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

合集下载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中产生的过热能量散发出去,以保持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下面将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与匹配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设计与匹配发动机冷却系统需要考虑的是发动机的散热需求。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发动机的排量、功率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散热需求与发动机的功率密切相关,功率越大,散热需求越大,因此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发动机的散热需求。

其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还应考虑到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动机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非常大,如果散热不及时或不稳定,容易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甚至发生过热。

因此,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水泵的流量控制和风扇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还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传统的冷却系统主要依靠水泵和风扇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但是这样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此,在设计和匹配发动机冷却系统时,可以考虑使用电动风扇和电动水泵等节能环保的设备,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中,还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的结构特点。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不同的散热方式和散热需求,比如液冷发动机和空冷发动机的散热方式就不同。

在设计和匹配冷却系统时,应该根据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和散热器的类型。

最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还需要考虑到维护和保养的方便性。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因此在设计和匹配时,应该考虑到冷却系统的易维护性和保养性。

比如冷却系统的管路布局应该合理,以便于维护和检修;同时,还需要选择易于更换的冷却液和过滤器等设备,以便于冷却系统的保养。

综上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发动机的散热需求、稳定性和可靠性、节能和环保、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以及维护和保养等。

整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研究

整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研究
1 概 述

某公 司车型 的发 动机 出水 温度普遍偏低 ( 相 比 竞争 车 型 ) , 且 目前 的冷却 系匹配 计算不 完善 、 发动 / = : 一一 l 一 机 台架 冷却 系试验 对冷却 系 的热平衡 关注较 少 。 ^ ★ \ 一 / 0 本文首先 指 出目前冷 却系 匹配 计算 中存在 的主要问 :j 题 ,接 着对 发动机 台架冷却 系热平衡试验 的一 致性 进行分 析 , 然后 根据冷却 系试 验开发工作 , 确定 冷却 系计算 的内容和流程 , 最后利用 f l o w m a s t e r 软件 对冷 图 2 台架冷却试 验 图 1台 架冷 却 试 验 却 系建模 ,分析进 风量 、格栅 开 口率对冷却 系 的影 散 热 器进 出水 温 差 发动机全 负荷功率及散热量 响。 2冷 却 系 计算 主 要 计 算 问题 解 析 冷却 系计算工况 :目前计算 采用发动 机的最大 功率点 和最大扭矩点 工况 。而 整车冷却 系试 验 的工 况, 包括 山路爬 坡 、 高速爬坡 以及高速工况 。冷却系 日 计算应与试验工况一致 。 散热器 前风速 : 额定功 率点 的散热器 前风速 , 计 』 \ 、 哦 帆 算采用 的风 速过大 。参照风洞试验 结果 , 1 4 0 k m / h风 f ——] / 扇 全 开 、百 叶 窗 打 开 时 散 热 器 前 的平 均 风 速 仅 5. 7 5r r d s 图 3台 架布 置 示意 图 图4 f l o w ma s t e r 模 型 图 未体现 发动机 出水 温度 的计算 结果 ;从上述 分 定行驶工况。 析看 出 , 目前的冷却 系匹配计算需要 改进 , 以满 足整车冷却 系 的计 d . 根据发动机散热量万有特性图确定计算工况下的散热量。 算需求 。 e. 散热器 、 风扇的匹配及 目标水温的确定 。 3 整车与台架冷却系热平衡试 验对 比及台架改进建议 通 过散热量 和流经散热器 的流量 ,确定 散热器 进出 1 : 3 的温度 ( 1 )从整车采用 山路爬坡工况 和高速爬 坡工况 , 与发动机 台架 差 ; 通过散热量和散热器前风量 , 确定散热器前后冷却风温度差 , 整 热平衡的相应工况点进行对 比。结果显 示 , 整 车山路爬坡工况与发 车冷却系试验 中 , 山路爬坡工况环境温度 3 8 ℃, 考虑冷却 风经过冷 动机台架对应的况的散热量结果基本相 同 ; 整 车高速爬坡工况 的散 凝器后 温度上升 , 散热器前后冷却风温差 , 得到散 热器后 的冷却 风 热量为 台架散热量 的 1 . 1 4倍 。 温度 ;根 据散热器前 的冷却 风温度 , 以及 液气温差 , 确定发 动机 的 ( 2 )从发动机 台架冷却系热平衡一致性分析 。 发动机 台架冷却 出水温度 ; 与整车试验结果对 比, 并需做散热器 的部件试验 , 以确定 系统试验结果( 发动机全 负荷 ) 见图 1 - 2 。 真实的传热系数 。 从图 1 看出, 发动 机 出水 温度 8 8 。C、 1 1 5 。C时 , 散 热量 曲线 4冷却 系统建模 波动较 大 ; 图 2可 以看 出, 进 出水 温差 波动很 大。 出水 温度 8 8 。C 软件辅 助分析利用 软件 f l o w m a s t e r 对 整车的冷却 系进行 建模 , 时, 节温器 未全 开 , 造成进 出水温差波动大 ; 出水 温度 1 1 5 。C时 , 进 可在整车设计初期对 冷却 系的压力 、 流量 、 温度分布进行预估 , 以及 出水 温差波动原 因为热平衡时间较短造成 。 对重要参数的敏感度进行分析 。建模结果见 图 4 。 主要问题及改善台架 目前的冷却系布置示意图见图 3 。发动机 参数敏感 度分析 : 计算进 风量变化 、 格栅开 口率变化 对冷却 系 出水温度较高时 ,通过在散热器前额外 加风机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 的影响 , 随车速 的增加 , 风速随开 口率的变化增大 。 排气管温度较高时 , 在排 气侧 加开风机 。 5 结论 台架冷却 系试验 主要 问题 : 目前 台架 使用 风机对散热 器 、 排气 本文指 出了 目前冷却系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并对 目前发动机 台架 降温 的同时 , 也 带走缸体 、 缸盖 、 油底 壳部分热量 , 造成 通过冷 却液 的冷却系热平衡试 验提 出改善建议 ;经实车的计算 与试 验结果对 的散 热量计算值 偏低 ; 台架热平 衡时 间较 短 , 特 别是 出水 温度较 高 比, 编写 的冷却系计算流程 可在 动力总成参数确定后 , 对 整车冷却 时, 发动机 的出水温度不容易控制 。 系的设 计起到一定的作用 ; 采用 F l o w m a s t e r 软件可 以在整车设计初 鉴 于以上问题 , 对 台架冷却系试验 的改善建议如下 : 期对冷却 系的设计起到预测的作用 ; 后期需通过奇瑞公 司其他车辆 a . 通过水冷式热交 换器带走发 动机冷却液 热量 ( 最终通过 冷却 的试验结果进行冷却系计算的对标 , 规 范冷却系计算过程。 水塔带走热量 ) , 保证发 动机 的热 量都通过 热交换器 带走 。 测量 热交 参考文献 换器 的散热量 , 即可得到发动机的散热量。 【 1 ] 盛 明星.整 车冷却 系统优化 匹配 方法浅谈【 J 】 . 柴油机设 计与制造 b . 适 当延长热平衡时间 , 提高台架的一致性 。 2 0 0 6 , 6 : 1 0 —1 7 . 结合整车冷却 系试验工况 , 提 出冷却系的匹配过程如下: 【 2 ] P广锋, 郭新 民, 孙运柱. 汽车冷却 系统水温对发 动机 性能的影响 a . 明确市场 区域 , 确定 环境温度 。 [ J ] .山东内燃机, 2 0 0 2 , 1 : 2 9 — 3 3 . b . 确定 目标水温。 [ 3 ] 郭春裕, 郭斌, 陈永 良.汽车冷却 水泵密封性 能试验 台的设计『 J ] . 中 c 确 定冷却计算具体工况 : 发动机功率与整车行驶 阻力 匹配 , 确 国科 技 信 息 , 2 0 0 6 . 1 5 : 4 7 — 4 8冷却 系统 的设 计 与匹配研 究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散热器的匹配设计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散热器的匹配设计
冷却 循 环
出, 经 过 散 热 器 冷 却 后 的冷 却 液 再 进 入 人 发 动 机 进 行 冷却 循环 , 也就是大循环 , 使发动机尽量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
4 散热器的设计计算
散热 器 是 冷却 系统 中 的 重要 部 件 ,其 主 要作 用 是 储 存 冷却 液 , 并将 冷 却 液 携 带 的热 量散 发 出去 , 从 而 降低 发 动 机 冷却液温度 , 最终达到发动机降温的过程。 散热器 的合理设
黄坚 HU AN G J i a n
( 广 西 机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汽 车 工 程 系 , 南宁 5 3 0 0 0 7 ) ( G u a n g x i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H e g e o f Ma c h i n e r y a n d E l e c t r i c i t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u t o mo t i v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7 , C h i n a )
中图分类号 : U 4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0 4 — 0 0 3 0 — 0 2
1 发 动机冷 却系统 的功能
其 工作原理是利 用水泵提高冷却液 的压力 , 强 制冷却
汽车发动机( 汽 油 机 或 柴 油机 ) 在 工作 时 , 与 高 温 燃 气 液在发 动机 的冷却水道 中循环流动 , 将发动机 多余 的热量 相 接 触 的零 件 最 高 温 度 高 达 2 0 0 0摄 氏度 以上 ,发 动 机 冷 带走 , 使 其保持在最佳 工作温度。有小循环 与大循 环两种 却 系统 的 主 要 功 能 就 是 把 受 热 零 件 吸 收 的部 分 热 量 及 时 工作模 式。小循环是 指在发 动机冷启动后 , 温度较 低的冷 散 发 出去 , 保 证 发 动 机 在 最 适 宜 的温 度 状 态 下 工 作 。 一 般 却 液 不 会 将 节 温器 打 开 , 此 时冷 却 液 只 经 过 水 泵 在 发 动 机 的水 道 中进 行 循 环 ,使 发 动 机尽 快 达 到 正 常 的工 作 温 度 。 正 常 的冷 却 水 温在 8 5 一 l l 0 。 C 之 间。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目 次1 范围 (1)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要求 (1)3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简述 (1)3.1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1)3.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功用 (1)3.3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性能指标 (1)4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流程概述 (1)4.1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流程包含以下步骤: (1)4.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设计流程图 (2)5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主要结构选型与布置 (3)5.1 散热器 (3)5.1.1 散热器的作用 (3)5.1.2 散热器的结构 (3)5.2 膨胀箱 (5)5.3 电子风扇 (8)5.4 电子水泵 (10)5.5 冷却水管 (10)5.6 卡箍 (16)5.7 冷却液 (18)6 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19)6.1 空气流通系统布置设计原则 (19)6.2 冷却液循环系统布置设计原则 (21)7 冷却系统的流量控制 (21)7.1 电子水泵的控制 (21)7.2 电子风扇的控制 (22)8 仿真分析 (24)附录A(资料性附录) J02项目都市SUV四门车电动机散热CFD分析报告 (25)前 言为了指导本公司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开发,特制定了本设计指南。

本规范由公司产品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动力总成部。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设计指南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纯电动轿车设计开发过程中电机冷却系统设计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与规范。

电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冷却对象是电机、电机控制器、DC/DC、充电机等高压散热元件,电池冷却和空调冷却不在此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的A0级、A级、B级轿车的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匹配,其它车型可参照执行。

2 纯电动轿车冷却系统的要求2.1 散热能力能满足各散热元件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各散 热元件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2 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空气。

汽车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

汽车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

乘用车冷却系统布置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½T ⅛F∏车冷知姿统布置及主更零部件的设计杓想、设计要求、BeMhi U ark 和灾效模式“ 本标准适用丁本公司皮F Λ SLV 、轿年齒总布置设计中冷知系统的布宣及主要谷部件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乂件的用用足必不町少的。

凡足注日期的引用丈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足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rtsa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CC JT (K )2-2011汽车取热躊 技术条件汽年用输术掾胶软待技术条件 汽车散热辭电动・风塌技术条件 溢水罐总成技术条件 水冷式油冷器总成技术条件 内燃机 晦乐空代冷却器 技术条件 Q/CC JT33O —2012凤冷式油冷器 技术条件 Q/CC JT342—2012 HT-ACMjfi 轮增圧胶曾技术条件3设计构想 3.1功能要求发动机运∙⅛髙湿燃弋相技处的号部件受如采不加以适当冷却J 会使发动机过热,充气系 数卜降.导致燃疣不止常(辉熾、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不那件的障擦和管损加剧,引起发动机 的动力性、经济性、可维性和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采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U 形成不良,伍St 表面 机油彼燃油烯驿造成气缸曙损增加.丙此,冷却系统的主亜任务足保证发动机在适合的温度状态下正常 运魚3.2顾喜、市场要求3.2.1 —个良好的冷却累统应诛满足下列件项娶求:a ) 敵热呢力能满足发动机在备种T 况卜远转的%要・当丁况和坏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发动机 可塑的工作和维持的最佳冷却水ISJ 支?b ) 柱規定的时间内,排除系統内气淹IC )膨胀水辑的总容枳应•包含占冷却系统总容枳6%的膨胀容段、占•冷却系统总容⅛1 10%的储⅛∙容 枳以及必备的残射容枳;d )貝有较离的加木運率,初次加注IE 能达到系统容枳的X%以h :e ) 在发动机离速运转时•泵统乐力打开时,水帝进水口为f ) 保址一定的缺水丁作能力,Wt ⅛ft 人于笫一次未加满的容积:g ) 设置水温报警驶置Jh ) 密封性较好,不允许StiS :I ) 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龍在短时州内达到止⅛∙MT 作溫度:J ) 可靠性、寿1⅛要有保障•,同时制造成本低亠Q/CC JToI4—2008 Q/CC JTI47—2OID Q/CC JTl 56—2009Q/CC JTl 72—Q/CC JT305—2011 承圧式淋朮罐总成技术*件 Q/CC SY0B2—2013 整千保安防灾评价3.2.2随右冷却系统的发展,电控冷却系统即将取代传統的冷知系统,冷却系统部件也随之增加" 33相关法规要求相关的法规莹求见本标准在条款中所规范性引用的冇关文件, 4设计要求41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直4 1 1冷却系统总布罢主翌考坦两方面:U)空气流通系统:b)冷却術坏系统,4 1. 2在设汁中必须做JiIffir⅛St风系数和冷却液循坏中的散热机力亠4 1.3尽Mffiδ⅛ft进K系敎,总的进址口有效面族和散热器芯休疋面枳之比不小T* 15⅛ CCFKOlI车型实测及验证数Ie).・故热模块茴端需要加导风装負使风能有吹到故热器的正荷秋上,捉高散M器的和用率,冷空气从车头而罩流入,经散热器芯部,空气温反升高,热空气被入机舱,从发动机两側和底部甘出,在布置过程中应特别注说以F二点:H)冷却枳块曲端尽可能不被阻挡,否则会造成空代进代配力增加从而降低JSK^数;D 由于风席丁作后,会造成风朗的前后斥差较人,部分储空气通过周者朮它路轻从后部高乐处冋流到丽端低圧处,所权必须增加密钊装負:C)风扇中心偏离散热器茁部中心不atiiΛ4o轴向护旳过近,否则κ⅛,⅞⅞能不能得封充分发挥,容品左Ift烛养上形成气流“死金",便气流产生人^i⅛i⅛或者iffi流损失亠4 14 —农完整的冷却.系统示心见圈1・系统中的主更不部件布置间隙应符fr Q/CC SY082-2013中飽相关规定。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I.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碳、清洁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可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延长发动机寿命、提高汽车性能并减少能源消耗。

本文将讲述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II.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组成汽车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介质、水泵、散热器、水箱、热传感器、热风机和温度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其中,冷却介质是整个冷却系统的核心,其稳定性、流动性和散热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冷却效果的好坏。

因此,提高冷却介质的品质至关重要。

III. 冷却介质的优化设计在传统汽车中,冷却介质主要是水;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由于其发动机功率较小,故冷却介质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能源汽车的冷却介质主要由水、酒精和乙二醇组成,比例为水60%,酒精30%,乙二醇10%。

乙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沸点,降低其冻点,从而提高冷却效果;而酒精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冻裂,延长发动机寿命。

另外,冷却介质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传导性。

IV. 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散热器是冷却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性能。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选择高效的散热器,以提高散热效率。

同时,散热器的材质也需要进行优化。

传统汽车散热器采用铜管,而新能源汽车散热器采用铜铝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耐腐蚀性。

V. 水泵的优化设计水泵是汽车冷却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和冷却效果。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选择高效的电动水泵,并根据车辆功率大小进行匹配,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VI. 热传感器和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热传感器是汽车温度测量的关键部件,需要精确地测量汽车内部温度。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采用高质量的热传感器,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对其进行管理。

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和延长发动机寿命。

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计算与试验分析

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计算与试验分析

Q 空气的比热 , k c a l / k g %。 根据公式 ( 6 ) 、 ( 7 ) 和Q o = Q 可得到下列公式 :
( 一 t 。 1 ) = p l l , ) (
图 2 通过壁热流的热通过率 K
( 8 )
1 . 4 散热 器散 热量和 液气 温差
《 客 车 技 术 》 K E C H E J I S H U 2 0 1 5 . 3 . 回
散 热器流 出的散热后水的水温
( 5 )
性 冷却用大气吸热后温度 能 散热器 的散热量
式中: 一空气 的水 当量 , k c a l / h ℃;
c 水的水当量 , k c a l / h %。
1 . 1 热通 过率 根据公式( 4 ) 和( 5 ) 可 以求 出散热器的有效 因子 。
t w — t 使用对数平均温度差来求取, 计算公式如下 :
t w - t a = -
。 g 与 t w l - t a 2
( 3 )
器人 口的空气和水 的温度 、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 热通过 率、 空气吸热后稳定、 水放热后的稳定来决定的。所设 定的 目标温度与发热量是否匹配是确定散热器基本 性能的基础 , 散热器基本性能参数见表 1 , 其中t 小t w 、

、 嗽
对汽车散热器来说 , t t 。 。 被称之为液气温差 , 在
表 4 待选用散热器总成主 要尺寸参数
项目 单位 参数
确定散热器 的散热量时 , 应先求得液气温差值。通过
液气温差值 ,可对各种散热器的散热量进行 比较 , 便 于散热器选型 ; 在散热器使用地 区的最高大气温度定 为£ 水 的沸点以下的温度定为 , 求液气温差 t w l - t a ( 例如设定为 6 5 。 ) 时的散热量 Q , 把这个 Q 岱和发动

纯电动卡车冷却系统匹配计算

纯电动卡车冷却系统匹配计算

似 取 1.047kJ/kg·C。
车 的 空 调 冷 凝 器 布 置 任 散 热 器 总 成 前 Q _;=13kW 。
将 柑 关参 数 代 入式 (2)得 :
端 ,吸 风式风扁布置敏热器后端 ,基 本 3 冷却 系统需求 的初步计 算
V,= 61 58n1 /h
原理 详 图 l。
散 热 量
风 速 :m/s
水阻
(kW ) 2 3 4 5 (kPa)
90o 。oo 7oo 6∞
黑 soo
●。o 30 o 2∞ IoD
O舯

2 0o
3∞
^t
●l伽
5∞
鱼叠
蕾c… - 照竺 幔 三
lR ●
H — IM Llm Il I E p州 ’un oM 101 13fhhI
3.1 冷却水循环 流量的初步计算 3.3 散热器正面积 Fr的初步计算
根 据散 入 冷 却 系 中 的 热 量 ,可 以 算
Fr = V./va
(3)
出冷 却 水 的 循 环量 Vw
式 中 va为 敞 热 器 IFff『i前 的 空 气 流
Vw=(Q 1+Q +Q 3)/(△ ·Y ·C )(1) 速 (m / S),载 匝 汽 取 2~ 5m /s。
图 1 纯 电动汽车冷却 系统基本 原理
1000kg/m ;
式中 KI一 敞 热器 对 气 的f 热 系数 ,
2 冷却 系统散热 需求
C — — 水 的 比 热 ,可近 似 取
可近 似 取 90kcal/m ·h ·c ,
该 车 型冷 却 系 统 需 考 虑 冷 却 风经 冷 凝 器 后的 温 升 ,设 计 最 高使 用环 境 温 度 为 40℃ , 电 机 和 控 制 器 冷 却 需 求 详 见 表 l。

玉柴发动机应用工程培训_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玉柴发动机应用工程培训_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计算

绿色发展和谐共赢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Guangxi Yuchai Machinery Co., Ltd.玉柴发动机应用工程培训之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计算工程研究院冷却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组系统原理 软件仿真 匹配计算 校核计算 影响因素系统原理 软件仿真 匹配计算 校核计算 影响因素冷却系统_系统原理冷却系统的作用使工作中的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并保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所谓适宜的工作温度,对于水冷发动机,要求气缸盖内冷却水温度在80~95℃之间。

发动机在工作中为什么要适度冷却?为什么不能过热?燃气在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高达2000 ℃,发动机零部件与高温气体接触,将会造成气缸和进气管温度过高,使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因受热而膨胀,充气量↓,使得充气效率↓,发动机功率↓;机油因温度过高,粘度↓,严重时,机油变质,影响润滑效果,机件磨损加剧;各机件因高温而膨胀,破坏了正常的啮合间隙,产生卡死现象。

因此,发动机应及时冷却。

那么是不是冷却温度越低越好?不是冷却温度越低越好。

过度冷却(过冷)后果热量散失过多,转变为有用功的热量↓,热效率↓;温度低,机油粘度大,摩擦阻力↑,消耗功率大,起动困难;燃油不易气化,燃烧不充分,燃油消耗率↑,功率↓。

冷却方式:风冷、水冷风冷: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

材料:缸体缸盖采用铝合金。

散热:缸体和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水冷:高温零件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

特点: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对比: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水冷系的组成:水冷却系是以水(或防冻液)作为冷却介质,把发动机受热零件吸收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及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一、发动机:1、发动机分类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它是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按燃烧种类分类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机及代用燃料机等。

按工作冲程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

按工作原理和构造可分为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外燃机及电动机等。

也可按缸数、燃烧室型式等分类。

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把柴油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

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车用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

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往复活塞式应用最广泛。

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对于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可以根据每一工作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来分类。

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

目前我厂产品所用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多缸柴油机。

2、柴油机的优缺点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好。

柴油机的主要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

一般载质量7t 以上的货车大都用柴油机。

柴油机的缺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工作粗暴,噪声大,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3、发动机选用:目前发动机以选用为主。

各发动机主管在会同整车总布置人员满足整车性能和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与发动机厂确定技术状态。

不同的车型对匹配发动机的特性要求有一定差异,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满足要求,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通过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和整车传动系速比的匹配使发动机与整车得到最优化匹配,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环保事业的兴起和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的热点之一,其中电动汽车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在电动汽车中,电池是最核心的零件之一,而电池的冷却系统又是电池保持优良性能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角度,探讨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 电池冷却系统的重要性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电池来储存电能,提供动力。

在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电池温度过高,不仅会降低电池寿命,甚至会引起火灾等严重事故。

因此,电池冷却系统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保障。

2. 电池冷却系统的原理电池冷却系统主要有两种工作原理,一种是空气冷却,另一种是液体冷却。

空气冷却方式通常是通过车体内部气流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而液体冷却方式则是通过散热器将液体循环进入电池内部,达到冷却效果。

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巨大,通常采用液体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

3. 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首先,为了确保电池散热效果最优,冷却系统设计的散热器必须要在电池指定温度下保证散热的最大功率。

其次,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电池的体积和外形,使得冷却系统可以精确地贴合电池的外形,避免产生电池中心温度不均和温度过高的情况。

最后,冷却系统的结构必须要实现压力平衡以避免冷却液泄漏,同时也需要具备结构可靠、易于维护等特点。

4. 电池冷却系统的优化建议为了优化电池冷却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合理选择冷却流体,以匹配电动汽车内部环境的温度范围。

其次,优化散热器的设计,减少电池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情况。

第三,通过加入热量传递器件,提高液体循环速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合理地增加冷却系统的管路长度以及降低管路的压力损失,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5. 总结综上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保障,其设计有许多关键点。

只有合理地设计出电池冷却系统并不断优化,才能保持电池的最佳性能,达到电池寿命最大化和安全性能的最佳效果。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散热器的匹配设计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散热器的匹配设计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散热器的匹配设计作者:黄坚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简述了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功能与原理与类型,以及冷却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说明了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散热器的匹配设计算方法,以有效保证发动机的性能。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principle and types of automotive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the effect of cooling system on the engine performance, and analyzes the matching design method of radiators in key parts of the cooling syste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关键词:发动机;冷却系;散热器;匹配设计Key words: engine;cooling system;radiator;matching design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030-02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汽车发动机(汽油机或柴油机)在工作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最高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以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一般正常的冷却水温在85-110°C之间。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类型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特点如表1所示。

目前,汽车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常用结构是“冷却水强制循环冷却方式”,具有冷却可靠、效果好的特点。

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强制循环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主要是由冷却水套、水泵、散热器、水管、节温器、冷却风扇、膨胀水箱等组成。

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匹配试验

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匹配试验

了的 , 散热量 比最初设计 的增加 了 2 %, 3 散热面积 比 6 0×2 0% = 1 2kW 。 最初 设 计 的增加 了 7 . ,迎 风 面积 比最初 设 计 的 28% 这样看来 , 整车在 6 / 行驶时 , 0 mh k 就达到了热平 增加 了 5 0%, 居然还会 出现水温高的问题。 衡 ;当车速达 到 7 mh时 ,一定 会 出现水 温高 的 问 0k / 22 对 问题 的分 析 . 题。因为满载时,发动机散发到冷却系统的散热量为 针对 以上 问题 , 我们从冷却风道上思考 , 细观 1 大于冷却系统的吸热量 1 热平衡不好 , 仔 7 W, k 2 w, k 难 察整车发动机仓 的内部结构布置 , 发现如下问题 : 怪会出现高速 7 r 0 rh以上车速水温高的问题。 kd () 1 导风罩与散热器不匹配。 最初选择的电子扇 为了证实导风罩及重叠影响散热效果 ,我们将 的 最 大外 径 太 小 ,水 箱 大部 分 散 热 面积 被 导风 罩 盖 不 合理 的导风 罩 拆 下 ,只装 了适 合 于 3 5风 扇 直径 0 住, 在整车高速行驶时 , 由于导风罩挡住 了出风 口, 的 小 导 风罩 , 箱 及 其他 部 位 无 阻 挡 物 , 外 , 整 水 另 调 对 自然 空气流动有严重的影响 ,这严重影响了高速 了散热 器 与冷 凝 器 的重 叠 部位 及水 箱 上 部 的 0距 离 的空 气 流 动 , 形 中减 少 了水 箱 的 散热 面 积 , 以导 的横梁, 了如下试验 , 无 所 做 如表 l 所列。 致 了高速行驶时出现水温高的现象 ; 表 1 导风罩与散热器改进试验数据表 () 2 水箱布置中与冷凝器重叠过多 , 两者之间 且 各 车速工 况 散热器配原 电子扇及不 合理 去掉导风罩多余 的 (m k m) 的导风罩和多重叠( ) ℃ 部 分. 无重叠( c o) 的间 隙 小 , 小 处 仅 为 2—4m 这 也 严 重 地影 响 了 最 m, 城 市工况 正常 正常 水箱 的散热面积的正常发挥 , 影响了冷却效果 ; 7 0 9 7 正 常 () 3 水箱 上安 装梁 与水箱 距 离小 , 仅为 0 5mm, 8 0 9 8 正常 这也减少了水箱的散热面积; 9 0 9 9 正常 lo o l0 o 正常 () 4 发动机仓的排风 口小 , 排风 口面积小于水箱 l0 l l5以 上 o 13 0 的进风 口面积 , 排气背压大, 热风难 以排 出去 ; lO 2 不敢开 lO l () 5 水箱的进风面积小 , 前保险杠上的进风 口离 . 水 箱 的 正 面距 离太 近 ,有 的地 方 几乎 与 散 热器 的进 32 对发 动机 仓排 风 口小 的改进 针对 22中 问题 ( )经计 算 , 设计 发 动机 仓 水 . 4, 原 风 口处 为 0距 离 , 严重 地 影响 了冷 却效 果 ; 这 () 6 发动机仓 内的冷却通风无导流 , 发动机后的 箱 侧 的通 风 口的面积 约为

对某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研究

对某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研究
表 1 发 动 机 参 数
参 数 参数值
额 定 功率 ( w)转 速 ( ・ n ) k / r mi 最 大 转 矩 ( m) 功 率 (w) 转 速 ( ・ i ) N / k / r mn 额 定 功 率 时 , 动 机对 冷 却 液 的散 热 量/ 发
( k J・S )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 辆 与 动 力 技 术 V hc ei e&P w r eh o g l o e cn l y T o
总第 18期 0
文章编号 :10 4 8 ( 07 0 0 3 0 0 9— 6 7 2 0 )4— 0 2— 4
积要 留一 定 的储 备 空 间 ,取 储 备 系 数 为 11[ , .52 j
则 所需 散热 总面 积 F=( . 0 1 )X8 . 5= 0 1~ . 6 8X1 1 1 .2~1. 9 ( ,一般 应 参考 安 装 空 间尽 可 能 01 6 13 m ) 选较 大散热 面积 .载 重 车辆 散 热器 迎 风 面 积 F 与
2 1 散热器 的技 术参数 设计 . 根 据该 车辆 的工 况 ,选 管 片式散 热器 .载 重车 用散热 器 的总散 热面 积与 发动 机 功率 之 比约 为 0 1 . 0 1 ( ・ w )… ,考虑 到 外 界耗 损 ,散 热 面 .6 m k

矗 \
趟 匮

彦 匿
上 ,通 过校 核计算 和优 化 匹配成功 地解决 了某 型发
动机冷 却不 足 的问题 .
发 动 机 冷 却 液 流量 / L・ n ) ( mi
1 设 计 任 务
某汽 车改装 厂生产 的专 用汽 车采用 某型柴 油发

8米纯电动客车冷却系统设计计算书

8米纯电动客车冷却系统设计计算书

8米纯电动客车冷却系统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驱动电机厂家提供的相关参数如下:二、散热器相关参数的理论设计计算2.1散热器的匹配选型2.1.1求散器最大散热量散器最大散热量由式(1)Q p=β*Q w得到式中: Q W为电机系统最大发热量,由设计输入可知Q W=Q m+ Q c=20+3.4裕量系数β:一般客车取β=1.2将以上参数代人式(1),Q p=β*Q w =28.08Kw散热器最大散热量为28.08KW2.1.2求散器散热面积S散热器散热面积S为式3 :S=Q/(kΔt)式中,k为散热系数,该散热器k=324KJ/m2*℃;Δt为液气平均温差式4Δt=t wcp-t acp式中,t wcp为冷却液极限温度,根据经验取t wcp=70℃t acp为热平衡时空气温度,式5 t acp=t a1+0.5Δta式中t a1为极限风温,根据经验取t1a=38℃Δt a为散热器进出空气温差,按公式计算式6 :Δta= Q p /(3600F f C paγa V a)式中,C pa为空气定压比热,C pa=1.013Kj/kg℃(空气参数)γa V a为质量风速,其中空气风速为V a=8m/s,γa V a=(1.128kg/m3*(6m/s)=9.024kg/m2*sF f为散热器正对面积,根据布置空间大小设计,此处取F f=0.56*0.648=0.36288m2由Q p =28.08kw=101088KJ/h得出Δt a=8.465℃,t acp=42.23℃,Δt=27.77℃,S=11.24 m2取散热裕量系数ξ=1.10所以得出:S’=ξ*S=1.10*11.24=12.364 m2所以散热器(水箱)基本要求应为:散热功率>28.08KW散热面积≥12.364 m2散热系数≥324KJ/m2*℃下表为选择的散热器要技术指标,对比理论数据,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2该款电驱动客车冷却系统选用无级调速电子风扇,通过驱动电机绕阻温度和电机控制器模块温度智能控制风扇起停及风扇转速。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叶海见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1)一、概述 (2)二、要求 (2)三、结构 (2)四、设计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散热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散热器悬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风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副水箱 (5)(五)连接水管 (6)(六)发动机水套 (6)五、设计程序 (6)六、匹配 (6)七、设计验证 (6)八、设计优化 (6)一、概述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1、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温度范围;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车的影响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0℃),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简析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简析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简析摘要: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各地路况差异及装载质量的不确定性造成车辆在动力及油耗方面表现的各不相同,其中冷却系统设计匹配合理性是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因素之一。

冷却系统通过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本文着重介绍了冷却系统关键部件匹配设计要点。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匹配热平衡试验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01-0108-021、概述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关键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散热器、冷却水泵、节温器、冷却风扇(硅油风扇、电子扇)、冷却液等部件构成,它们之间通过合理匹配才能对汽车动力性及经济性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只针对轻型车或轿车冷却系统部件进行阐述。

2、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

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

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

3、冷却系统关键部件设计要点3.1散热器匹配设计要点由于轿车车身较低,空间尺寸紧张。

横流水结构散热器能充分地利用轿车的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利于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的通过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轿车芯厚不超过两排水管。

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的散热器设计要充分考虑迎面风冲击效应。

目前散热器以铝代铜,采用硬钎焊技术提高总成强度和散热量,在不增大散热器空间尺寸和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系统压力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办法。

散热器通常为四点悬置,也可以采用三点悬置。

其中主悬置点为2个,辅助悬置点为2个或1个。

所有悬置点应布置在同一个部件总成上,改善散热器受力情况,以尽量减少散热器的振动强度。

冷却系统计算校核报告

冷却系统计算校核报告

冷却系统计算校核报告项目名称:某系设计开发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来源 (1)1.2 冷却系统简介 (1)1.3 计算目的 (1)2 冷却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1)3 散热器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2)3.1 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w及Qwm (2)3.2 散热器最大散热量Qmax (2)4 散热器设计计算 (3)4.1 散热器芯的正面面积 (3)4.2 散热面积S (3)5 最大扭矩工况下散热面积的校核 (4)6 风扇参数设计 (5)6.1 外径的确定 (5)6.2 风扇风量的确定 (5)7膨胀箱压力盖开启压力及膨胀箱容积确定 (7)8进水管计算 (8)9出水管计算 (8)10 计算结果 (8)11 结论 (9)参考文献 (9)1 概述1.1 项目来源根据《某车型整车开发技术协议》,按照车型开发的设计依据和要求,本计算报告对冷却系统进行了匹配计算。

1.2冷却系统简介冷却系统由散热器、电子风扇、膨胀水箱及管路等部件组成。

其功能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冷却系统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图1 冷却系统的结构图1.3计算目的通过计算确定设计的散热器及风扇是否与所选发动机相匹配。

2 冷却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冷却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见表1、表2表1 冷却系统设计基本参数3 散热器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3.1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w及Qwm发动机最大水套散热量:Qw =60.42kJ/s=51961.8 千卡/h最大扭矩工况时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wm=(0.6~0.7)Qw式中:Qw ——额定功率时发动机水套散热量,kJ/s取中间值0.65,则Qwm =0.65 Qw=0.65×60.42kJ/s=39.273kJ/s3.2发动机传给冷却液的热量(Qw)额定功率点工况:5600rpmQw=AgePeHu/3600=0.25×0.3275×56.11×42500/3600=54.2KJ/s=46601.4千卡/hA-燃料热能传给冷却系的分数,取同类机型的统计量汽油机。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选型及匹配设计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的选型及匹配设计

风罩之 间 的径 向间隙 , 一般 取 7 0 — .。 7 . 09 =7
33 风扇 排风 的压差 .
则 D= .X A ( ) 08 / z1
风 扇排 风所产 生的风 压 ,主要 决定 于气道 的阻
式中A 厂
散热 器芯 部 的正 面 面积 ( 风 面积 ) 由 迎 ,
力 。可按下式 计算 :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李 登 龙 等 : 车 发 动机 冷 却 风扇 的 选 型 及 匹配 设 计 汽
1 9
洛阳福赛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 登 龙

拖( 洛阳)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王 晓 岚
摘要
作 用。
介 绍 了汽 车发 动 机 风 扇 的分 类 、 匹配 设 计及 安 装 。对 实 际 生产 中 匹配 选 用 汽车 发 动机 风 扇 具有 一 定 借 鉴
般来说 , 风扇 直径 D 与散热器 的正 面面 积 A
△ —— 进 、 出散 热 器 的空 气 温 差 , 般 取 Ak 一 t =
1 ℃ ̄ 5 : 0 3℃
— —
相关联 。 风扇叶 片所扫过 的面积大致 等于 A 的一半
左右。 即 (- 2 1V) =
斗 二
风 扇 的容 积效 率 ,主要 决 定 于风 扇 与导
关 键词 : 动机 发
冷却风扇
选型
设 计
1 前 言
汽车 发 动 机水 冷 系统 一 般 为 强 制 循 环水 冷 系

统, 即利用水 泵提 高冷却液 的压 力 , 强制 冷却 液在发
动机 中循 环流动 。整个 系统 由水 泵 、 热器 、 散 冷却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却系统说明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五、橡胶水管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一、冷却系统说明内燃机运转时,和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

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

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

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8)密封好,不得漏水;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

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

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

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

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

一般三元催化的隔热罩到本体大概有15毫米,隔热罩厚度为0.5-1毫米,一般材料为st12。

1.2.1散热器布置货车散热器一般采用纵流水结构,因为货车的布置空间也较宽裕。

而且纵流水结构的散热器强度及悬置的可靠性较好,轿车多采用散热器横流水结构,因为轿车车身较低,空间尺寸紧张。

横流水结构散热器能充分地利用轿车的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散热器分成水冷和风冷两种冷却形式,风冷主要用在行驶在沙漠地带的车辆的冷却,但是决大多数的车辆采用水冷冷却形式。

散热器悬置布置:散热器通常为四点悬置,也可以采用三点悬置。

其中主悬置点为2个,辅助悬置点为2个或1个。

所有悬置点应布置在同一个部件总成上,改善散热器受力情况,以尽量减少散热器的振动强度。

主悬置点和其连接的部件总成之间以胶垫或胶套等柔性非金属材料过渡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主悬置点的胶垫压缩量一般为其自由高度的1/5左右。

少数轿车因其整车的减振胶垫或胶套而进行刚性连接。

中,重型载货汽车由于散热器的质量大及使用环境较差,一般要在散热器的外部增加一个刚性较大的保护框架,以防止振动等外界力直接作用在散热器上。

悬置点设置在框架上。

轻型货车和轿车一般不加保护框架,悬置点设置在散热器的侧板或水室上。

为提高散热器强度一些车散热器上加有十字拉筋。

1.2.2护风罩布置护风罩的作用是确保风扇产生的风量全部流经散热器,提高风扇效率。

护风罩对低速大功率风扇效率提高特别显著。

风扇和护风罩的径向间隙较小,风扇的效率越高。

但间隙过小,车在行驶中由于振动会造成风扇和护风罩之间的干涉。

风扇和护风罩之间的径向间隙一般控制在5mm-25mm。

当风扇和护风罩之间的干涉。

风扇和护风罩安装在同一零部件总成上(如同在底盘或同在车身上)其径向和相对运动,风扇和护风罩之间的间隙可以下线,否则取上限。

风扇和护风罩的轴向位置一般为:风扇径向投影宽度的2/3在护风罩内,1/3在护风罩外,以增加导流减小背压。

在大批量生产的车型中多采用塑料护风罩。

铁护罩多用于批量小或直径较大的车型中。

在某些车型中,特别是轿车,护风罩在常开有多个窗口并加以单向帘布。

当车速较高,风扇停止运转时帘布打开减小护风罩的风阻,当风扇启功后,帘布关闭提高风扇效率。

1.2.3风扇布置风扇直径大小应和散热器的形状相协调,条件允许时可增大风扇的直径,降低风扇转速。

以达到减小功率消耗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在某些散热器长,宽比例相差较大时,如轿车散热器,有时采用两个直径较小的风扇所取代。

特别是要求转速较高的风扇中已全部采用塑料风扇。

电动风扇是由电动机来驱动风扇,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是受水温直接感应的温度开关来控制。

电动风扇具有起动温度和设定温度一致,布置位置灵活,不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汽车在低速怠速时冷却效果好等优点,冷车启动时水温上升较快。

但也多用于发动机横置的轿车。

1.2.4调温器布置目前汽车上使用的调温器均采用蜡式感应体调温器。

当冷却水温温度升高时蜡膨胀,调温器开启,冷却水流经散热器进行大循环。

当冷却水的温度降低时蜡体积缩小,调温器关闭,冷却水不经过散热器,短路流经发动机刚体进行小循环。

调温器一般布置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处。

要求调温器的泄漏量小,全开时流通面积大。

增大调温器的流通面积可以通过提高调温器阀门的升程和增加阀门的直径来实现。

国外较先进的调温器多通过提高阀门升程来增大流通面积,这样可以减少因增大调温器阀门直径带来的卡滞,密封不严等问题。

但是增大调温器的升程,对调温器技术要求较高。

有些发动机为增加调温器的流通面积多采用两只调温器并联结构。

1.2.5水泵布置水泵的流量及扬程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而定。

流量一般为发动机额定功率的1.5-2.7倍。

,扬程一般为0.7kpa-1.5kpa,扬程过高对冷却系统的密封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水泵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水封和轴承,轴承普遍采用轴连轴承及永久式润滑结构,水封采用陶瓷,碳化硅动环和石墨静环整体式水封。

轴承的游隙及水封的气密性要严格控制。

1.2.6膨胀箱布置尽量靠近散热器布置,使得水管长度最短;膨胀箱的高度要高于冷却系统所有部件。

1.2.7变速箱冷却布置1.2.8中冷气布置1.3冷却系统主要部件匹配设计要点在整车总布置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风扇直径,降低风扇转速,减少噪声和功率消耗。

冷却系统的最高水温应以发动机的允许使用水温为标准。

调温器的全开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中限,开启温度应为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范围的下限。

但因调温器的自身特性,开启温度一般低于全开温度10摄氏度左右。

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应设定在调温器初开温度和全开温度的中间温度。

但应注意硅油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和冷却水的实际温度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温是通过空气温度间接反应在风扇离合上),在设定硅油风扇离合器啮合温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4冷却系统轮廓图(例子)1.散热器张紧板2.六角法兰面螺栓3.橡胶衬套4.散热器总成5.弹性卡箍6.发动机出水管7.弹性卡箍8.水管-膨胀箱至散热器 9.水管卡片 10.六角法兰面螺栓 11.管夹 12.六角法兰面螺栓 13.膨胀箱总成 14.弹性卡箍 15.水管-膨胀箱至水泵 16.水管-发动机至膨胀箱 17.弹性卡箍 18.发动机进水管 19.弹性卡箍 20.弹性卡箍 21.暖风机进水管 22.弹性卡箍 23.暖风机出水管 24.橡胶软垫 25.六角法兰面螺栓 26.风扇电机带护风圈总成二、散热器总成布置及设计参数1 设计参数散热器散热量的计算散热器正面积概念、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散热器的散热系数2 主要设计参数的决定因素和最优化的目标。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w,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初估Qw 时,可以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其中Qw和A─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的百分比,对汽油机A=0.23~0.30;ge─内燃机燃油消耗率(千克/千瓦·小时);Ne─内燃机功率(千瓦);h n─燃料低热值,h n=43100千焦/千克有关。

传热系数K是评价散热效能的重要参数。

提高散热系数可以改善三热效能,减少尺寸和材料消耗。

传热系数受散热器芯部结构、水管中冷却水的流速、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速、管带材料以及制造质量(特别是焊接质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散热器的另一质量指标是空气阻力P,它主要取决和散热器芯的结构和尺寸。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和空气阻力,只能是通过专门的试验才能实现。

影响传热系数最主要的因素是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当空气流速提高时,传热系数增大,但同时使空气阻力按平方关系更急剧的增长,使风扇功率消耗很快增加。

当散热器外形尺寸不变时,增加散热带的间距,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但是由于散热面积减少,总散热量反而下降。

3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45℃,日照950W/M2系统设置最低温度 -35℃。

在试验压力0.35Mpa和0.01Mpa下,不允许有泄露4 基本设计要求关于散热器的规格,因以下的理由,应根据供应商的推荐决定其规格。

1.虽然有散热器的设计计算公式(参考),但最近的倾向是不通过计算公式来决定散热器的参数。

另外,因为试验经验得出的系数较多,所以理论数据和实际不符。

2.从最近的散热器的技术、倾向及成本等考虑的话,从散热器供应商所设定的标准件中选择合适的规格更有利。

三膨胀箱总成设计1设计原则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回路流动,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为吸收这部分膨胀体积而设置了膨胀箱。

具有膨胀箱的冷却系统根据膨胀箱有无加压分为两种:系统A:在加压系统内具有冷却液的膨胀空间(膨胀箱),冷却液循环到膨胀空间中,进行气液分离。

膨胀箱应耐热、耐压,位置高于散热器并保持系统内压力适宜。

系统B:在加压系统内具有冷却液的膨胀空间(膨胀箱),仅在溢流至膨胀箱时进行气液分离。

膨胀箱耐热性、容量、位置要求低些。

膨胀箱由两个注塑件组成,通过焊接(热焊、超声波焊接)组成一体。

形式不一膨胀箱盖要求附录四冷却风扇总成设计1设计要点为了加强足够的空气量通过散热器,必须在冷却空气道中安置风扇。

在水冷内燃机机上,一般采用轴流式风扇,其结构简单,在系统中布置方便,在低压头下风扇风量大。

2主要设计参数的决定因素和最优化的目标。

风扇的外径略小于散热器芯部的宽度和高度,其值在0.3~0.7米之间,风扇轮毂半径和风扇外径比称为轮毂比,一般取0.2~0.25左右,风扇叶片长和风扇外径之比0.34~0.36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