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C04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网络攻击、人为失误等,IT系统可能会发生故障或中断,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制定一份完善的IT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在IT系统发生故障或中断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正常运行,减少损失。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所有IT系统和设备,包括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应急响应组成立- 由企业内部的IT专业人员组成应急响应小组,负责应对IT系统故障和中断。
-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突发事件报告- 任何员工发现IT系统故障或中断,应立即向应急响应小组报告。
-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应及时响应,并开始调查和处理问题。
3. 问题诊断与分析-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对故障或中断进行诊断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原因和范围。
- 同时,评估故障或中断可能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4. 应急响应措施- 根据问题诊断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修复故障、恢复数据、切换备份系统等。
-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应按照预案中规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5. 问题解决与恢复-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通过实施应急响应措施,解决故障或中断问题,恢复IT系统的正常运行。
- 同时,对故障或中断的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今后的改进和预防。
6. 事后总结与改进-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应对整个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 同时,更新和完善IT应急预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环境。
四、应急资源及备份措施1. 应急资源- 硬件备件:保持适量的硬件备件,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更换。
- 软件备份:定期备份重要的软件和数据,确保在故障或中断时能够恢复。
2. 备份措施-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企业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
1.目的本程序制订并规范在生产过程中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仍能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能够正常生产,并保证市场的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在公司生产过程中能事先预测到的非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突发性事件。
3.定义突发性事件:原材料、外协件及外购件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及主要设备故障、公用设施故障(如:停水、电、风、气)、交通运输故障等,不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现象)。
4.职责当事部门负责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计划和对策的拟定和执行。
生技部(生管)负责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计划和对策的监督执行。
5.内容5.1突发性事件分类5.1.1公用设施故障:停水、电、风、汽5.1.2供应中断:原材料、外协件及外购件等5.1.3关键及主要设备故障5.1.4劳动力短缺5.1.5退货5.2应急计划及处理5.2.1公用设施应急处理措施计划。
5.2.1.2由机修组确认停水、电、风、气所发生的原因和状况;生技部(生管)部应落实机修组恢复时间并要求其尽快修复。
5.2.1.3生技部(生管)与相关部门应迅速查核停水、电、风、气是否会影响公司产品的交货期。
5.2.1.4如会影响产品的交货期,则项目组应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以得到客户同意延迟交货,生技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安排。
5.2.1.5如不会影响产品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技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安排。
5.2.2供应中断应急处理措施计划5.2.2.1供应中断发生后,由资材部门确认供应中断发生的原因和状况;生技部(生管)应要求资材部门尽快恢复并落实恢复时间。
5.2.2.2生技部(生管)应迅速查核供应中断是否会影响公司产品的交货期。
5.2.2.3如会影响产品的交货期,则生管部应及时与客户联系,以争取客户同意延迟交货;生技部(生管)相应调整生产计划。
5.2.2.4如不会影响产品的交货期,必要时由生技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6.2.2.5在短期内原材料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时,应及时与资材部门联系,是否有可替代的原材料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系统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IT系统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例如网络攻击、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制定一份完善的IT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IT应急预案的目标是确保在IT系统遭受破坏或中断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三、应急响应团队:1. 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 应急响应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 技术专家:负责识别和修复IT系统故障。
- 通信专家:负责与外部合作伙伴和用户进行沟通。
- 安全专家:负责应对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
- 管理人员:负责决策和资源调配。
2. 应急响应团队的职责:- 确定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 监测和分析IT系统的运行状况。
- 快速识别和定位IT系统故障的原因。
- 采取紧急措施,修复IT系统故障。
- 与外部合作伙伴和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 提供应急响应过程的记录和总结。
四、应急预案的步骤:1. 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 定期评估IT系统的风险和漏洞。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2. 应急响应流程:- 确定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紧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数据备份和恢复:-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和系统配置文件。
- 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 测试数据恢复过程,确保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4. 系统监控和警报:- 部署监控工具,实时监测IT系统的运行状况。
- 设置警报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紧急响应和恢复:- 在发生IT系统故障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 快速识别和定位故障原因。
- 采取紧急措施修复故障,恢复正常运营。
6. 事后总结和改进:- 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 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 更新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五、培训和演练:1. 培训:- 对应急响应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erp系统应急管理制度
erp系统应急管理制度一、应急预案制定1. 确立应急管理小组:企业应当确定应急管理小组,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小组应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建立技术支持和应急资源等。
2. 制定ERP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根据ERP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环境,制定相应的故障处理预案,明确故障排查、解决方法以及恢复数据和系统的过程。
3. 制定ERP系统数据安全备份预案:建立定期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明确数据备份的周期、存储位置以及恢复操作流程。
4.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ERP系统故障和数据备份的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故障排查和处理1. 建立故障排查机制:在ERP系统监控平台上建立故障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
2. 设定故障处理流程:建立故障上报流程和处理流程,明确故障的优先级和处理时限,确保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3. 实施故障处理方案:根据故障的性质和紧急程度,按照预案中的处理方案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确保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 故障处理结果评估:对故障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改进完善故障处理流程。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1. 数据备份流程:建立数据备份流程和策略,明确备份的周期、范围和存储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数据恢复操作:建立数据恢复操作流程,明确数据恢复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
3. 数据备份监控: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建立数据备份的监控机制,避免数据备份出现问题。
4. 数据灾难恢复计划:建立数据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数据恢复的优先顺序、应急联系人和资源调配等,确保在重大数据灾难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恢复数据。
四、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1. 员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ERP系统使用和故障处理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的熟悉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技术支持团队建设:建立ERP系统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及时解决系统操作和故障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IT系统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IT系统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目录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引言IT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IT系统事故往往难以避免。
为了有效应对和应急响应这些事故,建立一套完善的IT系统事故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清晰、准确,避免过于复杂或模糊表述的IT系统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预案的编写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是预案编写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明确预案的目标是为了应对IT系统事故,并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业务和用户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即预案所覆盖的IT系统范围和事故类型。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是确保预案编写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团队应由丰富的IT系统管理和应急响应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涵盖各个关键部门和岗位。
团队成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能有效地合作完成预案的编写工作。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了解IT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潜在的事故。
风险评估和分析可以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漏洞扫描和威胁情报收集来实现。
通过对各种风险的分析,可以确定系统最容易遭受的事故类型,并为应急预案的编写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IT系统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部分,它描述了在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应对步骤和流程。
在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紧急通知和报告渠道,确保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和部门;第二,明确应急响应小组的组成和职责,确保各个岗位能够迅速行动;第三,制定事故确认和分类准则,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第四,确定事故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故障排除、系统修复和数据恢复等。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一、引言IT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IT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组织架构、应急响应流程和恢复策略等内容。
二、制定原则1. 风险评估:对IT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和影响程度。
2. 多样性: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各种风险。
3. 可行性:制定的预案必须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执行。
4. 及时更新: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的一致性。
三、组织架构1. 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批IT应急预案,并监督预案的执行情况。
2. 应急响应小组:由IT部门的技术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应急响应和协调各项应急工作。
3. 通信联络组:负责与外部合作伙伴、相关政府机构和媒体进行沟通和协调。
4. 业务恢复组:负责制定和执行业务恢复计划,确保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当发生IT系统故障、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事件评估:通过对事件的评估,确定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
3. 应急通知:向相关人员发送应急通知,包括事件的描述、应急响应流程和各个岗位的职责。
4. 应急响应:根据预案中规定的流程和措施,进行应急响应工作,包括隔离受影响的系统、恢复备份数据、修复漏洞等。
5. 事后总结: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改进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恢复策略1.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2. 系统恢复:建立系统恢复的流程和策略,包括硬件更换、软件重装和配置恢复等。
3. 业务恢复:制定业务恢复计划,确保关键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4. 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更新防火墙规则、加密敏感数据、加强访问控制等,防止未来的安全威胁。
IT系统应急预案
IT系统应急预案一、引言IT系统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网络攻击,IT系统可能会遭受损坏或中断。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IT系统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确保企业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业务,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二、IT系统应急预案的目标1. 确保业务连续性:IT系统应急预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企业的业务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持续运行。
通过备份数据、建立冗余系统和制定恢复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和影响。
2. 保护数据安全:IT系统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数据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盗。
这包括加密敏感数据、建立访问控制和监控系统,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3. 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IT系统应急预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措施,还包括培训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定期演练和培训,员工可以熟悉应急程序,并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紧急情况。
三、IT系统应急预案的关键步骤1. 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在制定IT系统应急预案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
这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可能导致IT系统中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些风险。
2. 制定恢复策略: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恢复策略。
这包括备份关键数据和系统、建立冗余系统和网络、制定恢复时间目标等。
3. 建立应急响应团队:企业应该组建一个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IT系统应急预案。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人员,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4. 定期测试和演练:IT系统应急预案需要定期测试和演练,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并让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和流程。
5. 监控和更新预案:IT系统应急预案需要持续监控和更新。
企业应该建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此外,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对预案进行定期更新和改进。
ITP-C04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审批栏: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会签栏:注: ——代表不需会签管理者代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质量部2017年09月30日发布2017年09月30日实施修改记录版本号修订日期修改内容描述A0 2015.06 •新制定•1.目的:为防止或减轻发生紧急情况时对组织及顾客产生的影响,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向顾客供应的连续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关键设备故障、公共事业中断、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数据系统遭到破坏等情形的风险评估、应急计划确定与实施、定期测试和评审、更新。
3.定义:关键设备:在组织内无可替代或替代会对产品品质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
4.职责:4.1 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故障应急计划。
4.2 采购部:制定供应链中断的应急计划。
4.3 人事部:制定自然灾害(包括可能影响本组织的火灾、地震、水灾、雪灾)、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受破坏的应急计划。
4.4相关部门:依本程序要求对紧急情况采取措施并记录。
5.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关键设备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关键设备故障进行风险评估。
3关键设备确定3.1依《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确定关键设备,任何无可替代的设备或设备替代之后对产品品质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均应当作关键设备;3.2于《设备台账》中识别关键设备。
设备台账4.关键设备标识4.1制定关键设备标识牌;4.2依《设备台账》中识别的关键设备对其进行标识。
设备台账5.确定影响产品处置方式 5.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5.2处置方式包括返工、返修、报废等。
6.预估修理平均耗时6.1内部有能力修理由设备维护组预估修理平均耗时; 6.2内部不具备能力修理由设备维修供应商预估修理平均耗时。
7.安全库存预估7.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7.2结合预估修理耗时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
制/修订履历1 目的制订突发事件管理办法,以应付临时出现的紧急情况,保障顾客的权益,充分满足顾客需要。
2 范围凡能事先预想到的紧急情况,如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等均属此类。
不可抗拒的自然因数除外。
3 职责3.1由生产部负责突发事件应变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配合生产部对突发事件应变的处理。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0.应急计划a.生产部对生产输出并确保顾客要求的所有制造过程和基础设施设备识别并评价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b.生产部根据风险和对顾客的影响制定《应急计划》;包含关键设备故障;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中断;常见自然灾害;火灾;公共事业中断;劳动力短缺;火灾基础设施破坏。
c.生产部对应通知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告知影响顾客作业的任何情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 生产部每月测试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如:模拟,视情况而定),建立《应急计划测试记录》f.生产部组建应急小组(最高管理者、技术、质量、采购、销售)等部门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新;建立《应急计划评审记录》。
5.1应急措施为了在偶发性的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应对自如,确保顾客要求及时得到满足,特制定紧急计划如下:所有的应急措施均须在意外情况出现后1小时定出具体方案,24小时之内得到处置。
5.2纠正措施5.2.1生产部随时对配备的上岗人员数量进行验证、调整,确保配置上岗人员比例达到应急措施需要,必要时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招聘。
5.2.2各部门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将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随时对措施进行调整。
6相关文件6.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6.2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7 质量记录6.1 《突发事件应变记录表》6.2《应急计划》6.3《应急计划测试记录》6.4《应急计划评审记录》。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IT系统遭遇各种突发事件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IT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IT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IT系统故障、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障企业IT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续性。
三、应急响应团队1. 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 应急响应负责人:负责协调和指导应急响应工作。
- 技术专家:负责分析和解决IT系统故障。
- 安全专家:负责应对网络攻击和信息安全事件。
- 通信专家:负责与内外部各方的沟通和协调。
- 人力资源专家:负责人员调配和协助员工安全疏散。
- 其他相关部门代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 应急响应团队的职责:- 及时响应和处理IT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突发事件。
- 分析和评估事件的影响和风险。
-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 跟踪和监控应急处置过程,保障其有效性。
- 提供应急响应的相关培训和演练。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1. 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 对IT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的风险。
- 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流程。
2. 应急响应流程:- 事件发生通知:及时通知应急响应团队成员。
- 事件分析和评估: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影响和紧急程度。
- 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包括资源调配、人员安排等。
- 应急处置方案实施: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 事件跟踪和总结:跟踪应急处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 应急响应流程的具体步骤:- 事件发生通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通知应急响应团队成员,并召集紧急会议。
- 事件分析和评估: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
- 应急处置方案制定:根据事件的特点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 应急处置方案实施: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包括资源调配、人员安排等。
ITP-C04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审批栏: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会签栏:注: ——代表不需会签管理者代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质量部2017年09月30日发布2017年09月30日实施修改记录版本号修订日期修改内容描述A0 2015.06 •新制定Bo 2017.09 •体系转版•1.目的: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的控制。
3.定义3.1生产准备:当生产过程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发生更改或在正式生产前需要做的工作;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它规定的要求,将外协件/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的过程;3.3需确认过程:指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例如:焊接);3.4首件:当班开机生产或发生更改后恢复生产的第一个合格品(符合工艺、质量、作业等要求的产品);3.5末件:批次生产完成临换线生产时的最后一个产品与首件一致。
4.职责4.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4.2质量部负责生产产品的检验。
5.程序流程及细则流程职责输出记录备注生产部《生产工单》按《生产计划控制程序》制订周生产计划、生产工单生产部《设备点检卡》 《工装点检表》 《作业准备验证记录.》 首件检验《过程工艺参数监控记录表》 5.1生产部/质量部过程及末件检验《过程检验记录表》5.2质量部《成绩检验书》5.3生产部 仓库<<生产那日报表>> 《入库单》5.45.1生产作业准备及验证5.1.1安排人员,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的要求;5.1.2确保生产所用的设备、工装、工具、检验设备都已配备齐全,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生产 计划/工单作业 准备及验证包装 入库 工序 控制成品 检测 工序 检测5.1.3按生产工单领用生产物料以及辅料,并对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5.1.4确保图纸,作业指导文件及检验指导书都在现场,并易于得到;必要时,标准样品或者限度样品需要放在对应工位;5.1.5确定现场生产环境满足工艺、安全要求,对生产区域按照5S进行整理;5.1.6每班正式生产前组长对设备/工装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别记录在《设备点检表》,《工装点检卡》5.1.7检验员准备上一次生产的末件,用于首检时比对和检验指导;5.1.8 作业准备完成后,带组长对各工序作业准备情况进行确认,结果记录于<<作业准备验证记录>>有任何问题及时处理.5.1.9 首件检验: 工序作业人员先进行首件检验,填写于<<过程检验记录表>>中,合格后通知质量部检验员进行首片检验,合格后开始正式生产。
IT部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IT部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说明IT部门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保障系统的稳定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2. 应急预案2.1 预案制定和更新- IT部门应定期制定和更新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情况。
- 预案的制定应基于实际风险评估和业务需求,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紧急事件。
2.2 突发事件分类和级别- IT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以便合理安排资源和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 常见的突发事件分类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故障、网络故障、数据泄露等。
2.3 应急响应流程- IT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迅捷地响应和处理。
- 应急响应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事件报告、评估、紧急修复、恢复和事后记录。
3. 工作流程3.1 IT服务支持流程- IT部门应建立规范的服务支持流程,包括用户问题反馈、故障排查和解决、变更管理等。
- 服务支持流程应涵盖用户问题的接收、分类、处理和反馈等环节,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获得帮助和解决问题。
3.2 变更管理流程- IT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确保系统变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 变更管理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变更请求的申请、评审、实施和验证等环节,以确保变更的质量和影响的可控性。
3.3 巡检和监控流程- IT部门应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监控,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 巡检和监控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状态的监测、异常情况的报警和处理、性能优化等。
4. 总结IT部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和业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规范的预案和流程,可以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完善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IT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IT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制定、执行和更新,持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上是对IT部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的介绍和说明,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IT项目应急预案
IT项目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T项目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IT项目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IT项目应急预案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二、应急预案的意义IT项目应急预案是指针对IT项目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提前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流程。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项目的连续性:IT项目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项目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停工、延期等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2. 提高应对能力:通过制定应急预案,项目团队可以提前思考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因应对不当而带来的损失。
3. 保护数据安全:IT项目通常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商业机密等。
应急预案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并应对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制定IT项目应急预案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风险评估:首先,项目团队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对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潜在影响。
2. 制定预案: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项目团队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以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 测试与演练:制定好的应急预案需要进行测试和演练,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场景,项目团队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修正,提高应对能力。
4. 定期更新:IT项目环境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应急预案也需要定期进行更新。
项目团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与项目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四、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一个有效的IT项目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关键要素:1. 突发事件分类: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一、引言IT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灾害事件,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IT应急预案的标准格式,包括背景、目的、范围、定义、责任、流程、控制措施等。
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威胁也随之增加,如自然灾害、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
一旦发生IT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因此,制定IT应急预案成为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目的IT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IT系统遭受破坏或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确保信息系统的连续性和可用性;2. 保护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资产安全;3. 减少业务中断时间,降低损失;4.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效率;5. 保障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
四、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信息技术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1. 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管理人员;2. 数据库管理员;3. 网络安全人员;4. 系统运维人员;5. 应用系统管理员;6. 其他相关人员。
五、定义1. IT应急事件:指可能导致信息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或资产损坏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
2. 应急响应团队:由企业指定的专业团队,负责应对和处理IT应急事件,包括事件的监测、诊断、应对和恢复等工作。
六、责任1. IT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IT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
2. 各部门负责配合IT部门的应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 应急响应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和演练。
七、流程1. 应急事件的发现和报告:a) 任何涉及IT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或安全事件的员工应立即报告给IT部门;b) IT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IT应急计划
IT应急计划1. 介绍1.1 目的IT灾难应急计划为IT系统中断后进行恢复建立规程。
本计划确立以下目标:•通过建立包含以下阶段的计划使应急操作的效率最大化:-通知/启动阶段探测和评估损失以及启动计划-恢复阶段建立临时IT操作并修复原系统的损失-重建阶段将IT网络系统处理能力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确定IT网络系统从较长期的中断影响中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所要求的行动、资源和规程。
•为公司指定人员在将IT网络系统从较长期的中断影响中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过程中设定职责并提供恢复指导。
•确保与公司中其他应急计划策略相关人员进行的协调。
确保与外部应急计划策略相关联系人及供应商进行的协调。
1.2 适用性IT应急计划适用于恢复和继续位于公司机房的网络系统运行所需的功能、操作和资源,适用于公司以及在2.3节《职责》中确定的与IT网络有关的所有人员。
IT应急计划由提供在发生重大IT灾难的IT系统恢复支持。
本计划中概述的规程与提供恢复支持的计划相配合并且对其进行支持。
1.3 范围1.3.1 计划的原则考虑各种情景是形成计划的基础,也会有很多假设。
计划的适用性由两个关键原则决定:•公司位于机房的设施无法访问而导致无法执行为公司部门提供的IT支持功能。
•存在指定的位于机房以外的IT设备做为公司部门的备用运行设施。
-公司部门将在无法访问原设施的应急情况下使用备用设施的IT资源恢复IT系统的基本功能。
-备用网络系统被设置开始处理原IT设施的信息。
-备用IT设施将在整个中断期间被用于继续IT系统的恢复和处理直到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1.3.2 假设基于这些原则,使用以下假设来制定IT应急计划。
•公司机房的各类IT系统无法运行并且48小时之内无法恢复。
•IT应用的关键人员得到了确定并且在其应急响应和恢复角色方面得到了培训;可以用于启动IT应急计划。
•防御性控制(如发电机、环境控制、防水油布、喷淋系统、灭火系统和消防部门的协助等)在灾难期间可以完全发挥作用。
IT行业应急预案的制定
IT行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在IT行业中,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依赖于IT系统的运行。
然而,由于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IT系统可能会遭受各种威胁,如网络攻击、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应急预案对于保证IT系统的安全和持续运行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应急预案的意义和目标IT行业的应急预案旨在确保系统可用性和数据保密性,使企业能够迅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尽可能减少损失。
以下是制定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1. 保障业务连续性:在IT系统遭受攻击、故障或其他风险的情况下,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避免因系统中断而导致的生产停滞和财务损失。
2. 提升系统安全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威胁,应急预案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保护系统免受未知的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和数据泄露等威胁。
3. 加强数据保护:应急预案应当确保敏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并制定数据恢复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丢失和泄露风险。
第二部分:应急预案的要素制定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风险评估:首先,对IT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内外部的威胁,如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急预案的重点和应对策略。
2. 应急团队:组建专门的应急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
这个团队应该由各个关键部门的代表组成,包括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数据管理等。
3. 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时监测和发现系统问题和威胁。
这可以通过引入安全监控系统、日志分析、异常行为检测等手段来实现。
4. 应急响应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灾难恢复、漏洞修复、数据恢复等具体措施。
这些计划应该考虑到关键业务的紧急程度、风险评估和资源可用性等因素。
第三部分: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测试与制定应急预案同等重要的是确保其有效实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 员工培训: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it应急处置方案
IT应急处置方案背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而IT系统的故障、漏洞、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IT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企业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应急响应团队的组建企业应派遣由具备一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的应急响应团队,负责应急响应、危机处理和安全防护等工作。
应急响应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且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
同时,要建立应急响应团队的工作手册和应急响应流程,以便团队成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预警机制的建立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监测和分析IT系统的安全漏洞、病毒攻击、入侵等安全事件,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同时,企业也要关注政策法规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安全审计和检查企业应定期对IT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安全威胁,并对相关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
安全审计的内容包括对系统漏洞、入侵检测和应急响应体系等的评估。
应急响应方案和计划企业应制定全面、有效的应急响应方案和计划,包括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流程、人员职责分工、应急响应准备工作等。
此外,企业应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检验和检查应急响应方案和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数据备份和恢复企业应建立全面、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关键数据的备份、恢复和保密性。
同时,备份数据的存储要求要符合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备份数据的测试也应该成为备份策略的一部分。
总结IT应急处置方案是企业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制定和实施完善的IT 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企业避免和化解各种IT安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发展,也要与政策法规同步更新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
IT应急预案
IT应急预案IT应急预案是一份针对信息技术系统故障、网络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
它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系统功能,保护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IT应急预案,详细描述了预案的内容和步骤。
1. 引言IT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而制定的,以确保信息技术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设备。
2. 术语定义- 应急事件:指任何可能导致信息技术系统中断或数据泄露的突发情况,包括系统故障、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
- 应急响应小组:由IT部门指定的负责应急事件处理的团队。
3. 应急响应流程3.1 事件发生当发生应急事件时,任何员工都可以向IT部门报告。
IT部门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3.2 事件评估IT部门将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并及时通知应急响应小组成员。
3.3 应急响应小组召集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将被召集到指定的应急指挥中心,开始应急响应工作。
3.4 事件调查与分析应急响应小组将对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5 应急措施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小组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受影响的系统、修复漏洞、恢复备份数据等。
3.6 事件恢复在应急措施生效后,应急响应小组将进行系统恢复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7 事件总结与改进在事件处理完成后,应急响应小组将进行总结与改进,评估应急响应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 应急资源4.1 应急设备预先准备好的应急设备,包括备用服务器、备份存储设备等。
4.2 应急联系人列出应急响应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人员。
4.3 应急备份定期进行系统和数据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测试IT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响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计划管理办法审批栏: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会签栏:注: ——代表不需会签管理者代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质量部2017年09月30日发布2017年09月30日实施修改记录版本号修订日期修改内容描述A0 2015.06 •新制定•1.目的:为防止或减轻发生紧急情况时对组织及顾客产生的影响,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向顾客供应的连续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关键设备故障、公共事业中断、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数据系统遭到破坏等情形的风险评估、应急计划确定与实施、定期测试和评审、更新。
3.定义:关键设备:在组织内无可替代或替代会对产品品质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
4.职责:4.1 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故障应急计划。
4.2 采购部:制定供应链中断的应急计划。
4.3 人事部:制定自然灾害(包括可能影响本组织的火灾、地震、水灾、雪灾)、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受破坏的应急计划。
4.4相关部门:依本程序要求对紧急情况采取措施并记录。
5.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关键设备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关键设备故障进行风险评估。
3关键设备确定3.1依《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确定关键设备,任何无可替代的设备或设备替代之后对产品品质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均应当作关键设备;3.2于《设备台账》中识别关键设备。
设备台账4.关键设备标识4.1制定关键设备标识牌;4.2依《设备台账》中识别的关键设备对其进行标识。
设备台账5.确定影响产品处置方式 5.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5.2处置方式包括返工、返修、报废等。
6.预估修理平均耗时6.1内部有能力修理由设备维护组预估修理平均耗时; 6.2内部不具备能力修理由设备维修供应商预估修理平均耗时。
7.安全库存预估7.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7.2结合预估修理耗时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8.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设定8.1确定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需求; 8.2确定关键设备备件安全库存。
9.替代设备确定9.1确定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的替代设备; 9.2与设备供应商协商确定设备租赁方法。
10.关键设备故障10.1当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时且关键设备故障影响组织向顾客交货。
11.顾客影响评估11.1评估对顾客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生产线停线、索赔等)。
12.通知顾客12.1业务部通知顾客并尽量与顾客沟通以达成一致; 13.2必要时,制造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13.应急计划启动13.1使用安全库存向顾客交货;13.2制造部利用关键设备备件或需要时采购部要求外部设备维修商对关键设备进行维修; 13.3必要时,安排相关人员加班生产;关键设备风险评估确定影响产品处置方式 风险评估关键设备标识 关键设备确定安全库存评估预估修理耗时关键设备备件库存设定替代设备确定 关键设备故障 应急计划启动顾客影响评估 通知顾客13.4向设备厂商租赁同型号设备;13.5调用集团内工厂同型号设备或转移生产现场; 13.6寻找同型号设备分供方;13.7必要时,向顾客再次提交PPAP 。
14.定期测试和模拟14.1最高管理层或其指定人员对关键设备故障进行模拟提问以确定相关人员知道并掌握关键设备故障时的应急方法。
15.定期评审与更新15.1确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包含最高管理层及各类应急计划制定部门主管;15.2评审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 15.3依评审结果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15.4保留应急计划的文件化信息,至少体现应急计划的修订人员、授权批准人员。
5.2公共事业中断应急计划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公共事业中断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公共事业(包括水、电,气在本公司中是由电带动空压机产生,所以不进行分析)中断进行风险评估。
3.确定影响产品处置方式 3.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3.2处置方式包括返工、返修、报废等。
4.预估最长中断时间4.1行政部预估最长中断时间。
5.安全库存管理5.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 5.2结合预估最长中断时间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6.替代供应方法确定6.1确定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的发电设备; 6.2安装蓄水池。
7.顾客影响评估7.1评估对顾客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生产线停线、索赔等)。
8.通知顾客8.1销售部通知顾客并尽量与顾客沟通以达成一致; 8.2必要时,制造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定期评审与更新 定期测试或模拟 定期测试或模拟 公共事业中断风险评估 确定影响产品处置方式 风险评估 安全库存管理 预估最长中断时间 替代供应方法确定 顾客影响评估 通知顾客9.应急计划启动9.1使用安全库存向顾客交货; 9.2行政部安排对电路进行维修; 9.3制造部启用储存的水;9.4必要时,安排相关人员加班生产。
10.定期测试和模拟10.1最高管理层或其指定人员对电中断进行模拟提问、水中断进行模拟以确定相关人员知道并掌握公共事业中断时的应急方法。
11.定期评审与更新11.1确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包含最高管理层及各类应急计划制定部门主管;11.2评审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 11.3依评审结果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11.4保留应急计划的文件化信息,至少体现应急计划的修订人员、授权批准人员。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劳动力短缺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劳动力短缺进行风险评估。
3.预估最长短缺时间3.1行政部预估最长短缺时间。
4.安全库存管理4.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 4.2结合预估最长短缺时间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5.替代供应方法确定 5.1 进行多能工培训。
6.顾客影响评估6.1评估对顾客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生产线停线、索赔等)。
7.通知顾客7.1业务部通知顾客并尽量与顾客沟通以达成一致; 7.2必要时,制造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8.应急计划启动8.1使用安全库存向顾客交货;8.2必要时,安排相关人员加班生产; 8.3由多能工替代所需岗位; 8.4招聘临时工并进行快速培训。
9.定期测试和模拟9.1最高管理层或其指定人员对劳动力短缺进行模拟以确定相应急计划启动 定期评审与更新 定期测试或模拟 劳动力短缺风险评估风险评估 安全库存管理预估最长短缺时间应急计划启动顾客影响评估 定期测试或模拟通知顾客替代方法确定关人员知道并掌握劳动力短缺时的应急方法。
10.定期评审与更新 10.1确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包含最高管理层及各类应急计划制定部门主管;10.2评审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 10.3依评审结果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 10.4保留应急计划的文件化信息,至少体现应急计划的修订人员、授权批准人员。
5.4供应中断应急计划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供应中断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供应中断进行风险评估。
3.预估最长中断时间3.1采购部预估最长中断时间。
4.安全库存管理4.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 4.2结合预估最长中断时间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5.替代供应方法确定 5.1开发替代供应商。
6.顾客影响评估6.1评估对顾客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生产线停线、索赔等)。
7.通知顾客71业务部通知顾客并尽量与顾客沟通以达成一致; 7.2必要时,制造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8.应急计划启动8.1使用安全库存向顾客交货; 8.2启用备用供应商。
9.定期测试和模拟9.1最高管理层或其指定人员对劳动力短缺进行模拟以确定相关人员知道并掌握劳动力短缺时的应急方法。
10.定期评审与更新 10.1确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包含最高管理层及各类应急计划制定部门主管;10.2评审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 10.3依评审结果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 10.4保留应急计划的文件化信息,至少体现应急计划的修订人员、授权批准人员。
5.5自然灾害应急计划定期评审与更新供应中断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安全库存管理 预估最长中断时间 应急计划启动 顾客影响评估 定期评审与更新 定期测试或模拟 通知顾客 替代方法确定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3.预估最长影响时间3.1行政部预估自然灾害最长影响时间。
4.安全库存管理4.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 4.2结合预估最长影响时间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
5.替代供应方法确定5.1 转移生产现场(如将设备及模具转移至不同地区)。
6.顾客影响评估6.1评估对顾客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生产线停线、索赔等)。
7.通知顾客7.1业务部通知顾客并尽量与顾客沟通以达成一致; 7.2必要时,制造部生管调整生产计划。
8.应急计划启动8.1使用安全库存向顾客交货;8.2必要时,安排相关人员加班生产; 8.3必要时,转移生产现场;8.4必要时,向顾客重新提交PPAP 并获得批准。
9.定期测试和模拟9.1最高管理层或其指定人员对自然灾害进行模拟提问以确定相关人员知道并掌握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方法。
10.定期评审与更新 10.1确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包含最高管理层及各类应急计划制定部门主管;10.2评审小组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 10.3依评审结果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 10.4保留应急计划的文件化信息,至少体现应急计划的修订人员、授权批准人员。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风险评估 安全库存管理预估最长影响时间应急计划启动顾客影响评估 定期评审与更新定期测试或模拟通知顾客 替代方法确定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1.风险评估1.1总经理成立风险评估小组;1.2风险评估小组依《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对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表2. 基础设施受破坏风险评估2.1风险评估小组应对基础设施(如厂房)受破坏进行风险评估。
3.预估最长影响时间3.1行政部预估基础设施受破坏最长影响时间。
4.安全库存管理4.1结合顾客需求量,正常生产及紧急生产时间确定安全库存; 4.2结合预估最长影响时间确定安全库存并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