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8.2电流的磁场教案(一)
初中物理电流磁场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磁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 通过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
3.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对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
教学难点:对电与磁关系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手中用细线悬挂起来的小磁针,提问学生:如果不用手或者物体直接去触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磁针转动呢?2. 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评价。
3. 教师继续追问: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电流的磁效应》。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明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 演示实验:介绍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和小磁针。
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针对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转动进行小组讨论。
4. 学生讨论结果:小磁针发生转动的原因是导线通电后也像一个磁铁一样有了磁性。
5. 教师总结:通电导线周围会存在磁场。
三、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1. 提出问题: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2. 演示实验:继续进行刚才的实验,改变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3.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四、磁场分布1. 教师讲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2. 演示实验:展示通电螺线管,观察其周围的磁场分布。
3. 学生用小磁针测试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进一步理解磁场分布的特点。
五、安培定则1. 教师讲解:安培定则,引导学生用手掌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 学生练习使用安培定则,加深对电流与磁场关系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流的磁效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对电流磁场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认识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3.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4.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归纳、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具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用电源一台,大蹄形磁铁一块,干电池一节,用铝箔自制的圆筒一根(粗细、长短与铅笔差不多),两根铝箔条(用透明胶与铝箔筒的两端相连接),支架(吊铝箔筒用),如课本图12-10的挂图,线圈(参见图12-2),抄有题目的小黑板一块(也可用投影片代替)。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本章主要研究电能;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研究了获得电能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我们研究了电能的输送。
电能输送到用电单位,要使用电能,这就涉及到用电器,以前我们研究了电灯、电炉、电话等用电器,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用电器--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给它通电,学生看到电动机转动,提高了学习兴趣。
提问:电动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呢?讲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通过它产生的磁场对磁体施加作用力(如电流通过它的磁场使周围小磁针受力而转动)。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流对磁体施加力时,磁体也应该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推断。
2.进行新课(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板书课题:〈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介绍实验装置,将铝箔筒两端的铝箔条吊挂在支架上,使铝箔筒静止在磁铁的磁场中(参见课本中的图12-9)。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8.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场演示仪、电流发生器、小铁钉、导线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磁场与电流的实验套件,包括小铁钉、导线、电池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磁场演示,让孩子们观察磁场对小铁钉的作用,引导他们思考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二:孩子们将小铁钉放在导线上,观察磁场对小铁钉的作用。
4. 分享与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思考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绘制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思维导图,以加深他们对磁场与电流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我还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磁场与电流的例子,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探索更多的科学现象。
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关注的,它们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理解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在活动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磁场演示,让孩子们观察磁场对小铁钉的作用,引导他们思考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的磁场》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磁场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流的磁场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磁场与电流关系的理解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安培定则等抽象概念时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章内容,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做到字迹清晰、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2.实验报告和小论文要注重实证分析,避免空谈理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创新实践题要注重实用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6.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评价、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情境创设与问题驱动。
-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8.知识拓展与思维提升。
2.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演示,配合板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安培定则。
-通过实物模型和动画,展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电流磁场的作用原理。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二节“电流的磁场”和第三节“电磁感应”,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安培定则、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理解安培定则,并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2.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安培定则的理解与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重点: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磁场演示仪、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滑动变阻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磁场演示仪、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每组一份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流磁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小磁针的变化,引出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
2. 教学内容讲解(1)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
通过讲解安培定则,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判断方法。
(2)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进而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例题讲解(1)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4. 随堂练习(1)判断给定电流方向的磁场方向。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学生实验操作(1)每组学生进行电流磁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每组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2. 安培定则3. 电磁感应现象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和运用尚有不足,需要加强练习。
初三物理电流磁场教学方案
初三物理电流磁场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流、磁场,掌握电路基本元件和电路分析方法,掌握电流的磁场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波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要点1.电流:电流的概念、大小、方向、单位、电流表的使用;2.电路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表征;3.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率和能量、串、并联电路的分析;4.电流的磁场效应: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概念及其应用;5.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互感的概念及其应用;6.电磁波:电磁波的概念、特性、产生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方案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演示和实验等。
1.讲授:重点讲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等,并加以说明、举例。
在讲授时,应重点突出要点,避免过多的细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答: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演示: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电路搭建和电路分析过程,在调试电路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掌握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和变化过程。
4.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电路和电磁现象的产生、演化过程及规律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电路的分析和电磁感应定律。
对于电路分析,学生必须明确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和运作方式,从基础的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开始,逐步引入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
电磁感应定律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需要形象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含义,掌握自感、互感以及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五、教学安排本学期共安排授课40课时,其中13课时用于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10课时用于电磁感应定律,10课时用于电流的磁场效应,5课时用于电磁波和应用等。
第一周: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大小的计算方法,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了解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和表征。
第二、三周: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并逐步引入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案——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1.理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形成磁场。
2.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并能应用安培力定律解决问题。
3.掌握电流的磁场特性,如磁力线的形状、方向等。
教学重点:1.理解电流通过导线时形成磁场的原理。
2.掌握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教学难点:1.理解安培力定律。
2.应用安培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2.提问: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出示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发现:电流通过导线时,在导线周围会形成磁场。
Step 2:电流的磁场(20分钟)1.讲解电流通过导线形成磁场的原理:电流通过导线时,电子在导线中运动,产生磁场。
2.使用磁针演示:将磁针放置在通有电流的导线旁,观察磁针的偏转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针会偏转?3.引入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安培力。
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导线长度、磁场强度和导线与磁场的夹角有关。
4. 讲解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 BILsinθ,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强度,L为导线长度,θ为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5.进行安培力计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Step 3:电流磁场的特性(20分钟)1.讲解磁力线的概念和性质:磁力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
磁力线形状呈环形,从南极指向北极。
2.展示磁力线在导线周围的分布:由于电流在导线周围形成的磁场是环状的,因此磁力线也呈环状,并围绕导线。
3.引导学生研究电流方向和磁力线方向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力线方向之间的关系。
4.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磁铁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时形成的磁场实现吸附物体的一种装置,具有很强的吸附力。
5.进行电磁铁实验演示,观察电磁铁对吸附物体的作用。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1.利用安培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导线对磁场的作用力和磁力的大小、方向等问题。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设计本节课《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场演示仪、电流表、电压表、通电导体、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通电导体、磁场演示仪、电流表、电压表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以一个有趣的磁场小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如让幼儿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磁场对电流有什么作用吗?”2. 讲解:简要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重点介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磁场演示仪、电流表、电压表等工具,观察并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情况。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等。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相关实验,如使用电线和磁铁制作简易的电动机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电流的磁场第1课时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案新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第 1 课时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认识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知道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像.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头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 经过察看直导线电流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 经过对实验的剖析,提升学生比较、剖析、概括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互相联系,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界的奇妙,培育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实事求的态度,初步领悟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教课要点】奥斯特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章.【教课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教具准备】奥斯特实验器械一套、通电螺线管、小磁针、大头针、多媒体课件等.【教课课时】 1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 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多媒体文件: 电和磁之间的相像之处.师:电和磁从现象上看有特别相像的地方,它们之间有没有必定的联系呢?从哲学角度看,应当是有的,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电器设施中,如扬声器、电磁继电器、话筒、电吉他、电话等,均用到了磁性,但它们的磁性均离不开电,由此看来,电与磁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第一揭开这个神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43 - 146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律、实验现象和结论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教案”中“课前预习”部分 . 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议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讲堂导学】知识点 1电流的磁效应一、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教师指导点拨师: 1. 你的生活中哪些设施用到了电与磁的应用?这些说了然什么?生: 1. 电铃、电话等,电流四周能产生和电磁铁同样的作用.师:2. 利用桌上老师供给的器械,重复奥斯特所做的实验,注意察看现象,并概括结论.①通电和断电,现象:结论 :②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现象:结论 :生:2. ①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恢还本来指向,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②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通电导体四周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关.[ 要点概括 ] ①电流四周存在着磁场;②电流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相关.思想拓展教师指引学生达成对应课时中思想拓展题目,并进行解说知识点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二、学生小组合作达成以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合时评论.师: 1. 利用老师供给的有机玻璃板、铁屑、螺线管达成教材图17-16实验,并依据铁屑散布状况描出磁感线.写出你的研究结论.生: 1. 如下图 .通电螺线管四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像.师: 2. 利用老师供给的器械及课本图17-17 实验研究 :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能和哪些因素相关呢?注意察看现象,并概括出结论.生: 2.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及导线环绕方向相关.师: 3. 你如何利用小磁针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说出你的方法.生: 3. 让小磁针N、 S 极分别凑近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小磁针N 极吸引且与S 极排挤的一端为S 极,反之,与小磁针S 极吸引且与N极排挤的一端为N 极.师: 4. 请你利用右手螺旋定章体验: 判断你上述实验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并比较和你用小磁针判断的能否同样?生: 4. 同样[ 重难点点拨 ] 通电螺线管的四周存在着磁场,其外面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像,通电螺线管的两头与条形磁体同样有两个磁极. 在通电螺线管外面,磁感线从通电螺线管的N 极出往返到S 极;在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线从S 极到 N 极 . 若改变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和 S 极也改变,且地点正好对换.[ 特别提示 ] 使用右手螺旋定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根本要素是通电螺线管上电流的围绕方向,而不是通电螺线管上导线的绕法和电源正、负极的接法. 当两个螺线管中电流的围绕方向一致时,它们两端的磁极极性才同样.②四指的围绕方向一定是螺线管上电流的围绕方向.③ N 极和 S 极必定在通电螺线管的两头.思想拓展教师指引学生达成对应课时中思想拓展题目,并进行解说.[ 讲堂小结 ]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 通电导线四周存在磁场,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关. 这类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2.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的联系,能够说以电磁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是由奥斯特创始的.3. 全部通电导体四周都存在磁场,无论是铁、铜、铝,仍是金属做的导体. 从磁场方向上讲:通电螺线管的四周的磁场散布和条形磁铁的磁场散布同样.【课后作业】达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电流的磁场的初三物理教案设计范文
电流的磁场的初三物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掌握奥斯特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3)理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掌握奥斯特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学知识,如电荷、电流等。
(2)提出问题: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2.奥斯特实验(1)讲解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3.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1)讲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4.应用拓展(1)讲解电流的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等。
(2)学生举例说明电流的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电流的磁场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装置?(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利用电流的磁场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装置,并说明其应用。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导学生探讨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场现象,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使学生掌握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场现象2. 奥斯特实验3. 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4. 电磁铁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场现象,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电磁铁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的磁场现象。
2. 运用讲授法,讲解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磁铁的原理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电流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流磁场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流磁场的兴趣。
2.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讲解与探讨:讲解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了解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电磁铁的原理,了解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情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电流磁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磁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机、发电机、电磁炉等。
2. 介绍磁悬浮技术,让学生了解电流磁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3. 探讨电流磁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MRI)。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电流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第一篇: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总结出安培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从安培定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安培定则的运用【教学准备】小磁针,螺线管,铁屑,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演示教具,干电池组,铜导线,多媒体系统。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课件展示中,同学们可以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些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那么电和磁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吗?(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演示实验: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闭合开关,发现铁钉可以吸引几个大头针,断开开关,大头针掉下来。
为什么?那么,电和磁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导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1、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总结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然后指出:最早揭开这个奥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历史)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奥斯特实验:(1)设计实验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怎样连接?在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探究电与磁联系?(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2)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将电源两极对调,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探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六章 第2节 电流的磁场 第一课时 电流的磁效应教案
2 电流的磁场第一课时电流的磁效应[学习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某种联系;2.会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
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的磁感线从S极出发,回到N极。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三、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大拇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N极。
一、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这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首先发现的。
奥斯特实验:实验前要使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方向,为使小磁针能偏转,直导线应放在小磁针上方且与小磁针平行,即沿南北方向放置;1.给导线通电,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后,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地磁场作用下);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小磁针与导线不动,调整电源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磁针偏转方向与原来相反;结论:电流磁场的方向与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有关系。
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通电螺线管的性质:(1)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有无铁芯(有铁芯则称为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知识点一:电流的磁效应【例题精讲】1.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场现象,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原因。
2. 能够使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3. 能够运用电流的磁场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场现象2. 安培定则3.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4. 电流的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场现象,安培定则,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
2. 教学难点:安培定则的应用,通电螺线管磁极判断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的磁场现象。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安培定则的原理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通电螺线管,并判断其磁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电流的磁场现象,介绍安培定则,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通电螺线管,并使用安培定则判断其磁极。
4. 应用拓展:讨论电流的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扬声器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思考电流的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流的磁场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安培定则的应用能力和通电螺线管磁极判断的准确性。
3.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电流的磁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对电流的磁场现象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安培定则。
3. 思考如何将电流的磁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介绍电流的磁场的进一步研究,如电磁感应现象。
2. 探讨电流的磁场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如医学中的磁共振成像(MRI)。
3.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螺线管、导线、电池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并阐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2.讲解安培定则,指导学生如何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3.结合教材,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解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如洛伦兹力、电磁感应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5.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设计一个简易的电磁起重机,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自然引入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主题。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电流与磁场之间有何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例如,提出问题:“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怎样的力?”、“如何判断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去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并能正确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安培定则,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电流的磁场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电流的磁场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流的磁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流的磁场教案1成功之处:1、磁场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本节课中,用小磁体形象的描述了磁感线,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一个很牢固的磁场形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节课重点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探索的空间,让整堂课都充满了学习的氛围。
3、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描绘出各种磁体的磁感线。
有待改善之处:1、本节课的部分演示实验,操作性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老师在一旁作为指导2、由于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凸显紧张,导致课堂的练习不够。
体会: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建立磁场的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并且在大脑中形成第一印象非常的重要,这堂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整个磁概念的认知,尤为重要。
在本堂课中,务必要使用最简便、最直接的'办法,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让他们永远记住看不见的磁场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为后面的电生磁、磁生电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印象建立得不好,后面的一系列的电磁学都无法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最终会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所以我们在实验室寻找了很多能够模拟磁场的形象,最终确定用那种玻璃板里面每一个圆形空间里放置一个永久性的条形磁石作为演示对象,效果明显,让学生”大开眼界”。
电流的磁场教案2教学要求: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掌握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右手定则,能够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 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3. 右手定则4. 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5. 电流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右手定则,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
2. 教学难点:右手定则的运用,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磁场的存在。
3. 运用右手定则,让学生动手实践,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磁场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新课:讲解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实践:让学生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4. 应用:分析生活中电流磁场的作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电流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判断他们对右手定则的掌握情况。
3.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电流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磁场与磁场之间的联系是什么?2. 介绍电磁感应现象,为学生学习电磁感应奠定基础。
3. 探讨电流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磁铁等。
2.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右手定则等知识点。
3.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电流磁场的科普读物、网络资源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磁场的产生原因?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运用了问题驱动法、实验演示法等?3. 反思学生反馈:学生对电流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 下一节课内容:电磁感应现象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8.2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3. 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3.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的判断;2. 教学重点: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场演示仪,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磁铁;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a. 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b. 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使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c. 讲解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包括电流大小、磁场强度、电流与磁场夹角。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例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有关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右手定则);3. 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电流大小、磁场强度、电流与磁场夹角。
七、作业设计2. 答案:(1)向上;(2)向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电流作用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8.2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3. 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3.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电流的磁场(一)
执教时间: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学是九年级物理第8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中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磁极和磁场。
磁是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之一,本节知识是本章后续知识如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等学习的基础。
磁现象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物理现象,同时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对于磁体磁极有了初步的了解。
磁场比较抽象,学生认识存在一定困难,本知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层探究,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磁场。
本节教学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经历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认识物理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养。
通过生活实践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过程,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磁体、磁极。
⑵知道磁场,磁感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磁场,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认识、运用以及磁与现代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民族自豪感,并感受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
⑵通过了解地磁保护、动物罗盘等实例,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磁场
教学难点:磁场的描述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小磁针、磁环等。
2、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大头针、铁块、铁屑、玻璃板等。
3、自制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磁极、磁场等知识。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的电磁起重机和身边的银行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磁现象;通过磁体间排斥和吸引的演示实验、学生的体验活动,完善磁体、磁极的认识,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由“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作用,并不需要直接接触”引入磁场,并通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场的方向、强弱。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磁场。
方法是:通过“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不需要直接接触”的认识,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针的N极指向,了解磁场方向。
随后在磁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磁场的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
最后通过地磁场的介绍,巩固磁场概念。
本设计中要突破的难点是:磁场。
方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磁针在放入铝条和条形磁铁时N极的不同指向,思考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认识到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
七、教案
(一)引入
情景Ⅰ图片:电磁起重机;银联卡。
引出磁。
(二)新课
1、磁体、磁极
活动Ⅰ学生交流关于磁的知识及其应用。
把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慈石召铁”,我国古书《吕氏春秋》,这是世界上明确提出磁石能吸引铁的最早记载。
活动Ⅱ学生实验1: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极,将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磁北极(N极),指南的一端称为磁南极(S极)。
活动Ⅲ学生实验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之间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
图片:磁悬浮列车。
活动Ⅳ演示实验1: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磁化鱼,北宋初出现可利用人工磁化方法制成指南鱼。
在欧洲使用同样的磁化方法要比我们晚四百多年。
2、磁场
(1)磁场
活动Ⅴ学生实验3:探究磁场。
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2)磁感线
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
⑵地磁场
a、地磁场的磁极。
图片:司南、罗盘
b、磁偏角,沈括《梦溪笔谈》,最早发现磁偏角现象。
c、地磁场在地球周围形成磁性保护层,使地球避开太阳风所带来的带电微粒。
信鸽根据利用地磁场的方向准确找到几千千米以外的地方(人与自然和谐)。
(三)课后小结
(四)布置作业
八、课后反馈
作业反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