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一、煤矿埋藏特征
1、煤层的厚度
由于成煤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以及地质的影响,煤层厚度差异很大,有的煤层只有几厘米厚,有的可达几十米或百余米。
煤层的厚度,是确定开拓部署和选择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根据开采技术的特点,将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
(1)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
(2)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
(3)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
从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和已开采的煤层看,近水平煤层及薄煤层较少,而中厚煤层和厚煤层较普遍。
2、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先于煤生成的岩石是煤层底板,后生成的是煤层顶板。在正常情况下,煤层顶板位于煤层之上,而煤层底板位于煤层之下。当地质构造破坏较剧烈时,有可能发生倒转。
根据顶板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开采过程中岩层变形、跨落的难易程度,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类型。
(1)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为炭质页岩和泥质页岩等。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无伪顶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多由砂质岩等组成。
(3)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其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是坚硬又难以跨落的岩层。通常由粗砂岩、砾岩、石灰石等组成。在采煤过程中,基本顶是顶板管理的主要对象。
煤层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厚度数十厘米至数米,多为泥岩、页岩或黏土岩。有的直接底遇水膨胀,容易发生底鼓现象,致使巷道遭到破坏。基本底是位于直接底之下的较坚硬岩层,常为厚层状砂岩、砾岩或石灰岩。
3、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煤层是沉积生成的,一般呈层状,但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有的煤层形状发生变化。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1)层状煤层,其层位有显著的连续性,厚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或厚度基本稳定;
(2)似层状煤层,其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厚度变化较大;
(3)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范围尖灭。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主要矿区煤层多为层状煤层。江南各小型矿区和乡镇、个体所经营的小煤矿相当多的煤层是非层状煤层。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
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有的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矸)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煤层一般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者1—2层,多者可达几层或十几层。由于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使煤的灰分增高,而且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
4、煤层的产状要素
煤层原始生成时呈水平状态,但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煤层及岩层由水平状态变成为倾斜或弯曲状态。描述煤层的储存状态和位置用产状要素来表示。煤层产状要素就是它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图4-1所示。这3个要素就能表示出煤层在空间的位置。
(1)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就是走向。
(2)倾向。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延伸的直线叫做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3)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倾角。倾角的大小反映煤层的倾斜程度,倾角变化在0°--90°之间。煤层倾角越大,开采难度越大。根据采煤技术特点,煤层倾角分为4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25°
倾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5、煤矿地质构造及其安全生产的影响
岩(煤)形成初期,一般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后来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倾斜、褶皱,有的还发生了断裂
或延断裂面产生了位移,使岩层失去了完整性。这种有地壳运动造成的岩石的空间形态(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1)单斜构造
岩(煤)层受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产生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形态,这样的构造形态称为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往往是其他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或是褶曲的一翼,或是断层的一盘。
2)褶曲构造
岩(煤)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作用,呈现波状弯曲,但依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曲构造。岩(煤)层褶曲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为一个基本单位,称为褶曲,如图4-2所示。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岩(煤)层向上弯拱的褶曲称为背斜;岩(煤)层向下弯拱的褶曲称为向斜。在自然界中,背斜和向斜在位置上往往是彼此相连的,褶曲是由于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水平挤压形成的,因此,在褶曲两翼必然存在一个压应力,当地壳运动停止后,由于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恢复原来状态的趋势,所以又产生了一个拉应力,如图4-3所示。因此,在褶曲构造带势必储存一个应力能,我们把它叫做构造应力。据测定,构造应力是原始应力的20倍,这就给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有冲击地压的煤层中困难就更大。
3)断裂构造
岩层受地质作用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裂隙或节理。
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其断层要素如图4-4所示。
(1)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时,相对滑动的断裂面。
(2)断盘。断层面两侧产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盘。如果断层面为倾斜时,通常将断层面以上的断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以下的断盘称为下盘。
(3)断距。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断距可分为垂直断距(两盘相对位移垂直距离)和水平断距(两盘相对位移水平距离),如图4-5所示。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如图4-6所示。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③平移断层:断层两盘岩块沿断层面做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的关系,断层又分为:
①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