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潮州古城文化力
潮州古城文化力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潮州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
古城内保存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展示了潮州的独特魅力。
一、古城文化遗产潮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古代建筑群“潮州十大景观”。
这些景观代表了潮州古城独特的文化风貌,如岳阳楼、光禄坊、城隍庙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潮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建筑风格潮州古城的建筑风格以岭南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利用和谐的比例和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潮州的古街巷弄、园林庭院以及传统民居,无不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精髓。
三、文化底蕴传承潮州古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潮州传统戏曲、南音、潮州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古城中得到广泛传播。
此外,潮州还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存地之一,潮剧、客家刺绣等各种传统手工艺也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四、潮汕美食文化潮州作为中国四大美食之一的潮汕美食的发源地,其美食文化也是潮州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潮州菜以其独特的烹调技艺和口味而闻名,如功夫茶餐、潮州粉果、潮汕烧腊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潮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对美食的热爱,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潮文化的当代发展潮州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烙印。
如今,潮州古城的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潮文化。
潮剧音乐节、潮州国际鼓艺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古城中的民宿、手工艺品店等也成为了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潮州古城以其丰富多样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展示了潮州的深厚历史和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资源。
保护和传承潮州古城的文化,将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岭南建筑文化——广东主要三大民系建筑类型
的 民居形式 ,维系着一个 古老庞大的家族 。过 去 ,这些聚居 不仅有 家族 制 ,还有 “ 老” ,三老为尊 。可 以说 ,客家这 三
一
类 民居 ,气 势 阔大 ,作 为家族 制度 的 象征 。人 们不 难发
Hale Waihona Puke 业。而 潮汕人的生活环境 ,使得其具有敢干 冒险开 拓、刻苦
耐劳 、注 重义气 、勇于任事 、勤俭立业等 民系特征 ,最 突 出 的是强烈 的凝聚力 ,由于外 出谋 生的人多 ,而生活 习俗 又有
异于本土 ,为求发展拓业 ,潮 人之间有一种互相照应 、团结 互助的风气。
有孔 林 书院 ,儒 家文化 影 响至深 。来 自中原 的客 家人 ,有 着相对强烈 的 “ 天人合一 ”观念 ,如 前所述 ,关于风 水、关 于 风水 林等 ,都 是 这一观 念 的体现 。 一如 孔子所 云 : “ 知 者 乐水 ,仁者乐 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 者乐 ,仁者寿 。” (《 语 ・雍也 》 )。所 以 ,客 家人 到 了山 区 ,都要 刻 意 论 营 造 自然 山水 的 良好 环境 ,主客体 统一 ,也 就 是 “ 人合 天
”
秦汉 以后 ,汉文化 向岭东扩展 。晋唐时期 ,中原 主流文 化 影响逐渐扩大 ,陈元光平定泉潮 间蛮僚 啸乱、韩愈谪任潮 州刺史 ,是 这一 时 期的 重要事 件 。宋 元时 期 ,大量移 民入
潮 ,闽文化北来 ,使 潮汕地 区全面开发 ,是潮汕文化形成 的 重 要环 节 。明清 时 期 ,最 终形 成有 鲜 明特征 的潮 汕 民系文 化 。潮 汕地 区从宋代起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化教育事业 也相应发展 ,人才辈 出。
岭南传统建筑特色
岭南传统建筑特色岭南泛指大庾、萌渚、骑田、越城、都庞,广东为五岭之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岭南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式。
任何一处地方的建筑物都离不开当地的人。
建筑的风格只不过是某一时期审美与生产力的表现,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应是当地的风土与文化。
古代的陆路交通很不发达。
崇山峻岭是一重天然的屏障和界限,影响了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唐代,岭南还被看作化外之地,或者叫做瘴疠之乡。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开凿了大庾岭山路,改变了过去“以载则不曾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状况,使广东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往渐趋频繁。
此后,历宋明时期,从清朝开始岭南文化逐步繁荣。
因历代南迁汉民的时序、源地及分布差异,汉族内部逐渐分化形成广府、潮汕、客家、雷琼四大民系,从地域上对应着广东境内的四大文化区。
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古代建筑装饰手法。
灰塑,俗称“灰批”,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
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用石灰工艺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余荫山房灰塑,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灰塑的工艺特点,工艺精细,色彩艳丽,璀璨生辉。
灰塑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个:1.半浮雕。
它主要用于远景构图搭配使用。
主要制作方法是先在建筑物相应的位置上用草根灰进行第一次批底。
批底每次不能超过3厘米厚,而且每次包灰要间隔1天。
依此类推,层层包裹,直至灰塑的半浮雕雏形成型。
之后,再往草根灰表层上铺加纸筋灰,以求雕塑表面细腻光滑。
2.浅浮雕。
它多用于线条、博古花、浮花或简单的花边。
方法和半浮雕的制作方法相同。
先使用草根灰批底,待成型后,再使用纸巾灰抹平。
20春广东开放大学岭南文化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满分资料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选择题题目: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遗迹。
题目:岭南的“岭”指的是()。
题目:()和越城岭是南岭中最主要山岭,合称“五岭”。
题目:()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题目:从民族民系来看,岭南文化可以大致分为题目: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有()。
题目:“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时期。
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题目:“崇文尚武”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题目: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题目: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代。
题目: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题目: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进入岭南的。
题目: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
题目:梅州成为了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在()。
题目:汉代所置的()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题目: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潮州八邑题目: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题目:潮汕民系主要是()中原汉人经福建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题目: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题目:秦末汉初()建立南越国。
题目:秦汉以后,因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中原战祸.天灾等因素,引发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规模向南迁徙,最终在岭南形成了今天的()。
题目:近代历史名人丘逢甲是()。
题目: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题目:陈元光被称为()。
题目:从明代开始,广东省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名称出现,一直用到今天。
岭南七大民居
岭南七大民居————————————————————————————————作者:————————————————————————————————日期:ﻩ岭南(潮汕)七大古民居姓名:高兴丽指导老师:杨诗源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环境科学(景观规划设计方向)年级:2013级学号:131007050岭南(潮汕)七大古民居高兴丽131007050潮州许驸马府、潮州已略黄公祠、潮安从熙公祠、澄海陈慈黉故居、潮阳明安里、潮安龙湖古寨、潮阳波美村。
另外较出名的潮汕民居有:澄海莲下镇“蔡氏岳祖祠”、潮州下东平路“莼园”、饶平三饶镇“道韵楼”(不过这个一般算做客家土楼)、普宁洪阳镇“德安里”、揭阳“丁府”(丁日昌)、潮阳沙陇镇“东里方寨”、揭西棉湖镇“郭氏大楼”、潮阳贵屿镇“黄门第”、潮阳谷饶镇“梅祖家祠”、揭阳梅云镇“彭园”、潮阳峡山镇“缵绪堂”等。
“下山虎”又叫“跑狮”,是潮汕民居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单元。
因屋顶是硬山顶式,后高前低,状如下山的老虎而得名。
它大都中轴线布局,一厅两房,天井两侧有厢房与大房相接,并有小门将其与中厅两侧的大房相连。
“四点金”是在“下山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天井两边还各有一间被称为八尺房的厨房和一间厝手房,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昔日只有殷富显达的富贾或才建得起。
传说明嘉靖年间,有“国舅”之称的潮阳人陈恍进京拜见世宗皇帝,因忽闻雷雨而钻入桌下。
皇上惊问何故,陈答曰家乡民居皆用草、泥所建,下雨时只有躲在桌下才免淋湿衣衫。
皇上大笑,于是御赐潮州可按京城四合院式修建民宅,自此潮汕民居才有了这种与北京四合院相似的“四点金”。
后来,从“四点金”又衍生出“四厅会”、“四喷水”、“四点金加厝包”,以及由两座四点金合并与扩充的“百凤朝阳”,由八座“四点金”簇拥一座大祠堂的“九龙吐珠”,乃至“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更大规模的“驷马拖车”建筑模式。
有的家庙后边还建有成片的“下山虎”或“四点金”,宅院前则辟有广场,挖有风水池塘,广场两边还开有“龙虎门”,犹如一个自成体系的大庄园,自然这种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
【建筑】潮汕传统建筑
【建筑】潮汕传统建筑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领域的广阔以及拥有56个民族,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格.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也许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也被现代建筑逐渐取代,但是它们的存在都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一种生活和一代文化。
其中,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汕人家,他们独有的建筑风格,仿佛也在静静地诉说着潮汕悠久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走进这些岭南古村民宅,细细品味这些会说话的历史吧。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是岭南古村民宅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
“四点金”的构筑还有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称会";前后房都带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则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如果有“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则谓之“四点金加厝包”。
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汕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
“下山虎"因为门路出入不同,顺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大门而只开两边门的称为“龙虎门”,也有既开正门又开两边门的。
整座格局形成前低后高,因此得名。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落"是潮汕方言,即进的意思。
第一进有凹形门厅,俗称“门楼肚”.一进与二进间,有天井及左右两道通廊。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岭南⽂化︱中国岭南的特⾊建筑有哪些?岭南,是我国南⽅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五座⼭组成,⼤体分布在⼴西东部⾄⼴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
历史上⼤致包括⼴东(含海南、⾹港、澳门)、⼴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岭南是⼀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变化。
现在提及到岭南⼀词,特指⼴东、⼴西、海南、⾹港、澳门三省⼆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岭南⽂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化中最具特⾊和活⼒的地域⽂化之⼀,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岭南⽂化的精髓。
千百年来,岭南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勤劳动,充分利⽤了岭南的⾃然资源,结合⼈民的⽣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岭南建筑主要主要分为⼴府建筑、潮汕建筑、客家建筑和园林建筑。
⼴府民居主要分布于⼤珠江三⾓洲地区,⼴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
其代表是镬⽿屋,多⽤青砖、⽯柱、⽯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因其⼭墙状似镬⽿,故称”镬⽿屋”。
在明清时期,⼀般是出过⾼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封⽕⼭墙。
镬⽿屋象征着官帽两⽿,具“独占鳌头”之意,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
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所镬⽿屋以显⽰其富有与⽓派。
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这⾃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
潮汕民居建筑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虎”和“四点⾦”。
规模较⼩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竿厝”。
⼤型民居以四点⾦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规模,称“三厅串”、“⼋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分规整的正⽅形或长⽅形。
⼤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
从平⾯上可分为⽅案和楼寨,从外围⽅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
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 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 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 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 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 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 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 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 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 点。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 的重要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 兼容、创新。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 海”,席卷珠江文化的构成元素 3、岭南建筑 4、岭南园林 5、岭南画派 6、总结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
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岭南开发迟于中原等地,而民间工匠的建筑技术主要靠私授,因此对岭北先进技术有传播过程的时差。
一些珍存的古建筑,在细部结构上至为难得地保留了前代的古制;一些迭经重修的古建筑,也因烙守原制较好保留了古制。
广州南海神庙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以后重建,前堂后寝,有两塾、仪门、复廊及东西廊庑,尚可考见唐代坛庙的布局遗制。
而头门依周门堂制,复廊为春秋王制产物,为国内现存孤例,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清初由5间扩至7间,其副阶檐柱高“不越间之广”,柱直径与高之比为1:6.7,外檐斗?硕壮,柱高与斗?之比为1:0.32。
梭柱、侧脚、生起、举折等多项比例,斗欹砍出内?,殿后一列单勾栏,屋面举折坡度平缓,出檐深达2.5米,以及阑额和普柏枋至角柱出头呈海棠瓣形等,综合反映出南宋建筑风格。
建于明洪武五年(137)的佛山祖庙大殿,保留了《营造法式》来式斗做法,前面三下昂,后面三撑杆,举折按《营造法式》形成屋坡曲线。
肇庆梅庵始建于北宋初年,明、清年间多次重修,大雄宝殿从初建之3间改为5间,歇山顶改为硬山顶,但其结构形制仍有不少保留了来甚至宋以前古制之特征。
北方现存的辽、金、宋建筑大部分未用昂栓,梅庵大殿补间铺作后部使用了昂栓,反而与《法式》的规定相合,其柱头及补间铺作使用了?栓,则为《法式》所无。
佛山祖庙后殿之斗?也采用了昂栓、?栓。
昂栓、?铨可稳定上下?和昂的位置,对建筑物防震、抗风以及木材经受干湿变化仍保持结构牢固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古制于岭南得存的原因。
梅庵大殿铺作与檐柱高度比例为2:5,存北宋建筑斗?壮硕之古风。
大殿各跳上的瓜子?、慢?规格不一,其规格化程度较低,是《法式》问世前的古建特征。
斗?之斗底皆刻心皿板,是见之于中唐之前,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古制。
这种做法,北方宋代遗构已不多见,而见于两广、福建自宋至清代的不少古建,如潮州的许驸马府、猷巷黄府及开元寺大雄宝殿和天王殿。
梅庵大殿斗??头无?瓣,此为宋之前古风。
潮汕传统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
潮汕传统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作者:庄梓涛汤朝晖李彬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3期摘要:潮汕传统建筑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本文旨在探讨潮汕传统建筑的文化低于性格,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三个角度,对潮汕传统建筑从建筑构造、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等层面进行归纳分析。
关键词:潮汕建筑;地域技术;社会精神;艺术内涵潮汕地区位于粤东沿海,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及其辖区。
潮汕传统建筑作为岭南建筑的一支,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地域性格。
就建筑美学而言,我们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考量潮汕传统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一是地域技术特征;二是社会时代精神;三是人文艺术品格[1]。
一、潮汕传统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材料,创造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建筑,表征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技术[2]。
潮汕位于粤东沿海,受大平洋季风影响,潮汕地区夏季炎热而大風多暴雨,因此防风、防雨是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要求;而雨量充沛,炎热潮湿的气候使得当地建筑容易滋生虫害和腐蚀。
同时,潮汕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对建筑的抗震防灾提出了要求。
关注“防潮防蛀、防风防雨、抗震抗灾”是其地域技术特征的重点。
1. 防潮防蛀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主体大都为木结构,木材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腐朽,还易遭虫蚁侵蚀。
因此,防潮防蛀性能优越的石材在潮汕传统建筑中被广泛应用,通常用来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对木结构进行保护,加固了建筑在当地环境中的性能。
以潮州开元寺为例,其大雄宝殿就用了较高的石柱础,使上部的木材远离地面,有效地避开湿气和虫蚁的侵蚀。
潮州木雕闻名全国,尤其是传统建筑中的木雕装饰髹漆贴金工艺,木匠将软木经过精雕细凿之后再贴上金箔髹饰,呈现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
并且,经过髹漆贴金工艺的加工,能有效地防潮防蛀,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2. 防风防雨为了应对潮汕的地区夏季的风雨,潮汕传统建筑中也很重视防风防雨技术。
岭南建筑文化——广东建筑
岭南建筑文化——广东建筑摘要: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
现代岭南新建筑的特点:宁变勿仿,宁今勿古;因借环境,融为一体;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室内设计,丰富多彩;景园文脉,推陈出新;神似之路;殊途同归。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和传统江浙、徽派、四合院等建筑文化共同构成中华建筑文化。
在现在,提及岭南大多算人会联想到广东地区,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
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广东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
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与造型
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及造型潮汕地处东南沿海一带,受到闽越文化及岭南文化的影响,多种文化的融合,使得潮汕建筑文化独具一格。
在潮汕民居建筑布局居多呈现严谨方正的群体组合,保留了中国古建筑强调的对称均衡的传统特色。
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石和夯土材料,与建筑装饰上喜用彩色鲜明形成强烈对比,使用木雕、嵌瓷,石雕等,体现了闽南文化等的深入影响。
图1-1潮汕木雕图1-2潮汕木雕图1-3潮汕石雕图1-4潮汕嵌瓷在建筑布局上,古人云,营建宫室,必先立宗祠,在长期的宗法宗族制度影响下,形成了以大宗祠为中心,其他建筑按照次序围绕大宗祠而建的布局,因此,形成了中间为祠堂,两侧为火巷或者包厝围成的平面布局,典型的有“下山虎”和“三点金”两种布局。
图1-5平面布局图1-6平面布局下山虎或者爬狮,其称谓源于其形状,像一只下山的虎或者爬着的狮子,建筑为中轴线对称,前天井侧廊的两条廊类似于狮子或者老虎的爪子,此位置一般称谓“伸手房”,厅堂两旁大房为后爪,使得整体建筑看起来像一只张开大口、蓄势待发的狮虎。
潮汕地区属于炎热多雨的气候,建筑在营造时候,一般为前低后高,既通风,有利于排水。
在下山虎的前面加上前座,形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情况,就形成了“四点金”。
“四点金”因其四角各有一间形如“金”字房屋而得名。
建筑采用“井”字型格局,中心对称。
四点金进门的“门厅”也叫“前厅”,前厅两侧各有一间房,为“下房”又称“格仔”,作为晚辈或者仆人的住所;天井两旁各有一间房,为厨房和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后厅主要作为祭祖使用,后厅两侧房为“大房”,作为长辈居住卧室;“格仔”与“大房”之间通往外面的门为侧门,又叫“子孙门”,多子多孙出入之意。
这种以宗族,家庙为中心,左右火巷和后厝围护的中心对称“从厝式”民居组群,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将居住和祭祀于一体的功能是宗族制度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礼制观念的“府第式”群落。
在建筑外观造型上,潮汕民居外形规则严谨,外墙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开大窗,只有在山墙上开排气孔或者小窗,大窗一般开向内天井,有聚财之意;外观造型的变化,主要依靠外观的组合、比例协调、线条和材料等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正面完全对称、正面对称中的局部不对称和正面不对称。
岭南文化
1.广东四大园林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和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2.广东三大民系广东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3.四大剧种京剧、黄梅戏、粤剧、豫剧4.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5.广东四大名山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罗浮山6.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7.广州历史名胜古迹南越王墓,三元宫,镇海楼、大元帅府、光孝寺、怀圣光塔、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五仙观、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8.岭南的民间艺术粤剧潮剧五架头岭南画派岭南盆景舞龙舞狮广东曲艺广州茶楼文化东莞木偶戏佛山秋色东莞百子论文番禺水色9.广东音乐的代表作《旱天雷》《雨打芭蕉》《平湖秋月》《寒鸦戏水》《禅院钟声》《步步高》10.地方戏和代表剧目粤剧《黛玉葬花》《宝莲灯》潮剧《荔镜记》《苏六娘》汉剧《辕门斩子》《齐王求将》豫剧《红娘》《抬花轿》《春秋配》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11.南越国建国赵佗立国12.四点金潮汕的民居,多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形式发展变化而来的,“四点金”类似北京的“四合院”,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天井→后厅。
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间旁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四马拖车“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13.广东最出名的花市广州14.广东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15.华美公司的第一部电影名字庄子试妻16.客家人祖训人往四方励志名扬崇宗敬祖恋土爱乡孝悌忠恕笃守伦常尊师尚学修身勤上宜习正业奋发农桑端行正品和睦礼让戒赌戒淫惩恶扬善法礼不违伦理不乱毓德垂后千古相传谨尊祖训世代隆昌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神秀简述题1.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
因第六代祖师以前,每代只单传一人,类似上古尧舜禹之禅让,故名禅宗。
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称佛心宗。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1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元素名人: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
文化:岭南画派、粤剧、潮剧、汉剧、雷剧、琼剧、岭南书法、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诗歌
工艺:石湾工艺陶瓷、象牙雕、玉雕、木雕、砖雕、广彩、广绣、潮绣、增城榄雕、潮汕木雕、潮汕陶瓷、潮汕剪纸、潮汕嵌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汕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东莞烟花、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麦秆贴画、
饮食:烧鹅,叉烧包、烧麦、竹升面、牛肉丸
岭南水果:荔枝
语言:粤语、客家话、潮州话
民俗:龙舟、舞狮、佛山武术、东莞木鱼歌、中山咸水歌、东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广州迎春花市、潮汕烧塔、潮汕出花园、澄海赛大猪、澄海盐灶拖神偶岭南建筑:骑楼、开平碉楼、岭南园林、广府建筑、潮汕地区建筑、客家建筑、西关大屋、玻璃窗花
其他:南越王、五羊雕像、珠江、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神庙、黄埔古港、侨乡、岭南水乡、鸡公榄
2反腐倡廉
广东省反腐倡廉动漫大赛
3校园文化。
岭南文化
一,常识三大名系:(一)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府文化1、开放、豁达、进取、冒险2、具有浓厚的商品意识、诚信(二)以粤东北延绵至闽赣湘桂等地的客家文化1、重义轻利、重学轻商(学田、学谷)—中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2、反作用(重功名、窝里斗)(三)以潮汕为代表的福佬文化—潮汕文化1、团结凝聚、崇文重教2、崇利重商、注重现世(义利兼举)四大名园:岭南四大园林,也可以称为“广东四大园林”或“粤中四大园林”,指顺德的清晖园、和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岭南民间艺术1、广绣2、陶瓷3、雕塑4、广彩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为岭南四大剧种我国四大名绣:苏绣——以苏州为中心湘绣——以长沙为中心粤绣——以广州为中心蜀绣——以成都为中心四大名山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丹霞山。
四大佛教丛林:光孝寺,海幢寺,华林寺,六榕寺岭南道教的首创者——鲍靓,其女为鲍姑道教神仙论的奠基人——葛洪:公元283-343,原籍江苏句容太平天国:早期男女平等思想;《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土地所有制革命,“耕者有其田”思想。
至洪仁玕《资政新编》主张学习西方,“以资为政”、“工商皆本”南越王: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击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
从赵佗最初称王以后,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
开国之君赵佗僭称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赵眜(赵佗次孙)僭称文帝,第三代王赵婴齐(赵眜之子)死后称明王,皆筑有陵墓。
赵佗之墓至今不知所在;赵眜之墓深埋在广州象岗山腹心深处,1983年被发现。
华美公司: 1913年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不久该公司就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第一部改自粤剧的影片)粤剧—“南国红豆”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
岭南文化的地域特点与魅力
岭南文化的地域特点与魅力岭南地区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令人陶醉。
岭南文化,不仅给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一笔,也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本文将介绍岭南文化的地域特点和魅力,带您一起探寻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岭南地域特点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是中国最南边的地区,与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
它们一起构成了岭南地区。
岭南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物产丰富多样。
同时,岭南地形起伏不平,地势复杂,山峦叠嶂,河流纵横。
这些特点决定了岭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岭南文化的魅力岭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方。
早在三千年前,这里的文明就已发展起来。
岭南文化是一个以赏玩为核心,以手工艺品为表现手段的文化体系。
这里的音乐、舞蹈、美术、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岭南文化中的几个方面。
建筑文化岭南建筑的特点是精美的木结构,利用木结构的构造和建筑技术代替砖、石等常用的建筑材料,独具岭南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因为使用木结构,岭南建筑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之一。
岭南传统建筑的结构设计和装饰风格都与当地的气候、地理和居民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文字文化岭南文字文化主要是指岭南地区的传统记述文字,包括客家话、广州话、潮汕话等,这些方言写法都立体。
岭南地区的客家话在岭南地区最为常见,因为客家话可从文化和语言等两方面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
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以客家文明为主,这里的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音乐、客家历史等都会体现出客家文化的特点。
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独特而丰富,其中,粤菜就是岭南餐饮文化的代表。
岭南地区的美食有点心、烧腊、汤羹、粉面等,它们以特有的工艺和食材独具风味。
还有岭南海鲜,地道的琼州海鲜,美味的潮汕海鲜,都是值得一品的美食。
此外,岭南的茶文化、糕点文化等等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岭南的音乐、书法、绘画、贺年卡、舞蹈等也都有着独特的岭南风味。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地区作为中国最南部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格,反映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岭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部分。
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因其位置多山,且气候湿热,使得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其他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历史上,岭南地区先后被苗族、南越、汉族等不同的民族和政权所统治,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1. 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岭南地区的民间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以其多样性而闻名。
对于岭南人民来说,节日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中秋节,荔枝节等都是重要的节日,有独特的风俗和文化表达。
2. 美食文化的独特性岭南地区以其精美的美食而闻名于世,这些美食多是由地方的自然物产所产生。
如广东的小吃,潮汕的海鲜,广西的糯米糍,以及福建的烤肉串等等,都是岭南美食的代表。
3. 风物文化的浪漫性岭南地区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让人感到舒适和浪漫。
荔枝花、桂花、芙蓉等花卉、绿色植物的园林美景,都是岭南风物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4. 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例如潮汕音乐、客家音乐、岭南音乐、南越音乐等等,都是岭南地区独特的音乐文化。
5. 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因为这个地区的民族、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客家土楼、福建土楼、潮汕宅院、广东围屋等不同风格的建筑。
岭南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繁衍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伟大的组成部分之一。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独特的美食文化、浪漫的风物文化、多样的音乐文化和建筑文化上。
这些特征充分表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背景。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岭南文化会以更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人们所了解和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建筑与文化(论文)
题目: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学生姓名:陈锷
学号:2013072543604
专业班级:外国语学院13英语6班
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潮汕厝,皇宫起。
”这一句话是古代史籍对潮汕地区建筑特色的总结。
从中可以看出,潮汕的建筑特色是如此之尊贵,如此之堂皇。
纵观潮汕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不难发现它具有两大特性:第一种特性是形象生动的民居文化与金碧辉煌的祠堂文化的合体。
潮汕民居建筑一般坐落于南偏东地带,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寒冬可以挡住凛冽的北风,酷夏则可以接受凉爽的南风,潮汕人注意适应地形地势,选筑各种风格的民居,而且城乡有所不同,风格多样。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下,潮汕传统民居形成了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礼制规矩,呈现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保存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更孕育出“尚中”和“聚合”的建筑形制,大至四进“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富丽堂皇宅第,小至“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厝”的小户人家。
至于祠堂文化,则是受到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潮汕人尊崇祖先,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观念甚深,使得潮汕人更加重视对祠堂宗庙的营建装饰了。
而第二种特性,则是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
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保存传承了潮汕独特的建筑文化。
历史上的潮人多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在一定时期内对外传播了本土的建筑文化,也或多或少带来了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
因而,潮汕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潮汕民居建筑文化的形象生动体现在何处呢?举例来说,潮汕民居的建筑模式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
其中,“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式,“四点金”则为四合院布局式,而“驷马拉车”则是“四点金”的升级版了。
第一种建筑模式相对较普遍,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形式,多为一厅二房二“伸手”布局,且正常情况下中间不开门,而却在两边开所谓的“龙虎门”,整个格局呈前低后高走势,且大门被做成凹斗形,基于风水学说的影响,据说这样可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因而从正门看有如下山的老虎,故此命名为“下山虎”。
第二种则是潮汕独特的民居建筑模式“四点金”,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四点金式建筑采用了“井”字形格局,它是中心对称的,并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两房构成。
“门厅”那就是进门的那一个厅,然而门厅的两侧各有一间房称之为“下房”。
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前后厅、房连接。
整个格局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让人感到安稳,和谐。
所以整个建筑构造方式为中轴线上前厅——天井——后厅。
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据四合院的四角。
从其平面布局看,“四点金”为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
外围常有围墙,内大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天井四角则有四条石柱,结构对称。
进大门为前厅,前后两侧各一前房,前房也称“下房”,是供晚辈或仆人居住的居室;前厅直进是天井,天井两侧则为厢房,又称“格仔”(即小房间),天井直进则是后厅,是供祭祖之所;大厅两侧分有一大房,这是供长辈居住的居室。
厢房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也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意,天井四周还有回廊。
当今属于这一代表性建筑的还有潮阳东里寨7座一字排开的“四点金”建筑了。
因此种建筑模式更多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也就成了营建祠堂的首选模式了
而第三种建筑模式“驷马拖车”也称为“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对“四点金”的升级版。
正所谓“复合式单元住宅”,说的就是驷马拖车式建筑,它的整个格局可以看作是两座四点金的合并和补充,中轴有一座三进的家庙,家庙两边各有一座四点金建筑。
主体建筑左右侧各有排屋、火巷、庙,屋前后有大埕,大埕前面一般有池塘。
以一座三进大厅堂为中心线,唯门楼间两侧的房较狭小,称之为“库房”。
以三厅二天井的祠堂称之为“车”,以祠堂两侧各纵向并排的二座“四点金”称之为“马”,以“火巷”与主屋隔开,最外侧再加建“火巷”、“排屋”围合,使之成为一厅庞大的独立单元。
此种模式的正门前面常有广场,广场两边则有大门,称龙虎门。
广场可开一半月池。
从整个建筑格局看像一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而命名为“驷马拉车”。
整座宅院的结构都很讲究,显示出潮汕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和建筑匠师们的创造能力同时反映了潮汕地区注重崇宗睦族的文化传统。
从其功能看,此种模式各个部分均有它特殊的功能,所以耗.资巨大,非一般人家所能营建。
现存较完整的当属澄海隆都陈步銮故居了。
另外,除了以上三种建筑模式外,还有“百鸟朝凰”和竹竿厝两种建筑形式。
“百鸟朝凰”俗称“三座落”,简言之则是以“驷马拉车”为主体,外包为“四点金”或“下山虎”,其房间可达百间之多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这种建筑模式已十分罕见,现存较为完整的代表性建筑只有揭西棉湖郭氏大楼和揭阳丁氏光禄公祠了。
而竹竿厝是一种平房的传统建筑形式,类似于广府民居的“竹筒屋”。
潮汕建筑文化特色不单体现在形象生动的民居上,更体现在祠堂宗庙建筑的金碧辉煌上。
潮汕地区多聚族而居,族中必有祠堂。
众多的祠堂多为“三门四柱”建筑,是“四点金”的变异。
多数祠堂集中体现了民间的建筑手工工艺,综合运用了木雕、石雕和嵌瓷这三大建筑工艺、雕梁画栋,一派宫殿式的富丽堂皇,蔚为雄伟壮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己略黄公祠,以其清代的建筑雕刻特色,被誉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
还有潮安从熙公祠,以其精湛的石雕镂空技艺而闻名遐迩。
而龙湖古寨中的进士第、方伯第,则以其精美的木雕特色,宫殿建筑与西洋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成了游客向往的景点。
潮汕地区有些民宅的外门也很讲究,因为门是建筑物中使用最多最引人入目的一部分,因而艺人们往往把最大的精力和最高的才艺都花在门的设计和雕镂上。
为了使门的装饰多样,美观且又耐看,在横肚的位置工匠们一般会刻上一些人物形象,来构造故事情节。
雕制极考究,它集全部雕刻的精粹于此处。
也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无法近看,盖取其远效果,所以一般不作精细的刻画;但是大肚就不同了,它比较低,所以精雕细琢的功夫应该花落它家,不过施以精细通雕容易受损,于是采用了漆画绘制绚丽多彩的民间传统故事作为装饰;下横肚由于靠近地面,不太惹人注意,便只施以图案或浮雕。
这样别具一格的形式装饰,已成为我们潮汕地区木雕装饰设计的定型化规律了。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的城市之一的汕头,建筑也发生显著变化,因为传统的商业街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商业活动规模的需求了。
于是,出现了富有中西方特色相结合的商业建筑——骑楼。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
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建于楼房与楼房之间,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并在马路边形成连贯的步行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骑楼的这一建筑特点非常适合亚热带气候的汕头地区,楼下做商铺,楼上可居住。
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同时也为购物的顾客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汕头老城区的建筑大都是是骑楼风格。
其中,数小公园骑楼最有名气,也最具代表性。
小公园骑楼是“百载商埠”昔日繁华的浓缩,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的见证者。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多层楼房和大型、重型建筑物逐渐增多。
以及门、窗的传统材料——杉木,逐渐被铁和铝合金材料所取代。
筑造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序逐步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流水作业所代替等。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前,建筑的佼佼者——骑楼,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取代而至的是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它光、平、简、秃,没有装饰,简单连续复制的结构像一个方盒子的外貌。
它强调的是建筑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传统、束缚。
主张创造新的建筑艺术风格,发展建筑美学。
采用最少材料最大功能性导向,采用几何外型达成美感。
并且要符合力学理念。
现代建筑形式各样,千姿百态,功能性强。
以南国商城为例,它是集商业、娱乐、餐饮及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楼宇,大柱网的平面设计,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及灵活的平面布局,外貌美观,方便和实用。
潮汕大地本是一处蛮夷之地,却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把潮汕大地的建筑营建得如此金碧辉煌,如此古朴典雅。
祈望潮汕建筑文化能世代传承下去,为人们留下更多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