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课题第一批
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
第28卷㊀第2期2024年2月㊀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Electri c ㊀Machines ㊀and ㊀Control㊀Vol.28No.2Feb.2024㊀㊀㊀㊀㊀㊀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 变换器混合控制胡存刚1,㊀刘威1,㊀朱文杰1,㊀张治国2,㊀李善庆2(1.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摘㊀要:针对传统变频(PFM )控制的LLC 谐振变换器在宽电压输入条件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电平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PFM-PS )混合控制策略㊂首先,分析三电平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建立其等效模型,获得了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下的电压增益曲线㊂其次,分析了变频控制的工作区间与软开关特性,推导得到了移相控制下实现软开关的最小占空比㊂通过混合控制策略,在升压时采用变频控制和在降压时采用移相控制,相较于全变频控制和全移相控制,混合控制可在较小频率变化范围内对电压进行升降压,在全增益范围内实现软开关,获得较宽的电压增益范围,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㊂最后,通过仿真和输入500~800V /4.5kW 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出混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㊂关键词:谐振变换器;变频控制;电压增益;混合控制;宽电压DOI :10.15938/j.emc.2024.02.012中图分类号:TM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4)02-0120-0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7-18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108085J2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08085QE239);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031)作者简介:胡存刚(1978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㊁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和智能电源;刘㊀威(1998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功率密度谐振变换器;朱文杰(1987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功率变换器建模与控制;张治国(1985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李善庆(1966 ),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功率电源与集成设计㊂通信作者:朱文杰Hybrid control strategy of three-level half bridge LLC converterwith wide input voltage rangeHU Cungang 1,㊀LIU Wei 1,㊀ZHU Wenjie 1,㊀ZHANG Zhiguo 2,㊀LI Shanqing 2(1.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2.ECU Electronics Industrial Co.,Ltd.,Hefei 230088,China)Abstract :Aiming at the low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method in LLCresonant converters under wide voltage input conditions,the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of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hase shifting (PFM-PS)was proposed.The working modes of the three-level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ere analyzed,and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firstly.Voltage gain range curves of PFM and PS method were obtained.Then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soft switching were analyzed.The minimum duty cycle of PS method was derived to achieve ZVS.The hybrid control was proposed with PFM and PS used in voltage step up and step down mode pared with only PFM or PS method,the hybrid control has ability of voltage step-up or step-down in small frequency range.A wide voltage gain range is realized through hybrid control,which improve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nvert-er.Finally,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input500-800V /4.5kW experimental platform.Keywords:resonant converter;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voltage gain;hybrid control;wide voltage0㊀引㊀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能转换模块的要求越来越高,LLC谐振变换器凭借其结构简单㊁软开关特性明显和功率密度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的隔离型变换器拓扑更具有优势[1-5],在电动汽车充电㊁低压直流用电㊁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㊂随着LLC谐振变换器应用前景的日渐广阔,有大量的文献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研究㊂文献[6]将交错级联结构应用于LLC上,通过多模式的变频控制来增加变换器的增益范围,这种结构虽然在较窄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较宽的增益,但是交错并联的结构同样带来了均流的问题,实现过程比较复杂㊂文献[7]提出一种改进型LLC谐振变换器,在传统LLC谐振变换器的基础上,将副边的2个二极管替换成2个开关管,通过副边开关管的交叠导通来增加整个变换器的增益范围,整体采用定频控制,这种增加开关管数目的方式虽然能实现扩展增益目的,但控制更加复杂,且相同电压输入下较三电平LLC 变换器原边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更高㊂文献[8]提出复合式全桥三电平拓扑,采用定频控制,在低电压增益模式时工作在3L模式,在高电压增益模式时工作在2L模式,这种虽然能实现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但是开关管数目多,控制复杂㊂文献[9]将移相控制(phase shift,PS)引入混合型全桥LLC拓扑,实现了3倍的输出电压范围,但是其结构复杂,工作状态较多分析难度大㊂文献[10]将变频-移相控制方式应用在双向LLC谐振变换器中,使得LLC谐振变换器在拥有宽电压增益的同时,实现原边的ZVS㊁副边的ZCS以及能量的双向流动,但双向的结构复杂且控制难度大㊂文献[11]将T型三电平拓扑引入LLC谐振变换器,将变频控制,移相控制变模态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混合,实现了8倍的超高电压增益比,但是开关管数目多,且控制方式复杂㊂文献[12]设计一种在高电压增益时采用变频(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控制,在低电压增益时采用移相斩波控制(PS-PWM)的LLC谐振变换器,这种控制虽然实现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但是变换器工作在PS-PWM模式下时占空比减小,效率降低㊂本文采用三电平半桥LLC拓扑,将移相和变频两种控制方式引入,并对其控制方式软开关实施条件进行分析,保证变换器在全增益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同时考虑软启动过程㊂实现较宽范围输入电压的同时,保证一次侧开关管ZVS和二次侧整流管ZCS,同时极大地抑制启动时的浪涌电流,保护开关管,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㊂1㊀三电平半桥LLC基本特性1.1㊀拓扑结构和原理图1为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结构,4个开关管Q1~Q4(包括体二极管D1~D4和寄生电容C1~C4),直流母线电容C d1㊁C d2,钳位二极管D5㊁D6和飞跨电容C ss1,谐振电感L r,谐振电容C r,励磁电感L m构成谐振腔;T是高频变压器,D r1~D r4是输出整流二极管,C o是输出滤波电容,R L是负载㊂图1㊀三电平半桥LLC拓扑Fig.1㊀Three-level half-bridge LLC topology本文采用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两种方式混合的控制方法,为了方便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的工作过程,进行以下假设:1)所有元器件都为理想器件;2)输出电容C o足够大,输出电压恒定,母线电容C d1㊁C d2和飞跨电容C ss1也足够大,他们的电压均为0.5V in;3)开关管的电流在其开/关瞬态期间是恒定的;4)开关管寄生电容C1=C2=C3=C4=C oss㊂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的主要波形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㊂以移相控制的关键波形为例来具体分析,三电平半桥LLC的工作原理和各模态的工作过程如下:模态0(t0~t1):t0时刻Q3寄生电容C3电压上升至V in/2,Q2寄生电容C2两端电压下降为0,为Q2零121第2期胡存刚等: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电压开通提供条件㊂谐振腔输入电压u ab 为V in /2,谐振电感L r 和谐振电容C r 参与谐振,励磁电感L m 两端电压被副边电压钳位为nV o ,励磁电流i L m 线性上升,谐振电流i L r 经体二极管D 1㊁D 2续流㊂图2㊀移相控制波形Fig.2㊀Waveform of PScontrol图3㊀变频控制波形Fig.3㊀Waveform of PFM control模态1(t 1~t 2):t 1时刻,谐振电流i L r 由负变正,体二极管D 1㊁D 2自然关断,谐振电流正向流过开关管Q 1㊁Q 2,励磁电流为负,谐振电感L r 和谐振电容C r 参与谐振㊂模态2(t 1~t 2):t 2时刻励磁电流i L m 由负变正,与谐振电流i L r 同向且继续增加㊂模态3(t 3~t 4):t 3时刻,Q 1关断,谐振电流i L r 对Q 1寄生电容C 1充电,Q 4寄生电容C 4放电㊂谐振电感L r 和谐振电容C r 继续谐振,励磁电流i L m 继续上升㊂直至Q 1寄生电容C 1两端电压上升为V in /2,寄生电容C 4两端电压下降为0,体二极管D 4导通,为下一时刻开关管Q 4零电压开通提供条件㊂模态4(t 4~t 5):t 4时刻,Q 4开通,寄生电容C 1两端电压上升为V in /2,二极管D 5导通,飞跨电容C ss1两端电压被固定在V in /2,并通过开关管Q 2和体二极管D 4给谐振腔供电㊂谐振电流i L r 减小,励磁电流i L m 增大,直至i L r =i L m ㊂模态5(t 5~t 6):t 5时刻,励磁电流等于谐振电流,通过二极管D r1和D r4的电流为0㊂D r1和D r4零电流关断,二次侧与一次侧分开,负载由输出电容提供㊂L r ㊁L m 和C r 同时参与谐振㊂由于励磁电感L m 很大,在此阶段电流可近似认为不变㊂模态6(t 6~t 7):t 6时刻,Q 2关断,谐振电流i L r 经飞跨电容C ss1对寄生电容C 2充电,对寄生电容C 3放电,直至寄生电容C 2两端电压上升为V in /2,寄生电容C 3两端电压降为0,体二极管D 3导通,为下一时刻开关管Q 3零电压开通提供条件㊂1.2㊀电压增益分析为了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LLC 谐振变换器常工作在谐振点附近,因此采用基波分析法(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FHA),即只考虑基波传输能量的情况,将半桥三电平LLC 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简化,逆变桥输出交流方波u ab 作为输入,保留谐振腔部分,负载和整流桥部分折算到原边的等效电阻为R ac ,简化后的拓扑如图4所示㊂图4㊀LLC 谐振变换器等效模型Fig.4㊀Equivalent model of LLC converter变频模式下,u i 和u o 分别为开关频率基波输入㊁输出的有效值,V o 为输出电压,n 为变压器变比,R ac 为等效电阻,各参数计算如下:㊀㊀㊀㊀㊀u i =2πV in;(1)㊀㊀㊀㊀㊀u o =22πnV o ;(2)㊀㊀㊀㊀㊀R ac=8n 2π2R L ㊂(3)结合图4在S 域下有Z in (s )s =j ω=L r s +1C r s +L m sR ac L m s +R ac㊂(4)则传递函数为H (s )s =j ω=u ou i=L m s //R acL r s +1C r s+L m s //R ac㊂(5)22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结合式(3)~式(5),并定义M PFM =nV o /(V in /2),则变频控制增益为M PFM =|H (s )|=1[1+1k (1-1f 2n)]2+(f n -1f n )2Q 2㊂(6)式中:归一化频率f n 为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之比,f n =f s /f r ,f r =1/2πL r C r ;k 为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之比,k =L m /L r ;Q 为品质因数,Q =L r /C r /R ac ㊂根据式(6),当k =5时,在MATLAB 中可以得到变频控制的电压增益曲线,如图5(a)所示㊂图5㊀LLC 谐振变换器电压增益Fig.5㊀LLC resonant converter voltage gain移相模式下,三电平桥臂输出的交流方波表达式[13]为U ab (t )=ðɕn =1V inn πK Tsin nωs t ㊂(7)其中K T =cosn π(1-D )2-cos n π(1+D )2㊂基波角频率为ωs ,其基波分量为U ab1(t )=Vin πK T sin ωs t ㊂(8)输出电压增益与占空比D 的关系为M PS =u i V i /2=sin πD2㊂(9)根据式(9)在MATLAB 中得到移相控制的电压增益曲线,如图5(b)所示㊂2㊀软开关特性与混合控制策略2.1㊀软开关特性分析在变频模式下,原边开关管实现ZVS 的条件是在流经开关管的电流由负变正之前,开关管的电压已下降到0㊂这就要求逆变桥臂输出的电压相位滞后于谐振电流的相位,即谐振腔的输入阻抗为感性时,可以实现原边开关管的ZVS㊂对于副边整流二极管ZCS 关断问题,可以将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划分为3个区间,在这3个区间里进行分析㊂当只有谐振电感L r 和谐振电容C r 参与谐振时,此时的谐振频率为f r1=1/2πL r C r ,当谐振电感L r ㊁励磁电感L m ㊁谐振电容C r 三者同时参与谐振时,此时的谐振频率为f r2=1/2π(L r +L m )C r ㊂当变换器工作在f s <f r2,ZCS,但谐振腔输入阻抗为容性,原边开关管无法实现ZVS;当变换器工作在f r2<f s <f r1时,在励磁电流与谐振电流相等时,副边整流二极管电流在下一个开关周期到来前下降为零自然关断,实现ZCS;当变换器工作在f s =f r1时,在励磁电流与谐振电流相等时,副边整流二极管在上一个开关周期结束时电流恰好下降到0,实现ZCS;当变换器工作在f s >f r 1时,在下一个开关周期到来后副边整流二极管电流还未自然下降至0,导致二极管电流强迫下降到0,未实现ZCS㊂综上,LLC 谐振变换器变频模式下要实现软开关,应工作在f r2<f s <f r1区间㊂移相控制属于定频控制,其原边开关管实现ZVS 的条件和变频控制相同,及应保证谐振腔的输入阻抗是感性,工作在f r2<f s <f r1区间,且谐振电流在死区时间内能完成相关结电容的充放电㊂不同点在于,移相控制时随着移相角的增大,有效占空比D 减小,为保证死区范围内谐振电流仍能完成相关寄生电容的充放电,须控制最小占空比㊂图2所示t 0~t 5时,励磁电流i L m 的变化率可表示为ΔI /Δt =nV o /L m ,在t 5~t 6时,由于L m 远大于L r ,i L r =i L m 近似保持不变㊂为实现Q 3零电压开通,开关321第2期胡存刚等: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 变换器混合控制管寄生电容C3在死区时间t d内必须通过谐振电流完成充放电㊂则:Δt=D2fs;(10)ΔI=nV o D2fs L m;(11)i L m=ΔI2ȡ2C oss U cd1td ㊂(12)联立式(10)~式(12)得最小占空比D min为D minȡ8C oss U cd1f s L mnU o t d㊂(13)参数如下:C oss=200pF;U cd1=V inmax/2;f s=f r= 100kHz;L m=63.026μH;n=1.168;U o=300V; t d=40ns㊂计算出D min=0.42,即在移相模式下要实现软开关,占空比必须大于0.42㊂2.2㊀混合控制策略由图5(a)看出在PFM模式下,当开关频率等于谐振频率即归一化频率f n=1时,电压增益恒为1,与负载大小无关;当开关频率小于归一化频率时,电压增益先增大后减小,变换器工作在升压模式;当开关频率大于归一化频率时,电压增益小于1,变换器工作在降压模式;由此可见变频模式可以实现变换器的升降压,然而在降压模式下,增益变化随频率变化并不明显,要想实现较大的增益变化范围需设置很宽的频率变化范围,而过宽的频率变化范围会导致磁性元件设计困难㊂在PS模式下,LLC谐振变换器固定开关频率,通过调节占空比D改变电压增益,增益随占空比D 减小而减小,且恒小于1㊂由此可知,在PS模式下, 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在降压模式下㊂若想在较小的频率变化范围内实现较大的电压增益,可以将变频控制的降压部分用移相控制代替,即变换器在升压模式时采用变频控制,降压模式时采用移相控制的混合控制㊂图6为变频控制和混合控制的电压增益范围,可以看出在全变频控制方式下,归一化频率范围在f r1/f r~2,增益变化范围是M PFM,混合控制方式归一化频率范围在f r1/f r~1,增益变化范围是M PFM-PS,然而M PFM明显小于M PFM-PS,且结合上文分析在全变频控制方式下,归一化频率在1~2范围时变换器无法实现软开关㊂因此相较于全变频控制和全移相控制,混合控制可以在较小的频率变化范围内实现变换器的升降压控制,减小磁性元件的设计难度,且在全增益范围内可以实现软开关㊂图6㊀增益曲线范围Fig.6㊀Voltage gain range图7是混合控制的工作原理,变换器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做差,经过PI调节器校正进入压控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频率信号,计算所得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f r比较㊂当计算频率小于谐振频率变换器工作在PFM模式下,当计算出的开关频率等于谐振频率且输出电压仍无法到达参考电压,则进入PS模式,继续调节占空比使输出电压达到参考值㊂图7㊀混合控制框图Fig.7㊀Hybrid control block diagram表1是常采用混合控制的不同的LLC拓扑的对比,三电平半桥LLC较三电平全桥LLC而言,原边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相同,但三电平全桥LLC 开关管数量是三电平半桥LLC的一倍,相同的控制方式三电平全桥控制要更加困难,且在中低功率的应用场合三电平全桥LLC成本较三电平半桥LLC42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更大㊂全桥LLC 和三电平半桥LLC 有相同数量的开关管数目,但全桥LLC 每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是半桥LLC 的一倍,这也意味着在较宽输入电压的范围,全桥LLC 开关管的选择要更加苛刻㊂因此在采用混合控制的宽输入中低功率的电源中三电平半桥LLC 拓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㊂表1㊀采用混合控制的LLC 拓扑特性对比Table 1㊀Comparison of LLC topology characteristics usinghybrid control拓扑类型开关管应力开关管数量控制难度应用场合三电平半桥LLC[14]V in /24易中低功率三电平全桥LLC [15]V in /28难高功率全桥LLCV in4易高功率3㊀仿真与实验验证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并设计了输入范围500~800V㊁输出300V /15A 和额定功率4.5kW 的LLC 谐振变换器实验平台,实物如图8所示㊂变换器的电路参数如表2所示㊂表2㊀主要电路参数Table 2㊀Main circuit parameters㊀㊀参数数值直流母线C d1㊁C d2/μF 220飞跨电容C ss1/μF 220谐振电感L r /μH 12.6谐振电容C r /nF 200励磁电感L m /μH63.026变压器变比n 1.165ʒ1谐振频率f r /kHz 100滤波电容C o /μF156负载R L /Ω20图8㊀LLC 谐振变换器实验平台Fig.8㊀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LLC converter3.1㊀仿真验证仿真中,设置输入电压为电压600V,输出电压300V㊂由图9(a)LLC 谐振变换器在启动时不采用软起动,启动瞬间浪涌电流接近112A,瞬时的大电流除了会造成硬件过流保护的误触动,也会损坏器件,严重时会烧坏整个变换器;图9(b)采用软启动控制,设定PI 输出初始值3f s ,经压控振荡器转换得到3f s 的PWM 波增大谐振腔的输入阻抗,实现软启动,软启动瞬间电流接近20A,之后开关缓慢减低频率到正常工作频率,浪涌电流较不采用软启动时相比有较大的减小㊂图9㊀谐振腔电流波形Fig.9㊀Waveforms of resonant chamber current图10是副边二极管的电流i d ㊁电压U d ,由图可以看出混合控制下,PFM 模式和PS 模式均能实现副边的ZCS㊂由仿真结果可知,在给定额定电压时,LLC 谐振变换器能实现软启动,进行浪涌电流的抑制,在稳态过程中能够实现一次侧开关管ZVS,二次侧整流二极管ZCS㊂与理论分析一致㊂图10㊀稳态时二极管电压和电流波形Fig.10㊀Waveforms of diode voltage and current521第2期胡存刚等: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 变换器混合控制在仿真中设置模式切换点电压为700V,输入电压低于700V 时采用变频控制,高于700V 采用移相控制㊂由图11可知,在0.025s 输入电压由600V 切换至800V,LLC 变换器由变频控制切换为移相控制(PFM-PS),在0.055s 输入电压切换至500V 控制模式,由移相控制再切换至变频控制(PS-PFM),输出电压能够稳定在参考电压300V㊂图11㊀恒压输出混合控制波形Fig.11㊀Waveforms of hybrid control在模式切换处时,为防止输出在切换点来回振荡,状态切换点不能设置为单一点,应设置为滞环控制如图12所示,当输入电压上升至PFM 模式最大调节值时切换为PS 模式;当输入电压下降至PS 模式调节最小值时,切换为PFM 模式㊂因此PFM 最大值应比PS 模式调节最小值高,继而形成一个缓冲区,使得电路能够可靠切换,避免了单点切换的不稳定振荡㊂图12㊀切换点滞环控制Fig.12㊀Switching point of hysteresis loop control3.2㊀实验验证为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一台4.5kW 实验样机,设置输出电压为300V,在保证LLC 谐振变换器一次侧实现ZVS 的条件下,控制LLC 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500~800V 进行验证㊂图13是变换器工作时软启动波形,其中CH3是谐振电流,CH2是谐振腔输入电压,CH1是输出电压,从图13可以看出在启动瞬间开关频率较高,启动时的浪涌电流小,当电压上升至150V 时,变换器进入闭环,开关频率逐渐降低至正常工作频率㊂图13㊀软启动波形Fig.13㊀Soft-start waveform图14是开关管Q 1驱动电压V gs 和漏源极电压V ds 波形图,CH1是开关管漏源极电压,CH2是驱动电压,在漏源极电压下降至0时,驱动电压开始上升,开关管实现ZVS㊂图14㊀Q1开关管V gs 和V ds 电压波形Fig.14㊀Voltage waveforms of Q1V gs and V ds图15为输入500V /670V 下LLC 变换器在PFM 模式下实验波形㊂图15(a)中,CH3是谐振电流,CH2是谐振腔输入电压,CH3是变压器二次侧电流,CH1是输出电压㊂由图15(a)可以看出,在PFM 模式下谐振电流近似于正弦波,变压器二次侧电流处于断续模式,即整流二极管实现ZCS,输出电压稳定,纹波较小㊂图15(b)中,CH1是DSP 侧驱动波形,从图中看出随着输入电压升高工作频率也升高,导致了驱动波形产生尖峰,二次侧电流处于断续模式的临界位置,谐振电流愈发接近正弦波㊂62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图15㊀PFM模式下实验波形Fig.15㊀Waveforms of PFM under500V/670Vinput voltage图16为输入电压为800V下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在PS模式的实验波形,CH1是DSP侧驱动波形,CH2是谐振腔输入电压,CH3是谐振电流,CH4是整流二极管波形㊂由图16可以看出,在移相模式下谐振电流依旧近似正弦波,整流二极管电流工作在断续模式下,能够实现ZCS,输入电压的零电平占比明显上升,驱动电压与PFM模式工作在最大频率下相似㊂图16㊀800V输入下PS实验波形Fig.16㊀Waveform of PS under800V input voltage图17是变换器模式切换波形,变换器在切换点处由PS模式切换至PFM,其中CH3是谐振电流, CH1是开关管Q1DSP侧驱动波形㊂图17㊀PFM-PS切换波形Fig.17㊀Switching waveform of PFM-PS为对比全变频控制与混合控制效率,在除变压器匝比和谐振腔参数不同其余指标完全相同的两台样机上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8所示㊂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输入电压时混合控制和全变频控制开关频率和效率并不相同,混合控制在模式切换点处达到最大效率96.1%,全变频控制在最大输入电压时达到最高效率95.3%,两种控制方式均在谐振频率处达到最大效率㊂但相较于全变频控制,混合控制的最大效率提高了1%左右,且LLC谐振变换器常工作于模式切换点处,因此采用混合控制的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在工作范围内的效率整体要高于全变频控制㊂图18㊀混合控制和全变频控制效率对比Fig.18㊀Efficiency comparison of PFM-PS and PFMmethod4㊀结㊀论本文针对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问题,通过对其工作原理㊁增益特性㊁软开关特721第2期胡存刚等: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性以及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种PFM-PS的混合控制策略,在保证变换器全范围内能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下,提高了电压增益范围,减小了频率变化范围,使得变换器磁性元件设计难度降低㊂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对混合控制策略进行验证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控制策略较传统的变频控制策略在相同的频率变化范围下具有更宽的电压增益范围和更高的效率㊂参考文献:[1]㊀王德玉,李沂宸,赵清林,等.采用定频移相控制的宽输出范围多电平LLC谐振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43(5):1973.WANG Deyu,LI Yichen,ZHAO Qinglin,et al.Wide output range multi-level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fixed-frequency phase-shift control[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23,43(5):1973.[2]㊀朱小全,刘康,叶开文,等.基于SiC器件的隔离双向混合型LLC谐振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22,37(16):4143.ZHU Xiaoquan,LIU Kang,YE Kaiwen,et al.Isolated bidirec-tional hybri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based on SiC MOSFET[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22,37(16):4143.[3]㊀丁超,李勇,姜利,等.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LL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电压边界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22,37(1):3.DING Chao,LI Yong,JIANG Li,et al.Analysis of soft switching voltage boundary of LL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EV DC charging system[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22,37(1):3.[4]㊀陶文栋,王玉斌,张丰一,等.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33(24):5856.TAO Wendong,WANG Yubin,ZHANG Fengyi,et al.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and phase shift combined control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LLC resonant converte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8,33(24):5856.[5]㊀TA L A D,DAO N D,LEE D.High-efficiency hybri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on-board chargers of plug in electric vehicles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20,35(8):8324.[6]㊀何圣仲,代东雷,何晓琼,等.一种交错级联多模式变频宽输出LLC变换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21,25(6):54.HE Shengzhong,DAI Donglei,HE Xiaoqiong,et al.Interleaved cascaded multi-mode variable frequency wide output LLC converter [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21,25(6):54. [7]㊀周国华,范先焱,许多,等.具有宽范围输入和高效率的改进型LLC谐振变换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20,24(10):9.ZHOU Guohua,FAN Xianyan,XU Duo,et al.Improve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wide input range and high efficiency[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20,24(10):9. [8]㊀JIN Ke,RUAN Xinbo.Hybrid full-bridge three-level LLC reso-nant converter-a novel DC-DC converter suitable for fuel cell power system[C]//2005IEEE36th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June12,2005,Dresden,Germany.2005:361-367.[9]㊀何圣仲,周柬成,代东雷.一种移相控制混合型LLC谐振变换器[J].电力电子技术,2021,55(1):100.HE Shengzhong,ZHOU Jiancheng,DAI Donglei.A hybrid LLC converter based on phase shift control[J].Power Electronics, 2021,55(1):100.[10]㊀陶文栋,王玉斌,张丰一,等.双向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33(24):5856.TAO Wendong,WANG Yubin,ZHANG Fengyi,et al.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 and phase shift combined control method forbidirectional LLC resonant converter[J].Transactions of China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8,33(24):5856. [11]㊀熊建国,杨代强,黄贵川.超宽输入范围的三电平LLC变换器及控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21,55(11):104.XIONG Jianguo,YANG Daiqiang,HUANG Guichuan.Researchon the ultra-wide input three-level LLC converter and controlstrategy[J].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2021,55(11):104.[12]㊀李菊,阮新波.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式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4):72.LI Ju,RUAN Xinbo.Hybrid control strategy of full bridge LLCconverters[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3,28(4):72.[13]㊀GUO Z,SHA D,LIAO X.Hybrid phase-shift-controlled three-level and LLC DC-DC converter with active connection at the sec-ondary side[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5,30(6):2985.[14]㊀王暄,王广柱,孙晓伟,等.具有宽范围输出电压的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7,32(21):24.WANG Xuan,WANG Guangzhu,SUN Xiaowei,et al.Researchon control strategy of three-level half-bridge resonant converterwith wide output voltage range[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7,32(21):24.[15]㊀HAGA H,KUROKAWA F.Modulation method of a full-bridgethree-level LLC resonant converter for battery charger of electricalvehicle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7,32(4):2498.(编辑:刘琳琳)82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
服务安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与探索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建设目标,,“”(),,。
“、、”、“、、”“、、”,,、、、,。
,、、,[1]。
2建设基础,、(),、、、、、、。
2.1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及背景,,(),,、,“”。
,,、、※基金项目: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8xjjyZD02);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azcg72);安徽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学研修项目(gxgnfx2020133);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9xjjxtd02)。
作者简介:吴房胜(1983—),男,硕士研究生,讲师,安徽安庆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
服务安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与探索吴房胜李如平施冬冬(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1131)【摘要】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物联网专业为例,介绍了服务安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研究以我校物联网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的建设,打造出一条综合性、多方向、全方位的以综合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案,为安徽区域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找出一条切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以项目驱动式为教学手段,突出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优势,将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内容相互融合,促进相近专业之间互融互通。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群;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3.77【Abstract 】Tak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of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it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idea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et of Things professional group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nhui.A comprehensive,multi-directional,all-round teaching plan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ractice,to find a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plan that suit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in Anhui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Take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ethods,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of other related majors,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related major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similar majors.【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Professional group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管理科技178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2010年《安徽科技》总目次
2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 8 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充分发挥合芜蚌自主 创新综合试验区先导作用, 确保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 点工作开局良 好
2 全省高新产业 8
3 国家批夏同恿建设合无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2
3 十二五 2 安徽十大新 兴产业意图突破万{ 乙 3 安徽省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成立 2
2 8 2 8 2 8
合肥被国家
新研制小口径钻机入地
20 4 8米
重大项目和企业加速聚集合芜蚌试验区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 1 位 第 1 安徽进入中国创新驿站试点省 安徽省科技宣传中心为弘扬自主 创新鼓劲造势 安徽省表彰奖励 20 年度安徽科技好新闻 09 技术引进大于流出。 t l 省q g - 进占近七 合芜蚌试验区吸 成, 纳技术能力显著增强 2 任鸣副厅长赴{ 7 席代 表授牌 2 6 2 6 2 7 2 7 2 7
— —
3 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 提升繁昌科技创新能力 4
知识产权 3 我国专利池现状及采用对策 5 3 依靠科技创新 全力打造粮机自主品牌 6 节能环保 3 城市雨水 8 4 纯电动旅游客车设计 0 4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 2
节能环保
37 39
核算的研究
交流与擦讨
析
决策参考 7 合
1 0
比较分析
1 合 4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 6
自主创 新典型 巡礼 1 学习力筑就核心竞争力 1 江汽集团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提升系 统创新能力纪实 1 奇瑞创新人才集聚、 4 培养和使用的秘决
— —
高新技术企业及孵化器 1 围绕万亿目 瞄准新兴产业 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 8 标 发展再上 新台阶 2 提升我国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 1 市县科技工作之窗 2 依托自主创新 加快马鞍山产业转型升级 3
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方案编制提纲
附件
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方案编制提纲
一、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落实国家、省重大科技部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孵化、高端人才引育集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意义。
二、组建单位概况和建设条件
牵头单位及共建单位概况,组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现有基础条件等。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院的目标定位、主要发展方向;研究院的发展战略与运行思路;研究院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等。
四、管理与运行机制
研究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责;已经或拟采取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市场化运营情况等。
五、组建方案
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周期与进度安排、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经济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附件
章程、其他配套文件、合作协议等。
新疆和田甜瓜主栽区域现状调查与施肥建议
土壤肥料2021.7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丿2覆E肥糾I特约栏目主持:郭刚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省园艺学会第8届青年理事。
主要从事作物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研究。
先后主持和参与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20余项。
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表文章12篇,参与发表文章25篇,主持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累计为企事业单位、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培训10余场。
新疆和田甜瓜主栽区域现状调查与施肥建议王家嘉井玉丹贾利严从生曹哲伟郭刚导读:调查了和田主要甜瓜产区施肥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为甜瓜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选择墨玉、皮山、民丰及和田4个甜瓜生产重点县区进行调查,对甜瓜栽培、肥料施用量、种植结构开展调研。
调查发现,和田甜瓜主产区施肥中存在部分化肥施用过量与营养元素不平衡,有机肥施用量大但不优质等问题,建议研发适宜该区域甜瓜生产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该区域化肥利用率,促进甜瓜高效生产。
和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驻地和田市。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夏季高温少雨,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全年日平均温度大于10七的天基金项目:安徽省援疆项目(201904e01020007);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ahsctx-09)王家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电话:0551-********,E-mail:***************井玉丹,曹哲伟,耶刚,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贾利,通讯作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园艺作物种质创制及生理生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230031,电话:*************,E-mail:****************严从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园艺作物种质创制及生理生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收稿日期:2021-03-05数为167~214天,有效积温为3500-4300七,年日照时数为2600-3000h。
“1+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第二十六卷第一期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921年3月VoL26,No.1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March2921“l+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张勇,余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分院,安徽合肥230011)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对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过将纺织类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建立新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提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纺织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1+X”证书;现代纺织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06(2021)01-0116-05Reseerch of Taleni丁询皿啤Mode of Modern Textile Technology SpecialtyBased on"1+X"Certificate SystemZHANG Yong,YU Qin(Anhui VochtionoO and Technical Colle f c,Hfct230011,China)Abstract:Highes▼0(0/0^1colleyes havv embarked on exploration and reform of the talext training mode of moVeru text/e technolovy specialta in accoikanco withthe"1+X"cortificate system.A new01x1x00^ carUca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bs inteyrating into conrses the contexts tested fos na/opai¥0(0/1^ 80x11)standark coUiUcqte.Through school-exteruUse cooperation,conrses are-0X111:0devvloped and train) ing bases are co-6uiit and shared.A"iopble・qualificqtmp"teaching team is also being buiit.Practice has provvd that the reform has improvvd the qualita of talent training and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xtiie edteiuUses.Key words0"+X"coUificate system;moderu textile;talent train m e mode“科技、时尚、绿色”是当前对纺织行业新的定位和认知,纺织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S u y o t e r n u s i u a i n i c l Co l g s t d n En r p e e r h p Ed c to n Lo a l e e
.- ----- ----- ----- -— —
A C s t d fAn u ce c n e h oo y Unv ri a e Su y o h iS in e a d T c n l g ie st y
以创业带动就业,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意识、 创业品质 、 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这对普 通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 探索出一套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 , 并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体系来说 , 具有 相 当的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 昭示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即面向未
法 , 图得 出一定 结论 以 实现 创 业教 育的理 论 突破 和 实践创 新 。 试
关键词 : 普通高校 ; 创业教 育; 实效性 中 图分类 号 :62 G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3— 7 2 2 1 )4— 0 8— 17 8 7 (0 10 06 0 4
收稿 日期:0 0— 8— 8 2 1 0 2 基金项 目: 安徽 科技学 院稳定人才项 目( R 2 0 2 8 ; S C 0 9 3 ) 安徽 省教学质量工程“ 面向基层农科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目。 项
作者简介 : 勇( 9 1 ) 男 , 杨仕 17 一 , 安徽省全椒县人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
杨仕 科技 学 院 , 安徽 凤 阳 230 3 10)
摘 要: 普通高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 实现学生 自 主创业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该文以安徽科技 学 院为例 , 分析 和探 讨 了学校 在创 业教 育 实施 , 业 能 力提 升 和创 业 文化 建设 等创 业 教 育 方 面 的具 体做 创
研究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教学改革探索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xxkc021);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j2022066);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22jyxm365);安徽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szsfkc128);安徽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Xj2022201);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j2022035)。
作者简介 朱守晶(1985—),男,安徽淮南人,博士,讲师,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研究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教学改革探索朱守晶 李文阳 郑甲成 陈 磊 杨 雪(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要 本文在研究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OBE 理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程考核体系,构建“理论+案例+翻转+讨论+实践”的五步教学模式。
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成效显著,是农业硕士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农业硕士教学;需求导向教育;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中图分类号 G640;S-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9-0112-05Exploration of ca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Cases in graduate coursesZHU Shoujing LI Wenyang ZHENG Jiacheng CHEN Lei YANG Xue(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l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Cases in graduate courses, adjust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in a timely manner, optimized the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and construct a five step teaching model of “theory + case + flipping + discussion+practice ”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The practice had shown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ffectiveness, and wa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master ’s teaching model.Keywords master of agriculture teaching; demand oriented education;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Cases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等[1-2]。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陈鹏【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20-21)【作者】陈鹏【作者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文语种】中文一、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1.科技成果供给不断增加2017年以来,遴选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5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38项,将量子信息、智能语音等相关研究课题推荐到科技部并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支持。
在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撑下,安徽省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如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全面开通、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世界首次实现百秒量级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3项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入选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全省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21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奖。
2.科技成果寻找捕捉对接机制不断健全建成并试运行安徽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已收录科技成果3302项,着力构建科技成果开放共享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寻找捕捉机制,截至目前已编发《安徽科技快讯》32期,发布科技成果信息315条。
以开展“四送一服”为契机,组织高校院所在合肥、芜湖、六安等地开展校企、所企对接,据统计约有100多项成果成功对接。
组织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比赛等活动,促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企业等对接。
2017年,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9.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8%;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0.7亿元,较上年增长34.2%。
3.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不断集聚伴随科技大省建设系列支持政策实施、四大创新支撑体系的构建,创新资源加速在安徽集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继在合肥建立研发机构,中电科集团、西安交大、北京化工大学分别在芜湖、池州、安庆等地建立航空技术、智慧技术、化工技术研究院。
安庆、宣城在建设筑梦新区、宛陵科创城中,注重配套引进科技服务机构和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基金;亳州在江南大学等探索成立离岸孵化中心。
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 双碳 背景下 六位一体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22SJYB1527);苏州城市学院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风力发电技术课程为例 (苏城院教 2023 1号14)㊂作者简介:王前(1991-),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技术;周彤彤(198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通讯作者)㊂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王㊀前㊀戴㊀晓㊀周彤彤(苏州城市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摘㊀要:随着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对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㊂结合 风力发电技术 课程涉及面广㊁学科融合性强等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方式,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㊁开放实验室㊁专题调研等方式,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㊁文化自信㊁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㊂关键词:风力发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TB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4.0840㊀引言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㊁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㊂近年来新能源行业迅猛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对新能源发电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㊂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是实现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双提升的系统性工程,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是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应然之策㊂风力发电技术是我院新能源与材料器件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我院新建 新能源发电技术 微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实现知识传授㊁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应注重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课程的方法㊂本文从课程内容㊁思政元素挖掘㊁教学方式㊁思政元素融入方法等角度出发,对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也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㊂1㊀课程内容及其中的思政元素风力发电技术课程内容包括绪论㊁风能及其转换原理㊁风力发电机组结构㊁风力发电机㊁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㊁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和离网风力发电系统㊂风力发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能源㊁电力㊁材料㊁机械㊁自动控制㊁气体动力学等多个学科,也包含非常多的思政元素,例如,绪论中主要介绍风能利用及风力发电的历史㊁中国的风能资源与开发前景㊁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及风电机组相关设计标准等㊂从装机容量上看,中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风电大国㊂从风能利用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㊂‘物原“载: 伏羲始乘桴 夏禹作舵加以逢帆樯㊂ 可见,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船和筏,到了夏禹时代,就开始使用帆㊂要利用风,首先要了解风,风的测量分为风速的测量和风向的测量,早在公元132年,张衡就发明了候风仪,这对后来合理有效地利用风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这些历史配上相应的图片和动画,容易引起学生学习风电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㊂从全球风力发电的发展中看,能源危机是风电产业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提高,世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在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4倍,而能源消耗增长16倍㊂常规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随着消耗的迅速增长面临数量紧缺和价格提高㊂并且,化石能源开发和燃烧利用加剧了人类和地球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㊂唯一的出路是调整能源结构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㊂在这样的背景下风电逐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并且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㊂这也提醒我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㊂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风力发电的发展历史中,我国的风电开发曾长时间处于发展缓慢阶段,直到1989年,内蒙古朱日和风电场第一批风电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风电开发进入了商业运行的阶段㊂从2003年起,随着国家连续5年组织风电特许权招标,规划大型风电基地,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在2006年实行了‘可再生能㊃252㊃源法“,在一年之内制定颁布包括优惠电价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法规㊁政策措施,我国风电开发建设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㊂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风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在风力发电核心技术领域,仍算不上风电强国㊂中国风电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投入到风力发电领域㊂2㊀教学方式及思政元素融入方法2.1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下课程中,风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㊂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发言㊁专题讨论及专题汇报为辅的方式开展,在适当的内容中融入民族责任感㊁科学精神㊁可持续发展理念㊁民族自豪感㊁大国重器及大国崛起等元素,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㊂实验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指导㊁考核为辅的方式开展,内容包括风力机叶片数㊁叶片长度㊁桨距角㊁负载等对输出功率的影响,风力机尖速比的研究㊁风场中风的测量,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实训等㊂此外,风力发电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线上课程,包括预习模块㊁重难点讲解和课后拓展模块,其中课后拓展模块除创新性设计类项目外,还包括丰富的风电前沿知识㊁风电纪录片如‘走遍中国“五集系列片‘风光无限“㊁五集系列片‘大风歌“ 面朝大海㊁海上利器㊁追风逐浪㊁风电奇兵㊁风生水起等,可供学生课后碎片化时间观看,纪录片中的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风电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㊂2.2㊀开放实验室新能源发电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特征,其中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验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传统课堂学时有限,且照顾不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基于此,风力发电课程为学生申请开放实验室,支持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开展相关探索性实验㊁实践项目㊂例如在风的数学描述部分,给开放实验室配备测风设备,并支持学生调研采购或自主设计相关组件,在校园内及周边区域进行实地测量,验证风廓线的适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工科的独特视角观察风场的变化,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与神秘,引导学生敬畏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㊂2.3㊀专题调研,小组作业结合课程内容㊁行业热点和学生兴趣,拟定了10个课题,让学生组队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选择其中两个进行介绍㊂2.3.1㊀风力发电在建筑中的应用从原始社会在树上搭建挡风遮雨的窝开始,建筑就与人类相依相随,到目前为止,建筑已是人类生活㊁工作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物质㊂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满足着人们各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制造出许多的环境污染物,消耗了很多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㊂建筑在大量耗能的同时,还向外界排放着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加剧㊂降低建筑中的能耗,引入可再生能源已经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炙热课题㊂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㊁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筑设计者们已经在考虑如何将风力发电机安装在建筑上,使其为建筑提供电力,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风力发电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㊂有的同学重点调研了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情况,包括建筑环境中风能的特点㊁风能利用形式和风能利用研究概况㊁风力机与建筑结合的新趋势等㊂有的同学调研了风电建筑一体化的基本概念㊁发展过程㊁优点和现存问题,以及一些风电建筑一体化的国内外实例㊂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风电建筑一体化的3种应用形式:一是风力机安装在建筑屋顶上,二是风力机设置在两座建筑物之间,三是风力机设置在建筑物的空洞中㊂并结合国内外的建筑实例从当地的风况㊁建筑的特点㊁风力机所处的高度㊁美观性㊁当时风力机的技术情况㊁风力机与建筑结合的方式等方面分析它为何选用该类型风力机㊂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㊂2.3.2㊀简易小风洞平台的设计与搭建风力发电的原理是风吹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化成风轮旋转的机械能,通过主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㊂风轮捕获风能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风轮的设计方法有两种:计算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优点是成本低㊁速度快,但结果仍需实验的验证㊂要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风轮,首先要能模拟真实风场,以研究各种风况下风力机的性能,获得高性能的风轮㊂模拟自然风场,最可靠的设备是风洞,常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精度高㊁可控性强,但是造价昂贵,通常在百万以上㊂基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属性,要建立高精度的风洞不现实,而风电㊁流体方向的㊃352㊃实训㊁实验㊁毕业设计及课外学术竞赛等拓展训练中又急需一个可提供一定风速范围的㊁均匀㊁稳定的风场,通常用一个简单的鼓风机来实现,但是对此风源后100mm 处平行于鼓风机出口截面上的风场进行了测量,发现风场是非常不均匀的,且此风源只能提供这一种风场,不可调节速度㊂自然界的风时时变化,且在某一个特定时刻下,风力机扫略平面内的风速接近均匀,我们做风力机性能试验,尤其是优化风轮的设计实验时,此风源远不能达到模拟自然风场的目的㊂为提高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在低成本下实现自然风的模拟,为风轮提供风速在一定范围可调㊁均匀㊁稳定的风场,本课题鼓励学生通过文献调研㊁实地考察等方式设计适用于风电实验室的简易小风洞,并在搭建过程中测量风场均匀性㊁稳定性㊁可调性,将测量结果反馈到设计方案中,希望通过多轮优化,搭建出可模拟自然风的简易小风洞㊂有的同学在了解风洞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空间条件㊁资金条件和对风洞的指标要求,拟定第一轮设计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组件,如功率足够大㊁可无级调速的风源,蜂窝器,阻尼网,能兼容实验室的风力发电仪等设备的风洞外壳,可实现狭小空间多点精确测量的风速仪,固定风速仪并将其移动到测量点的辅助支架等㊂有的同学借助学校3D打印机㊁数控机床等设备制作风洞组件,如风洞外壳㊁支架㊂无法自行制作或自行制作成本更高的组件如风速计㊁风源㊁阻尼网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需求确定型号,完成了采购㊂小组同学合作搭建了小风洞,详细测量了实验段风场,将测量结果作为反馈信息,优化设计方案㊂通过数次设计㊁搭建㊁优化的过程,所搭建的简易小风洞可提供一定风速范围内㊁均匀㊁稳定的风场㊂在不断的设计㊁优化㊁搭建过程中,同学们总结出了一套高品质简易小风洞平台设计方案,从方案设计㊁组件3D打印及加工采购,测试平台升级,测试信息反馈,风洞平台优化,直至搭建出满足设计指标的小风洞平台,对高品质㊁低成本简易小风洞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㊂此课题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㊂3 结语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 风力发电技术 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㊁开放实验室㊁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㊁民族使命感与自豪感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㊂参考文献[1]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6):286-298.[2]杨振华,雷维新,刘运牙,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539(23):86-88.[3]吴发红,于小娟,殷勇,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4):115-121. [4]徐大平.风力发电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5]赵华,高辉,李纪伟,等.城市中风力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J].新建筑,2011,136(03):45-48.[6]宁磊,张伟.风力机与高层建筑一体化初探[J].科技视界,2016,173(14):45-46.㊃452㊃。
2021 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
2021 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项目编号:AH-2021-NSRP-001项目名称: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所属学校:安徽大学项目负责人:XXX开始日期:2021年3月1日结束日期:2022年2月28日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将探索新型材料的光电性能,优化电池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研究内容:1.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筛选与设计我们将从现有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筛选出具备优异光电性能的材料,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结合量子力学计算和材料基因工程等方法,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速率和光吸收能力。
2.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我们将对筛选出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包括结构分析、晶体缺陷检测和能带结构测量等。
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光电性能测试手段,我们将详细研究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光吸收特性和电荷传输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3. 电池结构优化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通过调整电池界面和电子传输层的结构和性质,减少能量损失和材料浪费,以达到提高电池整体性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预期成果:本研究项目旨在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以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1. 筛选出具备高效光电转换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并探索其潜在应用领域。
2. 提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优化方案,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开展新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工艺研究,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4. 发表高质量科学论文,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
项目进展计划:1. 第一阶段(2021年3月至6月):收集并筛选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文献资料,开展材料模拟和设计工作。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在2023年,安徽省将面临着诸多社会科学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传承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对于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在2023年,安徽省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挑战。
随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和新模式的兴起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和机遇。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需要着重关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趋势和新挑战,深入研究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社会变革随着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安徽省的社会结构和人口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也将成为社会变革的关键课题。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需要关注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三、文化传承作为淮文化和徽派文化的发源地,安徽省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需要聚焦如何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和文化消费的融合发展。
四、环境保护在2023年,安徽省将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依然突出,而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也成为当务之急。
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需要聚焦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总结回顾2023年安徽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应该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趋势和新挑战,积极寻找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和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进步。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
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第18卷第5期2023年10月V ol.18,No.5Oct.2023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001);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3AH040122);安徽未来技术研究院企业合作项目(2023qyhz01);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 -2021-057)㊀㊀第一作者:陶开燕(1996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毒理学,E -mail:*****************㊀㊀*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㊀㊀#共同通信作者(Co -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cnDOI:10.7524/AJE.1673-5897.20221121002陶开燕,徐晓平,杨晓凡,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3,18(5):236-245Tao K Y ,Xu X P,Yang X F,et bined toxicity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and bromate to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J].Asian Journal of Eco -toxicology,2023,18(5):236-245(in Chinese)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陶开燕1,徐晓平1,2,*,杨晓凡1,#,陈涛1,李彬彬1,李锦程11.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芜湖2410002.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协同创新中心,芜湖241000收稿日期:2022-11-21㊀㊀录用日期:2023-02-19摘要: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和溴酸盐(BrO -3)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㊂为了探究PSNPs 和溴酸钠(NaBrO 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的联合毒性效应,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为受试生物,探究了PSNPs (0.001㊁0.1mg ㊃L -1)㊁NaBrO 3(0.001㊁0.1mg ㊃L -1)以及它们的联合作用对轮虫生命表参数㊁种群增长㊁个体及卵大小的影响㊂PSNPs 和NaBrO 3单一及联合暴露显著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的生命表参数,其中,内禀增长率是最为灵敏的参数㊂0.1mg ㊃L -1PSNPs 和0.001㊁0.1mg ㊃L -1NaBrO 3联合暴露使轮虫个体显著减小,0.001mg ㊃L -1PSNPs 和0.001㊁0.1mg ㊃L -1NaBrO 3联合暴露使轮虫的卵体积显著增大㊂PSNPs 和NaBrO 3联合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的抑制产生协同效应,0.001㊁0.1mg ㊃L -1PSNPs 与0.001mg ㊃L -1NaBrO 3联合作用对轮虫个体的抑制表现出拮抗作用,0.001㊁0.1mg ㊃L -1NaBrO 3能够降低0.1mg ㊃L -1PSNPs 对轮虫净生殖率的抑制作用㊂结果表明,PSNPs 和NaBrO 3联合作用对轮虫产生了复杂的毒性效应,且联合毒性效应与PSNPs ㊁NaBrO 3的浓度配比有关㊂关键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溴酸盐;萼花臂尾轮虫;联合毒性作用;生命表参数;种群增长;个体及卵大小文章编号:1673-5897(2023)5-236-10㊀㊀中图分类号:X171.5㊀㊀文献标识码:ACombined Toxicity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and Bromate to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Tao Kaiyan 1,Xu Xiaoping 1,2,*,Yang Xiaofan 1,#,Chen Tao 1,Li Binbin 1,Li Jincheng 1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 in Wanjiang City Belt,Wuhu 241000,ChinaReceived 21November 2022㊀㊀accepted 19February 2023Abstract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and bromate (BrO -3)exist widely in aquatic environment,which canadversely affect aquatic organism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mbined toxic effects of PSNPs and sodium bromate (NaBrO 3)on rotifers,the effects of PSNPs (0.001,0.1mg ㊃L -1),NaBrO 3(0.001,0.1mg ㊃L -1)and their combined actions on life -table parameters,population growth,body and egg size of rotifers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were in -第5期陶开燕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237㊀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ngle and combined exposure of PSNPs and NaBrO3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life-table parameters of Brachionus calyciflorus,in which intrinsic rate of population increase was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The combined exposure of0.1mg㊃L-1PSNPs and0.001,0.1mg㊃L-1NaBrO3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ize of the rotifer body,and the combined exposure of0.001mg㊃L-1PSNPs and0.001, 0.1mg㊃L-1NaBrO3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gg size of the rotifers.PSNPs and NaBrO3had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rotifers.0.001,0.1mg㊃L-1PSNPs and0.001mg㊃L-1NaBrO3showe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body size of rotifers.0.001,0.1mg㊃L-1NaBrO3could reduc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0.1mg㊃L-1PSNPs on the net reproductive rate of rotif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SNPs and NaBrO3produced complex toxic effects on rotifers,and the combined toxic effects depend onth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PSNPs and NaBrO3.Keywords:polystyrene nanoplastics;bromate;Brachionus calyciflorus;combined toxic effect;life-table parame-ters;population growth;body and egg size㊀㊀塑料制品由于便捷和经济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塑料的大量使用㊁不当处置和难降解造成了大量的塑料垃圾[1]㊂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4.80ˑ106~1.27ˑ107t塑料垃圾排入到水环境中[2]㊂这些进入到水体中的塑料在水解㊁光降解和生物分解等作用下会形成粒径更小的塑料微粒,其中,粒径ɤ100nm的塑料微粒被称为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3]㊂NPs在水体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4]且易被贻贝㊁蚤状溞㊁轮虫等水生生物误食或吸附于生物体表面[5-7],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代谢㊁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8-10]㊂此外,NPs具有粒径小㊁比表面积大㊁疏水性强等特点,容易吸附和转移水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形成复合污染物[11-12],造成不可预知的生态风险㊂聚苯乙烯(PS)是需求量最大的聚合物之一,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13-14]㊂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PSNPs的长期暴露显著降低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子代孵化率,造成胚胎发育畸形[15],PSNPs可以作为水杨酸乙基己酯(EHS)的载体,促进EHS在斑马鱼(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积累及其向后代的转移[16]㊂溴酸盐(BrO-3)经常在自然水体和处理水中被检出㊂美国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溴酸盐浓度分别为2.6μg㊃L-1和204.6μg㊃L-1[17],英国受化学品生产厂长期泄露影响的地下水中溴酸盐浓度则达到了2mg㊃L-1[18],我国沈阳㊁上海两地地表水中溴酸盐浓度分别为6.96μg㊃L-1和33.2μg㊃L-1[19]㊂我国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22)[20]中规定了溴酸盐限值为10μg㊃L-1㊂溴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高,会在水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富集,对水中生物造成影响㊂研究发现,溴酸盐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48h㊁96h的LC50为55.3mg㊃L-1和46.8mg㊃L-1,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24h的LC50为365.29mg㊃L-1,还抑制萼花臂尾轮虫的游泳速度,降低其净繁殖率㊁种群增长率,缩短寿命[21-22]㊂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类群,在维持水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萼花臂尾轮虫具有分布广泛㊁世代周期短㊁易培养和对毒物敏感等特点,是开展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23]㊂鉴于环境中PSNPs与溴酸盐的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两者共存时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对轮虫等重要浮游生物产生复杂的毒性效应,影响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㊂本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从存活㊁繁殖㊁种群增长及形态变化等多个方面研究了低浓度PSNPs和NaBrO3对其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可为探明PSNPs与NaBrO3共存条件下对轮虫类浮游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同时为水环境中复合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㊂1㊀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㊀轮虫的采集与培养实验所用的萼花臂尾轮虫采自芜湖市汀棠湖㊂采样后,随机挑选非混交雌体置于实验室(25ʃ1)ħ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单克隆培养,光照强度为100lx,光暗比为14hʒ10h,在实验室的培养时间超过6个月㊂使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配方[24]配制轮虫培养液,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为轮虫唯一食物来源㊂斜生四链藻采用HB-4培养液培养,待其处于指数增长期时进行离心浓缩收集,238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储存于4ħ下保存备用,投喂密度为2.0ˑ106cells㊃mL-1㊂实验开始前,将一定数量的轮虫置于(25ʃ1)ħ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预培养,此过程中,每12h悬浮一次沉淀于试管底部的藻类食物,每24h更换一次轮虫培养液并投喂新的食物,同时通过去除一部分轮虫个体使种群始终处于指数增长期,预培养时间为1周㊂1.2㊀测试液的配制实验所用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为0.05~0.1μm,2.5%m/V,CAS:9003-53-6)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液在4ħ下避光保存㊂表征结果显示,该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平均粒径为(83.34ʃ0.60)nm,Zeta电位为(26.20ʃ0.46)mV,且呈较为规则的球形,分散效果良好(图1)㊂NaBrO3(分析纯,99.8%)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㊂实验开始前,用蒸馏水配制100mg㊃L-1的PSNPs母液和1000mg㊃L-1的NaBrO3母液,并置于4ħ下保存㊂为了减小PSNPs的聚集作用,每次使用前进行30min的超声处理,并每24h配制一次测试液㊂结合溴酸盐的实际环境检测浓度及水质标准中规定的限值等因素,设置测试液的浓度为PSNPs:0.001mg㊃L-1(低浓度,L)㊁0.1mg㊃L-1(高浓度,H),NaBrO3:0.001mg㊃L-1(低浓度,L)㊁0.1mg㊃L-1(高浓度,H),参考杨越等[25]不同毒性比联合毒性实验的设计思路,设置了PSNPs-NaBrO3相同浓度比和不同浓度比的联合处理组,探究联合毒性作用中2种污染物的浓度配比对毒性效应的影响,测试液(PSNPs-NaBrO3)的组成及浓度见表1㊂1.3㊀生命表实验实验开始时,从完成预培养的轮虫中随机吸取若干个带卵的非混交雌体,置于和预培养条件相同的小玻璃杯中进行培养,并每隔2h把孵化出的轮虫幼体取出用于生命表实验㊂实验在24孔培养板中进行,每个孔中放入一只幼体(龄长<2h),并加入0.5mL测试液(含有2.0ˑ106cells㊃mL-1斜生四链藻),每个浓度设置3组重复,将培养板置于(25ʃ1)ħ㊁无光照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实验㊂实验开始12h后的48h内,每4h观察一次㊁48h之后每8h观察一次轮虫的存活及产卵情况,记录轮虫母体的存活情况及产生的幼体数量,并移出所产幼体㊂实验期间每24h更换一次测试液并投喂新的斜生四链藻,实验至母体全部死亡为止㊂基于实验记录,参照Xue等[26]的方法计算轮虫主要发育阶段的历时,包括幼年期(JP,指从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枚卵所经历的时间);胚胎发育时间(ED,指从卵的产出到幼体孵出所经历的时间);生殖期(RP,从第一枚卵产出到最后一枚卵产出所经历的时间);生殖后期(PP,从轮虫产出最后一枚卵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㊂生命表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参照Ge等[27]的方法,特定年龄存活率(l x)为X年龄组开始时存活个体百分数;特定年龄繁殖率(m x)为X年龄组平均每个个体所产的后代数;生命期望(e)为各轮虫个体出生时能存活多久的估计值;净生殖率(R)为种群经过一个世代后的净增长率,R0=ðl x㊃m x;世代时间(T)为轮虫完成一个世代所经历的时间,T=ðl x㊃m x㊃xR;平均寿命(LS)为所有个体平均存活时间的观察值;内禀增长率(rm)为种群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图1㊀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的形貌Fig.1㊀Morphology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表1㊀实验测试液PSNPs-NaBrO3的浓度组成Table1㊀The concentration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st solution PSNPs-NaBrO30-0L-0H-00-L0-H L-L L-H H-L H-H PSNPs/(mg㊃L-1)00.0010.1000.0010.0010.10.1 NaBrO3/(mg㊃L-1)0000.0010.10.0010.10.0010.1第5期陶开燕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239㊀的最大增长率,先根据方程rm =ln RT粗略计算,再根据方程ðnx=0e-r m㊃x l x㊃m x=1在Excel中试算求得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精确值㊂1.4㊀种群增长实验从预培养好的试管中随机取10只龄长<2h的轮虫幼体,将其置于5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 测试液(含有2.0ˑ106cells㊃mL-1斜生四链藻),每个浓度设置3组重复,置于(25ʃ1)ħ㊁无光照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群体累积培养㊂实验期间,每12h悬浮一次沉积于试管底部的藻类食物,每24h更换一次测试液;72h后,分别计数存活轮虫的携卵雌体数㊁不携卵雌体数㊁混交雌体数和休眠卵数㊂轮虫种群增长率(r)的计算公式为:r=ln Nt-ln N0t,式中:N0㊁N t分别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进行到第t 天时的种群密度,t为时间,本研究中t=3㊂计算种群中携卵雌体数与不携卵雌体数的比值(OF/NOF),混交雌体数与总雌体数的比值(MR)㊂1.5㊀轮虫个体大小和卵体积实验从预培养好的烧杯中随机取30只龄长<2h的轮虫幼体,将其置于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10mL 测试液(含有2.0ˑ106cells㊃mL-1斜生四链藻),每个浓度设置3组重复,置于(25ʃ1)ħ㊁无光照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㊂实验开始8h后每2h观察一次轮虫,待轮虫携带第一枚卵后取出,用5%甲醛固定㊂采用蔡康光学(XSP-8CC)显微装置和图像采集系统对固定的轮虫进行拍照并进行测量㊂根据萼花臂尾轮虫的形态学特征,本实验采用Fu等[28]和Ciros-Pérez 等[29]的方法,测量轮虫的背甲宽度㊁背甲长度㊁卵长径和卵短径4个形态参数,根据Sarma和Rao[30]的公式计算轮虫的个体大小(body size,BS)和卵体积(eggsize,ES):BS=a2ˑb5,ES=π(m2ˑn+n2ˑm)12,式中:a和b分别为背甲长度和背甲宽度,m和n分别为卵长径和卵短径㊂1.6㊀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Excel和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Origin2019作图,数据以平均值ʃ标准差(MeanʃSD)表示㊂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以上条件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检验各实验组与空白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㊂P<0.05表示差异显著㊂2㊀结果(Results)2.1㊀PSNPs和NaBrO3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㊀㊀生存分析结果表明,H-H处理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㊂繁殖率在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中没有呈现出显著变化(P>0.05),但L-L㊁L-H㊁H-L㊁H-H处理组均使繁殖率的最高点降低且延长了较高繁殖率的时间(图2)㊂发育阶段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H㊁L-L㊁H-L㊁H-H处理组的JP显著延长(P<0.05),H-L处理组的ED显著缩短;0-H㊁L-L㊁H-H处理组的RP 显著延长(P<0.05);0-H处理组的PP显著缩短(P <0.05)(图3)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L㊁H-H处理组使e0㊁LS值显著延长(P<0.05),H-0处理组使R值显著降低,L-H处理组使R值显著升高(P<0.05),0-H㊁L-L㊁L-H㊁H-L和H-H处理组显著延长了T(P<0.05),H-0㊁0-L㊁0-H㊁L-L㊁H-L㊁H-H处理组显著降低了rm(P<0.05)(表2)㊂2.2㊀PSNPs和NaBrO3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㊀㊀与对照组相比,0-L㊁0-H㊁L-L㊁L-H㊁H-L和H-H 处理组的r显著降低,所有处理组对轮虫的OF/NOF 均不产生显著影响(图4),所有处理组下均无混交雌体和休眠卵产生㊂2.3㊀PSNPs和NaBrO3对萼花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㊀㊀与对照组相比,L-0㊁H-0㊁0-L㊁0-H单独处理组及H-H联合处理组均使轮虫个体显著减小,L-L联合处理组使轮虫的卵体积显著增大(图5)㊂3㊀讨论(Discussion)生命表参数能够综合反映轮虫的存活和繁殖情况,且对特定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31]㊂通常情况下,繁殖参数对环境压力和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大于存活参数[32]㊂如Rao和Sarma[33]的研究表明,低浓度滴滴涕(DDT)的暴露会使轮虫的R0㊁r m显著降低,却不会影响轮虫的存活率㊂R0㊁r m对不同的毒物也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研究表明,R对龙须菜抽提液的敏感性大于rm,而对石油水溶性成分来说,rm的敏感性大于R[34-35]㊂本研究中,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rm在多数处理组(6组)中受到毒物单一和联合作用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低浓度组中也与对照组显示出显著差异,而R则只在少数处理组240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2组)中显示出差异性,表明PSNPs 和NaBrO 3的单一和联合暴露对r m 的影响更大,r m 比R 0和其他参数更加适合监测PSNPs 和NaBrO 3的单一和联合暴露对轮虫种群的毒性影响㊂图2㊀PSNPs-NaBrO 3暴露下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Fig.2㊀Age -specific survivorship and age -specific fecundity of B.calyciflorus exposed to PSNPs -NaBrO 3表2㊀PSNPs-NaBrO 3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Table 2㊀Effects of PSNPs -NaBrO 3exposure on life -table parameters of B.calyciflorusPSNPs -NaBrO 3处理组PSNPs -NaBrO 3treatmente 0/hR 0T /hr mLS/h 0-0181.56ʃ15.91bc 16.87ʃ2.00bcd 83.33ʃ4.83d 0.0414ʃ0.0012a 173.56ʃ15.90bc L -0180.44ʃ3.67bc 15.78ʃ0.46de 87.49ʃ1.77d 0.0383ʃ0.001ab 172.44ʃ3.67bc H -0175.33ʃ8.51c 14.17ʃ1.22e 86.28ʃ5.41d 0.0362ʃ0.001bc 167.33ʃ8.51c 0-L 190.67ʃ11.51abc 16.00ʃ1.16de 89.59ʃ2.29cd 0.0371ʃ0.002bc 182.67ʃ11.51abc 0-H 194.22ʃ11.67ab 18.90ʃ1.64ab 99.67ʃ0.27ab 0.0358ʃ0.002bc 186.22ʃ11.67ab L -L 198.67ʃ17.32ab 17.92ʃ1.29abcd 98.92ʃ6.06ab 0.0360ʃ0.002bc 185.26ʃ7.96ab L -H 196.48ʃ9.09ab 19.17ʃ0.58a 94.60ʃ4.08bc 0.0388ʃ0.001ab 188.48ʃ9.09ab H -L 203.18ʃ4.62a 16.41ʃ1.11cd 97.52ʃ4.78ab 0.0347ʃ0.003c 195.18ʃ4.62a H -H205.21ʃ5.26a18.48ʃ1.19abc103.06ʃ3.41a0.035ʃ0.002c197.21ʃ5.26a注:e 0㊁R 0㊁T ㊁r m 和LS 为生命期望㊁净生殖率㊁世代时间㊁内禀增长率和平均寿命;表中同一列数据右上角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Note:e 0,R 0,T ,r m and LS represent life expectancy at hatching,net reproductive rate,generation time,intrinsic rate of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aver -age lifespan;the same superscript letters in the same rank repres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while the different letter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第5期陶开燕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241㊀图3㊀PSNPs-NaBrO 3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发育阶段的影响注:(a)㊁(b)㊁(c)㊁(d)分别为胚胎发育期㊁幼年期㊁生殖期和生殖后期;a ㊁b ㊁c ㊁d 表示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表示平均值,表示中位数,误差棒表示ʃ标准差㊂Fig.3㊀Effects of PSNPs -NaBrO 3exposure o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calyciflorusNote:(a),(b),(c)and (d)represent embryonic development,juvenile period,reproductive period and post -reproductive period respectively;a,b,c and d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group (P<0.05);show meanvalue,show median,error bars indicate ʃSD (n =3).㊀㊀生物种群的所有个体都承担着种群繁衍的任务,生物种群的增长或衰亡是所有个体存活和繁殖的累积表现㊂研究表明,面对外界环境和毒物的压力时,轮虫个体会在繁殖和生存之间进行能量的分配权衡[36]㊂如低温下轮虫寿命的延长要以牺牲繁殖为代价,且温度越低,轮虫所摄取的能量就会越倾向于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37]㊂而Xu 等[38]研究发现,较高浓度DDT 暴露下,轮虫选择降低繁殖率来实现对毒物的适应㊂本研究中,轮虫的JP 和T 值在多个处理组中被显著延长,而R 0值却没有受到显著影响(除了H -0㊁L -H 组外),表明轮虫受到胁迫后,在不降低后代个数的情况下,推迟了繁殖开始的时间,延长了后代产出的周期,降低了繁殖频次,这直接导致了r m 值的显著降低,轮虫个体对种群增长的贡献在减少,其结果必然增加轮虫种群衰亡的风险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H -L 和H -H 组中,轮虫的LS 值被显著延长了,而这2组的r m 值是所有处理组中最低的2组,表明在耐受压力下,轮虫试图通过延长寿命增加可能的 繁殖机会 以弥补r m 的降低给种群带来的风险㊂在受污染环境中,生物体会把部分能量用于抵抗污染物的胁迫[39]㊂研究表明,轮虫对微囊藻毒素的抵抗是一个耗能过程,它可以通过减小形态学参数,节约生长能量以抵抗微囊藻毒素的胁迫[40]㊂本研究中,L -0㊁H -0㊁0-L ㊁0-H 和H -H 处理组的BS 均显著减小,表明轮虫减少了用于自身发育的能量来增加对PSNPs 和NaBrO 3单一及联合暴露的抵抗㊂同样,当能量有限时,轮虫的繁殖会在卵大小和产卵量之间进行权衡[41]㊂如食物短缺时,桡足类会产出体积较大但数量较少的卵,以保证后代有较高的存242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活率,能更好地维持种群的延续[42]㊂本实验中,L -L处理组的r m 显著降低,ES 显著增大,表明轮虫采取降低产卵效率,提高卵质量的对策来增强对低浓度PSNPs 和NaBrO 3联合胁迫的抵抗㊂图4㊀PSNPs-NaBrO 3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注:(a)PSNPs -NaBrO 3暴露3d 后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b)PSNPs -NaBrO 3暴露3d 后种群中携卵雌体数与不携卵雌体数的比值(OF/NOF);a ㊁b ㊁c ㊁d 表示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㊂Fig.4㊀Effects of PSNPs -NaBrO 3exposure o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B.calyciflorusNote:(a)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B.calyciflorus after 3d exposure to PSNPs -NaBrO 3;(b)Ratio of the number of carrying females to the number of non -carrying females in the population after 3d exposure of PSNPs -NaBrO 3(OF/NOF);a,b,c and d represent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group (P<0.05).图5㊀PSNPs-NaBrO 3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个体及卵大小的影响注:(a)PSNPs -NaBrO 3暴露后萼花臂尾轮虫的个体大小;(b)PSNPs -NaBrO 3暴露后萼花臂尾轮虫的卵大小;a ㊁b ㊁c ㊁d 表示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㊂Fig.5㊀Effects of PSNPs -NaBrO 3exposure on body and egg size of B.calyciflorusNote:(a)Body size of B.calyciflorus after exposure to PSNPs -NaBrO 3;(b)Egg size of B.calyciflorus after exposure to PSNPs -NaBrO 3;a,b,c and d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group (P <0.05).㊀㊀PSNPs 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环境中与之共存的污染物,从而影响共存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同时PSNPs 与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合作,造成难以预料的生物效应㊂通常混合物的生物效应大于单一组分的生物效应㊂有研究发现,高浓度微塑料和氟苯尼考联合作用对河蚬摄食率的抑制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的抑制之和[43];微塑料和文拉法辛共存时泥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单独接触文拉法辛时的活性[44],表明微塑料和共存的污染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第5期陶开燕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243㊀用㊂本研究中,PSNPs与NaBrO3共存时,所有联合处理组(L-L㊁L-H㊁H-L㊁H-H)的r均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各自对应的单独处理组,表明PSNPs与NaBrO3对轮虫r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㊂造成协同毒性效应的原因可能是:轮虫是一种滤食性动物,可以通过摄食使PSNPs进入体内,而PSNPs作为NaBrO3的载体,导致NaBrO3进入到轮虫体内的量增多,污染物的有效浓度增高,对轮虫r 的抑制效果增强㊂或者是PSNPs独特的化学性质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NaBrO3更容易进入膜内产生作用㊂然而,不是所有联合作用都会使毒性效应增强㊂研究表明,PS-MPs和罗红霉素(ROX)共同暴露对大型溞的氧化胁迫并没有比单一暴露强[45],阿伏苯宗(A VO)的存在能够减轻PSNPs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46]㊂本实验中,H-L㊁H-H暴露对r m的抑制作用与H-0㊁0-L㊁0-H单独暴露时无显著差异,呈现出独立作用㊂而L-L㊁H-L暴露对BS的抑制作用与各自对应的单独暴露相比反而减弱了,呈现出拮抗作用㊂此外,NaBrO3的存在降低了0.1mg㊃L-1PSNPs对轮虫R的抑制作用㊂上述情况结合协同效应充分表明,不同浓度PSNPs和NaBrO3以及二者不同的组合方式,对轮虫产生的毒性效应不尽相同,体现出联合毒性效应的复杂性㊂通信作者简介:徐晓平(1979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监测与控制㊁生态毒理学㊂共同通信作者简介:杨晓凡(1978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Xu S,Ma J,Ji R,et al.Microplastic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Occurrence,accumulation,and biological effects[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03:134699[2]㊀Haward M.Science-based solutions to plastic pollution[J].One Earth,2020,2(1):5-7[3]㊀Mattsson K,Hansson L A,Cedervall T.Nano-plastics inthe aquatic environ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Processes&Impacts,2015,17(10):1712-1721[4]㊀Lv M J,Jiang B,Xing Y,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ebreakdown of microplastics:Strategies and future pro-spectiv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44):65887-65903[5]㊀Kolandhasamy P,Su L,Li J N,et al.Adherence of micro-plastics to soft tissue of mussels:A novel way to uptakemicroplastics beyond ingestion[J].Science of the TotalEnvironment,2018,610-611:635-640[6]㊀Liu Z Q,Cai M Q,Wu D L,et al.Effects of nanoplasticsat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on Daphniapulex after exposure through multiple generation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20,256:113506[7]㊀Xue Y H,Sun Z X,Feng L S,et al.Algal density affectsthe influences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on the fresh-water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Chemosphere, 2021,270:128613[8]㊀陈涛,徐晓平,李彬彬,等.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的毒性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35(5):1306-1314Chen T,Xu X P,Li B B,et al.Effects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on sexual reproduction of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2,35(5):1306-1314(in Chinese)[9]㊀Mao Y F,Ai H N,Chen Y,et al.Phytoplankton response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erspective from an entiregrowth period[J].Chemosphere,2018,208:59-68 [10]㊀Jiang W W,Fang J H,Du M R,et al.Microplastics influ-enc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the Manila clam,Ruditapes philippinarum[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22,293:118502[11]㊀Sui Y M,Wang S Y,Mohsen M,et al.The combinedeffect of plastic particles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n roti-fers (Brachionus plicatilis)performance[J].Journal of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22,21(2):509-519 [12]㊀Drago C,Pawlak J,Weithoff G.Biogenic aggregation ofsmall microplastics alters their ingestion by a commonfreshwater micro-invertebrate[J].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0,8:574274[13]㊀Xiong X,Wu C X,Elser J J,et al.Occurrence and fate ofmicroplastic debris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Yangtze River-From inland to the sea[J].Science of theTotal Environment,2019,659:66-73[14]㊀Li C R,Busquets R,Campos L C.Assessment of micro-plastics in freshwater systems:A review[J].The Science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07:135578[15]㊀靳非,田淼,穆景利,等.聚苯乙烯微塑料长期暴露对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亲代生长㊁繁殖及子代发育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16(4):216-223Jin F,Tian M,Mu J L,et al.Effects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parental generationand development of filial generation of 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after a long-term exposure[J].Asi-244㊀生态毒理学报第18卷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21,16(4):216-223(inChinese)[16]㊀Zhou R R,Lu G H,Yan Z H,et al.Interactive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and ethylhexylsalicylate on zebrafish[J].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2021,8(1):146-159[17]㊀Kemsley J.Bromate in Los Angeles water[J].Chemical&Engineering News Archive,2007,85(52):9[18]㊀Cornelissen J P,Kafouros M,Lock A R.Metaphorical im-ages of organization:How organizational researchers de-velop and select organizational metaphors[J].Human Re-lations,2005,58(12):1545-1578[19]㊀Wu Q,Zhang T,Sun H W,et al.Perchlorate in tap water,groundwater,surface waters,and bottled water from Chi-n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inorganic anions andwith disinfection byproducts[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10,58(3):543-550 [20]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21]㊀Fisher D,Yonkos L,Ziegler G,et al.Acute and chronictoxicity of selec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to Daphniamagna,Cyprinodon variegatus,and Isochrysis galbana[J].Water Research,2014,55:233-244[22]㊀Xu X P,Chen T,Wei X Y,et al.Effects of bromate onlife history parameters,swimming speed and antioxidantbiomarkers in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Ecotoxicology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21,208:111705[23]㊀Dahms H U,Hagiwara A,Lee J S.Ecotoxicology,eco-physiology,and mechanistic studies with rotifers[J].A-quatic Toxicology,2011,101(1):1-12[24]㊀Peltier W,Weber C.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acute tox-icity of effluents to freshwater and marine organisms[R].Washigton DC: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upportLaboratory,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United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1985[25]㊀杨越,孙昊宇,龙茜,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17(2):118-128Yang Y,Sun H Y,Long X,et bined toxicity ofaminoglycosides and antimicrobials with different ratioson Escherichia coli[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22,17(2):118-128(in Chinese)[26]㊀Xue Y H,Sun Z X,Feng L S,et al.Algal density affectsthe influences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on the fresh-water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Chemosphere, 2021,270:128613[27]㊀Ge Y L,Luo T,Ge C C,et parison of the life-his-tory parameters and competition outcome with Moinamacrocopa between two morphs of Brachionus forficula[J].Scientific Reports,2018,8(1):6022[28]㊀Fu Y,Hirayama K,Natsukari Y.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ypes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O.F.Müller[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1991,151(1):29-41[29]㊀Ciros-Pérez J,Gómez A,Serra M.On the taxonomy ofthree sympatric sibling species of the Brachionus plicatilis(Rotifera)complex from Spain,with the description of B.ibericus n.sp[J].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001,23(12):1311-1328[30]㊀Sarma S S S,Rao T R.Effect of food level on body sizeand egg size in a growing population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atulus Müller[J].Archiv Für Hydrobiologie,1987,111(2):245-253[31]㊀孙帆,葛乐乐,白琰,等.亚致死浓度的盐酸四环素对萼花臂尾轮虫存活㊁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21,56(3):377-383Sun F,Ge L L,Bai Y,et al.Effects of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on survival,re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of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2021,56(3):377-383(inChinese)[32]㊀Dong L L,Wang H X,Ding T,et al.Effects of TiO2nan-oparticles on the life-table parameters,antioxidant indices,and swimming speed of the freshwater rotifer Brachionuscalycifloru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A,Ecological and Integrative Physiology,2020,333(4):230-239[33]㊀Rao T R,Sarma S S S.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Bra-chionus patulus Müller(Rotifera)exposed to sublethalDDT concentrations at low and high food levels[J].Hydrobiologia,1986,139(3):193-200[34]㊀龙艾虹,梁迪文,罗洪添,等.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7):2583-2590Long A H,Liang D W,Luo H T,et al.Effects of seaweedextract(Gracilaria lemaneiformis)on life history parame-ters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J].Acta EcologicaSinica,2019,39(7):2583-2590(in Chinese)[35]㊀王嘉仪,沙婧婧,张晖,等.石油水溶性成分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殖㊁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9,14(5):159-167Wang J Y,Sha J J,Zhang H,et al.Water-accommodatedfraction(WAF)of oil exert negative impacts on reproduc-tion,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dymanics of marin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第5期陶开燕等: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和溴酸盐对萼花臂尾轮虫的联合毒性作用245㊀ogy,2019,14(5):159-167(in Chinese)[36]㊀Bernardes J P,John U,Woltermann N,et al.The evolu-tion of convex trade-offs enables the transition towardsmulticellularity[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 4222[37]㊀金对娇.二甲双胍对萼花臂尾轮虫延寿效果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33-55Jin D J.The life-prolonging effect of metformin on Bra-chionus calyciflorus[D].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21:33-55(in Chinese)[38]㊀Xu X P,Xi Y L,Wang X M.Effects of DDT and dicofolon life table demography of the freshwater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J].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20,29(2):1945-1951[39]㊀Oda Y,Sato K,Hanazato T,et al.Enhanced sensitivity toan insecticide carbaryl in Daphnia magna mediated byfish kairomone[J].Limnology,2019,20(2):137-141 [40]㊀项贤领,朱凌云,陈莹莹,等.微囊藻毒素和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形态学特征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8,30(4):1027-1040Xiang X L,Zhu L Y,Chen Y Y,et bined effectsof the microcystin MC-LR and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Brachionus calyciflorus[J].Journalof Lake Sciences,2018,30(4):1027-1040(in Chinese) [41]㊀Liang T,Zhou L,He W F,et al.Variations in the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three populations of Phrynocephalushelioscopus in China[J].PeerJ,2018,6:e5705[42]㊀Liu X,Ban S.Size-mediated temperature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Eodiaptomus japonicus(Copepoda,Calanoida)in Lake Biwa,Japan[J].Journal of PlanktonResearch,2020,42(6):779-782[43]㊀Guilhermino L,Vieira L R,Ribeiro D,et al.Uptake andeffects of the antimicrobial florfenicol,microplastics andtheir mixtures on freshwater exotic invasive bivalve Cor-bicula flumine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622-623:1131-1142[44]㊀Qu H,Ma R X,Wang B,et al.Enantiospecific toxicity,distribu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of chiral antidepressantvenlafaxine and its metabolite in loach(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o-exposed to microplastic and the drug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9,370:203-211 [45]㊀姜航,丁剑楠,黄叶菁,等.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罗红霉素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联合效应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9,28(7):1457-1465Jiang H,Ding J N,Huang Y J,et bined effects of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nd roxithromycin on the greenalgae(Scenedesmus obliquus)and waterflea(Daphniamagna)[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 28(7):1457-1465(in Chinese)[46]㊀Liu Y X,Wang Y H,Li N,et al.Avobenzone and nano-plastic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nervous sys-tem and retinal system and inhibit their locomotor behav-ior[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2,806(Pt2):150681Ң。
安徽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引安徽科技厅
附件1: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旳具有老式材料所不具有旳优秀性能和特殊功能旳材料,一般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构造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为提高本省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增进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特编制《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23—2023年)。
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和优质铜材深加工等产业技术发展指南另行公布。
一、发展现实状况及趋势伴随社会进步和新兴产业旳迅速发展,市场对新材料旳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停扩大,新材料已占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旳15-20%。
目前,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重要特点是: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长寿命及顾客订制化等方向发展,上游基础产业与下游新兴产业之间技术一体化,技术原则全球化,创新研发周期缩短,多学科交叉趋势增强,愈加重视与生态环境及资源运用旳协调性。
安徽省在新材料领域具有一定旳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具有迅速发展旳条件。
合肥杰事杰企业、皖维高新材料股份企业、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企业、安利合成革有限企业、黄山永新股份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定旳著名度;合肥、蚌埠、马鞍山、宣城、巢湖、无为等地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基地。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玻璃设计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新材料研发实力较强;建有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试验室等技术开发平台。
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水性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研究与粉体开发等技术处在国内领先地位,氧化铟锡(ITO)导电膜玻璃、透明导电膜(TCO)玻璃基板、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硅酸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级炭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陶瓷纳米粉体等产品性能处在全国先进水平。
安徽尚有较丰富旳非金属矿产资源,现已查明非金属矿产79种,其中方解石型碳酸钙,凹凸棒石粘土在储量与质量上居全国前列,煤系高岭土、绢云母、膨润土、沸石等储量也十分丰富。
基于ROSTCM的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ROSTCM的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张 莉,杨 剑(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 要:安徽省的创新政策总体上为安徽省的企业、人才等的研究、工作和学习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但是在政策发布的连贯性、出台政策的具体形式、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及政策类型的倾斜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安徽省现有的108份科技创新政策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ROSTCM软件从政策的发文频率、政策工具、政策类型、政策形式4个维度对创新政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安徽省创新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ROSTCM;文本分析doi:10.3969/j.issn.1006-8554.2021.05.010 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力量,安徽省2008年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安徽省全市已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参与长三角城市的发展,直至2020年,根据安徽省政府召开的“美好安徽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消息,安徽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9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一个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安徽省拥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合肥、芜湖、蚌埠为主要城市所建立的自主试验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省等四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使安徽省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的创新政策体系得到了不断加强,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
对于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秘(2019)137号》;对于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安徽省政府对新型产业实验工程进行补助,补助最高可达3000万元《皖政(2018)50号》;对于高新技术引进人才方面,安徽省发布了支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若干政策的通知,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措施《皖政〔2018〕50号》;对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研成果,安徽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皖政(2017)76号》《皖政〔2017〕52号》《皖政〔2018〕50号》。
2023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考试真题2023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材料一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 年 11 月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20 年 8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
2021 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4.55%,较去年同期提高0.44个百分点。
材料二2019 年 11月 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
这个横跨沪苏浙两省一市,由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地共同组成的示范区紧紧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改革攻坚取得了良好开局。
2020 年 6 月 1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网站上出现了同一份公示文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这份规划涉及范围并不大,主要包括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
但这24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三个省级行政区,参与规划制定的部门却不少:省级层面,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设区市层面,有苏州市、嘉兴市;再加上“两区一县”,地方政府就有“三级八方”。
总规作为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对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示范引领作用。
规划制定过程中参与部门众多,尤其强调协同性。
在空间组织方面,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推动存量用地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内涵提升。
示范区总规在治理方式上,强调共建共享、共担共赢,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第一批)清单
8
安徽中医药大学
16
202206f01050016
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调研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孙少明
8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17
202206f01050017
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蒋丽
8
合肥工业大学
18
202206f01050018
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生物技术中长期发展路径研究
安徽省农村与社会科技发展中心
张婷
8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14
202206f01050014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戴庞达
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15
202206f01050015
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滁州学院
韩慧霞
5
滁州学院
40
202206f01050040
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预防预警机制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顾东晓
5
合肥工业大学
41
202206f01050041
科技创新驱动安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降碳对策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
姚德利
5
安徽理工大学
42
202206f01050042
安徽省数智技术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赵辉
8
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5
202206f01050005
安徽省蔬菜种业发展战略研究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徐磊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5.06•【字号】皖教办〔2024〕27号•【施行日期】2024.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教办〔2024〕27号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有关高校: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省教育厅组织修订了2017年发布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皖教科研〔2017〕1号),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教育厅2024年5月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第三章类别第四章申报第五章评审第六章管理第七章鉴定第八章经费第九章附则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20〕17号)的精神,结合委厅机关“三评一赛”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三条立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搭建教育科学研究平台,凝聚教育研究力量,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凝聚教科研力量,探索教育规律,提供决策建议,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章组织第四条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工作,制定实施办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01
安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
提升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
安徽将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安徽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安徽将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安徽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安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一体化发展。 安徽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安徽将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本地科技创新活动。 安徽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评价与监测机制
建立科技创新评价 体系,对创新项目 进行科学评估和筛 选
加强科技创新监测 机制,及时掌握创 新动态和成果转化 情况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 与监测的法律法规 和政策体系,确保 评价与监测工作的 规范化和法制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评价与监测工作, 提高评价与监测工 作的公正性和透明 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素质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安徽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安徽工作,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人才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现有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科技奖励、创新基金等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中的人才政策
安徽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01
安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安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5):70-75http://xb ynau edu cn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 mail:ynndxbsk@qq com 收稿日期:2018-05-24 修回日期:2018-06-04 网络出版时间:2018-09-21 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300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6D105);蚌埠社科规划项目(BB18D006);蚌埠市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AKZK201802);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项目(SRC2016433);安徽科技学院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建设学科(AKZDXK2015B05);安徽科技学院重点项目(SRC2016415)。
作者简介:张红军(1979—),男,吉林长春人,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80921.0955.024.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8 05 012安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张红军1,刘 2(1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2 昆士兰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4072)摘要:以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
结合2000—2016年安徽三次产业发展相关数据,构建三次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剖析其协调发展程度,根据分析数据,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各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深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安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安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次产业;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8)05-0070-06TheCountermeasuresfor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reeIndustriesinAnhuiProvinceZHANGHongjun1,LIUYufan2(1 CollegeofManagement,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Fengyang233100,China;2 Faculty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UniversityofQueensland,Brisbane4072,Australia)Abstract:Thetransformationofeconomicgrowthmodewith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reein dustriesisanimportantguaranteeforChina seconomic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BasedonthedataofthreeindustriesdevelopmentsinAnhuifrom2000to2016,theevaluationindicatorssystemforthreeindustriesdevelopmentwereconstructed,thedegreeofcoordinateddevelopmentwasanalyzedbyusingthecouplingcoordinationmodel;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data,itwillbedividedintothreesta ges,andthecharacteristicsandthedevelopmenttrendofeachstageweresummarized.Thisarticlepro posestopromotetheintegrationofruralindustries,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secondaryin dustryandgivesprioritytothedevelopmentofproductiveservicestoraisethelevelofcoordinateddevel opmentofthreeindustriesandpromotesthehealthydevelopmentofeconomyinAnhuiprovince.Keywords:threeindustries;couplingcoordinationdegreemodel;coordinateddevelopment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之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中政府管理边界及各部门职责,具体管理政策的策略选择。
2.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中经营主体应当承担的主体责任。
3.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中用户应当承担的义务。
4.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中应发挥的作用,跨部门联合惩戒制度的设计及应用。
2018年8月
5.信息化监管手段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2018年11月
安徽文化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情况的梳理和应用研究
在对现状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梳理出当前我省需要重点科研攻关的、成果转化的、消化吸收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领域的关键工艺、关键装备和系统软件;重点文化行业的技术和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