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院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编者按】:改革是中国2013年的关键词,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全面改革”方案并将付诸于行动,那么这一方案在现实层面该如何去实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对此有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在为FT中文网2013年度报告所撰写文章中,陶然教授指出:“改革特别要讲究次序,也就是需要通过找到好的改革突破口,让上一个改革有利于后面一系列改革的进行。

如果改革的突破口选错,反而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具体而言,政府在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需要特别谨慎。

”所有人都同意中国需要改革。

这个国家正面临着增长失速、环境恶化、腐败日益严重、及社会日益缺乏稳定等诸多问题。

低效率投资正不断困扰着中国日益高负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终于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应对这些巨大挑战的严肃态度。

在备受瞩目的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是一项宏大而雄心勃勃的行动计划。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它确保了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方向,并要求在资源配置中赋予市场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在经历了一年多不确定性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政府准备推动全方位的经济改革。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强调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但这种改革是否必须牺牲短期的增长?我认为并不必然如此,而且也最好不要如此。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强劲的增长,中国的领导者们就没有足够的财政与金融资源来实现其宏伟的改革计划,也无法继续像2002-2008年间那样通过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来消除金融体系的巨大坏账。

目前,对改革者来说,应该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十分简单:如果过去不可持续的依赖投资和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增长以及不可持续,那么未来可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应从何而来?显然,中国已不需要、也无法继续投资更多的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

实际上,任何有正常判断力的人,只要到各个地方,尤其是内部省份的大部分市县走一走,看看目前各地大干快上进行的工业开发区与新城区建设,就不难判断中国工业开发区和新城区建设已严重过度,泡沫化的商品房建设也供给过度。

潜心经济学术研究 展现潮人智慧风采 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美国戴维斯加

潜心经济学术研究  展现潮人智慧风采  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美国戴维斯加

为观 众 呈现 了一 场 经 济 领 域 的 思 想 盛 宴 。 力 于 中 国经 济 转 轨 的研 究 ,将 “ 世 济 业 时 ,他 毫不 犹 豫 地 选择 了经 济 学 。 “ 经 我 会 后 , 《 商 》杂 志 记 者 对 余 淼 杰 教 授 用 ” 的理 想 融 入 了对 中 国 改 革 的 关 注 。 潮

百 来 人 , 竞 争 十 分 激 烈 , 中心 还 实 行
十分 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淘汰 机制 , “ 进入这个 机 我
构 时,里面 有 2 8个 人 , 到 现 在 还 是 2 8 个 人 ,基 本 上 是 每 年 招 一 个 新 人 , 同 时 也 淘 汰 一 个 人 ” ,余 淼 杰 向 我 们 介 绍 。 如 此 的 “ 压 ” 下 ,保 持 良好 的 心 态 和 高
美 国 戴 维 斯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经 济 学 博 士 体 制 改 革 的 一 种 新 探 索 , 也 是 吸 引 海 外 选 择 了 回 国 ,在 现 任 世 界 银 行 首 席 经 济
余淼杰作 了 《 国经 济与 贸易导 向发展 留 学 人 员 回 国 服 务 的一 种 开 创 性 尝 试 。 中 战略 》的主题演讲 。余淼 杰 以其 扎实 的
。 连 。 。
潜 心 经 济 学 术 研 究 展 现 潮 人 智 慧 风 采
记 北 京大 学 国 家发 展研 究院 中 国经 济 研 究 中心 副 教授 美 国戴 维 斯加 利 福 尼亚 大 学 经济 学博 士余淼 杰
■ 本刊 记 者 张丽 纯
21 0 0年 1 2月 1 臼 ,由 汕头 大学 商 Ce t r o o omi s a c ,CCER ) 的 成 员共 2 2 n e rEc n f c Re e r h 8人 ,皆 为 经济 学领 域 上 的佼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彦研究员

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彦研究员

心和国家 ( 重点 )实验室 ,基本按学科布局 ,重点加强基础研究能力 。2 O世纪 9 年代后 ,为加强科技成 O 果转 化 能 力 、产业 化 能力 和企 业 创新 服 务能 力 ,我 国创 新基 地 逐 步 向创新 链 中后 端 发 展 。建 设 了丁 程 ( 技 术研究 )中一 、企业技术 中心 、工程实验室 、科技企业孵化器 、大学科技 园、生产力促进 中一 、 t l , t 技术转移 l , 中 t、产业化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通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了大型科研仪器设施 、科 , l 学数据与信息 、 自 然科技资源 、标准计量检测等研发条件支撑体系和科技 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进入 2 世 1 纪 ,我 国 实施 自主创新 战略 ,创 新基 地 成为 建设 国家创 新体 系 、提高 创 新能 力 的重 要 内容 。 《 国家 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0 6 22 年 ) 2 0- 0 0 》提出按照 国家赋予的职责定位加强科研机构建设 ,优化资源
3 0 ,国家级企业技术 中心 55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9 、大学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 9 个 、国 3个 7个 7个 8
家 级 生 产力 促 进 中 , 2 t 15个 、国 家级 技 术转 移示 范 中心 】3个 、各 类 产 业 化基 地 55个 ,国 家 高新 区 8 l 4 2 3
和 国家 ( 点 )实 验室 建设 ,建设 一批 依 托 大科 学装 置 的综 合研 究 基 地 、跨 高校 的科学 研 究 中 , 重 t:产业 技 l
术开发体 系加强 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建设 ,建设一批信息 、空间、先进能源 、先进制造与新材
料 等科 技 创 新基 地 和人 口健 康 与 医药 、先 进工 业 生物 技术 、现代 农业 科 技 、生态 与 环境 科 技 、资 源 与海 洋 科 技 等科 技 创新 基 地 ;企业 技 术创 新体 系加强 企 业技 术 中心 建设 ;创 新 服 务体 系加 强技 术 转 移 中 , t、科 技 l 企 业孵 化 基地 、国家大 学科 技 园 、生 产力 促进 中心建设 。

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中智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
1、理念 院训:忠于国家、热爱民族。 精神理念:和谐团结、锐意开拓、积 极进取、勇于承担。 服务理念:以诚信服务为原则;以为 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高 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推动 智慧产业的发展为己任。 2、愿景 打造中国智慧产业航母队,建设 行业的诚信体制,将为创造中国 特色智慧产业发展的辉煌未来增 添一份张力。
中智产副院长 海峡两岸文化交 流中心主任
陈放
国际策划学会中国 地区秘书长
余明阳
品牌传播方向研 究生导师
叶茂中
资深营销 策划人和品牌 管理专家
梁中国
国际品牌论坛( IBF)主席
研修培训 环境科技
城市顾问
文化旅游
上海之根-松江考察
案 例
两岸文化交流
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助力聚焦台湾画册展
由中国日报社、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两岸 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百名摄影师聚 焦台湾摄影活动画册首发式暨展览开幕式” 在台北市政府一楼大厅(沈葆桢厅)举行。
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终身名誉理事长陈丽 华女士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出席开幕式
被誉为“瑶族文化博物馆”的瑶山乡,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在这里,你会体 验到瑶生活、鸟文化、陀螺文化;你会领略到丧葬砍牛习俗独特神秘、妇女着装“和风透 乳”独特时尚;你还可以参观到瑶王府、百年禾仓群以及古韵大型原生态文化节目。序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智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 2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概况
根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建设海峡文化,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指出打造两岸 文化共同体、促进两岸文化融合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与重要途径,加强两岸合作、促 进共同发展为核心工作的指导方向。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海峡 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筹委会。旨在搭建两岸“同宗同源、同根同脉的民族文化”的高端交流 及民间文化产业交流发展的平台。努力推进海峡两岸文化建设,加快构建两岸和谐文化共同 体,促进由两岸交流合作由经贸合作为主向文化融合发展。 中智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隶属于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 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接受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及相关机构指导和 监督管理。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百度文库)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Leadership)为企业家提供应对全球化趋势的学习平台,提高企业家应对竞争的组织领导力、品牌领导力、资源领导力;为企业家提供开放式产业资源平台,帮助企业家在人才、资金、市场、项目、渠道等方面获得多方共赢的要素。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倾力推动中国组织领导力发展,帮助企业家雕琢风骨、锤炼信念、拓展事业,帮助企业家打磨商业判断力、组织变革力、社会责任力、家庭幸福力、子女成长力。

领导者晋升为领袖需要传播信念、价值观、意志力,因而他是一位精神塑造者;领袖需要梳理智慧、传播智慧、启发智慧,因而他是一位文化传道者;领袖需要发现规律、传承规律、运用规律,因而他是一位知识实践者。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正是秉持这样的认知,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力量,着力培养中国企业家的正骨、正气、正能量,帮助中国企业家实现由企业领导者向商业领袖的转化。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紧随国家自主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特别开设针对企业董事长、总裁的领袖班课程,融合财经、商业、金融、战略、跨国公司高管等领域专业人士的智慧与能量,帮助企业家全面提升内在修为与外显功力,为企业家提供产业升级、金融创新、企业变革、组织发展方面的研究课题与研修课程,同时为企业家搭建全面发展平台。

研究院不仅仅在观念改造、方法转变方面提供战略性思维支持,更在实践操作领域为企业家提供人才、渠道、项目、金融服务支持,组织企业家进行国际化移动课堂学习、培养企业家全球化系统思考力,让企业家融入全球发展大势、分享世界财富智慧,为当今人类社会价值体系植入更多中国力量。

曾经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坚信在此过程中,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必将为社会培养大批领袖人才,并感召他们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贡献更多税收,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公司条例》依法注册成立,因此研究院在进行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方面具备基因型优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本院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在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以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个机构继续存在。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传统,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尝试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以综合性的知识集结服务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新秩序的建设,服务于社会科学的发现与探索。

这也是实现北京大学在新时期创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发展研究院将以国家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

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培养综合性的国家发展高级人才,成为中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

国家发展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0名,陈平、宫玉振、龚强、海闻、胡大源、霍德明、雷晓燕、李立行、李玲、梁能、林毅夫、卢锋、马浩、平新乔、沈艳、宋国青、唐方方、汪丁丁、汪浩、巫和懋、鄢萍、姚洋、易纲、余淼杰、曾毅、曾志雄、张黎、赵耀辉、周其仁、朱家祥。

硕士研究生方向包括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史以及国民经济学等。

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和经济学辅修介绍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辅修)项目成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跨学科优势的新型人才;以及选拔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培养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各行业未来的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导师黄益平现任职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农村发展教育背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学士(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年)工作经历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2000年5月至2009年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经济学研究员、高级讲师、中国经济项目主任,1994年4月至2000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国际访问教授,1998年8月至1999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6年9月至12月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7月至1990年2月部分兼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特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座教授(兼职),2007年7月至今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2008年4月至今《世界经济》、Asian Development Review和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期刊编委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Serica债券投资基金董事,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出版书籍1. Growth without Miracles: Reading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era of reform, co-editor with Ross Garnau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513 pages).2. China’s Last Steps Across the River: Enterprise and bank reforms, Asia Pacific Press, 2001(236 pages).3. 应用数量经济学,与宋立刚合著,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易纲、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49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跨学科视角的经济学研究人才。

通过专注于国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学术后备人才,以及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领军人物。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30学分,其中:
公共与基础课程,43-49学分;(注:若英语课按要求选修少于8学分的,可选修其他类别的课程补齐总学分。


核心课程,22学分;
限选课程,41学分;
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8学分。

1、公共与基础课程:43-49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3-29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20学分(学生修读数学分析(I)、数学分析(II)、高等代数(I)分
3、限选课程:41学分
(1)专业限选课32:
A.专业实践课:4学分(必须修读数据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编程课程)
(2)跨学科限选课:9学分(以下课程可自选,选课范围需至少覆盖3个类别)
4、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18学分
(2)其他:12学分本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公选课、通选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

注:本教学计划中的开课学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开课学期开课院系公布的信息为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推动着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了。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和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在国家关心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队伍。

研究院将致力于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应用,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进步,提高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水平。

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集聚了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

这些专业人才将利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实际研究工作,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研究院将主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领域展开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这些领域被认为是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深入研究,研究院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研究院将建立与各界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此外,研究院还将承担政策咨询和智库建设等重要任务,为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研究院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机构,研究院将发挥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的作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将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No. C20110202011-11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卢锋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o. C2011020 2011年11月28日摘要:在有关中国农民工大量文献中,考察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研究仍付诸阙如。

本文在系统收集梳理几百条相关原始数据资料基础上,定量估测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工水平及其演变轨迹。

初步结果显示,过去30余年农民工平均工资大体以略高于9%的趋势年增长率保持增长,用一般物价调整的实际工资经历三阶段演变,农民工相对正式职工工资比率值呈先高后低走势。

本文观测结果对我国农民工工资十几年基本不变流行判断提出商榷,对刘易斯拐点说背后“工资固定不变假说”是否具有足够经验支持提出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劳动力迁徙,中国劳动市场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1。

本文在“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项目一份专题分报告基础上修改而成。

感谢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罗欢镇教授2010年9月提供他收集的多种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

陈思丞同学在后期资料收集整理上积极承担和出色完成了大量助研工作,鞠兵同学负责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陈彧西同学、杨业伟同学在研究不同阶段参与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笔者非常感谢他们的参与和贡献。

本文初步结果在2011年6月1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增长”研讨会上报告,感谢参会领导和专家的相关评论和鼓励。

目录0、引言1、中国农民工政策与规模演变1-1、农民工及政府相关政策演变1-2、农民工规模增长和构成变化2、农民工工资数据与资料讨论2-1、全国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数据2-2、局部农民工工资统计调查数据2-3、个体农民工工资访谈数据3、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结果4、小结和讨论图1、农民工数量规模估测(1985-2010)图2、农民工年增量变化(1986-2010)图3、本地打工与外出务工占农民工比例(1985-2009)图4、农调队全国农民工工资数据(1995-2010)图5、全国农民工工资其它抽样调查数据(1993-2009)图6、两类全国农民工工资数据比较(1993-2010)图7、深圳某工业园农民工初始工资(1988-2002)图8、局部农民工工资统计调查数据(1988-2009)图9、农民工工资三类调查统计数据(1988-2010)图10、个体访谈农民工工资数据(1979-2009)图11、中国农民工工资四类数据资料汇总(1979-2010)图12、中国农民工名义工资估测结果(1979-2010)图13、中国31年农民工名义工资对数表达图14、中国农民工实际工资估测(1979-2010)图15、中国农民工与职工工资比率(1979-2010)附录表1、统计局农调部门对全国农民工工资调查资料(1995-2010) 附录表2、其他来源全国范围农民工工资调查资料(1993-2009)附录表3、局部农民工工资调查统计资料(1988-2009)附录表4、个体农民工访谈工资数据资料(1979-2009)引用文献中国农民工工资定量估测(1979-2010)引言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数以亿计农民工迁徙择业对推动就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研究院排名

中国研究院排名

中国研究院排名中国研究院排名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种参考的排名:1.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作为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具有较高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声誉。

其下辖多个研究院和实验室,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多个领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中国社科院是中国最高的社科研究机构,致力于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的推进。

该院下设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覆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3.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综合性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声誉。

其下设多个学院和研究所,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

4. 北京大学:北大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其下有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分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5.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较高的实力和声誉。

学校下设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

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也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较高的学术地位。

学校下设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7. 中国农业科学院:该院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其下有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的学术机构,下设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致力于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9.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中国著名综合性大学之一,其下设多个研究院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发 展 研 究 院 举 办酋 届智 霹论 坛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发展研 究院’ 举 办第二届智库论坛
一 年 多来 ,在 首席专 家 、东 南大学原 党委书记 、江苏省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研 究中心 主任 、研 究院院长 郭广 银教 授 带领 下 ,智 库重 点 围绕 党 的创新理 论 的跟 踪研 究和 阐释 、中国道路 及其发展 对策等推 出了一批有分量 的理论成果 与决策 咨询 报 告。在《人 民 日报》、《光 明 日报》等 中央媒体发表 《治 国理政科 学体 系 的丰 富发展》 等七篇重 要理 论 文章 ,先后 向江苏省 智库办提 交 了2O余 篇决策 咨询报告 ,其 中,《江 苏省创新驱 动战略实施绩 效分析及建议》获 江苏省领 导重要批示 。研 究院特 别聚焦 中国道路 史研 究 ,正在倾 心打 造 多卷 本《中 国道路探 索史》重 头大作 。 同时 ,研 究院 承接 了《“四个 全面”和 “强 富美高”新 江苏建设 研 究》、《十八 大 以来 党 中央 治国理政 的政治思想研 究》等 10余项 国家和江 苏省 重大项 目。研 究院还于 2015年 12月 、2016 年 6月 ,先后成 功举 办 两次 主题分 别 为“马 克 思主义 空 间理 论 与 中国新型城 镇化”、 “建设具 有全球影 响力 的产 业科技 创新 中心 :路径 与政 策”的智库高层论坛 ,《光 明 曰 报》、《新华 日报》等 多家媒体 对论 坛进 行 了专题 报道 ,产 生 了广泛 影 响。2016年 l2 月 ,研 究院成功入 围南京 大学 中国智库研 究与评 价 中心和 光 明 日报智 库研 究 与发布 中心联 合发布 的中国智库 索引(CTTI)来源智库。
术学 术 讥 构 冰

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简介

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简介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年第"期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简介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发研院$%是设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的南京市首批重点新型智库&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参谋助手&以深度挖掘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南京实践为宗旨&立足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和理论宣传#三位一体$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赋予了南京更加重要的使命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智库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为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建设指明了方向(发研院工作将着力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市情&充分体现南京特色'时代特征*二是坚持着眼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对策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建议&让成果融入发展&将#对策$转化为#决策$(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壮大人才队伍(以项目研究'学术研讨为牵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形成踊跃建言'切磋争鸣的良好氛围&培育壮大智库人才的队伍(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每年定期发布针对南京市情的研究课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将不定期地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并根据相关部门需要就特定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报告(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部门关注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的相关活动和学术动态(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办公室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北路#+$号办公楼,")室邮!!编)&#$$,(电!!话)"$&/%.()/&&,$###。

标准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发展——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宗峰

标准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发展——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宗峰

XCLUSIVE INTERVIEWBETTER COMMUNICATION |GREATER VALUEStsindards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of smart houselioki sippLiainces标准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发展Interview with Qu Zongfeng,Vice President of CHEARI and President ofCHEARI (Beiji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Co., Ltd.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宗峰China is the largest manufacturer andconsumer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Whatrole has standard played in upgradingproduct quality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industry?Qu Zongfeng, Vice President of China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ResearchInstitute (CHEARI) and President of CHEARI(Beiji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 o., Ltd.,shares his insights into how standards helpboost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dustry.22 CHINA STANDARDIZATION March/April 2021Association standards on household applianceChina has witnessed the surge of association standard since its Legal status was recognized in the revised Stondordizotion L a w o f Chino. Association standard has wo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In terms of household appliance, association standards work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First, more systematic process of standard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standards systems are inclined to facilitate smart, green, healthy, and elderly and chiLdren-convenient development.Second, greater importance of the qu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standa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stressed in the current association standards work. For example, the number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developed by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Division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CAS) each year has decreased from 52 to 32. While controUing the number, the Division mak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Four association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Division in 2020 have been regarded a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by MIIT.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relating to association standards, CHEARI has carried out the voluntary certification of oil fume suction performance of exhaust hood, safety requirements of electric heating stoves, wireless connection performance of smart home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winning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dustry. We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high-quality standards and creating renowned brands by keeping improving ourselves a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Third, more active intera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sector standards. National standards have cited in 2020 three standards developed by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Division of CAS, including T/CAS 287 2017, T/CAS 289- 2017 and T/CAS 333-2019, respectively specify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t Level of household electric refrigerator, household room air conditioner,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massage chairs. T/CAS 342-2020, H o u se h o td dehumidifier,has been adopted as sector standard. Two more association standards have been approved as IEC/ISO standards projects.Keeping pace with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market needsIn recent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 has greatly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household appliance, especially the smart ones.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Al,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5G are no Longer abstract conceptions out of reach, and they ar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industrial chain.2021 March/April CHINA STANDARDIZATION231=XCLUSIVE INTERVIEWBETTER COMMUNICATION I GREATER VALUEWith the support of those new technologies, the industry is upgrading from traditional t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ome industrial internet-based smart plants have been able to manage the whole production lifecycle. Household appliances also transcend the period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toward targeted and individualized service. As a result, products have more functions and better performance and provide better user experience with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Take household air conditioner as an example. Traditionally, air conditioner can only control room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set value and actual temperature. Equipped with infrared sensor, voice function and camera, smart air conditioners are able to control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ir quality and provid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Light of data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user preference and habits, they can meet diversified needs.On the other hand, market needs have always been a source of moti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as consumer market becomes increasingly segmented, the industry moving towa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making up for the Lack of certain basic products, and devoted to meeting more individualized, high-end needs. Apart from optimizing basic functions, smart household appliances begin to serve the social interaction needs of users, through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ose appliances.Such products are also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healthy and green development. Based on smart technologies, the industry is embarking on creating application scenarios to meet health needs of users such as health monitoring. For example, electric kettle is used to monitor how much water an elderly drinks a day, or smart toilet lid can monitor whether an elderly with heart disease fails to get up due to an acute heart attack. Even data collected from smart switches or Lights can teU whether an elderly is in danger.i M l i24 CHINA STANDARDIZATION March/April 2021Smart cameras can automatically tell whether an elderly falls down or falls ill. Smart household appliances are expected to embrace a brighter future when more market needs are discovered and met.As an authoritative service provider, CHEARI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to the standards,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work of smart products to facilitat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has established an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smart product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cluding functionality, safety,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Green, energy-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athChina has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manufacturing and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since 2016 and initi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green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so as to promote low-carbon, green and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y is working on related sector standards and association standards.Specifically, the industry sh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green designing proces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terials selection, production, packaging, recycling, etc. This will be effective in ushering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 an era of green products.In addition, the industry has been active in developing standards and accumulated good practice in constructing green supply chain. Household appliance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8% of the 189 model enterprises in total in green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announced by MIIT till December 2020, including Haier, Midea, TCL and other Large enterprises, who have distinct advantages.Some larg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also hav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initial results in constructing end-of-Lif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system, which is the core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example, Gree, Changhong and Hisense have been approv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enterprises to fulfill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Two years after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 f recycling an d disposal o f waste etectricoi appliances an d electronic products was promulgated in 2009, many large enterprises have shouldered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ecycling and disposal of waste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y have explored the behavioral responsibility as part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ince 2015.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all household appliance enterprises to fulfil such responsibility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recycling and disposal.As a result, Leading househoLd appliance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gained stronger R&D and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greater influence, and have begun to embrac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ommunity. For example, Haier has held a seat in IEC/MSB, undertaken the secretariat of IEC/SC 59A on electric dishwasher, and spearheaded the work of IEC/TC 59/SC 59M WG 4 on food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of electrical househoLd and similar cooling and freezing appliances, g(Chinese version written by Zhang Peiyu;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in Yingguo)采写/张佩玉编译/金英果2021 March/April CHINA STANDARDIZATION2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它的成立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研究院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涉及电子设备制造、通信网络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制造和消费市场,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专门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的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和分析,研究院能够为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其次,研究院承担着培养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任务。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研究院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研究院还承担着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任务。

通过研究院的努力,能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

那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首先,研究院应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研究和前瞻性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研究院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团队。

通过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人才,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研究院应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发展研究院
中国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83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及综合性经济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院致力于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中国发展研究院在研究范围上涵盖了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发展、金融与金融市场、贸易与国际投资等领域。

该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包括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师、社会学家等。

同时,研究院还与国内外的学术界、政府机构以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研究网络。

中国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它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和政界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发展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和战略问题,并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发展研究院秉持着“研究为民、科学为本、开放创新、服
务社会”的理念,不断探索提升研究能力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该研究院也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中国发展研究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其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广泛的合作网络以及卓越的研究成果,使其在中国经济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