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豫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与豫剧的比较

1、京剧从它娘胎里出来后,从南方来到北方,落户北京。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及京城百姓的欢迎与呵护,养就了它高雅的气质。而豫剧就是从密不透风的高粱棵里,或在空旷的靠山坡里,劳作的汉们吼出来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草根性。

2、京剧的高雅虽不及昆曲,但比起豫剧来要高出一个档次。豫剧比粗犷的大平调、怀绑又要高出许多。河南人说京剧就是“阳春白雪”,就是高雅的剧种不太确切,外省人说豫剧就是“下里巴人”也未免过甚。

3、京剧在城市(特别就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拥有广大的戏迷群体,而豫剧的基地在广大农村。

4、喜欢京剧的多就是有知识、有涵养人(那些以瞧京剧来炫耀其知识层次的人除外)。当然,不能说喜欢豫剧的都就是知识层次较低的人。

5、京剧文词雅致,欣赏京剧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而豫剧文词通俗易懂,文盲也能瞧懂。豫剧在地理位置上处在中原,使用“中州韵”,不像秦腔、越剧、粤剧那样受地方语音的限制,因此在全国欣赏豫剧基本上无语音上的障碍。这就是豫剧的一大优势,为其她剧种所不及。

6、豫剧因此在全国拥有的剧团数量比京剧要多,但多在基层,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近十几年才有了宣传豫剧的《梨园春》),其影响力远不比京剧。豫剧不能因为剧团数量多而排为我国第一剧种。

7、京剧的优势在于剧目繁多,行当齐全,唱腔优美,做派规范,并且覆盖全国范围,因此被列为“国粹”。而豫剧只在河南及周边省份(个别远在新疆、台湾等省)流行,因此虽然剧团数量最多,也只能算就是我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8、在全国,有豫剧的省份都有京剧,但反过来,有京剧的省份不一定有豫剧(例如浙江、福建等省)。

9、豫剧控制了河南,于就是河南京剧团名存实亡,成不了气候,稍有名气的京剧演员都跑到外省京剧团了,河南京剧团排新戏也要从外地聘请名演员。

10、京剧现存剧目几千出,而豫剧仅几百出。京剧从豫剧移植了《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豫剧从京剧移植了《南阳关》、《春秋配》、《玉虎坠》、《状元媒》等戏。

11、豫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京剧,不仅在剧目上,在演员化妆、戏装样式、舞台设置、武打动作等入眼就能瞧得到的地方向京剧学

习,就就是在吐字、念白、水袖、做派、用气,归韵等演唱表演方法、技巧上也向京剧学习了许多,甚至照搬了一些京剧的锣鼓经。

12、京剧除了在“文革”中排了八出样板戏外,以后很少排现代戏。而豫剧最擅长演现代戏,《朝阳沟》就是最成功的,但比不上京剧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戏。

13、总体上讲,京剧比较守旧。豫剧没有什么家底,要谈家底的话,远不及京剧那么厚实,所以没有太多的包袱,开放得多,创新空间也要大得多。

14、京剧武戏也占一大块,《孙悟空大闹天空》、《雁荡山》、《泗州城》、《三盗九龙杯》、《挑滑车》、《小商河》等武戏直到今天仍久演不衰,京剧舞台上仍活跃着众多专业武生、武旦演员。豫剧武戏就是从京剧那里学来的,数量上、演技上都远远落后于京剧。在豫剧舞台上,现在恐怕找不出一个专业的武戏演员。从戏校培养出的武功演员,也多到外省演京剧了。戏曲演员讲唱、念、做、大四功,豫剧演员多能只讲三功。

15、京剧传统戏坚守老唱腔、老流派、老扮相、老的程式做派,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豫剧不太讲究这些,可以随心所欲地改,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甚至对老戏也敢“伤筋动骨”,来个“颠覆性”改编。

16、京剧也有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世》、《徐九经升官记》、《宰相刘罗锅》及最近排演的《赤壁》,都保留了京剧声腔的旋律。而豫剧新编历史剧可谓不少,有的还得了大奖,但一些戏迷就就是不买您的账,咋瞧咋不好瞧。

17、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越就是大剧团,出手越阔绰。讲什么“大手笔”、“大制作”,排一出戏就要花不少钱。前几年,一方面听河南省的豫剧团哭穷没有钱,另一方面听动辄却投入几百万排戏,觉得不可思议。花那么多钱排一出戏,靠演出能挣回来不?最近听说北京、天津京剧院团排演《赤壁》与《郑与下西洋》,一出戏就要两千多万元,怎么不让人瞠目结舌?

18、京剧在CCTV11频道“空中戏院”接连不断地推出了许多挖箱底的老戏(有些几十年未演过,如《佛手橘》、《琼林宴》、《黄金台》、《三打祝家庄》等),很受戏迷欢迎。豫剧除了石磊等人排过几出老戏外,很少在舞台上出现过豫剧的传统老戏,不要说几十年没有演过的传统老戏。

19、京剧很少再排现代戏,豫剧现代戏几乎占了新排剧目的一半,大多为“煽情戏”,且都悲悲切切,表现形式上也多为话剧加唱。

20、京剧的唱腔很守旧,再创新,也能听出“西皮”、“二黄”的旋律。豫剧新戏(特别的现代戏)的唱腔,已听不出哪就是“二八”,哪就是“流水”了,都唱成了戏歌了。其中流畅好听的还好,那唱得又疙里疙瘩,一声低一声高,没有一点戏曲的韵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21、京剧旦行门类众多,主要有青衣、花旦、刀马旦与老旦,还有武旦与彩旦等等,并且各有各的唱法(例如老旦就与其她旦角的唱法有很大不同),而豫剧旦角唱法就没有太多的讲究了。

22、一般认为,青衣就是用来表现古代中年妇女的,但京剧把苏三、姜秋莲这样十几岁的女子,因其以唱为主,也把她们归入青衣行当,而豫剧却把她们归入闺门旦,而闺门旦在原来京剧中就是没有的。

23、京剧旦角还有一个重要行当,就就是王瑶卿创造的“花衫”,它融合了青衣的端庄大气,花旦的活泼俊俏,武旦的开打工架,最能展示演员唱、念、做、打方面的功力。当年陈素真先生也把“花衫”引用到豫剧中来,在《三拂袖》、《涤齿血》、《柳绿云》中以花衫应工,创造出蒋琴馨、李芳、柳绿云等人物形象,但花衫这个行当在当今豫剧中已不复存在了。

24、京剧旦角(老旦除外)的化妆多用传统方法,依然就是抹底油,上底色,上面红,画鼻影,画眼窝,画眉,上口红,上定妆粉,然后吊眉,贴鬓,扎帘子,挘水纱,盘发,戴头面等程序。豫剧旦角化妆时,很少再用包大头的方法,多以梳古装头为主,简化了程序,不再吊眉,不再浓妆,突出了本色,但显示不出戏曲演员的东方“古典美”。

25、京剧旦角演员仍多采用包大头的化妆方法,在前额上就是从来不留刘海,如果采用梳古装头才在前额留有刘海。而豫剧演员不管什么发式,都喜欢在额头上梳一个刘海,因为她们认为那样好瞧。

26、京剧“四大名旦”的出现,早于豫剧的“六大名旦”。所以京剧旦角流派的形成也早于豫剧旦角流派,在梅、尚、程、荀四大旦角形成之前,还有王瑶卿的“王派”,陈德霖的“陈派”等旦角流派。豫剧也有与她们同时代的燕小庚、李剑云、杨金玉等著名的男旦演员,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流派。

27、京剧的老旦过去由男性扮演,所以气口足,音色高亢洪亮,形成了老旦的声腔体系。而今赵葆秀、袁慧琴虽说都就是女性演员,但仍保留了她们老师的那种粗犷、酣畅、激越的老旦唱法。豫剧老旦与青衣的唱法没有什么两样,豫剧青衣演员也您演老旦,而赵葆秀唱不了青衣戏的。

28、当今流行的京剧旦行(老旦除外)有梅、尚、程、荀、张等流派。当前京剧演员多半各宗一个流派,“窜派”的却极少。豫剧却不注重“门派”,除张宝英、张晓霞等演员仍坚守门派——崔派外,其她豫剧演员不再讲究这些了,经常改换门庭,也无人再说什么。

29、京剧旦角艺术因流派而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梅派雍容华贵,富丽典雅;程派端庄稳重,细腻婉转;尚派洒脱大气,高亢激扬;荀派俊俏秀丽,圆润甜美。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就是唱腔规范,不温不火,不过分张扬,不显山露水。豫剧旦角流派也泾渭分明:常派的激越,陈派的委婉,崔派的低回,马派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