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第5版部分课后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为了使各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的条件符合各自的要求,为了使人类的经济技术活动遵循共同的准则,为了把整个社会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了把人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和推广,为了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为了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技术活动中建立起来正常的秩序,使社会生产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标准化是随着人类开展生产劳动而产生的。
发展:标准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1.提高生产力的需要。
2.扩大市场的需要。
3.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合理化的需要。
标准与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而标准是过程的一个产物。
联系: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
标准化活动不能脱离制定、修订和实施标准,这是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标准化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一:标准化是建立最佳秩序的工具;二:标准化是国内市场的组织力量;三:标准化是国际市场的调查手段和竞争战略;四:标准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五:标准化是一把双刃剑
标准化是一把双刃剑:
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的创造,无论过去和将来都对社会进步起着特别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项标准其正确性、科学性或适用性都是相对的。
2标准的功能是统一和固定。
决策不当造成的不恰当统一和不合理的固定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具有隐蔽和不易证实的特征。
3.标准为人们提供一种最佳选择,致使标准中的参数和参数值的确定面临极大风险。
4.国家制定的标准是公共资源,需具备公正公平的属性,未经协调或协调不充分的标准具有倾斜性,会产生负面效果损害公信力,降低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5标准化是一项技术政策,人的主观性,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它的风险始终存在。
标准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1.标准化为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
产品标准是企业管理目标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
各种期量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和数量方面的规律性反映。
2.在企业内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生产技术上的统一性,以保证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功能的发挥。
3.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互协调
标准化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1.标准化能为人们的劳动过程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的依据,人们会意识到标准化对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2.标准化为人们的活动确立了必须达到的目标,它比一般行政规定更具有科学根据,既能促进人们的活动不断的合理化,又收到人们的尊重。
中国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WTO/TBT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欧盟的新方法指令和协调标准划分的区别
按标准实施的约束力,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是倡导性,指导性,自愿性的标准。
WTO/TBT的技术法规指强制性文件,标准仅指自愿性标准。
欧盟在建立和维持市场技术秩序方面采用了新方法指令和协调标准。
新方法指令:欧盟对涉及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和保护环境方面所制定的技术法规。
协调标准是指:不同标准化机构各自针对同一标准化对象批准的具有下列特性的若干标准,按照这些标准提供的产过程或服务具有互换性,提供的试验结果或者资料能够互相理解。
强制标准的利弊:
利:规范生产,提高生产力。
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弊:对技术进步有阻碍作用。
公标准和私标准的区别及其意义。
1.公标准是动用公共资源制定的标准。
私标准是由非公共资源转化的标准,具有独占的性质。
2.宗旨不一样。
公标准的宗旨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为全社会服务。
私标准的宗旨是为本组织的利益服务。
3.公标准的标准形成全过程均须公开,接受大众监督。
私标准是企业的技术机密,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的独占资源,具有不可侵犯的性质
将标准划分为公私两大类的意义是:有利于严格区分不同宗旨的两类标准,采取有区别的政策,维护公标准的公益性和私标准的独占性和竞争性,防止公私混淆。
同时也有利于两类标准的不同宗旨和特点出发,探索两类标准的不同发展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化理论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为什么说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一:标准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创造,并且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标准化活动,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
二:标准化活动在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其基本功能是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
三标准的制定是标准化过程的一个子过程。
四: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过程的另一个子过程。
五: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这也是标准化过程的子过程。
标准化基本过程为什么用三角表示?
标准化基本过程之所以用等边三角形,其含义是这三个子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哪个重要那个不重要的问题。
三角形的三个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传递(转换)的闭环通道。
AB是标准信息的生成过程,BC是标准信息的传递(转换)过程,CA是信息反馈过程。
标准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由标准信息的生成、传递、转化、反馈等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
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缺失或功能不足都会对整个过程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个别环节发生中断则整个过程便会中断,闭环变成开环,反馈过程变成无反馈的失控过程。
标准化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不良反应,都可通过对这个三角形的解析找到原因。
三角形的三个子过程,是标准化过程最基本的结构要素。
它们中的每一个又都是由一系列更具体的活动组成的子过程。
标准化金字塔是怎样形成的?
答:标准化过程的ABCA循环,不是一次次地原地旋转,而是每循环一轮,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进,即通过标准的重新制定或修订,使标准向前发展一步。
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
它的发展轨迹是无数个不断“迁升”的三角形,它的发
展模式就是构筑“标准化金字塔”。
标准化过程为什么必须进行控制?
答:标准以系统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个系统又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能适应环境的要求。
标准系统是一种无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的人工系统,离开人为的干预或控制,标准系统即无法形成和发展,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标准化过程必须进行控制。
标准化过程控制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答:保持标准和标准系统的适应性和适用性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标准化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要强调标准化过程的持续改进?
(一)标准化过程改进的必要性
①提高资源(信息)转换效率的需要。
②适应相关方要求变化的需要。
(二)标准化过程的持续改进
标准化过程有资源的输入、资源和信息的转换以及信息的输出。
每一个过程又包含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同样有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过程改进主要的是要消除阻力。
如资源投入不足或浪费、职责不清、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目标不明确或不能实现等都可能成为过程阻力和改进的重点。
为什么说标准具有系统属性?
标准系统的属性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目标性。
任何标准系统的建立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或目标
2.集合行。
古代的标准常常是孤立发生作用的,而现代标准化则以标准的集合为特征。
3.层次性。
任何一个标准系统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整个标准系统的结构是有秩序、分层次的。
4.开放性(或动态性)。
标准系统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绝对静止的。
5.阶段性(相对稳定性)。
标准系统的开放性,增强了标准系统的活力和对外界的适应性,这是标准系统发展的动力。
什么是系统效应?它与个体效应是什么关系?
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个体组成的标准系统,也有其特定的功能,也可在实施中产生
特定的效应,这种效应叫做总体效应或系统效应。
系统效应需以个体效应为基础。
如果组成标准系统的各个要素(标准)均不产生效应,则系统也就无所谓效应。
在系统整体中,每一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
所以要素的个体效应是标准系统效应的基础。
但是,系统效应绝不简单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孤立效应的总和。
这就是说,标准系统与单个标准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当由若干个密切联系的标准组成标准系统时,这个系统就具有新的功能,其功能并不等于各个标准功能的简单相加。
一个形成系统的诸要素的集合,永远具有一定的特性或者表现一定的行为,而这些特性和行为不是它的任何一个部分(要素)所能具有的。
系统效应原理有什么实际意义?
1.在对标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把它当作由若干子系统或要素结合成的有机整体看待。
2.系统效应观点是现代标准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同以往的标准化理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3.系统效应原理要求标准化工作者书里系统意识或全局观念。
4.系统效应原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5.系统效应原理奠定了标准化方法论的基础。
结构优化原理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1.根据结构优化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当标准的数量为一定时,这些标准之间的结构形式不同,其效应也会不同。
2.根据结构优化原理,要系统发挥较好的效应,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单个标准的素质方面,应该在一定素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改进系统结构
3采取调整系统中要素的组合关系能改进系统的功能。
4.改进系统的结构可以提高和改进系统的功能,发挥更大的组织效应;反之,不合理的结构会导致对系统功能的削弱。
标准系统为什么需要控制?如何控制?
答:控制的目的或者是使系统稳定,或者是使系统内诸要素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新结构,产生更大的系统效应,并使系统与环境相适应。
由此可见,无论是系统效应的发挥、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还是系统的进化与发展,都离不开控制。
控制的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量对系统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没有输出的反馈作用。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的特点是输出量对系统控制作用起直接影响的、具有反馈作用的控制,这种反馈叫做负反馈。
负反馈控制系统对提高标准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等差数列的特点
等差数列是算术级数,是常用的最简单的一种数值分级方法。
显著特征是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差是一常数,数列变化呈现等程阶梯状态。
优点是构成非常简单,各项的项值比较整齐,便于分级。
缺点是两项的相对差不均匀,适用于算术级数。
使用范围如:我国统一的鞋号,服装的号型系列,轴承,紧固件和大量生活用品的参数分级。
什么是产品参数,有什么作用?
参数是表明任何现象、产品或过程中某些重要性质的量。
通常有基本参数、主参数之分。
作用是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是产品标准最主要的内容。
参数之间互相关联、不断扩散的特性是建立数值分级制度的根本原因。
优先数:优先数系中的任一个项值均称为优先数。
适用:适用于能用数值表示的各种量值的分级,特别是产品的参数系列,如长度,面积,载荷,电流,浓度,测量范围等。
凡在取值上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参数系列,都应最大限度地选用优先数。
优先数的优点:1,它是经济合理的数值分级制度;2,它是统一,简化的基础;3,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简单,易记,计算方便。
标准化的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简化是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简化的应用:物品种类的简化;原材料的简化;工艺装备简化;零部件简化;数值简化;结构要素简化。
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二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统一化的原则:适时原则,适度原则,等效原则;先进性原则。
通用化: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
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零部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系列化: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通盘规划的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是按照统一化,系列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为什么说模块化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模块化基础上的新产品开发,实际上就是研制新模块,取代产品中功能落后的模块,有利于缩短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实行大规模定制生产奠定了基础。
国际标准化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发展趋势如何?
发生:国际标准化起源于国家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发展:国际标准化首先是从材料使用开始的。
1886年9月,在德国累斯顿召开了由欧美10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决定创立国际材料试验协会;1904年,部分欧美国家在美国圣路易召开了国际电气会议,决定建立电工领域负责国家标准化机构;1906年6月,在伦敦会议上,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章程,正是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26年,在纽约会议上决定建立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25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2月,ISO章程获得15国批准而正式成立。
发展趋势:①标准趋同是当前的总趋势;②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重点逐渐转移;③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不断加快;④国际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
什么是国际标准,有何作用
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果。
主要包括ISO,IEC和ITO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确认并收录在《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作用:①国际标准已成为建立市场秩序、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②国际标准更加重视人类的安全和健康;③国际标准加强了环境保护,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④国际标准推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
什么是采用国际标准。
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成了当代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标准作为一项重
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WTO/TBT协议确定了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后。
工业发达国家出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积极制定和采取政策,努力进入和占据国际标准化阵地,加快实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同步”、“一体化”或“整合化”,获取在与国际接轨中的更多的主动权。
所以,
什么是区域标准化?有何利弊:
区域标准化是指同处一个地区的国家共同开展的标准化活动。
(利):①消除本地的贸易壁垒,促进合作交流,繁荣经济;②比各国标准分别与国际标准协调更为简便、有效,对标准国际化有推动作用;③区域标准化可起到国际标准化的补充作用;④对于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域标准化协调本地区各国标准,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各国间贸易往来,保护本地区工业发展,维护本地区利益。
(弊):如果区域标准化机构过分强调本地区利益,坚持推行排他性标准,阻碍国际标准的制定或拒绝与国际标准协调,必将人为地造成壁垒,与国际标准化的宗旨和WTO的要求背道而驰。
什么是技术标准,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
技术标准是工业社会最先创立的标准。
最初是从资本主义工厂里被创造出来的。
最初的技术标准无论是企业的还是国家的,都是基于技术活动自身的需要,也就是技术活动内在规律的要求,着重解决的是技术统一性问题或生产过程之间的衔接配合问题。
随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市场迅速地发展。
于是与市场交易相关的标准化问题也提上日程。
技术标准的重点领域:基础标准类;产品类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环保,能源标准。
制定技术标准的原则:一: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三: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四: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六:有关技术标准协调配套;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八:适时制定,,适时复审。
技术标准的制定程序:一:预备阶段;二:立项阶段;三:起草阶段;四:征求意见阶段;五:审查阶段;六:批准阶段;七:出版阶段。
为什么要强调技术标准的研制?
一个好的技术标准是研究出来的,标准也是一项研究成果。
制标的功夫要花在研究上,花在提高标准的内在质量上。
如何研制公标准,如何研制私标准?
公标准的研制除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标准的公正性;二:标准的科学性;三:标准的前导性;四:标准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私标准的研制是同企业命运攸关的一项基础工作,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扎扎实实去做。
为此要做到: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有利于建立创新平台;三:有利于整合资源发展网络经济;四:灵活运用专利性标准战略。
为什么要实施技术标准?
1,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实现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2,只有通过实施,才能检验技术标准的适用性;3,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促进技术标准的发展。
技术标准怎样实施?实施结果如何?
技术标准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大致包括:1,技术标准的贯穿;2,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3,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为了保证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技术标准实施后要进行复审。
技术标准的复审结果按下列情况处理:确认,修改,修订,废止。
什么是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有何不同?
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
它是关于某项管理工作的业务内容,职责范围,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
管理标准的作用:一: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二:有利于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普及,延续;三:有利于按“例外管理原则”管理企业;四: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厂”。
管理标准的分类:1管理基础标准;2技术管理标准;3经济管理标准;4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5.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的内容和制定原则:
内容:一:岗位目标;二: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三: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方式;四:职责,
权限;五:质量要求与定额;六: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
制定原则:制定工作标准除了遵守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之外,还应考虑下列原则:1,使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服从企业总目标,通过制定工作标准形成全员的目标管理系统。
2,岗位之间互相衔接,互相保证,形成有机联系,保证整个管理系统工作协调。
3,应使操作者亲自参加制定标准,对标准进行讨论,发表意见。
4,应考虑到工作系统中存在较多的随机因素。
6,工业工程是制定工作标准的科学方法。
管理标准的内容:管理业务;管理秩序;管理方法;管理成果的评价与考核
什么是管理体系标准?国际上通行的有哪些?
对各种管理体系规定要求及其实施,审核指南的一系列标准称为管理体系标准。
国际上通行的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如何编写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的编制原则:1,管理标准应先进合理,能使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实现最佳结合,起到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作用;2,管理标准应能调节生产关系,调动劳动者积极性;3,管理标准应以现代经营思想为指导,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4,管理标准应实现管理的整体优化;5,制定管理标准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6,企业管理标准应能有助于相关技术标准的实施;7,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格式的原则是力求简单,方便,使用,防止不必要的烦琐。
8,企业管理标准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并应与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