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分类及微生物检验PPT.ppt

合集下载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PPT课件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PPT课件
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查
15
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 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 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 查
也可进行PCR、核酸杂交,但也不常用
18
• 口—口咽部/唾液腺(增值)—肠黏膜、 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血液(病毒 血症)—肝脏
19
潜伏期15—50天 转氨酶升高前5—6天
血液 粪便 发病两周 血清及肠道中产生—HAV IgG/IgM 粪便中午病毒排出
20
皮肤黄疸
21
巩膜黄染
22
23
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目前观点: 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 (特异CTL、细胞因子、中和抗体)
2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10
•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1
甲型肝炎病毒
12
一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球形 无包膜 单链RNA 衣壳抗原性
13
二 培养特性
1.动物培养 : 静脉注射或经口---
发生肝炎-----粪便(早期)、血清(恢复 期)
2. 细胞培养:
14
பைடு நூலகம்
★ 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

初中生物课件《病毒-PPT课件

初中生物课件《病毒-PPT课件

1918年大流感死者的墓地
13

水稻矮缩花病生条纹茄的蕨病 叶 病
患花叶病的胡萝卜
14
15
澳洲利 用病毒 减少兔 子的数 量
16
两岁男童 掉入火中被烧伤,伤口化脓腐烂
烧伤病人容易感 染绿脓杆菌,引 起化脓性感染。
绿脓杆菌对许多 抗生素和化学药 品具有较强的抵 抗力,所以感染 不容易控制。
17
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新发传染性疾病》 发表的该调查报告称:患者讲话或咳嗽时, 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 播途径,而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的证据。
31
如果家中有病人: •尝试为病人提供房子中的一个单独房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让病人和其他人保持至少1 米的距离。
•照顾病人时捂住嘴和鼻子。可以购买出售 的面具或使用处置或适当处理过的现成材料进 行制作。
德国烟草正常叶烟草花叶病病叶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10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豆科黄萎病毒t4噬菌体流感病毒乙肝病毒非典病毒h1n1病毒水稻矮缩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11植物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也叫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在基因工程中能发挥大的作用
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 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 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从病毒的生活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 选择病毒来携带目的基因?
18
郁金香碎色
19
我们对待病毒的态度应是……
利用 对人类有利的病毒 控制 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人类应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其转害为利,造福人类.
但是,电脑病毒与生物病毒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 的寄生环境不同、感染对象不同、传播途径不同、 破坏活动也不同。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03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吸附和侵入肠道上 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 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
细胞病变效应
肠道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 可引起细胞病变效应,导致细胞死亡 和组织损伤。
肠道感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免疫抑制
肠道感染病毒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炎症反应
肠道感染病毒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并发 症的发生。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
细菌协同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可与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 染。
混合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等的混合感染,可相互促进,加重 病情。
04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临床诊断方法
80%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 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
100%
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是否 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80%
粪便检查
通过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显微镜检查和培养,以确定是否 存在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 ppt课件

CONTENCT

•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感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感染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肠道感染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初中生物课件病毒》课件

《初中生物课件病毒》课件

病毒与疾病的关系
病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病原 体,如流感、麻疹、肝炎等 。
病毒的感染会导致人体出现 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 乏力等。
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 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
病毒的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免 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
01
避免接触患者和疑似患者,减少前往人群密 集场所。
病毒的发现与起源
病毒的发现
病毒最早是在19世纪末期被发现的 ,当时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是由一种 非常微小的生物引起的,这种生物后 来被称为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的起源
关于病毒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有学 者认为病毒可能来自于寄主细胞的基 因突变,也有学者认为病毒可能来自 于其他微生物的共生。
病毒的基本结构
0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03
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04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 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细 胞或组织中。
疫苗研发中,病毒可以 用于制备灭活疫苗或减 毒疫苗。
生物治疗中,病毒可以 用于基因治疗或细胞治 疗。
病毒还可以用于研究细 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
复制与合成
核酸复制
病毒的核酸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产生新的病毒基因。
蛋白质合成
根据病毒基因的指令,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质。
成熟与释放
组装与修饰
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释放
成熟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或传播到其他个体。
04 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核心
由核酸分子(DNA或RNA)构成 ,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课件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课件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galleria 例2:椭圆酿酒酵母(或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 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 用的正式名字。
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specific epithet)两部分
Ainsworth从1966年起,就把真菌界分为两大门 (粘菌门和真菌门),并把真菌门再分成五个亚门。 目前,该系统已为各国广大真菌分类学者所普遍采 用,影响较大。
三、酵母菌的分类
酵母菌的分类普遍采用荷兰的Loddov在1970 年提出的分类系统。
在这个分类系统中,以是否形成各类有性孢子 作为分类的起点,
细致的观察和测试,参照一定的,用对比的方法来 确定该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变种(variety,var.) 型(form) 类群(group) 菌株(strain) 小种(race) 相(phase) 态(state)
一般指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交互变异中的一定阶段。
(八)态(state)
通常指微生物的菌落变异状态,如粗糙、光 滑或粘液状等。

微生物病毒ppt课件

微生物病毒ppt课件
微生物病毒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微生物病毒概述 • 微生物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病毒的感染与传播 • 微生物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 微生物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微生物病毒与人类健康
01 微生物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生物病毒是一种寄生在活细胞内 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 质外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 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单个病 毒,也称为病毒颗粒。
病毒粒子的中心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
衣壳(Capsid)
包膜(Envelope)
包围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由一定数量 的壳粒组成,具有保护核酸和识别宿主细胞 的作用。
某些病毒在衣壳外还有一层包膜,由脂质和 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病毒和帮助病毒进入 宿主细胞的作用。
通过空气、飞沫、气溶 胶等方式进入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
消化道感染
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 面,经口摄入消化道而
感染。
血液感染
病毒通过输血、注射、 蚊虫叮咬等方式进入血 液系统,引起病毒感染。
性接触感染
通过性接触传播,如艾 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
病毒等。
微生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领域,病毒检测与鉴定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病毒的分布和变 化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05 微生物病毒的预 防与控制
微生物病毒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是 预防微生物病毒感染的基 本措施。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 期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 中的传播。
特点

微生物学ppt课件第五章病毒

微生物学ppt课件第五章病毒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 力,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 手、戴口罩等,减少病毒传播的风 险。
环境消毒
对公共场所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的治疗与药物研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进行 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平喘
病毒与人类共生的可能性与挑战
01
病毒与人类共生的可能性
某些病毒可以与人类长期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症状,这种共生关
系可能在未来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病毒与人类共生的挑战
病毒与人类共生需要解决许多科学和技术难题,如如何控制病毒的复制
和传播、如何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等。
03
病毒与人类共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病毒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1 2 3
病毒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通过对病毒的研究,可以研发出针对特定病毒的 疫苗,预防病毒感染和传播,如流感疫苗、麻疹 疫苗等。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某些病毒具有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因此可以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治疗一些 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
病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病毒是研究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可 以用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领 域。
病毒的变异
由于病毒基因组较小且缺乏修复机制,因此容易发生变异。变异类型包括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这些变异可能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等方面的 改变,从而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性。
03 病毒的感染与传 播
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接种是最原始的分离病毒的方法,但目前少用。
(二)病毒的鉴定
1.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病变( cytopathic effect, CPE )
大多数病毒属溶细胞型感染,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会 出现CPE。CPE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增多、圆缩、聚集、融 合,有的可形成包涵体,出现细胞溶解、脱落、死亡等。
(二)非寻常病毒的分类
1 卫星病毒(satellites) 2 类病毒(viroids) 3 朊粒(prion)
第三节 病毒学诊断
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密切相关。病毒性疾病在人类疾 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不同于细菌等其他微生物, 尽早判定病人感染或某传染病的流行是由病毒所致,是 医生和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责任和任务。
或 生物素、地高辛苷原、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在一 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规律与标本
毒包涵体。包涵体对病毒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观察病毒 CPE。病理标本根据病理特征,再配合组化染色技术进行 诊断。
(二)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1. 酶联免疫技术(ELISA) 2.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IF) 3. 放射免疫标记(SPRIA)
这些技术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尤 其使用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可测到ng(10-9g) 至 pg(10-12g)水平的抗原或半抗原。其中由于放射 性核酸可引起放射性污染,已逐渐被非放射性标记 物(如地高辛等)所代替。
(一)形态学检查
1.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107颗粒/ml)的样品,可直 接应用电镜技术观察。对含低浓度病毒的样本可用免疫电 镜技术,或用超速离心机将标本离心进行电镜观察,以提 高检出率和特异性。电镜下不仅能观察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还可测量病毒的大小。
2.光学显微镜检查
病理标本或含有脱落细胞及针吸细胞的标本检测病
病毒的分类及微生物检验
二、病毒分类系统和命名
(一)病毒分类一般系统 病毒分类系统将病毒分类为 科(families)、
属(genera)、种(species)等三级,或科、亚科、 属、种等四级。
根据病毒体的形态、基因结构和复制模式 等特征将病毒分为科和亚科;
在科或亚科中又根据理化特性和血清学特 性等分病毒属,属名后缀为—virus,属下分为 不同的病毒种。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1.细胞培养:原代培养细胞、 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 系或株
标本接种后溶细胞型感染病毒可致细胞出现细胞病毒 效应(CPE),稳定感染病毒细胞并不出现明显病变,但 被感染的细胞膜表面会表达病毒蛋白等标志物,如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病毒特异性抗原等。 2.鸡胚培养和动物接种:
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虽可用犬肾传代细胞(MDCK), 但鸡胚接种仍是最常用的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不同病毒的CPE特征不同。因此,观察病毒所致 CPE的特点,根据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种类可对标本中感 染的病毒进行判定。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致CPE
a. 未感染的vero细胞(一种非洲绿猴肾细胞系)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显示细胞圆缩、分散 、
坏死、脱落)。
(2)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当然是病毒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但因病毒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病毒分离必须
有活的细胞支持,故病毒的分离鉴定较困难。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以下情况需考虑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1. 病程长且诊断困难的病人。 2. 怀疑为新现病毒(emergent virus)感染或已被消 灭
的病毒性疾病怀疑“死灰复燃”。 3. 为鉴别临床上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 4. 监测所用减毒活疫苗。 5. 用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等。
2.病毒感染性测定及病毒数量测定
(1)空斑形成试验(plaque formation) (2)50%组织细胞感染量 (3)感染复数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
但临床实验室应用困难,而且费时,对临床病 毒感染症的诊治帮助不大。快速诊断主要指临 床标本绕过分离培养复杂而较长的过程,直接 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或直接检测标本中的 病毒成分和IgM抗体等,以作出快速和早期诊 断。
▪ 分类
可将病毒分为科、亚科和属 常用核酸类型分类 1 DNA virus (DNA病毒中有9科 ) 2 RNA virus ( ssRNA- 7 科. ssRNA+ 7 科. dsRNA 2科 ) 3 反转录病毒 (DNA和RNA反转录病毒中有2科) 依传播方式和感染部位分类 1 虫媒病毒 2 肠道病毒 3 呼吸道病毒 4 肝炎病毒 5 gM型特异抗体检测
检测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M,如 孕妇羊水中查到IgM型特异抗体可早期诊断某 些病毒引起的胎儿先天性感染;IgM抗体测定 有助于早期诊断,但感染机体产生IgM抗体有 明显个体差异。
2.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某些病毒感染的诊断需持慎重认真的作法 。如AIDS和成人白血病等,在初筛试验阳性 后,尚需用WB法进行确认试验。
包膜上带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后, 血凝
素会出现于细胞膜表面,使感染细胞能与加入的红细胞结 合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这是检测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的
间接指标。
(3)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NT)
用抗某病毒血清先与待测病毒悬液混合,经作用一定 时间后接种敏感细胞,培养后观察CPE或 红细胞吸附现 是否消失,即特异性抗体是否能 中和相应病毒的感染。 如用不同浓度的抗血清 进行中和试验,还可根据抗体的 效价对待测病毒 液进行半定量检测。
(四)检测病毒核酸
1.核酸电泳:正粘病毒属和呼肠病毒属的核酸是分节段 的,甲型流感病毒8个节段,轮状病毒11个节段。从 标本中直接提取轮状病毒的核酸,经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PAGE)和银染色后在凝胶板上清楚核酸条 带,结合临床情况可进行诊断。
2.核酸杂交:其原理是应用已知序列的核酸单链作为探 针(probe),探针预先用放射性核素(32P或131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