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信息化应用

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信息化应用作者:朱强董振亮来源:《计算机与网络》2020年第15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践行“住有所居、精准服务”管理要求,着力提升河北省政府产权公租房后期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公租房管理服务平台,整合保障群体、保障房源等基础信息,打造公租房智慧化小区,利用人工智能、视频监控、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管理及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行业管理及服务水平,为住房保障人群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构建保障房小区智能化管理平台1智能监控平台(1)搭建人脸识别系统为杜绝保障房转租转借行为,在小区大门口、单元口和电梯内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形成小区安全防护三道“防线”。
通过对进入小区的人员与采集的租户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进出人员是否为正常住户以及同住人员,尤其是人脸识别梯控设备的上线运行,租住户通过人脸信息认证后才能按动相应电梯楼层按钮,实现小区人员楼层权限管控,人脸识别系统还会对陌生人进出小区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高频人次,为转租转借行为提供数据分析,在防止转租转借、确保社会资源公平利用发挥积极作用。
(2)建立语音和短信推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将入住人员欠费、未缴费或租户合约到期等信息回传至前端智能设备上,发出缴费语音提醒,住户一旦“刷脸”通过单元口人脸识别楼宇设备,即可与系统内当前住户的合同履行情况及缴费情况进行快速对比分析,提醒住户按时缴纳当期租金。
(3)定制开发“电动车乘梯”拦截系统为进一步提升小区安全管理,防范公租房租户电动车“乘梯上楼”行为,防治电动车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定制“电动车乘梯”拦截系统。
在不改动电梯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电动车一旦进入电梯,电梯门不关闭、电梯不运行和语音温馨提醒随即响起,这一技术可有效提升小区消防安全防护。
(4)建立智能广播系统为加强与保障群众紧密沟通,拓展多方沟通渠道。
在保障房项目内建立智能广播系统,在楼宇附近加装了广播设备,根据实际广播需要,可对整个小区广播系统进区管理,既可实现对小区的整体播放,也可实现对单个或多个区域组合进行播放。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廉租住房或者廉价商品房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当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等诸多挑战,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展现政府社会责任和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住房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保障性住房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3.资金来源不稳定,制约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开展;4.保障对象多样化,需要更加精准地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
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建设规模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量明显不足,导致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难以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问题二:管理不规范。
智慧住建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潜在风险点识别和分析
技术风险
新技术应用不成熟、系统稳定性差、数据安全性低等。
实施风险
项目延期统、业务流程调整等。
针对性应对措施设计
技术风险应对
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架构,加强系统测试和安全性评估,建立完善 的技术支持体系。
质量管理模块
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包括质量 检查、整改跟踪等环节,确保项目质 量符合要求。
安全管理模块
负责项目安全监管,包括安全隐患排 查、事故应急处理等功能,保障项目 施工安全。
数据处理与存储方案
数据采集与整合
数据存储与优化
通过数据接口、文件导入等方式,实现多 源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为系统提供全面、 准确的数据支持。
02
最小权限原则
确保每个用户仅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03
访问日志记录
记录所有用户的访问日志,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进行追溯和审计。
防止恶意攻击手段部署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IPS)
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和防御网络攻击。
定期安全漏洞扫描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04
探索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不断完善和拓展 系统功能和应用场景。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期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实现以下成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城市管理 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和服务。
02
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整体架构设计思路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 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业务功 能,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可维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6•【字号】深府[2012]145号•【施行日期】2012.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的通知(深府〔2012〕14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6日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纲要为进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广东省有关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形势与任务住房乃民生之本,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民生幸福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必须提升至战略与政治的高度予以重视。
近年来,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才安居工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住房保障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已由“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
但是,我市住房保障仍然面临土地资金紧缺、供需矛盾突出、存量住房作用未有效挖掘、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随着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住房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正视困难,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既是中央和广东省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适度保障原则,立足市情,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妥善处理住房保障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形成政府和市场的联动效应,推动我市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服务的应用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的应用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保障性住房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服务的应用。
一、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旨在解决因住房问题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
然而,传统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手续繁琐、资源分配不均等。
而数字化转型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减少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住房资源浪费。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满足住房需求。
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数字化转型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管理与共享数字化转型使得住房相关数据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共享。
比如,政府可以建立房源数据库,记录和统计不同地区的保障性住房情况,包括可用房源数量、申请条件等。
这样一来,申请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查询到相关信息,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和公众也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更好地进行住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 电子申请与审核传统的保障性住房申请和审核流程繁琐且时间长,容易引发纠纷。
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建立电子申请和审核系统,实现更高效便捷的申请和审核流程。
申请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提交申请,稍后便可收到申请结果。
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潜在的腐败问题。
3. 智能配对与住房分配传统的住房分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判断和规定,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分配结果不尽合理。
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更科学、公正的住房分配。
比如,可以根据申请者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以确保住房资源得以更合理地分配。
三、智能化服务的应用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智能化服务的应用。
智能化服务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保障性住房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浅谈住房保障体系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 作者简介 ] 玉楠(9 1 )女 , 刘 18一 , 黑龙江巴彦人 , 大庆市房产 管理局住房保障科科 员, 事住房保 障管理研究。 从
11 4・
・
搭建全市统一 、 分级管理的市 区街三级住房保障监管信息平 台 , 实现高效率 、 高准确度的登录 、 汇总 、 分 析、 查询等功能 , 并且通过灵活的参数设置 , 满足管理的变更 , 进行动态实时跟踪 。三是实现保障性住房档 案的数据化管理。将原始的经济适用住房 、 安居房 、 廉价房等原始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 , 形成数字化档案 , 利用数据库进行录人 、 存放 、 查询 、 管理 ,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查询 、 统计 、 管理 、 记录等。四是 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功能 。通过该 系统可适时发布各类保障性住房房源建设和管理信息 , 以及保 障 资源配售结果公示等信息 , 使保障性住房资源分配公开 、 透明。
( 大庆市房产管理局,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 1
[ 要] 摘 利用计算机 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信 息进行 管理 , 具有检 索迅 速、 查找 方便 、 靠性 高、 可 储存量 大、 寿命长 、 成本
低等优点 ; 用计算机 实现廉租住房 资格 的申请、 利 审核 、 公示 、 准, 核 既可以提 高工作效率 , 又可以方便群 众。 [ 关键词 ] 档案信 息 ; 管理 ; 信息化 [ 中图分类号 ]2 33 [ F 9. 3 文献标 志码 ] [ A 文章编 号]0 2 2 4 ( 0 90 一 1— 3 10 — 3 12 0 )2 叭 4 0
一
、
住 房保 障 管理 信 息化 的意 义 和 目的
如今 , 计算机信息化产业 日渐成熟 , 利用计算机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 具有检索迅速 、 查 找方便 、 可靠性高 、 储存量大 、 寿命 长、 成本低等优点 ; 利用计算机实现廉 租住房资格的申请 、 审核 、 公示 、 核准 , 既可 以提高工作效率 , 又可以方便群众。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从更新管理理念到创新管理的体制 、 机制和方式 , 充分发挥政府 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 建立现代高效 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意义重大 。通过信息化管理 内在 的系统性 、 网络性 、 程序性 和透明性等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 、 廉租住房管理资源优化整合 , 可使管理 流程科学再造 , 管理主体多元参与 , 从而建立职责分明、 操作有序 、 管理到位 、 相互配合 、 监督及时 、 科学量 化评 价 的城市 管理 长 效机 制 。 同时 , 过应 用廉 租住 房管 理 系统 , 通 形成 管理 规 范 、 运转 高 效 的廉租 住房 管 理长 效机 制 , 体现 廉 租住 房管 理从 定性 变为 定量 、 态变 为动 态 、 一 变为综 合 、 静 单 滞后 变 为实 时 , 让人 民 可 群众 实 实在 在地 感 受 到 面貌 的改 观 , 生活 环 境 的改 善 , 为市 民提 供 良好 生 活 、 居住 和 工作 环 境 , 一 步提 进 升 中心 城 区 的综 合竞 争 力。
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8篇

保障性住房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住房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了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主要工作与成果1. 住房保障政策制定与优化过去一年,我们积极配合政府制定和优化住房保障政策。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住房租赁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2.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成功推动了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居住环境。
在分配方面,我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分配。
3. 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与使用我们积极与财政、银行等部门沟通协调,确保保障性住房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成功争取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4. 住房保障服务与监管我们注重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服务质量和监管效率。
通过加强物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等措施,我们切实保障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还定期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巡查和评估,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尽管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
部分地区和部门对政策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分配等环节存在不规范现象。
2. 资金筹措渠道有待拓宽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
然而,这些渠道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保障需求。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四:某市保 障性住房智能化 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 提高了居民满意
系统架构
总体架构
硬件层:包括服 务器、网络设备、
存储设等
软件层:包括操 作系统、数据库、
中间件等
应用层:包括用 户界面、业务处 理、数据分析等
数据层:包括数 据存储、数据访 问、数据安全等
网络层:包括网 络拓扑、网络协 议、网络安全等
管理层:包括系 统管理、安全管 理、用户管理等
技术架构
硬件架构:服 务器、网络设 备、存储设备
安全要求:数据加 密、访问控制、安 全审计、备份恢复
数据迁移与接口整合
数据迁移:将原有系统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接口整合:将新系统与原有系统进行接口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数据安全:确保数据迁移和接口整合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测试与优化:对新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 信息系统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系统功能
01
04
系统概述
系统实施与部署
02
05
系统架构
系统应用与效益分析
03
06
添加章节标题
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智能化管理。
功能:包括房源管理、租户管理、租金管理、维修管理、投诉管理等。 特点: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类保障性住房,如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等
软件架构:操 作系统、数据 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等
数据架构:数 据模型、数据 存储、数据访
智能化背景下单位房改房物业管理的探讨

智能化背景下单位房改房物业管理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4-28T10:56:10.290Z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3期作者:肖晨[导读] 摘要: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单位将生活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推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社会化。
(哈尔滨市路灯管理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摘要: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单位将生活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推向社会,实行物业管理社会化。
但对房改房小区物业管理中遇到的困境,政府和物业企业都在探寻适合的转型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物业管理也开始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再沿用传统而落后的管理方式。
很多物业企业和物业管理人员都认识到智能化是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小区综合治理的能力的必然之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单位房改房物业管理转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化; 房改房; 物业管理引言由于房改房的购买主体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具有较大的政策优势,房改房业主对于物业管理的观念尚未转变,导致在对房改房进行物业管理时不仅难度相对较大,存在费用收取困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无法正常使用等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了业主的幸福指数,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改进当下房改房物业管理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
1房改房特点根据国家政策,房改有以下特点。
房改应在2000年前完成并投入使用;房改只卖给有限的几个人,能获得房改购买权的一定是某个特定的劳动者群体。
比如买房的工人需要在1998年底前工作;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房改合格的规模;房改价格通常受职工工龄、职位、家庭人口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以低于普通住房的超低折扣获得,因此只能通过支付较低的资金获得;房改的房屋不能随意出售,通常房改的主体是买受人所在单位。
2单位房改房物业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所有权的分配是复杂的。
住房单元的所有权形式比较复杂,无论是公共住房单元还是拥有工人个人财产权的住房单元。
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问题及对策

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物业管理是确保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质,其后期物业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居住人口相对较多,容易导致物业管理的人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物业招聘力度,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三是与当地高校或培训机构合作,共建居住社区服务实训基地,培养更多的物业管理人才。
其次,保障性住房的居民多是低收入群体,难以支付高额的物业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差异化的物业费用收费体系,根据居住人口的收入水平和使用情况分档收费,确保收费公平合理;二是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补贴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费用;三是鼓励居民参与物业管理,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减轻物业管理的负担。
再次,保障性住房的居民多为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其生活需求和服务要求相对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立专门的社工岗位,提供居民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二是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三是建立居民服务中心,提供文体活动等社交服务,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最后,保障性住房的居民多为租户,存在动态变动的情况,如经常更换居住人口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健全的租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居住人口信息,确保物业管理能够及时跟进;二是加强与当地户籍管理机构的合作,共享租户信息,提高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加强与居住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关注租户变动情况,及时化解潜在问题。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物业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从人力资源、费用收费、服务支持、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解决,以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住房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服务。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

数字化技术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应用浅析引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5G时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技术应用,既是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住房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分析1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1.1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行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每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数量、面积、建设内容方面和以往已不能同日而语,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生产和管理模式在缺乏IT基础设施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短缺,已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
1.2工程关键信息数据无法实时掌控。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信息化、精细化程度不够。
各方建设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无法实时掌控,工程的复杂性、信息不真实和信息孤立等问题有待急需解决,施工生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实现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1.3 工程建设监管薄弱。
由于监管方式创新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线上、线下打通的即时执法保障体系,在更好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方面,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政府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管能力。
1.4供后管理难度大。
随着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的建成交付,面临着保障家庭准入审核力度不够,收入状况和家庭财产审查难度较大,分配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欠缴租金、转租转借、房屋空置、人力监管容易激化矛盾等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障性住房供后管理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公共住房智慧管理系统一、背景分析公共住房是为了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而设立的住房项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公共住房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公共资源不均衡、住房维修难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公共住房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设计一套智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需求分析1. 住房分配管理:根据低收入家庭的申请和评估,自动进行住房分配和调整管理。
2. 租金管理:对住户租金的收取和缴纳进行自动化处理,并提供支付渠道和账务查询功能。
3. 维修管理:住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交维修申请,后台自动分配维修任务,实现高效维修和问题解决。
4. 社区服务:提供社区公告、活动预定等功能,增加住户之间的交流与社交。
5. 安全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系统,提供住户和公共区域的安全保障。
6. 数据分析:对住房使用情况、租金收入、维修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辅助管理决策。
三、系统设计与实施1.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前端采用响应式设计,支持多终端访问。
后端使用云平台或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2.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划分为住房分配管理、租金管理、维修管理、社区服务、安全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基础功能模块。
3. 技术实现:前端采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 技术进行开发,后端使用Java或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4. 数据安全性设计: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 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上线与维护:按计划进行系统上线,并设立专门的维护团队,及时处理用户反馈和故障报告,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系统预期效果1. 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项管理流程,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住房分配、租金收取和维修处理的效率。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服务的应用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字化转型在各个行业都开始发挥作用,其中包括房地产和保障性住房领域。
智能化服务的应用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数字化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服务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1. 定义和背景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通过购建、租赁等形式,向居住困难群体提供价格低廉、租期较长的住房。
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传统的物理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以提升效率和便捷性。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2. 数字化的住房申请和管理传统的保障性住房申请和管理过程繁琐,需要居民提交大量纸质材料,并通过人工审批。
而数字化转型改变了这一情景。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提交申请,系统能够自动验证和核实信息,并加速审批流程。
此外,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跟踪住户信息和租金支付情况,提升管理效率。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数字化转型使得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从而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居民的住房需求和流动情况,可以更好地规划保障性住房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数据分析还能够识别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
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1. 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智能化服务在住房领域的一种应用。
通过安装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系统和智能温控器,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
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帮助居民更好地管理住房。
2. 社区智能化管理在保障性住房社区中,智能化管理可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可以通过刷脸或手机开门,无需携带传统的钥匙。
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供一站式的社区服务,如在线缴费、报修等功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3. 数字化居民参与数字化转型还能够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自治能力。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验收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通过验收
作者:孙燕芝
来源:《北京档案》2021年第01期
12月1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
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司长李忱,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张利民出席验收会。
北京保障房中心高度重视数字档案室建设,将其作为建立企业“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基础,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
档案部门与信息化部门协同联动,统一了OA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系统归档接口标准,将电子文件“四性”检测前置于各类电子文件归档环节,确保电子文件归档质量;通过数字档案室建设促进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通过OA系统使用流程ID,建立档案关联,避免了电子文件重复归档;应用OFD版式转化和存储电子档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数字档案室,北京保障房中心深化了各种门类档案信息资源的融合,为实施大数据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力促進了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便民措施落到了实处。
李忱同志充分肯定了北京保障房中心所取得的成绩,希望该单位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档案法》,巩固深化数字档案室建设成果,锐意创新,全面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张利民同志希望北京保障房中心乘势而上,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数字档案室应用管理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同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数字档案室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有哪些进展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有哪些进展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则是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关键手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和精准的社会保障服务。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进展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强化。
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了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集群,以保障海量社会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处理。
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得到了极大扩展,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普及到欠发达地区,实现了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及强大的安全防护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和遭受恶意攻击。
此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扩展资源,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整合与共享取得突破过去,社会保障各领域的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系统中,形成了“信息孤岛”,给管理和服务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今,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障数据的互联互通。
这一突破使得参保人员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社保业务中实时共享,避免了重复采集和录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也使得社会保障与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能够协同工作,加强了对社保基金的监管,有效防范了欺诈和冒领行为。
例如,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数据共享,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情况,确保社保缴费基数的准确核定;与民政部门共享低保、特困等救助信息,实现了社会保障待遇的精准发放。
三、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参保人员的咨询,提供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服务的应用

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服务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保障性住房领域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稳定、适宜的居住环境。
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复杂的管理任务时,逐渐显露出效率低下、服务不精准等问题。
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数字化转型在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申请人需要提交大量的纸质材料,经过繁琐的人工审核流程,不仅耗费时间,还容易出现人为失误。
如今,通过建立在线申请平台,申请人可以方便地在线填写信息、上传证明材料。
后台的数字化审核系统能够快速比对数据、筛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和公正性。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收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审核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环节,智能化服务也带来了显著的改变。
借助数字化系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需求、家庭状况以及房源的特点进行精准匹配,确保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不仅提高了住房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因分配不合理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数字化技术还为保障性住房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水表等设备,实现远程抄表和费用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房屋的设备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
在社区服务方面,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体验。
例如,开发社区 APP,居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报修、查看社区通知、参与社区活动等。
智能门禁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性,同时方便居民出行。
此外,利用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系统,引导居民进行科学分类,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
然而,保障性住房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服务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采购招标文件根据相关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署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委托服务采购工作.招标事项具体内容如下:一、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详细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如下:(一)项目需求1、数据采集(1)人员信息采集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住户信息采集、同住人信息采集、以及小区物管人员信息采集。
(2)采集方式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PC端Web管理系统采集、自助终端采集、移动终端采集等三种采集方式。
(3)采集内容系统采集的内容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身份证副本数据、实名制RCC SIM卡等数据,同时支持其它身份识别数据的接入。
2、数据交换(1)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与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房源信息同步和住户信息的数据同步.(2)实施项目硬件设备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时与实施项目楼栋管理设备和入户管理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内容包括:管理系统将采集的住户权限远程下发给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以及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远程上传至管理系统.3、系统基础配置(1)智能设备的管理和配置系统对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进行配置、入网、通信,建立设备与保障房源、保障房住户的逻辑映射关系,通过智能设备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静脉识别、身份证证件卡识别、身份证副本识别、实名RCC SIM卡识别等身份识别和使用权限管理实现系统对保障房源和保障房住户的管理。
(2)系统基础功能权限系统为市、各住房保障部门及各物业小区管理员提供系统账号,通过对账号系统功能权限的划分,实现系统的分级管理、完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3)系统日志系统运行日志:记录系统中硬件、软件和系统问题的信息,监视系统中发生的事件。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它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寻找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设备状态日志:记录保障房楼栋管理智能门禁设备、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设备联网、设备操作、设备运行、设备状态的日志,运维人员通过设备状态日志对设备的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管理账号操作日志:记录各管理员账号的操作日志,记录管理员对系统使用行为,在出现异常管理行为时通过管理账号操作日志对问题进行回溯。
4、系统业务功能系统提供管理业务功能、查询业务功能、分析业务功能、统计业务功能等核心业务功能.(1)管理业务功能➢住户管理➢设备管理➢房源管理(2)查询业务功能➢房源查询➢住户查询➢设备查询(3)统计业务功能系统提供包括:区域统计、小区统计、楼栋统计、房源统计、住户统计、设备统计等统计业务功能,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和报表导出。
(4)分析业务功能根据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结合保障房管理规则对保障房楼栋门禁使用数据记录、房间使用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进行分析,生成住户保障性住房进出记录和保障房使用的分析数据,对异常数据和临界值数据的保障房住户家庭进行重点排查和追踪,并将分析报表导出提供给执法部门进行重点监管和执法.5、人脸比对身份验证通过人脸比对身份验证,辅助保障房住户身份有效性的监管和真实性核查。
6、移动执法小程序执法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对保障房住户的查询、保障房使用的查询、以及保障房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等,并通过小程序对保障房的执法数据进行上传和对保障房住户权限管理等。
7、综合服务(1)客服系统支持保障房管理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承租人、与客服人员围绕服务进行在线交流,提示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处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管理人员与住户之间的交流以及关系维护,客服人员通过在线即时交流工具、客服热线对承租人进行服务。
(2)运维系统系统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减少重复工作,降低知识传递的成本,使系统交付更高效、更安全,使产品运行更稳定,使故障处理,由事后处理变成提前发现,由人工处理变成系统自动容灾,系统运维工程师12小时内响应并对系统进行维护。
(二)技术要求1、部署环境(1)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11g,linux。
(2)应用服务器:weblogic 12c,linux。
2、开发环境使用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指定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发框架开发.3。
实施技术原则该软件系统要以国家、省各类技术规范和建设等业务信息化规范为依据,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范及以下原则:(1)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先进的技术标准,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2)安全性: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考虑,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易操作: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符合日常工作流程需要,易学习、易操作,系统提示和帮助信息准确及时。
(4)稳定性:系统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制订相应的策略完成数据的备份,以保证在出现意外事故时系统能够迅速恢复运行.(5)高效性:数据访问、数据处理等系统软件要具有极强的处理和运算能力。
要求系统有较强的操作平台、数据库系统、实现架构、网络环境等方面的适应性。
(6)可扩展性:具有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根本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业务平台、数据信息平台各个层次都可以灵活扩展。
系统在信息处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提供标准规范的统一接口,充分支持新业务的展开.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并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对系统性能的要求,系统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具有较强的扩展性.(7)硬件扩展性:整个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要求,随时进行硬件设备配置。
系统容量较小时,系统中主要业务控制软件集中在一套设备.系统容量较大时,将业务控制软件分布在不同设备中,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稳定性.(8)软件扩展性:提供只需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生成新的业务流程、修改已有业务流程,任意增加、删除和修改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提供功能强大的数据接口,轻松实现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
(9)应用软件与硬件的无关性:应用软件所采用的硬件无关,即通过配置实现系统支持不同硬件的接入方式。
4、开发技术规范为了便于今后的扩展应用,并尽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本项目涉及的系统主体采用B/S框架,使用HTML5标准化语言开发自适应申请页面,采用J2EE体系结构能够使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跨平台的特性,能够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不同平台之间平滑移植.在系统与其他系统整合关联方面,基于XML的Web服务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整合技术,它将原来基于数据库的集成提升到基于服务(应用程序)的集成,从而屏蔽了数据结构、业务逻辑等一系列需要深入了解原系统的细节问题,成为当前最受业界推崇的集成技术。
Web Service从本质上讲是放置于Web站点上的可重用构件.Web Service可以分散于Web 的各个地方,通过互相地调用以协同完成业务活动.在Web Service 的体系中,不同的应用系统被分割为强内聚、松耦合的单个的服务,可以通过Web被调用和访问.Oracle数据库设计规范:本项目数据库设计要求必须遵循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Oracle数据库设计规范.5、安全要求发布系统必须能通过深圳市专业的安全漏洞扫描公司的安全漏洞扫描鉴定。
6、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在系统中涉及的所有数据交换皆以XML文件格式通过交换接口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规范:(1)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核心技术规范: XML、Schema、XSL、namespace、DOM/SAX;●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 SOAP、WS、UDDI;●元数据标准: DC、RDF、GILS;●工作流相关的语言: WSFL、XLANG、BPEL4WS、XPDL、BPML;●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 WSCI、BTP、WS—COOR、WS—TRAN;●XML安全相关: ENC、SIG、XKMS、XACML、SAML;●XML处理与表现: XFORMS、XHTML、VoiceXML、SMIL、MATHML、SVG;●XML开发相关:DOM、SAX、JAXP、JAXR、JDOM、JAXB、JAXM、JAX-RPC;●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 ADML、AIML、CML、FIX、GML、HR、tML、 ebXML、HL7;(2)接口的命名方法、编码、内容规范接口的命名规范:接口的命名方法应遵循两个的规则:唯一性规则、标示性规则.接口的内容规范:所有的接口必须有统一的格式,各个信息资源库与数据交换接口的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接口编码、所共享的数据的结构信息以及元数据信息、接口定义的作者、操作日期、附加说明、接口所属类别(即对应共享目录)、有效日期和使用权限。
(3)错误编码规范错误编码是指由于操作步骤上的错误或网络连接出现问题等原因而导致数据交换无法正常运行.系统可以判断并提示出错的原因。
错误的编码采取整数作为唯一的编号。
并保存在数据交换的数据库上。
根据实际出现的情况,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维护扩展。
7、性能指标系统建成后,应满足如下性能指标:(1)稳定性指标◆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9。
9%◆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发生系统不可控制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操作。
◆并发支持指标◆系统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5000个◆并发数按同时在线用户数的20%计算:≥1000个(2)响应指标◆简单事务处理(包含各类信息录入、修改、查询业务、主要页面平均响应时间等) ≤3s(1000名并发用户);◆信息录入、修改型简单事务:平均响应时间≤5s;◆复杂事务处理≤60s(1000名并发用户);◆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1分钟。
二、项目服务价格上限本次项目服务的控制金额为人民币49万元以内(包含49万元),投标单位的报价不可高于控制金额,否则投标文件将视为无效文件。
三、项目服务有关要求(一)工期要求中标单位在合同签订后的3个月内完成。
(二)其他要求中标单位应派1名技术人员驻点深圳市住房保障署1年,现场提供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技术支持服务。
四、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一)投标人不得有任何外资(包括港、澳、台资)背景,非深圳公司须在深圳有合法注册的分支机构;(二)投标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三)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分包或转包;(四)投标人近三年没有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五、定标办法及原则本项目定标采用一次票决法.六、投标文件要求(一)投标文件的组成和格式1.响应声明书(附件1);2。
报价一览表(附件2);3.相关资质证明(附件3);4。
承诺函(附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