颜色因pH不同而异 不同而异。 稳定常数。形成的配合物组成和颜色因pH不同而异。 pH<4 形成1 紫红色配合物;pH在 当 pH<4 时 , 形成 1﹕1 的 紫红色配合物 ; pH 在 4 ~ 10 间时生成1 红色配合物; pH在 10左右时 左右时, 间时生成 1﹕2 红色配合物 ; pH 在 10 左右时 , 生成 1﹕3的黄色配合物。 黄色配合物。 本实验是在pH 时测定磺基水杨酸与Fe 本实验是在pH = 2时测定磺基水杨酸与Fe3+形成的 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1
(1)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器
a.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 320~ nm。 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 紫外区:氢、氘灯。 氘灯。 发射185 185~ nm的连 发射185~400 nm的连 续光谱。 续光谱。
日光: 日光: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7
♥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 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 复合光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要求:∆λ ±2nm。 单色光 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要求:∆λ=± 单色 。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 互补色光: 互补色光 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 呈兰色。 吸收作用而产生的。 吸收作用而产生的。如:CuSO4呈兰色。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光的互补: 光的互补:蓝
黄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8
2、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
λ 朗伯(Lambert)于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朗伯(Lambert)于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Lambert) 收层厚度的关系。A∝b 收层厚度的关系。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 年比耳(Beer)
透光度(透光率) 透光度(透光率)T、吸光度A及浓度c之间的关系:
透光度T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 透光度 的程度:T 的程度 = I t / I0=10-εb c 吸光度A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 吸光度 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 程度, 与 的关系 的关系: 程度,A与T的关系 A = lg(I0/It) = -lg T = εb c (
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
c A∝ bc
9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朗伯—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I0/It)= εb c = (
式中: ,吸光度,是无量刚的物理量, 式中:A,吸光度,是无量刚的物理量,描述溶液对光 的吸收程度;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 通常以cm为单 光程长度), 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 光程长度 ,通常以 为单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位; c,溶液的浓度, mol · L -1 ; 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溶液的浓度, 称为 1 , 单位 单位L·mol-1·cm-1,仅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 仅与入射光波长、 度有关, 与浓度无关。 度有关,而 与浓度无关。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4
三、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 (1) 配制 配制0.00100M Fe3+溶液 10.00mL
0.0100M Fe3+
0.0100M HClO4 稀释到刻度 不 能 用 水
100mL
稀 释 溶液 0.0100M HClO4 稀释到刻度
(2) 配制 配制0.00100M 10.00mL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3
b.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b.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 • 为什么需要使用参比溶液? 为什么需要使用参比溶液? A=A1+A2+…+A(x),使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 使测得的的吸光度真正反映 待测溶液吸光强度, 待测溶液吸光强度, A1+A2+… =0, A=A(x) 。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3
等摩尔系列法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原理
M + nL == MLn
保持每份溶液中C 保持每份溶液中CM与CL之和不变; 之和不变; 改变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相对量,配制一 改变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相对量, 系列溶液; 系列溶液; 当溶液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 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 能达到最大,吸光度也最大; 能达到最大,吸光度也最大;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6
1、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若将光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则可得如下表所示的电磁波谱表: 若将光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则可得如下表所示的电磁波谱表: X射线 0.1~100 nm 射线 10~200 nm 远紫外光 200~400 nm 近紫外光 400~760 nm 可见光 750~2500 nm 近红外光 2500~5000 nm 中红外光 5000~10000 nm 远红外光 0.1~100 cm 微 波 1~1000 m 无线电波
吸光度 0.3
B’ B
A′ − A α= A′ 1−α K 条件 = c ⋅α 2
n K 稳 = K 条件 × α H) = K 条件 × α H (
0.2
0.1
0 0 0.2 0.4 0.6 0.8 1 磺基水杨酸摩尔分数,X
2012-4-18 磺基水杨酸与Fe3+配合物 19
2
实验原理
设中心离子(M) 和配位体 在某种条件下反应 设中心离子 (M)和配位体 (L)在某种条件下反应 , 和配位体(L) 在某种条件下反应, 只生成一种配合物MLn 只生成一种配合物MLn M + nL == MLn 若M和L都是无色的,而MLn有色,则此溶液的 都是无色的, MLn有色 有色, 吸光度与配合物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与配合物浓度成正比 。 测出此溶液的吸 光度,即可求出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光度,即可求出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