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手段发展趋势(doc 4)

审计手段发展趋势(doc 4)
审计手段发展趋势(doc 4)

审计手段发展趋势(doc 4)

谈审计手段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方法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本文拟论述审计方法的发展演变,为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提供一点借鉴。

一、早期详细审计的背景及其局限性

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之间的分离,并随着二者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而演变。审计目标与目的、审计内容与范围、审计技术与方法都随其变化而发展。

在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规模和审计对象有限,经济业务也比较简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管理权还没有彻底分离,财产所有者能够直接地监督和控制受托经营管理者,这时的审计主要是受财务所有者的委派或委托对受托经营管理者是否存在错弊以及有无贪污盗窃等行为进行检查,其目的是查错防弊。与此目的相适应的审计方法是对反映财务经营管理者所办事项或代管财产的会计凭证、账簿、表报等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发现记账错弊和财产盗窃行为。这种审计方式,虽然适应了当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需要,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是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二是审计内容局限在会计资料本身,难以保护账外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导致了抽样审计技术的应用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是以资本集中为基础的。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和银行信用的扩张,二者都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一方面,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绝大部分资本所有者已完全脱离了管理,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虽然大部分股东不直接参加公司的管理,但出于其切身利益的需要,都非常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希望能经常了解公司的有关财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的扩张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条件,股份有限公司多从银行举债以解决资金周转的需要。但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股东的风险,相对提高了银行的风险。为使信用资本免受损失,银行也更加关心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偿债能力,以作为是否给予贷款的依据。基于上述情况,以满足股东和银行对有关财务信息的需要。为确保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确认,从而产生了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的这种变化,使抽样审计技术开始得到了应用。

首先,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查错防弊,而转向为证实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是否真实,这就使得审计内容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无须对审计期间

内的交易活动进行检查,而只需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有关的会计记录和存货进行检查、认证和盘存,即可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做出判断。因此,从技术方法上,详细审计已显得不那么适应了,必须有更科学的方法取而代之。

其次,资产负债表审计一般属于强制实施的年度审计,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由于股份公司的兴起和对股份公司的强制审计,使审计业务量急剧膨胀,加上年度审计制度的时效性,使得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股份公司进行详细审计。

第三,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由民间审计来承担的。作为独立执业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审计必然要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耗费和最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也感到继续采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了。

审计目的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强制性审计的实施扩大了社会对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使审计人员开始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这些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系列审计变革,不仅为详细审计向抽样审计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也对这种转化提出了必然要求。从此,从审计对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继续审查,然后再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抽样审计方法开始取代对审计对象的每个项目进行逐一审查的详细审计方法,并成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比较通行的一种审计技术。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审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对缓解审计人员当时所面临的社会对审计需求的日益增大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为审计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财务表报审计向抽样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当时审计目的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但在本世纪20年代末期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混乱,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正常经济秩序,企业大量倒闭,造成了信用制度的崩溃和大量股票持有者破产,即使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良好的一些企业也未能逃脱破产的噩运。这种现象使有关人士注意到:单凭资产负债表无法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应变能力,因为资产负债表只是一种静态表报,表中项目余额仅仅反映了一定时点上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而无法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因此,单纯依靠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股东和债权人已无法对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作出准确判断。这样,社会开始要求企业不仅仅公开资产负债表,还必须公开反映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表报,特别是损益表,以使股东和债权人从动态上了解企业收益形成和分配情况,并能据此准确地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保证这些财务表报的真实、正确,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更需要由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人员予以审查验证。这样,资产负债表审计又发展为以损益表为主的、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财务表报审计。

财务表报审计的出现,使审计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审计目的有所变化,

有效手段。

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基础上抽取样本进行实质性审计,将审计导向由经济业务资料转换为内部控制系统,从根本上引发了审计方法、程序以至审计观念和实践的全方位改变,而被视为传统审计发展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和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但目前采用的详细审计或抽样审计方式,却难以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负荷,这正是西方当初探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动因;而国外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基础审计所取得的成效——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和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则正是我们今天迫切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指明了中国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20XX年,XXX省某国企总经理被指控贪污受贿近4亿人民币,被立案调查。该国企总经理张某在担任XXX国营某公司经理期间,假借企业改制之名,通过虚设债务、低估资产、隐瞒债券等手段,将公司所属的房产、土地及债权非法转至由其成立并实际控制的私人公司名下,并逐步使上述国有资产全部私有化,贪污国有资产价值人民币近4亿元。此外,张某在任期间,在公司项目开发、招投标过程中,为相关单位、个人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近年来,在我国严格惩治贪官过程中,像上述类似国有企业腐败案例频繁发生,挪用公款,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人员招聘混乱更是违法乱纪的重灾区。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有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有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有的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只是监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应声虫”,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国有大型企业特有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弱。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限制因素较多,开展独立审计较难。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受企业上级的直接领导,同时又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牵制和干预,经常要对企业审计风险和复

杂的人际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有的是与企业财务机构合署办公,或者被当做企业的普通职能部门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职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都停留在发生过的经济业务,重点大部分都放在发现问题上,只重视企业各类项目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项目前期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监督意识不强,对后续整改的跟踪与监督力度不够。此外,在审计内容上还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无法及时预测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会计、审计等财务专业背景,而现代内部审计业务不仅仅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的审计,更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项目招投标、企业经营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同时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现有审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审计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边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等晋升又受到企业上级领导的决定,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审计队伍素质建设比较滞后。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对政府审计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及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政府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轻重不一 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 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审计报告向政府做报告后再向人大报告。这样的体制使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审计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还有些问题会被政府隐瞒不报。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机构的财务报告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用性、经济性地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情况进行有效果性地审计。它的实质是对所受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的真实情况进行独立透明性地监督。随着市场经济制度、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审计对行政机关有效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稳定国家经济的市场秩序,推动社会健康良好地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清正廉洁的党风建设。目前,虽然政府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没有非常地完善,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就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进行阐述。 一、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并没有完全拥有独立性。政府审计只有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去发挥它自身的特性和职责能力。然而,当前,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的政府机关,从而,政府审计是间接、一级一级,按照先向政府再到向人大相关部门进行报告。政府审计的制度是我国初期建立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之前的政府审计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国情。比如,现在的政府审计会由于官员的个人主观臆断受到影响甚至会被干预,报告问题不真实,或者是被改动,因此,政府审计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持其独立性,使报告更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客观性。 (2)政府审计的经费问题受限制。国家财政部门是政府审计重

点进行监督的对象之一,但是财政部门又是对政府审计机本文由收集整理关的一切经费直接拨款的,这两个部门有一定的制约与矛盾,从而,制约了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客观工作的开展。由此看来,政府审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受到财政等其他部门的牵制。政府审计部门的经费不充足、没有保障,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若是政府审计部门对财政机关的减弱检查力度,那么它就不能完全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 (3)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审计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建社会主义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而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其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理应得到适应时代的相应的健全,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政府审计虽然对国有性质的企业有相应的明文法律规定,但是对其他性质的企业的相关审计却没有详细的规定条款。此外,在政府審计的法律制度条文中,还存在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偏低的条文,这样一来,导致了审计部门在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政府审计人员无法开展相关工作。 (4)审计工作公开度,透明度偏低。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审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了政府审计的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在审计处工作开展中,经常出现形式性地批评过多而真正地处置惩罚较少,关键性的、重点的问题彻查少等不良行为;并且审计工作作出的报告也越来越少地公之于众,类似种种情况,让社会人民群众质疑了政府审计的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政府的审计制度没有全部的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体制。公开度、透明度都相对弱化,导致了审计部门的某些工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经过15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家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业同步审计,不断深化各项专业审计。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审计执法力度加大。经制定审计法律法规,促进了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目前,审计署正组织制定国家审计20个通用准则和25个专业审计准则,基本构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充分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实践中,开始实行审计行政执法责任制。此外,国家审计环境逐步优化,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审计难、处理难问题,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国家审计的风险、责任和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审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审计实务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重点研究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点(一)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强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受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同时,独立于被审单位,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无行政隶属关系;二是工作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与人员不直接参加日常的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作,审计人员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工作的,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作出评价,独立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种监督具有法律效力;三是人事上的独立性。审计署审计长由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提名,地方人与常委会任命。而且下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要征求上级审计机关意见,这种人事安排的独立性,有利于保持稳定性;四是经济上的独立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经费及收入有稳定的来源,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经费是独立的,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政府承担,保证其执法的独立客观性。同时,按照《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审计规范,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拥有检查权,而且拥有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二)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大一是主导地位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是依据宪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内部建立的,代表国家实施审计监督,并在业务上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指导和监督是强制性的,是不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意愿为转移的,构成了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主导地区;二是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可以根据自我编制的年度审计计划,也可以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临时交办的事项,还可根据国家审计组织本身临时掌握的线索等,由此可见,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是以法定程度和自我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而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三是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既反映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也表现出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因为在这种审计活动中,国家审计机关是行为主体,其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方式的运用或选用是以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指导原则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活动中的配合情况尽管也影响着审计工作效果,但总体上讲,被审计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四是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就某一项具体的国家审计工作而言,在其最后阶段应写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并送达被审计单位及有关协助执行部门或单位,这些单位或部门应主动地、自觉地予以执行或协助执行,部门或单位没有或不准备主动、自觉执行或协助执行审计决定时,审计机关可采取相应措施使审计结果得到强制执行。(三)国家审计的权威性高一是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把审计监督制度确立为国家财经经济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计法》是具体规定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基本法律,它以《宪法》关于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 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

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将逐步增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从一开始就将环境政策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目前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所关注的环境政策主要是环境经济政策,这是因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执行的成本太高,并且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各国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政策。而且,就审计机关的评价能力而言,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要强于对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评价。环境管理的这个特征,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影响正好与国际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政策的趋势是相符的。其一、政府环境审计要关注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使其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其二、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恰好可以使目前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逐步过渡到绩效审计上。 2.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绩效审计关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8636325.html,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煊彤张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2期 [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政府审计的目标、政府审计的主题和客体、政府审计的特征,分析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审计公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 一、政府审计相关问题概述 (一)政府审计的内涵。政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资金执行的真实、合法、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政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则必然导致腐败,因此要对它内部的每一个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政府审计是从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角度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约束。 1、政府审计的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首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其次审计部门审查审计对象财务、财政收益与支出合法性;最后要审核、评估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效益,检查其是否存在由于领导决策或者相关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效益低下。概括起来,政府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 2、政府审计的主体。只有承担审计职责的主体是独立的第三方,与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才能保证审计质量,使经营管理者严格履行受托经济的责任。我国政府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署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3、政府审计的客体。政府审计的客体即政府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即凡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都属于政府审计的客体,如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等。 4、政府审计的具体内容。政府审计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审查被审计机构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都是通过上述会计载体而已反映的,因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也会通过一定的会计凭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当今,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给现代会计、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要求人们把握大数据的特点,变革现代会计、审计的思维与技术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会计、审计的发展。 大数据的涵义与特征 “数据”(data)这个词在拉丁文里是“已知”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事实”。2009年,“大数据”这个概念才逐渐开始在社会上传播。“大数据”概念真正变得火爆,却是因为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高调宣布了其“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真正开始进入社会经济生活。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为“大数据”下的定义:“大数据”是指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从高频率、大容量、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具有4V 特点: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 olume),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处理速度快(Velocity),1秒定律,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三,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有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形式。第四,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Value)。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大数据的精髓在于促使人们在采集、处理和使用数据时思维的转变,这些转变将改变我们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技术和方法。 1、在大数据时代,不再依赖抽样分析,可以收集和处理整体的所有数据。19世纪以来,当面临大的样本量时,人们都依赖于抽样分析。但是,抽样分析是由于信息缺乏和取得信息受限制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方法,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限制。如今,科学技术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人类可以处理的数据依然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大量增加,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条件和技术受限制的特定时期,是在不可能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的情况下的选择。统计抽样本身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它的效果依赖于抽样的绝对随机性。但是,实现抽样的绝对随机性非常困难,一旦抽样过程中存在任何偏见,分析结果就会相距甚远。随着大数据分析取代了抽样分析,社会科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抽样调查和分析实证数据,现在可以收集过去无法收集到的数据,更重要的是,现在可以不再依赖抽样分析。 2、在大数据时代,不再热衷于追求数据的精确度,而是追求利用数据的效率。当测量事物的能力受限制时,关注的是获取最精确的结果。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当拥有海量数据时,大数据纷繁多样,优劣掺杂,绝对的精准不再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追求数据的及时性和使用效率。 现在,人们能够容忍模糊和不确定性出现在一些过去依赖于清晰和精确的领域,当然过去可能也只是有清晰的假象和不完全的精确,只要人们能够得到对一个事物更完整的概念,人们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点 (一)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强 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地方审计机关受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同时,独立于被审单位,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无行政隶属关系;二是工作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与人员不直接参加日常的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作,审计人员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工作的,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作出评价,独立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种监督具有法律效力;三是人事上的独立性。审计署审计长由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提名,地方人与常委会任命。而且下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要征求上级审计机关意见,这种人事安排的独立性,有利于保持稳定性;四是经济上的独立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经费及收入有稳定的来源,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经费是独立的,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政府承担,保证其执法的独立客观性。同时,按照《审计法》及审计署制定的审计规范,审计机关对

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拥有检查权,而且拥有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二)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大 一是主导地位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是依据宪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内部建立的,代表国家实施审计监督,并在业务上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指导和监督是强制性的,是不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意愿为转移的,构成了国家审计在整个审计组织体系中主导地区;二是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可以根据自我编制的年度审计计划,也可以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临时交办的事项,还可根据国家审计组织本身临时掌握的线索等,由此可见,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是以法定程度和自我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而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三是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既反映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也表现出国家审计的强制性。因为在这种审计活动中,国家审计机关是行为主体,其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方式的运用或选用是以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指导原则的,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活动中的配合情况尽管也影响着审计工作效果,但总体上讲,被审计单位必须无条件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四是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审计部廖安泰 今年以来,公司党组提出“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审计工作也必须按照公司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定位、完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谋划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一、对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估价 1、内部审计得到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落实“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创英同志从审计的定位、职能、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主要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或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审计工作得到了公司党组的肯定。 2、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公司在完成各类审计项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基础工作建设,在制度建设、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

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出台了《甘肃省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办法》等10个审计业务工作指南,修订和下发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及《甘肃省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个审计工作制度,制定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争先创优”考评管理办法》,编制了公司的“十一五”审计发展规划,以制度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基础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制度齐全、体系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为公司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的整训、交流和考核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成效显著。一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远程培训、集中整训、外出考察多种方式强化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督促公司系统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审计本领,初步提升了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控风险、提升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充实审计人员和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交流、全面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调整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的审计专业干部队伍。三是教育和要求广大审计人员逐步牢固树立了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树立了快速度、高效益、大服务、同受益的新理念,通过廉洁高效、真诚规范的工作作风塑造了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 3、“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 一) 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 二) 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 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

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 三) 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

《政府审计发展历史与趋势

政府审计发展的历史与趋势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政府审计制度的发展历史,针对党和国家对政府审计工作指示的转变,总结政府审计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政府审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研究我国政府审计职能的新思路以及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研究认为,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政府审计体制选择,建立审计监察院并提高其行政级别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审计体制改革方向。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职能审计史 Government audit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for Party and government audit changes direction, sum up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audit, the audit of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s of our government audit application of new ideas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ideas and methods of sele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Studies suggest that political system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governmental audit system options, the Control Yuan to establish audit and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in line with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direction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audit system. 【key words】System Functions Trends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审计学院 学年论文 13 级国审1 班级 题目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邓文哲学号13010403 指导教师陈丹萍职称教授 2016 年9 月1 日

国际审计学院学年论文指导记录、评语及成绩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自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其他各方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依旧面临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的发展规律和经验,对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部审计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趋势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加之全球化的推动力,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主体,因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职能和影响都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都发挥了重要意义。同时,国际的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出了许多新的审计理念,审计范围已经由鉴证业务向评价业务拓展,使内部审计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至今,也开始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系统地分析当今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后内审的发展脉络。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大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权益变动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审计报告,维护所有者权益。同时,也为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1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内部审计的地位愈来愈得到重视,影响力度也愈来愈大,但由于受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内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时刻影响着今后内审的发展道路,所以,详细地分析这些问题能给予我们内审发展的启示。 (一)形式上独立性受到限制 首先,我国企业内审的首要问题便是独立性依然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1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社科纵横,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