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0、11两日,我参加了在牡市举行的省名优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对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赏和赞许之余,也借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课堂——应是师生共建的一片真实天地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教师当演员的表演水准已充分显露。然后在一片掌声和褒奖中,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些所谓“精彩”、“完美”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学独具魅力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

叶谰教授极具精辟地指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

激”。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更能演绎精彩。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二、生成——应是师生共点的一盏智慧明灯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善于倾听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识的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上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当然,这也给我们

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数学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承认差异,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3、机动设计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度;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形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第二篇: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巴拉贡学校赵巧丽

在康巴什新区第一小学进行的为期两天繁忙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但是学习后的内化和积淀才刚刚拉开了帷幕。我虽说是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名副其实的老教师,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却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是一个需要背弃原有门派,重头学

习新路数的入门弟子。徘徊在新旧路口的我,通过这次学习感觉教育教学之路一下子清晰了,对先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豁然间顿悟了何为真正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怎样做才是本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我的眼界大开,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一、让自已原有的教育观念脱胎换骨

多年来根深蒂固的维护着所谓的“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却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和孩子用一条无形的锁链----分数,彼此束缚,封锁起来了,好像师生间除了上课,要作业,写作业,考试就再无瓜葛了。看了人家的课堂方才明白自己在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其实丢失了许多。课堂可以鲜活起来,比如康小“生命课程”的实施,一粒黄豆竟然能够引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培养观察能力,主动上网搜集材料,给黄豆唱歌,读诗,为的是让黄豆快些发芽,不漏痕迹的将各学科的学习有机的融汇贯通了。

一节主题班会课,学生是那样的享受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学会赞赏别人,那么她的心理也一定充满阳光,看到生活中光明和美好的一面多,自然就拥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这难道不正是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吗?让班主任老师滔滔不绝的讲那些假大空道理的班会课,永远消失成为过去式,变棍棒下的屈从为自愿的接受,这应该就是新教育理念的一声呼唤吧。变被动的说教为自我的感知,让孩子结合自身的感受通过讨

论寻得答案,不是更好吗?

彻底的抛弃教师的满堂灌,把自己摆在辅助孩子学习的位置上,变告知答案为引导孩子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未来的社会不需要逆来顺受的绵羊,而是需要有主见,善观察的狼王。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全身心的动起来,老师充当催化剂,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最大功效即可。

二、把隐藏在严肃面孔下的那颗爱心,显现出来。

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总是表里如一的爱着他们,笑容甜密,言语温柔,连夸奖都往往是眉飞色舞的,那份喜爱溢于言表。但对待差生就不尽然了,多数情况怒目而视,大声呵斥,更甚者还难免夹杂着一些讥讽和拳脚,可是康小的老师们却把这些在我们眼中恨不能赶快人间蒸发的差生,竟能够亲切的称之为“小豆豆”,这是对他们多大的安慰,这种尊重是孩子们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们怎会无动于衷,这一声小豆豆融入了老师多少的爱,听着都感觉心里暖暖的,我打从听到这个词的那一刻起,我就打算也这样称呼我的小豆豆。以后上课不要刻意的收起自己的笑容,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相信他们不一样,他们都很棒。

三、对整书共读的导读,推进,汇报课模式认识加深

刚接触整书共读时,我只知道向学生推荐书目,督促学生购买书籍,告诉在某个时间段内读完这本书,我虽然也去读了,看似是共读了,实则相差很多,并没有和学生真正去走进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更没有像康小的老师,一本书要读八九遍,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