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字词解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部编版】2017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ppt课件(48张)
诸葛亮
2018/9/7
2018/9/7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018/9/7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 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 楷模。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 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 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 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018/9/7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 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 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18/9/7
新三国 诸葛亮 MV 诫子书\新三国 诸葛亮 MV 诫子书.f4v
读一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 学 须 静 也 , 才 须 学 也 。
2018/9/7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发言,分数计入小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018/9/7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小组内合作解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3、注释⑴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行:操守、品德。
⑶淡(dàn)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放纵懈怠。
慢:懈怠。
淫,放纵。
⑻励精:振奋精神。
⑼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修养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岁月。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岁去:意:意志[19]俭以养德: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第15课《诫子书》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拓展阅读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陶渊明);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拓展阅读
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
坠青云之志(王勃);
“静”与“学”“才”“志”有怎样的关系?
先正面后反面论述:要想增长才干必须学习,而 学习必须“静”;要想“成学”必须立志,而“静” 是“明志”的前提。由此可见,“静”是 “学”“ 才”“志”的前提。 将明志、学习、成才 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 才。
通译全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翻译: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 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通译全文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淫,放纵。慢,懈怠)放纵懈怠 励精:(励,振奋)振奋精神 险躁:(险,轻薄)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修养)修养性情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 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 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 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 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 悲哀地坐守在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治学: 志、静-学-才
(正面) (反面)
《诫子书》(2017年部编教材)
• 王佐奇才、 儒者气象 • 伊吕之间、 管乐之上 •
• 可以辅佐帝王的旷世奇才,儒家所推崇气 度和相貌汇集在他的身上;功劳堪比伊尹 、吕尚这样的重臣,才华和能力在管仲和 乐毅之上。 伊吕:商朝伊尹 辅 商汤 ,西周吕尚 佐 周 武王 ,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 重臣; 管乐:指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与战国时燕 国名将乐毅的并称。 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
诫 子 书
诸 葛 亮
将多 与 冶 能 无 非 须 宁 非 以 复不 日 性 励 以 学 静 静 淡 修 何接 去 。 精 成 无 也 无 泊 身 夫 及世 , 年 , 学 以 , 以 无 , 君 !, 遂 与 险 。 广 才 致 以 俭 子 悲成时躁淫才须远明以之 守枯弛则慢,学。志养行 穷落,不则非也夫,德, 庐,意能不志。学非;静 ,
?(淡泊、立志、学习、才能、惜时)其原句分别 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 其重要性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 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 却很深刻。
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治学、修身)正反(静躁) 两方面论证——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 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词,立志
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五.【字词理解】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逝去)
(7)意与日去(日子,岁月)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交流点拨】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七.【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三.【注释】
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庐:简陋的房屋。
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课件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5.文言句式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倒装句。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6.文言翻译
(1)四人为一组,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小组在翻译过 程中,勾画难理解的地方。
(2)全班交流,各小组说说自己组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 点,其他小组来回答,解决不了的,由教师来指导。
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确、坚定)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 (5)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2.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 (学业成就)
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6.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宁静专一、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或生活感受,谈谈你对文中喜欢的 句子的理解。如果还能结合名人名句给大家以启示则更好。 名人事例
1.立志
越王勾践,有志者事竟成,勾践被吴国打败,励志洗雪国耻,三年卧薪尝 胆, 发愤图强,最终打败吴国。
周恩来,少年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投身革命,并为这一 志向奋斗终生,最终迎来一个崭新的中国。
2.勤学 凿壁偷光的匡衡 囊萤映雪的车胤 悬梁的苏秦 刺骨的孙敬 在庙里吃冻粥的范仲淹
3.惜时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
..(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
身
④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⑤年与.(随同)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 遂.(于是,就)成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
君子之行 古义:f 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
枯落(变成,成为) 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向) 非志.
无以成学(立志) 志
《齐谐》者,志.
怪者也(记载) 处处志.
之(做记号)。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诫子书-知识点整理(讲课用,可打印)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发语词之:的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目的,来(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不,不能无以:没办法俄而:不久宁静:宁静专一致:到达明:明确、坚定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远:远大目标形作名译文:不能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增长,形作动志:立志,名词作动词成:成就。
译文: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慢:古今异义则:就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险:古今异义治性:修养性情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年纪与:随,同驰:疾行,指迅速老去意:意志去:消失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7.遂成枯落,多不接世,遂:最终成:变成,成了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译文:最终成了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穷:简陋,破败将:将要复:又何:怎么译文:悲哀地坐守着简陋的屋子,悔恨又将怎么来得及!文言现象1、词类活用(3个):非学无以广才增长,形作动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的目标,形作名非志无以成学立志;名词-动词2、古今异义(4):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环境安静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形容速度不快3.一词多义(6个):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以: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词,因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作状日:意与日去日子,岁月夸父逐日太阳之:夫君子之行助词,的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曲肱而枕之代词,它,指胳膊曾子之妻之市动词,到学:夫学须静也学习,动词非志无以成学学业,名词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夫君子之行名词三人行动词主旨理解《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详解【原文】夫(fú)2君子3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6,非宁静7无以致远8。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9,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10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冶性13。
年与时驰14,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17,多不接世18,悲守穷庐19,将复何及20!——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注释】①诫:告诫、劝勉②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③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④行:指操守、品德。
⑤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
⑥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
明:使……明”。
⑦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⑧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
淫:过度。
慢:怠惰。
11 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3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 驰:消失、逝去。
15 日:时间。
16 遂:于是,就。
17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18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
19 穷庐:破房子。
20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课内古诗文0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五讲 诫子书1、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2、语句的理解,文章内容、主旨以及人物形象等的把握。
(一)文章概述《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三)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四)三行对译之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品德高尚的人 操守、品德、品行 提高修养 培养品德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无以无以内心恬淡,清心寡欲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实现远大目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须学也,非学无以 学。
才干 增长才干 达成,成就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二、 知识点讲一、 考点则不能则不能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尽心,专心,奋勉,振奋冒险急躁,狭隘浮躁陶冶性情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时跟随疾行,此指增长时间消逝,逝去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成多不于是,就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悲守破房子又怎么来得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五)文章赏析《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正文批注15、诫子书诸葛亮【导入新课】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但读来发人深省。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题解】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字词注释】【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行为操守。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明确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使才智广博。
【10】淫(yín)漫:过度怠慢。
漫:怠惰,淫:过度。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与:跟随。
【15】驰:消失、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0】穷庐:破房子。
【2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课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美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二读,读出情味
中心: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希望以君子的标准修身养性,培养淡泊宁 静的品质。
思考: 站在父亲或儿子角度,诵读正文的 语气差别。
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双重否定句 对偶句 感叹句 爸爸语重心长---儿子心领神会
对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读,读出理味
说一说: 我喜欢文章中
句,
读出一个
的诸葛亮。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宁静节俭)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沉着冷静) 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热爱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志向远大)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勤奋勤勉)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珍惜时间)
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有关君子品质的成语
品质高洁,才学渊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读, 读出准确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 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弄懂大意、注意对称、抓标志语)
通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 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 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 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 得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呢?
“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 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 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富的物质享受,而费神劳 心。“俭以养德”就修身而言,就是不要刻意追求锦衣玉食, 这就要求自己能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在生活上甘于淡泊。所 以,“俭”与“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研读课文
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 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 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成为儒家人士理想的人生规 划,而其中修身是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作者的观点(论点)是
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能否举例分析。你还联想 到了哪些有关淡泊、立志、惜时的名人名言可以推荐 给大家?
(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 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 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 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惜时: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 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 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1)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 人生方向? (2)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3)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 值观吗? (4)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5)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 (6)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理清思路: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从严教子
谆谆告诫:
分析阐述:立志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先正后反)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修身养性
珍惜时光: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珍惜时光
主旨: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修身养性, 生活节俭,立志勤学,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志存高 远的厚望。
诫子书一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一点,求真:情真意切,说真话,用真情。往往在家
书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谆谆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 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第二点,尚简:文字简洁、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 第三点,善用对比。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学以致用:作者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在今天也 有现实意义,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受到哪些启发。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 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
诫 子 书
诸 葛 亮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借助课下注释和工 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精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体 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重难点) 3、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预习检测
1、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诸葛亮。
2、文学常识简介:
《诫子书》选自 ,作者
三国时期著名的
家、
有
,代表作有
,字 , 家 。其著作集
等。
3、给红色字注音。
淫( )慢
险躁( )
遂( )成枯落 悲守穷庐( )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
(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 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 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 为丞相,封武乡侯。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 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 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诸 葛亮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被誉为忠君典型和智慧化身。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 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著有《诸葛亮集》,其代表作有《出 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 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 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 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 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没有什么 内心恬淡,可以拿来, 不慕名利 没有办法。
宁静专一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不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
译文参考: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 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 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宁静专一 才干
增长才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 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 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 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
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
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 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 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参考: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 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 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振奋精神。 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与 上文“宁静”相 对。险,轻薄。
译文参考: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你能列举事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可 列举古今名人事例,或摘选古诗词句加以印证)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上两句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 唯有淡泊名利、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内心真 实所想,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的远大 目标。可见“淡泊”“宁静”是“明 志”“致远”的前提。
品读课文,读出情味
书信背景:诸葛亮在致兄诸葛瑾的书信中写道“瞻今 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由此可 见,他对儿子既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父欲令子善”望 子成才,但又担心他聪慧早成,恐难成大器,因此对他严 加训诫,谆谆劝勉,严父之心感人肺腑。
请同学们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出“父欲令子善”的真 情。
凋落,衰残。比
疾行,指
喻人年老志衰,
年纪
迅速逝去。 意志 消失
没有用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于是,就。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大多对社会没 穷困潦倒之 有任何贡献。 人住的陋室。
译文参考: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 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 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再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书: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 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 瞻。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准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 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 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 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 后生之药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东方朔家书:
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 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 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 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
系,核心是实现志向成才的的途径——学。具体来说, 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 干,而成才务须学习。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 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学习时要心境清静,精力集 中。
典故、故事 称颂他的诗句: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挥泪斩马谡
代表作: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游《书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