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试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试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知识要点

1、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

2、科学知识是十分有趣和有用的。

3、积极主动地观察、认真仔细地思考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方法。

巩固练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__________,并寻找___________。每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__________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__________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气机。

2、同学们只要留心__________,从__________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都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夏天,当你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冰冻的可乐,放置在桌面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分别取一张A4纸和三张A4纸,紧紧的捏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纸团,同时使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看到它们会同时落地吗?

(2)如果把一张A4纸捏成纸团,另一张A4纸张开,再做上述实验,它们会同时落地吗?(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你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吗?

5、动手做做以下两个有趣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取一只电吹风机,接上电源并设置为冷风档,然后合上开关,让吹风机向上吹冷风,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吹风口的上方,放手后,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第2节实验和观察

知识要点

1、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科学、学习科学的基础。

2、观察有时要借助各种仪器和工具,实验时要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巩固练习

1、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2、请你先凭视觉直接判断下面两图的形状和大小,再用工具准确测量,看结果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3、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称为磁性物质,把磁铁分别靠近木块、铁钉、橡皮、书本、铅笔、铝制易拉罐,判断哪些物体属于磁性物质,判断哪些物体属于非磁性物质。把你作出判断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磁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磁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盒可以用来烧水,你信吗?取一张不易透水、纸质较好的纸,将其折成一个不漏水的纸盒,装上一定的水。然后按下图所示将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小火在底部中央加热(注意不要让火烧到水面以上的纸和线),观察水能否沸腾,查阅资料尝试着解释纸为什么不会燃烧?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知识要点

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通常测量时,要将零刻度线和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观察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并与刻度线正对;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录时要正确写明单位。

3、液体体积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筒的使用要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形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巩固练习

1、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6300______; (2)刘老师的身高为172______

(3)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8______; (4)教师课桌的高度约为7.5______

(5)家中饮水机用的一桶瓶装水的体积约为19______。

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纳米

5、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7毫米 B.0.7厘米 C.0.7分米 D.0.7米

6、某同学测出一本共有260页的书的厚度为1.30厘米,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是 (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毫米 D.0.1厘米

7、要准确量取70毫升氯化钠溶液,最好选用以下哪种规格的量筒()

A.100毫升 B.50毫升 C.200毫升 D.10毫升

8、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

...的是()

A.细铁丝 B.量筒 C.刻度尺 D.水

9、下图是某学生用一把“0”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请问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__,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

6 7 8 9(cm)

10、如右图所示的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测量的液体是水,则读数时视线要与

____________相平,右图中量筒测量的水的体积是________。

1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4厘米,2.2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该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

A.2.12厘米 B.2.13厘米 C.2.14厘米 D.2.16厘米

12、如下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所测得的总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毫米。

13、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出1元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有一次,他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要求他的助手帮助他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可是,半天过去了,他的助手还是没能完成任务。于是,他亲自跑到助手的实验室,发现他的助手忙着研究灯泡的形状,进行着各种复杂的计算,桌上一张图纸:将灯泡分割成了各种形状,记录着各种已经测量过的数据。“我就快完成任务了”,助手自豪地对爱迪生说,“只要测量完这一组最后的数据!”

爱迪生微笑的看着助手:“你努力呀!可是,你能有比较简单方便的方法吗?我想很快就知道它的体积!”同学们,你能有比较方便简单的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法。

第4节温度的测量

知识要点

1、摄氏温标的确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才可读数,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3、体温计:1)刻度特点:35℃-42℃,最小刻度0.1℃。2)结构特点: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3)使用特点: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4)读数特点:可以离开待测人体读数。

巩固练习

1、温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并把

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

规定为100,然后在0到100之间分成__________,每一等份就表

示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读数

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至________,最小刻度为

_________。下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5、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图下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6、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应为( )

①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③取出温度计;④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⑥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②①⑤③⑥ D.②①③⑥⑤④

7、把一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可能是( )

A.5℃ B.35℃ C.55℃ D.75℃

8、为抗“非典”,火车站出口通道检测旅客体温是否正常,所采用的温度计是( )

A.水银温度计

B.光测温度计

C.电子温度计

D.辐射温度计

9、比较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相同的是( )

A .量程

B .最小刻度

C .构造

D .原理

10、右图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若气温降低时( )

A .液体收缩,液面上升

B .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C .气体收缩,液面上升

D .气体收缩,液面下降

11、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再依次直接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正常,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30 40

0C 30

20 0C 甲 乙

体温分别为( )

A .37℃、38.4℃

B .37℃、37.6℃

C .37.6℃、38.4℃

D .37.6℃、37.6℃

12、利用星期天进行一次温度的测量,让温度计放在室外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从上午7︰00开始,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到18︰00为止,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并在图中画出曲线

第5节 质量的测量

知识要点

1、质量的意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

3、托盘天平的结构:天平由底座、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托盘、分度盘、指针、砝码和镊子等组成。

4、天平的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刻度线中央。

5、称量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待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称量完毕,要及时的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巩固练习

时间/时

1、物体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_________温度、状态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___。

2、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然后是测量: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向______盘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要整理仪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后,铜丝的质量减少

C.把一块铁带到月球上,铁块的质量减少

D.把一根铁棒磨成铁钉后,铁钉的质量减少

4、质量为50克的物体可能是以下的()

A.一块橡皮

B.一个中学生

C.一个鸡蛋

D.一罐350毫升的可乐饮料

5、某同学在调节天平横梁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的右边,则应该()

A.将横梁左边的螺母向左调

B.将横梁右边的螺母向右调

C.将游码的位置向右移

D.将天平左边的脚垫高一些

6、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7、在用天平测盐水质量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

①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②计算盐水质量为m=m1—m2

③称出空烧杯质量m2④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8、上题中,测空烧杯质量m2时,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下图(1)所示;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2)所示。则所测的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

9、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0、“锄和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那么一粒米的质量有多大呢?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利用合理的方法,请写出测量工具和具体的测量过程。

11、现有一只大玻璃杯,一只盛满水的小玻璃杯,均没有刻度,还有细线及一架托盘天平(包括砝码)。请你用上述这些器材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金属块的体积,写出具体的步骤。(提示:1克水的体积是1厘米3)。

第6节时间的测量

知识要点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

2、时间的测量:实验室中用秒表或停表来计时。

巩固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单位换算:1时(h)=______分;1分(min)=______秒;1时=_________秒。

2、任何具有__________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实验室用来计时的停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3、人类最快的动作是“眨眼”,这就是所谓“瞬间”的本意,根据精确的测量,一次眨眼的平均时间是0.4秒,那么1min可以连续眨眼________次

4、某同学由于刚参加过激烈运动,发现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则他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

A.2秒 B.0.5秒 C.0.083秒 D.1.2秒

5、我们平时说话中常常不严格的区分时间间隔和时刻,下面各项叙述中表示的是时间间隔的是()

A.早上6:30起床 B.某火车始发时间是17:00

C.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 D.钟表上指针指在9:30分处

第7节科学探究

知识要点

1、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

2、科学探究的步骤及其作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进行验证;获取结论。

巩固练习

1、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不浇水

2、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的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长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材料:《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

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

③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4、小红将两个同样的灌满水的烧瓶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他想用这种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表中给出了在时刻t(单位是分)测得的两个烧瓶中的水温T1(对应甲材料),T2(对应乙材料)的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3)在这些水温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

参考答案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现象,各种答案的学问,牛顿,瓦特。

2、观察,探究。

3、表面有水珠,水珠来自哪里?

4、会,不会,捏成团时面积小因而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

5、(1)两纸片互相靠拢。(2)在出风口上方一定高度翻滚、跳动,但不会掉落。

第2节实验和观察

1、C。

2、直接观察与实际测量有很大差别,不能只凭直觉判断,必须借助工具测量。

3、铁钉;木块、橡皮、书本、铅笔、铝制易拉罐。

4、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沸腾时温度不变,而纸燃烧的温度超过100℃(纸着火温度是183℃)。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千米,厘米,米,分米,升

2、D

3、D

4、B

5、C

6、C

7、A

8、C

9、1毫米,1.70厘米。 10、1毫升,凹形液面最低处,26毫升。11、B 12、1.80,1。13、方法一:用线沿硬币绕一周,再测线的长度;方法二:在硬币上作个记号,再让硬币再刻度尺上滚一圈;方法三:把硬币平放在白纸上,用笔画个圆,测出直径,求出周长。14、方法一:在灯泡中装满水后,将这些水注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灯泡的体积。方法二:将灯泡密封,完整地浸入水中,水上升的体积即为灯泡的体积。

第4节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热胀冷缩。1、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100等份,1摄氏度。3、37℃,-21℃,零下21摄氏度。4、35℃,42℃,0.1℃,37.6℃。5、C 6、B 7、B 8、C 9、D 10、C 11、C 1

2、略

第5节质量的测量

1、含物质,位置,属性。

2、游码,平衡螺母,左,右,砝码质量加游码读数。

3、D

4、C

5、

A 6、C 7、C 8、32.8,9、A 10、工具:托盘天平,方法:先测量200粒大米的总质量,然后除以200。 11、(1)称出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克;(2)将小金属块用细线邦绑好,慢慢地放入小烧杯里,并用大烧杯接住溢出的水;(3)慢慢拿出小金属块,然后称出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克;(4)求出溢出水的质量为(m1-m2)克,即溢出水的体积为(m1-m2)厘米3,也即为小金属块的体积。

第6节时间的测量

1、秒,60,60,3600。

2、周期性,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3、150。

4、B 6、C

第7节科学探究

1、B

2、略

3、①灯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②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

中提出问题。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 (或灯的摆幅与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无关)。③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4、(1)甲,(2)20℃,(3)t为35分钟时对应的T1为50℃有误。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试题精选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 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 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微生物的有无 D.烧瓶容量的大小 3、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A.2400cm. B.40m. C..D.350dm. 4.铝块能否被磁铁吸引呢有同学说:“可以拿磁铁试一试。”就“试一试”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作结论 5、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A、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B.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C.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6.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 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7.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 1=,L 2 =,L 3 =,L 4 =,则该物体长度 为() C.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 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 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9.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 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9毫升 B. 等于19毫升 C. 大于19毫升 D. 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 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处应该刻上5℃ B. C处应该刻上-5℃ C. 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时 液柱的高度为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019-2020年度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及答案A卷

2019-2020 年度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及答案 A 卷 一、选择题 1 .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 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2 . 下列四幅图是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际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3 .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D.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 4 .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普通笔记本电脑的耗电功率大约是1kw B.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70m2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36km/h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 5 .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姓名: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 A.B. 加热烧杯中液 体 放置洗净的试 管

A .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1 cm B . 0.000008km 是估计值 C .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 D .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 1.47 m 7 . 下列测量数据或单位错误的是( ) A .小明爸爸义务献血 400ml B .一片香樟树叶的面积为 0. 5dm2 C .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为 190km D .餐桌高度为 0. 8m 8 . 关于实验室用温度计(乙)和体温计(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 .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 .测量原理是相同的 9 . 以下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但一定不会和真实值相 等 B .所有测量工具都具有零刻度和量程,使用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C .体温计的玻璃管特别细,所以用前需要甩一甩 D .所有的测量都是越精确越好,因此估测是没有意义的 10 . 有 A 、B 、 C 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 A 的口径最大, C 的口径最小,它们的最大容量不同,但最小刻度都 是毫升,哪个量筒精确度最高( ) A . A 量筒 B .B 量筒 C .C 量筒 D .都一样 11 . 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 处,放在沸水中,水银面位置的刻度为 106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第 2 页 共 9 页 3 ℃ 12 . 有一支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 在刻度 C .所受压强大 D .密度大 6 . 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 0.001478 k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效学习》课后练习:第1章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学生用书A2]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_、—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_、—解释_、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3?—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4?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__。但是,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臥启騒窠训 【夯实基础】 1 ?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B ) A ?植物生长B?经济危机 C.台风D .火山爆发 2. [2014余杭期中]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 .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 .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3. 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A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 ?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C ) A. 用吸尘器吸尘 B. 使用空调降温 C. 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 .用计算机上网 6. 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C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 .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7.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问题2: —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__ 8.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究。 我们经常看到树叶,但是你认真地观察过它吗?请你从观察一片树叶开始研究吧!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

七(上)科学九月份月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 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探究身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对下列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 C.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要垫一张石棉网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5、下面是四位同学作的单位换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B. 2.8米=2.8×1000=2800毫米 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0.4升=0.4×1000毫升=400毫升 6、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木块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金属片的长度 分别( ) A. 1 cm5.50 cm B. 1 cm 8. 30 cm C. 1 mm 8.30 cm D. 1 mm 2. 80 cm (第6题)(第7题) 7、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 8、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一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 是( ) A.0.05毫米 B.0.005毫米 C.0.1毫米 D.0.01毫米 9、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 cm, 乙:18. 50 cm,丙:185 mm,丁:1. 85 dm,他们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含答案 姓名: ______ 班级: 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的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内装液体都是煤油,甲玻璃管内径大,乙玻璃管内径小。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两支温度计一起插入烧杯的水中,当水温在上升的过程中,观察两支温度计的液体柱() A.甲上升较快B.乙上升较快C.甲、乙一样快D.无法确定 2 . 在校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 会() A.偏小B.偏大 3 . 下列危险警告标志正确的是() C .易燃 D .腐蚀性 4 . 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玻璃管。 B.体温计的里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 5 . 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用嘴吹灭 6 . 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初中科学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一支完整的粉笔长度为8mm C.不变D.都有可能 D.用湿布扑 灭 )

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 长是 () A . 22 号半 B .23 号 8 . 下列四个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 1 立方厘米 B .科学教科书长为 3 分米 C .洗澡用水温度接近 70℃ D .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 1.5 米 9 . 某学生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 25 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液面读数为 l3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12 毫升 B .大于 12毫升 C .小于 12 毫升 D .无法判断 10 . 关于 0 ℃的水和 0 ℃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的冰比 0 ℃的水温度低 B . 0 ℃的冰比 0 ℃的水温度高 C . 0 ℃的冰与 0 ℃的水温度一样高 D .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11 . 2012 年 10月 13日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烟花节隆重开幕,众多游人观赏了斑斓绚丽的烟花。现在正是深 秋,气温比较低,因此风景区每个直饮点旁增加一套热水器来供应热水。已知热水温度比人体正常体温略高,适宜 入口,它的温度大概在( ) A . 5℃ B .10℃ C .40℃ D .100℃ 12 .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14 . 在一次用量筒做实验时,某同学进行如下操作: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时为 30mL ,倒出一部 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 20mL ,这个同学取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 .大于 10mL B .小于 10mL C .等于 10mL D .无法判断 15 . 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 5℃;在测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 95℃。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 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 60℃时温度计 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41℃、 60℃ B .35℃、55℃ C .40℃、 59℃ D .35℃、40℃ 16 . 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 2.12cm 、2.14cm 、2.14cm 、 2.25cm 。则测量结果应取( ) 第 2 页 共 7 页7 . 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 cm 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 23 cm ,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那个号的鞋最合适 C .23 号半 D . 22 号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