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输液微粒污染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



开启安瓿? 穿刺橡胶塞? 碘化物?
微粒污染的预防
输液滤器
美国FDA规定:无论经外周还是中心静脉输液,均应使用输液滤器。 对于包含脂肪乳剂的液体,建议使用孔径1.2μm的滤器,不含脂肪乳剂 者建议使用孔径0.2μm的滤器
微粒污染的预防
三种不同微粒浓度液体通过后的输液滤器
Claforan:凯福隆, பைடு நூலகம்国原产头孢塞肟钠 Cefantral:印度产 Taxim:印度产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免疫原性反应:过敏反应 致热原反应:发热,不明原因、一过 性的发热 致癌:慢性反复 创伤与修复为细 胞癌变提供机会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微粒附着于横纹肌内毛细血管,引起肌纤维组织缺血再 灌注损伤,随后出现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Lehr, Brunner, Rangoonwala,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ggravates Loss of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in Postischemic Striated Muscl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Vol 165. pp 514–520, 2002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36-03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推行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据统计,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用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肉眼只能见50um以上的,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临床输液中最为常见的微粒有:(1)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特别是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细菌;(2)玻璃屑:切割安瓿操作方法不规范而产生;(3)橡胶微粒:穿刺胶塞或胶塞受溶液侵蚀剥脱而造成;(4)塑料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塑料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生产过程中的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5)药物结晶:某些药物放置过久,温湿度及PH变化,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6)碘化合物:各种碘剂消毒液的使用,随静脉穿刺或加药时消毒瓶塞的穿刺而进入人体;(7)棉纤维: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8)脂肪栓: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过多,甚至是到达滥用的程度,一些疾病完全是不需要抗生素输液的。

那么,下面是店铺给你介绍的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输液时会开放静脉,大量微粒会随着输入液体一同进入人体,增加宝宝免疫力负担。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抗生素输液的危害1.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2.静脉炎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3.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输液时的不良反应发热反应处理:①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原的处理。

②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③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④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橡胶管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处理: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处理。

②病员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第六版基础护理2-18章名词

第六版基础护理2-18章名词

第六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习题集第二章:环境 (P9~13)1. 环境: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相对湿度: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3.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29~43)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人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为病人体表或体内的常居菌或暂居菌:3.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4.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5.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以空气为媒介,随气流流动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6.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9.灭菌保证水平是灭菌处理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10.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B射线进行辐射灭菌的方法。

1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化学制剂12.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13.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5)必要时可对配伍液体进行微粒及pH值监测。 (6)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配液,避免因溶媒改 变引起药物溶解度及pH值改变,出现沉淀.混浊和 结晶析出。 (7)使用粉针剂药物时,必须将其完全溶解, 注 意药物溶解度,浓度越高,微粒越多,稀释药物 时应使其充分溶解,特别是溶解度小的药物,需 要增加液体量。 (8)抗生素与中草药注射连续给药时应用生理盐水 间隙冲管。
(2)安瓿操作污染
a、切割安瓿污染 切割玻璃安瓿时玻璃微粒污染较为多见,因此不 正确切割安瓿,或切割后不消毒掰开,或用镊子 等物品敲开安瓿都会增加玻璃碎屑使不溶性大颗 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 b、倒置安瓿污染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 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c、敲击安瓿污染 少数护士在配药时对不易溶解的粉剂采用敲击也 易造成玻璃碎屑的增加。
(3)药物配伍因素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 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 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床上因联合用药就 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 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药物配伍不当可能产 生药物未完全溶解发生化学、物理变化,使pH值升 高或降低而产生微粒。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 大量的微粒 b、容器内壁和橡胶塞受药液浸泡时间过长,腐蚀 剥脱形成微粒,特别是盐类、复方枸橼酸钠、氯 化钾等药物,对容器有一定侵蚀作用,接触时间 越长,脱落的微粒也就越多。 c、药液与橡胶塞接触发生反应以及附着于橡胶塞 表面的填料成分脱落,尤其是旧橡胶塞由于表面 破坏,更易脱落微粒异物,可产生浑浊、白色及 有色粒子。
2、护理操作因素
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是引起输 液微粒污染,发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如:

2021基础护理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10)

2021基础护理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 (10)

2021基础护理学简答题试题及答案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构成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是什么?答:1.人:是护理的对象。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的多层需要,人包括个体、家庭和群体。

2.环境: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体本身的内环境。

环境是动态的,可以适应和改变。

3.健康: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连续体中的一对矛盾。

这对矛盾相互作用于生命的任何时期,都以人的功能状态来体现。

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护理:贯彻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帮助人与环境保持平衡。

2、去枕仰卧位、中凹位、半坐卧位的目的是什么?答:1.去枕仰卧位:用于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流人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用于脊椎麻醉或脊椎腔穿刺后患者,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位:抬高头胸部10度~20度,抬高下肢20度~30度,适用于体克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

3.半坐卧位:适用于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利用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癖血和心脏负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使隔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腔内脏器对心肺压力,改善呼吸困难;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使腹腔渗出液流人盆腔,促使感染局限;腹部手术后患者,减少腹部切口张力,缓解疼痛,有利伤口愈合;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者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3、何谓水溶性维生素?答:此类维生素只溶于水,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如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C。

4、为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给药前护士应掌握哪些知识?答:1.了解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3.不良反应早期表现。

4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5.药物禁忌证。

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PPT课件

输液微粒污染及防护PPT课件

·
36
输液微粒污染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如果 我们不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在为病人解 除痛苦的同时,可能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 的伤害,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伤害!
亲爱的护理姐妹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杜 绝输液微粒污染,做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
·
37
谢谢
·
38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1
·
3
输液微粒的种类
• 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 玻璃屑------------切割安瓿不当产生 • 橡胶微粒----------穿刺橡胶塞产生 • 塑料微粒-----------存在于输注装置中 • 药物结晶----------药物配伍时产生 • 石棉纤维----------输液器的过滤介质中 • 碳微粒------------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 • 脂肪栓-----------脂肪乳药液中存在
·
26
正确穿刺瓶塞
• 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 • 针头的选择9—12号为宜 • 避免反复穿刺瓶塞
·
27
正确抽吸药液
×

·
28
严格控制加药的种类
·
29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 配伍不当会导致药物产生结晶或PH值的改 变,形成不溶性微粒
·
30
合理用药
• 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 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
• 加药后严格检查药液有无变色、混浊、沉 淀。
• 粉剂药物充分溶解。 • 抗生素与中草药连续给药时要用NS间隙冲
管。
·
31
严把输液器具关
• 选择合格的输液装置 • 注意管道冲洗 • 一人一针,一药一针

输液微粒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输液微粒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污染。即使一次性输液 器 , 注射器 也带有 未塑 化 的离分子 微
粒 异 物 。或 因 生 产 环境 , 装 过 程 中带 入 微 粒 。 组
安瓿的锯割。注射剂在制取过程 中, 采取 高热熔 封法 , 瓶 内空气遇热膨胀 , 冷却 后瓶 内形成 负压 , 在锯 割安瓿 时 , 由于 安瓿玻璃的脆性 , 可产生 许多 无方 向性 的玻璃微 粒被 负压 吸 入瓶 内。有研究 , 一只 5 L安瓿砂 轮割锯 后带 有玻璃 微粒约 m
就越 多 , 液 污 染 也 就 越严 重 。 输 针头穿刺胶塞 。在溶药加药过程 中针头反 复穿刺瓶 塞可
[] 2 陈春燕. 脉输 液潜 在 危 害 因素 的分 析 [ ] 重 庆 医学 , 静 J.
2 0 ,2 8 :13—1 1. 033 ( )11 14
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 排气过程。排气时也有药液污染 的可能 。 中药制剂 。所含有的大分子物质可造成微粒污染。
[] 1 冯运华 , 李桂娥 , 邱逾 , 静 脉输 液的护理全 安管理 [ ] 等. J. 中 国 护理 管 理 ,06,( ) l 2 0 6 4 :2—1 . 3
联合用药 。输液 时 混合 各 种药 物 是微 粒 污染 的重要 途
径。 由于操作时污染及 析 出药液微 晶等 原 因, 各种 药物 混合 后, 输液中的微粒数 目显著增加 , 用药越多进 入液体 中的微粒
2 微 粒 的危 害
[] 3 王燕 , 申莹. 外周 静脉 留置针致静 脉炎原 因分析及 防护进 展 [ ]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0 4 6 4 :4 25 J. 2 0 , ( )2 3— 4 . [] 4 程乐梅 , 徐靖 , 常转 , 精 密过滤输 液器输 注抗肿瘤 中 马 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关键词】输液微粒输液平安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进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样1~15 um,少数可达50~300um。

)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峻危害的进程。

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

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能够造成以下危害:(1) 微粒较小时,由于向心性静脉输液静脉管腔不断扩大,小微粒不易在静脉系中停留,但随血液通过左心后,动脉管腔慢慢缩小,直径约5~10um大小,因此微粒就有可能滞留堵塞毛细血管,引发血管肉芽肿及坏死等严峻反映,堵塞部位多发生在肺、脑、肝、肾及眼部,除致使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损伤外,某些微粒还可能引发肿瘤样和抗原样反映。

据报导:1963年Garvan和Gunner在尸检中发觉用过40升输液的肺标本有5000个肉芽肿[2]。

(2) 微粒较大时,比如:输液瓶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样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发血管栓塞[3],引发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和水肿,乃至坏死。

缘故:通常咱们加药的针头型号是9~12号,其直径是900~1200um,也确实是说,加药时针头切口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1200 um,而人体最大小静脉为200~300um。

(3) 由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发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4) 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发过敏反映及显现血小板减少症[1]。

咱们结合实践体会对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缘故和计谋进行探讨。

1 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药物因素液体、针剂本身因素药液在生产进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即: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尽管每种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及预防(实习)

7
输液微粒的种类
• 药物结晶 • 这类微粒是因为湿度变化、pH值变化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药物作为化合物的水溶剂,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改变而 影响其性状,甚至转变为固体微粒。临床上常见的因违反配伍禁忌而产 生的药液浑浊就是因药液的存在环境发生改变而致。 • 石棉纤维 • 这类微粒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的过滤介质。为尽量防止输液过程中各种 微粒进入病人体内,我国先用的输液器终端都有一个过滤装置,用于对 进入病人体内的药液过滤,尽量减少外界微粒对病人的影响。然而,这 个过滤装置可因生产过程中相关因素及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纤维脱落 ,这些脱落的纤维将随着药液进入病人体内,造成不良影响。 • 其他 • 输液微粒的种类除以上常见种类之外,碳颗粒、细菌、真菌、肉芽肿 、钙及锌等都可以作为输液微粒,对病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18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放置时间越长, 产生的微 粒就越多
存储条件的变化, 如温度、湿度、避光
要求等等,会 产生结晶或沉淀
19
操作因素
• 切割安瓿时,砂轮和玻璃摩擦会产生玻 璃屑和脱落的砂粒
静脉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及预防(实习)
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 疗方法。 2.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 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 300um。 3.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 ,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6
输液微粒的种类
• 橡胶微粒 • 加药时穿刺橡胶塞切下的橡皮塞屑。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器塑料

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作者:田慧,姚冰,耿傲蕾,李岚【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

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pH值、输液溶媒选择及贮存保管不当、操作因素、输液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

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近年来,由于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践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引起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诸多因素分析如下,以期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 影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因素1.1 药物因素1.1.1 液体本身因素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1.1.2 输液中加入药物发生配伍禁忌由于合并用药,有可能出现配伍禁忌或微粒累加及倍增出现热原反应。

虽然我们在检查输液反应液体中发现处方中每种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的研究结果提示,配伍药物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2]。

多种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3]。

此外粉针剂溶解不完全也是致溶液中微粒增中因素之一。

1.1.3 加入多种药物发生配伍禁忌同一瓶液体中加入药品种类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可能产生药物未完全溶解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pH值升高或降低产生微粒。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式会导致进⼊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液进⼊⼼脏。

现在就跟着店铺⼀起来看⼀看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产或使⽤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些输液微粒,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全⾝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

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

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的困难。

此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时间过长或受到空⽓细菌或操作⼈员的污染,注射部位⽪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

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可避免的,因此在⼀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

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些不良后果。

⼀、降低⼈体免疫⼒。

在⾃然状态下,⼈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

如果⼤病⼩病都依赖输液,久⽽久之就会降低⼈体⾃⾝的免疫能⼒。

⼆、损伤⼈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输⼊的药液进⼊⼈体后,⼤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

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不良反应的⽐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居榜⾸”,是最不安全的给药⽅式。

四、导致⼈体菌群失调。

⼈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

过度输液会导致⼈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可能造成⼈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死亡。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溶液中含有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的现象。

这些微粒可以是来源于输液器材、药物、溶剂等的残留物、氧化物或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引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

输液器材造成的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皿、输液管道和输液针头等。

这些器材在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

此外,一些低质量的器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微粒杂质。

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微粒污染来源。

在制药过程中,药物可能因为不当的制备、分装或保存等问题导致微粒污染。

此外,溶液的稀释、沉淀和共存等也可能导致微粒污染的产生。

溶剂作为溶液的基础,也可能含有微粒污染物。

例如,水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溶解氧化物或硬水垢等污染物可能对溶液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微生物也是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制药、输液器材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附着于或污染药物和器材表面,形成微生物微粒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不仅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还可能引发输液系统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

首先,微粒颗粒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

其次,微粒污染可能引发输液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呼吸道症状等。

此外,一些微粒污染物还可能增加血栓或栓塞的风险,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器材,如无菌的输液器皿、无菌的输液管和针头。

其次,选择高纯度的药物和溶剂,并严格控制其制备、分装和保存的条件。

最后,注意输液环境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总之,输液微粒污染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严格控制器材质量、药物和溶剂的纯度以及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正确执行消毒程序:静脉输液前,护士或医生应该正确执行消毒程序,包括洗手、戴手套、清洗输液瓶等器具。

如果消毒程序没有得到正确执行,细菌或其他污染物可能会进入输液液体中。

2. 输液瓶或配件污染:输液过程中,输液瓶或配件污染是导致微粒污染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输液瓶、输液针头或输液管道等配件可能事先没有得到彻底的消毒处理,或者在输液过程中遭受了二次污染,比如受到了细菌或灰尘等微粒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进入输液液体中,造成微粒污染。

3. 不合格的药品质量:输液液体中微粒的来源之一是药品质量的问题。

药品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可能会导致药液中微粒的产生。

比如,制药过程中未能过滤净化药液中的微粒,或者长时间储存的药液中微粒未能沉淀和去除。

4. 输液技术不当:静脉输液是一项专业技术,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微粒污染。

比如,插入针头时没有遵守正确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容易受到外部细菌或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另外,不正确的输液速度和压力,也会使药液出现过大的涡流和振荡,从而造成微粒的污染。

5. 用药或存储不当:有些药物在高温、高湿等不适宜储存条件下容易分解或产生微粒,比如脂质乳剂等。

如果药物在存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控制,也可能导致微粒的污染。

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输液微粒污染的认识和对消毒程序的重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

2.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按照规定正确执行消毒程序,特别是对手部和输液瓶等直接接触药液的部位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3. 做好药品质控:医院应从源头上抓好药品质量的控制,严格遵循药品生产和采购的标准,确保药物的质量合格,并能对药物进行必要的过滤和净化处理。

4. 强化输液间隔时间:为避免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因长时间悬挂而产生微粒,应适当安排输液间隔时间,减少悬挂时间,以免药物分解或生成微粒。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

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2016护士资格考试考点:输液微粒污染下面就“输液微粒污染”这一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提供给大家参考。

1.概念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这些微粒直径多在1~15斗m,少数在50~300斗m。

2.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1)液体中微粒过多,直接堵塞血管,造成血管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引起发热反应、静脉炎等输液反应。

(3)微粒可因巨噬细胞增殖包围造成肉芽肿,易受微粒阻塞损害的有肺、脑、肝、肾等部位。

3.微粒污染的来源(1)药液生产的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中混入异物与微粒,如不洁净的.空气、水或工艺过程中的污染。

(2)盛放药液的容器不洁净。

(3)输液器不洁净。

(4)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启瓶塞、反复穿刺橡胶瓶塞等。

4.预防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1)保持输液环境中的空气净化。

如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输液前的配液及添加药液的工作,定期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的数量。

(2)选用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

(3)对输入药液及包装进行严格查对。

(4)输入药液最好现用现配,避免污染。

(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污染。

(6)选用工艺及技术先进厂家的制剂。

拓展阅读:2016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资料:标本采集的原则(一)按医嘱采集标本按医嘱采集各种标本,由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要求目的明确、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二)作好采集前准备1.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选择采集的方法,确定采集标本的量,了解注意事项。

2.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并在容器外贴上标签,标明科别、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目的、送检日期等。

3.采集标本前应仔细查对医嘱,核对检验申请单,核对病人,以防发生差错。

护理基础知识1000题

护理基础知识1000题

护理基础知识1000题-基础部分(一)患者环境与健康(1 一25 题)1.简述人类环境的分类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答:分类:生理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吸烟烟雾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辐射、废料、室内空气污染。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2 .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答:一般人最适宜室温在18 一22℃;新生儿及老年人室温以22 一24 ℃为佳;室内相对湿度为50 %一60 %。

3 .病室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人体有何影响?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尤其不利。

4 .如何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答: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鼓励患者参与决策、满足患者交往的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5 .患者常有的角色适应证有哪些?答:1.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患病后不能很顺利进入患者角色,仍放不下病前承担的角色,产生烦躁不安、郁闷或焦虑。

2 .角色行为缺如:不承认或不愿承认自己的病,如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青年人生了病不以为然;患有气管炎仍吸烟等。

3 .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已基本康复仍感觉自己体力、精力不行,过分依赖于他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照顾。

6 .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答: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等,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7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包括物理性(机械、温度、压力性、放射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医源性损伤。

8 .简述舒适的定义和相关因素。

答: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微粒污染}相关概念
}输液微粒的来源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防止和消除输液微粒污染的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相关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输液微粒( infusion particle ): 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微米,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

输液微粒的来源
1. 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使异物与微粒混入,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
2.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久,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过久,腐蚀脱落形成微粒。

3.输液器和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

4.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致橡胶塞撕裂等,均可导致微粒进入液体中,产生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1. 可直接堵塞血管,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3.引起组织肉芽肿: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裹微粒形成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5.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从护士的输液操作方面:
1. 选择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2.输液前严格检查液体的质量。

看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隙,并倒转瓶体对光检查液
体有无浑浊、沉淀或变色,软包装液体应挤压看是否密封。

3.净化治疗室空气,有条件者可用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输液前的配液及药物添加。

4.输液器通气管末端放置空气滤膜,输液管末端使用终端滤器。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操作规程。

药液应现用现配,并注意配伍禁忌。

6.净化病室内空气,有条件的医院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的数量,
创造洁净的输液环境。

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从制剂生产层面:
1. 制药厂应注意改善车间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空气中的浮尘和细菌。

2. 严格制剂生产的操作流程,生产工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必要时戴手套。

3. 选用优质包装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