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名词解析

建筑史名词解析

巴西利卡(Basilica)式,在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会所与会场等的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有夹层。天主教会将其视作最正统的教堂形制,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西欧

集中式形制,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由巴西利卡式的形制沿袭而来。

希腊十字:属于集中式,中央及四臂都为穹顶式.等臂.在宗教上,由于其独特的设计不能被用为任何刑具,称为自由十字

拉丁十字:不等臂十字,为基督教会崇尚的建筑形制,常用拉丁十字同巴西利卡结合,成为教堂

伯拉孟特: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主要作品: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中选方案、梵蒂冈宫

威廉·伯里斯:

贝伦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曾受“新艺术”风格影响,后有意识拜托,朝现代主义的功能方向发展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先后从贝伦斯的事务所中走出)

20世界四大建筑师: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 设计教育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 少即是多

勒·柯布西耶(1887-1965) 机械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 有机建筑

古典主义: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新古典主义:

(1750-1880) 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

(1900-1920) 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

(1982~) 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式,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浪漫主义:

(18世纪下-19世纪下)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折中主义:

(19世纪上)为了弥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群,固有“集仿主义”之称

现代主义:

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整体建筑干净利落。

后现代主义:

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种建筑潮流

工艺美术运动:(19世界下)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有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风气,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民主而发起的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19末20初)在欧美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较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多个领域,试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主张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样式,提倡模仿自然界繁盛的草木形状的曲线为主题的装饰构想,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

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分离派: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使建筑走向简洁的道路

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形式上趋向于简洁,并且奠定了“摩天大楼”。它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20世纪初)

最大的成就: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

主要人物:路易斯·沙利文

德意志制造联盟:简洁清晰

主要成员:贝伦斯、格罗皮乌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风格派》杂志、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德国包豪斯

表现主义: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或象征某种时代精神,主张革新,反对复古。

代表人物:孟德尔松(德国),德国波茨坦市爱婴斯坦天文台(1919-1920)

未来派:是一战之前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一战前夕,未来主义者圣·伊利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其设想对20世纪20年代设计师产生不小影响,但其人并未有世纪作品

风格派与构成派:

风格派: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1917),主张纯抽象和淳朴,外型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用红、黄、蓝三原色以及黑、白两个无彩色,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

维特维尔德,荷兰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构成派:首先出现在俄国青年艺术家中,在旨趣和做法上与风格派无大区别。

俄国第三世界纪念碑

特点:热衷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论建筑》,阿尔伯第,1485年出版,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法兰西建筑学院:(1671成立),世界第一个建筑学院

英国什鲁斯伯里的工厂厂房建筑:目前仅存的世界最早的钢铁结构建筑,建于1796

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设计)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 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内庭、后院”;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中国古建中的三分为一不只是在立面,还有平面的院落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为 一、台基部分的三分为一等等,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如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居室、杂屋)才能使用;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面阔通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 当心间,次间,再外的称其左、右侧的称宋代称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平闇(暗)为了部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窗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版门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 镜面版门: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箚(扎)牵一般用于乳袱之上,仅长一架,布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平梁一道梁椽袱,是梁架最上一层的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乳袱两椽袱。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斗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是在平棊以上,未颈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更高的效果,只用于里跳。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栱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 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 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特点:大跨度空间、采用玻璃和钢、造型简洁,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 8、流动空间自由分割空间,各个空间之间相互衔接和交错,形成流动、贯通、隔而不断的建筑空间,并按空间艺术的要求创造内容丰富、步移景换的空间感。 9、浪漫主义建筑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10、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11、折衷主义建筑 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12、典雅主义 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 13、高技派(High-Tech) 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 (1)“粗野主义”与“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同:以表现材料、结构与设备为准则的美学观 异:a.材料上 “粗野主义”:钢筋混凝土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钢和玻璃 b.造价上:“粗野主义”:经济“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不惜重金 “粗野主义”与“纯粹主义” 同:都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的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获得的 异:对美的标准不同“粗野主义”认为沉重、毛糙、粗鲁是美的“纯粹主义”以萨伏伊别墅为代表认为、轻盈、灵活、光滑、通透、明亮是美的 (1)“粗野主义”与“典雅主义”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流行于美国;

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 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 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材分制(宋);“材”的高度分为15“分”,而以10“分”为其厚。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为“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 2、斗口制(清);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3、斗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4、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公柱的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板的外皮 6、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生起;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 8、叉柱造;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9、大木作;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大木作:木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宋代以来,手工行业多以“作”为名,遂称设计、制作、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 10、大木大式与大木小式;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大式建筑(使用斗拱)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不使用斗拱)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 11、古镜;「柱顶见方按柱径加倍,厚同柱径,古镜高按柱顶厚十分之二。」而南方柱础高约在一个到一个半柱径之间,鼓形下可置方座或须弥座等。 12、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前者形式较多,后者少见。 13、月梁;在北方的木结构建筑中,多做平直的梁,而南方的做法则将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故称之为月梁。 14、鸱尾;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15、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16、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17、副阶周匝;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 18、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 19、抬梁式木构架;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20、穿斗式木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21、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绘图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一、 1)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3)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4)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5)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6)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7)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8)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9)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10)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11)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12)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13)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14)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15)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16)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17)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18)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19)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20)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21)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22)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23)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24)寺——佛教庙宇。 25)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26)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27)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28)佛塔(STUPA)——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29)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30)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31)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32)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33)昂——斜出的梁桁。 34)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35)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里访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和市门,有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营造法式: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 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前朝后寝: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 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 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聚落:新石器时期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而出现的群体聚居之处,是村镇和城市的雏形。现在泛指一切形式的聚居点。 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是四合院宅门的一种,属于屋宇式大门,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金柱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 梳式布局:或者称平面网格布局,也就是指整个村落的形式,是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即三合院。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草袱:是在天花板上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是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是在天花板下的梁。宋代明袱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殿堂式: 厅堂式: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厅堂式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的柱子与外墙的柱子不等高,柱子与房屋上部结构间不通过铺作层(斗拱)衔接。唐宋时,厅堂式架构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的建筑。殿堂式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室内所有柱子均等高,柱子和上部屋架间通过铺作层(斗拱)衔接。唐宋时,殿堂式架构多用于体量较大的高等级建筑 抬梁(图)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Email推荐】【关闭窗口】2009年02月13日15:48

中国古代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

壶门:建筑中须弥座的图案及家具中的装饰。砖细:砖做细的简称,用刨子加工砖面及线条,得到极为平直的效果。 雉堞:泛指城墙。 城垛、垛墙、女墙、宇墙、垛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用于掩护守城人的矮墙,抵御矢炮。城垛与城垛之间形成垛口,排列如齿状。 窝铺:临时支搭以避风雨的棚子,军士值宿。 马面(敌台):城墙每隔一定间距,突出矩形墩台,利于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 战棚:临时假设木棚或用生牛皮被覆,以避炮石。 串楼:南方多雨地区在整个城墙上建有连廊。 关城:古代城市城门外造一圈城墙为主城门,称为关城。 (风水)来水口: (风水)出水口: 直棂窗: 乌头门: 勾连搭悬山顶:垂花门屋顶由前部起脊顶与后部卷棚顶组合而成。因为垂花门面阔小于进深,为避免正立面上屋顶比例过高。 四合院隔断墙:木框架钉板,外糊纸。 碧纱罩:槅扇轻巧,格心棂子多用灯笼框中镶裱字画,可摘下。 垂花门:位于住宅中轴线上的内宅门。以前檐挑出两根垂莲柱为形象特征,一般多为“一殿一卷式”,形成勾连搭。 抄手游廊: 骑马墙: 五花山墙: 封火墙:民居密集。高高的马头墙能隔断火源。 五岳朝天:马头墙高低错落,分为2叠,3叠,5叠。

玄极宝殿:故宫御花园中钦安殿。明代建筑。重檐盝顶。明时供季秋大享及祭祀玄武之神用。 千步廊: 华表: 金水河桥: 日晷: 嘉量: 岱庙: 坛: 庙: 社稷: 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之一。明堂:季秋大享时皇帝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辟雍:明堂外环绕的圆形水沟,辟为壁,雍即水,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昭穆制度:古代太庙制度,父曰昭,子曰穆,始祖在宗庙中居中,左昭右穆,以下父居左,子居右,父子异列,祖孙同列。 鱼沼飞梁: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鱼沼即游鱼甚多的方形水池,池上架的十字形桥面,为飞梁。出自晋祠圣母殿。 殿内装銮: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 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 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17、明堂:皇帝与秋季大享祭天,配祀祖先,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18、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19、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制,其具体位置和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周朝:三朝:外朝(大朝——见诸侯)、治朝(常朝——群臣议政)、燕朝(日朝——日常事务处理)布局:纵向布置 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朝两仪殿。 20、茅茨土阶:茅草的屋顶,土的台基。 21、金厢斗底槽:外两圈柱。(佛光寺大殿) 单槽: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晋祠圣母殿) 双槽: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故宫太和殿) 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 22、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3、雀替:至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建筑史名词解释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升: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

建筑历史 名词解释 1: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2: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箭之遥)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上建有敌楼,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有效的射击敌人,此墩台即称马面。这种形式最迟从六朝即有。 3: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4: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由门窗. .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5:内外槽:宋《营造法式》称金厢斗底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其中内柱圈成的空间称为“内槽”,内柱与外柱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外槽”,故总称“内外槽”,其进深为四间,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的布局形式,可获得重点突出的内部空间作为庄重的活动场所。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均属此形式。 6: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7:前后槽:宋《营造法式》称单槽,以一系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其进深为两间。 8: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其进深为两间。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辇道:又称陛.御道。古代封建社会中专供最高统治者使用的道,是一种坡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垛(阶级)组合在一起,汉代文献中就有“左平右槭”的记载。平,指斜平坡道;槭,指阶级形踏垛。唐宋时将辇道置于两踏垛间,明清时其功用已为装饰化所替代。如故宫太和殿的台阶,两边是踏垛,中间御道斜面上雕刻龙卷水云波纹等,称“龙凤石”,已纯为装饰物了。 10:礓蹉:又成慢道。礓蹉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侧砌,或在石板上浅刻横棱面而成,是一种防护滑的斜坡道,一般用于室外,如上城头的马道,厅堂,宫门前等,也有将之置于两阶级形踏道之间的。 11:副阶:宋代名词,也称副阶周匝,清代称廊子,大檐廊,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个体建筑上,如太原晋母祠圣母殿.应县佛宫寺木塔的副阶。其开间宽度一般为主体建筑的宽度,其进深多为两椽架。副阶约在早商时便出现后一直盛行。 12:采步金:宋代称,搭在歇山顶建筑最末一间的两根

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 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内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17、明堂:皇帝与秋季大享祭天,配祀祖先,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18、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19、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制,其具体位置和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周朝:三朝:外朝大朝——见诸侯、治朝常朝——群臣议政、燕朝日朝——日常事务处理布局:纵向布置 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20、茅茨土阶:茅草的屋顶,土的台基. 21、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佛光寺大殿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 22、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3、雀替:至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24、坐斗:位于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宋称栌斗.

中国建筑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得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得建筑。 3、生起:宋,辽建筑得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与得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得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得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雀替:就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得短木,可以缩短梁枋得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得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得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得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小木作指得就是建筑中得装饰构件得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大木作指得就是建筑中得主要结构承重构件得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得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与得曲线,并使屋顶正面与山面得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得处理.其目得就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得变化 11、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得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得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得处理 ,以获取较大得室内空间。 13、草袱: 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得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得梁。 14、明袱指天花以下得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瞧见得梁袱,与草袱相对。 15、藻井:就是一种高级得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得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一、名词解释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得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得城大得不超过王都得1/3,中等得1/5,小得1/9,城墙得高度、道路得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就是“僭越"。 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得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得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4坞壁:汉代得一种创新得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 5一颗印:就是云南昆明一带得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与外观方整如印. 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 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就是由贵族官僚得邸宅改建得,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就是所谓得“舍宅为寺”。 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得房屋 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得墙壁 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与包抄垂花门、厢房与正房得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得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得房间。 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得东侧与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就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得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 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得梁上,在结构、构造与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就是指建筑物室内得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瞧见屋顶得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 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得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 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得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得墓室得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得柜形结构。 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得《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21须弥座:就是由佛座演变而来得,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得主殿,即塔、幢得基座等) 22生起:屋宇檐柱得角柱比当心间得两柱高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 23叉手:脊桁两侧得斜杆,用以固定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 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得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与得曲线,并使屋顶正面与山面得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得做法 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得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得用材制度,并将“材”得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

建筑史名词解释

古埃及 玛斯塔巴(Mastaba): 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 斯芬克斯(Sphinx): 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 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 五腿兽(Winged bull): 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 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 大力神式砌筑: 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

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一、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