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经济法教学领域,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网络时代的优势与挑战在传统的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
而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通过在线视频课程、网络直播讲座、教学平台等,可以让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网络时代还提供了与世界各地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真假信息难以辨别,学生们容易受到误导。
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
部分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网络,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和课堂纪律的松懈。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同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是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的关键问题。
1. 注重课堂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在传统的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们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互动的教学工具来推动课堂互动,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投票、互动问答等工具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交流,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在线课程视频,为学生讲解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网络直播讲座,为学生们带来新颖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也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法学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法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法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法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创新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法学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互联网+时代是指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改进传统行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点包括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平台化。
信息化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使得各种设备和系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化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方式和更高效的服务质量;平台化使得各种资源更加共享和整合。
这些特点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法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基础。
二、法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挑战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以“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以“听课”为主要方式。
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单一化,课程内容陈旧化、教学内容难以更新、学生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对于法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的法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学生参与度等问题。
亟需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1. 引入在线教学平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学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和共享,因此在法学教学中,可以引入在线教学平台。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师可以灵活安排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比如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
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可以将最新的法学案例、评论、法律文献等资源整合到课程内容中,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和深入的知识。
《经济法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经济法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一、线上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录制好的课件、课堂讲解视频和案例分析等,便于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
此外,在线上也可以设置在线答疑、论坛讨论等交流方式,方便学生解决疑惑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
1. 上传讲解视频和课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录播设备制作讲解视频,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自行学习。
2. 制作在线测试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在线测试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学生的运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线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诸如投影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1. 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教师可以邀请有经验和知识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深入了解经济法相关的前沿领域。
2.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在线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课程知识。
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可以将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线上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线下教学,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1. 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教师可以先在线上上传课件和讲解视频,让学生先自行学习,然后再在线下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大班讲解。
2. 课程作业在线提交: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期间将作业在线提交,便于教师查看和批改。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压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对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CATALOGUE 目录•互联网对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对策分析•具体对策实施方案•结论与展望资源共享灵活性互动性030201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信息筛选难度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助者。
教师角色转变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对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挑战高依赖度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目前,许多高校的经济法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详细描述总结词总结词详细描述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总结词详细描述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总结词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详细描述目前,许多高校的经济法课程仍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对多元化、综合性考核的需求。
考核方式不够科学03提高教师对经济法最新发展的敏感度01提升教师对互联网经济法资源的利用能力02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典型案例分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引入在线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授课、在线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和便利性。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知识。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能力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试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论文、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反馈与效果评估,展示了新模式下的优势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互联网+时代为法学教学带来的机遇,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法学教学的未来。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法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法学教学向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法学教育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学生反馈、效果评估、机遇、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互联互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传播更加迅速、交流更加便利,对于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和便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形成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这为法学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使法学教学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1.2 法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法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愈发显现。
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无法满足当前法学教育的需求。
创新法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个高效、创新的法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法律社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究1王萍(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文章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实践教学为经验,针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学生主导型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步骤。
[关键词]网络环境;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探究一、网络案例教学及其研究现状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教学中采用.由于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和研究性,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快就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中,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研究案例,激发创新思维以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媒介与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越来越为教育界所关注。
我国对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在 2000 -2001 年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刚被引入时不被重视(两年只有 8篇文章)。
从 2003年开始,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充分重视,对“网络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
[1]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迅速1本文是海南大学教育教学课题“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探究”研究论文。
和成熟,早已经过了普及阶段,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我国重视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学网站的建设,开展了国内教学网站的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经济法教学方法探究【摘要】新型教育环境对经济法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经济法教育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法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试图对新型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深刻变革。
1网络环境带来的教育思想的变革长期以来,经济法教育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教师们偏重经济法理论研究,忽视了经济法教育理论研究。
规范性的教育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
因此,经济法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
网络环境下未来经济法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的辅导者、领航者。
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向教师提问,提倡富有理性和健康人文精神的争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
首先分析了传统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了网络时代下高校经济法教学的特点,以及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对MOOC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阐明了网络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方面的优势。
最后强调了跨界合作对推动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总结,本文认为网络时代为高校经济法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促进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传统教学,网络技术,MOOC,案例分析,跨界合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在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全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高校经济法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将围绕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展开探讨。
我们将分析传统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的不足。
接着,我们将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经济法教学特点,分析网络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作用。
随后,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入案例分析,介绍MOOC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跨界合作如何推动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展望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推动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 正文2.1 传统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经济法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法学案例教学模式
责任感显著提高 。 案例教学法常 常采用真 实案例, 拉近 了 堂 要体现在: 课 与现 实生活 的距 离。 这可 以提高学生 的社会 责任 感, 引导 他们 21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使学生 “ . 有备而来” 教与学的 , 从法律视角关注社会问题 。() 5 教学相长 , 师生互进。 在案例教 互动更加充分
由于空 间、 时间以及教育资源所 限, 统的课堂 案例 教学 传
如果借助 于互联 网, 深蒂 固。 这使得 多数 学生更乐 于被动的接受 知识, 很难在 公众 在教学互动中参与 的学生人数极其有 限。 教师则 可以同时与数十甚 至数百学生互动 , 也使每 个学生都能 场合对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提出怀疑 或质疑。 这与西方社会推 提 对 崇 的民主、自由、 舒张个性、 坦率直言的文化背景 以及西方 国家 有 效参 与到教 学活 动 中, 高 了教学 活动 的效 率 。 教师 来 说, 典型案例 的选取 是一项耗 时耗力的工作 , 严重制约 教师工 所倡 导的素质教育 理念 形成 了明显 的差异 。 这也使得我们 的案 而在网络 平台下, 教师 可以通过论坛或 建立交流 群等 例教 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都羞于开 口, 或者敷 衍了事, 达 作效率 。 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 学习, 提 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不用有这 方面的顾忌, 方式实现教学资源 的共享。 会变得更 加大胆 , 更加 主动 , 组织者可 以让 学生取匿名发言的 高教学水平。
动式为一体 , 将学生引入模拟或 真实的案件环境 , 过认 知情 鲜 、 通 操作 时空无 限等特点 , 激发学生 的潜 能, 鼓励 学生转变 角 节、 思考判断、 互动交流的方式 , 极大地提高 了 学生 的创新意识 色、 改变学习方式 , 通过课堂和 网上的互动研讨, 提高学生的创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案例教学是现代法律教育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对案例教学还有一些误区,没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法律思维的形成。
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克服了时空距离的限制,我们要借助网络多媒体直观效应,提高法学案例教学有效性,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现创新性法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并迅速得到推广,但由于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等方面并未能及时更新,案例教学的引入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法学教学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的模式现代教学理念与法学教育改革迫切要求还案例教学法以本来面目,在信息化的大背景和法学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下,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手段的适当运用将放大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释放案例教学法本身独特的魅力。
一、单一教学模式下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之检讨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组织过程及目的理解不够深入,致使在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许多误区。
(一)把例证教学法等同于案例教学法(二)以案例教学法取代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其特有的优势而被我国高校法学课程教学所广泛运用,甚至被认为是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最有成效的教学法。
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门课下来全是讲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学生到了结课的时候,对于法学的基本理论还远没有掌握。
让学生沉迷于案例讲述中,结果冲淡了法学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凡事应有度,因教学时间有限,如果一味追求案例教学,则必然导致忽视法学理论讲授的后果。
如果过多地、频繁地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会造成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课时、基础不扎实、概念不清晰、界定不准确,甚至形成不良后果。
远程教育中的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论文
远程教育中的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论文关于远程教育中的国际经济法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论文相关信息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由于其技术性强、体系庞杂,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
文章针对国际经济法专业特点,参照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以远程教育中该课程设置为视角,总结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并探究其教学方法,以期对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关于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的思考国际经济法目前已在中国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但课时设计、教学定位、知识点及学时分配等则依各院校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不同。
以课时设计为例,有的院校仅开设一门“国际经济法”作为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课时设计为一学年108学时;有的院校开设“国际经济法导论”作为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其后学期分设“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国际经济法的分支领域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
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6版)》,“国际经济法”为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课时设计为64学时,在第6学期开设,对国际经济法分支领域不另设课程。
此种设计也是远程教育过程中的一般做法。
时至今日,中国国际经济法学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个囊括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法学、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国际税法学、国际经济组织法学、海商法学、国际经济争议解决法学等分支的庞大体系。
要在有限的64学时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经济各领域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公约及贸易惯例,并对国际经济法领域近年来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一定认知。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案例教学法自1870 年哈佛法学院提倡迄今已有140 余年。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法的科学及实用的性质以及其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促进实现师生互动的特点,案例教学法自产生之后就逐渐风靡法学教育界,并逐步得到了其他专业教育的广泛应用。
一、案例选择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
在这项叙述中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探讨、作决定、问题解决等的基础。
国际经济法作为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法学学科的一员,要实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推理、分析及综合的能力,得到法律事实上是什么的知识,就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法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又使得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法学教育的特殊的案例选择标准。
( 一) 国际经济法内容的庞杂性与学科的交叉性决定国际经贸领域案例不能直接适用于国际经济法教学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往往借助于实际发生的案例或上诉法院的见解作为教学材料,以解剖案例来发现法律是如何运作的,并经由班级讨论实现学生参与该项教学过程。
而国际经贸领域的真实案例多具有事实复杂,法律关系多重,充满许多复杂、迷乱、模糊、矛盾、两难的困境和问题的特点,如果直接以之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所用的案例材料,虽然与实际生活产生认知的相似性,但由于国际经济法内容本身的庞杂性与学科的交叉性,这种实际案例的选用对于初次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学生而言,又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形成学生的心理认知障碍。
因此,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 案例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国际经济法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实际发生或法院做出判决的案例。
这就需要教师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 针对教学目的和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截取实际案例的片段,突出事件的焦点或重点问题。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创新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法学教学也不例外。
在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法学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模式现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传统的法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法学教学主要依靠教室授课和书本阅读,学生的知识获取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授和教材的学习。
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的法学资料和信息,从而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互联网+时代还带来了在线课堂、移动学习、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丰富了法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互联网+时代也给法学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
互联网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干扰,他们更容易受到信息过载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互联网上的信息并不都是准确和权威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时需要具备辨别能力,以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在线课堂和移动学习等新模式,也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成了需要反思的问题。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法学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和特点。
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法学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和课堂讲授,但在互联网+时代,教学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教材内容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和全面的法学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法学教学还可以加强对新兴领域和新法律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法学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授课和学生阅读,但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在线课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
运 用挑选 出来 的案 例材料 , 使学 生进入某 种特定 的事件 、 情
境 之 中.通过组织 学生对事件 的构成进行积极 主动的探究
活动 .从而提高学 生创造性地运 用知识分析 和解决实 际问 题的能力 的一 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来源 于国外 ,一般认 为 。哈佛商学 院是 管理学方 面推行 案例 教学 的先驱 。9 0 11
畏。 另外 , 与传 统学 科相 比, 国际经 济法学 》 学生 的生活 《 离 相 对要远 一些 , 学生 缺乏足 够 的感 性认 识 . . 生而 言 , 对学 这
第一 , 典型性原则 。 所谓案例 的典型性是 指案件事 实 与 所探讨 的法律规则具有较强 的对应性 .案例 能够较好 地说
第一 , 激发学生对《 国际经济 法学》 的学习兴趣 。 作为研
究国际经济交往 中的法律 问题及 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国际 《
经济法学 》 是一 门具 有综合 性 、 叉性 、 缘性 特点 的新兴 交 边
学科 . 其发 展 变化 快 、 系庞 大 、 体 内容繁 多 , 生 常望 而生 学
明或解释 一个 或几个法律 规则 。 由于受课时数 的限制 , 国际
商法 的教 学案例在于精而 不在于多 ,关键存 于所选 案例能 更好地适 应具体教学 内容 和教学组织 的需要 。选用 案例时 教师 必须 认真钻研教材 , 准确把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 围绕所 要传授 的核心 内容和基本 理论选编一些有代 表性 的案例供 学生分 析 .以达到通过案 例讨 论使学生加 深理解法学 基本 理论且能 够举 一反三 的 目的。 第二 , 新颖性原 则。 也就是 案例 的选择应 尽量反 映现代 生活 中所 出现的 同际经济 法新 问题 . . 因此 , 案例 的选 择过 在 程 中必须 随着社会 的发展 断更新 内容 。国际经济 法随着 国际经济 社会的变化而不 断变化 .选取一些 新近发 生的案 例则 可能引起学生 的共 鸣。 例如 : 学 习世界 贸易组 织法之 狂
最新-网络情形下全球经济法课程案例培训方式探讨 精品
网络情形下全球经济法课程案例培训方式探讨[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文章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实践教学为经验,针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学生主导型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步骤。
[关键词]网络环境;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探究一、网络案例教学及其研究现状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教学中采用由于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和研究性,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快就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中,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研究案例,激发创新思维以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媒介与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越来越为教育界所关注。
我国对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在2000-2001年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刚被引入时不被重视两年只有8篇文章。
从2003年开始,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充分重视,对网络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
[1]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迅速和成熟,早已经过了普及阶段,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我国重视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学网站的建设,开展了国内教学网站的建设。
几年来也得出不少成果。
特别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和促进各地区及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典型的网络课程案例建设也提高了各级学校的教学质量。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经济法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当前高校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网络时代对高校经济法教学提出的挑战、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网络时代下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网络时代下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未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成为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升教学品质和效果,也为未来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展望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时代下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将不断深化,为经济法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网络时代、革新、挑战、创新、信息技术、改革、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革新之探讨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给高校经济法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经济素养的重要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当前高校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时代对高校经济法教学提出的挑战,以及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网络时代下的经济法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引入在线课堂、虚拟实验等新的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实现知识的全面传递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校还需要开展教师培训和课程设计,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未来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经济法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的不断深入将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当前高校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部分高校在经济法教学中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阶段,教材内容过时,无法及时反映出国内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案例,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性知识的需求。
“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者:徐娜娜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8期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网络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也成为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经济法授课,提出了应对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法;教学方式;改革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大数据时代来临,信息爆炸,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只有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法课程的教授和学习。
一、“互联网+”给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教学方式1.教学方式更加多样由于经济法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及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的任务就是让专业的知识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1)组织学生观看普法影视节目《今日说法》《天网》,采取分组讨论、自行拍摄DV 等模式,从本质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2)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准备庭审材料,进行角色扮演,了解起诉、应诉、庭审活动的流程,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宣判和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的书写。
(3)针对经济法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取一部分让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的课件,在课堂上随机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讲述,随后再由教师点评和详细讲解,加深记忆。
论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docx
论网络时代高校经济法教学模式1网络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问世以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据调查,目前(2018年)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68%,我们全面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在智能手机进入生活之前,人们出行是一定要随身携带钱包的,需要现金或者银行卡解决衣食住行。
现在,一部手机解决所有问题,乘公交、坐地铁、打出租可以手机付款,吃饭、购物同样可以手机付款,现金的使用机率大大减少,方便了人们生活。
另外,网络时代的又一个特点是资讯发达。
人人都有了将身边的大事小情通过网络使其广为传播的机会。
国际新闻、生活热点第一时间推送到了每个人的眼皮底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说舆论监督、媒体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智能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街上随处可见“低头一族”,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抠手机”,聊微信、购物、看视频。
走路的人要看手机上的视频和推送打发无聊,开车的人要看手机上的导航,骑车的送餐员要用手机抢单,“走路玩手机女子不慎坠井”类似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因司机看手机也引发交通事故无数。
近日,荷兰就因为骑车低头族太多,相关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立法禁止骑车时用手机。
荷兰的自行车比人还多,令人们对安全隐患的担忧渐增,于是荷兰发布禁令,禁止骑车时用手机。
2002年荷兰出台法律,禁止汽车和卡车司机开车时用手机(使用耳机或蓝牙等免提模式除外),将于明年(2019年)7月生效的新规在此基础上将禁令修改为禁止“在驾驶任何车辆(包括自行车)时用移动电子设备”。
处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的大学校园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手机的天下。
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手机的持有率可以说是百分百。
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一边走路一边盯着手机看的同学,或者是耳朵里插着耳机,“两耳不闻窗外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概率大为降低。
同样,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学生开小差、说悄悄话、睡觉、看课外书等等都逐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低头玩手机,最极端的现象———学生上课的时候带着耳机看视频也时有发生,从头到尾不看老师,任你舌灿莲花又如何,被屏蔽在他视野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究1王萍(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文章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实践教学为经验,针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学生主导型的网络案例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步骤。
[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探究一、网络案例教学及其研究现状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最先在其教学中采用. 由于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和研究性, 得到人们的青睐, 很快就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中, 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 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运用典型案例,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研究案例, 激发创新思维以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媒介与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越来越为教育界所关注。
我国对于“数字化”、“网络资源”、“网络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在2000 -2001 年处于起步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刚被引入时不被重视(两年只有8 篇文章)。
从2003 年开始,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充分重视,对“网络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
[1]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迅速1和成熟,早已经过了普及阶段,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我国重视网络教育平台与教学网站的建设,开展了国内教学网站的建设。
几年来也得出不少成果。
特别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和促进各地区及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典型的网络课程案例建设也提高了各级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国际经济法课程的特点1、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社会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跨国经济交往中发生的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感受真实案例发生的真实状况,并用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受,使学生对事件有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2、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开放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国际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包含国内法和国际法、程序法和实体法、公法和私法规范的开放性、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需要有雄厚的法法学基础知识为基奠,有相应的英文阅读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
因此教授国际经济法课程要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即让学生理清各类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是如何有机的组成国际经济法这个部门法的。
让学生掌握实践中解决国际经济法案例应如何查找浩如烟海的法律以及如何准确适用。
3、国际经济法学的现实案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现实生活中,国际经济法具体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得并非很紧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的媒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感觉国际经济法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对于“实用论”愈趋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会在心理上对国际经济法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
而网络是一种可以将遥远的事件展现在眼前的现代化工具,它可以现实人类将世界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愿望,扩大人类对世界万物的了解和缩小人们对应认识的事物的距离感。
三、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对国际经济法课程讲授产生的弊端1、传统案例教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教学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种: 学生主动型、教师主动型、师生互动型。
其中, 学生主动型模式一直是教育实践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高校中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 案例教学法从美国传入我国后,特别在法学教育领域案例教学模式也体现为教师主动型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通过语言的表述把案例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已经教授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
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忽略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 学生的背景知识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当中,容易产生僵硬呆板的学习气氛, 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
因此,对于国际经济法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机,学生主动型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2、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不能强化学生对案情的感性认识。
学生认知事物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感性认识阶段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强烈的信息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主动的搜索信息以丰富其对应认识事物的理解,进而对应认识事物转化为理性认识,以便在实践中应用所认知的事物。
而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有通过声音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信息,其严重依赖于老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国际经济法案例通常相对较为复杂,相关制度也较为庞杂,而语言和文字传输信息有很多局限性,如,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声音的频率和强度等对学生接受信息的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反,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
网络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
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各种案例的真实情形、表现( 案情) 光有文字和口头描述还不够, 还需要借助可视性图像以强化感性认识, 这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学习和分析判断过程。
[2] 国际经济法的实训不同于其它学科,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单纯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要面对的是一些人、事、气氛, 而且要有虚拟法庭, 这是传统案例教学法所无法实现的。
3、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传统的案例教学通常是采用“基本理论知识传授—案例印证—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试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受传输媒介的影响,其不仅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会让学生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思维定式当中。
学生很自然地判断老师所举的案例肯定是为深入分析前面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为目的,因此,很容易就根据已知的前提基本理论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陷入这种思维定式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往往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实践中复杂多变的真实案例,因此,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四、网络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应采取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多媒体方式设计教学案例我校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制作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案例。
根据每个章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任务,在整个教学案例的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1)真实、多媒体化的情境性原则教学案例应该是真实生活的体现,应具有高度的拟真性,而不是由专家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而是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
在真实的前提下, 案例作为一个故事, 得有情节, 有矛盾的冲突, 凸现问题的复杂性, 能够引导学习者对案例展开讨论。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要通过文字、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案例, 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案例纯粹阅读文本信息的枯燥乏味, 可以真实、生动地再现案例的起因、高潮、结尾, 而且视音频素材更能够增加案例的情境性和吸引力, 使案例活了起来, 更能够体现案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2)科学、明确主题的教育性原则设计网络教学案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 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因此, 其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
无论是在案例的搜集、编写或选择的要求方面, 还是在培训过程中对所选定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方面,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都必须有“明确的”案例主题和研究主题。
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 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发散、灵活多元的问题性原则案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 案例教学以案例中的问题为起点, 以表征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指向, 最终达到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目标。
因此, 案例的“问题性”是案例冲突的体现, 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能够“凸显矛盾”, 具有“内在的启发性”和“灵活的开放性”。
通过对教学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学习者可以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 能够对已有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证明或伪证的检验, 进一步理解信息并内化有关理论; 而且还可以提出新问题, 新假设, 创生出新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问题和理论。
[3]2、学生根据网络搜集并整理和分析资料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提供和自己搜索的的网站,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成各小组。
各小组应确定自己的主题任务,分工合作,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进入正轨。
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针对老师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得出结论。
3、各小组成员课堂展示研究成果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各组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案例分别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课堂上老师要组织各小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前期的研究和分析的成果,各小组可以以模拟法庭的方式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辩驳,也可以以研讨会的方式交流各自的思想和解决事物思维方式。
4、教师评价并出示正确结论发布于网络中教师对各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其结论进行综合评析,并通过所设置网络交流空间的方式将教师认为比较正确的结论公布于网络中。
如,通过QQ群的方式把结论公布于群空间中,学生对老师的结论有疑问的可以通过QQ的方式与老师进一步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就老师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 综上所述,本文的案例教学模式已经不单纯属于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而涉及到整个教学组织系统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