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共筑生命家园》说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共筑生命家园》说课教案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共筑生命家园》说课教案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共筑生命家园》说课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知道绿色发展的意义,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部分:“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知道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本框重点探索解决途径,落实“怎么做”这一内容,本框题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错误的环保观念,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4.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空气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小组互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4.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2.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撰写环保倡议书等,巩固课堂所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以PPT或板书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等。
3.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4.教师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和未来世界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意识到我们需要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

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难点: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导入新课一、课件展示课前预习题目: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新课讲解】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二、课件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这样的生态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与体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家园?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讲授新课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件展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图示,教师讲解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个家园。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生命家园的内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和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同时,他们面临着升学压力,可能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家园的内涵,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家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家园的内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社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进一步深化对生命家园的认识。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案例分析: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5.总结提升: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6.课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共筑生命家园1.生命的多样性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我还会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行为的实践,看他们是否真正树立起了环保意识。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生态环境、生命关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人,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入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启发法: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通过材料分析和漫画分析,归纳并说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傍晚的边境线,被夕阳晕染成美丽的金色,祖国的边境线总得有人守,在巡逻路上的军士陈健突然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妻子穿着一袭白纱站在草原之上,在这一碧千里的红海沟山谷,他们拍下了这组最美的婚纱照。

欣赏图片,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山川秀美,感情真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秀美山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源,广袤的大兴安岭林区为了国家建设开始砍伐树木。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点拨:自然的重要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尘暴等天气不断增多。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材料四: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九年级上册道法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道法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道法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导言在当今社会,环保、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而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我们所要授课的《九年级上册道法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主题,便是紧扣时代潮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构建美好生态家园的一次重要课程。

通过本次说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这一主题,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评估1. 主题核心理解我们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共筑生命家园”所蕴含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政府和环保组织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为之负责。

在课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共筑生命家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人应当积极参与的现实行动。

2. 知识点拓展在课程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也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关爱环境、节约资源。

3. 实践活动设计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共筑生命家园的理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整治、废旧物品再利用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文章撰写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撰写一篇以“共筑生命家园”为主题的文章。

可以从介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入手,引出“共筑生命家园”这一主题。

逐步展开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行动起来共筑生命家园、个人责任和行动等方面。

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或故事,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文章的结尾处,可以总结全文的观点和主题,强调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并号召读者积极响应,行动起来。

也可以共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美好之处,引出本课主题。

2.案例分析: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成果分享:各小组展示报告,共同总结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 九上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 九上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师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过渡句:那么人类肆无忌惮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必然会带给我们想象不到的伤害。

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堆积如山的垃圾,病毒对我们的侵害。

2.多媒体展示图片:人类自食生态恶果谈谈对图片的感想,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探讨,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小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过渡句:我们知道一味的对自然索取,必然会受到惩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那么,我们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呢?我们来看一下塞罕坝60年的转变。

环节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片段二——塞罕坝的转变塞罕坝前后的对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从塞罕坝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小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过渡句:学校附近的垃圾站存在个人私倒建筑垃圾等现象,影响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环境及安全。

在学校及各部门大力的支持下,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通过两幅图片的前后对比,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结: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那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如何践行绿色生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了解不全面。

此外,学生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缺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学会从自身做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收集典型案例,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或社区提出一项环保建议,内容要具体、可行,有助于改善周围环境。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环保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误区。
(五)总结归纳,500字
2.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2.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深入了解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2、建设美丽中国愿景
根据教师提供思路,对照教材总结中国方案。基本国策、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三个维度归纳中国方案。
让学生掌握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做好第一目和第二目之间的知识逻辑过渡。
过渡,我们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呢,播放浙江余村的发展视频。
观看视频,赞同绿色发展道路。
坚定选择绿色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梳理第一框和第二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把握教材内在关联,点明本框两目的主要内容。
播放两段视频,对比人类两种生活状态,总结归纳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我们人类向往的自然环境,坚定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的理念。
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
播放伦敦“杀人雾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杀人雾”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伦敦是如何告别烟雾,摘掉了“雾都”的帽子。总结我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得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
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的借鉴意义。
过渡引导,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是对某一个国家,某一些国家,是给这个时代的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明对这样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来面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类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应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观看视频,思考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正确理解把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感受美丽中国的美好,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知道美丽中国的建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共筑生命家园》说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知道绿色发展的意义,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部分:“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
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学生在前面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知道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本框重点探索解决途径,落实“怎么做”这一内容,本框题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选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理解绿色发展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体验,对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

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具有一
定片面性;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够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生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学生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

四、教学设计过程
通过活动及资料展示,在思想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在理论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知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在行动方面,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追求化为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本节课设计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个环节。

每个环节各有两部分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包括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途径。

导入环节
通过视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对于自然的索取及破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回忆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顺利地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探求解决之道。

环节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有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及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联系的观点以及不同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导入本课主题。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通过图片直观呈现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这一环节呼应导入环节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寻维持平衡的方法和标准,为学习下一环节进行铺垫。

(2)和谐共生要遵循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通过学生朗读及分享感悟,引导学生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即人类及地球的角度来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及大局观。

环节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行性
通过活动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会彼此发生思维的碰撞,相互反驳及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及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易于掌握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资源环境基本国策的内涵。

环节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播放《美丽中国说》这一视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前一部分所学知识,又对后面所讲绿色发展道路有所提示,此视频贯穿后面内容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熟悉背景材料,有利于后续环节的开展。

环节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播放《美丽中国说》这一视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前一部分所学知识,又对后面所讲绿色发展道路有所提示,此视频贯穿后面内容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熟悉背景材料,有利于后续环节的开展。

环节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途径
通过视频及材料,完整呈现出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及其优劣之处。

学生在探究分享过程中,学会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而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思考,自行内化知识,得出结论。

通过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深化对绿色发展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将抽象宏观的问题趣味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再次结合视频,深入剖析塞罕坝事迹,并通过系列图片展示各种创新和探索。

这一部分作为本单元的结束环节,结合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整体、联系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联系自身谈谈自己身体力行的方法,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