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29T10:34:51.7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作者:黄飞燕

[导读]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尤其是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理论及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带来了希望。(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Asl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火针:康复训练:足内翻: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多出现于中风急性期后,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肌张力也由低下变为亢进或己进入痉挛期,并出现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中风病灶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内,如基底节区、内囊和相应的大脑皮层区。临床表现为足内翻并下垂或跖屈,足背屈、外翻不能或减弱,足趾屈曲并内收,随意运动能力差在足内翻初期,仅表现行走时足底前外缘着地,足下垂或踝关节软弱支撑乏力。中后期随着肌张力不断增高,足跖屈亦愈来愈明显,足跟着地困难,足趾屈曲,内翻的踝关节也逐渐僵硬,并伴随着膝关节共同运动。笔者采用火针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30例,并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治的住院患者,均经临床CT或MR确诊为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偏瘫痉挛状态。按患者入院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5岁,平均(58±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0.48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平均(55±8)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4年,平均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①有肌张力升高的症状②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③发病半个月以上:④排除引起肌张力障碍的其他原因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重症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⑤CT或MR证实脑内有出血或缺血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火针治疗

火针取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跟腱止点上4cm、趾屈肌腱部张力最高外阿是穴,。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无菌毫火针0.35*25mm、0.35*40mm,用95%酒精小棉球点火将针尖及前2/3身烧红后快速刺入穴位,留针3秒后,轻揉针体旁周皮肤令针感向四周扩散,揉约10秒钟后出针。跟腱止点上4cm及趾屈肌腱部阿是穴,申脉穴用0.35*25mm毫火针,腓肠肌内侧头阿是穴用0.35*40cm毫火针.每周两次,共治疗8次。

2.1.2针刺后牵拉关节,站立位训练十五分钟,打破痉挛模式。

2.2 对照组

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四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痉挛程度采用临床常用的改良Ashworth评分法来评定痉挛程度,0级至4级分别为0分至5分。O级为无肌张力增高,记0分i 1级为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后“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内为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记1分;1 级为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并且在剩余的关节活动范围内(1/2ROM)一寅伴有最小阻力,记2分;2级为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记3分:3级为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记4分:4级为受累部位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记5分。所有评定工作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每次痉挛程度的测定做5次,取平均值,排除评定时的各种干扰因素。

3.1.2 肢体运动功能测定

采用Fugl—Meyer评价法来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 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治疗组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比较(X±S,分)

4 讨论

足内翻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进一步恢复。中风足内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针对不同时期下的肌群进行选择性治疗,对不同张力的肌群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能够兴奋拮抗肌,抑制痉挛肌群,从而调节肌张力,缓解痉挛状态,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力的恢复。中风偏瘫的康复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过程。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肌张力的平衡,为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并不完全等于运动功能的恢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尤其是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理论及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带来了希望。

参考文献

[1] 包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55 56.

[2] 徐振华,曾绍红,靳瑞.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几点认识[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4-5.

[3] 凌方明,陈景亮,高敏.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相关理论及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