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的大爱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者的大爱情怀

摘要:在20世纪初为民族谋出路、为国家求新生的最初阶段,涌现出了众多的仁人志士。林觉民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的家信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动并没有丝毫的减损,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与妻书》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者的大爱情怀所激励和鼓舞。本文正是从革命者的大爱情怀的视角来对《与妻书》进行赏析,管中窥豹探寻一代仁人志士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林觉民与妻书革命大爱

2011年是广州黄花岗起义100周年,同时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身许国100周年。在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中,林觉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写给当时有孕在身的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信。它写于1911年4月24日深夜,这天也是广州起义前第三天的晚上。就是在这样一个晚上,林觉民抱定为革命献身的坚定志向,满含革命的豪情壮志与对妻子的恋恋不舍写下了这封家书。《与妻书》全篇流露出作者为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甘愿舍弃自我小家幸福的崇高的奉献精神,通篇感情真挚,特别是所展现出的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透过《与妻书》,我们能够明显地感知到林觉民作为一名革命者的不舍与牵挂。这份不舍与牵挂,既有对妻子儿女的恋恋不舍,又有对美好生活的难以割舍。在这封家书的一开头,作者满含深情地写道:“意映卿卿如晤”。虽然只有了了数语,但是作者对妻子的满

心爱恋已经跃然纸上。意映,即林觉民的爱妻陈意映:“卿卿”一词最早就用在夫妻之间的甜言蜜语中,是专属于夫妻问的爱称。林觉民在家信的开头就用到“意映卿卿”,短短四个字已经将对妻子的爱意倾注其中。初读《与妻书》只觉爱意深情满含其中,及至通读完全文,不禁悲从中来、敬从中来,既为革命者的深情所感动,又为其牺牲精神所折服。

林觉民在写作此封《与妻书》之时,早已抱定舍生取义、牺牲自我的坚定决心。文章正文一开头,作者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一种决绝之意充斥其间。紧接着作者对永诀做了进一步的注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甫读这一段话,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作者那种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眼前不禁会浮现出暗淡色彩中身材高大的林觉民慷慨赴义的形象。作者在家信的一开头就这样写,就是要将自己这种慷慨赴义的坚定志向说与爱妻听,目的就在于让爱妻能够“察吾衷”、“体吾此心”、“尽吾意”。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竞书而欲搁笔”,作者难以抑制两行热泪的潸然而下,提起蘸满泪水颤抖不已地提起笔写下其中的一字一句。这是一幅多么刺痛人心的图景,每一个读到此处的人都难免要有鼻酸心痛之感。作者正是体察到自己的即将逝去会给爱妻留下无尽伤痛,因此在文中对妻一再表明心迹,使其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与付出,并且告诉爱妻这种选择与付出正是因为对其的深爱。文中提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正是这种“爱汝之心”是作者敢于慷慨赴死的源动力。其后,林觉民提到因自己遇爱妻故而生“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之念,紧接着作者写到现实社会的残忍与不公,此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涌上作者心头。因此,林觉民在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也就把自己对妻子的小爱放大为对世人得偿所愿的大爱。也正是有这种大爱在心中,所以作者才“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还体现在信中对以往生活场景的回忆与记述上,点点滴滴的回忆,一字一句的记述,满含着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与爱意,其中更流露出对生活的不舍与依恋。人活世上最为忌讳的就是谈论死,林觉民却是在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在向爱妻诉说自己的死。正是因为这样,他希望逝去后的自己仍能感知到人世的事,仍能够与爱妻同悲同喜。文中写道:“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这些最最素朴的话语流露出林觉民对爱妻的不舍与牵挂,希望冥冥之中仍能注视着自己最为心爱的人,能够为其遮风挡雨,分担其在世上的愁苦与哀伤,分享其点滴的幸福与快乐。这段文字也与作者往昔与爱妻所闲谈的话语相联系、相呼应。作者曾告诉妻子宁愿让妻子先死而自己承受无尽的哀痛与悲伤,其原因却再简单不过,就是作者考虑爱妻“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然而,世事难料,乱世难测。昔日的戏言今朝却以相反的情状呈现

在作者面前,如今不仅自己要先妻而去将其留在时下纷乱的世间,而且还要让其背负无尽的丧夫之痛,作者对此忧心无比,眉头难展,其锥心之痛实难用言语表达。

然而,作为一名矢志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民主主义战士,其内心所想绝非一般的儿女私情。其就义前的绝笔之书也绝非仅仅在哀怨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家人的不舍与牵挂,更多的则是抒发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爱情怀。正是因为作者怀有这样一种情怀,所以才会劝慰爱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同时,作者更是将两人的相遇相识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指出个人的不幸脱离不开时代不幸,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正是因为深感时代不幸对个人幸福所造成的阻碍,所以作者生出“卒不忍独善其身”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天下所有的像觉民与意映一样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相濡以沫、幸福终老,也为了世上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作者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并且在革命的大潮中不惜牺牲自我。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作者舍己为人、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体现了其为革命捐躯、甘于奉献、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也是作者不愧为一名民主革命战士的最好的证明。

文中的一字一句皆为作者精神与志向的写照:“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副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此可谓作者坚守革命理想、矢志献身的最好写照:“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扶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此可谓作者革命精神欲传后人的最好写照,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希望子女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投身革命,为天下人谋求永久之幸福。可以说,作者这种为理想为革命而奋力追求,无悔向前的精神,感天动地,草木若有灵闻之亦当为其感动,鸟兽若有情感之亦当为其倾倒。林觉民作为革命者所拥有的这种大爱情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应该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树立的志向与拥有的大爱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为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