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2篇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通用17篇)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通用1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篇1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必须的环境中,幼儿按自我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陶艺活动中教师在努力摒弃以往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强调被动理解旧模式时,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用心性,发挥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陶艺的主人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资料的兴趣。
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
所以,应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利用直观演示法能够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资料情境或收集与资料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情绪用心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
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必须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动,想象力也十分丰富。
作为老师学习李玫瑾谈家庭教育的感受
作为老师学习李玫瑾谈家庭教育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听完李玫瑾谈到的家庭教育真的是醍醐灌顶,在家庭教育中虽然父母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有时候也是需要老师去调节的。
而很多家长关系到的问题,李玫瑾也谈到了,让我颇有收获。
怎么对孩子做性格培养,这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们很多家长也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但是那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养育方式。
我们现在压力比改革开放前大很多。
我们以前除了上班,下班后没有什么繁忙事情。
现在下班后还有很多事情把我们时间占满了。
对孩子某些方面进行培养,比如说第一个问题要在孩子3岁时对孩子说不行,这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农村地区老人带孩子比较多。
老人带往往比较宠溺,这种宠溺早年看不出,你宠他他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当他过了12岁,身高迅速达到成人高度的时候,本来家里面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上网成瘾,家长就会说你怎么现在不听话了,越长大越不听话,其实家长不明白孩子不是长大不听话,是你前面的性格模式没有建立。
还提出心理抚养或者心理养育的理念。
孩子不是吃饱喝足就足够了,你在某些方面给他建立一些好的规范,小到家里的规矩,大到社会的法律。
社会法律也是规范。
我是研究犯罪学问题的,会发现一些极端的表现。
我们说的违法犯罪,实际上都有这个问题。
分析发现,少年犯罪者家里面,很多人首先经济上并不贫困,第二父母都很爱他,还有爷爷奶奶宠爱。
他的问题出在早年被放纵和宠溺。
他上学会觉得难度比较大,因为初中的课程作业量比较多了,很多孩子很聪明,他能学,但是他不学。
他不学的原因是什么?坐不住,而不是学不了。
所以,这个问题上基本上都是性格培养的问题。
李玫瑾还说:我认为作为一个家长,你要想教育好孩子有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他完全不能独立的情况下你去给他带来快乐,给他带来舒服,当他依赖你的时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资本。
父母要拿出时间自己带孩子,然后呢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你陪伴在他身边,在他晚上睡觉之前你给他讲讲故事,生活当中你用更多的时间陪他玩。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观后感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观后感我的孩子今年9岁,小学二年级,作为孩子家长在这个阶段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有许多困扰和难点,管理太严格怕束缚孩子身心发展,管理太放松怕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孩子班主任的推荐,我观看了视频《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新的认识,收益匪浅。
一、直接告诉孩子调皮捣蛋的后果一是提出明确的期望和后果。
平时需要多多关心孩子,确切地知道你孩子的期望,以及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发生什么。
例如,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您孩子的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当你从另一个孩子那里偷走玩具时,你就失去了玩这个玩具的机会。
”“由于不诚实,你失去了我们信任的特权。
”二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对于12岁以下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您的孩子有意打破玩具,请勿更换,这将帮助他学习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失去某种东西的感觉。
对于年长的孩子,我们有时也要让孩子学着面对失败,这样他才能了解后果。
三是必要时使用冷静期。
冷静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在情绪激动之后有时间冷静下来。
选择一个安静,但处于家长视线之内的地方,让孩子利用时间考虑解决方案,往往比粗暴的惩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是取消特权或带走玩具。
在指责之后立即行动,让孩子理解并将不良行为与惩罚联系起来。
没收玩具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效果会更好,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以取消授予的特权或限制自由为宜,例如看电视、和朋友一起玩、到公园旅行、参加派对等。
切记,不要过早结束处罚,否则下一次你的孩子会知道他们可以控制情况。
二、让孩子意识到他/她做错了一是保持冷静。
面对熊孩子,试着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仅让家长有时间考虑合理的纪律处分,并让你的孩子有时间考虑他们所做的事情。
不要用讽刺、威胁的口吻批评孩子,这会让你的孩子更加烦恼,并可能对他们的自尊产生持久的影响。
二是态度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一旦你发现孩子行为违规,要及时叫停,并解释叫停他们行为的原因,让孩子明白被斥责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这会教他们理解行为产生的后果。
听李玫瑾心理学讲座心得
听李玫瑾心理学讲座心得用了两个多小时听完了李玫瑾教授的讲座。
李老师用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解了犯罪心理规律、少年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和关爱的重要性、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时期和原因、家长如何应对现在孩子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感到棘手的问题。
通过听课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方面很庆幸做得还比较合理,如: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老人帮忙;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制定家庭规则。
有些方面的确是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跟着“自以为是”走了,如:孩子需要的尽量满足,女孩要富养、娇气等,最终惯出了坏脾气、自私自利的习气。
不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真的是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好多东西都是不可逆的。
李老师说得对,为人父母是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自我的,孩子的来临是让我们认识生命,从他们身上看我们自己的。
如果不能完事、充实自我,怎么引导孩子,和他们沟通呢?现在孩子已经14岁了,他们的性格心理基本已经形成了,好多错过的东西,如安全感、性格的养成都不容易补回来了,但我们家长自身的学习、进取、探索、反思是可以继续进行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和青春期的孩子一起学习是最好时机了,我们着重于自己的学习,和他们一起探讨,而不是管制、说教,他们还会有逆反吗?我是反问我自己的,我总是把这最关键的忘记了。
如果我真的做到把自己的后半生学习好、规划好、思考明白了,我的孩子,她又何愁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人生价值呢。
我一直是相信我孩子的,我经常和她爸爸分析,她比我和爸爸优秀多了,自信多了,心灵宽广多了,而我们只是对自己不信任罢了,总是不停干预她。
这也许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直在路上!我们在这一阶段总是为孩子的未来焦虑,认为学习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也是对孩子的能力不信任。
我们是知道的,健康的身体最重要、健康的心理最重要、健全的人格最重要,可我们还是焦虑,我们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的却是学习成绩最重要。
原因这次知道了,就是我们自己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就想让孩子替我们实现,他们也是独立的精神体,他们不愿意承担我们的梦想,人家有自己的人生。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2篇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2篇篇一近期,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视频讲座。
视频中李教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第二点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第三点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有关键期。
孩子18岁之前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岁之后的青春期。
依恋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弥补期。
未成年阶段需要监护人对孩子负责,12岁之前教育主要在于家庭。
另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放在智力方面,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培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李教授关于12岁之前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李教授说6岁之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克制诱惑、忍受挫折这些方面入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孩子要学会说“不”,从而克制孩子的任性;但是也不能打骂,要和孩子耐心的交流,问清孩子坚持的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的压抑;对于孩子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忍耐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包容、大度的性格,防止孩子的自私;李教授还提出通过让孩子去学游泳的例子来让孩子知道忍受挫折意义。
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防止压抑这一点,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推拿,可是朋友临时有事,让我照顾孩子,于是我带俩孩子去推拿。
骑的是自行车,只能一个走,一个坐车子;回来时他俩交换,当我这样做时,看到孩子有情绪了,心想等到推拿回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可是我脾气有些急,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噼里啪啦的把说孩子一顿,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按照我说的办就行。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当我平静的问孩子的想法时,他想让我们一起步行去推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那样做是压抑了孩子的想法,不过好在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去弥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我要去和孩子耐心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我要充分的肯定,有异议的我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防止压抑。
李玫瑾儿童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李玫瑾教授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需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在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1. 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李玫瑾教授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了解他们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例如,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2.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兴趣广泛的孩子,我们要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李玫瑾教授强调,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从李玫瑾教授的教育心得中得到的几点启示: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与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在亲子互动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性和合作精神。
3. 重视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李玫瑾教授认为,儿童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李玫瑾聪明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
李玫瑾聪明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成为聪明人的路上,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身为李玫瑾这样聪明的人,背后离不开父母优秀的教育方式。
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下面就从心态、行为、教育手段三方面来探讨。
心态上,李玫瑾的父母始终以开放、包容、理解的姿态对待他,让他有多元、自由和安全的环境。
对他的想法和行动给予“合理的自由”。
十分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给予太多的限制和强制。
他们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尊重孩子的自由,在指导他们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高思考水平。
行为方面,李玫瑾的父母为孩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培养他的习惯、情操和人生观。
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提倡孩子形成自律、守时、勤奋、勇敢自信的好习惯。
在心理方面,他们展示出理解、同情、宽容、尊重等良好的情感态度。
他们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情感上的支持。
教育手段方面,李玫瑾的父母重视启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适应孩子的成长。
对于孩子的学习,他们通过鼓励、述责、奖励、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取得学习的进步。
在性格方面,他们坚持“爱的启示,责的惩罚”原则。
对于孩子犯错误,首先引导其思考错误的原因,通过爱的启示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明白正确的做法。
在此基础上,适量的给予责任的惩罚。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也能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避免了惩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李玫瑾的父母以自己优秀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李玫瑾这样的聪明人。
在家庭教育中,心态、行为和教育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并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合作。
在合适的方式下,让孩子养成好的思维、行为和品格,才能够真正成为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李玫瑾育儿感悟
李玫瑾育儿感悟李玫瑾育儿感悟孩子是一张白纸,是一朵娇嫩的花朵,如何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关爱,有幸拜读了《李玫瑾育儿讲座》,感受颇多。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等你有经验就没有机会了,生活节奏快,同一片屋檐下,真正完全陪伴孩子的时间,却是屈指可数的2.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造就的,孩子的很多心理行为,往往和大人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大人孩子心理成长有关键期,八岁正式依恋期,青春期正是叛逆期,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家长要尽到监管责任,不仅要在治理教育上下功夫,更要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和人格,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培养跟孩子更亲密的情感3.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再苦再累一定要自己带,要不然就丧失了孩子对你心里的信任,依恋4.认识到情感陪伴对性格的作用。
认识社会的一份子,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没有朋友,要孩子尝试去交朋友,远离孤独,拥有安全感,5.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要在12岁之前有一识的去培养,培养感情,讲卫生等生活观念,要孩子形成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好观念,更要养成孩子不贪财的观念,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表现是性格是后天的,完全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形成心里有他人的性格,6.建立好的亲情陪伴。
陪伴一定是唠叨的,妈妈对孩子说的温情暖语说的越多,孩子一定会说话,早社交能力强,性格开朗,孩子一定要走出家门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其他人,认识世间百态7.六岁之前要说不。
六岁之前管住孩子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要经历一定的挫折。
8.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从小要教孩子讲道理,特别是面对重复要买玩具的情况。
孩子吵闹的时候就带他去卧室,门关上不理他,让他自己哭一次,让他明白哭闹是没用的,回头也要跟孩子沟通三次,满足他一次要求,以后他就会听话了。
有约定,有奖励,让他明白克制、有耐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吃饭是教育孩子防止自私的最好地方,要等父母一起回来吃,大人不到齐、大人不吃饭,孩子也不能先吃,让孩子学会爱父母,远离自私。
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李玫瑾教授育儿观讲座有感
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李玫瑾教授育儿观讲座有感;;人们经常会这样评价一类孩子“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这里我们所指的阳光,并非单单只是长相俊秀,多才多艺,还包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都在为了生活而忙碌着,往往很多家长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都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然而并不是,物质需求只是外在的,家长真正需要关心的其实是孩子的内心。
;;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经常会看到北京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精彩的案例分析,对于李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我更是早有耳闻,佩服至极。
这天所幸坐在电脑前,花了两个多小时,认真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讲座,更是被这位儒雅、端庄、智慧、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女性深深折服,李教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我们深刻剖析了儿童的心理,给予了我们有用的育儿观念,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任教师,我的整个身心都像是饱餐了一顿,迫不及待将李教授的育儿观整理下来,将自己的感触分享给大家!【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具有滞后性。
;;李教授结合了美国的一起韩籍赵承熙暴力枪杀案进行了分析。
赵承熙在美国的学校里枪杀了包括老师在内的将近30名受害者,造成其惨案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小时候的经历。
赵承熙8岁时父母带他从韩国移居到美国,到了一个环境陌生,习惯陌生,文化陌生,人情陌生总之一切都陌生的地域。
父母为了让他过上好日子,拼命工作而忽视了他的成长,长期处于一个无助、无情的境况,这一切让他产生了恐惧感,更产生了绝望感,而这样的生活,让他度日如年。
正是心理的恐惧与绝望,最终酿成了枪杀的惨剧。
孩子的成长即依恋环境,更依恋亲人。
我们有时候总说,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吃饱喝足就够了!其实孩子们都很敏感,有些痛苦和伤害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无足轻重,但却会给孩子的内心埋下痛苦的种子,等你任由这颗种子长大发芽,后果则无法挽回。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得细心关注孩子们的点滴心理成长,不可忽视,要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李玫瑾讲座观念形成读后感
李玫瑾讲座观念形成读后感篇一李玫瑾讲座观念形成读后感最近听了李玫瑾老师的讲座,真的让我感触良多,心里就像被扔进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好多好多的水花。
李玫瑾老师说的那些话,就像一把把钥匙,试着打开我们心中那些关于观念形成的神秘大门。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观念的形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随着年龄增长,该懂的就懂了。
可李老师告诉我们,没那么简单!这背后有着太多我们想不到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我觉得吧,家庭环境可能就是那个最开始塑造我们观念的大熔炉。
就像我自己,小时候爸妈总是争吵,那时候我就想,以后我可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对家庭关系的观念就有了最初的模样。
还有学校教育,这也是个超级重要的战场。
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之间的一次小冲突,都有可能在我们心里埋下种子,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不过,我又在想,难道我们的观念就只能被这些外在的东西决定吗?可能也不一定吧。
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能主动地去塑造和改变自己的观念呢?李玫瑾老师的讲座让我不停地在思考,我的观念到底是怎么来的,又要往哪里去。
这一路的思考,真的好累但也好有趣,谁能想到一场讲座能带来这么多的内心波澜呢?篇二李玫瑾讲座观念形成读后感嘿,你知道吗?听完李玫瑾老师的讲座,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对,是整个人都好有想法了!李玫瑾老师讲观念形成,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原来一直以为,观念这东西,不就是随着长大,自然而然就有了嘛。
可听了李老师的话,我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大傻瓜!比如说,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也可能让我们一蹶不振。
这到底是为啥呢?难道真的就是命运的捉弄?我觉得可能不是,也许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处理方式决定了一切。
再想想社交圈子,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我们可能就充满正能量;要是整天和那些消极抱怨的人混,说不定自己也变得怨天尤人。
这难道不是一种神奇的“传染”吗?还有啊,社会文化对观念的影响也超大。
现在流行的各种价值观,有时候真让人眼花缭乱,到底该听谁的?我都懵圈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是不是能在这一堆乱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清晰的线呢?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但不管怎样,李玫瑾老师的讲座真的让我想了好多好多,这脑袋都快炸了!篇三李玫瑾讲座观念形成读后感哇塞,李玫瑾老师的讲座,听完我真的是服了!一开始,我还觉得不就是讲讲观念形成嘛,能有啥新鲜的。
李玫瑾谈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一:父母的教育方式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非常注重他的学习成绩,每天都要检查小明的作业,一旦发现错误,就会严厉批评小明。
小明的成绩一直很好,但他的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差。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李教授认为,这种过于关注成绩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过分依赖父母的评价。
她建议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
建议:1. 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亲子沟通案例描述:小红的父母很少与小红交流,每次回家都只关心她的学习情况。
小红感到很孤独,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李教授认为,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缺乏沟通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建议:1. 父母应该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父母要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案例三:孩子的独立性案例描述:小强的父母总是帮他处理各种事情,小强几乎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李教授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建议:1.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2. 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这些案例只是李玫瑾教授在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小部分观点和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2篇案例一: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案例描述:小明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非常疼爱他,但小明从小到大都没有学会独立完成事情。
比如,他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作业也总是需要父母帮忙。
李玫瑾观点: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应该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案例描述:小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华感到孤独,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读后感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的健全,生活的富足,不代表有健全的家庭教育。
好多健全的家庭子女也会存在不健全的人格和人性,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经常能接到一些家长提问,比如,孩子经常在我包里、皮夹里偷拿一两张钱,我发现后说他也没用,总也制止不了;我的孩子初中就开始谈恋爱,我拿他没有办法;我的孩子上网成瘾,一宿一宿的不睡觉,也不肯去上学了;还有的家长说我这孩子早上起床起不起来,就赖着不去学校;我的孩子说多了就离家出走了等等。
李玫瑾说,这些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健全、温馨的,绝大多数的父母也是爱孩子,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懂事、可爱的。
可是仍会出现一些不健全的行为,这跟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有关,特别是孩子幼年时期。
一、家教中,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强压在孩子身上,而舍弃了孩子幼年的快乐和自由。
而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离不开快乐和自由,就如同植物离不开阳光和水分一样重要。
二、强制孩子做一件事情,没有沟通和征求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任人摆布的木偶,缺失了人格尊严。
三、打骂和讽刺的教养风格,让孩子内心产生仇恨和暴力,遇到某一临界点就可能爆发极端事件。
李玫瑾教授讲了三句本质的话社会的问题可归结于人的问题,人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早年问题,早年的问题可以归结于家庭和教育。
所以,健全的家庭不一定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重点在早年教育。
所以,父母们在孩子幼年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这对孩子的一生幸福都有重要影响。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看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讲座,那感觉就像是被人拿小锤子敲了敲脑袋,突然就开窍了不少呢。
以前总觉得养孩子嘛,不就是给他吃好喝好,供他上学就得了。
可这讲座一听,才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
李玫瑾教授就像个智慧的长者,坐在那慢悠悠地把育儿的那些事儿,从心理的角度给剖析得透透的。
先说这心理抚养的重要性吧。
教授讲得特形象,说孩子小时候你要是没给他足够的情感滋养,那就像给小树苗浇水的时候总是抠抠搜搜的,这树长大了也是病恹恹的。
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爸妈忙着工作,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野草,虽然也长大了,但心里好像总有点空落落的地方。
现在明白了,原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就像小怪兽,得按时给它喂饱,不然它就会在心里捣乱。
教授还提到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就像打游戏闯关似的,每个关卡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比如说孩子在幼儿期,那就是建立安全感的时候。
要是这时候家长老是变卦,今天说带孩子去游乐园,明天又因为自己想睡懒觉就不去了,孩子的小世界就会“地震”,安全感就像被偷走了一样。
这就好比你盖房子,地基没打牢,上面盖得再漂亮也是白搭。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也被教授点醒了不少。
以前我觉得孩子犯错了就得严厉批评,让他知道错了就不敢再犯。
可教授说,这就像治病,你得对症下药,有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不懂,你得给他解释清楚,就像给小迷糊指条明路。
要是上来就一顿骂,那孩子就懵了,只知道害怕,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哪了。
这就像你本来想让马往正确的方向跑,结果你一鞭子下去,马只知道乱跑了。
而且啊,心理抚养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那是相当关键。
一个在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样,自带光芒,性格开朗又积极向上。
反之,要是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忽视或者打压,孩子就容易变得自卑又敏感,像个小刺猬,随时准备竖起刺来保护自己。
我就想到身边那些性格有些古怪的朋友,说不定就是小时候没被好好心理抚养呢。
看完这个讲座,我就觉得自己要是以后有孩子了,或者现在对待身边的小朋友,都得换一种方式。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观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观后感《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深入挖掘李玫瑾作为一位中国优秀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展示了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观后感如下:这部纪录片使我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教育一直注重针对知识的教育,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然而,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潜力是教育的核心。
李玫瑾作为一位教育家,她关注孩子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并且通过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纪录片中的故事表明,李玫瑾对每个学生都有耐心,她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尽力培养学生的天赋和兴趣。
她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潜力和自主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也适用于其他教育阶段。
另一个我在纪录片中学到的重要教育观点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李玫瑾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
她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在当今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能够担当未来责任的关键能力。
除了这两个重要的教育观点,还有一点让我深思。
纪录片中反映出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即孩子的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点对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力。
而李玫瑾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来培养他们,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分。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即“鱼可以被判定是否会爬树,它是否能游得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每个人。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次教育的启示。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给了我很多思考,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李玫瑾家庭教育优秀案例(2篇)
第1篇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发现孩子过分依赖自己,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寻求帮助。
李教授建议,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解决方案:家长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尝试独立完成,并在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反映孩子总是忘记自己的责任,如不及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等。
- 解决方案:李教授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并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担忧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等。
- 解决方案:李教授建议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反映孩子缺乏自信心,经常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很害羞。
- 解决方案:李教授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5.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案例描述:一位家长担心孩子在社交场合表现不佳,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解决方案:李教授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这些案例都是李玫瑾教授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优秀实践,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良好习惯、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第2篇1.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一个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如阅读、音乐和绘画等,使孩子在早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艺术兴趣。
- 启示:早期教育对于孩子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2. 亲子沟通:- 案例:一位家长每天都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朋友关系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李玫瑾育儿读后感
李玫瑾育儿读后感听了李玫瑾教授的很多实际案例分析,说到孩子教育问题,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
每个孩子性格也不同。
教育方式各有千秋。
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如何教育好孩子没有统一的模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我觉得孩子要有一个好的品格、性格。
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品质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一生,受益一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
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帮他找原因,提醒他怎么做。
与此同时,孩子也要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下一代。
生活方面一定要锻炼孩子自己动手能力,不能任何事情都有依赖心理。
家长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一定要多方面培养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爱心。
并且教育孩子热爱运动,热爱生命,尊重长辈以及身边的朋友。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关心,宽容理解,陪伴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是要不断的学习成长。
要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并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陪伴他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探讨。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精彩的未来!学习,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把孩子带上正确的路。
在一个是生活环境,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回到家里不要一进门就看电视、玩电脑!要自己主动的去看看报纸、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看看书!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学习!慢慢的在这个环境下孩子就会主动的去学习。
你到以后可以相对的轻松不会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担心了。
沟通方面:想与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交流,那就从朋友做起,首先要给他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一定要是在正确方面的!常关心他,比如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孩子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切记不能溺爱!用你的心去融化他的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多辛苦,多累。
这样只会造成孩子腻烦的心理,他会认为自己的父母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其实孩子大了,你们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
教育专家李玫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指导。
在学习了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思想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李玫瑾教授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1.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家长和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为后续的教育提供依据。
2. 适时调整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
3. 信任和支持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自信心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李玫瑾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家庭美德。
家长应以身作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李玫瑾教授认为,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1. 融入生活实践。
德育教育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培养道德品质。
2. 强化道德教育。
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3. 发挥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道德品质的楷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2篇
篇一
近期,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视频讲座。
视频中李教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第二点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第三点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有关键期。
孩子18岁之前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岁之后的青春期。
依恋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弥补期。
未成年阶段需要监护人对孩子负责,12岁之前教育主要在于家庭。
另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放在智力方面,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培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李教授关于12岁之前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李教授说6岁之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克制诱惑、忍受挫折这些方面入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孩子要学会说“不”,从而克制孩子的任性;但是也不能打骂,要和孩子耐心的交流,问清孩子坚持的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的压抑;对于孩子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忍耐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包容、大度的性格,防
止孩子的自私;李教授还提出通过让孩子去学游泳的例子来让孩子知道忍受挫折意义。
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防止压抑这一点,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推拿,可是朋友临时有事,让我照顾孩子,于是我带俩孩子去推拿。
骑的是自行车,只能一个走,一个坐车子;回来时他俩交换,当我这样做时,看到孩子有情绪了,心想等到推拿回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可是我脾气有些急,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噼里啪啦的把说孩子一顿,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按照我说的办就行。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当我平静的问孩子的想法时,他想让我们一起步行去推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那样做是压抑了孩子的想法,不过好在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去弥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我要去和孩子耐心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我要充分的肯定,有异议的我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防止压抑。
通过李玫瑾教授的讲解,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作为家长不是只给孩子吃饱穿暖,更要从小给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
我也会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二
第一个小视频课听得过程中不禁拍案叫绝!太多的共鸣!也特别喜欢她无形中传递出的内心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的拳拳之心!专业有爱的老师可昭可感!
边听也边思考自己做得如何:
鉴证之前的思考,3岁前的情感和体验是关键,其中与妈妈的依恋关系是重点。
李教授只是提到妈妈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另外下一步重要的是妈妈不只要陪伴,还要学习成长自己才能有效的陪伴,否则人在心不在,与孩子的依恋关系依然会有问题。
6岁前要给到行为规范:对于此,似乎在某些方面要加强,在家里某些细节要养成好习惯
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儿灌输观念、价值观。
做得还好,最近印象深刻的是,夏天有次冒着下大暴雨的危险,顶着滚滚乌云,我俩去看了一场音乐剧,结果后来却没下,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自己想去做的事情,不要放弃,要坚持去做!这给她留下了很深的体会,在以后有什么事情犹豫时,她会想到这件事说:妈妈,就像我们那次看音乐剧那样!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今天一出门好冷,她说:这么冷!我要坚持上幼儿园!真是为那一次的冒险点赞!
最后,感受到我要看书,学习,修心,全面提升自己,向前辈们看齐!施星灿之“无我”,是“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勇于担当。
“芝麻官,千钧担”,担起这个责任,
就得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
文斗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税收任务年年不达标,施星灿知道税收源于经济。
经过不断实践,带领团队探索出“高山种植烟叶、平坝发展果园”模式,不仅解决了税收难题,更是让百姓富裕了起来。
施星灿之“无我”,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执着。
对于长期不交税的钉子户,他像头“犟牛”,数次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风里、雨里、雪里来来回回,帮助纳税人解决难题,与纳税人结成朋友,用真心、真情换回一分一厘的税款。
税收信息化让我们的工作环境变好了,作为基层税务人,施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依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走出“小我”的圈子,收紧“自我”脚步,放下“唯我”架子,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畏,以“无我”境界,做税收事业的“守夜人”。
京山的五月,石榴花红,绿杨重重,湛蓝至极的天空将绿肥红瘦点缀得恰到好处,一切那么静好又那么自然,施星灿老人的感人事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他奋勇当先,主动扎根鄂西山区基层财税工作;他身强志坚,克服工作上的困难;他心系百姓,将积蓄拿出来给村民买种子。
种种事迹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忠诚与奉献,彰显出税务人的信仰与担当。
入职一年来,身边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榜样。
同事刘文英身兼数职,做事尽心尽责,扛起了股室大梁;同事陈丽怀胎九月,仍然坚守减税降费一线,加班加点退税,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为祖国税收事业默默贡献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我从事税收分析工作业务忙、事情多已经成为常态,曾让我迷茫、彷徨,甚至自暴自弃,但有了施星灿和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精神鼓舞激励着我初心不变,砥砺前行,扛起肩上担,干好手中活,远眺前行路,迈出稳健步,为税收现代化付出青春汗水。
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选择扎根最基层;用生命丈量下乡收税的山路,留下血与汗的印记。
《武陵山上的星光》令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我爷爷是位老税务,从小耳濡目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渐渐体会到税务人的责任和担当,了解祖辈父辈的付出与不易,税务老前辈是我的表率,我正努力向他们看齐。
爷爷出生于农村,清贫的家境让爷爷更懂得知识的来之不易,步行几十里求学。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北大学。
那个年代大学生是稀缺资源,爷爷却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基层。
我曾经问爷爷:“这样值得吗?”爷爷慈祥地笑笑告诉我:“学成归来、报效家乡,我
很幸福也很骄傲。
”
几十年来,爷爷勤勤恳恳,管理菜场税收,从未拿过商户一块肉、一颗菜。
曾经有位菜农打听到爷爷住址,送来一筐土鸡蛋,一向和善的爷爷第一次生气了:“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你们对我工作的满意,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
如今,我也头顶税徽,走上爷爷曾走过的道路。
工作后曾迷茫无措、曾受过委屈吃过苦,每每想起爷爷那辈普通又平凡的税务人的坚守和执着、付出与骄傲,他们就像税徽上点点星光,微小却又闪亮,指引我前行,让我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