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防范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开启安瓿? 穿刺橡胶塞? 碘化物?
微粒污染的预防
输液滤器
美国FDA规定:无论经外周还是中心静脉输液,均应使用输液滤器。 对于包含脂肪乳剂的液体,建议使用孔径1.2μm的滤器,不含脂肪乳剂 者建议使用孔径0.2μm的滤器
微粒污染的预防
三种不同微粒浓度液体通过后的输液滤器
Claforan:凯福隆, பைடு நூலகம்国原产头孢塞肟钠 Cefantral:印度产 Taxim:印度产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免疫原性反应:过敏反应 致热原反应:发热,不明原因、一过 性的发热 致癌:慢性反复 创伤与修复为细 胞癌变提供机会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微粒附着于横纹肌内毛细血管,引起肌纤维组织缺血再 灌注损伤,随后出现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36-03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推行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据统计,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用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肉眼只能见50um以上的,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临床输液中最为常见的微粒有:(1)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特别是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细菌;(2)玻璃屑:切割安瓿操作方法不规范而产生;(3)橡胶微粒:穿刺胶塞或胶塞受溶液侵蚀剥脱而造成;(4)塑料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塑料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生产过程中的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5)药物结晶:某些药物放置过久,温湿度及PH变化,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6)碘化合物:各种碘剂消毒液的使用,随静脉穿刺或加药时消毒瓶塞的穿刺而进入人体;(7)棉纤维: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8)脂肪栓: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较常见,现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标签: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来源;预防措施近年来,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较为严重,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现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途径1.1 橡胶粉针剂的膠塞配液前仔细观察液体的澄清度,统一用9~12号针抽加配液。
维西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将300例进行输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粉针玻璃瓶橡胶塞为一组,直接抽吸加安瓿针为一组,直接输药液为一组,配液操作都在一般的治疗室进行。
对输液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其结果显示,加安瓿水针剂和直接输药液无一例发现有不溶性的微粒,而加橡胶塞粉针剂中300例中就有240例有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微粒浮于液体上,占80%,这证明不溶性微粒来源于各种橡胶粉针剂的胶塞。
1.2 配液间及病房空气污染对不溶性微粒污染也有一定的原因,虽治疗室每天消毒,但使用后会很快被污染,加之操作者的工作衣、帽、鞋、口罩又不消毒,人员流动大等,造成治疗室空气不洁净,另外,病房中尘埃、细菌、微生物含量就更高,输液时可随排气管进入液体造成污染。
1.3 护理操作因素规范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发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
2 不溶性微粒的预防措施2.1 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2次,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配液前洗手,污染后再洗手。
护士在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为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污染。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否则会直接把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检查。
护士应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2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选用8~9号为宜,另外,减少联合用药来减少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减少细菌、尘埃、微生物的污染。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安全课件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01
02
03
原料污染
生产原料中混入微粒物质, 如玻璃屑、纤维等。
生产设备故障
生产设备故障导致微粒产 生,如管道磨损、过滤器 破损等。
生产环境不洁净
生产环境中的尘埃、微生 物等污染原料和设备。
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污染
包装破损
包装材料强度不够或受到 外力冲击导致破损,使微 粒进入输液中。
加强运输和存储环节的管理
严格控制运输工具的洁净度
01
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运输工具不洁净而引入微粒。
规范存储环境
02
保持存储环境的洁净和干燥,防止因环境不洁导致微粒污染。
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03
确保存储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微粒的产生。
规范使用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引发过敏反应
微粒进入人体后,可能作为异物 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肺水肿等。
堵塞血管
输液微粒随血液流动,可能堵塞血 管,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引发疼痛、 肿胀等症状。
损伤组织器官
微粒可能对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 伤,如肾、肝等重要器官,影响其 正常功能。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了解和借鉴他们在输液安全管理 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促进国际输液安全信息共享
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输液安全问题,促进 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提高公众对输液安全的认知
普及输液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输液安全的 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
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
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
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
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
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
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
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
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关键词】输液微粒输液平安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进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样1~15 um,少数可达50~300um。
)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峻危害的进程。
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
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能够造成以下危害:(1) 微粒较小时,由于向心性静脉输液静脉管腔不断扩大,小微粒不易在静脉系中停留,但随血液通过左心后,动脉管腔慢慢缩小,直径约5~10um大小,因此微粒就有可能滞留堵塞毛细血管,引发血管肉芽肿及坏死等严峻反映,堵塞部位多发生在肺、脑、肝、肾及眼部,除致使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损伤外,某些微粒还可能引发肿瘤样和抗原样反映。
据报导:1963年Garvan和Gunner在尸检中发觉用过40升输液的肺标本有5000个肉芽肿[2]。
(2) 微粒较大时,比如:输液瓶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样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发血管栓塞[3],引发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和水肿,乃至坏死。
缘故:通常咱们加药的针头型号是9~12号,其直径是900~1200um,也确实是说,加药时针头切口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1200 um,而人体最大小静脉为200~300um。
(3) 由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发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4) 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发过敏反映及显现血小板减少症[1]。
咱们结合实践体会对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缘故和计谋进行探讨。
1 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药物因素液体、针剂本身因素药液在生产进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即: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尽管每种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静脉输液操作如何防范微粒污染
5 李 小寒 , 少梅 . 础 护理 学[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尚 基 M] 北 人
2 0 2 9 0 8: 9 .
6 马丽 , 百发. 黄 康惠 尔透 明贴治疗静 脉炎效果观 察 [ ] 当代 J.
护 士 .0 5 9 1 2 0 . :3—1 . 4
7 王 国全 , 范静 , 翟红岩 , 静脉输液 与医院感染及预 防措 施 等.
当代护 士 2 1 年 1 中旬 刊( 0 1 2月 学术版)
・3 17・
静 脉输 液 操作 如 何 防范微 粒 污 染
杜 志英
摘要
谭 木 会
总结 了输液操作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 粒污染的原 因并进行 分析 , 出相应防范措施 , 提 包括 改善操作环境 , 正确切割安瓿 , 选择
合适的针头等 , 以预 防或减 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 害, 保证病人安全 , 高 医疗质 量。 提
繁的穿刺胶塞与切割安瓿是微粒污染的重 要原 因。
2 防范 措 施
19 的药典规定 , 毫升输液 剂 中直径 >1 的不溶 性微 9 0年 每 O
粒 不能超过 2 0个 , 直径 >2 I 的不溶性 微粒不 能超 过 2个 。 5m *
微粒进 入人体 , 其危害是严 重而持久 的 , 据有关 报道 , 长期输液
的病人死后解 剖发现肺部 有明显 的沉淀物 , 是 由于长期 静脉 就 输 液微粒沉 积的结果 。凶此 , 由于不 溶性微粒 引起 的微 粒污 染反应也越来越被人 们所重视 。为防止微 粒污染 , 本人通 过临 床 实践及有 关资料 的学 习 , 对输 液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粒 污染 的防范分析如下 。
2 4 正确抽吸药液 . 2 4 1 抽药操 作时不能横握 注射器 , 一把抓 ” 应采用 正确 .. 即“ , 的抽吸方法。 2 4 2 抽药的空针 也不 能反 复多次使用 , .. 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 的数量也越多。 2 4 3 抽吸时安瓿 不应倒置 , .. 针头 置于颈 口时 , 玻璃 微粒污 染 最多 , 于底 部抽吸时微粒最 少 , 针头触及底部 易引起钝针 , 但 因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课件
输液微粒的检测方 法
操作步骤:将输液液体置于透 明容器中,用肉眼仔细观察, 记录微粒的数量和大小
定义:通过肉眼观察输液微 粒的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无需特殊 设备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对微粒数量和大小判断标准不
统一
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输液微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步骤:将输液液体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优点:直观、简单易行 缺点:主观性强,容易漏检
定期检查:对输液器具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无菌、无微粒,避免使 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清洗消毒:对输液器 具进行严格的清洗和 消毒,确保其清洁无 菌,减少微粒的产生。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规范,避免操作 不当导致微粒污染。
正确配置药液,避免微粒污 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输液前检查药液有无沉淀、 变质等情况
输液微粒的定义
输液微粒的危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输液微粒的来源:溶液本身、输液 器具、输液操作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提 高输液器具质量、规范输液操作
橡胶微粒:橡胶管和针头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空气微粒: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输液溶液产生的微粒 玻璃屑微粒:输液瓶和橡胶塞在切割和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屑 纤维微粒:输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产生的纤维微粒 塑料微粒:输液袋、输液管等塑料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输液过程中保持药液温度适 宜,避免产生气泡
严格控制输液操作过程,确保无菌操作。 定期对输液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对输液微粒的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输液安全培训,提高对输液微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普及安全知识:向患者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法 输液微粒污染(护理学基础课件)
手套。 (3)选用优质溶剂与注射用水。 (4)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三)输液微粒污染的 预防措施
2. 输液操作 • 应采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 • 输液器通气管末端使用终端滤器 • 配液与输液的环境应空气净化 •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透明度、质量和有效期 • 药液现用现配,遵守操作规程 •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 红细胞凝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 炎。
3. 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 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 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 5. 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三)输液微粒污染的 预防措施
1. 制剂生产 (1)生产药厂改善车间环境和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二)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主要取决于: • 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 • 堵塞血管的部位 • 血流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 最易受微粒损害的脏器有肺、脑、肝和肾等部位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 甚至坏死。
输液微粒的定义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颗粒杂质 肉眼不易观察到,其直径一般在1~15 μm 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 微粒在溶液中的多少决定液体的透明度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 玻璃屑 ——— 切割安瓿不当产生 • 橡胶微料 ——— 穿刺橡胶塞产生 • 塑料微粒 ——— 存在于输注装置中 • 药物结晶 ——— 药物配伍时产生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方法.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发现,大量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会经静脉输注机体,引起肺、脑、肝、肾等器官的损害,乃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如何在防止不溶性输液颗粒进入机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成为近年来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微粒、危害、预防措施1.输液微粒的概念输液微粒是指直径约为1~15um,少数较大的不溶性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1]。
我国2000年版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直径大于10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2]。
输液微粒主要包括玻璃屑、纤维、晶体、碳化物、药物结晶、细菌孢子等[3]。
2.输液微粒的来源2.1药液的生产制作由于药物液体加工生产和保存不严格,加入其他异物或不溶性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
2.1环境与空气目前大部分医院临床上配药和加药在普通治疗室中进行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毛絮、纤维、烟雾、细菌等空气悬浮微粒会在抽吸药液过程中混入药液。
据大量实验证明,普通天然环境与净化环境相比,不溶性颗粒平均增加22.6倍[4]。
因此,病房和治疗室的空气洁净程度不容小觑。
空气环境的污染是输液微粒污染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
2.3切割安瓿用砂轮切割安瓿会产生玻璃碎屑。
玻璃碎屑污染水平与砂轮切割后是否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再掰开抽取有关。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切割后未再次消毒直接掰开或直接用器械敲开,是切割安瓿中产生玻璃碎屑最多最严重的方法[5]。
2.4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静脉输液时常需加多种药品,反复穿刺橡胶塞就会有许多的碎屑颗粒甚至是肉眼可见的颗粒产生.橡胶塞不干净,碎屑在药液中停留时间越长,药液污染越严重。
2.5输液器及注射器输液器、注射器的生产环境不洁净.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大多无滤过装置,不能过滤微粒,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微粒经一次性输液器进入机体,造成器官的损害。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穿刺针穿输液胶塞后,可使输液中微粒增加1.6倍~27.6倍,并可使药液 中出现可见性胶屑。临床加药时常用20 mL注射器的针头是16号或18号 的,这类较大的针头在穿刺胶塞过程中,很容易切割下大量的橡胶颗粒 ,而且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产生微粒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5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 • 非常常见,空气中的烟尘、粉尘可能随着药品的生产、运
输、储藏和使用过程而进入药液,形成微粒并随着输液而进 入病人体内,引发不良后果。
• 玻璃屑 • 较为常见,切割安瓿的方式和步骤不当会产生大量细小的
玻璃屑。安瓿开启的一瞬间,由于安瓿内外压力的不均衡, 瓶内负压使气流倒吸,会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屑吸入安瓿内 ,污染药液。
35
第一法(光阻法)
• 结果判定 •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 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lm l中含10Mm 及10Mm 以上的微粒数 • 不得过2 5 粒,含25^111及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3粒。 • (2 )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 • 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 • 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 jum及1 0 p m 以上的微 • 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Hm 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 • 600 粒。
22
输液微粒的危害
23
造成局部组织栓塞或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平均是6 μm~8 μm,婴幼 儿的毛细血管内径仅3 μm~5 μm。当药液中的微粒 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时,就可以堵塞毛细血管 ,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组织缺氧。人的心 、肝、肾、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这些器官是输 液微粒常见的沉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