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麻醉临床新进展
麻醉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培训课件
使用原则
按需使用,个体化剂量调 整,避免长期使用和过量 使用。
副作用及风险
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 吐、便秘等,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非阿片类药物在镇痛中作用
非阿片类药物种类
如NSAIDs、对乙酰氨基酚 等,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或 阻断疼痛传导通路产生镇 痛作用。
使用优势
相对于阿片类药物,非阿 片类药物副作用较少,无 成瘾性,可长期使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结合患者基因、生活习惯等个性化信息,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治疗 方案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AI在围术期风险评估中作用
术前风险评估
利用AI技术对患者术前生理、心理等多维度数据进行综合评估,预 测手术风险,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术中实时监测与预警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等关键指标,结合AI算法对 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类型和需求对策略影响
手术部位和范围
不同手术部位和范围对麻醉的要 求不同,如头颈部手术需要保持 患者呼吸道通畅,腹部手术需要
良好的肌松效果等。
手术时间和复杂性
手术时间和复杂性也是制定麻醉方 案的重要考虑因素,长时间的复杂 手术需要更加精细的麻醉管理。
特殊手术需求
如微创手术、器官移植等,这些手 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需要制定相 应的个性化麻醉方案。
性药物等。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苏醒延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对神经系统影响
小的麻醉药物、控制麻醉深度等,处理措施包括及时给予促醒药物、营
养神经药物等。
05
围术期疼痛管理策略更新
多模式镇痛方法介绍及效果评价
多模式镇痛定义
结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技术 ,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减少单 一药物或技术的副作用。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RUTHERFORD-2研究由329名杂合型家族性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参与,试验数据显示,这款 PCSK9抑制剂使LDL胆固醇下降59%至66%
企业名称 辉瑞
阿斯利康 赛诺菲
拜耳 罗氏 诺华
礼来
跨国药企在华新上市品种(2012-2013)
商品名 泰阁
通用名 替加环素
主要适应证 抗生素
企业名称 商品名
4 默克
捷诺达
通用名
主要适应证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艾乐妥
阿哌沙班
静脉血栓栓塞
诺科飞
泊沙康唑
预防曲霉菌念珠菌
赛可瑞 贝赋 任捷
倍林达
克唑替尼 凝血因子IX (重组)
抑郁症 HIV-1
尼欣那 诺维乐 拜唐苹(新规格) 雅美罗 赫赛汀(新适应证)
阿格列汀 司维拉姆 阿卡波糖 托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
2型糖尿病 慢性肾病 2型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
百时美施贵宝
强生
艾敏释 泰立沙 艾乐妥 施达赛 善思达
氟替卡松鼻喷剂 拉帕替尼 阿哌沙班 达沙替尼
棕榈酸帕利哌酮
中国批准时间
2013.12 2013.03
2013.02 2013.01 2012.11 2012.07
2012.05 2012.04
2011.09 2011.08 2011.04 2010.04
名称
曲前列尼尔注射液 利伐沙班片
达比加群酯胶囊
3 批准事项
批准进口 批准进口
血栓及中风
批准进口
适应症
肺动脉高压
这项研究人选307名他汀耐受的高胆固醇患者
相比,LDL胆固醇从基线值平均下降55%至76%, 与依泽替米贝相比,LDL胆固醇从基线值平均下降 33%至47%。
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方面新进展
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方面新进展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摘要】快速康复外科指的是通过相应的医学证据,采取一系列手术期的优化措施。
在快速康复外科中侧重于临床上多个学科的合作,从而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各个环节均需要麻醉,因此应提高对麻醉的重视。
【关键词】快速康复;临床麻醉;麻醉方式在快速康复外科中麻醉主要应用在术前宣传教育、评估优化、液体治疗与体温监控以及术后镇痛等环节,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一、快速康复外科快速康复外科也可以称之为手术快通道、加强康复路径等,英文简称为ERAS。
通过一系列有证可寻的医学证据,对手术期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优化,集合麻醉、微创手术和镇痛等多方面。
并且在临床上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合作,进而实现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降低,并降低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实现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从而减少患者所需支付的医疗费用。
最初是由丹麦的一位外壳医生提出该理念,该医生指出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原因是多模式的,因此通过单一模式的方法进行干预,无法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在2001年,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被提出,核心思想便是通过改进医疗行为,并对各项手术前期、中期和后期具有较好效果的方法进行应用。
从而使患者的应激反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器官功能,最终使患者恢复至健康状态。
随着对病理、生理等深入了解,北欧地区的部分国家最先成立了快速康复外科合作组织。
该理念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最初被应用在心血管的外科手术上,并在结直肠外科中得到深入研究,促进了该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快速外科合作组织和国际外科代谢与营养协会等联合发布了指南共识,在该项指南中指出,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各个环节应用麻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宣传教育、体温的监控、麻醉方式等方面。
随着相关人员对该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使得一部分新的观点诞生。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随着麻醉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局麻药、不良反应以及新剂型的研制。
不断对局部麻醉药的深入探讨必将推动局部麻醉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临床;新剂型;不良反应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术者可以独立操作,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病员保持清醒安全性大,但是局部麻醉不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以及局部有炎性反应的部位。
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
1 常用局麻药[1]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产生完全的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神经或者其他组织无损害等特点。
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国内现在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和地卡因等。
酰胺类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下面就这几种局部麻醉药物作简单介绍。
1.1 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在碱性时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麻醉效果确切,价格低廉,毒性和不良反应小,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种局麻药。
因本品通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黏膜吸收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但是其麻醉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偶尔可产生过敏反应,现在临床上有被利多卡因所代替的趋势。
1.2 地卡因地卡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但是其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1.3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并且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并且在治疗各种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显著。
但是其毒性较普鲁卡因大,用量应比普鲁卡因小1/3~1/2。
在临床工作中正在得到普遍的应用。
1.4 布比卡因布比卡因作用快慢与利多卡因相仿,而持续时间是利多卡因的2倍。
特别适合费时较长的手术,术后的镇痛时间也较长。
由于在普鲁卡因等麻醉药物的应用中,有过敏现象的发生,所以对于那些有过敏倾向的患者,应该进行过敏试验。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及展望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及展望摘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的研究,给我国的心血管医学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在技术方面能够促使高血压疾病治疗,对临床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基础条件,有利于有机物医学体系的完善化。
基于此,下文给出详细探讨,具体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给予各个方面的详细分析,为对其予以展现探究,不仅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干细胞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综合治疗也做出详细分析,以将其作为重要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展望近几年,无论是我国的心血管内科专业还是国外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在疾病的内科诊疗技术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发展。
基于临床上相关经验的积累和对诊疗技术的应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更加完善,且很多的新型诊疗技术手段、诊疗理念都得到更新,将其应用到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51。
一、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第一,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进展。
通过近几年对高血压疾病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其结果说明,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工作中,还需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治疗方法,确保在有效治疗下能避免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通过国外相关资料信息的了解,发现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理可以结合,相互之间将发挥协同作用。
从我国的治疗方案分析发现,使用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化研究,也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将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发挥和实现[2]。
高血压中心建设,为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控制,在非药物治疗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优化患者的饮食结构。
限制食盐能够降压,多到空气新鲜环境中散步等,如果高血压患者压力较大,要给予心理安慰,促使排钠利尿,降低血压。
在药物治疗中,虽然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服药也比较方便,价格较低,可以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胸痛中心的建设,该方式需要基于急诊科、心血管、胸心科室以及多个学科的结合,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机制、诊疗规范和对诊疗流程进行优化等,能为胸痛患者通过更加有效、完善的治疗方案。
心血管麻醉进展-快通道技术
目录
• 引言 • 快通道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快通道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快通道技术在心血管麻醉中的应用 • 快通道技术的临床研究与证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快通道技术是心血管麻醉领域的一种重要进展,旨在缩短手术 后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当前快通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 各种心血管手术,如大血管手术、
心脏移植手术等。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快通道 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精准化,如采 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麻醉管理、利用基 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个体化麻
醉等。
未来快通道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 度和安全性,如采用新型镇痛药和镇静 药、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预警系统等。
早期的快通道技术主要应用于心脏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瓣膜置换手术等。
当前快通道技术的发展
当前快通道技术已经从单一的手 术室麻醉向围手术期管理发展,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麻醉管理、 术后恢复和疼痛控制等方面。
当前快通道技术更加注重患者的 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
案。
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有效控制术 后疼痛,减少患者痛苦。
营养与饮食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提供合适的营 养补充和饮食指导,促进术后康复。
05
快通道技术的临床研究与证据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研究
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通过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快通道组和常 规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团队合作
快通道麻醉需要手术团 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沟 通,以确保手术的顺利
进行。
探讨舒芬太尼麻醉在心血管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研究
探讨舒芬太尼麻醉在心血管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研究目的对舒芬太尼应用在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对照组)组与舒芬太尼(观察组)组,每组患者有10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
结果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相似。
结论两种药物都可以用在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中。
标签:舒芬太尼;芬太尼;心血管手术;效果舒芬太尼属于一种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的激动药,为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
早在80年代,国外的许多医院就已经广泛的开始应用舒芬太尼了,但直到现在,我国对其的临床应用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对舒芬太尼应用在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对照组)组与舒芬太尼(观察组)组,每组患者有10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觀察组:我们给每个患者应用舒芬太尼的用量小于等于250 μg/支×6。
对照组:每个患者应用的芬太尼的用量小于等于500 μg/支×30。
舒芬太尼是由协和药业提供的,芬太尼是由湖北宜昌人福药业生产的。
在手术前2小时,为患者应用地西泮10 mg进行口服,手术前半小时应用吗啡10 mg(或者是应用东莨菪碱0.3 mg)进行肌肉注射。
若患者为冠心病患者,可以为患者应用必要的心血管活性药。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对患者的Ⅱ导联ECG和SpO2水平进行监测,给患者吸氧,桡动脉置管对血压进行监测。
麻醉诱导应用咪唑安定,剂量为0.03~0.1 mg/kg、舒芬太尼,剂量为1~4 μg/kg或者是芬太尼10~40 μg/kg,并且应用肌松药。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大健康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要想完全治愈心血管疾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新的药物、手术技术以及治疗方法等,这些新进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将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利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例如,用中药治疗冠心病时,可以采用绿茶素、丹参酮、蒲公英等草药,这些草药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起到预防血管狭窄、降低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此外,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绞痛、运动耐受性的提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现在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并且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新方法,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医学中。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它可以修补或更换瓣膜,从而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这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传统的心脏手术、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中,例如心肌梗死疏导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等,这都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在心脏瓣膜治疗方面,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方法。
例如,采用再生医学技术对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或重建,再将瓣膜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种方法被认为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已经在实验室阶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当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治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生做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全身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已被广泛使用于手术等解剖切除手术、外伤修复、肿瘤切除手术等。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除了用于麻醉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临床新用途,并且这些新用途的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第一个临床新用途是全身麻醉药在神经保护上的应用。
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等机制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缺血和再灌注所致的损伤。
目前,临床上已有证据显示全身麻醉药对中风、心脏手术等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临床新用途是全身麻醉药在抗炎症上的应用。
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等方式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此外,全身麻醉药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氧化应激等机制来发挥其抗炎症作用。
第三个临床新用途是全身麻醉药在抗肿瘤治疗上的应用。
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全身麻醉药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
在神经系统方面,全身麻醉药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离子通道等靶点来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在免疫系统方面,全身麻醉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发挥抗炎症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临床新用途,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炎症性肠病等诸多领域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然而,目前对于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主要包括神经保护、抗炎症和抗肿瘤治疗。
其作用机制涉及到对神经细胞和免疫系统的调节。
然而,目前对于全身麻醉药的临床新用途和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全面了解。
心血管麻醉进展-快通道技术
快通道技术的实施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等阶段。在每个阶段中 ,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快速地度过围术期。
02 心血管系统生理与病理基 础
心血管系统解剖结构特点
心脏
位于胸腔中部,由左右心房和左 右心室构成,是循环系统的核心
部分。
血管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01
包括吸氧、呼吸道清理、机械通气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依据
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
循环系统并发症处理
02
包括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电复律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
依据患者循环功能恢复情况。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03
包括苏醒药物应用、神经保护治疗等措施,效果评价主要依据
常见心血管疾病类型及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 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
窄或闭塞。
高血压
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
综合征。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 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
足和体循环淤血。
包括高龄、吸烟、肥胖、 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03 快通道技术在心血管麻醉 中应用
快通道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麻醉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快通道技术有望在更多心血管手术中得到应用,成为心血管 麻醉的常规手段。
个性化麻醉方案将成为研究热点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将是未来心血管麻醉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技术助力发展
随着远程医疗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心血管麻醉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 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麻醉学科新进展
8.钾钠钙鎂葡萄糖注射液
乐加(每 1000ml,即4袋)
含有主要离子浓度:
Na : 3.22g, K : 0.156g, Mg : 0.024g;Ca : 0.0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l : 4.08g
配方含量:
氯化钠:6.372g, 氯化钾 0.30g,
六水合氯化镁 0.204g,醋酸钠 2.052g,二水合枸橼酸钠:0.588g,
可视化技术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ppt
2.新设备
血液回收机 喉罩 封堵器 过滤器 无线镇痛 麻醉机
血液回收机
主要用于回收自体血液, 血液回收率不低于90%。 分离血小板、血浆、
红细胞,进行成分输血。 提供洗涤红细胞。 是抢救外科大出血的有效手段。
喉罩
适用于麻醉或药物镇静的病人以及急救和复苏时需紧急进行人工通气支持 的病人,以达到上呼吸道通畅。 优点: ● 与气管插管相比较,喉道刺激小,呼 吸道机械性梗阻少,病人更易 于接受 ● 插入和拔出时心血管系统反应较小 ● 术后较小发生咽喉痛 ● 无需使用咽喉及肌松剂便可置入 ● 操作简单、易学、初学者经数次训练便可掌
6.医疗安全
随着医疗行业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在为病患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不断发生越来越多 的医疗纠纷。医疗安全对当前医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安全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 要问题。麻醉安全也应引起广大麻醉医生的重视。
7.信息化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麻醉科信息化管理系统 优势 统一规范 快速便捷 直观客观 集中管理 互通有无 上传下达
2.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凯纷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脂微球制剂具有靶向、控释、 缩短起效时间的作用。 特耐是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与疼痛、炎症和发热有关的前列腺素样递质的合成 过程中发挥最主要作用。 丙帕他莫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前体药物,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内源性致痛物质的生成和 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无耐受性和依赖性,还有镇静和解热作用。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是一种新颖的麻醉方式,用于心血管手术中。它以其 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介绍心血管手术
心血管手术是用于治疗心脏和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程序,包括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等。
传统心血管麻醉方式
传统心血管麻醉方式通常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但这些方式有时会导致 术后恢复时间长、肺功能受损等问题。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的推广 与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有着广 阔的前景,将进一步改善心血管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总结与展望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麻醉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对心血管 手术有着积极的影响。未来,我们期待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的优势
缩短手术时间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降低并发症风险
该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手术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可以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和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的流程
1
术前准备பைடு நூலகம்
评估患者,确保患者适合使用该技术
快速诱导麻醉
2
并做好一切必要准备。
使用适当的药物,迅速让患者进入麻
醉状态。
3
维持麻醉
持续监测患者状态,调整药物剂量以
术后恢复
4
保持麻醉效果。
在手术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术后监护 和康复护理。
临床应用
心血管麻醉快通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冠脉介 入手术等各类心血管手术中。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种临床研究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种临床研究作者:张红刘金玲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多类型心血管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包括本院在内10所医院的400例在低温、全身麻醉和心肺转流条件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300例,芬太尼组100例,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进行手术麻醉,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和肌松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后和手术后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以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麻醉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手术后恢复良好。
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均有良好、安全的效果,但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更小,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心血管手术;麻醉心血管手术由于多采用胸骨劈开手术方式,其疼痛特别是咳嗽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镇痛的完善程度与心肌缺血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1],同时也由于心血管手术时机体应激反应更高,因此,心脏做功、心肌耗氧、机体代谢也较其他手术明显增加,若不及时控制疼痛,可产生更严重的伤害[2]。
传统心血管手术多采用芬太尼作为麻醉药物,但芬太尼在具有良好疗效的同时多伴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舒芬太尼作为一种新的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5~10倍,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织胺释放及心肌保护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3]。
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包括本院在内10所医院的400例在低温、全身麻醉和心肺转流条件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观察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相比在麻醉诱导过程和气管拔除过程中的各种指标以及总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多种心血管手术的临床麻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包括本院在内的10所医院的400例在低温、全身麻醉和心肺转流条件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施行冠脉搭桥术的为搭桥组,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为瓣膜组,搭桥组患者年龄18~70岁,已确诊冠心病,有明显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主诉和病史,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内狭窄≥60%或在左主干支有严重的病变,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舒张末期左心室室内径≤65 mm,心胸比小于等于0.65,瓣膜组患者年龄18~55岁,经体格检查和心脏彩超等检查确定心脏瓣膜有严重病变,并明确慢性心脏瓣膜疾病的诊断,可兼有因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心室射血分数≥50%,舒张末期左心室室内径≤70 mm,心胸比≤0.70。
环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023
环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023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停药后苏醒快、对器官功能影响小、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
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丙泊酚作为应用广泛的静脉镇静催眠药物之一,常用千全麻诱导和维持、内镜手术镇静、重症监护患者镇静。
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允许快速启动和恢复意识,残余影响小。
但丙泊酚也因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如注射痛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导致呼吸暂停和ICU综合征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相较千丙泊酚,环泊酚具有呼吸抑制轻、循环稳定、无注射痛、脂质输入少、安全性更高的优势,有望提高患者的麻醉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就环泊酚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与其他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比较、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环泊酚的药理机制环泊酚是短效y-氨基丁酸A型受体(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G ABAAR)激动剂,在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化学结构的2,6侧链中加入环丙基以降低其亲脂性,同时通过引入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打破2,6-二异丙基苯酚分子对称性使其结构更加立体,从而增强与GABAAR的亲和力通过增强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 G ABA) 介导的Cl-内流,引起GABA能神经元超极化,降低动作电位产生的成功率,实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产生短暂而快速的镇静或麻醉作用。
环泊酚对千GA B AAR Cl-通道的2个竞争性结合靶点叔丁基双环亚磷酸酷和叔丁基双环正苯甲酸酷有较高选择性,与G A B AAR的亲和力约为丙泊酚的5倍。
环泊酚的EDSO为1.5m g/k g, 50%致死剂量为9.9m g/k g, 治疗指数为6.6I约为丙泊酚的2.4倍,安全窗更宽。
环泊酚单次静脉给药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并广泛分布,在血液中主要分布在胞外组分(血液/血浆比值0.5~0.6),人体血浆浓度与剂量呈正比,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易透过血脑屏障。
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及展望
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及展望心血管内科是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的一个内科临床科室,近些年来对心血管内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一些药物治疗、干预、临床新技术应用等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康复率。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的一些心血管内科相关文献,对心血管内科专业的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并展望未来。
标签: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展望1、引言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手段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革。
在心血管内科诊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提出,也有新的技术出现,通过积累应用改变了原有手术方案,修订了指南,并在实际诊疗中运用了更多的创新技术和新药物,促进了心血管内科技术的发展。
2、国内外心血管内科专业新进展2.1心力衰竭的治疗新进展防治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从传统的转变为应用阻断神经内分泌这一新阶段。
即便治疗心力衰竭的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患者由于心力衰竭造成的死亡率却一直在上升。
患者患有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比例在同期心血管疾病中占有20%,而其死亡率则有40%,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其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对人体危害性更大。
患者是NYHAⅢ~Ⅳ级的死亡率达到30%~40%,在之后的发展中,必须尽量研究心力衰竭基础,并加快研究临床治疗。
(1)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有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新型血管扩张药、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新型利尿剂等。
这些新型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新型正性肌力药物是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有助于增加心肌收缩力,却不影响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等。
其作用机制是左西孟旦对Tnc和Ca2+复合物的构象的稳固作用,加强了其在收缩期的作用和弱化了舒张期的作用,防止或降低了由于舒张功能而造成的伤害;左西孟旦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扩张了血管,促使外周静脉和冠状动脉的扩张,降低了前负荷,避免心律失常。
新型血管扩张药:利钠肽。
B型脑钠肽属内源性激素物质,并与人体自身产生的具有一致性。
学术会议新闻稿
学术会议新闻稿学术会议新闻稿篇一近日,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主办,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20某某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在江苏省南京举行。
大会以心胸血管麻醉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使广大的麻醉医师们及时了解心胸血管麻醉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心胸血管麻醉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会议合影据悉,此次学术会议以“团结、融合、求真、创新”为宗旨,众多讲者为参会人员呈现了大量疑难、复杂的珍贵病例,既有成功之经验与喜悦,又有失败之教训与总结,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
会上,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教授和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史宏伟教授共同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岳云致辞。
会上,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心血管外科进展”主题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水平进展迅速,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急救能力、远期疗效仍欠佳;偏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质、量不高;心血管药物和器械原创性较低等,只有正视上述问题,才能积极开拓进取。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在“整合医学”专题讲座中,针对当前临床医学分科较细、重视局部与微观等情况,创新性提出“贵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的新理念;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的Dr.Bosnjak教授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精准医学中的作用”中指出,采用诱导细胞重新编程技术可以获得多种功能各异的干细胞,有望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多种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的利器,但目前仍存在制备困难、致排异、致癌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徐州医科大学曾因明教授则在“优秀学术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柱石”中,就目前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现状、隐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演讲。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它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心血管药物治疗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1. 靶向治疗:个体化用药一项非常重要的新进展是靶向治疗的应用。
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仅仅依靠传统通用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医学界逐渐了解到,通过个体化选择药物,针对患者的具体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靶向治疗的思路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2. 药物联合疗法:多管齐下单一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有限,针对这一问题,药物联合疗法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心血管病变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联合疗法在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脏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新药研发:革新医学前沿新药的研发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心血管药物的新进展离不开新药的不断涌现。
近年来,许多新药相继问世,它们运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表现出色。
例如,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管病变等机制,新药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
4. 药物安全性的提升心血管药物的治疗效果好坏不仅取决于其疗效,也取决于其安全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心血管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考虑。
通过对药物的临床试验和长期观察,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已上市的药物可能存在着某些不良反应,或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为了提高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人员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药物的制备和用药方式,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5. 治疗手段的多样化除了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