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与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通用范本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范文(二篇)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范文1. 概述公共场所火灾的预防与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公共场所包括商场、酒店、学校、医院、办公楼等,人流密集,消防安全事故可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提高防火意识和应急能力,势在必行。
2. 加强火灾防控措施2.1 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灭火系统、疏散通道、火灾报警设备等。
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及时进行灭火,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疏散通道能确保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火灾报警设备能迅速发出火灾警报,提醒人员采取适当的逃生措施。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公共场所应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常见的火灾隐患包括电线老化、堆放可燃物、违规使用明火等。
公共场所应定期对电线进行检查和更换,严禁在公共区域堆放易燃物,严格控制明火使用。
同时,加强对员工和用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
2.3 制定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人员的撤离路线和逃生方法。
预案中应包括火灾发生时的疏散计划、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标识,以及适当的灭火器材的配置。
预案还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置措施,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避免火灾蔓延。
3. 提高火灾应急能力3.1 开展消防演练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用户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演练中可以模拟不同火灾场景,安排人员进行疏散演练、灭火演练等。
通过反复演练,可以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增强应对火灾的能力。
3.2 培训消防人员公共场所应组织消防培训,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消防人员应具备灭火、疏散、救援等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消防设备,及时处置火灾。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与管理知识、火灾应急处置等方面。
4. 加强宣传教育4.1 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公共场所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公共场所消防管理规定范本(2篇)
公共场所消防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场所消防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餐厅、娱乐场所、医院、学校、幼儿园、展览馆、体育场馆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建立科学、高效、严格的机制,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良好运行,消防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经营者、管理者应当依法承担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
第二章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布置消防设施设备,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源设备、防排烟设备、消防通道等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维修,确保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测试和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记录,确保其可靠性和敏感性。
第十条公共场所的防火卷帘门、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隔离设施应当保持完好,不得有任何损坏或者堵塞。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消防管理人员的职责,健全消防安全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消防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并建立消防隐患清单。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不得擅自改变消防安全装置和设施的用途,不得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设施设备。
第四章消防检查和监督第十六条消防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消防检查。
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模版
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模版【引言】火灾是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中最为严峻的威胁之一。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和执行火灾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公共场所火灾预防模版,包括火灾防控措施、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等方面内容。
【正文】1. 火灾防控措施1.1 安全出口设置公共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保障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疏散。
安全出口应满足以下要求:位置显眼易寻找,通道宽度不低于规定标准,通道中不得设置障碍物。
1.2 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和手动报警装置。
自动火灾报警设备应设置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机房、厨房等重点区域,手动报警装置应设置在各个楼层和重要部位。
1.3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隐患包括漏电、堆放易燃物、电线老化、电器短路等。
1.4 加强火灾风险评估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包括评估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员及物质财产的危害程度。
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火灾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2. 火灾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2.1 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场所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火灾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应急指挥中心应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和人员,以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调度的迅速响应。
2.2 制定详尽的火灾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制定详尽的火灾应急预案,包括报警、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应对措施,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的应对。
2.3 组织应急演练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以检验和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救援等环节,演练过程中应注重时间效果和逼真度。
3.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3.1 检修和维护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包括消防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等。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文(3篇)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1. 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二、消防设施1. 公共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源、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2. 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 消防设施的设置和布局应符合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并与场所内部的消防安全布局相匹配。
三、消防安全管理责任1. 公共场所应设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3.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四、火灾预防1. 公共场所应制定火灾预防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向在场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火灾防范意识。
2.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或危险品,应采取储存分区、密闭储存等措施,确保安全。
3. 避免乱堆、乱放物品,保持通道畅通,以便疏散和扑救火灾。
五、逃生通道和疏散指示标志1. 公共场所应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2. 疏散通道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明确,可见度高,且不易因灾情而受损。
3. 公共场所应进行疏散演练,让在场人员掌握疏散路线和方法。
六、火灾应急处置1. 公共场所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火灾应急处置的秩序和效果。
2.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尽快报警和进行灭火。
3. 各类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七、日常维护和检查1.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2. 检查的内容包括消防设施、疏散通道、防火隔离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消防安全防火制度范本
消防安全防火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消防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和岗位安全责任。
第四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纳入单位工作计划,明确消防安全目标,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二章消防安全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单位应设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消防安全工作。
第六条消防安全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和能力,负责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和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第七条单位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档案,记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消防安全检查记录等。
第三章消防安全措施第九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第十条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火灾报警器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一条禁止在火灾危险区域吸烟、使用明火,确需动火作业的,应事先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采取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单位应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测,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第十三条单位应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确保火源、电源的安全。
第四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第十四条单位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五条单位应利用各种宣传途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五章火灾事故处理与火灾隐患整改第十六条发生火灾事故时,单位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人员扑救火灾,救助被困人员。
第十七条火灾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二篇)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在礼堂、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游乐场、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往往是人多、噪杂,一旦发生火灾伤亡惨重。
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如下防火要求:1不准超过额定的人数;2安全出口处要设明显的标志,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3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增加电气设备必须采取相应措施;4严格控制明火、火焰、鞭炮的使用与燃放;5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6制定应急疏散方案;7管理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加强值班和检查;8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每个太平门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4米;9任何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必须大于1.1米;10街道、场馆、集贸市场、公园、游乐场在建筑消防设备、器材、设施、装置要齐备;必要的地方使用防火材料;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治安管理条例》等消防法规执行。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二)火灾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办公楼、学校等,火灾的风险更加突出。
因此,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对于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火灾防控系统。
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火灾预警设备、灭火设备、疏散通道等多个方面。
首先,火灾预警设备应当覆盖到公共场所的各个角落,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次,灭火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自动喷水系统,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
另外,公共场所的疏散通道也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其次,对于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与管理来说,关键是加强火灾安全意识的普及。
当今社会,火灾防控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因此,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当加强火灾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和居民能够树立正确的火灾安全意识。
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范本
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范本火灾预防是维护公共场所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火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绝不能忽视。
本文将从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重要性、预防策略、应急措施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详细介绍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内容。
一.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重要性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影剧院等。
这些场所人员众多,火灾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公共场所火灾预防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性:1. 人员安全:公共场所火灾预防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火灾隐患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财产安全:火灾往往会对公共场所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火灾预防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有效保护公共场所的财产安全。
3. 社会稳定:火灾发生后,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公共场所火灾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保持社会的稳定。
二.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策略正确的火灾预防策略是保障公共场所火灾安全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火灾预防策略:1. 定期检查: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包括检查电线电器、防火门、灭火器材等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
2. 安全教育: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接受火灾预防培训,学习灭火知识和应急措施。
对公众开展火灾安全宣传,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3. 建立制度: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提供适当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4.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火灾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火灾的能力,熟悉逃生通道和避险措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撤离。
三. 公共场所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对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共场所火灾应急措施:1. 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按下火灾报警器,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迅速通知消防部门。
2. 在发现火灾时,应尽量保持冷静,迅速向安全出口或避难地点撤离。
公共场所消防管理规定范文
公共场所消防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管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娱乐场所、医院、学校等。
三、消防设施规范1.公共场所应按照消防设施的标准配置要求,在必要的位置设置火灾报警器、应急照明设备、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
2.消防设施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3.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演练,提升员工对消防设施使用的熟练度与应急处理能力。
四、消防通道与疏散标识1.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消防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畅。
消防通道不得被堵塞、占用或日常摆放物品。
2.消防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方便人员迅速找到疏散出口。
五、禁止使用易燃物品1.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易燃物品,如烟花爆竹、明火、易燃液体等;禁止存放大量易燃易爆物品。
2.公共场所应严禁在消防安全通道上存放物品,保证通道畅通。
六、严禁乱扔烟蒂1.公共场所应设置指定吸烟区,禁止人员在非吸烟区域内吸烟。
2.在指定吸烟区内,应设置烟灰缸并定期清理,严禁乱扔烟蒂。
七、电气设备安全1.公共场所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及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2.临时用电设施应按照规定的程序使用,不得随意增设或改变线路。
八、防火安全教育1.公共场所应开展定期的防火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发布相关消防安全知识,提醒人员注意消防安全问题。
九、违规行为处理1.对于违反消防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给予相应的警告、罚款等处罚。
2.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报案并协助相关部门处理。
十、监管责任1.公共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安全责任人员,负责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
2.消防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消防安全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范文(二篇)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范文一、引言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与管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场所火灾的预防与管理,以提高人们的火灾安全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公共场所火灾的危害及原因公共场所的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在火场中,烟雾、高温等因素导致人员中毒、烧伤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其次,火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火灾烧毁了建筑、设备、物品等,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器故障,电线老化、电器短路等引发火灾。
二是人为操作不当,如违规使用明火、乱扔烟蒂等。
三是火灾隐患存在,如消防设施缺乏、防火措施不到位等。
四是火源隐患存在,如易燃物品堆放、明火乱放等。
这些原因都需要在预防与管理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三、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手段(一)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和培训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组织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宣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防范火灾隐患等消防知识。
同时,要定期组织消防演习,让员工和居民学会正确的逃生和灭火方法,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制定并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巡查制度,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对消防设施的配备要求进行明确,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公共场所管理者要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火灾隐患。
定期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重点检查电气线路、易燃物品的存放、防火门窗、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的案例(一)某商场的火灾预防与管理某商场在火灾预防与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二篇)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着力加强火灾防控、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培训和演练等方面的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履行防火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员工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
第五条公共场所的设计、建设、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取得相应的消防审查和验收文件。
第六条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持完好有效,不得随意移动、堵塞、封闭或占用。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第二章火灾防控第八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对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确保消防安全。
第九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合理布局、设置防火分隔带,保证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通道畅通。
第十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消防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疏散节点,加强疏散标识的设置和维护。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设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设置合理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等,并对其进行常态化维护和巡查。
第三章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第十四条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管理人和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性能。
预防火灾的安全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单位、个人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工作。
第三条预防火灾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消防安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火灾预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火灾预防工作机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五条各级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火灾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火灾隐患,保障消防安全。
第六条各单位、个人应当自觉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火灾预防工作。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制第七条消防安全责任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预防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安全规划,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个人应当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消防安全。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三)消防安全检查;(四)火灾隐患整改;(五)消防安全档案管理;(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七)火灾应急处理。
第十三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包括:(一)消防安全知识普及;(二)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三)火灾应急疏散和逃生技能;(四)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包括:(一)对建筑物、设施、设备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二)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三)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火灾隐患整改应当及时进行,包括:(一)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改;(二)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模版
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模版公共场所火灾是一种具有较高危险性的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公共场所火灾,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
以下是公共场所火灾预防与管理的模板。
1. 火灾预防意识的培养火灾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公众的火灾预防意识,提高对火灾危害的认识。
可通过宣传教育、演练等途径,向公众传递火灾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火灾预防工作。
2. 建立健全火灾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机制是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重要保障。
应配备火灾报警设备,确保可靠的火灾预警信号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同时,还需制定相关预警预案,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火灾预警工作的高效运行。
3. 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的设置公共场所必须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且要保持畅通,避免被堵塞或占用。
4. 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公共场所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以提供火灾初期的扑救和控制能力。
例如,应设置灭火器、灭火栓、喷淋系统等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5.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这包括对公共场所内部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对用火用电进行合理管理,防止火灾因电器故障引发;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等。
6. 加强火灾风险评估与防范对公共场所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确保火灾防范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分析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火灾风险。
7. 加强火灾应急管理与演练公共场所需要加强火灾应急管理与演练,以提高人员应对火灾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逃生自救技能。
应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
同时,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考核和强化应急演练的效果。
消防防火管理规定范本(2篇)
消防防火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为避免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单位、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依法制定本规定。
二、基本要求2.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火灾防控措施。
3.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岗位,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4.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和群众的火灾自救能力。
5.各级政府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消防设施管理6.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并定期对消防设施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和维护。
7.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设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运营。
8.消防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进行维修保养。
9.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要熟悉消防设施的操作方法,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四、消防通道管理10.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堆放物品或设置障碍物。
11.消防通道的门窗应保持正常开启状态,不得用锁或其他方式限制开启。
12.消防通道的标识应明确清晰,易于识别和辨别。
13.消防通道的占用、封闭或者改变用途时,应依法经消防部门批准。
五、电气设备管理14.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
15.电气设备的安装、改造、维护、维修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
16.电气线路、电缆敷设应规范、整齐,且与易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7.电气设备的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确保安全使用。
六、火灾风险评估和管理18.所有单位、公共场所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19.单位应建立健全火灾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20.定期组织火灾演练,提高员工对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21.对于高风险单位、公共场所,应加强定期检查和督导,确保火灾隐患的及时消除和整改。
公共场所火灾防控制度范本
一、总则1. 为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消防安全组织与管理1. 公共场所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消防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消防安全责任1. 公共场所法定代表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公共场所各部门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直接责任人,对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3. 公共场所员工应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四、消防安全措施1. 消防设施与器材(1)公共场所应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与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2)消防设施与器材应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 消防安全通道(1)公共场所应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
(2)消防安全通道不得堆放杂物,不得占用、堵塞。
3. 消防安全检查(1)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消防安全检查应包括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安全通道、电气线路、易燃易爆物品等。
4. 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1)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2)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内容应包括火灾预防、灭火器材使用、逃生自救等。
5. 火灾应急处置(1)公共场所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程序。
(2)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五、奖惩1. 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造成火灾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和依法治理的原则,采取防范、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宣传教育等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
第四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应当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第二章防范措施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合理的消防器材和设施,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有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专门设置消防通道,通道的宽度、隔离度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加强组织和盘查力的管理。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对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品等特殊物质的场所进行严格管理,并按照规定设置防火隔离、自动报警和灭火设施。
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换。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巡查监督措施,对重点部位、易燃易爆场所等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第三章隐患排查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防隐患排查,并建立隐患排查制度,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的业主、经营者、管理者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隐患排查工作。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的隐患排查应当覆盖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电气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方面,全面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的隐患排查应当注重综合整治,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消除。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对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第四章应急演练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制定并落实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和任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范文前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防火工作,制定和完善防火安全管理规定,是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组织管理、灭火设施、防火宣传等方面介绍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国家对火灾危害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消防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火灾防控责任制度是我国防火安全管理的核心,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要加强监管、执法、指导,企事业单位要落实防火安全主体责任,个人要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防火工作。
3.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对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拒不改正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依法停产停业、关闭处理。
二、组织管理1.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防火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要加强对防火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防火安全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预案。
要定期开展防火演练,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3.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防火工作,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作。
要加强对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防火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三、灭火设施1. 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灭火器材的配置要根据场所使用性质和面积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灭火设施的覆盖范围。
2.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灭火设施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施的保养和维修。
灭火设施应当经常保持完好有效,随时投入使用。
3.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灭火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重点场所的灭火能力。
对于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等,要加强对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的管理,确保人员疏散的顺畅和快速。
中国消防法范本的火灾防控措施
中国消防法范本的火灾防控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火灾防控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各地都制定了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中国消防法范本为基础,探讨火灾防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消防组织体系消防组织体系是保障火灾防控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消防委员会,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和职责。
其次,要完善消防机构,提高消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此外,还应当加强社区消防力量的建设,发挥居民自救互救的作用。
二、完善火灾预防措施预防是火灾防控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当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对烟花爆竹、违法建设等高发火灾点进行重点监管。
同时,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也要符合相应的消防要求,确保消防设施的合理设置。
此外,要推广使用先进的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置火灾隐患。
三、强化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是保障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的关键。
要加强消防队伍的训练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完善火灾报警和联动机制,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火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媒体的消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火灾防控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也应当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
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最后,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是确保火灾防控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火灾防控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追责。
此外,要建立健全火灾事故的调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总结教训,不断完善火灾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消防法范本提出了一系列的火灾防控措施,从建立健全消防组织体系到完善火灾预防措施,再到强化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和加强消防宣传教育,都为火灾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法规还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火灾形势,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是确保火灾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的关键。
消火灾防范工作制度范本
消火灾防范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火灾防范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火灾防范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火灾防范工作的领导,将火灾防范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火灾防范工作所需经费,建立健全火灾防范责任体系。
第四条火灾防范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媒体等作用,提高全民火灾防范意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火灾防范氛围。
二、火灾预防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第六条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针对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第七条单位应当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程,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消防通道畅通。
第八条居民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妥善管理家用电器、燃气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消除火灾隐患。
三、火灾扑救与应急处理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火灾扑救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扑救组织机构、职责、措施和处置程序。
第十条单位应当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措施和处置程序,组织开展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火灾发生时,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采取措施控制火势,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第十二条火灾扑救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火灾扑救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确保火灾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四、火灾调查与处理第十三条火灾发生后,应当及时组织火灾调查,查明火灾原因、责任和损失情况,总结火灾教训,提出火灾防范措施。
公共场所消防制度范文模板
公共场所消防制度范文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公共场所,包括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影剧院、歌舞娱乐场所、体育场馆、酒店、餐馆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消防安全。
第四条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二)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三)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四)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二、消防安全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
第六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消防演练,特殊情况需随时组织演练。
三、消防安全检查与维护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防安全检查,特殊情况需随时进行检查。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消防设施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保障消防通道畅通,不得占用、堵塞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四、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置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火灾事故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和应急流程。
第十三条火灾事故发生后,公共场所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进行初期火灾扑救,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988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编辑: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与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通用范本中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与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通用范本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引言火灾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常见的一种灾害。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开发利用,以及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据公安消防部门统计,1991年至20xx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火灾757,507万起,造成死亡23,715人,受伤43,944人,直接财产损失约106.6亿元。
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比较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
近几年,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悲剧在我国时有发生,成为当前我国火灾危害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据统计,1991年至20xx年,全国发生在公众聚集公共场所的特大火灾共264起,占同期全国特大火灾总数的27.2%,共造成1750人死亡,占同期全国特大火灾死亡人员总数的50.9%。
如:1993年2月14日,河北省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火灾,死亡81人,受伤54人;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火灾,死亡233人,受伤20人;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马依市友谊馆火灾,死亡323人,受伤130人;20xx年3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火灾,死亡74人;20xx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
公共场所群死群伤火灾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减少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率,遏制公共场所的群死群伤火灾,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要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法规体系,加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实行“依法治火”,则是提高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水平、遏制群死群伤火灾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我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概述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
我国政府对消防安全历来十分重视,并且把加强消防法制建设工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
自199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有三部消防法律颁布实施:(一)《消防监督条例》,于1957年11月29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消防法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于1984年5月1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这是我国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消防法规,它取代了1957年发布的《消防监督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署发布,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同时废止。
《消防法》的公布与实施,是我国消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消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消防法》共分为总则、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54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消防工作在领导、组织、监督、宣传、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消防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我国现阶段消防安全法规体系的基础,使我们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使社会各方面在同火灾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坚强的整体。
如果说《消防法》是我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的基石,那么与《消防法》相配套的消防行政法规与规章、消防技术法规以及地方性消防行政法规则是支撑消防安全法规体系的柱和梁。
为了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在《消防法》出台前后,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消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消防工作的有关环节、有关工作程序、责任、义务、处罚措施等予以详细规定;其中包括《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18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36号令)、《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30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39号令)、《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37号令)、《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号令)、《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关于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等。
此外,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消防法规,如《北京市消防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等。
消防技术法规是消防安全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消防技术法规主要包括两大类:(一)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即我们常说的“消防技术规范”,是由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些消防技术规范对建(构)筑物、特殊工业设施和场所的防火以及建筑物内各种消防系统和设施的设计,给出了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指标。
目前由公安部消防局主编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已达22部,其中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此外,还有一些消防技术规范是由其他部门和单位主编的,如《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二)消防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是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其他相关行业标准化机构组织编写,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有关消防技术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经公安部批准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消防技术法规从技术层面上对《消防法》和消防行政法规、规章给予支撑。
离开了消防技术法规,《消防法》和消防行政法规、规章中的许多条款就无法实施。
因此,消防技术法规在我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保障社会消防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消防安全法规体系由《消防法》、消防行政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法规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随着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使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法律保障。
三、我国公共场所消防安全法规的现状由于公共场所火灾危害的严重性,我国的消防法规对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十分重视。
不仅在一般性的消防法规中强调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而且针对公共场所防火的特点,专门制定了诸如《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一些特殊性法规。
下面主要从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一般原则与要求、公共场所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与验收、公共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要求等方面,谈谈我国有关消防法规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定。
1、公共场所火灾预防的一般原则与要求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必须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同时着手。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各类公共场所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而应当采取的技术措施,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安全疏散、防排烟以及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达到和满足国家标准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依法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公共场所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进行审核和验收,并进行使用或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公共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消防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
《消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消防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经过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验收,是否与审核、验收合格时的状况一致;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按照规定得以建立和落实,有关防火档案的文件、资料和记录是否完备等。
由于公共场所的火灾多发性和火灾可能引发后果的严重性,实行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对于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消防法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各项消防安全措施、预防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共场所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与验收对于公共场所建筑工程进行消防监督审核与验收,是确保公共场所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筑消防设施在预防火灾、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往往给建筑物造成消防安全上的先天不足。
要保证建筑消防设施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应当从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把好关,使其达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消防法》和《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第30号令)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和验收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将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图纸和资料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消防设计文件,不得使用。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公安消防机构批准的消防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不得擅自改动。
建筑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