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噪音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从事噪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操作、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娱乐场所等。
三、职责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接受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 作业场所噪音控制(1)用人单位应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音水平。
如采用低噪音设备、改善工艺流程、设置隔音屏障等。
(2)对噪音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噪音较大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2. 个人防护(1)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其有效防护。
(3)员工不得擅自拆卸、损坏个人防护用品。
3. 健康监护(1)用人单位应定期对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2)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应立即隔离观察,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诊断、鉴定。
(3)员工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规定给予治疗、赔偿和安置。
4. 应急处理(1)发生噪音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培训与教育1.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噪音职业病危害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
3. 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2.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主要涉及岗位:包膜巡检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熟悉掌握本岗位职业病危害的特性、危害后果、预防和应急措施。
7、作业中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身体如有不适及时汇报,不准班中带病作业或饮酒后作业。
8、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六、防噪声措施1、产生强噪声的设备,设置减震基础;2、将高噪声和低噪声设备分开布置,并设置隔音墙;3、进入噪音区域佩戴耳塞;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5、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七、应急措施1、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2、造成耳朵听力下降、身体不适等情况到医院接受治疗。
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主要涉及岗位:班长、制浆、中控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岗位简介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
噪声是指各种有害声音对人耳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噪声岗位主要存在于工厂、建筑工地、机械设备操作等工作场所。
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疲劳、耳膜破裂、耳聋等问题。
2.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失眠等问题。
3. 噪声对其他身体器官的危害:噪声还会引起头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免受噪声侵害。
(2)佩戴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全身不受噪声伤害。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耳塞和耳罩,保持清洁。
2. 工作环境改善(1)减少噪声源:对于能够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等。
(2)隔声措施:对于不能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板等,尽量将噪声隔离。
(3)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设备,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3. 健康监护(1)定期体检:对从事噪声岗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职业病防治:对于职业病风险较高的人员,要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如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噪声岗位的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噪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于噪声突发事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五、员工培训1.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对从事噪声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下容易造成人体听力损伤,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噪声岗位的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
噪声岗位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加工、建筑施工、装卸运输、飞行作业等。
3. 安全责任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有权享受到安全工作环境,同时也有责任遵守本操作规程相关要求,保障自身职业健康安全。
雇主有责任为噪声岗位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并保障设备的有效性。
4. 噪声监测与评估4.1 噪声监测噪声岗位应定期进行噪声监测,以评估工作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监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4.2 噪声评估根据噪声监测结果,进行噪声评估,分析噪声岗位的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5. 防护设施5.1 声屏障在噪声岗位周围应设置有效的声屏障,阻挡噪声的传播,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5.2 降噪装置对于生产设备和机械设备,应选用降噪装置,降低其产生的噪声水平。
对于无法降噪的设备,应考虑对其进行封闭或隔离,减少噪声传播。
5.3 个人防护装备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噪耳塞或耳罩。
防护装备应保证符合从业人员的个体特征,并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
6. 作业操作要求6.1 降低噪声产生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尽量降低噪声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机械冲击、振动和摩擦声。
工作环节中应采用噪声较低的方法和工具,避免过度使用噪声源设备。
6.2 工作时间控制对于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的工作,应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控制措施,保证从业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和康复时间。
6.3 工作间隔合理安排工作间隔,以减少连续工作对听力系统的负荷。
推荐每小时安排10至15分钟的休息时间,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听力健康。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噪声对岗位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噪声对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雇主应严格遵守噪声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为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防护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危害特点及防护方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章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第六条雇主应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要求参与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测试、控制噪声源。
第三章岗位操作规范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并正确使用、维护。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噪声源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噪声超标。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噪声与其它因素相互叠加,如震动、化学毒物等。
第十一条雇主应提供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确保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能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防护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体检等。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因受噪声而引发其他职业病。
第五章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知悉应急处理程序,并按要求参与演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第十六条噪声岗位应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噪声,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雇主应设立噪声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噪声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正式版】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噪音产生、噪音传导和噪音接受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相关操作,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五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有权利对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六条为降低噪音岗位的噪声水平,公司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隔离、声音阻尼和声音减振等。
第七条噪音岗位的工作区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如超过标准限值,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八条噪音岗位的工作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严禁不佩戴防护设备从事噪音岗位作业。
第十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健康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噪音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第十一条公司将对涉及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噪音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掌握。
第十二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四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和学习与噪音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最新防护措施,提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能力。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根据违规程度轻重,公司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十六条对于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后需重新修订。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篇: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
2、设置减震、阻尼等装置。
3、佩戴适宜的护耳器。
4、实行时间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粉尘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湿法作业,设备容器密闭,负压操作,保证除尘设备的良好运转。
2、佩戴防尘口罩3、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高温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持续接触热源时,应轮换操作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2、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防中暑药品。
3、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4、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氧化碳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佩戴防毒口罩,加强工作场所通风,负压操作。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3、发生中毒症状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及时就医。
4、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2、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二篇: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定稿]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淄博市周村誉隆防腐设备厂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二、名词解释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 背景介绍噪音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
在职业环境中,高噪音环境对工作者的听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本文档旨在为噪音有害岗位工人提供操作安全规程。
2. 噪音常见的危害2.1 听力损伤高噪音环境长期存在会导致人耳朵受到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在工作岗位上,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伤,从而影响在噪音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2.2 神经衰弱在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人的神经被长期刺激,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表现为精力下降、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2.3 心理压力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会给工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导致紧张、焦虑等情绪。
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发工作中的意外事故,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
3. 噪音有害岗位的操作安全规程3.1 保护措施在噪音有害岗位上操作前,需要进行保护措施,如佩戴防噪音耳罩、戴上防护耳套、使用防噪音耳塞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2 工作时长为了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不要把重要岗位安排在高噪音环境下,尽可能避免工人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
3.3 环境改善在噪音有害岗位上,应该尽可能改善环境,减少噪音污染。
如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吸音材料,并增加通风设施。
3.4 教育培训为了保护工人的职业健康,必须对噪音有害岗位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噪音的危害,并提供安全操作规范和措施。
4. 结论高噪音环境不仅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职业健康也带来巨大影响。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制定完整的安全规程,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这些规程包括保护措施、工作时长、环境改善、教育培训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做好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保护,才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其人身安全。
噪音操作规程3篇

噪音操作规程3篇1【第1篇】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机械加工、打磨、起重、装配、冲砂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
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口罩、耳塞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
女工戴好工作帽。
操作人员不准戴手套,戴项链,以免被机器卷入造成伤害。
5.开机前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定位可靠,检查各部件有无工具或异物放置。
6.在操作中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7.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运转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
8.使用加工中心的过程中,速度不要过快,尽量增大动作的均匀性,减小机械的震动。
9.保持设备保养,做好润滑,减少噪音的产生。
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第2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7、对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应采取人机分离同时缩短工作时间以降低其危害。
8、操作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的人员必须佩带防噪声和震动的个体防护用品【第3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噪声,它能够对岗位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制定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旨在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一、规程目的1.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噪音污染对员工的危害;2.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供职业健康操作的指导,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噪音有害岗位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
三、噪音控制1.对于噪音影响较大的岗位,应当采取技术控制手段进行降噪处理;2.岗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减少噪音产生;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保护听力。
四、操作程序1.岗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和防护措施;2.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3.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五、个人防护用品1.公司应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2.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清洁;3.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定期检查其状态,如发现有破损或过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六、职业健康检查1.公司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噪音有害岗位员工进行听力检测;2.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调整岗位或提供合适的职业防护用品。
七、文明用语1.在岗位操作过程中,员工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减少噪音干扰他人;2.若发现他人使用过大声音或噪音干扰他人工作,应立即提醒对方注意。
八、应急措施与事故处理1.岗位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措施;2.若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九、规程宣传1.公司应定期开展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2.公司应向员工普及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保障员工的安全。
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噪音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因素,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工作环境1.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按照规定着装,穿戴工作服、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噪音岗位应设立警示标识,便于工作人员识别。
三、工作操作规程1.减少噪音源:工作岗位应采取合理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罩、降低噪音设备的运行速度等。
2.控制噪音传播:噪音源所在地应隔离于工作区域,确保噪音不直接传播到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
3.替换低噪音设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选择低噪音设备来替代高噪音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4.维护设备:定期对噪音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噪音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噪音增加。
5.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于有噪音的工作任务,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
6.定期检测:对噪音岗位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噪音水平不超过国家标准,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耳塞或耳罩:在噪音环境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确保噪音对听觉系统的损害最小化。
2.佩戴防护帽:一些工作环境存在噪音引起物体或材料飞溅等危险,应佩戴防护帽以保护头部安全。
3.应戴上防噪耳机或耳塞:对于有音乐听取要求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噪耳机或耳塞,既享受音乐,又保护听力。
4.避免震动刺激: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及减少震动、冲击等引起的噪音刺激。
五、应急处理措施1.发现噪音异常,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如发生噪音超标情况,应立即终止有关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安全规定。
六、教育培训1.将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纳入培训内容,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培训。
2.加强对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采取主动的个人防护措施。
噪音_粉尘安全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噪声及粉尘危害,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噪声及粉尘作业的岗位。
二、噪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 进入噪声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 噪声源控制:- 对噪声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 对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进行隔离或安装消声器、减震器等降噪设施。
3. 作业时间限制:- 严格控制噪声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
- 对连续作业超过一定时间的员工,应安排休息和调整工作班次。
4. 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噪声作业区域进行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对噪声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三、粉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 进入粉尘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 根据粉尘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防尘用品。
2. 粉尘源控制:- 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封闭或安装除尘设施,减少粉尘排放。
- 加强通风,确保作业区域空气流通,降低粉尘浓度。
3. 作业时间限制:- 严格控制粉尘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粉尘环境中。
- 对连续作业超过一定时间的员工,应安排休息和调整工作班次。
4. 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粉尘作业区域进行粉尘监测,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对粉尘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教育与培训1. 对所有从事噪声及粉尘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相关危害和防护措施。
2.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操作规程的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噪声或粉尘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规程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1. 引言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旨在保护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减少噪声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2. 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将确定噪声岗位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2.2. 负责人应确保噪声岗位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 测量和评估噪声3.1. 公司将定期测量和评估噪声岗位的噪声水平。
3.2. 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
3.3. 如果噪声水平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值,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控制噪声4.1. 公司将优先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噪声减震设备等。
4.2. 如果技术措施无法降低噪声水平至可接受范围,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员工。
4.3.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5. 健康监测5.1. 公司将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健康监测。
5.2. 健康监测包括定期的听力检查和其他相关的身体检查。
5.3.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6.1. 公司将为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6.2. 培训内容包括噪声的危害、预防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3. 培训记录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
7. 事故报告和处理7.1. 员工应立即报告与噪声相关的事故或不良事件。
7.2. 公司将及时调查和处理报告的事故,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 审查和改进8.1. 公司将定期审查和改进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8.2. 审查可以包括噪声水平的再次测量和评估,员工的健康监测结果和培训记录等。
8.3. 改进措施应记录并及时落实。
9. 附则9.1. 本操作规程应通过内部通知的方式向所有噪声岗位员工传达,并确保他们的知晓和遵守。
9.2. 监管部门和职业卫生检查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应积极配合与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的内容。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1.噪声监测和评估1.1对所有噪声岗位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估,包括对噪声源的分析和噪声暴露水平的测量。
1.2建立噪声档案,记录噪声源的特征、工作场所的噪声暴露情况以及职工的噪声暴露时间和水平。
1.3定期评估职工的听力状况,进行听力检查和记录。
2.噪声控制2.1噪声控制应遵循“减少噪声暴露量,控制噪声源”的原则。
2.2采取技术措施,例如使用降噪设备、声屏障和隔声材料,减少噪声源的发声和传播。
2.3组织进行噪声控制技术试验和改进,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职工的健康状况。
3.个人防护措施3.1对于噪声暴露时间较长和噪声暴露水平较高的职工,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耳塞、耳罩等。
3.2指导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佩戴期间不得随意摘除或减弱密封性能。
3.3定期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4.健康监测和教育4.1对于噪声岗位的职工,应建立健康监测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检测,以及听力检查。
4.2开展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向职工介绍噪声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5.紧急应急处置5.1制定噪声岗位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发生噪声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急救方法和报警程序。
5.2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对噪声事故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6.监督和检查6.1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噪声岗位的监督和检查,随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6.2噪声岗位的职工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三、操作规程的执行与遵守1.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落实噪声岗位的操作规程,确保执行和遵守情况。
2.职工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积极参与有关的培训和教育。
3.发现操作规程存在问题或改进措施的,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四、总结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职工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安全性的必要措施。
噪声职业卫生的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职工在噪声环境下的职业健康,预防噪声对职工听力及其他生理机能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噪声作业的岗位及涉及噪声作业的场所。
三、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1. 噪声危害噪声是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对人体听觉器官及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声波。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高血压、心脏病等职业病。
2. 防护措施(1)降低噪声源1)改进工艺流程,减少噪声产生;2)使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噪声强度;3)加强设备维护,防止设备故障产生噪声。
(2)隔离噪声1)在噪声源周围设置隔音屏障,降低噪声传播;2)合理布局,将噪声源与人员活动区域分开;3)设置噪声监测点,实时监测噪声水平。
(3)个人防护1)为接触噪声的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2)职工进入噪声作业岗位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使用效果。
四、操作规程1. 噪声作业岗位职工必须经过噪声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了解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2. 进入噪声作业岗位前,职工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3. 严格执行噪声作业操作规程,降低噪声产生。
4. 定期检查噪声监测点,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5. 定期对噪声作业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噪声性耳聋等职业病。
6. 发生噪声性耳聋等职业病,应及时进行救治,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职工相应待遇。
五、监督管理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规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各部门、车间、班组应加强噪声作业管理,确保本规程的贯彻落实。
3.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查处。
六、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程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各部门、车间、班组应根据本规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2篇一、总则为保障职工在噪声作业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噪声职业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企业单位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企业单位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垣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格处理。
6、存在噪声危害的岗位采用轮班倒,操作员工按要求分批作业。
7、操作人员一旦感到不舒服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二、高温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保证其外表温度小于50℃。
2、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3、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防中暑药品。
4、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5、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着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②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a.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b.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C,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③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企业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规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安全操作流程。
一、前言噪声是指声音的不快感或有害作用。
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受到高强度噪声的影响,会造成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求所有员工严格遵守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职责现场负责人要负责工作现场的噪声监测和评估,根据噪声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并为该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
作业人员需要按照公司提供的规定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任务。
三、安全操作流程3.1 个人防护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噪音设备。
特别是在噪声超过80分贝的情况下,必须佩戴耳罩和耳塞。
同时,工作服应符合要求,保持整洁、干燥、柔软。
3.2 减少噪声(1)改变工作方法:尽量采用机器化或自动化生产方式,减少人工干预,比如在装配线上采用气动工具替代手动钉枪等。
(2)降低噪声来源的分贝:采用减振、隔声、加装吸音材料等提高机器的包裹性。
(3)隔音屏蔽:在机器实现封闭的同时,采用吸声材料增加吸音效果,起到良好的隔声屏蔽作用。
3.3 维护设备设备的正常维护是最基本的要求,非常必要的措施。
设备出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对于老化的设备应及时更新,避免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导致噪声过大。
3.4 紧急情况处理在出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紧急情况下,员工必须立刻停止操作,采取安全措施。
维持现场秩序,排除隐患,避免噪声进一步扩散,造成更大的噪声污染。
四、后续处理当作业结束后,员工应将防护设备、工作服等配件进行清洁、消毒、维修等处理。
对于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陪同工作的机器,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保证下一次正常使用。
五、尾声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生产行业,企业必须要重视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同时,从业人员也要认真遵照操作规程,保持状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造成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噪声的职业健康危害:
3.1.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3.1.2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3.2噪声防治措施:
3.2.1控制噪声源,例如空压机、送风口入口处设置消声器,锅炉各阀门排气口设置消音器。
3.2.2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各值班室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3.2.3进入噪音区域的员工需佩戴降噪耳塞。
3.2.4在噪声较大的区域设置职业危害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3.2.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3.2.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33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规程范本编号:YTO-FS-PD833
2 / 2 编写人:xxxxx 审核人:xxxxx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止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作业。
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