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及其对广东建设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打造岭南文化名片提升广东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雨露。
两千多年岭南文化,枝繁叶茂至于今,不外得益于两点:根深与吸收。
珠江流域位于五岭之南,但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
岭南一带依山傍海,河涌交错,古百越先民生于斯长于斯,从早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后来商贸文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无不烙上深深的本土印记,彰显岭南水文化旺盛之生命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菜、广东凉茶、骑楼等,得天独厚,彰显岭南人生活中特有之文化风韵。
百越之地与中原虽关山阻隔,但迄秦以来,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交流,便从未间断,特别是唐梅关古道凿通之后,来自母体之文化养分,更是源源不断输入岭南,消化吸收,成为岭南本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发源于本土之粤剧,其唱腔发展过程中,便吸纳了弋阳腔、昆腔、秦腔、汉剧等外来剧种精华,博采各家所长,自成一格。
而韩愈贬潮,东坡谪惠,这些文人之难,却是岭南之福,他们推动了岭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也让南北文化相得益彰。
岭南文化之开放与包容,不仅表现在对待同族同根之中原文化上,更表现在对舶来文化之高调“拿来”。
自秦汉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岭南作为始发地及通商大港,千百年来独居中外文化交流之最佳平台。
清政府对海关是开了又闭、闭了又开反复无常,但广州却一直对外开放,即便是闭关政策最严之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州街道上洋商依旧熙熙攘攘。
经济往来必定挟带文化交流,文化舶来品纷纷从岭南登陆引进,消化吸收之后,再影响全国。
广式骑楼、开平碉楼,便是中西建筑艺术之完美结晶。
惠能创立了禅宗,其《六祖坛经》被誉为中国人的佛经,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民族化和世俗化。
广东毗邻港澳,历来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近现代百年来成为时代的方向标,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最重要的革命策源地。
近代中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岭南人中之翘楚如康梁、孙中山等,执改良与革命之牛耳,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都得益于岭南人对世界先进文化快人一步之认同。
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广州增城为例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67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广州增城为例林妍莹1,黄华飞2(1.广州华立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2.深圳市日杰瑞欣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选取广州市增城区的三个乡村建设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涵盖商业、工业、居住三种建筑类型,较好地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状况。
作者通过深入调研,从场地、空间、材料、构造等多角度对上述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揭示了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岭南建筑;乡村建设;地域性;传统民居[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6.17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of Zengcheng District of GuangzhouLin Yanying 1, Huang Huafei 2(1.Guangzhou Huali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China;2.Shenzhen Rijieruix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Zengcheng District of Guangzhou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cases, covering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types, which better reflects the rur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in Lingnan area.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bove three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ite, spac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reveal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rs.Key words: Lingnan architecture; rural construction; regionalism; traditional residence近年,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计划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岭南园林文化
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
就是它的表现。
4.结语
综合岭南文化各方面特点,总的来讲,岭南文化是一种开放兼容、多元务实、
市民利商的热带海岸文化。总而言之,岭南园林景观必然要蕴含并恰当地反映岭
的特性做到四季合理搭配,形成鲜艳秀丽特点的传统,另一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
对绿色的需求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减少程式化的约束,减少传统中园林建筑的
比例,可以乔木为主体构成绿色空间。对岭南园林应不断加以改造、创新、丰富
和发展。
3.2 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突显岭南文化
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
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
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
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
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
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
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
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
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
南独特的人文因素,不然,则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园林景观。
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
2.园林发展脉络
岭南气候条件优异,境内奇山异石、林茂果鲜,五谷丰盛、四季花香。因此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与岭南特色文化的开发
收 稿 日期 :0 0 0 —1 21—2 0
作 者 简 介 : 潮 (93 ) 男 , 州 大学 公 共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士 、 会 学 系主 任 程 16 一 , 广 博 社
张金 兰( 9 8 , , 州大 学 继 续教 育 学 院副 教授 、 士 。 1 6 一) 女 广 硕
所在 .或者说 要 把研 究 的重 点放 在 地域 特 色文 化 上 。地 域特 色文 化是 一 个价 值 概念 ,是指 具有 明
化 产生 于特 定环 境 、特 定范 围 ,是 特定地 域 的人
们 社会 实践 的产 物 ,并 影 响和制 约 着该地 域 人们 的生 活和创 造 。生 活在 不 同地域 的人们 由于 他们 所 处 的 自然 条件 、地理 环境 和人 文 因素不 同 ,因
一
、
岭 南特 色 文 化及 其 特 点
总 第 3 第 2期 9 2l O 0年 4月
广 东省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报
Jun lo a g o g Isi t fS caim o ra fGu n d n nt ue o o il t s
NO 2, 2 1 . 00 S r lNo 3 ei .9 a
化 发生 了改 变 .形 成 了新 的特 点 。
形 成 了一个 定 型 的 、别具 风格 的岭 南文 化模式 。
不过 。 “ 地域 文化 ”是 一个 中性概 念 ,既有 积极 的 方 面 。也 有 消 极 的方 面 :既 有 平 淡 的方 面 ,也有 特色 的方 面 。如果 从 开发 利用 的视 角来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与岭南特色文化 的开发
程 潮 张 金 兰
( 州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中 山 大 学文 化研 究 所 ,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0 6
岭南文化
关于广府文化的研究广东一隅,史称岭南。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岭南文化中包含汉族三大民系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
应该承认,对广府文化的综和研究无论从成功数量还是社会关注程度,都不如客家研究和潮汕研究。
“广府”认同没有经过像“客家”、“潮汕”民系那样的由知名学者号召,历数十年的包括学者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建构过程。
当然,对广府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广州地区的历史、广州话乃至粤剧、粤菜等,前人都有过不少的成果,有些学术水平还相当的高。
现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但是因为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开展时间还不算很长,我觉得尚有很多待拓展的空间,很多问题并没有讲清楚。
在20世纪经建立对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斐然,有“潮学”、“客家学”之说。
而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却只在分散的、表象的层面上,显然这与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很不想称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对象之不确定则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对广府文化界定一个比较严谨的、明确的概念,圈定一定的研究范围,是系统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的课题。
广府文化是指以使用粤方言为语言特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周边的粤西、北部分地区的民系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一提到岭南文化的表现,许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喝早茶、看粤剧、讲粤语,这些都是属于广府文化的表现。
当然也算是岭南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不是岭南地域的普通现象,更不等同于全部的岭南文化。
广府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开放、务实、善变。
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开放是民系环境的特征,务实是民系的本质特征,善变是民系的表现特征。
广府民系的开放,不仅有其自然环境条件,还因为其历史环境条件。
作为自然条件,便利的江海交汇,面向大海的水路交通,以及远离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长期的持有长期的、合法的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与开放的经济交流俱来的是广泛的文化交流。
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特色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科学地辨析、创造性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努力揭示并光大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既是深化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提升广东学术文化整体素
质和地位,彰显当代岭南文化的现代性的应有襟抱。
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深厚的智慧,有很多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
诚如学界多年来的共识: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
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性阐扬其现代性,将其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战略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功能、实现其正能量的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宏阔的载体。
正确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合乎价值理性地诠释、光大、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岭南建筑文化——广东建筑
岭南建筑文化——广东建筑摘要: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
现代岭南新建筑的特点:宁变勿仿,宁今勿古;因借环境,融为一体;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室内设计,丰富多彩;景园文脉,推陈出新;神似之路;殊途同归。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和传统江浙、徽派、四合院等建筑文化共同构成中华建筑文化。
在现在,提及岭南大多算人会联想到广东地区,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
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广东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
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
岭南文化的非遗元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岭南文化的非遗元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岭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和历史特征,构成了岭南地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非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茂名非遗文化内容为例,分析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岭南特色资源。
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推动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岭南文化;茂名非遗元素;乡村振兴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劳动者的智慧结晶,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能够展现出当地的独特文化特色,还能为人们带来艺术和经济上的双重价值。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岭南地区的农村经济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非遗”文化产业的建立更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古老的文化精髓融入现代社会,使其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创新思维发展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当地发展的热点。
一、茂名非遗文化资源及其特点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北部湾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是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茂名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八音锣鼓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茂名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人们了解和认识茂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茂南木鱼舞是茂名茂南区特色文化符号之一。
茂南木鱼舞是广东四大木鱼舞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享有盛名;茂南木鱼舞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茂南区木鱼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广东茂名一带的村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保护庄稼不被破坏,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表演的一种舞蹈;木鱼舞由锣鼓、舞蹈、唱腔三部分组成,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舞蹈动作,其表演内容包括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等。
表演时,男女队员按一定顺序上场,互相对唱山歌,边唱边舞;木鱼舞是茂名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木鱼舞所展现的是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1]。
岭南建筑文化对广东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影响的探究
岭南建筑文化对广东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影响的探究
王丽萍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3
【摘要】近年来,广东建筑领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欧美风”,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陆广东。
但同时,深圳万科第五园、广州番禺的清华坊等较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但是人们也对岭南文化中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新建筑上的弱化而感到失落。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反映在岭南建筑上的特色与元素,是设计者应该学习并继承的。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王丽萍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岭南建筑文化——广东主要三大民系建筑类型 [J], 陈春琦
2.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生态特征的意义探究 [J], 梁艳莲;刘怿
3.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J], 张海龙
4.高校舞蹈艺术对书院社区建设的探究——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明德书院为例[J], 欧晓君
5.近代岭南古建筑文化特色探究 [J], 杨思远;张奕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融合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融合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动了中国各地区的文化繁荣与传承。
作为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省,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和粤港澳文化的融合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成立于2001年,是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注册的全省性的非营利性学术性文化团体。
它的成立就是为了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促进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繁荣与发展。
促进会的宗旨是:“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广东、广西和海南三个省份的地方文化。
这一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研究和出版相关书籍,宣传岭南文化的精髓,启迪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从而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致力于推动粤港澳文化的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群,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
由于地缘相近、文化底蕴深厚,这一地区的文化融合十分重要。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积极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港澳地区的文化名人到广东进行交流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搭建了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动了粤港澳文化的融合。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还参与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和粤港澳文化的融合做出了贡献。
促进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邻近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组织广东传统艺术团队出访港澳,同时邀请香港澳门的艺术家到广东交流表演,以此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融合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融合1. 引言1.1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背景介绍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在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立初衷就是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交流,加深三地民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已经成为了粤港澳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并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交流机会。
在不断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也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传承岭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岭南文化把中华文明的精髓融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岭南文化还能够促进地区和社会的发展。
岭南文化作为广东地区的文化传统,是广东人民精神家园的象征,具有深厚的社会渊源和文化底蕴。
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可以激发广东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岭南文化的传承对于广东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旧城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承岭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不断传承弘扬岭南文化的精神,才能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展,并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促进粤港澳融合的意义促进粤港澳融合的意义在于推动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粤港澳三地地域相近,文化相似,但各自也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通过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融合,可以加强三地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文化成果的互相传播和学习,有利于提升岭南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广东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
广东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为贯彻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举措,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发展广东旅游,着力开发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使其与旅游相融合,进一步挖掘广东旅游文化内涵,弘扬岭南文化,实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等发展理念,是促进广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广东岭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广东岭南文化资源的挖掘1、挖掘广东建筑与园林文化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
如广州著名的西关大屋、骑楼等,均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天气气候而设计,与当地人文相结合。
另外,岭南园林也主要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
游客在游览广东岭南建筑与园林的同时,能充分体验当地民俗,了解广东人的生活风情。
2、挖掘广东饮食文化深入挖掘广东饮食文化,鼓励和支持广东名牌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
饮食习俗是广东文化的特色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饮食的改革与创新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
目前,各大旅行社都推出“美食广州”、“食在广州”、“美食文化节”等旅游线路,但要深入挖掘广东饮食文化,还必须对广东饮食现象加以利用,让游客在饮食方面透视广东人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3、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广东地处沿海地带,粤西和粤东很多城市都位于海边,应大力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产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以及广东特色的滨海度假旅游示范基地。
如开发海洋民俗旅游,凸显潮汕和雷州等海洋文化艺术和饮食文化特色,打造“南海打渔节”等品牌。
又如把山水等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文相结合,大力发展惠州、河源等地的岭南文化温泉之旅。
基于岭南文化背景的广东创新文化建设探讨
上 . 究 了岭 南 文 化 对 广 东技 术 创 新 所 起 的 重 要 作 用 . 阐 述 研 并
姿、 独具一格 的区域文化 , 具有鲜 明的南国风采和地方 特色 , 具 体 来讲岭南 文化具有 开放 、 兼容 、 务实 、 创新 、 善变 、 务实 、 利 重
【 关键词 】 岭南文化 技术创新 创新文化 建设 源远 流长 的岭 南文化 哺育 的一代代 岭南人 为 中国的社会
进步和 经济发 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南人 创 在 岭
造了 一又一 个奇迹 , 广东 经济 、 政治和 文化 的全面 发展 引起
了全球 的关注 。对 广东 取得 的巨大成 就 , 多学者从不 同的角 许 度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包括岭 南文化 的重要 影响 , 目前很 少 但 有关于 区域文化 与创新 的角度进行研 究 , 且在新的历 史条件 而 下, 广东面 临新 的发 展机遇 和提高 自主创新 能力 的挑战 , 如何
们 敢于和 善于吸纳 国内外文 明的先进 成果 ,及时 更新思想 观
观点 。
一
、
创 新 文化 与技 术创 新 的 内涵
对于技术创新理论 界给 出了许 多不同的定义 , 总体来看 主 要有 两种 , 一种是狭 义 的, 主要是从发 明与 创新 的角度进 行 即
阐述 的 , 另一 种是广义 的技 术创新 , 括技术 、 而 包 市场 、 管理 和 组织等各种创新 , 本文对技术 创新 的理解 也是基于广 义的基 础
之上 。
目前对创新 文化 的解释大 多是从 企业层面给 出的 ,如 : 创 新文化是组织 内一 种奖励创新和鼓励 冒险的文化 , 这种文化 能
岭南文化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 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 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 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 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 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 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秦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 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 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 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 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 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发展、建设岭 南文化: 第一,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制度 确保传统政绩观的转变,从而为经济与社会转型 提供政治上的保证。 第二,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制度 创新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真正做到发展成 果为全民共享。 第三,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价值 观相对统一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序运行。
第八组组员名单:08历史4班 31伍晓娜 32 梁 媚 33张汉天 34 苏彩霞 35陈燕娴 36 严志恒 37何雪凤 38 吕波玲 39柯志芬 40 廖丹榕 41邱 蝉 42 韦慧贤
三大线索:
• 岭南文化概况 • 岭南文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 在现在经济与社会转型中如何进行 岭南文化建设
一、岭南的历史地理概念:
伯 乐 树
红 豆 杉
越城岭
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湖 南省边境。南岭之一。古称始安岭、临源 岭、全义岭。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千米。 为花岗岩断块山。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 米,位于广西资源县东北。与都庞岭间有 湘桂谷地,湘桂铁路经此。
二、什么是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 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 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 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 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 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 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广东初中历史教材
广东初中历史教材广东初中历史教材是指在广东省初中教育中所使用的历史教材。
广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建设性和经济中心之一,其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广东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包含了广东本土的历史文化,也涉及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
在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广东初中历史教材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广东本土历史文化1.岭南文化:介绍广东省区域特有的岭南文化,该文化植根于岭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质。
其中包括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广东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广东近现代史:介绍广东在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这些历史事件是广东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对于广东及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1.中国古代文化: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包括了古代的四大发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唐诗宋词元曲等。
2.世界古代文明:介绍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尤其是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南美洲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介绍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3.世界近现代史:介绍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包括了欧洲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广东初中历史教材还将涉及到文化交流、历史观念的形成和变化、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广东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岭南文化特色凸显与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地 联接在 一 起 。因此 , 泽东说 : 东历 史上 出了两 毛 广 位 伟人 , 一位 是孙 中山 , 一位 是六 祖惠 能 。 9 8年 另 13
主 革命 的 策源 地 , 岭南 文 化 和 时代 发 展进 步 又 紧密
1 0月 , 泽东 又说 : 学 习我 们 的 历史 遗 产 , 马 克 毛 “ 用 思 主义 的方法 给 以批判 的 总结 ,是 我们 学习 的另 一 任务 。我们 这个 民族有 数 千 年 的历史 , 有它 的特 点 , 有 它的许多珍贵 品。 对于这 些 , 我们 还是 小学生 。 今天 的 中国是 历史的 中国的一 个发展 ; 我们 是马克思主义 的历史主义者 , 们不应 当割断历 史 。从 孔夫子到孙 我 中山 , 们应当给 以总结 , 我 承继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 。 _ ”] 】 可 见 . 于孙 中 山的地位 和贡献 , 对 毛泽 东早 就 注 意到 了。 进入 社 会主义 革命 和建 设 时期 , 中央领导不 忘 党 发挥 岭南 文化 智慧 和人 文 精神 ,在 岭南 文化热土 上 又掀 起 了解放思 想 、改 革 开放为 特征 的社会 主义市 场经 济建 设运动 。 广东 “ 革开放 3 改 0年 , 广东创造 是 无 数 经济 和文化 奇 迹的 3 O年 , 是广 东 经历 三次思想 大解 放 的 3 0年 , 同时 也 是 岭南 文 化智 慧 大放 异彩 , 并 进行 现 代转 换 和丰 富 的 3 0年 。”2 [在改革 开放 的 ] 3 年问 , 0多 中共 中央 三代 领 导集 体 借重 岭南 文化 的 深 厚底蕴 . 选择广 东作 为 改革开放 的排头兵 。 岭南 文 化精 神恰 好契 合 了 中国经 济社会 发展 的总体 战略需 要。 广东 濒 临港澳 , 具有 “ 眼看世 界 ” 开 的近代 文化传 统 和开放 精神 ,具 有海 纳百 川 的海洋 文化气 派。 因 此 . 开 始就被 总设 计师 邓 小平 慧 眼识珠 , 东也就 一 广 成为解 放 思想 、 改革 开放 的前 沿 和热 土 。3 年过 O多
审视岭南文化对广东大体育建设的影响
广 东省 是我 国经济 发展 最快 的地 区 ,08年 国 民 20 生产 总值达 到 35 9 亿 元 , 居 全 国第 一 , .66万 位 因此 广 东省率 先发展 大体 育 是必 然 的 , 承担 着 不可 推 卸 的 也 责 任 。广东地 处岭 南地 区 , 了解 和审 视 岭南 文 化 所具 有 的传 统性 、 域性 和 多 样性 、 放 性 和包 容 性 、 地 开 先进 性 和创新 性 对 建 设 广 东 大 体 育 的 影 响 有 非 常 重要 的 意 义 , 将 对 我们 在 建 设 大 体 育 中选 取方 向 、 这 制定 政 策 、 制 规 划 等提 供 有 益 的参 考 意 见 , 广东 省 的大 编 使 体育 建设 得到更 好 、 快 的发展 。 更 1 岭南文化 的传 统性 是广 东大体 育建设 的基 石
第3 O卷 第 4期 21 0 0年 7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u a fGun , o p r Unvri o r l a gh u S o iest n o z t y
Vo 0 No. L3 4
J .0 0 1 u 2 1
审视 岭 南 文化 对 广 东大 体 育建 设 的影 响
Ke r s S uh C ia c lu e y wo d : o t h n u t r ;Gu n d n ;g e t p rsc n t ci n f c a g o g r a o o sr t ;e f t s t u o e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 现代体育进入 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 , 已经发 展 成 为 具 有 体 育产 品制 造 业 、 职业 体 育训 练表演 业 、 育传 媒 业 、 育休 闲娱 乐业 、 体 体 体育 旅 游业 、 育 建 筑 业 等 多 种行 业 的庞 大 产 业 , 成 了一 体 形 个 巨大 的产 业 链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的体 育 产 业 所 产 生 的 国民生产 总值 已经 超 过 了传 统 的 汽车 、 铁 、 炭 、 钢 煤 石油等行 业 , 成为 国 民经 济 的新 兴 支柱 产 业 。 与此 同 时, 与体 育有关 的内容 已经 成 为 社会 生 活 中 的必 不 可 少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渐形 成 了发达 国家人 们 新 的 生 逐 活方式 。在 我 国 , 着 国 民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代 体 随 现 育 产业 的兴 起 已经成 为 社会 发 展 的必 然 需 要 , 中包 其 括竞 技 体 育 、 民族 传 统体 育 、 闲体 育 、 康 体 育 、 休 健 产 业体育等 , 可以统称为大体育 。
弘扬广东党史文化建设广东特色文化强省
先进文化 因子最积极 而生动 的传承 和延续 , 也是广东特色文化 形成过程 中最 具活力 、 最具精神价值的 一 个部分 . 2 党史 文化是广东文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 。文化建设在本质上就是精神建设 。建 没社 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 , 、 关键还 在于弘扬 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广东党史文化所展显 的党 的光辉历史 和党的优 良传统 , 是 中华民族 精神的延续 , 时代精 神的体现 , 是 是最生动 的教材 , 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早期广东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 定理想信念 , 前仆后 继 , 艰苦奋斗 , 书写了广东党史发展的壮丽篇章 , 涌现 出了苏兆 征 、 杨匏安 、 湃 、 彭 叶挺等尤数杰 出
[ 关键词】 广东党史文化 ; 东特 色文化强省 ; 广 建设
【 中图分 类号1D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7 6 (0 1 0 — 16 ( 10 — 4 2 2 1 )4 02 一) 4 广东改革开放 3 多年, 0 经济发展取得 了巨大成就 , 文化发展也取得 了可喜 的进 步。在传统 的观念 里 , 广东文化更 多是指 岭南文化 。事实上 , 东的党史 文化 也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党史文化对我 国社会的影响和广 广 东 文化的提升有着重 要的意义 。因此 。弘扬广东党史文化 , 促进建设 广东特色文化强省 , 是很值得我 们进行 深入研
岭南文化调研报告文字内容
岭南文化调研报告文字内容1. 背景介绍岭南文化是指位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区的独特文化形态。
岭南地区地势崎岖,山峦纵横,民风淳朴,历史源远流长。
本报告旨在对岭南文化进行调研,了解其独特之处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岭南文化特点2.1 地域特色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势复杂,山川壮丽,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岭南人民以山水之间的宜人环境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2.2 禅宗文化的融入岭南地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禅宗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觉醒。
这一思想在岭南地区得以迅速传播并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
2.3 粤剧文化的传承岭南地区的广东省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的粤剧的发源地。
粤剧以其独特的曲艺表演和特色音乐而闻名,深受岭南人民喜爱。
粤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更是带着岭南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着他们的独特文化精神。
2.4 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岭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方面。
岭南民间饱含着家族文化,注重家教家风,弘扬家族的美德与传统。
家族对于岭南人民来说非常重要,是他们强大凝聚力的源泉。
3. 岭南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 旅游业的繁荣岭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们可以在岭南地区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领略到纯朴的民风民俗,体验粤剧和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业的繁荣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岭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当地人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推广,将传统的工艺、技术、艺术带入现代生活中,创造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如陶瓷工艺品、手工艺品等。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岭南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岭南文化繁荣昌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岭南文化繁荣昌盛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落到实处就是要推动文化强省政策。
2010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讨论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要把握大势,与时俱进,肩负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使命。
”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岭南文化。
广东有着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居于全国首位,但是广东的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匹配、不平衡。
究其原因,从内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度不够。
广东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但文化却一直都处于经济的“附属”地位。
广东的文物保护、革命文化的传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创人才的培养等文化建设相比某些省份并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
例如革命文化宣传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相比江西等省份的做法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之处。
二是跟广东人务实、低调的性格有关,只干不说,不善宣传。
广东的文化强省建设,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民生”的建设。
更多是通过加大基础文化设施投入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提升公民文化素质,没有集中资源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和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相比较,湖南省对文化强省的重视非常值得借鉴,去年5月至今,湖南省委书记三次到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调研,亲自挂帅指导湖南台的体制机制改革。
所以文化产业是湖南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占GDP的6.3%,大批文化精品走在全国前列、出口境外。
文化强省政策通过文化让湖南强起来。
三是广东临近港澳,受境外舆论的影响最大,也是中央对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当属全国最严区域之一。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岭南文化繁荣昌盛,实现文化强省战略?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导各文化单位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在文化建设中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文化及其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价值(作用)略论摘要:所谓岭南文化,是指五岭以南的珠江流域地区的文化,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其主干流(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发源地。
在这样广大的地域里的这些省市地区,由于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造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现在人们所共见的各不相同的社会生活状态。
但是,从大文化的视野,也即是从这地域的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共性来说,却又是有着许多相同或相类的特征的。
这些共同的特征或者特质,使五岭以南各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揉合成立独具一格的岭南文化。
关键词:多元性、兼容性、敏感性、争先性、抗打性、斗争性、文化大省、文化观念、文化走向一、岭南文化的发展阶段没有一种文化是无需时间的积淀而独自形成的。
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经历了多个阶段。
依目前关于岭南文化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本文把岭南文化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汉朝,以广信为中心地带。
秦以后,由于秦始皇时在桂北开通灵渠,使长江水经过湘江、漓江,同珠江的贺江相同,开辟了南北交通要道,使中原经济、文化由此而进入岭南,促进了岭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整个岭南地区自此逐步繁荣了起来。
汉以后,交通的便利使岭南的经济、文化越发繁荣,初步形成了以广信为中心、初步发展的岭南文化。
第二阶段:唐宋时期,以肇庆、曲江、广州为中心地带。
唐宋时期,儒家文化及佛学文化蓬勃发展,在唐朝各家文化兼容并蓄、和睦发展,在宋朝儒家理学成为主流文化。
代表这一阶段岭南文化意识的人物有:唐代著名诗人和宰相张九龄、南来诗人和政治家韩愈、刘禹锡、苏轼、杨万里、文天祥和书画家米芾,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著名的宋代清官包拯及代表革新佛学思想的六祖慧能等等。
这些人物都是岭南文化在这一阶段兴盛的标志。
第三阶段:在于明代。
代表这一阶段岭南文化兴盛发展的标志有从澳门进入肇庆的传教士利玛窦,著名岭南学者陈白沙、屈大均,以及明末时期以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启蒙思想。
此时,中原、本地、海外的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融,既具有岭南特色又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
第四阶段:清末民初的近代社会。
这一阶段是岭南文化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阶段,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革命,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黄埔军校、中山大学、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等,都是岭南文化兴旺发展的标志。
而且,这些代表人物的行动和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的思潮的引导起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文化、社会都在飞速的变化之中。
岭南文化在这一阶段融合了西方文化,加入了先进的现代意识,伴随着经济腾飞,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岭南文化的特质岭南文化是以珠江流域为中心,属于江河文化。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珠江水系是由多条江河汇聚而成的,不同的支流孕育了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性的文化。
岭南地域的中心——广州,曾经作为我国对外的通商口岸,汇聚了来自海内外各种各样的文化,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商业文化。
纵观岭南文化的整个发展阶段和情况,可提炼出以下岭南文化的特质:(一)多元性和兼容性就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来看,多元性和兼容性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
长江、黄河都是由众多细小的支流汇聚而成,不同的流云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然而水陆交通的便利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从而使各流域文化兼容吸收了其他文化,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由此可以体现。
我们再把这个文化范围缩小到以珠江流域为中心的岭南文化,珠江同样具有多条河流汇聚的特征,交通上也同样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然而,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这一特质比中华民族文化拥有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特质体现了更为全面和明显。
在纵向的文化交流上,汉时期的岭南文化主要以岭南土著文化为主,“南蛮”、“南越野人”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汉武帝统一岭南,以强制性手段统一了岭南分散的土著文化,以北方正统文化对岭南土著文化进行教化,但是由于岭南文化本身具有的南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北文化无法彻底改变其原本特点,因而岭南文化和北文化开始出现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的情况,这一情况体现出了岭南文化的强烈的兼容性。
在多元性上,岭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沿海而立,在明清时期作为与海外通商的重要关口,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受到海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影响,不仅仅在地域上形成了独特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还拥有代表不同阶级的先进文化。
这体现了岭南文化自身突出的多元性。
(二)敏感性和争先性正如上文第一大点“岭南文化的发展阶段”中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岭南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到第五阶段都拥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杰出人物。
如唐朝张九龄、莫宣卿、韩愈,宋朝苏轼、包拯,明清陈白沙、屈大均、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等等,他们均是各自领域里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积极争当改革前锋的代表人物。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以广东中心的岭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敏感的触觉捕捉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走在人前,成为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岭南各时期的杰出人物和岭南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情况,凸显出了岭南文化别具一格的敏感性和争先性,这一特质同时也是广东地区在改革的浪潮中,包括清末民初时期引领风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抗打性和斗争性岭南地区属于丘陵地貌,山水相间,又处于沿海地区,海岸线狭长,整个地域迎着南海打开,夏秋时节经常受到东南季风影响,导致丘陵地区水灾、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以及沿海地区海难的频繁发生。
这一因素磨砺了岭南人的意志,锻炼了岭南人对于灾难和困难步步逼近的抗打能力和适应能力。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黄飞鸿和叶问等武术大家的爱国抗争、岭南人民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救灾能力和重建能力,无一不凸显出岭南人自身特有的永不屈服的抗打性和斗争性。
现今,广东省政府开展的“三打两建”行动无疑把岭南文化特有的抗打性和斗争性付诸实践。
三、实现岭南文化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价值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在经济上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但是在文化发展上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要达到“文化大省”的目标,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文化大省”。
“文化大省”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关于它的内涵,我们可以参考《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该《决定》在关于“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部分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与建设经济强省相适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大省。
努力使广东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镇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围绕这些目标,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这些表述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虽然广东省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速度和力度及其成绩在全国来说是名列前茅,但是它还远远达不到“文化大省”的标准,其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文化体制等等还不够完善,以及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岭南文化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应用到广东省“文化大省”的建设当中来。
本文对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建议如下:(一)在岭南文化观念上,进行明确定义和大力推广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树想要茁壮成长,就一定离不开本土文化之土壤。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因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程度,离不开其本身的文化环境。
以香港为例子,香港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经济蓬勃发展,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发达的经济,庞大的人口,狭小的面积,这些因素推高了香港的物价,港人慢慢地开始了高速而紧凑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整个文化环境就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从而换取高质量的生活。
而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香港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勤劳勇敢品质,又吸收了欧美文化的创新精神,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本港文化——勤劳务实,勇于创新。
而本港文化已经深深的渗入到香港人的骨髓中,港人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作为香港人就应当不甘落后,走在人前,引领潮流,成为成功人士。
香港民众的这种奋斗不息的个人意识的形成与香港政府的宣传密不可分。
参照香港方面的经验,广东省应当加大对岭南文化的研究力度,对其分散的文化概念进行汇总,让广东人民在其中找到共同的文化归属感,产生一种“身为岭南人”的意识。
这一种文化归属感对人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提高人民工作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岭南文化走向上,以批判思维进行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路径,应当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广东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也应该要对岭南文化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进行一次风暴性的思考。
对于岭南文化自身拥有的优秀特质(如上文所述),我们要进行保留以及发扬,对于岭南文化的劣势,我们要勇于摒弃。
历史上的岭南人确实做出了许多影响力巨大的改革运动,但大部分从结果上说来都是失败的。
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等等,这些运动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所发起的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
这一不彻底性也是岭南文化自身带有的一个负面特质。
广东省想要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就必须革去这一负面因子。
广东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确实是创造了许多经济上的奇迹,但是一旦停滞在这一层面,不再继续深入改革开放,不彻底地改革开放,广东省也必然会落于人后,重蹈历史覆辙。
因此,建设文化大省,必须把握好岭南文化走向,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良性发展,批判继承,使其作用于文化大省的建设中。
1参考文献:《珠江文化论》——黄伟忠著,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论“岭南广东,文化广东,价值广东”》——邓萧文著,南方报社2010年“文化强省E周刊”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