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可持续旅游”和“社区发展”受到重视,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检索基础上,对国内研究关注点的内容分别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并指出国内应该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关注,同时在空间维度上的共时比较研究与时间维度上的历时归纳研究方面亟
待加强。
关键词:居民;旅游感知;态度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 ]。对当地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居民的冲突,并制定规划,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 ]。国外居民感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出现[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通关键词“居民”“感知”以及基金“国家”查询发现,从2000年到2012年,发表在中国学术核心期刊上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项目就高达39
项之多,且数量逐年递增,其中在2010及之后的两年当中发表的有30篇,占总数的76%。这说明,居民感知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政府也对其投入了极大的热诚。截止到2012年04月21号,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中以“旅游”和“居民”和“感知”为关键
词,根据文章题目、内容和关键字等因素,踢除一些与研究内容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8篇。本文在对国内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讨国内研究重点及其仍需加强的地方,以期为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
1.1 不同类型旅游地居民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学者开展了对古村落、海滨型、山岳型、城市旅游地区等大量的研究。章锦河通过对西递当地居民旅游感知的分析认为,旅游地社会经济以及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在旅游地社会经济整体中所占的比重、旅游地的发展阶段以及居民从旅游业中获益的客观差异是影响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的重要因素[ ]。宣国富以三亚和海口为例,研究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的态度,并且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 ]。潘立军等以南岳为例进行研究,认为社区归属感、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基础资源的使用情况3类因素与旅游感知影响因素显著相关,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者的接触程度和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态度无显著相关[ ]。陈志永等人分别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增权感知以及增权感知的空间分异进行了讨论,认为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不同区域的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
1.2 居民感知与旅游态度、支持度等的关联性分析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目前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的关注很少,绝大多数则直接将两个概念等同。
其中也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两者的区别,并试图对居民感知、态度以及后续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杜宗斌等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 ]。李佳等人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 ]。程绍文分析了中国九寨沟和英国new forest 国家公园两地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特点及其对居民旅游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可能原因[ ]。总体来说,感知、态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与驱动机理探讨不足,制约着旅游负面影响的规避和调控。
1.3 国外居民感知综述研究
国外居民感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此领域的研究已经收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无论是在研究是深度还是在研究的广度上都有所扩展。对国外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能为我国居民感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黄震方、陆林等人将国外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态度研究归纳为居民主体与感知内容、影响感知差异的因素、研究感知的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并且提出今后我国的
相关研究应该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注重背景分析和整体把握,加强学科综合研究以及注重理论建设和数学建模等研究方法的运用[ ][ ]。赵玉宗等人进一步细分,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归结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居民对某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以及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群体聚类五个方面。同时指出我国有关旅游地居民感知在特殊事件的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居民感知影响因素研究以及跨类型、跨时间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有待加强[ ]。
1.4 居民感知问卷量表的开发
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关注居民感知量表的开发,其中lankford和 howard的开发旅游影响态度测量表以及ap和crompton的开发和测试旅游影响量表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 ][ ]。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学者仍是在借鉴国外测量量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目的地的具体情况对居民感知内容从正反面进行研究。但是很少对量表的科学性及适用性进行严谨的分析,主观臆断性很强。致使测量量表的规范统一性不高,衡量标准的不一致,可归纳性和可比较性欠缺。针对这种情况,王忠福等人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专家意见以及实证调研等手段,并且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文献量表进行效度和信度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测量量表的开发和运用[ ][ ][ ]。
2 研究对象
从涉及旅游地的空间尺度来看,绝大多数国内研究都选取较小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分析,涉及城市之间的联系性或城市区域及其交互作用的论文非常少见。在检索到的60篇相中文核心期刊当中,只有4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区域[ ] [ ] [ ] [ ]。而这其中只有1篇的研究对象为海口和三亚这两个海滨城市的,其他3个则分别以单个的中山、大连以及敦煌市作为其研究对象。
从涉及的研究对象来看,目前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研究对象分布较广且不均匀。居民感知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传统村镇、山岳型上,而有关海滨型旅游地、旅游节事、宗教型旅游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仍少有问津。在检索到的60篇中,关于传统村镇的就有14篇,占论文总数的26%,山岳型的居民感知有6篇,而海滨型的居民感知有2篇,宗教型旅游目的地有1篇,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有3篇,少数民族居民感知的有5篇。
3 研究方法和特点
3.1 重视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使用数理统计方法
通过对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也非常重视对旅游地进行踏实的调查研究,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一点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和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两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在54篇相关论文当中,有49篇运用了数理统计方法定量评估旅游影响,约占样本总数的89%。但是国内成果目前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