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名词解析
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6.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9.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11.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一.名词解释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3无梁殿:明朝时期,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即无梁殿,多用作为防火建筑;4坞壁:汉代的一种创新的住宅形式,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屋内建城楼,略如城制;5一颗印: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传统住宅样式,墙厚瓦重,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6抱夏: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7舍宅为寺:北魏时期,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的“舍宅为寺”;8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9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10抄手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连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多见于北京四合院中; 11后罩房:北京四合院中,位于建筑的最北部,布置厨房、贮存、仆役住房等的房间;12外八庙:康熙、乾隆两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侧和北面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叭庙,作为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朝觐之用,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13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多见于多层木建筑中;15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在结构、构造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在角部需要增加斜梁,另外每面还要各增加一组斗拱;16彻上明造: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称为“彻上明造”17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因此叫草栿18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一下的梁;宋代明栿常做月梁式,以增加美感;19黄肠题凑:西汉时期,帝王贵族级别的墓室的建筑方法,即建筑四周用柏木段一层层叠起的柜形结构;20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着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21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即塔、幢的基座等22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2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 ,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叉手;24推山: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25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26足材:宋代时,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有了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契”,高六分°,宽四分°,单材上加“契”谓之“足材”,高二十一分°,如华拱,耍头等构件用之;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28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神佛像座之上29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30太和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31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32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和玺彩画:清代彩画的最高等级,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等部位;闾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陵邑:汉代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在长安城的东南与北面设置了七座城市,称为陵邑,供从各地强制迁移来此的富豪之家居住;间:古代木构建筑由两榀屋架所围合的范围;方上:汉代对陵体之地上部分,即坟冢的称谓;金厢斗底槽: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槫:宋式构件,位于梁架顶端平行于屋脊的构件,承托着屋面;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举架:清式屋架折举的方式;普拍枋:宋式建筑位于柱顶和额枋上的水平构件,上置斗拱;侧脚:为使建筑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外檐柱在前后向内倾柱高10/1000,两山向内倾8/1000,角柱双向倾,此做法称之为侧脚;台明:房屋的最下部分台基的高度庑殿顶:即五脊顶或四坡顶,正脊两端各有两条直抵屋角的戗脊;升起: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逐步升高,使檐口呈现一缓和曲线;硬山顶:双坡屋顶中两端屋面不伸出山墙外斗口:①斗或升上放构件的槽口②清代模数单位;材:宋式建筑的基本尺度单位,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样式雷: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平座:楼阁及楼阁式塔等楼层之间以短柱、铺作、草栿、地面板、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以承上荷载,通常外檐挑出平台,供人凭栏远眺;抱厦:中国古代建筑中主要殿宇在外突出的一间小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营造法原: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清代专着,姚承祖原着,张至刚增编整理而成;计成:明代的造园家,着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着作;罩:用于需要有一定分隔,又不完全隔死的室内空间的木装修隔断;博风板:悬山和歇山顶为保护挑出山墙的桁头而沿屋面坡度钉在桁头上的板件;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礼制建筑;耍头:顶层华栱或昂上与令栱垂直相交的构件;插柱造:楼阁式建筑,上层檐柱底部开十字口,插在平作斗栱内的做法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着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嫩戗斜插在老戗背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 .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由门窗、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6.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7.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8. 金厢斗底槽:宋营造法式称内外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于庄重的活动场所;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9.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10.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其进深为两间;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11.副阶:宋代也称副阶周匝,清代称廊子,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个体建筑上,如应县佛宫寺木塔的副阶;副阶约在早商时便出现后一直盛行;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14.步架: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15.举势:屋面坡度;16.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17.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18.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19.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20.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21.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22.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支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24.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25.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26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27.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28.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29.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0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31.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32.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33.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34.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35.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36.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37.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38.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39.抄:清式称翘,即向外出挑的拱,斗拱中每挑出一层称为一抄,故挑出一层的拱称为单翘,两层的称双抄清式称双翘三层的称三抄但较少见清式建筑基本上不见;40.朵:宋式对由斗拱.昂.枋等主要部分组成的一组斗拱的整体单位的称谓,清式称“攒”;如柱间有五组斗拱,便称“补间铺作五朵”清式则称“平身科五攒”;41.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42.叠梁式:又称抬梁式或梁柱式,是中国古木构架基本形式之一;43.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44.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4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4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4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4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49.金桁:又称檩子,宋式称平椽,是在脊桁与正心桁间各桁的统称;金桁由于在构架中的位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位置靠上的称上金桁宋式称上平椽靠中间的称为中金桁宋式称中平椽位置靠下的称上金桁宋式称下平椽;50.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51.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52.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53.装修: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①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②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③装修多元功能: 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渲染要素.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54.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55.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56.平棊: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后代应用较广;57.山节藻棁:出自论语据张从文注四库全书为“山形斗拱.雕花草粱柱”,亦即“房子上雕有山形的斗拱和画着花草的墚柱”;又据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称“节是斗拱,棁是爪柱”由此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抬梁式木构建筑;58.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59.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 合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级由高到低,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60.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61.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62.屋顶曲线1檐口曲线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运用;佛光寺大殿;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63.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64.明堂:古代礼制建筑之一;据文献载是黄帝始创,主要作祭天时以祖先配享的隆重祭祀之用,亦有“教化”功能;其平面为方形,以夯土台为中心,四周以台建屋,顶部又置室;中央夯土台,宋以前各代均立明堂;规模最大者为唐武则天于东都洛阳新建号称“万象神宫”其高约86m,明清乃无此项建筑;65.辟雍:西周为天子所设置的大学;礼制.王制:“天子命之教,天子曰辟雍,因其四周绕水,“圜如壁”故名;它包含在名堂之中,现发现最早的辟雍遗址是西汉末年长安西郊的礼制建筑遗址;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66.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67.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68.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6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70.东西堂制:这是汉至南北朝宫殿布置形式;根据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或“外朝内廷”型制,在高大的前殿内部两侧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堂屋即东西耳房或厢称作东西堂制;71.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后堂为讲堂;72.前朝后寝:这是古代宫殿自身的平面布局的形制;又称前殿后宫,外朝内廷,源于古代住宅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形式;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朝”为帝王商朝政治、举行大典之处;“后寝”即帝王与后妃生活起居;73.样房:清代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部门;样房由雷姓世袭,称“样式雷”或“样子雷”;当时建筑设计着重于总体及装饰效果,至于大木作;瓦作;石作;彩画作等具体做法,只需按官方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办理,不需再做图样;近代的建筑设计部门,也称样房,或称打样间;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74.烫样:清官式建筑模样建筑模型的称谓;其比例尺度也不同,可以总体烫样,包括山石;水地;花木;道路;房屋等;也可做单体建筑,能将基阶;斗栱;门窗;油饰彩画;屋脊吻兽等表达出来;清代烫样制作专案是雷氏家族世袭;其烫样在清华大学,北京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75.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建筑史名词解释
立对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崭新思虑。
解构主义是从“构造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本质是对于构造主义的损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早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以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中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构成的构图成效。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因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 20 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 1910 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假想经过外在表现、歪曲形象或重申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惹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纳奇异、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 1920 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xx 的教课特点:(1)重申自由创建,反对模拟因袭、故步自封。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联合起来。
( 3)重申各门艺术之间的沟通交融。
( 4)培养学生既有着手能力又有理论修养。
(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 ?凡?德?罗努力追求的构造逻辑和自由切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表现的高度归纳。
寓意在两个方面:( 1)构造上:简化构造系统,精简构造构件,讲究构造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许屏障极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准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剩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所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本质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致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四周自然环境的配合,并交融了浪漫主义精神,创建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所”。
这种住所大多坐落在郊野平展的草地上,四周是树林,用地广阔,环境优美。
7、xx 风格:20 世纪 40 年月末至 60 年月流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照,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点。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其中涌现了许多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史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
1. 四合院(Siheyuan):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空建筑群。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正房、厢房、配房和院落,并以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追求内敛、简约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2. 木结构(Mujiegou):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丝绳索系等传统技艺,兼具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桥梁等重要建筑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技艺。
3. 垂花门(Chuihua Gate):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门型,多用于连接各个院落或建筑物之间。
其特点是门顶呈弧形,上挑下垂,内外檐都悬挂有彩画或雕刻的花鸟图案。
垂花门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斗拱(Dou Gong):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檐和屋顶。
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木构件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框架。
斗拱的设计考究了力学原理和美学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5. 黛瓦(Daiwa):黛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瓦片,以其青绿色的颜色而得名。
黛瓦富有光泽,耐久性强,并能有效防水防火。
黛瓦常用于屋顶覆盖和檐口装饰,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气质。
6. 仿木结构(Fangmu Jiegou):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法,用砖代替木材来构建木结构的效果。
仿木结构能够弥补木结构可能出现的腐朽和虫蛀等问题,同时保持了木结构的美观和传统风格。
7. 衔接(Xianjie):衔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技法,用于连接不同构件或部分。
衔接承担着增加稳定性、传递力量和美化外观等功能。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古代建筑:指中国古代时期所建立的建筑物,包括宫殿、神庙、城墙、寺庙、园林等。
2. 木结构:指建筑物的结构主体采用木材构造,如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
木结构建筑物通常采用榫卯结构,具有轻巧、灵活、透气性好的特点。
3. 石结构:指建筑物的结构主体采用石材构造,如中国的城墙、古代寺庙等。
石结构建筑物通常具有耐久、坚固的特点。
4. 青砖黄瓦:指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中青砖指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砖瓦,颜色呈青灰色;黄瓦指用黄土制成的瓦片,颜色呈黄色。
5. 斗拱:指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拱形结构,由一组石块或木片构成,形状呈斗或V形。
斗拱常用于建筑物的门户、门洞等处,具有美观、坚固的特点。
6. 筒瓦: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瓦片,形状呈筒状,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屋面覆盖。
筒瓦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中,具有防水、隔热、密封等功能。
7. 石槽木构: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就是利用尺寸吻合的槽和凸榫连接木构件,而木构件与石构件的接触面上滴有树脂。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
8. 斗拱砖券: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装饰性砖石构件,呈斗形或拱形,常用于门窗的上方或屋檐下。
斗拱砖券常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的立面装饰,具有美观、富有装饰性的特点。
9. 园林:指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人工建筑物、植物、水景等元素的园艺景观。
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10. 南方水乡建筑:指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以水乡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基础,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水泥墙体,屋顶多用瓦片覆盖。
南方水乡建筑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生活方式而闻名,如苏州园林、杭州湾的民居等。
11. 北方民居:指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农村民居建筑。
北方民居常采用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严谨,屋顶多采用筒瓦覆盖,具有抗寒、保暖的特点。
12. 角楼:指中国古代城墙或寺庙建筑物的一种特殊形式,位于建筑物的角落,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建筑史名词解释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建筑史名词解释
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
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
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
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
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巴别塔(Ba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
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
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
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
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
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
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 —— 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 —— 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 —— 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 —— 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 —— 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 —— 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 —— 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 —— 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 —— 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 —— 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 —— 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 —— 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 —— 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 —— 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 —— 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 — — 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 —— 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 —— 出于建筑主空间 (通常为内部 )的上层构造。
光塔 — — 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 —— 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 — — 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 —— 佛教庙宇。
尖顶饰 —— 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 —— 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 (STUPA) ——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 (PAGODA) ——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 —— 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赤陶土 —— 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 长度单位,一里约 500 米。
昂 —— 斜出的梁桁。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1: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
2: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箭之遥)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上建有敌楼,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有效的射击敌人,此墩台即称马面。
这种形式最迟从六朝即有。
3: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4: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 .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5:内外槽:宋《营造法式》称金厢斗底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其中内柱圈成的空间称为“内槽”,内柱与外柱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外槽”,故总称“内外槽”,其进深为四间,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的布局形式,可获得重点突出的内部空间作为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均属此形式。
6: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7:前后槽:宋《营造法式》称单槽,以一系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其进深为两间。
8: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其进深为两间。
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辇道:又称陛.御道。
古代封建社会中专供最高统治者使用的道,是一种坡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常与踏垛(阶级)组合在一起,汉代文献中就有“左平右槭”的记载。
平,指斜平坡道;槭,指阶级形踏垛。
唐宋时将辇道置于两踏垛间,明清时其功用已为装饰化所替代。
如故宫太和殿的台阶,两边是踏垛,中间御道斜面上雕刻龙卷水云波纹等,称“龙凤石”,已纯为装饰物了。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
建筑历史名词解释1:抱厦: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
2:马面: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不超过两箭之遥)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上建有敌楼,以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有效的射击敌人,此墩台即称马面。
这种形式最迟从六朝即有。
3: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4: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 .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5:内外槽:宋《营造法式》称金厢斗底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其中内柱圈成的空间称为“内槽”,内柱与外柱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外槽”,故总称“内外槽”,其进深为四间,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的布局形式,可获得重点突出的内部空间作为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均属此形式。
6: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7:前后槽:宋《营造法式》称单槽,以一系列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其进深为两间。
8: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其进深为两间。
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9:辇道:又称陛.御道。
古代封建社会中专供最高统治者使用的道,是一种坡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常与踏垛(阶级)组合在一起,汉代文献中就有“左平右槭”的记载。
平,指斜平坡道;槭,指阶级形踏垛。
唐宋时将辇道置于两踏垛间,明清时其功用已为装饰化所替代。
如故宫太和殿的台阶,两边是踏垛,中间御道斜面上雕刻龙卷水云波纹等,称“龙凤石”,已纯为装饰物了。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技术。
在探索建筑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名词。
本文旨在对中外建筑史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
一、基础概念1. 建筑史:建筑史是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历史演变和建筑作品的发展脉络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构造技术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
2.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一定区域内建筑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和风格。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如古典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等。
3. 结构技术:结构技术指的是建筑物支撑自己重量并保证稳定的构造技术。
常见的结构技术有柱状结构、拱顶结构、砖木结构等。
结构技术与建筑的气势、风格紧密相关,对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起着重要作用。
4. 建筑类型:建筑类型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将建筑作品分为不同类别的划分方式。
常见的建筑类型有宗教建筑、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二、1.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柱子和柱式的分类系统。
主要有三种风格:多立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简洁、粗壮,伊奥尼亚柱式细长优雅,科林斯柱式装饰华丽。
2. 拱:拱是由砖石或其他材料构成的弧形结构,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常见的拱有圆拱、扁拱、拱顶等,广泛用于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哥特等风格的建筑中。
3. 巴洛克式:巴洛克式是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强调装饰和奢华。
其特点是曲线、复杂的装饰、雕塑和夸张的比例。
巴洛克式建筑在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广泛流行,代表作品有法国凡尔赛宫和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
4. 哥特式:哥特式是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风格,以尖拱、飞扶壁和高大的尖塔为特点。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建史名词解释台基、踏道、栏杆、铺地P263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P18217.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8.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大木式P266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檩等。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清式大木作分大木大式、大木小式两类。
小木作:宋代对室内装修的称法。
2.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3.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示。
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
4.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进深);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歩”。
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
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
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步。
5.进深/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的,简称为“进深”。
6.缝: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檩条)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等。
7.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建筑史名词解释
三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轮廓清晰、体态端庄、风格质朴、造型多样、内涵深邃,不仅轮廓外形质朴大方、乡土历史气息厚重浓郁,而且其建筑理念和风格、建筑手法和技巧在当代仍然具有传承、借鉴的价值。传统民居建筑适应环境、选择材料、节能抗震、外型装饰功能实际、合理,设计灵活,材料构造经济,外观形式朴实,民居的实践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
二试从单体建筑,组群建筑,建筑装饰,建筑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1.守成:“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要求对先前的建筑形式,结构技术不要多去改动。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代的两千余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形成层相套的院落。 当古埃及,古希腊的重要建筑都逐渐以石材代替木材时,这种替代却没有在中国古建筑中发生。因为中国之所以习用木材是缘与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所以到了明清时期,长期的采伐使中原地区的森林消耗殆尽,连修缮宫廷也缺乏可作柱,栋的大料,这时宁可将小料用铁箍拼合,也不屑以石代木。 2.协调: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要与自然保持和谐。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
4阙;是中国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中间没有建筑物相连,之间空缺,故称“阙”。大体是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建筑,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
-5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用来标明地名的。
建筑史
名词解释:1 唐式建筑:唐式建筑是随佛教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宋代江浙一代的建筑式样。
寺院的主要特点是平面布局依轴线作纵深排列,追求严整的对称,前后顺次是山门、佛殿、法堂等,左右有钟楼、藏经、禅堂、方丈等。
2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建筑,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圣母院的西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3 希腊十字式:中世纪罗马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多用于集中式构图的拜占庭建筑中,十字中间是一个大的穹顶,为平衡侧推力在穹顶四面对帆拱下的发券砌筑筒型拱.这样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就成了等臂的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4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由罗曼建筑发展而来的,流行于12~15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5 帕提农神庙:帕提农原意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
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同时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形制是卫城中最典型,即长方形平面,列柱围廊式。
全方面采用了最庄重的庙宇形制多立克,内部综合运用了多立克,爱奥尼。
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里科拉特参加了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的弟子创作。
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简答:1古埃及神庙的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另一个是内部的,是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史名词解析
巴西利卡(Basilica)式,在古罗马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会所与会场等的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
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面有夹层。
天主教会将其视作最正统的教堂形制,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西欧
集中式形制,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
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
由巴西利卡式的形制沿袭而来。
希腊十字:属于集中式,中央及四臂都为穹顶式.等臂.在宗教上,由于其独特的设计不能被用为任何刑具,称为自由十字
拉丁十字:不等臂十字,为基督教会崇尚的建筑形制,常用拉丁十字同巴西利卡结合,成为教堂
伯拉孟特: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
主要作品: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中选方案、梵蒂冈宫
威廉·伯里斯:
贝伦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早期曾受“新艺术”风格影响,后有意识拜托,朝现代主义的功能方向发展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先后从贝伦斯的事务所中走出)
20世界四大建筑师: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 设计教育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 少即是多
勒·柯布西耶(1887-1965) 机械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 有机建筑
古典主义: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新古典主义:
(1750-1880) 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
(1900-1920) 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
(1982~) 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式,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浪漫主义:
(18世纪下-19世纪下)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折中主义:
(19世纪上)为了弥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群,固有“集仿主义”之称
现代主义:
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整体建筑干净利落。
后现代主义:
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种建筑潮流
工艺美术运动:(19世界下)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有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风气,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民主而发起的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19末20初)在欧美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较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多个领域,试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
主张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样式,提倡模仿自然界繁盛的草木形状的曲线为主题的装饰构想,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
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分离派: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使建筑走向简洁的道路
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形式上趋向于简洁,并且奠定了“摩天大楼”。
它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20世纪初)
最大的成就: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
主要人物:路易斯·沙利文
德意志制造联盟:简洁清晰
主要成员:贝伦斯、格罗皮乌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风格派》杂志、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德国包豪斯
表现主义: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或象征某种时代精神,主张革新,反对复古。
代表人物:孟德尔松(德国),德国波茨坦市爱婴斯坦天文台(1919-1920)
未来派:是一战之前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一战前夕,未来主义者圣·伊利亚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其设想对20世纪20年代设计师产生不小影响,但其人并未有世纪作品
风格派与构成派:
风格派: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1917),主张纯抽象和淳朴,外型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用红、黄、蓝三原色以及黑、白两个无彩色,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
维特维尔德,荷兰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构成派:首先出现在俄国青年艺术家中,在旨趣和做法上与风格派无大区别。
俄国第三世界纪念碑
特点:热衷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论建筑》,阿尔伯第,1485年出版,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法兰西建筑学院:(1671成立),世界第一个建筑学院
英国什鲁斯伯里的工厂厂房建筑:目前仅存的世界最早的钢铁结构建筑,建于1796
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