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_思考题
材料成型复习题思考及答案
材料成型复习题思考及答案《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第⼀篇铸造1.何谓液态合⾦的充型能⼒?充型能⼒不⾜,铸件易产⽣的主要缺陷有哪些?充型能⼒:液态⾦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尺⼨精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
充型能⼒不⾜,会产⽣浇不⾜、冷隔、⽓孔、夹渣等缺陷。
提⾼充型能⼒的⽅法:1)选择凝固温度范围⼩的合⾦;2)适当提⾼浇注温度、充型压⼒;4)合理设计浇注系统结构;4)铸型预热,合理的铸型蓄热系数和铸型发⽓量;5)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2.影响液态合⾦充型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液态合⾦充型能⼒的主要因素有:流动性、铸型条件、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
3.浇注温度过⾼或过低,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浇注温度过低,会产⽣浇不⾜、冷隔、⽓孔、夹渣等缺陷。
浇注温度过⾼,液态合⾦的收缩增⼤,吸⽓量增加,氧化严重,容易导致产⽣缩孔、缩松、⽓孔、粘砂、粗晶等缺陷。
可见,浇注温度过⾼或过低,都会产⽣⽓孔。
4.如何实现同时凝固?⽬的是什么?该原则适⽤于何种形状特征的铸件?铸件薄璧部位设置在浇、冒⼝附近,⽽厚璧部位⽤冷铁加快冷却,使各部位的冷却速度趋于⼀致,从⽽实现同时凝固。
⽬的:防⽌热应⼒和变形。
该原则适⽤于壁厚均匀的铸件。
注意:壁厚均匀,并⾮要求壁厚完全相同,⽽是铸件各部位的冷却速度相近。
5.试述产⽣缩孔、缩松的机理。
凝固温度范围⼤的合⾦,其缩孔倾向⼤还是缩松倾向⼤?与铸铁相⽐较,铸钢的缩孔、缩松倾向如何?产⽣缩孔、缩松的机理:物理机制是因为液态收缩量+凝固收缩量>固态收缩量(或写为:体收缩量>线收缩量);⼯艺原因则是由于补缩不⾜。
凝固温度范围⼤的合⾦,其缩松倾向⼤。
与铸铁相⽐较,铸钢的缩孔、缩松倾向⼤。
6.试述冒⼝与冷铁的作⽤。
冒⼝:补缩、排⽓。
冷铁:调整冷却速度。
7.⼀批铸钢棒料(Φ200×L mm )加⼯:(1)沿其轴线,在⼼部钻Φ80mm 棒料长度为L 1; (2)将其车为Φ80mm L2。
试分析L 、L1、L2是否相等。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1、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有哪些?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就是晶内变形。
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是滑移、孪生和扭析。
其中滑移变形是主要的;而孪生变形是次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
这类变形不仅同位错运动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在T》0.5T熔有关,而且扩散机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扩散蠕变机理又包括扩散-位错机理、溶质原子定向溶解机理、定向空位流机理。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
具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各种机理的具体作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组织、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态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形机制相协调。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与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热塑性变形时,通常的热塑性变形速度较快,而且高温下,由于晶界的强度低于晶内,使得晶界滑动易于进行,所以晶粒相互滑移和转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温度越高,原子动能和扩散能力就越大,扩散蠕变既直接为塑性变形作贡献,也对晶界滑移其调节作用。
热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是晶内滑移。
2. 滑移和孪生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区别滑移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是指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滑移和孪生是单晶体的主要变形机制,都是通过位错运动而实现晶内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
但是他们也明显的区别,如下:由孪生的变形过程可知,孪生所发生的切变均匀地波及整个孪生变形区,而滑移变形只集中在滑移面上,切变是不均匀的;孪生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是几分之一原子间距),而滑移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变形后,孪晶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像对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变;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晶经抛光浸蚀后仍可观察到,而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浸蚀后不会重现;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常萌发于滑移受阻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区;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大,常引起冲击波,发出声响;滑移时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
材料成型试题(含答案)
试卷1一、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性能?(材料受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弹性、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各指标的含意是什么?如何测得?2.硬度和强度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 (有,强度越高,硬度越高)为什么?(都反映材料抵抗变形及断裂的能力)3.名词解释:过冷度,晶格,晶胞,晶粒与晶界,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对晶粒大小有什么影响?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5.晶粒大小对金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韧性越好。
孕育处理、提高液体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压力加工、热处理等)6.说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金结构和机械性能。
7.默绘出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并填人各区域内的结晶组织。
8.含碳量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二、填表说明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机械性能指标三、填空1. 碳溶解在体心立方的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其符号为F ,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好。
2. 碳溶解在面心立方的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其符号为 A ,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3.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4. ECF称共晶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晶反应,其反应式是得到的组织为 L(4.3%1148℃)=A(2.11%)+Fe3C 。
5. PSK称共析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析反应,其反应式是A(0.77%727 ℃)=F(0.0218%)+ Fe3C 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
6. E是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P是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A l线即 PSK ,A3线即 GS , A cm线即 ES 。
7. 45钢在退火状态下,其组织中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0.77% 。
8.钢和生铁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含碳量小于2.11%,生铁2.11-6.69% 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是生铁中有莱氏体,钢中没有,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机械性能好,生铁硬而脆。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案
塑料成型工艺学思考题答案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序言及第一章1.为什么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要经历移植、改造和创新三个时期(P2)第一段2.移植期、改造期和创新期的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各有什么特点答:移植时期用移植技术制造的塑料制品性能较差,只能成型加工形状与结构简单的制品.而且制品的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这段时问虽然已经出现了几种改性纤维素类热塑性塑料,但其使用性远不如酚醛和脲醛等热固性塑料料,从而使压缩模塑等特别适合成型热固性塑料的制品生产技术;其一是塑料的成型加工技术更加多样化,从前一时期仅有的几种技术发展到数十种技术,借助这几十种技术可将粉状、粒状、纤维状、碎屑状、糊状和溶液状的各种塑料原材料制成多种多样形状与结构的制品,如带有金属嵌件的模制品、中空的软制品和用织物增强的层压制品等;其二是塑料制品的质量普遍改善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成型过程的监测控制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生产已经实现,全机械化的塑料制品自动生产线也已出现;其三是由于这一时期新开发的塑料品种主要是热塑性塑料,加之热塑性塑料有远比热固性塑料良好的成型工艺性,因此,这一时期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从以成型热固性塑料的技术为重点转变到以成型热塑性塑料的技术为主; 进入创新时期的塑料加工技术与前一时期相比,在可成型加工塑料材料的范围、可成型加工制品的范围和制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采用创新的成型技术,不仅使以往难以成型的热敏性和高熔体粘度的她料可方便地成型为制品,而且也使以往较少采用的长纤维增强塑料、片状馍型料和团状模塑料也可大量用作高效成型技术的原材料。
3.按所属成型加工阶段划分,塑料成型加工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说明其特点。
答:一次成型技术,二次成型技术,二次加工技术一次成型技术,是指能将塑料原材料转变成有一定形状和尺寸制品或半制品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挤塑、注塑、压延、压制、浇铸和涂覆等。
成型加工课后思考题答案
成型加⼯课后思考题答案第⼀章1.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和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分⼦材料加⼯有何实际意义?答: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过程叫结晶。
⾼聚物的取向意味着其内部的结构单元(如分⼦或晶粒等)的空间指向遵循⼀些择优的⽅向,⽽不是完全随机的。
⾼聚物取向时,它的性能会呈现各向异性。
适当调节取向状况,可在很⼤范围内改变⾼聚物的性能。
⼀般说,取向时物体在取向⽅向上的模量和强度会明显增⼤。
在纤维和薄膜的⽣产中取向状况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
通过液晶态加⼯⽽获得⾼度取向的刚性链⾼分⼦纤维的模量和强度已能达到钢丝和玻璃纤维的⽔平。
其他⾼分⼦材料或制品中的取向状况也是影响性能的⼀种因素。
(取向能提⾼材料的各向异性,也就是⾼分⼦链向⼀个⽅向规整的排列能提⾼材料的⼀个⽅向强度。
结晶能提⾼材料的熔点和韧性。
)2.请说出晶态与⾮晶态聚合物熔融加⼯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答:晶态聚合物:Tm~Td;⾮晶态聚合物:Tf~Td。
对于作为塑料使⽤的⾼聚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使⽤温度是Tg;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时,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续相,因此在Tg 以上仍不会软化,其最⾼使⽤温度可提⾼到结晶熔点。
3.聚合物成型过程中为什么会发⽣取向?成型时的取向产⽣的原因及形式有哪⼏种?取向对⾼分⼦材料制品的性能有何影响?答:在成型加⼯时,受到剪切和拉伸⼒的影响,⾼分⼦化合物的分⼦链会发⽣取向。
原因:由于在管道或型腔中沿垂直于流动⽅向上的各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不相同,由于存在速度差,卷曲的分⼦⼒受到剪切⼒的作⽤,将沿流动⽅向舒展伸直和取向。
⾼分⼦化合物的分⼦链、链段或微晶等受拉伸⼒的作⽤沿受⼒⽅向排列。
主要包括单轴拉伸取向和双轴拉伸取向。
⾮晶态⾼分⼦取向包括链段的取向和⼤分⼦链的取向;结晶性⾼分⼦的拉伸取向包括晶区的取向和⾮晶区的取向⾼分⼦材料经取向后,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透⽓性增加。
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 思考题
材料成型加工思考题1.给出HAZ的概念HAZ定义:焊缝周围未熔化的母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 HAZ )。
2.焊接热循环有哪几个参数?焊接热循环曲线可以分为加热与冷却两个阶段,采用四个参数描述其特征。
最高温度Tm:最高温度又称为峰值温度,它与HAZ中的点有对应关系,距离焊缝近的点峰值温度高。
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H:可以分为加热停留时间t′及冷却停留时间t″。
tH越长,奥氏体均质化越充分,但是,奥氏体晶粒长大也越严重。
冷却速度ωc或冷却时间tc:冷却速度ωc是指冷却至某一温度Tc时的瞬时冷却速度,可以在温度-时间曲线上在Tc点作切线求得。
也可以采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却速度或者采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tc (如t8/5,t8/3,t100)来反映冷却速度。
3.说明Tm、t8/5的含义。
最高温度Tm:最高温度又称为峰值温度,它与HAZ中的点有对应关系,距离焊缝近的点峰值温度高。
焊接钢时,HAZ过热区的Tm可达1300 ℃~1350 ℃,奥氏体因严重过热而长大,冷却后组织粗大,韧性下降。
t8/5:焊接熔池的温度从800度降到500的时间,这个很重要,因为通过控制t8/5可以改变熔池的冷却速度,从而达到防止冷裂纹、控制组织以达到满意的性能。
4.说明易淬火钢与不易淬火钢HAZ组织分布。
(1)不易淬火钢HAZ组织分布这类钢主要有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16Mn、15MnV)等。
按不同部位最高温度范围及组织变化可以将HAZ 分为四个区:熔合区、过热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
熔合区:熔合区是焊缝与母材相邻的部位,最高温度处于固相线与液相线之间,所以又称为半熔化区。
此区较窄,由于晶界与晶内局部熔化,成分与组织不均匀分布,过热严重,塑性差,所以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过热区:此区的温度范围处于固相线到1100 ℃左右。
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过热,晶粒严重长大,故又称之为粗晶区。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塑性成形部分-题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总复习思考题一、基本概念加工硬化、轧制成形、热塑性成形、冷塑性成形、变形速度、塑性变形能力(可锻性)、自由锻造、模型锻造、敷料(余块)、锻造比、镦粗、拔长、冲孔、落料、拉深、拉深系数、反挤压成形、正挤压。
二、是非判断1、塑性是金属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变形方式或变形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对于塑性较低的合金材料进行塑性加工时拟采用挤压变形方式效果最好。
()3、自由锻是生产单件小批量锻件最经济的方法,也是生产重型、大型锻件的惟一方法。
()4、锻件图上的敷料或余块和加工余量都是在零件图上增加的部分,但两者作用不同。
()5、模膛深度越深,其拔模斜度就越大。
()6、对正方体毛坯进行完全镦粗变形时,可得到近似于圆形截面的毛坯。
()7、对长方体毛坯进行整体镦粗时,金属沿长度方向流动的速度大于横向流动的速度。
()8、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弹性变形。
()9、金属在塑性变形时,压应力数目越多,则表现出的塑性就越好。
()10、金属变形程度越大,纤维组织越明显,导致其各向异性也就越明显。
()11、金属变形后的纤维组织稳定性极强,其分布状况一般不能通过热处理消除,只能通过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成形后才能改变。
()12、材料的变形程度在塑性加工中常用锻造比来表示。
()13、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
()14、加热是提高金属塑性的常用措施。
()15、将碳钢加热到250℃后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塑性变性。
()16、自由锻造成形时,金属在两砧块间受力变形,在其它方向自由流动。
()17、镦粗、拔长、冲孔工序属于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18、模锻件的通孔可以直接锻造出来。
()19、可锻铸铁可以进行锻造加工。
()20、始锻温度过高会导致锻件出现过热和过烧缺陷。
()21、热模锻成形时,终锻模膛的形状与尺寸与冷锻件相同。
()22、金属的锻造性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而与变形的方式无关。
()23、模锻件的精度取决于终锻模膛的精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思考题(新)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一章思考题1.塑料为什么能得到广泛的应用?2.塑料工业包括哪两大部分?3.常用的塑料成型工艺有哪些?4.什么是塑料模具?塑料模具可以分为哪几类?5.实现现代塑料制品生产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6.试述塑料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思考题1.了解塑料的组成和分类。
2.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在结构上和成型性能上有何不同?3.了解塑料的选用原则。
4.了解塑料的流动性。
流动性对塑料形状、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有什么影响?5.了解熔融指数、拉西格流动性的意义。
6.了解塑料的收缩性以及影响收缩率变化的因素。
7.了解聚合物结晶、二次结晶、后结晶、结晶速度和结晶度的概念。
8.结晶对塑件性能有何影响?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9.了解取向的概念,取向对塑件性能有何影响?10.了解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什么情况应避免降解或交联?第三章思考题1.了解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2.设计注射模时,为什么要对注射机有关的性能参数进行校核?具体要校核哪些参数?3.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中塑料的温度和压力是如何变化的?4.为什么要进行塑件的后处理?哪些塑件需要后处理?5.注射成型过程的温度对成型过程和塑件质量有何影响?6.注射成型过程的压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它与成型温度是否有关系?7.了解压缩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8.与注射成型相比,压缩成型有哪些优缺点?9.压缩成型的预处理是指哪些工序?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10.压缩成型的工艺条件有哪些?这些工艺条件对制品质量有何影响?11.了解传递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12.传递成型与压缩成型、注射成型各有什么特点?13.了解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14.挤出成型有什么特点?15.如何控制挤出成型的工艺参数?16.挤出生产线需要什么基本设备?17.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8.如何确定塑件尺寸精度、公差和表面粗糙度?19.塑件的形状设计要考虑什么问题?20.加强肋和嵌件各有什么作用?21.设计塑件上的螺纹应注意些什么?第三章习题现在注射机上成型图示塑件,一模四件,浇注系统凝料的容量为18cm3,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为5cm2,试选择合适的注射机。
《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学》各章复习思考题汇总
绪论1.简述塑料、化学纤维和橡胶的分类和主要品种。
2.简述塑料、化学纤维和橡胶所涉及的主要特异性品质指标名称。
3.简要说明化学纤维的线密度和相对强度概念。
4.简述超细纤维的特点和复合纺丝制造方法。
5.简要说明高分子材料成形基本过程和成形过程中的变化。
6.成形制品时选择材料及其成形工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并简要说明。
第一篇高分子成形基础理论第一章高分子材料的成形品质1. 高分子的可挤出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通常如何评价高分子的可挤出性?2. 挤出细流类型有哪些类型?什么类型是正常纺丝的细流类型?如何实现?3. 可纺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何相关?4. 可纺性理论包括哪两种断裂机理?请简要说明。
5. 什么是模塑性?试画图并说明高分子的最佳模塑区域。
6. 评价模塑性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请简要说明方法原理。
7. 聚合物的拉伸曲线有哪三种基本类型?哪两种拉伸曲线具有可延性?如何获得该两种拉伸曲线?8. 什么是可延性?高分子为什么具有可延性?如何评价可延性?9. 可延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0. 试分析高分子成形过程中应如何对待高分子的粘弹性。
11. 试说明高分子成形过程中应如何利用高分子的松弛特性?12. 高分子应变硬化的物理基础是什么?高分子成形中哪些工艺利用了应变硬化?13. 合成纤维的成形中经常采用多级拉伸,试问有什么意义?多级拉伸应如何实施?14. 高分子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样的规律?15. 简要说明高分子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6. 为什么非晶聚合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不同?第二章高分子成形流变学基础1. 区别三组概念:①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②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③等温流动与非等温流动。
2. 非牛顿流体有几种类型?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流动行为?3. 高分子流体在宽剪切速率范围内为什么往往会出现第一牛顿区、非牛顿区和第二牛顿区三个区域的流变特征?4. 什么是宾汉流体?有什么样的流动特征?为什么表现出那样的流动特征?5. 什么是幂律方程?幂律方程的K 和n 有什么特征?6. 时间依赖性流体有哪两种?它们为什么会出现时间依赖性?7. 测得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熔体在注射成形条件下的流体稠度K=64,n=0.65,该熔体通过直径4mm 、长75mm 圆形等截面喷孔时的体积流率为5×10-5m 3·s -1,试计算管壁处的剪应力、剪切速率和整个圆管中的流速分布函数。
材料成型原理思考题及解答改
材料成型原理思考题及解答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为1。
掌握液态金属和合金的凝固和结晶的基本规律,冶金处理及其对材料和零件性能的影响。
2。
注重掌握塑性成形的基础和塑性成形理论的应用3。
重点掌握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化学冶金及现象、缺陷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第二章液态金属的主要内容1,液态金属的基本特性2,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G吸附方程3,流动方程,相似律4,流变行为和流变铸造问题1。
当固相表面存在液相和气相,且三者处于界面平衡时,在什么条件下固液相互润湿当达到平衡时,气、液、固三相交界处的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由θ表示它实际上是液体表面张力和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角度接触角由气相、液相和固相界面上三种界面张力的相对大小决定。
从接触角的值可以看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
当和达到平衡时,得到以下关系:γSG-γSL=γLG cosθ上述方程称为杨氏方程从杨的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如果(γSG-γSL)=γLG,cosθ=1,θ = 0,这是完全润湿的情况。
如果(γSG-γSL)>γLG,则直到θ=0时才达到平衡,因此杨方程不适用,但液体仍能在固体表面扩散(2)如果00,θeC产生裂纹3)冷裂纹分为延迟裂纹、硬化脆化裂纹(淬火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
宏观断裂具有闪亮金属光泽的脆性断裂特征。
显微观察:沿晶断裂,也有穿晶(粒内)断裂,或沿晶和穿晶混合断裂。
原因:钢级的硬化倾向;焊接接头的氢含量和分布,焊接接头的约束应力4)分层撕裂特征:具有梯形外观的外观基本上由平行于滚动方向的平台和基本上垂直于平台的剪力墙组成断口是典型的木纹原因:由于轧制母材中的层状夹杂物和焊接过程中垂直轧制方向的应力5)应力腐蚀裂纹特征:无明显均匀腐蚀痕迹,断续裂纹形式从横截面上看:裘德就像一棵干枯的树的根须,由表及里,深宽比大,典型特征是长而细的分叉。
从断口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脆性断口,仍保持金属光泽。
重庆大学材料成型传输原理思考题
1,何为流体?流体与固体的宏观力学特性有什么差异?何为流体: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一种在微小剪切力作用下会发生连续变形(流动)的物质。
流体形状取决于容器,可以在较小的外力(包括重力)作用下变形、流动体内作用力微弱。
流体与固体的宏观力学特性有什么差异:流体与固体在宏观力学行为方面的主要差异是流体具有易变形性。
流体易变性定义:流体不能抵抗任何剪切力作用下的剪切变形趋势;流体的易变性表现:1,在受到剪切力持续作用时,固体的变形一般是微小的(如金属)或有限的(如塑料),但流体却能产生很大的甚至无限大的变形(力的作用时间无限长),2,当剪切力停止作用后,固体变形能恢复或部分恢复,流体不作任何恢复,3,固体内的切应力由剪切变形量(位移)决定,而流体内的切应力与变形量无关,由变形速度(切变率)决定。
4,通过搅拌改变均质流体微团的排列秩序,不影响其宏观物理性质;强行改变固体微粒的排列无疑将它彻底破坏。
5,固体重量引起的压强只沿重力方向传递,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压强一般很小或为零;流体平衡时压强可等值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可垂直作用于任何方向的平面上,6固体表面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摩擦力与固体表面状态有关;粘性流体与固体表面可实现分子量级接触,达到壁面不滑移。
7,流体流动时,内部可形成超乎想象的复杂结构(如湍流);固体受力时,内部结构变化相对简单。
2,试分析流体粘性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定义:粘性(粘滞性)----流体内部质点间或流层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内摩擦力以反抗相对运动的性质。
流体粘性形成原因:(1)两层液体之间的粘性力主要由分子内聚力形成(2)两层气体之间的粘性力主要由分子动量交换形成影响流体粘性的因素:温度:液体――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气体――温度升高粘度增大(热运动加剧)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由经验公式、曲线计算(估计)。
压力:对粘度的影响较小,其中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液体的粘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思考题 Word 文档 (2)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思考题1.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
(1) HB (2) HRC (3) HV2.解释下列名词。
(1)蠕变(2)低应力脆断(3)疲劳(4)断裂韧度3.下列工件应采用何种硬度试验方法来测定其硬度?(1)锉刀(2)黄铜轴套(3)供应状态的各种碳钢钢材(4)硬质合金刀片(5)耐磨工件的表面硬化层4.下列硬度表示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HBW250~300 (2)5~10HRC (3)HRC70~75 (4)HV800~850 (5)800~850H5.比较铸铁与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6.一根两端固定的低碳钢丝,承受拉应力为20Mpa,当温度从30摄氏度突然下降到10摄氏度时,钢丝内新产生的应力为多少?7.现有原始直径为10mm圆形长、短试样各一根,经拉伸试验测得的伸长率均为25%,求两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
两试样中哪一根塑性好?为什么?8.甲乙丙丁四种材料的硬度分别为45HRC、90HRB、800HV、240HBW,试比较这四种材料硬度的高低。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思考题1.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却显示各向同性?2.解释下列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的各向异性;同素异晶转变;位错;晶界;固溶体;金属化合物。
3.试述高分子链的结合力、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对高聚物的性能的影响。
4.何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如何防止?5.试计算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6.说明结晶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1.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2.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的大小?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1).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2).高温浇注宇与低温浇注;(3).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4).浇注时采用振动和不振动。
4.二元匀晶相图、共晶相图与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5.画出Fe-Fe3C相图,指出图中各点及线的意义,并标出个相区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材料成型原理思考题及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思考题及解答材料成型原理思考题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液态金属和合金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冶金处理及其对材料和零件性能的影响。
2.重点掌握塑性成型的基础及塑性成型理论的应用。
3.重点掌握材料成型过程中化学冶金现象和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第二章液态金属重点内容1.液态金属的基本性质2、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g吸附方程3、流动方程、相似定律4、流变行为和流变铸造思考题1.当固相表面存在液相和气相且处于界面平衡时,在什么条件下固液相相互润湿。
当达到平衡时,在气、液、固的交界处,气液界面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θ表达式。
它实际上是液体表面张力和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
接触角的大小由气、液、固三种界面张力的相对大小决定。
从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看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
当、和达平衡时以下关系:γsg-γsl=γlgcosθ上述方程称为杨氏方程。
从杨的方程式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γsg-γsl)=γlg,则cosθ=1,θ=0°,这是完全润湿的情况.如果(γsg-γsl)>γlg,则直到θ=0尚未达到平衡,因此杨氏方程不适用,但液体仍然可以在固体表面上扩散。
(2)如果0cosθ>0θ<90o,固体可以被液体润湿(3)如果(γsg-γSL)<0,那么cosθ<0θ>90o,固体不被液体润湿2.分析物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以及与物质原子间结合力的关系。
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造成。
由于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原子受内部的作用力较大,而朝着气体的方向受力较小,这种受力不均引起表面原子的势能比内部原子的势能高。
因此,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
原子间的结合力越大,表面内能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然而,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原子间的结合力,还有大量与上述论点相反的例子。
研究发现,某些高熔点物质的表面张力低于低熔点物质的表面张力。
材料成型工艺学一复习思考题
材料成型工艺学(一)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砂型的紧实度?紧实度对铸件的质量有什么影响?紧实度:也就是砂型的密度。
1)紧实度不足则砂型松软,金属液易渗入型砂的空隙,造成铸件表面粘砂、表面粗糙、砂型的变形或胀大,而且铸件易产生缩松和缩孔。
2)紧实度大则型砂的退让性不好,透气性差,铸件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通常用湿型进行大量、成批生产的条件下,液态金属的静压力大多低于1kpa。
因此,一般将湿型的紧实度控制在1.6g/cm3左右是合适的。
2.什么叫粘砂,什么是机械粘砂?什么是化学粘砂?粘砂:是一种铸造缺陷,它表现为铸件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夹持有型砂或者粘附有一层难于清除的含砂物质。
分为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机械粘砂:是金属液渗入到型砂的孔隙中形成的机械混合物,是一种铸造缺陷。
当金属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则形成粘砂。
化学粘砂:金属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FeO)与造型材料相互作用的产物为化学粘砂。
(金属-铸型界面产生的氧化性气氛将导致金属形成氧化物。
)3.什么是气孔?气孔的分类?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气孔:出现在铸件内部或表层,截面形状呈圆形、椭圆形、腰圆形、梨形或针头状,孤立存在和成群分布的孔洞。
形状如针头的气孔称为针孔,一般分散分布在铸件内部或成群分布在铸件表层。
气孔通常与夹杂物和缩松同时存在,是铸件中最常见的而且对铸件性能危害最大的缺陷。
气孔分类:1)卷入气孔:在浇注、充型过程中因气体卷入金属液中而在铸件内形成的气孔。
卷入气孔一般为孤立的大气孔,圆形或者椭圆形,位置不定,一般在铸件的上部。
2)侵入气孔:由型、芯、涂料、芯撑、冷铁产生的气体侵入铸件而形成的气孔。
侵入气孔多呈梨形或椭圆形,位于铸件表层或近表层,尺寸较大,孔壁光滑,表面常有氧化色。
3)反应气孔:由金属液与砂型、砂芯在界面上,或由金属液内部某些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成群分布的气孔。
反应气孔分内生式和外生式两种。
内生式:金属元素与金属液中化合物或化合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气孔:[C]+FeO—[Fe]+CO [C]+[O]—CO FeO+C—CO+Fe外生式:金属与型砂、砂芯、冷铁等外部因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形成气泡而产生的气孔。
材料成型工艺学二复习思考题
材料成型⼯艺学⼆复习思考题第⼀章熔模铸造1.熔模铸造的特点是什么?普通熔模铸造件机械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优点:精度⾼,形状、合⾦⽆限制缺点:铸件性能不好,⼯艺复杂成本⾼,铸件尺⼨、批量受限制普通熔模铸造机械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铸态且为热浇(保证轮廓清晰),晶粒粗⼤2.简述熔模铸造的⼯艺过程。
3.熔模铸造中的“模”⽤什么材料制成,熔模铸造中对模料有何要求?通常使⽤的模料分为哪⼏类?各有何基本特点?熔模铸造中的“模”⽤“蜡”制成的。
制模材料的性能不单应保证⽅便的制得尺⼨精确和表⾯光洁度⾼、强度好、重量轻的熔模,它还应为型壳的制造和获得良好的铸件创造条件,所以模料的性能应能满⾜以下要求:(1)、熔点要适中,通常希望60-100℃(2)、要求模料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成型性(3)、⼀定的强度,表⾯硬度和韧性,防⽌变形损失。
(4)、⾼的软化点(5)、⼩⽽稳定的膨胀系数,保证制得的熔模尺⼨精确。
(6)、与耐⽕涂料有较好的润湿性,即使涂料有良好的涂挂性,⽽且与模料和耐⽕涂料不应该起化学作⽤。
(7)、其它:焊接强度⾼,⽐重⼩,灰份少,复⽤性好,价格便宜,来源丰实,对⼈体⽆害。
通常使⽤的模料有以下⼏类:(1)、蜡基模料。
特点:强度⾼、刚性好、熔点适中,但流动性、润湿性、膨胀系数⼤。
(2)、松⾹基模料。
特点:能与⽯蜡很好互溶。
软化点⾼、收缩率低,但黏度⼤,流动性差(3)、其他模料。
如聚苯⼄烯模料。
具有较⾼的强度,热稳定性好,收缩⼩及灰尘少,聚苯⼄烯制模⼯艺复杂,不宜制作薄壁及形状复杂的熔模,且熔模的表⾯光洁度差。
4.模料配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蜡基模料配制有⼏种⽅式?原则:A应根据各组分的互溶性来确定加料顺序B严格控制温度上限和⾼温停留时间及合适的熔化装置⽅式:旋转浆叶搅拌法、活塞搅拌法5.回收的蜡基模料性能会发⽣哪些变化?造成回收模料性能变坏的原因是什么?在循环使⽤时,模料的性能会变坏:脆性增⼤,灰尘增多,流动性下降,收缩率增⼤,颜⾊由⽩变褐,原因:(1)蜡基模料中硬脂酸变质(发⽣皂化反应)(2)砂和涂料的污染(3)熔失熔模时过热,⽯蜡烧坏、氧化变质6.哪⼏种处理⽅法可以使旧的蜡基模料的性能得到⼀定程度的恢复?(1)盐酸(硫酸)处理法(2)活性⽩⼟处理法(3)电解法7.熔模铸造的型壳是如何制造的(由哪三个基本步骤组成)?熔模铸造制造⼀般铸件时型壳需要涂挂⼏层?型壳的制造⼯艺:涂覆涂料→撒砂→⼲燥硬化8.熔模铸造制造型壳时可以采⽤哪⼏种粘结剂,各种粘结剂有何特点?它们的硬化机理是什么,⼯业上分别采⽤什么⽅法硬化?第⼀种是硅酸⼄脂⽔解液。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 课件说明 各章思考题及思考题答案_OK
• 答:参見教材P33。
• 4-12.什么是回火?回火工艺的分类、目的、组织与应用是什么?
• 答:参見教材P27。
• 4-13. 什么叫调质处理?调质处理获得什么组织?
• 答:参見教材P34。
• 4-14. 什么叫表面热处理?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有哪些?
• 答:参見教材P34。
• 4-15.什么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用于什么场合?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 课件
课件主编:赵海霞 付平 技术支持:张丽敏 主 审:孟庆东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
• 开本:16开 • 定价:28.00元 • 2008年9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 编辑联系方式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电气分社 王清颢(hao) 地址:北京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胜(各章学习指导;试题庫)。 另外,张丽敏、滕腾也参加了课件中部分图、表的校正,汇总等工作。 课件由孟庆东教授审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各位编者所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参阅、借用了许多
同类课件的资料,在此一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企望电子课件能对采用此教材的师生的教与学有所邦助。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加之时间
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 10.表面热处理的概念。
15
思考题与习题
• 4-1.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 答:参見教材P27。 • 4-2.马氏体与贝氏体转变有哪些异同点? • 答:参見教材P31。 • 4-3.试述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 答:参見教材P30。 • 4-4.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什么?说明马氏体具有高硬度的原因。 • 答:参見教材P31-32。 • 4-5.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区别? • 答:参見教材P30-32。 • 4-6.什么是残余奥氏体?它会引起什么问题? • 答:参見教材P27。 • 4-7.什么是退火热处理?常用的退火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 答:参見教材P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成型加工思考题1.给出HAZ的概念HAZ定义:焊缝周围未熔化的母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heat-affected zone, HAZ )。
2.焊接热循环有哪几个参数?焊接热循环曲线可以分为加热与冷却两个阶段,采用四个参数描述其特征。
最高温度Tm:最高温度又称为峰值温度,它与HAZ中的点有对应关系,距离焊缝近的点峰值温度高。
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H:可以分为加热停留时间t′及冷却停留时间t″。
tH越长,奥氏体均质化越充分,但是,奥氏体晶粒长大也越严重。
冷却速度ωc或冷却时间tc:冷却速度ωc是指冷却至某一温度Tc时的瞬时冷却速度,可以在温度-时间曲线上在Tc点作切线求得。
也可以采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却速度或者采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tc (如t8/5,t8/3,t100)来反映冷却速度。
3.说明Tm、t8/5的含义。
最高温度Tm:最高温度又称为峰值温度,它与HAZ中的点有对应关系,距离焊缝近的点峰值温度高。
焊接钢时,HAZ过热区的Tm可达1300 ℃~1350 ℃,奥氏体因严重过热而长大,冷却后组织粗大,韧性下降。
t8/5:焊接熔池的温度从800度降到500的时间,这个很重要,因为通过控制t8/5可以改变熔池的冷却速度,从而达到防止冷裂纹、控制组织以达到满意的性能。
4.说明易淬火钢与不易淬火钢HAZ组织分布。
(1)不易淬火钢HAZ组织分布这类钢主要有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16Mn、15MnV)等。
按不同部位最高温度范围及组织变化可以将HAZ分为四个区:熔合区、过热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
熔合区:熔合区是焊缝与母材相邻的部位,最高温度处于固相线与液相线之间,所以又称为半熔化区。
此区较窄,由于晶界与晶内局部熔化,成分与组织不均匀分布,过热严重,塑性差,所以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过热区:此区的温度范围处于固相线到1100 ℃左右。
由于加热温度高,奥氏体过热,晶粒严重长大,故又称之为粗晶区。
因晶粒粗化使塑性、韧性下降,慢冷时还会出现魏氏组织。
过热区也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该区处于1100℃~ AC3 (约900℃)之间,母材已完全奥氏体化,由于奥氏体晶粒细小,空冷后得到晶粒细小而均匀的珠光体和铁素体,相当于热处理时的正火组织。
因此,其塑性和韧性很好。
不完全重结晶区: AC3 ~ AC1范围内的HAZ属于不完全重结晶区。
由于部分母材组织发生相变重结晶F、P→A,且奥氏体晶粒细小,冷却转变后得到细小的F+P,而未奥氏体化的F受热后长大,使该区晶粒大小、组织分布不均匀,虽然受热不严重但性能不如相变重结晶区。
(2)易淬火钢HAZ组织分布这类钢淬硬倾向较大,包括低碳调质钢、中碳钢及中碳调质钢,如18MnMoNb、45、30CrMnSi等,组织变化及分布与焊前的热处理状态有关。
①焊前为正火或退火状态 : 焊前母材为F+P(S、B)组织。
HAZ主要由完全淬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组成。
完全淬火区 Tm高于Ac3,由于完全A化,焊后因快冷得到淬火组织M(或M+B)。
靠近焊缝的高温区为粗大的M组织,韧性很差,Tm在1100℃ ~ AC3范围内的区域为细小马氏体组织。
不完全淬火区 Tm处于AC3~ AC1之间,珠光体P(或S、B)转变为奥氏体,而铁素体未完全溶入奥氏体,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而铁素体则有所长大但类型不变,最后得到M+F混合组织。
②焊前为调质态:调质后母材为回火组织,其HAZ可分为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和回火区,其中前两个区域组织变化与正火态下基本相同。
回火区:Tm处于Ac1~T回范围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回火热处理。
该区强度下降、塑性、韧性上升,称之为回火软化。
5.哪些原因会造成HAZ脆化?HAZ的脆化有多种类型,如粗晶脆化、组织脆化、析出脆化、氢脆化等。
粗晶脆化:粗晶脆化主要是出现在过热区,是由于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造成的。
一般晶粒越粗,则韧脆(脆性)转变温度越高。
组织脆化:含碳较高的钢,HAZ可能出现孪晶马氏体,使脆性增加;对于低碳、低合金高强钢,产生M-A组元脆化和上贝氏体脆化。
M-A组元很硬,它与周围的铁素体受力时变形不协调导致脆化。
析出脆化:由于焊前母材为过饱和固溶体,在焊接热作用下产生时效或回火效果,碳化物或氮化物析出造成的塑性及韧性下降。
6.如何改善HAZ韧性?(1)HAZ组织的有效晶粒直径(下称deff)的微细化;(2)钢基体的高韧性化;(3)减少成为岛状马氏体(下称M)那样断裂起点的脆化相。
利用Ti2O3夹杂的“晶内铁素体(IGF)”技术可有效的细化deff。
IGF钢的组织控制技术引人注目,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焊接部位不能像母材那样进行轧制加工时,即无法采用TMCP技术,这时只能寄希望于IGF技术。
7.举例说明焊接工艺缺陷和冶金缺陷。
工艺性缺陷主要是指工艺成型方面的缺陷: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咬边、焊瘤、烧穿、未焊满等;冶金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冶金过程中未能满足一定的要求而产生的缺陷:主要是气孔和各种焊接裂纹(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弧坑裂纹、焊根裂纹、焊道下裂纹)等。
8.说明焊缝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
熔池金属凝固初期的液-固阶段,液相较多,可以在固相晶粒间自由流动,不会开裂。
完全凝固后,焊缝金属强度提高,塑性好,受力时可变形,也不会开裂。
熔池金属凝固后期的固-液阶段,固相晶粒彼此接触,其间的液相流动困难,残液为低熔共晶物,呈液态膜分布,使固相晶粒受力时被拉开,缝隙不能被填充,保留下来成为结晶裂纹。
9.那些因素影响钢的冷裂纹倾向?冶金因素方面:(1)结晶裂纹与合金状态图的类型有关—结晶温度区间长的合金容易产生结晶裂纹(2)与成份有关—除主要成分外,杂质元素硫、磷,合金元素碳、镍增加结晶裂纹倾向(3)与一次结晶组织形态有关—初生奥氏体为粗大、结晶方向明显的柱状晶时,容易形成结晶裂纹工艺因素方面:工艺因素主要影响应力状态。
结构设计不合理、焊接工艺不当都会使焊接应力增加,高温变形量增大,促进结晶裂纹10.说明冷裂纹的延迟现象。
不在焊后立即出现,有一段孕育期,产生迟滞现象11.给出三种电弧焊方法。
(1)焊条电弧焊(手工电弧焊) SMAW(2)气体保护电弧焊:包括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TAW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3)埋弧焊 SAW12.解释TIG焊的含义。
钨极氩弧焊 TIG (Tungsten inert gas arc welding),是以钨捧作为电极,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体保护焊方法。
钨棒只起导电电极的作用不熔化,在焊接过程中可以填丝也可以不填丝。
13.MIG焊和MAG焊有什么不同?(1)MIG焊和MAG焊都是熔化极氩弧焊,其区别主要是采用的保护气体不同,MIG焊采用的保护气体是Ar或Ar+He,而MAG焊采用的保护气体为惰性气体加少量氧化性气体。
在基本不改变惰性气体电弧基本特性的条件下,以进一步提高电弧稳定性。
(2)MIG焊根据所用焊丝及焊接规范的不同,可采用短路过渡、大滴过渡、射流过渡、亚射过渡及脉冲射流过渡,生产效率比TIG焊高,焊接变形比TIG焊小,母材熔深大,填充金属熔敷速度快,易实现自动化,电弧燃烧稳定、熔滴过渡平稳、无剧烈飞溅,在整个电弧燃烧过程中,焊丝连续等速送进。
可焊接所有金属,如碳钢、低合金钢,特别适合焊接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铜及铜合金、不锈钢。
板材厚度最薄1mm,也适合焊中、厚板,可全位置焊接。
(3)MAG焊可采用短路过渡、喷射过渡和脉冲喷射过渡,能提高熔滴过渡的稳定性,稳定阴极斑点,提高电弧燃烧的稳定性,增大电弧热功率,减少焊接缺陷及降低焊接成本,获得优良的焊缝质量。
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的焊接。
适合于全位置焊接。
14.CO2气体保护电弧焊有那些优点?为什么要用H08Mn2SiA这种牌号的焊丝?①生产率高,成本低;②抗锈能力强,不易产生H气孔,抗裂性好;③应范围广,可以全位置焊接。
既适合于薄板焊接,又适合于中厚板焊接;CO2在高温下分解, C的氧化反应具有表面性质,产生的CO溢出到气相中,不会引起焊缝气孔。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液态金属中含氧量太大,必然会在熔池的后半部分产生C脱氧的反应FeO+C→Fe+CO,所生成的CO 气体来不及逸出,便留在焊缝中形成大量的CO气孔。
所生成的CO气体若是在熔滴内部,则由于CO气体受热急剧膨胀逸出,引起熔滴爆炸而造成飞溅。
这也是CO2焊飞溅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CO2焊时的焊缝含氧量、飞溅,避免产生CO气孔,必须采取有效的脱氧措施。
要求选择脱氧剂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脱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防止产生气孔;2) 脱氧产物必须熔点低,比重小便于从熔池中浮出。
否则,易形成氧化物夹杂,影响焊缝金属的性能。
Si、Mn联合脱氧效果好,SiO2+MnO→MnO·SiO2,所以采用H08Mn2SiA这种牌号的焊丝15.简述埋弧焊的原理。
埋弧焊(Submerged arc welding)是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
16.电阻焊有那几种方法?电阻焊(resistance welding)是将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工件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间结合的焊接方法。
属于压力焊的一种。
电阻焊主要分为点焊、缝焊、凸焊和对焊四种基本方法。
17.点焊焊接区总电阻由几部分构成?谁对析热量起主要作用?点焊时电流是产热的外部因素点焊时的电阻是产生电阻热(内部热源)的基础,是形成焊接温度场的内在因素。
内部电阻2Rw的析热量约占电阻热Q的90~95%,是形成熔核的热量基础。
接触电阻Rc+2Rew的析热量约占电阻热Q的5~10%。
虽然接触电阻析热量占热源比例不大,并且在焊接开始后很快降低、消失。
但这部分热量对建立焊接初期的温度场、扩大接触面积,促进电流场分布的均匀化有重要作用。
18.接触电阻有什么重要作用?接触电阻Rc+2Rew的析热量约占电阻热Q的5~10%。
虽然接触电阻析热量占热源比例不大,并且在焊接开始后很快降低、消失。
但这部分热量对建立焊接初期的温度场、扩大接触面积,促进电流场分布的均匀化有重要作用。
19.画出基本点焊循环图。
预压是通电之前对焊件的加压,其作用是在焊件间建立良好的接触和导电通路,以保持接触电阻的稳定。
焊接阶段内,通电加热形成熔核。
由于析热和散热的综合作用,两焊件间形成透镜形熔核。
熔核周围为封闭熔核的塑性金属环,使熔核金属不能外溢,并防止空气与熔核中的金属发生冶金反应。
锻压阶段又称冷却结晶阶段。
当熔核达到合格的形状与尺寸之后,切断焊接电流,熔核在电极力作用下冷却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