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实现型”教师的人格及其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实现型”教师的人格及其塑造2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民教师,这是高等师范教育必须
正确定位的问题。
本文认为,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应培养“自我实现型”人民教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完成这一培养目标,高等师范教育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标签]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素质教育
它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资格,即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教师,也就是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二是教师的内在品格,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他的内在品格应是怎样的,而这两部分都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我们不能将教师人格与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脱离社会发展来讲教师人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因此,教师人格也应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主体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弱点之一,就是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是重行为规范而轻人格的塑造,从而导致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空壳”,教师不易从这种空壳化的规范中领悟到规范的根本,诱发不起对人的理解、关怀等基本的意识。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重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不应仅停留于教师劳动外在的社会价值上,更要从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创造性劳动的快乐,从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生命本质和高级需要的满足来认定。
教师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人格的升华和人生价值的水存,教师职业的崇高不仅在于教育事业使命的崇高,更在于主体报酬的精神性质,即教师报酬的精神享用和愉悦性质上,这正是教师进取、成长的内在条件。
笔者认为,未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自我实现”型教师。
这里的自我实现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人格心理结构表层的“外化’,即认知感受能力的实现,一是人格心理结构深层的“外化”,即创造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
自我实现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教师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其一,“自我实现”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主体的价值,注重一个人主体价值的实现,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最高需要,是一个人进取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一项极其崇高的事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们的理想与追求,教书育人是教师自我实现最直接的体现。
为此,我们要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将育人作为一种无上光荣的事业来看待,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其二,“自我实现”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全面发展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人类历史以来的最好外部条件,从而使“自我实现”有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但如果离开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无法实现的;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需要,它的满足对一个人的行动积极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会极大地推动自身的成才。
我们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以自强、自主、自立、自由,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要目的。
一
“自我实现型”教师的人格特征:
1.全面性。
“自我实现型”教师素质全面,理性与非理性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1)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
具体地讲,教师应具有博学、理性、创新的品质。
博学指广博的文化修养,理性指正确运用智力为特征的理解、判断和推动力,创新精神指不墨守成规、不囿旧说、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2)情感意志。
即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和态度及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
核心是爱,即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他们在思想上是无私的,在容量上是无限的,在情感上是无保留的,在教育上是无终极的。
(3)审美情操,即具有对美的事物的敏锐的感悟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引路人和智慧的开拓者,同时,也作为审美对象站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感,是美的使者。
2.超越性。
“自我实现型”教师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人。
从其需要层次讲,他能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作主导需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坚持不渝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并能将此种需要转化成行为的动力,具有超越功利的特性,能够做到乐观豁达,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如马斯洛所讲,“会更有享乐、爱、笑和兴趣,会更具有幽默感,更为朴素,更为异想天开和更富有幻想,更有可能是一个愉快的‘疯子’,而且总的来说,更能使自己经常得到好的评价和享有一般的情绪体验及一些特别高级的体验。
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能够忍受中级需要甚至低级需要的匮乏,面向自我实现迈进”。
3.价值性。
教育的真谛在于育人,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学生的健全人格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在教师健全人格的影响下形成的。
“自我实现型”人格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尊重人格的主体性、价值性,使人格具有丰富的个性、能够自我实现;同样,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自主、自律,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自由个性,核心是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正因如此,“自我实现型”人格对未来教师的教书育人具有积极的作用。
4.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目的的创造性劳动。
教师的工作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公式和现成模式,它需要在教育劳动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运用教育理论,采取科学方法,才能取得教育效果。
教育艺术的掌握和运用,全靠教师在教育劳动的实践中去创造。
“自我实现型”教师是一个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更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在他们的内心,具有着强烈的创造需求。
具体来讲,“自我实现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
1,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没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就没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就不可能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没有了行动的方向。
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光荣感,敬业和奉献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等。
2.高尚的人格品质。
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民主公正、诚实守信、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高尚的人格是形成“自我实现型”教师人格的基础。
3.熟练的专业技能。
一是专业知识,它一般应包括3个层面:较广博的科学、人文知识,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知识和技08构成基础层;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第二层面:第三层面是教育专业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论等。
二是专业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新知识汲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除了具备以上素质以外,还应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性的创造意识,能够根据教育对象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冷静、沉着的态度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
二
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进高校的各项改革,从而培养出“自我实现型”的人民教师。
第一,志业精神:未来教师培养的核心。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认为,过去的时代人们之所以有职业精神,是因为有一种“天职感”,用中国的话来讲就是“使命感”。
然而,在一个商品经济社会中,职业精神则源于“志业感”,即从事工作所获得的不仅是物质、货币、名誉这些外在报酬,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假如一个人的职业同时是他的志业,他就会自然体现出最高的职业精神,而不会计较报酬,不在乎功名,所做的一切,只为追求一个完善的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他们会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高师生的教育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热爱教育工作,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另一方面,必须强化高师生的教育实践,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能够在培养人的事业中得到体现,而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更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
第二,个性化人格,未来教师培养的基础。
未来的人民教师应德才兼备,做到身心和谐发展,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共同发展。
然而,“自我实现型”教师绝不是整齐划一的,实际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个性化的人格为其承担者的,个性化人格不形成,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
一般认为,教师人格的个性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2)合理的心里结构,(3)稳定的道德意识;(4)稳定的内在行为倾向性。
这是高师生为了适应未来社会要求、职业要求而应努力塑造的整体人格。
个性化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外在强化,而且需要广大师生的努力,我们应通过教育、学习、实践,使高师生内在的潜能不断获得现实的内容,并最终成就其个性化人格。
第三,强化角色意识:未来教师的根本保证。
“自我实现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在素质教育条件下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目前要处理好“师范生”与“学
术性”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师范性”应“统一”或“从属”于“学术性”,高师毕业生要有“高深的学问,不应低于综合大学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这种观念是很难成立的。
实际上,“师范性”与“学术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学术性”应统一或从属于“师范性”,而不是相反。
在当前,高师学生身上体现的“学术性”,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上来确定和安排,并非将综合大学的要求作为统一的标准,否则,就会削弱高师学生的教师意识、失去行动的目标。
高师应该积极开展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课程改革。
当务之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教育理论的课程教学。
目前,高师有关教育理论课程不仅课时少,而且内容单调,为此应结合中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开设一些诸如书法、口语、青少年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演讲、教育实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
二是要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
教育实习是高师富有师范特色的独特的课程,要进行多层次实习,具体包括参观、见习、实习等等,多渠道实习,包括计划内容实习和计划外参观中学教育,多形式实习,包括集中、分散、委托等。
三是要注意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应减少必修课、专业课,增加教育、艺术类等课程,减少讲授总学时,增加自学时间,扩大学生的自主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第四,民主性原则:这是未来教师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思想、观点的自由,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只有实现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要摒弃教师以“救世主”姿态高高在上,对学生进行强迫灌输,视学生为容器的作法,消除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使其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从而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未来人民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第五,民主、尊重、宽容:教师必备的人格品格。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自我实现型’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和教育的客体——教育内容之间,教师处于中介地位,教师的存在形式及其主导作用,决定着主体认识客体的效率。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
教师优良的人格品质对于未来教师“自我实现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有包容百家的宽阔胸怀,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要理解和宽容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发生的错误,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安全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