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

合集下载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护理。

方法10例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为(15~20)×10﹣6,疗程为24h~7d.。

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患儿心率血压,动态血气,氧合指数变化,重点加强一氧化氮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气道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结论机械通气配合一氧化氮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

标签:一氧化氮;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可由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所致[1],病死率高达40%,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

近来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获得良好效果,使病死率大为下降。

现对我科NICU 2012年1月~2013年9月起10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PPHN应用机械通气配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胎龄33~40w,出生体重2200~3700g,均为生后1d入院。

原发病分别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5例,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青紫,与低氧血症的程度不相平行。

入院后经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动脉导管或卵园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1.2方法确诊病例采用机械通气配合NO吸入通气方式为SIMV或HFO模式,PaCO2目标值为30~35cmH2O(IcmH2O=0.098KPa)。

NO气源由上海诺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PMa)提供。

通气质量流量控制仪调节流量,加入呼吸机输出环节路内(湿化器前)并使用NO×BO×PLUS型NO和NO2监测仪(英国)监测NO和NO2浓度患儿呼出的气体经特制管道排出室外。

一氧化氮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一氧化氮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一氧化氮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iNO)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 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 ppm,平均气道压力为(12.7±2.7)cm H2O(1 cm H2O=0.098 kPa)。

动态观察NO吸入前、后30~60 min及12~24 h体循环氧合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并动态作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MPBFV)、心输出量(CO)、血压及心率的测定。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4,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综合治疗入院后均予保温、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循环不良时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维持心血管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等。

1.2.2 机械通气根据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确诊后,酌情给予吸氧或者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

先予气管插管,予气囊面罩加压给氧1~2 min后拔管,迅速连接NCPAP,初调参数设置为氧浓度40%,氧流量8 L/min,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1 cm H2O = 0.098 kPa);观察组:予常规机械通气,初调参数为:吸气峰压(PIP)20 cm H2O,PEEP 5 cm H2O,呼吸频率(RR)40次/min,吸气时间(TI)0.4 s,氧流量8 L/min。

1.2.3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出生后30 min内在产房应用小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100 mg/kg(意大利Chiesi Farmaceutici SpA公司提供)气管内给药,取仰卧位,首先清洁患儿呼吸道,药物复温至37℃并摇均,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滴入气管插管,用时3~5 min,同时气囊正压给氧,匀速拍击胸部使药物充分弥散,可根据病情需要用药1~3次,每次间隔12 h。

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进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麻醉科(230001)杨佳方才[摘要]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体内血管内皮扩张因子,NO吸入可选择性地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动血脉氧合,常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肺动脉髙压形成机制和NO作用机理,以及NO吸入用于治疗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等方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一氧化氮;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用手术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治疗或缓解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显得犹为重要。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术中吸入髙浓度的氧,使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和正性肌力药物,麻醉期间给予充分的镇痛、镇静和肌松,以及过度通气和改善碱中毒等。

近年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吸入治疗PAH的效果得到肯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文献,就NO 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PAH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PAH形成的病理生理1.1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⑴ 肺循环包括右心室、肺动脉、毛细血行及肺静脉,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其血流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压力低:正常情况下肺血管压力约为主动脉压力的1/7-1/10:②阻力小:正常人肺血管阻力约为体循环阻力的1/5-1/W:③流速快:肺血管接受心脏搏出的全部血液,但英流程远较体循环为短,故流速快;④容量大: 肺血管床而积大,可容纳900ml左右血液,约占全身血量的9%。

缺氧引起时,肺动脉外膜的增殖变厚,使血管顺应性下降,限制了血管的扩张,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

1.2 PAH形成的病因1.2.1发病机制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和结构重建是PAH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探讨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探讨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7-09-30T14:40:16.5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3期作者:曾琼[导读]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安全系数高,优势明显。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6550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100名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实验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吸入一氧化氮联合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8%,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体循环收缩压(SBP)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实验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安全系数高,优势明显,血气和血压指标改善明显,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吸入一氧化氮;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肺血管松弛作用发生障碍,肺循环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因此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类症状,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发病率为0.1%—0.2%,若救治不及时,病死率甚至可高达50%[1]。

由于新生儿自身抵抗力的原因,其患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差,本病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法相对缺乏,近年来国内外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方面取得许多进展,如应用吸入一氧化氮及高频振荡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存活率[2],本次研究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儿科呼吸科一氧化氮的使用

儿科呼吸科一氧化氮的使用

一氧化氮的使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1科贺芬萍第一部分: NO的临床应用概括一、一氧化氮的药理作用:1、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内2、.调节血压灌注:一氧化氮对心肌收缩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许多末梢神经也可通过一氧化氮相关机制发挥神经源性血管舒张作用,影响器官如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血液供应。

3、.神经递质作用:4、.抗炎作用:5.、.对出凝血机制的影响:6、其他:可扩张支气管,也可保护由其他反应性中间产物,如超氧化物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所引起的氧化性损害。

二、应用指征1.肺血管张力异常的疾病如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 2.对缺氧的足月儿或近足月儿(胎龄≥33周),在进行机械通气及吸入氧浓度为100%条件下,若氧合指数仍≥25或PaO2<100mmHg,3.早产儿出现上述情况可试用,但效果差于足月儿。

三、吸入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及使用方法:1.气源:常用氮平衡之气源,一氧化氮浓度为800ppm,也可用450ppm浓度的气源。

气源应严格按照GMP的标准生产制备,属于医用级。

2.连接方法:可与人工呼吸机一同使用,也可通过面罩吸入。

3.第一种方法:经减压后,一氧化氮气源通过高精确度的转子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或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调节,经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管道,以较小的流量加入到呼吸及管道的新生儿吸入端,位于湿化器前或后。

一氧化氮所需浓度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NO钢瓶输出流量=呼吸机流量÷【(钢瓶NO浓度÷需要的NO浓度)—1】4.第二种方法:先将NO气体与N2经混合器1混合,再将混合气体连接到人工呼吸机空-氧混合器2的空气输入端,通过调节混合器1和混合器2而取得所需的NO浓度。

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因为该方法只需要较小的NO输出流量,能节约相对较昂贵的气源,同时一氧化氮与氧接触时间较短,可减少NO2的产生。

5.废气净化:呼气阀排气口连接较粗的软管,将废气排出室外。

四、气体浓度监测方法:NO吸入浓度除根据浓度稀释公式外,尚需根据浓度监测数据最终确定,尤其是NO2毒性大,更需要监测。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是一种用于治疗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以下是一氧化氮的说明书:
药品名称:吸入用一氧化氮
通用名称:一氧化氮气体
适应症:吸入用一氧化氮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症(PPHN)和成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症(ARDS)的药物。

使用方法:
1. 一氧化氮必须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必须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如专门设计的吸入治疗系统。

2. 使用前,请确认患者不对一氧化氮过敏。

3. 一氧化氮仅限吸入使用,不得用于其他途径。

4. 使用前确保气体供应系统正常工作,确保适当的剂量和流速。

5. 推荐的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而异,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注意事项:
1. 一氧化氮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必须保持充足的氧合和适当的氧气浓度。

2.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和血红蛋白饱和度。

3. 一氧化氮可能会引起中毒,如有副作用出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处理。

4.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严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一氧化氮。

5. 一氧化氮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务必告知医生所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以上仅为一氧化氮的简要说明书,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在使用一氧化氮之前,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和与医生或专业药师进行咨询。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指南(2019版)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指南(2019版)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指南(2019版)胎儿肺循环阻力较体循环阻力高,呈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状况。

新生儿出生后血液循环从“胎儿型”过渡至正常“成人型”,肺循环压力和阻力下降,但有多种疾病可引起此过程障碍或逆转,致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伴有体循环血管阻力正常或者下降,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持续存在,称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又称为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PFC),表现为机体持续缺氧和发绀,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循环、呼吸衰竭。

PPHN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常见重症。

在发达国家,一氧化氮(nitrix oxide,NO)吸入已成为PPHN的常规治疗手段。

NO是无色小分子气体,是生物体内第1个被证实的气体信息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NO具有舒张血管、降肺动脉压力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途径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

NO激活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后者经蛋白激酶G引起多种蛋白质磷酸化;进而抑制钙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内钙库向外释放,抑制三磷酸肌醇的产生、阻止三磷酸肌醇触发钙离子从肌质网中向胞浆释放,激活细胞膜上的钙泵、加速钙离子外排。

同时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减低,肌细胞膜上钾通道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血管扩张。

由于特定原因,NO在我国NICU 应用滞后。

因此,迫切需要正确使用NO的指南性文件,以保障治疗安全和效益最大化。

本指南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的方法,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等级。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刘爱燕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刘爱燕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刘爱燕发布时间:2023-07-05T07:30:22.97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7期作者:刘爱燕[导读]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74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展开分析,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成2组,对照组(n=33)新生儿给予一氧化氮吸入,研究组(n=41)在此基础上联合高频振荡通气。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7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摘要: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74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展开分析,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成2组,对照组(n=33)新生儿给予一氧化氮吸入,研究组(n=41)在此基础上联合高频振荡通气。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7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状态,减轻肺损伤,维持气道压稳定,具有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一氧化氮吸入;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多继发右心衰竭,合并肺血管病变,具有较高致死率[1]。

辅助疗法联合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旨在纠正新生儿低氧血症,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血压指标,改善肺微循环障碍,加大心脏血流量。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中的应用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中的应用
特性
FeNO水平能够反映气道炎症反应程度 ,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 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仪,用于测量呼出气中的一氧化氮浓度。
检测步骤
受检者先进行呼气清肺,然后以恒定速度持续呼气至检测仪中,仪 器会实时显示一氧化氮浓度数值。
影响因素
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状况 等,需进行校正。
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也可能升高。
肺动脉高压
03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可能降低,可能与肺血
管阻力增加有关。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检测设备的便携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设备正朝着更小、更轻便 的方向发展,方便患者随时随地接受检测。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检测 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
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通常成年人正常值范围为5-20 ppb(parts per billion),儿童略低。
异常值提示:FeNO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气道炎症反应增强,常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 疾病。FeNO水平降低则可能表示气道炎症反应减弱或缓解。
02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哮喘的关 系
无创检测技术的研究
目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需要通过取样器收集气体,未来研究可 能探索更加无创、便捷的检测方法。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临床实践中的展望
早期诊断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能成为哮喘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 于及时开始治疗和管理。
病情监测
通过定期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有助于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脂溶性,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可以快速透过细胞膜扩散,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是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

外源性吸入时,NO 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为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长达二十余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并且应用范围逐渐拓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重症肺炎、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心力衰竭和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等急危重症并取得良好效果。

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疗法在临床使用时通常使用百万分之一单位表示气体浓度(×10-6),常见设备采用ppm(parts per million)来表示计量单位,与国际标准单位质量-体积浓度(即mg/m3)之间的简化换算公式为: Y=30/22.4·X,式中Y 为NO 以mg/m3 表示的浓度值,X 为NO 以ppm 表示的浓度值[1]。

建议选择医用NO 气体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iNO 设备根据气体来源可分为传统高压气瓶类和即时发生类: 高压气瓶类iNO 设备传统上称之为“NO 气体流量控制仪”,使用含氮气/NO 混合气的高压气瓶作为NO 气体的来源,国内已有钢瓶存储的医用NO 气体作为吸入制剂获批,但适应证仅限于新生儿; 即时发生类是将NO 即时生成、NO 输送和监测模块整合的iNO 医疗设备,全球范围内共有四氧化二氮裂解法、电化学催化还原法和高压电弧放电法三种技术路线,其中后两种方法学国内已有相应设备获批用于临床。

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

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

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1.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 255031;2.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内科山东淄博255000【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临床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70例,依据就诊序号奇偶表现均分2组,35例常规吸氧治疗患儿为对照组,另35例采取吸氧联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肺出血率、机械通气时间等。

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观察组肺出血率低(2.86%<11.43%)、机械通气时间短[(107.5±30.4)<(176.8±43.1)],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论:呼吸机辅助吸入一氧化氮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且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出血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吸入一氧化氮;低氧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危重疾病的一种,因患儿存在实质性肺部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患儿换气功能障碍,严重危机新生儿生命,死亡率较高。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属特殊呼吸治疗方式,对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选取我院收治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70例参与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经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后,排除左心衰、肺出血、呼吸道畸形、气胸等病症,且均满足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患儿就诊序号的奇偶数表现,将患儿均分2组,观察组35例,女14例、男21例,日龄0-28(11.8±4.5)岁,体重1.54-4.27(2.12±0.46)kg;对照组35例,女15例、男20例,日龄0-27(12.1±4.3)岁,体重1.57-4.18(2.23±0.47)kg;对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组间差异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

吸入用一氧化氮说明书一、产品描述吸入用一氧化氮(下称一氧化氮)是一种用于医疗用途的气体药物。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吸入用一氧化氮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以及其他肺血流失调节障碍相关疾病。

二、适应症1. 新生儿缺氧导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流动力学稳定;3. 当病情严重,而又难以机械通气或其他常规治疗时,可以考虑吸入用一氧化氮治疗。

三、禁忌症1. 已确认或怀疑存在反应性肺血管病变;2. 患有皮肤坏死性筋膜炎;3. 吸入用一氧化氮对患者存在明显的过敏反应。

四、使用方法1. 设备准备:使用吸入用一氧化氮之前,应确保吸入设备具备以下条件:配备可调节浓度以控制一氧化氮气体浓度至20-100 ppm的系统;2. 吸入方式:将一氧化氮通过合适的气体传输设备,如质子库或玻璃管道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3. 浓度控制: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和需要,调整一氧化氮浓度。

五、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前需确保吸入设备的安全性、功能完整性以及气体纯度;2. 一氧化氮在使用中应严密监测,并定时记录一氧化氮浓度;3.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调整一氧化氮浓度;4. 吸入用一氧化氮只能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5. 若出现一氧化氮控制浓度不足或过量引起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六、不良反应和风险1. 频繁或剧烈的喷嚏;2. 咳嗽和呼吸管刺激;3. 低氧血症和低氧供应差异;4. 发生肺不张或通气不足;5. 潮气量过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

七、储存和运输1. 吸入用一氧化氮要储存在压力类气瓶中,需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剧烈震动和碰撞;2. 存储环境应凉爽、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八、包装规格和有效期吸入用一氧化氮的包装规格和有效期应遵守相关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九、总结吸入用一氧化氮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气体药物。

合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在近年来,一氧化氮的吸入治疗技术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一氧化氮的作用原理、吸入治疗的历史发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旨在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原理。

首先,将介绍一氧化氮的作用原理,解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其次,将追溯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历史发展,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演变过程。

最后,将探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从而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潜在效果。

通过这三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原理,通过介绍一氧化氮的作用原理、历史发展以及应用领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机制。

同时,我们也将分析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信息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正文2.1 一氧化氮的作用原理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气体,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作用。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其生理功能:1. 血管扩张作用:一氧化氮能够渗透血管内皮细胞并激活鸟嘌呤环酶,使得环磷酸鸟嘌呤(cGMP)的生成增加,从而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改善组织血液循环。

2. 抗炎作用:一氧化氮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对一些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PPT演示课件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PPT演示课件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技术指标
• 主要参数 • 治疗气中一氧化氮浓度控制:
与对应呼吸机参数值和NO标气浓度相关,最大可以 配出的NO浓度为80ppm • NO标气输出流量控制:0~950ml/min连续可调 • 监测范围:NO 0~100ppm; NO2 0~10ppm; • 监测准确度:±5%F.S • 监测报警点:NO为80ppm,NO2为5ppm • 显示分辨率:浓度监测 0.1ppm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连接NO供气管至减压器(推动连接器的雄接头到减压器上 的雌接口
• 确保仪器前面的流量控制是关闭的(完全地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连接INOSYS到有良好的接地电源插座
• 打开仪器背后的开关,这就意味着INOSYS待机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
• 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一氧化氮吸入装置 • 一氧化氮吸入的技术操作 • 治疗中的监护与管理 • 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适应症
• 伴有肺血管张力异常的疾病,如PPHN。 • 对缺氧的足月或近足月儿(胎龄≥33周),在进行
机械通气及吸入氧浓度为100%的条件下,若氧合 指数仍≥25或PaO2仍<100mmHg。 • 先心病手术指征及预后评估:术前对肺动脉压和 肺血管阻力的测量以及对肺血管收缩性的可逆性 评估,对于决定术式和评估长期预后是必要的; 若术前存在优异的NO吸入反应性,则提示患儿术 后对NO吸入的反应和预后良好。 • 如早产儿出现上述情况时亦可考虑应用NO吸入治 疗,但其效果差于足月儿。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适应症
• 目前,临床吸入NO疗法已被学术界充分肯定,广 泛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炎、肺水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吸入 性肺损伤等危重急症,特别是临床常规机械通气 (CMV)效果不好的呼吸衰竭病人吸入NO后可迅速改 善症状,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吸入一氧化氮治疗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吸入一氧化氮治疗
1 PPHN 发病 机 制 肺血管张力通 过肺 内皮细胞产生 的血管收缩物质 (内皮
素一1、血栓 素一A 及 5一羟色胺 )和血管扩张物质(前列环素及 NO)来调节平衡 。急性缺氧时体循环末梢血管扩张 ,而肺血 管收缩。若遇环境应激(如长 时间缺氧 )或内皮 素功能障碍 , 肺血管舒张 和血管收缩物质的平衡会 被破坏 ,从而引起肺血 管 收 缩 。 动 物 模 型 已 经 证 实 一 氧 化 氮 一环 鸟 苷 一 磷 酸 (cGMP)、前列环素一环腺 苷一磷 酸(cAMP)和 内皮 信号途径在 PPHN血 管 异 常 中起 着 重 要 的 作用 埘。PPHN可 以 引起 持 续 性 肺动脉 内皮细胞 (PAEC)损伤 ,抑制 PAEC和血管生长 ,并下 调 血管 内皮生长 因子 (VEGF)和 内源性 NO合酶蛋 白 ,而 VEGF和 NO能促进 PPHN的肺 动脉 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生 成[31。生后几天内源性 NO合成受限及内皮素一1水平升高可 导致新 生儿 肺动脉高压 ,因内源性 NO不但 扩张血 管 ,还 能 稳 定新 生儿 的肺 循 环 。
3 iNo 治 疗 Pl’I 动物 实验 PPHN 的主 要 治 疗 方 法 是 选择 性 扩 张 肺 血 管 。 当 NO 以
气 体 形 式 经 呼 吸道 吸人 后 能 舒 张肺 血 管平 滑肌 ,而 进 入 血 液 的 NO很 快 被 灭 活 ,使 体循 环 血 管不 受 影 响 。iNO 的临 床 实 践 证 明:它能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 ,能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动 物实验 中 iNO能提高气体交换和促进肺结构发育 。Kusuda 等嘶旰究表 明在肺 高压 动物模 型中 ,即使 在肺表面活性 物质 缺乏时 NO也是一种有效 的肺动脉血管扩张剂。Porta等【 通 过研究羊肺动 脉高压模 型发现 :口服或雾化吸人西地那 非可 扩 张肺 血 管 ,作 用 与 iNO相 同 ,而 当 两者 联 合 应 用 能 更 大 程 度地降低肺血管阻力 ,这 为临床治疗 PPHN提供 了更多可供 选 择 的 方 法 。

最新: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中应用-文档资料

最新: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中应用-文档资料

➢ 高铁Hb的产生:高铁Hb明显增高时(如大于3%), 可能会造成肺水肿等病变,此时可静脉滴注维生素C 500mg或美兰溶液及进行输血治疗。吸入NO时必须 严密监测高铁血红蛋白水平。
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 产生氧自由基:NO可与分子氧反应形成氧自由基, 引起脂质过氧化,抑制线粒体功能,损伤DNA,最 终引起潜在的组织损伤和程序性死亡,导致PS及其 相关蛋白质损害。
➢ 先天性膈疝患儿不应常规使用iNO。(证据等级1A)
➢ 建议iNO起始剂量为20ppm。(1A)
➢ 在给予iNO后30~60分钟通过PaO2或OI是否改善判断其 治疗效果,如无明显改善则应停止iNO治疗。(1A)
➢ 对于有肺实质疾病的新生儿,建议在使用iNO前应确认 肺泡复张良好。(1A)
➢ iNO治疗有效时应尽量维持最低有效浓度。(1A)
➢ 常频通气时,iNO输出端应与加湿器干燥端相连接。(2C)
➢ 在常频通气时,监测探头应连接呼吸机的送气端,位于INO的输 出端的下游,与患儿端的距离应不大于15cm。(2C)
➢ 应该在iNO输出回路的下游监测FiO2。(2C)
➢ 在iNO治疗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儿/呼吸机系统的参 数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以维持(患儿)所需要的 设置。(2C)
➢ NO可作为退行性信使,通过细胞膜扩散,进一步刺 激谷氨酸分泌,加重脑损伤。
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NO依赖:在治疗中不能将NO浓度降低,或在停止 吸入NO后,氧饱和度下降超过10%或低于85%时提 示为NO依赖。考虑到长时间NO吸入可以抑制内源 性NO产生,对难以撤离者,可考虑加用潘生丁治疗。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 高铁血红蛋白升高超过5%时应暂停INO治疗。(2C)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探究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探究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一氧化氮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效果。

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9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患儿均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低血压、肺炎、心力衰竭、败血症)发生率 4.35%小于对照组17.39%(P<0.05)。

结论:PPHN采用一氧化氮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血气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血气指标;并发症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属于常见新生儿急危重症,死亡率在40%-50%[1]。

临床多采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疾病,临床验证该方案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有研究[2]指出,为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应在PPHN治疗期间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调节患儿身心健康,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

基于此,对比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92例PPHN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女比为26/20,胎龄36-42周(39.38±0.89)周,病程5-43h (24.24±8.79)h。

观察组男女比为25/21,胎龄36-42周(39.23±0.81)周,病程5-44h(24.50±8.71)h。

上述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新生儿娩出子宫后,迅速清理患儿呼吸道。

若患儿存在胎粪吸入综合征,需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利用导管将被胎粪污染羊水全部吸除。

采用生理盐水对患儿气管进行反复冲洗,为患儿提供吸氧治疗。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药物与临床/Drugs and Clinical Practice一氧化氮吸入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沈雯雯 (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61699)摘要:目的 分析一氧化氮(NO)吸入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

方法 选取开远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西地那非)与观察组(同时联合NO吸入治疗),每组15例。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24、48和72 h后的肺动脉压(PAP)。

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5);观察组治疗24 h PAP是(75.32±3.28)mm Hg,48 h PAP是(61.02±2.53)mm Hg,72 h PAP是(43.98±3.28)mm Hg,低于对照组(t=3.302/7.324/3.753,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0.23±15.02)h,住院时间(12.43±3.27)d,低于对照组(t=7.382/5.751,P<0.05)。

结论 NO 吸入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快康复,改善肺动脉高压,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NO吸入;西地那非;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Nitric Oxide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Sildenafil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SHEN Wenwen(Kaiyuan People's Hospital,Hani-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onghe,Yunnan 66169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NO)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sildenafil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30 cases of neonatal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Kaiyu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作者简介:沈雯雯,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早产儿生命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如使用标准的SLE患者回路插入连接器配件如下图移动回路 的吸气肢部分,红色限制装置作为开始端,在湿化器温度探 头作为终端,使用合适接口配件替换。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按INOSYS前面的待机钮。
• 在5秒后, 仪器将会显示出以下状态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技术指标
• 主要参数 • 治疗气中一氧化氮浓度控制:
与对应呼吸机参数值和NO标气浓度相关,最大可 以配出的NO浓度为80ppm • NO标气输出流量控制:0~950ml/min连续可调 • 监测范围:NO 0~100ppm; NO2 0~10ppm; • 监测准确度:±5%F.S • 监测报警点:NO为80ppm,NO2为5ppm • 显示分辨率:浓度监测 0.1ppm
• 设置压力在1 bar*,经典的气瓶浓度为1000 ppm.。(*注意: 如安装压力固定输出的减压器,打开减压器,根据气瓶上输 入的压力, 而实际输出压力会有所变化)
• 连接患者回路到呼吸机 • 如使用SLE NO患者回路,连接至INOSYS如下图所示。连
接积水杯到患者输入端,把细菌过滤器连接到INOSYS侧边 的NO输出端。
治疗中的监护与管理
• 一般监护 • 检查和记录NO气瓶量表上的读数,监测气瓶的剩余
气量,计划更换气瓶的最佳时间 • 持续监测呼吸机管道送气口靠近患儿的NO和NO2浓
度,测量前需用标准NO/NO2气体来将仪器校正 • 定期检查所有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泄漏 • 定期监测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一般于开始治疗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操作
• NO撤离:大多数新生儿需iNO≤5days;在PPHN患 儿血氧改善,R-L分流消失,FiO2降为0.4~0.45,MA P<10cmH2O时可考虑撤离NO;在吸入浓度较高时, 可每4小时降NO5ppm;在撤离时如氧饱和度下降超 过10%或其值低于85%,NO应再增加5ppm;也可在 开始吸入浓度即为20ppm,4小时后直接降为6ppm, 维持至24小时再撤离.对难以撤离者,加潘生丁或Za prinast可能有助于NO撤离。
治疗中的监护与管理
• 对VLBWI若出现严重低氧性呼衰而需进行NO吸入 治疗时,虽氧合明显改善,但其死亡率仍很高,存 活者中,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也很高。因此NO 吸入对早产儿的治疗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NO吸入对重症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似乎无效,相 反有可能增加重度颅内出血风险,而晚期吸入NO 则不能预防BPD发生;对轻症早产儿,早期常规吸 入NO有可能降低重度颅内出血风险和提高无BPD 早产儿成活率;对因氧合差而进行NO吸入治疗的 早产儿,若出现气漏或无初始反应则预后差,可能 导致死亡。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技术指标
• 安全性能 • 治疗仪根据参数设置值控制NO标气的输出流量,
且实时监测NO标气输出流量的大小。NO标气与 呼吸机治疗气混合后得到含一定浓度NO的治疗气, 从混合后的治疗气中取样一部分监测其NO和NO2 浓度,保证治疗气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如果NO2超 出安全范围,则治疗仪立即报警并关闭质量流量控 制器,停止输送NO标气。但并不影响呼吸机的工 作,患者可继续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吸入装置
• 一氧化氮治疗仪 •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
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 • SLE3600 INOSYS一氧化氮治疗监护系统
英国SLE公司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
与呼吸机联用型
列车型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
•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是佛山分析仪有限公司与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经长期实验研发的产品。该治 疗仪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97年获得军 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 品。
BG-95一氧化氮治疗仪-工作原理
• 本治疗仪具备配气和监测两大功能: • 气体配制
自动控制系统依据参数设定值给质量流量控制器以 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NO标气输出流量,NO标 气与呼吸机治疗气混合后组成含一定浓度NO的治 疗气给患者治疗。 • 气体监测 监测部分对混合气体部分取样,用电化学传感器监 测取样气体中的NO和NO2浓度,并将监测到的浓 度值在液晶屏上显示。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操作
•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PPHN对NO吸入的不同反应) • 无效,指NO吸入后OI下降小于25%或吸入氧浓
度下降小于0.1。 • 初始有效,但改维持剂量36h仍无效。 • 对小维持剂量持续有效。 • 有效,但依赖大剂量。
• 一般而言,NO吸入对肺血管痉挛所导致的PPHN 效果较好,对心功能不良或肺小血管肌层增生所 引起的PPHN效果较差。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连接NO供气管至减压器(推动连接器的雄接头到减压器上 的雌接口
• 确保仪器前面的流量控制是关闭的(完全地顺时针方向旋转)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连接INOSYS到有良好的接地电源插座
• 打开仪器背后的开关,这就意味着INOSYS待机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适应症
• 目前,临床吸入NO疗法已被学术界充分肯定,广 泛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炎、肺水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吸入 性肺损伤等危重急症,特别是临床常规机械通气 (CMV)效果不好的呼吸衰竭病人吸入NO后可迅速 改善症状,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前、开始治疗后1和6h,各监测一次,以后每天监 测一次,当改变NO吸入浓度时需再次监测 • 环境中NO和NO2浓度监测 • 血小板计数监测。
治疗中的监护与管理
• 治疗失败:吸入NO后PaO2低于10.7kPa(80mmHg)的 时间超过1h,或吸入时间已超过30min而PaO2仍低于 5.33kPa(40mmHg),或超过2h仍低于8.00kPa(60mm Hg)。
SLE3600 INOSYS一氧化氮治疗监护系统
SLE3600 INOSYS-主要功能
• 报警 • 打印选择 • 环境NO2监测带报警 • 流量减低的高压报警 • 最新超长寿命的氧电极 • 简易定标,校准 • 适用于SLE呼吸机及其他品牌的呼吸机 • 内置后备电池 • 监测NO和NO2
NO治疗仪气路连接示意图(与呼吸机联用型)
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 NO依赖:在治疗中不能将NO浓度降低,或在停止 吸入NO后,氧饱和度下降超过10%或低于85%时提 示为NO依赖,应对患儿重新吸入5ppm的NO,并 在其稳定30min后,增加吸入氧浓度(FiO2)0.40, 然后才再次撤离NO。考虑到长时间NO吸入可以抑 制内源性NO产生,对难以撤离者,应考虑加用潘生 丁治疗。
治疗中的监护与管理
• 评价NO吸入对氧合作用影响常采用OI来表示,即根 据其动态变化判断其疗效。OI=平均气道压力×吸入 氧浓度体积分数×100÷动脉氧分压。其他监测指标 如血压、经皮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有条件时监测 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心输出量。
•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以连续多普勒测定三尖瓣返流 速度并计算肺动脉压;以脉冲多普勒测定左/右肺动 脉平均血流速度(MPBFV)的动态变化,对选择N O吸入治疗的适应症及进行疗效评价具有较大指导价 值。
• 一般>20ppm称为高剂量,5ppm称为低剂量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操作
• 应用时间:NO吸入治疗的起效时间有个体差异,其 应用的持续时间同样也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个体反 应(包括疗效和潜在的毒副作用)而定。通常应用1 ~2d后中止,但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数十天,治疗 有效者,NO吸入时间平均为44h。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禁忌症
• 对有出血倾向者,尤其是已有血小板减少或颅内出 血者,应谨慎应用NO吸入治疗。
• 对已存在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对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具有遗传敏感性人群,应禁忌应用NO吸入治疗。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吸入装置
• 气源 • 常用氮(N2)平衡之气源,NO浓度为800ppm
(800×10-6),也可用450ppm浓度的气源。气源 应严格按照GMP的标准生产制备,属于医用级。
• 按继续钮(左),如20秒内未按继续钮, 仪器即自动启动。
• 连接SLE呼吸机报警电缆到INOSYS和SLE呼吸机之间(可选 配)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操作
• 常用浓度:NO吸入的常用浓度为10~80ppm,亦有 人认为应用5~20ppm即可。应尽可能用较小的剂量 来达到临床所需目的。 Finer和Barrington(revie w) :对缺氧性呼吸衰竭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NO 吸入浓度20ppm较为合适,对儿童则10ppm较为合 适。对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RDS,可以在应用肺 表面活性物质无效而又经彩色B超证实存在肺动脉高 压时吸入NO,一般认为其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均在 5ppm左右。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技术操作
• 浓度监测方法:目前较多采用电化学法测定,具有 精确、可靠、体积小和价廉等特点,其测量范围也 完全能满足临床应用需要。该仪器分别有NO、NO2 两个传感器,连接于呼吸机湿化器后的近患者端。 仪器使用前应采用标准的NO、NO2气体及零点定标, 常用NO定标浓度为80ppm,NO2定标浓度为10p pm。
NO治疗仪气路连接示意图(与呼吸机联用型)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在使用前, 确定此仪器已校准。 • 连接减压器与NO气瓶。确定安装前, 减压器巳关闭。(注意:
确保安装是清洁和干燥的且PTFE垫圈的位置正确)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仪器操作
• 打开气瓶,如漏气,关上气瓶,密封连接器后再次打开气瓶。 • 连接在INOSYS背盖上的一氧化氮供给接口
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 氧自由基的产生:NO可与分子氧反应形成氧自由基, 引起脂质过氧化,抑制线粒体功能,损伤DNA,最 终引起潜在的组织损伤和程序性死亡,导致PS及其 相关蛋白质损害。因此,长时间吸入NO时更应注意 其对肺组织和肺功能的不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