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成语典故一起来阅读下
50个成语故事
第1篇、霜露之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第2篇、饱食终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世上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的人来真是强多了。
【释义】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第3篇、柴毁骨立成语故事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释义】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第4篇、复鹿寻蕉成语故事从前郑国人在野外砍柴,看到一只受伤的鹿跑过来,就把鹿打死,担心猎人追来,就把死鹿藏在一条小沟里,顺便砍了一些蕉叶覆盖。
天黑了,他想找到死鹿扛回家,可惜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只好放弃,就当作自己做了同样的梦罢了。
【释义】复:遮盖;蕉:同“樵”,柴。
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第5篇、怀刺漫灭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字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
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
刚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
【释义】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
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
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第6篇、十羊九牧成语故事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权后,恢复汉制,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2. 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3.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坐等机会而不自己努力。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无事自扰,过度担忧。
6. 望洋兴叹,出自《红楼梦》。
比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7.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只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8. 守口如瓶,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马首是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追随权势,唯命是从。
11.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在作品或言论的关键地方做出点睛之笔,使之更加完美。
12.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13. 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4. 虎头蛇尾,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开始时势头很大,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效果不佳。
15.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补充。
16.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7.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18. 虎落平阳被犬欺,出自《红楼梦》。
比喻势单力薄的人遭到欺负。
1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 蜀犬吠日,出自《庄子·外物》。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3、断鹤续凫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
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
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解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
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
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4、霜露之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5、淮南鸡犬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十分信奉道教,为了长生不老,他找到八公仙翁,按照八公仙翁的话炼制仙丹。
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下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升天而去。
庭院里的鸡狗抢着吃剩下的丹药也纷纷飞上天成了仙。
【解释】淮南王的鸡和狗。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6、大笔如椽成语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
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
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50个成语典故及意思
50个成语典故及意思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和哲理。
下面介绍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吧!一、虎视眈眈:出自《列子·汤问篇》。
故事说,有一只老虎在山上居住,每当看到下山的猎物,就会盯着它们,准备发动攻击。
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威胁地盯着目标。
二、鹤立鸡群:出自《韩非子·五蠹》。
一只孤独的鹤站在鸡群中央,与众不同,形容超群出众的人。
三、蜻蜓点水: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只是轻轻碰一下水面,不深入。
四、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一举两得。
五、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德充符》。
故事中,一个农夫守着一根枯木,等待兔子撞上来。
成语意为不主动努力,只等待机会。
六、七上八下:出自《庄子·庚桑楚》。
形容思想或心情混乱,不稳定。
七、跳梁小丑: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表现出色,但实力不足。
八、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及楚》。
形容在事物的关键部分做出精确而又巧妙的补充或点评。
九、丢魂失魄:出自《红楼梦》。
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失去了魂魄。
十、对牛弹琴:出自《庄子·天下篇》。
形容对于无法理解的人或事物逞强表达。
十一、开天辟地:出自《庄子·齐物论》。
形容开创伟业,大有作为。
十二、前车之鉴: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指事先出现的相似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借鉴。
十三、班门弄斧:出自《列子·汤问篇》。
比喻拿自己的器物与高手比较。
十四、拨云见日: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比喻解决问题,明白事情真相。
十五、众口难调:出自《列子·御飞篇》。
形容众人意见不一致,很难协调一致。
......(文章继续)总之,这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源远流长,蕴含深刻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成语,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舟中敌国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
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
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3、问牛知马成语故事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
家仆十分佩服。
【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醇酒美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
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
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5、米珠薪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
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
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6、好谋善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1、梨园子弟成语故事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
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后泛指戏曲演员。
2、扣壶长吟成语故事晋朝才子王敦怀才不遇,不得志时经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边吟边用铁如意敲唾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平心情,时间一长唾壶全都缺了边。
【释义】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3、褴褛筚路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
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
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4、猫噬鹦鹉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
结果,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5、甘棠之爱成语故事周武王时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区,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纷纷攻击与诬陷召伯。
召伯为表忠心与清白,死在甘棠树下。
召伯死后,民众怀念他,从此不再砍伐甘棠树。
【释义】甘棠:木名,即棠梨。
指对官吏的爱戴。
6、以卵击石成语故事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
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典故里蕴含着众多深刻的教育道理,学习成语典故,有利于我们的语文学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成语典故【2】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许由,他画了一条蛇,因为觉得画得不够真实,就在蛇身上加了腿,结果画得太真实,蛇被人误认为是真的,最后被踩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2. 杯弓蛇影。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张旭,他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看见桌子上的弓和箭,以为是蛇,吓得大叫起来。
后来他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是多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的恐惧是由于自己的臆想而产生的。
3.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时常担心天会塌下来,结果整天忧心忡忡,无法安心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无稽之谈,人们不要胡思乱想,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4. 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死,结果一直等到树死了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5. 望洋兴叹。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田忌,他在比赛中输给了赵国的人,回到齐国后,看见齐国的马都不如赵国的马,就感叹自己的马太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没有用的,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实力。
6. 水落石出。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水满则溢,溢则水落,落则石出。
”意思是事情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事情的真相终究会大白。
7. 一丘之貉。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人与秦人一丘之貉,而楚人多智。
”意思是楚人和秦人都是同样的狐狸,但楚人更加狡猾。
8.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画龙点睛者,必须慧眼识珠。
”意思是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这个成语比喻在文章或者事物的关键地方下功夫,使之更加完美。
9.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班超传》,“然彼将君子者,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指有把握的事情,心中已经有了周详的计划。
10.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1.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汉代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宫廷仕女。
李白非常勤奋好学,但她的家境贫寒,无法买针。
为了能继续学习,她决定用铁杵磨成针。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她最终成功地将铁杵磨成了一根针,为自己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2. 井底之蛙故事中有一只蛙,长时间生活在一个井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对由井口上方探出头的其他动物感到惊讶和困惑。
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只看到狭小局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
3.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一个古代故事,有一位名叫鲁仲连的人在夜晚行走时,看到泥地上一条稍微弯曲的痕迹,他以为是蛇的蜿蜒爬行,吓得用弓箭射了过去。
事后才发现实际上只是杯子的倒影,成语“杯弓蛇影”就形容人们惶恐不安,因为对虚幻而错误地惊恐。
4.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一个农夫的故事。
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自己养的树桩上,他想以后也能再次遇到撞死兔子的机会,于是决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机会。
这个成语形容盲目地依靠运气和凭空希望的人。
5.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宋朝时期。
有一位名叫刘彻的贫穷书生,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他用一幅画出来的美味糕点来充饥。
这个成语指人们虚构幻想,用假象填补现实的空白。
6. 蜜里调油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唐朝时期。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韦续的人,他在油里加入蜂蜜,使得油变得更加顺滑香甜。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巧妙地调和两种看似相对立的事物。
7.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描述了古代一个发生在边塞上的故事。
有一天,塞翁的马跑了,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倒霉的事情。
但意外的是,马跑到了边塞上,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我们不能过早下定论。
8. 杀鸡取卵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贪图鸡每天产下的鸡蛋,并杀死了鸡,企图一次性获取更多利益。
但他最终失去了持续的收益,并且因此失去了鸡。
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持久利益的行为。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成语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典故故事全集1、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2、夜郎自大【释义】“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一、揭竿而起在古代,战争时期最激烈的事情莫过于“揭竿而起”了,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在战争中出现的。
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政因为父亲被赵王俘虏,心愤愤想要为父报仇。
他看到其他公子纷纷带兵作战,便想:我也要揭竿而起,为国家立功!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征战的道路。
公子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穿越千山万水,闯过了重重陷阱,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收复了失地。
公子政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于是“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就成为了表扬勇敢挺身而出的人的代表。
二、大海捞针成语“大海捞针”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玩棋盘游戏,他下得特别好。
有一次,国王感到无聊了,就告诉大臣:“给我找个难题解决吧,如果能解决,我就赏你500两银子。
”可是大臣想了又想,就是找不到国王解不出来的问题。
他心里着急,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难题。
大臣为了完成国王交给的任务拼尽全力,哪怕是大海捞针都愿意。
于是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形容情况非常困难却努力找寻答案的成语。
三、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学家陆机的《阅微草堂笔记》。
据说他小时候艰难刻苦地学习书法,师傅给他布置了一个题目:“画龙点睛”。
陆机艰苦努力地练习,但一直无法画出一条完美的龙。
在陪父亲去郊外考察的时候,他见到了真正的龙,观察龙的眼睛后,陆机回家马上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并且把龙的眼睛用一笔点明。
从此以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物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或者修饰之后让整体效果更加完美的一步。
四、回光返照古时候有一个皇帝染上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身体日渐虚弱。
其中一位医生给皇帝开了一剂药方,皇帝服用之后恢复了一些体力。
但后来的几天皇帝的病情又开始加重,他情急之下请来了许多医生,却没有一个能够帮助他痊愈。
这时候,总理听说了皇帝的病情,他找到了之前给皇帝看病的那位医生。
医生分析了皇帝的病情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药的药材含量不能过多,因为中药的成分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可能过于刺激。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如下:1、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铜盘重肉成语故事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
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
引申指特殊恩宠。
3、分我杯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
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释义】羹:肉汁。
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4、志在四方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5、文灿拒间成语故事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
成语典故100个
成语典故100个成语典故2刘备被曹操战败丧失地盘,投靠刘表。
⼀天表请备喝酒聊天,备不胜酒⼒想起⾝如厕吐酒,起⾝时摸了下⾃⼰⼤腿,发现⾁猛长起来,不禁落泪。
(髀⾁复⽣,惊⾁⽣髀,髀⾥⾁⽣)4郑国⼈被装珍珠的漂亮盒⼦迷住了,将盒⼦拿在⼿⾥看了半天,爱不释⼿,终于出⾼价将楚⼈的盒⼦买下,却将珍珠还给了楚⼈。
(买椟还珠)6孔⼦的学⽣颜回家境贫寒,但不去求官做,孔⼦说:颜回吃的是⼀⽵篓饭,喝的是⼀瓢⽔,住在简陋的屋⼦⾥,但⼗分乐观。
(箪⾷瓢饮)7从前有个商⼈过河去卖货,中途河中遇险获救,答应给⼀百两⽩银,反悔了只给了⼗两。
第⼆次遇险,给三百两都没⼈救了,结果淹死了。
(贾⼈渡河)8范仲淹出⾝贫寒,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活条件⾮常艰苦。
他把粥分成若⼲块,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天的饭⾷。
(划粥割齑,断齑割粥,断齑画粥)9安史之乱时,张巡、张远镇守睢阳,被叛军围困,饥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于是张巡下令⽤⽹捕⿇雀,掘洞捉⽼⿏,⼀切能填进肚⼦的东西都充饥⽤。
(罗雀掘⿏)10晋朝时,刘隗奸邪作恶,危害国家,但想把他铲除很难。
就如同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烧死⽼⿏,或⽤⽔灌死⽼⿏,⼜怕毁坏了神社庙宇。
(城狐社⿏)11北齐时,邺城有个⼈,熟读四书五经。
⼀天他去集市上买驴,要写个交易凭证,结果写了密密⿇⿇三页的字,竟然连⼀个驴字都没有.(博⼠买驴,三纸⽆驴)12梁鸿读书时⼈很贫穷,但他性情孤傲,不趋炎附势,⼀⽇三餐也和其他⼈分开做。
⼀天同窗请他⽤⾃⼰的热炊具煮饭,梁鸿不领情,在⾃⼰的冷灶上升起⽕来煮饭。
(不因⼈热)13姜太公前妻马⽒欲与其复婚,姜太公已看透了马⽒的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壶⽔倒在地上,叫马⽒把⽔收起来。
(覆⽔难收)14周公待⼈接物,谦恭下⼠,为了怕怠慢客⼈,有时候洗⼀次头,三次握着散开的头发去见客;吃⼀顿饭,也往往三次吐出含在嘴⾥的⾷物去接待客⼈。
(握发吐哺三吐三握)15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
成语典故120个
成语典故120个1.完璧归赵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秦王听闻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交换。
蔺相如奉命带璧前往秦国,见秦王并无诚意,便凭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寓意: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典故: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功绩,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廉颇。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苦心后,深感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寓意: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3.纸上谈兵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寓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卧薪尝胆典故: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迫求和,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回国后,勾践睡在柴草上,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最终经过长期准备,打败了吴国。
寓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三顾茅庐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
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才见到,并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
寓意: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人。
6.望梅止渴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天气炎热,士兵们口渴难耐。
曹操心生一计,告诉士兵前方有大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士兵们听后,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加快了行军速度。
寓意: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7.毛遂自荐典故: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准备挑选二十名门客随他去楚国求救。
毛遂自我推荐,要求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毛遂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寓意:指自己推荐自己,承担某项工作。
8.破釜沉舟典故: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巨鹿。
项羽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只带三日口粮,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个成语典故一起来阅读下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
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
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
‘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
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
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实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
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
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