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国家标准局《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作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古典文献专至古籍而言。

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文献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概括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献是人们获取、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

2、文献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之梯)

3、文献可以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历代中医文献概况

《礼记曲礼》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含义)(孔颖达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若不习此三书,不得服食其药。”

1.先秦两汉时期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

马王堆医书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均属西汉及其以前的作品,其中医经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及用针、石、汤、火等诸法治病的理论著作。

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

2.晋唐时期

古医籍文献碾转流传,讹误自然难免,特别是在手工抄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文讹字、衍字增句、忘删误改、缺页错简等问题,所谓“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含义)

3.两宋金元时期

4.明清时期

整理研究古典医籍成为了时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据《中国医籍考》的记载:

《内经》:53种,234卷;《难经》:15种,53卷;《伤寒论》:138种,481卷;《金匮》,16种,9卷。考据成风原因:1.科举;2.文字狱。

二、中医文献的载体与形制

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兽骨上镌刻文字、符号,来记录某些史料、事件,甲骨就是在哪个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西周时期,青铜冶炼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人们在铸造青铜器物时,将文字浇铸在器物上,于是青铜就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文献载体。自春秋至两汉,人们主要用竹木简、缣帛作载体来记录各种文献,世称简策、帛书。东汉以后,随着纸的发明和应用推广,纸成了主要文献载体,又逐渐形成卷轴。唐代以后,由于调版印刷术的发明,各种文献逐渐从手抄变为印刻,并进而装订成册-----线装书。

(一)甲骨、金石

1.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代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疟疾而服用中药,不经意

中发现药剂中有一块龙骨上面竟刻有文字。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大医习业》曰:“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含义)

每一条涉医卜辞,大都记载了一则病例,故可视为医案的最早源头,比《庄子》中的医案雏形及《史记》所载仓公“诊籍”要早1100~1300年。

甲骨文原始病案举例:

A.“乙亥卜,自(师)贞:王曰,有孕,?扶曰:。(《甲骨文合集》)

译:乙亥时占卜,自(师)问:王说有孕,能顺利生产吗?扶曰:顺利。(:读作理,义为分娩顺利。)

按:甲骨文中有大量此类卜辞,可见当时妇女怀孕、分娩是个重要的问题,难产可能是常见现象。

B.“丁酉卜,贞杞侯热,弗其祸风有疾,弗其祸风有疾?”(含义)

译:丁酉日占卜,卜问杞侯发热,是否因感受风邪所致?

按:此条“祸风有疾”反映了当时人们已有了对风邪致病的认识,可以视作中医“风为百病之长”思想之肇端。

C、“……旬亡崇。王疾首,中日,羽。(中日,愈)”(《殷墟书契前编》)

译:十日没有(鬼)作祟。王患头痛病,过了许久,痊愈。

2.金石

A.金文

我国古代称铜为“金”,所以“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B.玉文

C.石文

战国末年青铜器的铸造衰落,代替金文而起的是石刻文,现存最早的石刻文献是文字刻在十个形如古状石上的石鼓文,因其内容为纪送秦王游猎之事故又称“猎碣”,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大篆的典型代表。

由蔡邕等倡议发起并用标准八分隶书书写的《熹平石经》,则是石刻经书的典范之作。D.刻石医药文献

北宋医官王唯一为创制针灸铜仁,于天圣四年(1026年)先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以大字刻于碑碣,立于汴京相国寺。

(二)缣帛

缣------细绢。《释名》:“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

1.《足臂十一脉灸经》

2.《阴阳十一脉灸经》

3.《五十二病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方。

牝痔第七方

一,巢塞直()者,杀狗,取其脬,以穿,入直()中,炊(吹)之,引出,徐以刀()去其巢。冶黄黔(芩)而娄(屡)傅之。人州出不可入者,以膏膏出者,而到(倒)县(悬)其人,以寒水(溅)其心腹,入矣。

按:巢,蜂巢。巢塞直(),形容牝痔(内痔)严重,肿胀的静脉核如蜂巢一样堵塞了直肠口。,竹管。州,窍也。人州出不可入者,是说人的后窍肛门脱垂,不能自行复位。这一段记录了一个精彩的痔疮手术方法,与一个巧妙的脱肛物理复位法。西汉以前就有如此高妙的治疗方法,真令人赞叹不已。

(三)简牍

简牍是我国最早的正式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