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公孙丞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时期--公孙丞相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个丞相自杀,三个丞相被杀,所以,在汉武帝朝做官的人都知道伴君如伴虎。所以在汉武帝朝后期,在汉武帝任命一个大臣做丞相的时候,这位大臣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不愿意做丞相。然而公孙弘却非常例外,他在汉武帝朝做了两年副丞相,又做了四年丞相,最后八十多岁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
公孙弘这个人早年家境不好,就是出身很卑贱。公孙弘是当时淄川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孝子,就是他对他的后母特别孝敬。汉代的皇帝以孝治国,公孙弘是一个大孝子,就为公孙弘带来了名气。汉武帝刚刚继位,他就向全国下诏书,让全国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公孙弘是当时的大孝子,所以第一次推选淄川国就把六十岁的公孙弘推荐上来了,经过公选他入围了。而且汉武帝这一次一下子就任命他做了博士。
公孙弘六十岁做了博士以后,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结果他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做了一个报告,这一次汇报工作汉武帝非常不高兴。公孙弘看人看得非常准,他一看皇帝不高兴,等不到皇帝炒他的鱿鱼,上了一道章表辞官了。
汉武帝元光五年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公选人才,还是求贤良文学,当地的淄川国把公孙弘又推选上来了,理由还是大孝子。然后汉武帝召见公孙弘,公孙弘长得很帅,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喜欢美貌的人,
这样一来,汉武帝就选中了公孙弘。大器晚成的人他没有年少轻狂,岁月的磨砺使他们事事洞明,人情练达,这反倒成了公孙弘的优势了。所以公孙弘入仕以后走得非常顺,七十岁的公孙弘在为人处事上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事之道,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
处理政事外儒内法,表面上是儒家一套,骨子里是法家一套。公孙弘做事他是按法家的那一套来办,但是他一定要引用儒家的那一套理论,给它披上一个儒家的外衣。以儒家的外衣包了一个法家的内涵,汉武帝非常欣赏。
其次,公孙弘善于察颜观色。他不会把自己的办法强加于汉武帝,他会列出来多种方案,然后供皇帝选择。公孙弘有时候和大臣们在一块儿商量好,达成共识,然后去见皇帝。公孙弘在一边察颜观色,完了以后,他就看汉武帝的眼色他再发言意见,结果让大臣们也吃了亏。因为汲黯是个直爽的人,因此在这方面老吃公孙弘的亏,汲黯后来就火了,有两次就当着汉武帝的面揭露公孙弘。
第一次,说齐地之人狡猾的,他总是和我们商量好了以后,然后看见皇帝的意见后他就违背了当初的誓言,这叫为臣不忠。这是当着皇帝的面说提,而且是当着很多大臣的面说的,因为汲黯是个很敢说话的人。这一说让所有大臣的眼光都齐刷刷地盯住公孙弘,公孙弘的回答非常高明,公孙弘怎么说呢,说了两句话,“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这个句一说,汉武帝反而觉得汲黯这个人有点儿太挑刺了,鸡蛋里挑骨头了,反而觉得公孙弘这个人更可靠。所以,从此以后谁再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一概不信。
紧接着又出现第二件事,又是这个汲黯,说公孙弘贵为丞相,俸禄极多,但是在家里公孙弘盖的是个布被子,他不用丝绸的。说这个人啊,那么多的俸禄,装孙子,欺世盗名。这又是当着汉武帝和大臣的面说的,公孙弘那么多俸禄却要盖一个布被子,非要装穷呢?所以公孙弘再一次面临信任危机,公孙弘听了汲黯的话立即做了一番检讨。公孙弘靠着自己的机智与博学渡过了两次政治危机,再次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扩张版图给老百姓千万了沉重的负担,汉武帝一方面要对匈作战,一方面要开辟西域,同时还要征服西南夷,搞了很多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弘向皇帝建议不要修建朔方郡,这和汉武帝的意见不一致。汉武帝就派他手下的一个臣子写了一篇文章,提了十个问题,向公孙弘发难。这就是“十难”。公孙弘一条都不回答,反倒承认自己孤陋寡闻,向皇帝请罪。他退一步提了一个新的提案,就是不要对匈作战和开发西南夷同时并举,集中力量办好一件事情,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公孙弘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叫散财养士。公孙弘做为一个丞相那么多俸禄,盖一床布被子,公孙弘的钱两个用途:第一,周济故人。再一点,供养宾客。公孙弘家里养了很多人,养了很多宾客,一方面帮助了一些老朋友,另一方面养了一大批门客,造成公孙弘人气很旺的一种局面。
他肯定是一个有才的人。他也不是一个不做事的人,而且公孙弘确确实实还做了几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第一,他阻止汉武帝在匈奴和
西南夷两个方面同时大兴开边。另外一点,公孙弘也是汉代的一代大儒,董仲舒只是提出来了一个尊儒的大方向,这个尊儒的具体实施其实是公孙弘具体实施的。公孙弘提了一个具体办法,在全国选了一些人作为博士的弟子,把儒学具体化的步伐大大向前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