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角度来判断锐角;2.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3.能够在给定角度范围内计算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4.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问题分析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角度,并介绍锐角的概念。

然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判断哪些角度是锐角。

步骤二: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定义: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锐角A,以A的对边长度除以其斜边长度所得的比值,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锐角A,以A的邻边长度除以其斜边长度所得的比值,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锐角A,以A的对边长度除以其邻边长度所得的比值,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2.基本性质:正弦函数的值域为[-1,1],在每个周期内呈周期性变化;余弦函数的值域为[-1,1],在每个周期内呈周期性变化;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锐角,值域为R。

步骤三:计算三角函数的值1.通过给定的角度,使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来计算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例如:计算角度为3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2.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三角函数的方法。

步骤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根斜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倾斜角为60°,斜杆的长度为10米,求斜杆的垂直高度是多少?步骤五:课堂练习及小结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小结时进行复习。

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 1 课时§1.1.1 锐角三角函数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切的意义及与现实生活的探索。

3、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难点: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教学过程设计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无论是边,还是角,它都有其它三角形所没有的性质。

这一章,我们继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梯子的倾斜程度在很多建筑物里,为了达到美观等目的,往往都有部分设计成倾斜的。

这就涉及到倾斜角的问题。

用倾斜角刻画倾斜程度是非常自然的。

但在很多实现问题中,人们无法测得倾斜角,这时通常采用一个比值来刻画倾斜程度,这个比值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倾斜角的正切。

1)(重点讲解)如果梯子的长度不变,那么墙高与地面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2)如果墙的高度不变,那么底边与梯子的长度的比值越小,则梯子越陡;3)如果底边的长度相同,那么墙的高与梯子的高的比值越大,则梯子越陡;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2、想一想(比值不变)☆想一想书本P2想一想通过对前面的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

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正切函数(1)明确各边的名称B斜边∠A的对边(2)tan A A的对边A的邻边A∠A的邻边C(3)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 A的对边与∠ A 的邻边的比值。

A☆巩固练习a、如图,在△ ACB中,∠ C = 90 °,1)tanA = ;tanB = ;AC B2)若AC = 4 ,BC = 3 ,则tanA = ;tanB = ;3)若AC = 8 ,AB = 10 ,则tanA = ;tanB = B;Cb、如图,在△ACB中,tanA = 。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四、巩固练习
1、小试牛刀
(1)在Rt△ABC中,∠C=90°,a=1,c=4,则sinA的( ).
A.
(2)若sin(65°-∠A)= ,则∠A=
(3)如图:在Rt△ABC中,∠C=90°,AB=10,sinB=,BC的长是.
(4)如图,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点P的坐标为(3,4),则sin=
BC=,由勾股定理得:A
因此CB
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等于45°时,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ABC中,∠C=90°
当∠A=3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是个固定值;
当∠A=45°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也是一个固定值.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强调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值是边的比值,没有单位,并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边”和“斜边”】单独写出符号sin是没有意义的。
当∠A=30°时,
当∠A=45°时,
当∠A=60°时,
3、概念强化训练:
判断对错:
(1)如图(1)sinA=( ) B
10m
(2)sinB=( ) 6m
教学重点:
理解正弦(sinA)概念,掌握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教学难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T演示)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座山,这座山有多高呢?这可难住了唐僧。大徒弟孙悟空目测山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度,然后从地面飞到山顶,路程是1000米。
(3)sinA=0.6m( ) A C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的:1.理解锐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意义。

2.会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的正、余弦,正、余切函数值。

才能、情感目的: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再运用于理论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才能。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进步合作交流才能。

重点、难点:1.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2.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利用相似和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求一些线段的长度问题。

但有些问题单靠相似与勾股定理是无法解决的。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你能测出风筝离地面的高度吗?学生讨论、答复各种方法。

老师加以评论。

总结: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对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求的是BC的长,而的AB的长是可知的,只要知道AC的长就可要求BC了,但实际上要测量AC是很难的。

因此,我们换个角度,假如可测量出风筝的线与地面的夹角,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由一个学生比拟熟悉的事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述在Rt△ABC中与Rt△A1B1C1中∠C=90°,C1=90°∠A=∠A1,∠A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C、AB,∠A1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1C1、A1B2 〔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积极考虑,利用相似发现比值相等〕〔〕假设在Rt△A2B2C2中,∠A2=∠A,那么问题1:从以上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结论:这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那么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要角的大小一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了,与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这个角的正弦,即∠A的正弦= ,记作sin A,也就是:sin A=几个注意点:①sin A是整体符号,不能所把看成sinA;②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正弦值是固定的,与∠A的两边长短无关,当∠A发生变化时,正弦值也发生变化;③sin A 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一个角的正弦,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的正弦时,不能省略角的符号“∠”;例如表示“∠ABC”的正弦时,应该写成“sin∠ABC”;④ Sin A= 可看成一个等式。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实践出真知
B
请思考: 梯子在上升变“陡” 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A
C
实验结论应用
如图,比较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
闯关题:第三级
如图所示,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 高度AC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 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
求增加的宽度BD的长?
驶向胜利 的彼岸
12 m
三角函数的由来
∠A的对边
a
tanA=
=
∠A的邻边
b
c
a
b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提库斯把锐角三角函 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之比,并采用了六个 函数(正切、正弦、余弦、余切、正割、余割)。 三角函数在建筑,航海及天文等方面测量、计算 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回顾
勾股定理
直 角 三 角 形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B
A
C
1.通过生活中梯子倾斜的引例,经历探索直角三 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并会用正 切值来判断梯子或斜坡的陡与缓.
2.会用正切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并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B
A
C
数学实验室
实验工具:课本、两把直尺(一长一短)
AC AC1 AC2
证明:∵∠A=∠A ∠ACB = ∠AC1B1=∠AC2B2 ∴ Rt△ACB ∽ Rt△AC1B1∽Rt△AC2B2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

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教学PPT、三角函数表、直角三角形模型。

学生:笔记本、教材、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知道哪些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与锐角概念有关的知识,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二、新知传授(25分钟)1.定义锐角三角函数,并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2.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①正弦和余弦的值域;②锐角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②正切的独特性质。

3.分析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

三、示范演练(30分钟)1.按照步骤演示计算实例,鼓励学生跟随计算。

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展示三角函数的计算。

四、针对训练(2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惑。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向他们提问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复习、巩固和拓展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先导入、再传授新知、进行示范演练和训练,最后进行总结复习和作业布置等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使用直角三角形模型进行示范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计算。

此外,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强调锐角三角函数是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比定义的,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30°、45°、60°等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并能灵活运用。
-函数图像与性质: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以及它们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注意到,当学生们参与到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时,他们能够更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直观的图形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解释。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为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实际操作来加深记忆。
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刚开始时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鼓励他们,我尽量提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了他们的参与度逐渐提高,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时间有限,但学生们似乎很喜欢这种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过,我也意识到在未来的课程中,可以设计更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探索和验证三角函数的性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题需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注意:sinA不表示“sin”乘以“A”. 正弦常见写法有以下两种形式:
(1)sinA,sin42°,sinβ(省去角符号);
(2)sin∠DEF,sin∠1(不能省去角符号).
第4页
例题精讲 【例1】如图28-1-4,在Rt△ABC中,BC=8, AC=10. 求sinA和sinB值.
第5页
解析 依据正弦定义知sinA= ,sinB= . 因为AB未知,所以应先依据勾股定理求出AB.
(1)求证:DC=BC; (2)若AB=5,AC=4,求 tan∠DCE值.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17页
锐角三角函数概念:锐角A正弦、余弦、正切都叫 做∠A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实质是一个比值,这些 比值只与锐角大小相关,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无关. 当 一个锐角值给定,它三个三角函数值就对应地确定了 ,另外,并非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有锐角三角函数 值,而是只要有角就有三角函数值.
第18页
2. 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 (1)互余关系:sinA=cos(90°-A), cosA= sin(90°-A). (2)平方关系:sin2A+cos2A=1. (3)弦切关系:tanA=
方法规律
第32页
第33页
7. (6分)在Rt△ABC中,∠C=90°,∠A,∠B ,∠C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a=3b,求∠B三角函 数值.
第34页
第35页
8. (6分)如图KT28-1-2所表 示,△ABC内接于⊙O,AB是⊙O直 径,点D在⊙O上,过点C切线交AD 延长线于点E,且AE⊥CE,连接CD.
解析 作出图形如图28-1-10,可得AB=500 m,∠A=20°,在Rt△ABC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 得BC长度.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锐角和直角;2.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3. 能够利用三角函数求解简单的几何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2. 能够正确应用三角函数求解几何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文具、同步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角是否是锐角?- 是否存在角的边长与斜边之间的关系?- 是否能够利用角的知识求解几何问题?Step 2:引入概念与学生互动,引入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概念。

解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与锐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件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Step 3:学习三角函数的性质解释三角函数中的一些基本性质,如:- 正弦函数的值域是[-1,1];- 余弦函数的值域是[-1,1];- 正切函数的值域是实数集。

Step 4:应用三角函数求解几何问题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的几何问题。

充分利用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详细的解答过程。

Step 5:巩固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了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就是这个锐角的正弦,当锐角固定时,它的正弦值是定值;2.能根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能力目标经历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过程,逐步发现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不变的规律,从中思考这种规律所揭示的数学内涵。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发现,总结,验证。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正弦概念,会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难点: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一个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3. 教学用具三角形板,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思考: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二、新知探究解析: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的值.解:在Rt△ABC中,因为AC=4、BC=3,所以AB=5,例2.如图,在Rt △AB中,∠C=90°,AB=13,BC=5求sinA和sinB的值。

解:在Rt △ABC中,例3、如图,在△ABC中, AB=BC=5,sinA=4/5,求△ABC 的面积.解:过A作AD⊥BC,垂足为D,∵ sinA=4/5,∴AD/AB=4/5,∴AD=4,∴BD=3∴BC=2BD=6∴S△ABC =12练习巩固1、判断对错:1) 如图2) 如图sinA= BC/AB (×)2、在Rt△ABC中,把三角形的三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C )A.扩大100倍B。

24.3 锐角三角函数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4.3 锐角三角函数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4.3 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1),图(2)都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中,它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二、探索新知￿1.某个角的对边、邻边的概念.在Rt△ABC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斜边,用c表示,另两边直角边为∠A的对边与邻边,分别用a、b表示(如图).￿￿2.做一做.￿(1)画一个Rt△ABC,使∠C=90°,∠A=30°,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多少?量一量、算一算.(2)你画的三角形与你同伴画的三角形全等吗?不全等时,比值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3)若∠A=45°、60°时,则∠A对边与斜边之比是多少?￿结论:在Rt△ABC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如∠A=30°),那么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经过验证,在Rt△ABC中,当锐角A取其他固定值时,∠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还是一个固定值,与Rt△ABC的大小无关.￿说明:观察图中的Rt△AB 1C1、Rt△AB2C2和Rt△AB3C3,易知Rt△AB1C1Rt△AB2C2￿∽Rt△AB3C3.∴==可见,在Rt△ABC中,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同样,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3.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A的正弦:sinA=￿∠A的余弦:cosA=￿￿∠A的正切:tanA=￿∠A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锐角∠A的三角函数.￿￿4.知识拓展￿(1)正弦与余弦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0<sinA<1,0<cosA<1.￿(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2α+cos2α=1;tanα=.￿(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值￿若α、β都是锐角,且α+β=90°,￿那么:sinα=cosβ,cosα=sinβ.￿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C=15,BC=8.试求出∠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解:AB==17,sinA=,cosA=,￿tanA=.￿￿【练习】￿1.如图,在Rt△MNP中,∠N=90°,则:￿∠P的对边是,∠P的邻边是;￿∠M的对边是,∠M的邻边是.￿￿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Rt△DEC中,∠E=90°,CD=10,DE=6.试求出∠D的三个三角函数值.￿3.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所给条件,分别求出∠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1)a=3,b=4;(2)a=5,c=13.￿￿答案:1.￿MN PN PN MN￿￿2.由勾股定理,得CE=8,所以sinD=,cosD=,tanD=.￿3.(1)sinB=,cosB=,tanB=.￿(2)sinB=,cosB=,tanB=.￿四、应用拓展￿【例2】已知:Rt△ABC中,∠C=90°,sinA=,BC=3,求AB、AC的值.￿解:∵￿sinA=,∴AB=,￿∴AC=.【例3】如图,已知α为锐角,sinα=,求cosα、tanα的值.￿解:方法一:用定义法求解∵sinα=,∴设BC=3x,则AB=5x.由勾股定理,得AC=4x.￿∴cosα=,tanα=.￿方法二:用公式求解￿∵α为锐角,∴cosα==,tanα=.￿五、归纳小结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之比,理解好这三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2.正弦、余弦、正切实际上都是比值,没有单位,它们只与锐角α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边长无关;￿3.对于每一个锐角α的确定的值,它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之,对于每一个确定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都有唯一的锐角与之对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第1、2题.￿2.如图,在Rt△ABC中,∠CAB=90°,AD是∠CAB的平分线,￿tanB=,求的值.第2课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感受数学说理的必要性,说理过程的严谨性,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关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Rt△ABC中,∠C=90°,AC=1,AB=2,求∠A、∠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探索新知￿在Rt△ABC中,∠A=30°,∠C=90°,如图,试求两个锐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解: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所以,若设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1,即￿BC=1,则AB=2,由勾股定理得:AC=.由三角函数定义,得sin30°=.cos30°=.tan30°=.￿￿同理可得sin60°=,cos60°=,tan60°=.2.在Rt△ABC中,∠C=90°,∠A=∠B=45°,如图,试求45°角的三角函数值.若设AC=BC=1.则AB=.易得￿sin45°=,cos45°=,tan45°=1.￿【例1】求值:sin30°·tan30°+cos60°·tan60°.￿解:原式=.￿【例2】在Rt△ABC中,若sinA=,则cos的值是多少?￿解:由sinA=知A=60°.￿∴cos=cos30°=.￿三、巩固练习￿1.在△ABC中,若cosA=,tanB=,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填空:￿= = ;￿= = ;￿1= ;= .￿3.化简= .￿4.点M(-sin60°,cos60°)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5.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260°+cos260°;￿(2)2cos60°+2sin30°+4tan45°;￿(3).￿6.如图,在Rt△ABC中,∠C=90°,AB=,BC=.求∠A的大小.￿￿答案:1.A 2.sin60° cos30° sin45° cos45°￿tan45° tan60° 3. 4.￿5.(1)1 (2)6 (3)6.∠A=45°四、应用拓展￿1.你能求出tan15°的值吗?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D,使BD=AB,则∠D=15°.设AC=k,则AB=2k,BC=k,所以CD=BC+BD=BC+AB=(2+)k,￿所以tan15°===2-.￿2.仿上面的解题方法,易求tan22.5°=-1.￿※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的第3题.￿2.若∠A、∠B是△ABC的两个内角且满足关系式=0,求∠C的度数.￿￿3.若α为锐角,且tan2α-(1+)tanα+1=0.求α的度数.￿￿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2.会使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对应的锐角.￿【过程与方法】￿在做题、计算的过程中,逐步熟练计算器的使用.￿【情感态度】￿经历计算器的使用过程,熟悉其按键顺序.￿【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表:￿由上表我们可以直接写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由特殊值写出相应的锐角.对一些非特殊的角,怎样求它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呢?￿二、探索新知￿1.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求sin63°52′41″的值(精确到0.0001).￿解:如下方法将角度单位状态设定为“度”:￿再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897859012.￿∴sin63°52′41″≈0.8979.￿【例2】求tan19°15′的值(精确到0.000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0.3492156334.￿∴tan19°15′≈0.3492.￿2.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例3】若tanx=0.7410,求锐角x.(精确到1′)￿解:在角度单位状态为“度”的情况下(屏幕显示出),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显示结果为36.53844577.￿再按键,显示结果为36°32′18.4″.￿所以x≈36°32′.￿三、巩固练习￿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三角函数值:(精确到￿0.0001)￿￿(1)sin24°;(2)cos51°42′20″;(3)tan70°21′.￿2.已知下列锐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α:(精确到1′)￿￿(1)sinα=0.2476;(2)cosα=0.4174;￿(3)tanα=0.1890.￿答案:1.(1)0.4067 (2)0.6197 (3)2.8006 2.(1)14°20′(2)65°20′(3)10°42′※课后作业※1.教材第111页习题24.3的第4、5题.￿2.比较大小.cos25° cos32°,tan29° tan39°.￿3.在Rt△ABC中,∠C=90°,AB=29,AC=25,求∠A的度数.￿。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优质课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周期、范围、单调性和图像特点;2. 掌握三角函数基本公式及其推导方法;3. 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及其基本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3.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以斜边为半径、平分的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叫做正弦;以斜边为半径、平分的角的邻边与斜边之比叫做余弦。

我们称正弦比和余弦比分别为这个角的正弦和余弦。

记牢诀:正弦对直角边,余弦邻直角边。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函数式分别为:y=sin x和y=cos x。

图像:正弦函数的图像:余弦函数的图像: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公式sin(-x)=-sin(x),cos(-x)=cos(x)sin(x±π)=-sin x,cos(x±π)=-cos xsin(x±2π) = sinx,cos(x±2π) = cosxsin(x+π/2)=cosx,cos(x+π/2)=-sinxsin(x-π/2)=-cosx,cos(x-π/2)=sinx2. 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基本公式tan(-x)=-tan(x),cot(-x)=-cot(x)tan(x±π) = tanx,cot(x±π) = cotxtan(x±2π) = tanx,cot(x±2π) = cotx第三节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应用一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解题步骤:(1) 确定已知量和求解量,建立右三角形;(2) 算出所求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以及关系式;(3) 根据角度公式,求解未知角度;(4) 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未知边长。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如建筑设计、航海导航等,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如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2.评价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或视频,如建筑设计、航海导航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省优秀课一等奖: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省优秀课一等奖: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省优秀课一等奖: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正确使用sinA、cosA、XXX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使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XXX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一、探究活动1.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sinA = 对边/斜边,cosA = 邻边/斜边,tanA = 对边/邻边。

3.例1.求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中的sinA、cosA、XXX的值。

4.学生练练1、2、3.二、探究活动二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cos45°、tan60°,归纳结果。

sinAcosAXXX30°1/22/23/345°2/22/2160°3/21/232.求下列各式的值:cos30° = √3/2。

sin30° + cos30° = (√3+1)/2。

2sin45° - cos30° = √2。

tan60° - tan30° = √3.三、拓展提高P82例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30°,tanB=3/2,AC=2/3,求AB。

四、小结五、作业:课本p85-86 2、3、6、7、8、10.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用计算器求出以下各角三角函数值,说明你发觉,
并尝试验证.
(1)sin 62°25'30″; (2)sin 80°;
(3)sin 12°25'; (4)cos 27°34'30″;
(5)cos 10°;
(6)cos 77°35'.
【结论】
(1)锐角α正弦值伴随α增大而增大;
(2)sin α=cos(90°-α),其中α为锐角.
第6页
检测反馈
1.用计算器求sin 62°20'值正确是 ( ) A A.0.8857 B.0.8856 C.0.8852 D.0.8851
解析:按计算器使用说明依次按键得sin 62°20'≈3249,则∠A约为
A.17° B.18° C.19°
(B) D.20°
解析:按计算器使说明依次按键得∠A≈18°.故选B.
3.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准确到0.001).
(1)sin 23°≈ 0.391 ;
(2)tan 54°53'40″≈ 1.423 .
解析:用计算器求得sin 23°≈0.391,tan 54°53'40″≈1.423.
第7页
4.已知sin α=0.2,cos β=0.8,则α+β≈ 48°24' .(准确到1')
第2页
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三角函数值
求出以下各角三角函数值.
(1)sin 18°; (2)cos 21°28'30″; (3)tan 30°36'.
解:(1)sin 18°≈0.309016994. (2)cos 21°28'30″≈0.930577395. (3)tan 30°36'≈0.59139835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及性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会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建筑物的设计图、物理实验场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到的角度问题。
2.提问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图片中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你能想到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互动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锐角三角函数PPT比赛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锐角三角函数PPT比赛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第10页
【针对练一】
1.计算: (1)2 cos45°;
解: 2 2 2
2
(2)1-2sin30°cos30°. 解: 1 2 1 3 22 1 3 2 2 3 2
第11页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例4:如图(1),在RtABC中,C 900 ,
AB 6, BC 3, 求A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
第13页
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熟记特殊三角函数表:
30°
45°
60°
sinα
1
2
3
2
2
2
cosα
3
2
1
2
2
2
tanα
3
3
1
3
要熟记上表,灵活利用
第14页
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已知α为锐角,且 1 <cosα< 2 ,则α取
2
2
值范围是( )C
A.0°<α<30°
B.60°<α<90
C.45°<α<60°
展示点评:问题(1)中,有两个变量t与v,当一个量t 改变时,另一个量v伴随它改变而改变,而且对于t每个 确定值,v都有唯一确定值与其对应.问题(2)(3) 也一样.所以这些变量间含有函数关系,它们
解析式分别为 v 1463 ,y 1000 ,S 1.68104 .
t
x
n
第5页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第3,4,7题 .
• 课后作业:“学生用书”课 后作业部分.
第18页
∠A邻边
第3页
• 1.了解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由来 . • 2.熟记30°,45°,60°三角函数值. • 3.依据一个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附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案(附解答)

南京市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CaCl2、NaOH、K2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2、NaOH和Na2CO3B.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K2CO3和NaClC.滤液中一定含NaCl和K2CO3,可能含NaOH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CaCl2、NaOH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 .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4.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 .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 .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 .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5.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九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上册24.3《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上册24.3《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等。
4.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和计算,提高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方面,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将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要注意作业的质量和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我会对作业进行讲评和小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
(二)问题导向
在问题导向方面,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某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人:和金平
编号: 48号
§28.1 锐角三角函数(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正弦函数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2、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其他边长的方法;
3、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弦(sinA )概念,掌握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教学难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T 演示)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座山,这座山有多高呢?这可难住了唐僧。

大徒弟孙悟空目测山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度,然后从地面飞到山顶,路程是1000米。

你能帮孙悟空计算出山的高度吗?
1000米
B A
C 情境探究: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 中,∠C =90°,∠A =30°,AB =1000m ,求BC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BC = AB =500m ,也就是说,这座山的高度是500m
思考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孙悟空从山底部飞到山顶1500米,那么山的高度是多少?
可得B ’C = AB ’ =750m 仍有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
''1,'2
A B C AB ∠ ==的对边斜边12
B B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在Rt△ABC 中,∠C =90°,由于∠A =45°,所以 Rt△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
BC=
,由勾股定理得: A 因此 C B
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等于45°时,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
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
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2,是个固定值; 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一个固定值. 2、【探究】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任意画Rt△ABC 和Rt△A’B’C ,使得∠C =∠C ’=90°,∠A =∠A’= , 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由于∠C =∠C ’=90°, ∠A =∠A ’=
所以Rt△ABC ∽ Rt△A’B’C’
【为了更直观地验证这一结论,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不变;当锐角A 的度数增大时,不管三∠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变大。


【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体会锐角A 的度数的变化与∠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图形叙述正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定义: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 B
A C
指出:“si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强调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值是边的比值,没有单位,并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边”和“斜边”】单独写出符号sin 是没有意义的。

当∠A =30°时, 当∠A=45°时,
a 2222222AB AC BC BC a =+==a
22
αAB BC ''''B A C B α,''''
BC AB B C A B ∴=1sin 302=
AB BC 当∠A=60°时, 3、概念强化训练:
判断对错:
(1) 如图 (1)sinA= ( ) B
10m (2)sinB= ( ) 6m (3)sinA=0.6m
( ) A C (4)SinB=0.8 ( ) B
【强调:sinA 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无单位】
(2) 如图,sinA= ( )
【强调:正弦函数的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A C
(3)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和斜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 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 B
C.不变
D.不能确定
(4)如图, 则 sinA=______ 300
A C
三、合作交流,自主展示:
例1、已知:在Rt △ABC 中,∠C=90°,AC=3,BC=4,求sinA 和sinB 的值.
解:(1)在Rt △ABC 中,∠C=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
∴4sin 5
BC A AB ==, 3 4
(2)在Rt△ABC 中,
∴ 【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经过反复强化,使全
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巩固练习]教材P77练习题
例2、已知:在△ABC 中,∠C=90°,sinA=
23
, BC=3,求A B 、AC 的值. 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寻求解题方法..
[变式训练]
变式:已知:在△ABC 中,∠C=90°,sinA=23
,求sinB 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例2和以及变式教学,使学生会用方程思想和设参数法解题,进一步明确锐角的正弦值只与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有关,而与它们的长度没有关系】 四、巩固练习
5sin 13
BC A AB ==12sin 13AC B AB ==4sin 5AC B AB ==
53α1、小试牛刀
(1)在Rt △ABC 中,∠C=90°,a=1,c=4,则sinA 的( ).
A .
(2)若sin (65°-∠A)= , 则∠A= (3)如图:在Rt △ABC 中,∠C=90°,AB=10,sinB= ,BC 的长是 . (4)如图,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点, 点P 的坐标为(3,4),则 sin = Y
A
P(3,4)
C B O X
第3题图 第4题图
2、举一反三
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若弦BC=8,求sin ∠ADC 的值。

D
A B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正弦的定义: A sin BC a A AB c
∠===的对边斜边,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的.
2. sin30° = sin45°= sin60°=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习题28.1第1、2题
2、选做题:课后探究:当0°<∠A <90°时,sinA 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为什么? 并运用你的结论化简: 【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这个问题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得结论:0<sinA <1
(∠A 为锐角)】 另: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发生怎样的变化?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七、教学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首先是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的,显示的是边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边与边之间的比值,锐角三角函数沟通了边与角之间的联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sin α2
(sin 1)α-
本节课重、难点在于比值的理解,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地:(1)突破角的任意性(有特殊到一般),(2)突破直角三角形大小(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的任意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固定的30度(45度、60度、一般任意锐角)的角,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特殊值入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从作图,找边、角,计算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生非常活跃,大部分人都能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那些积极动脑,热情参与的同学,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