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曲霉菌属
• 曲霉菌中对畜禽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烟 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白曲霉以黑曲霉等。 • 曲霉菌病临床不多见。正常机体对本菌有 一定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 感染。
• 本菌较明显地因其所作用的机体体质类型 机体反应性以及作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引 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 如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霉菌毒 素中毒性疾病。 • 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食后可引起中毒并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青霉菌属
• 是一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真菌。 • 其中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 霉、扩展青霉,是本属中主要常见的产毒 素真菌,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各有 不同。
• 本属的基本特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 鲜明颜色、菌丝有隔; • 气生菌丝呈密毯状,棉絮状或部分集结成 菌索; • 分生孢子梗有隔,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 扫帚状的轮生分支,称帚状支; • 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大部 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 致病性
• 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毛根鞘及其 细胞内繁殖 • 使皮肤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毛发 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黏 性分泌物或上皮细胞形成痂壳等。
猫 癣
• 生物学特性
• 菌丝均有分隔并分枝,不产生有性孢子 • 形态多样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小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
• 黄曲霉通常寄生于各类粮食、花生、棉子 鱼粉及肉制品上,当收获、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大量繁殖。 • 大多数菌株腐生于谷物后,对畜禽和人无 害;但少数的菌株在繁殖时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多种畜禽发生真菌毒素中毒症,并 能导致癌症,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分生孢子梗壁厚而粗糙,无色 。分生孢子 呈圆珙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 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 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 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03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神 经系统紊乱、攻击行为和高度 致死率为特征。
0 流感 4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可感染多 种动物。
真菌性疾病
总结词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通常具有慢性病程和较低
的传染性。
皮肤真菌病
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病 ,以皮肤瘙痒、脱毛和炎
症为特征。
曲霉菌病
动物微生物全套课件
汇报人:
202X-01-05
CONTENTS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动物微生物概述 • 常见动物微生物疾病 • 动物微生物的检测与防治 • 动物微生物研究进展
01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微小生物的统称,通常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 物等。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体。
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环境卫生整 治,消除病原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公共卫生安全与防护
人员防护
加强人员防护意识,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 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 疫情。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 为细菌门、病毒门、真菌门、原 生动物门等。其中,细菌和真菌 是最大的两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小、数量多
微生物个体微小,但数量庞大,是地球上 最丰富的生物资源。
代谢能力强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能够在各种 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与其他生物共生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共184张PPT)
在可使细菌细胞具有某些特性
质粒的起源
质粒的起源,人们认为质粒可能是来源于某种感染细菌的病毒粒子,
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形成共生关系(与线粒体相似)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P23
所谓特殊结构,指一部分 细菌才具有的结构。
• 鞭毛和菌毛 • 荚膜 • 芽孢 • ·········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鞭毛
• 定义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染色原理
——二者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 现在大多认为,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一种不溶性的结晶紫 - 碘的 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被乙醇 ( 或丙酮 ) 从 G - 细菌细胞内抽提出来,但 不能从 G + 菌中抽提出来。这是由于
• 霍乱弧菌 ( Vibrio cholerae ~0.6 × 1~3
• 迂回螺菌 ( Spirillum volutans ~2 × 10~20
2.2.2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2.2.1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细菌细胞的结构
• 定义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1 微生物的基本类型
传统的生物界分为:
•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以细胞结构对微生物分类
根据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到的结构进行分类
• 无细胞结构
病毒 及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 有细胞结构
原核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真核
酵母菌 霉菌 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 植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电镜图
其中PHB可以用来制作可降解塑料。
质粒的起源
质粒的起源,人们认为质粒可能是来源于某种感染细菌的病毒粒子,
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形成共生关系(与线粒体相似)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P23
所谓特殊结构,指一部分 细菌才具有的结构。
• 鞭毛和菌毛 • 荚膜 • 芽孢 • ·········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鞭毛
• 定义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染色原理
——二者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 现在大多认为,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一种不溶性的结晶紫 - 碘的 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被乙醇 ( 或丙酮 ) 从 G - 细菌细胞内抽提出来,但 不能从 G + 菌中抽提出来。这是由于
• 霍乱弧菌 ( Vibrio cholerae ~0.6 × 1~3
• 迂回螺菌 ( Spirillum volutans ~2 × 10~20
2.2.2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2.2.1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细菌细胞的结构
• 定义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1 微生物的基本类型
传统的生物界分为:
•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以细胞结构对微生物分类
根据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到的结构进行分类
• 无细胞结构
病毒 及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 有细胞结构
原核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真核
酵母菌 霉菌 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 植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电镜图
其中PHB可以用来制作可降解塑料。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
③免疫性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
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 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 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 染。
(4)微生物学检验 不同病型取不同的病料,如脓汁、血液、可
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 ①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 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诊断。 ②分离培养与鉴定
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 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 的重要来源。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白色)、柠 檬色葡萄球菌(橙色)。
(1)生物学特征 ①形态染色 葡萄球菌的形状为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 径0.4~1.2μm,排列成不规则的葡萄串状或 成对、单个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 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 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 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 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③生化反应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和蔗糖,产酸,但不产生气体。致病 性菌株在厌氧条件下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无致病性的不能分解甘露醇,素不同,可分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 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 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 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③生化反应 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 去氧胆酸钠所溶解。
A、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 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 亦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 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 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 菌,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 c、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 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共43张PPT)
犬、猴和鸡的微生物学以及寄生虫学等级标准。目前有关实验动物的 标准有28个。颁布年代主要在2001年,最近对标准又进行了部分修订。
GB14925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GB14923
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GB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
法、解剖镜下通体检查法等,主要适用于检查蚤、虱、螨等节肢动物。
(2)体内寄生虫:主要检查蠕虫和原虫,可用直接涂片法(粪便、血液、脏器、肠内容物
)、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沉淀法、透明胶纸肛门周围粘取法、
组织或器官剖面压印法、病变组织切片或压片法、尿液的离心法
(如检查鼠膀胱线虫)等。
我省近5年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状况
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
1、影响实验结果。如仙台病毒感染引起小鼠肺鳞状化病变;小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
草转氨酶升高。
2、影响动物生产。如鼠痘、兔出血热病毒、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感染导致动物的大批死亡。 3、威胁人类健康。如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人致病或致死。
4、污染实验材料。如用于疫苗生产的原材料SPF鸡胚污染病毒,接种疫苗导致病原的扩散。
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
3)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
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
5) 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二)监测意义
1、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北美 0.02 0.00 0.00 0.01 0.02 0.04 1.57
GB14925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GB14923
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GB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
法、解剖镜下通体检查法等,主要适用于检查蚤、虱、螨等节肢动物。
(2)体内寄生虫:主要检查蠕虫和原虫,可用直接涂片法(粪便、血液、脏器、肠内容物
)、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沉淀法、透明胶纸肛门周围粘取法、
组织或器官剖面压印法、病变组织切片或压片法、尿液的离心法
(如检查鼠膀胱线虫)等。
我省近5年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状况
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
1、影响实验结果。如仙台病毒感染引起小鼠肺鳞状化病变;小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
草转氨酶升高。
2、影响动物生产。如鼠痘、兔出血热病毒、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感染导致动物的大批死亡。 3、威胁人类健康。如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人致病或致死。
4、污染实验材料。如用于疫苗生产的原材料SPF鸡胚污染病毒,接种疫苗导致病原的扩散。
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
3)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
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
5) 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二)监测意义
1、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北美 0.02 0.00 0.00 0.01 0.02 0.04 1.57
微生物ppt课件
发酵工程制药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各类生物药物,探讨其生 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环保治理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废水达
标排放。
废气生物净化
02
运用微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修复技术
03
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及原理。
消费者
某些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以其他生 物或有机物为食,参与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对环境因素影响及适应机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 的适应范围,如嗜热菌、 嗜冷菌等能在极端温度下 生存繁殖。
水分
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如耐旱菌能在干旱环境 中生存,而水生微生物则 适应于湿润环境。
07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显微镜使用及观察方法
01
显微镜类型
了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类 型及其原理。
观察技巧
掌握调焦、调节光亮度、识别微生 物形态等基本观察技巧。
03
02
样品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 品,如涂片、悬液等。
图像记录与分析
学习拍摄、保存和分析显微镜下的 微生物图像。
04
无菌操作技术及培养基制备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 内外,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
古菌
形态结构
与细菌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如细胞壁不含 肽聚糖,细胞膜中含有独特的脂质成分等。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条件下,因 此又称为极端微生物。
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各类生物药物,探讨其生 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环保治理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废水达
标排放。
废气生物净化
02
运用微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修复技术
03
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及原理。
消费者
某些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以其他生 物或有机物为食,参与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对环境因素影响及适应机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 的适应范围,如嗜热菌、 嗜冷菌等能在极端温度下 生存繁殖。
水分
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如耐旱菌能在干旱环境 中生存,而水生微生物则 适应于湿润环境。
07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显微镜使用及观察方法
01
显微镜类型
了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类 型及其原理。
观察技巧
掌握调焦、调节光亮度、识别微生 物形态等基本观察技巧。
03
02
样品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 品,如涂片、悬液等。
图像记录与分析
学习拍摄、保存和分析显微镜下的 微生物图像。
04
无菌操作技术及培养基制备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 内外,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
古菌
形态结构
与细菌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如细胞壁不含 肽聚糖,细胞膜中含有独特的脂质成分等。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条件下,因 此又称为极端微生物。
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分类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相关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以及它们对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微生物对动物的重要性
促进动物消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消化食物,释放更多的营 养物质供动物吸收。
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
一些微生物能够合成动物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增强免疫系统
一些微生物可以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 抵抗力。
供有力支持。
代谢组学
通过检测动物微生物组的代谢产 物,揭示其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 的作用,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蛋白质组学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动物 微生物组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深入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微生物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动物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需 要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及解决方案。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 对宿主细胞的识别、粘附、侵入、复制、扩散和免 疫应答等过程。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 ,如交配、舔舐、咬伤等途径 传播病原微生物。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饲料、 水源等媒介物传播病原微生物 。
空气传播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 常见动物微生物种类 • 动物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动物微生物的致病性 • 动物微生物的应用 • 展望动物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01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与动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相关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以及它们对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微生物对动物的重要性
促进动物消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消化食物,释放更多的营 养物质供动物吸收。
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
一些微生物能够合成动物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增强免疫系统
一些微生物可以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 抵抗力。
供有力支持。
代谢组学
通过检测动物微生物组的代谢产 物,揭示其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 的作用,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蛋白质组学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动物 微生物组中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深入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微生物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动物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需 要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及解决方案。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 对宿主细胞的识别、粘附、侵入、复制、扩散和免 疫应答等过程。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 ,如交配、舔舐、咬伤等途径 传播病原微生物。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饲料、 水源等媒介物传播病原微生物 。
空气传播
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 常见动物微生物种类 • 动物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动物微生物的致病性 • 动物微生物的应用 • 展望动物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01
动物微生物学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与动物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的分布(动物微生物课件)
临床意义: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有益的动植物体内导致 传染病,会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但寄生 有害在动植物体内,则对人类是有益的, 可以加以利用。
噬菌体 细菌
病毒引起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草花叶 病
(三)拮抗 概念: 当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 中,彼此之间没有互相营养关 系,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的代 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 繁殖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 关系。
青霉菌菌落周围出现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现象
分类: ①非特异拮抗关系:
如:乳酸菌能产生乳酸,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②特异拮抗关系
如:抗生素拮抗敏感细菌 抗生素是由真菌、放线菌产生的一类能杀灭或 抑制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卡拉 霉素等。
eg.动物患有慢性疾病 ②寄生部位改变
eg.大肠杆菌从肠道到腹腔或泌尿生殖道 ③滥用抗菌药物
eg.草食动物(牛、羊)长期使用抗生素, 可导致肠道中大肠杆菌被抑制,引起菌群 失调,导致维生素缺乏、肠炎等症状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三、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共生、寄生 或者拮抗现象。 (一)共生 概念: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不损害或互为有利。 如: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草食,但它们本身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 微生物帮助分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人和动物的粪便。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源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被病原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介。
如果饮用了已被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水,可直接 引起肠道传染病。
因此,水源管理,尤其是饮用水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和大肠 杆菌的检测,在卫生学上非常重要的。
噬菌体 细菌
病毒引起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草花叶 病
(三)拮抗 概念: 当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 中,彼此之间没有互相营养关 系,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的代 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 繁殖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 关系。
青霉菌菌落周围出现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现象
分类: ①非特异拮抗关系:
如:乳酸菌能产生乳酸,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②特异拮抗关系
如:抗生素拮抗敏感细菌 抗生素是由真菌、放线菌产生的一类能杀灭或 抑制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卡拉 霉素等。
eg.动物患有慢性疾病 ②寄生部位改变
eg.大肠杆菌从肠道到腹腔或泌尿生殖道 ③滥用抗菌药物
eg.草食动物(牛、羊)长期使用抗生素, 可导致肠道中大肠杆菌被抑制,引起菌群 失调,导致维生素缺乏、肠炎等症状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三、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共生、寄生 或者拮抗现象。 (一)共生 概念:两种生物在一起,彼此不损害或互为有利。 如: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草食,但它们本身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 微生物帮助分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人和动物的粪便。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源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被病原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介。
如果饮用了已被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水,可直接 引起肠道传染病。
因此,水源管理,尤其是饮用水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和大肠 杆菌的检测,在卫生学上非常重要的。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virus infection)
Lyphocytic choriomenin gitis
virus
狂犬病 (Rabies)
Rhabdo virus
小鼠、仓鼠
类 似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症 状 ,接 触 感 染 ( 接 触 小 鼠 头痛、肌痛、发热、恶 粪便和尿液);吸入; 心 、 呕 吐 、 喉 痛 、 畏 光 。咬伤,或由节肢动物
如蚊子、蟑螂传播
所有哺乳类
头痛、肌痛、发热、恐 咬伤、皮肤伤口或黏
水、狂妄、抽搐、昏厥、 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
死亡
唾液
细菌性疾病
疾病
病原
媒介动物
人类临床症状
传染途径
全身性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s)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犬 Brucdla Canis 、 猪 Brucella suis
正常菌群
a. 正常菌群受内外环境变化发生菌群失调,将产生数量和位置的改变, 由非致病菌变为致病菌。
3. 真菌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病原性弱,为慢性过程,以慢性增生性炎
症为主。
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威胁动物和实验、饲养人员。
4. 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掠夺宿主的营养
(Rabi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Germfree animal GF
三、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1. 实验动物病毒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鼠痘病毒
a. 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可使隐性感染病毒激
活。
b. 大量内毒素或切除脾脏可改变吞噬细胞功能,而增加小鼠对病毒的易 感性。
Lyphocytic choriomenin gitis
virus
狂犬病 (Rabies)
Rhabdo virus
小鼠、仓鼠
类 似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症 状 ,接 触 感 染 ( 接 触 小 鼠 头痛、肌痛、发热、恶 粪便和尿液);吸入; 心 、 呕 吐 、 喉 痛 、 畏 光 。咬伤,或由节肢动物
如蚊子、蟑螂传播
所有哺乳类
头痛、肌痛、发热、恐 咬伤、皮肤伤口或黏
水、狂妄、抽搐、昏厥、 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
死亡
唾液
细菌性疾病
疾病
病原
媒介动物
人类临床症状
传染途径
全身性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s)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犬 Brucdla Canis 、 猪 Brucella suis
正常菌群
a. 正常菌群受内外环境变化发生菌群失调,将产生数量和位置的改变, 由非致病菌变为致病菌。
3. 真菌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病原性弱,为慢性过程,以慢性增生性炎
症为主。
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威胁动物和实验、饲养人员。
4. 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掠夺宿主的营养
(Rabi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Germfree animal GF
三、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1. 实验动物病毒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鼠痘病毒
a. 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可使隐性感染病毒激
活。
b. 大量内毒素或切除脾脏可改变吞噬细胞功能,而增加小鼠对病毒的易 感性。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培养结果分析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菌落形态观察等方面。通过对 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特性。
例如,在选择培养基时,可以选择适合某一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 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分离结果分析
微生物分离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另 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离可以得到较为 纯净的微生物样品,以便进行后续的实
验和分析。
分离结果的分析包括分离效率的评价、 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种类的鉴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评估分离
方法的优劣和分离效果的好坏。
例如,在评价分离效率时,可以采用计 数法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数量进 行统计,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而判
断分离效率的高低。
微生物鉴定结果分析
微生物鉴定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核心环节,通过鉴定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地位。
微生物分离
微生物分离是将混合菌样中的 不同微生物分离出来,获得纯 培养的过程。
分离方法包括划线分离、稀释 分离、选择性分离等,根据不 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 离方法。
分离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分离得到 的微生物纯度高、无杂菌。
微生物鉴定
微生物鉴定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 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特征, 对其种类进行鉴别和分类的过程。
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实验器材
显微镜、接种环、培养皿、试 管等
04
试剂
染色剂、抗生素等
实验步骤
样本采集
采集动处理,如离心、过 滤等。
微生物分离
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选择培养基时,可以选择适合某一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 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分离结果分析
微生物分离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另 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离可以得到较为 纯净的微生物样品,以便进行后续的实
验和分析。
分离结果的分析包括分离效率的评价、 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种类的鉴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评估分离
方法的优劣和分离效果的好坏。
例如,在评价分离效率时,可以采用计 数法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数量进 行统计,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从而判
断分离效率的高低。
微生物鉴定结果分析
微生物鉴定是动物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核心环节,通过鉴定可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地位。
微生物分离
微生物分离是将混合菌样中的 不同微生物分离出来,获得纯 培养的过程。
分离方法包括划线分离、稀释 分离、选择性分离等,根据不 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 离方法。
分离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分离得到 的微生物纯度高、无杂菌。
微生物鉴定
微生物鉴定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 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特征, 对其种类进行鉴别和分类的过程。
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实验器材
显微镜、接种环、培养皿、试 管等
04
试剂
染色剂、抗生素等
实验步骤
样本采集
采集动处理,如离心、过 滤等。
微生物分离
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电离辐射 生产实践中,主要使用X、β和γ射线 在剂量足够时对各种微生物都具有致死作用
微 波 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可穿透玻璃,陶瓷和薄塑料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液体除菌:滤菌器,0.45μm以下,主要用于血清、 抗菌素等不耐高温的除菌
滤过除菌
空气除菌:药品、食品、疫苗及生物制品的生产 中使用 干燥除菌:微生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水分,盐类浓度升高, 新城代谢障碍,导致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不同微生物对干燥环境的抵抗力不同,差异较大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渗:高度脱水浓缩,质壁分离致死。 渗透压
低渗:渗水膨胀,胞浆压出致死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重点 1 掌握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2 常见的几种灭菌方法 3 菌种的保存 4 紫外线消毒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014年11月12日
160℃ 2h
170℃ 1h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湿热灭菌法:同一温度,效果比干热的要好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汽灭 菌法 流通蒸汽灭 菌法
煮沸灭菌法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巴氏消毒: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破坏其营养
特点:低温、不严重损害营养成分和风味 方法:63~65℃持续30min,或71~72℃持续15s 用途:葡萄酒、啤酒、果酒和牛乳等消毒
紫外线 可见光 阳光
辐射杀菌法
电离辐射
微波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紫外线 200~300mm,265~266mm的杀菌作用最强 无菌室、手术室、种蛋室的空气消毒 不耐热物体的表面消毒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损伤作用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紫外线
可见光线:有微弱的杀菌作用
阳光:直射的阳光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是天然的杀菌因素
超高温巴氏消毒:132℃持续1~2s再迅速冷却到10℃以下
促进细菌死亡,消毒后可长期保存。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煮沸灭菌
方法:100℃煮沸,10~20min 加入1%的NaCO3或者2~5%的苯酚,可促进细菌芽孢 的杀灭和防止金属生锈
范围:外壳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餐具等。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辐射、干燥、声波、微波、滤过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 度 高 温
灭菌
低 温
保种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干热灭菌法:灼烧、焚烧和热空气灭菌
灼 烧
焚 烧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热空气灭菌法 玻璃器皿 瓷器 金属器械
低温保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低温条件下 代谢水平降低,生长繁殖停止,但仍然可长时间保持活 力,常在低温条件下保存菌种。 0~4℃ -20℃ -80℃ -196℃ 酵母菌、细菌、霉菌 病毒 组织样本 细胞
冷冻真空:菌种、毒种,疫苗等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辐射 非电离辐射
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特点:随温度升高压力也升高,可杀死芽孢,使用范围广
方法:105kPa,120℃,20min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流通蒸汽灭菌(间歇灭菌):培养基
方法:
100℃的蒸汽30min 恒温箱过夜,待芽孢发芽
第2和3天
100℃的蒸汽30min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消毒
灭菌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非病原微生物,芽孢及孢子不严格要求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病原和非 病原)的方法 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药物所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无菌
抗菌作用 防腐
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 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及适用范围 乳酸钠: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 苯甲酸及盐:碳酸饮料、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 食醋、果酱、果汁饮料、. 过氧化氢: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