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采用“动手启发式”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对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狄青征讨侬智高

故事:北宋仁宗年间,西南蛮夷侬智高起兵作乱,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出征之前,他召集将士说:“此次作战,前途未卜,只有老天知道结果.我这里有100枚铜钱,现在抛到地上,如果全部正面朝上,则表明天助我军,此战必胜.”言罢,便将铜钱抛出,100枚铜钱居然全部正面朝上!将士闻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宋军也势如破竹,最终全胜而归.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教学。

2.成果展示、巩固练习——进一步认识随机事件、频率

先引入典故“守株待兔” ,让学生用数学概率的知识来辨析这个典故,渗透数学的教育意义,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会感知到: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成果展示:

2.1随机事件概念

⑴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随机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因为几个概念比较简单,所以可直接让各小组层次较低的学生来回答,展示预习成果,同时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信心。

深化认识:

2.2讨论: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子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几个概念,同时也给部分同学创造了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巩固强化:

2.3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⑴“导体通电时,发热”;

⑵“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自然融化”;

⑶“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⑷“如果a>b,那么a-b>0”;

⑸“从分别标有1,2,3,4,5的5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⑹没有水分,种子能发芽。

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上述几个概念的理解。处理上,找各小组相同层次的一位学生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赶超的进取精神。并通过对“事件6”条件的改变,强调结果是相对条件而言的;

回顾复习

2.4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 nA 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 nA 为事A出现的频率.

2.5提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频率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由于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之前学生有所涉及,在这里我做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在抛硬币试验之前,先复习频数以及频率的概念,然后直接用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来理解和阐述下面的试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率概念及“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

3、师生合作,共探新知——抛掷硬币试验:

◆试验步骤:

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全班9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人,每人试验10次;

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第三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

第四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还会是这样吗?(不会,具有随机性)辩证的理解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同时也为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做足了准备。

◆引出概率的概念: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思考: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频率与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⑴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⑵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⑶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