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六)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六)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六)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汉族说唱艺术。

它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演出方式为赶庙会、赶堂会等。

京东大鼓曲调简单,易学易记。

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

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弹大三弦伴奏。

在最初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左腿上绑“节子板”,以司节奏。

京东大鼓的源起要追溯到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

他吸收了京东各种民歌小调,增加了京东乡音,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

后来李文通的弟子邓殿奎吸收了一些京剧唱腔,得到了民众的首肯。

活跃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于七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京东南部香河、宝坻、安次一带的田歌,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

这种田歌系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聚集在一起,一边击打农具,一边即兴编唱的民歌,称“乐乐停停”,或“乐停调”或“乐亭调”。

此后,其他艺人又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

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

京东大鼓在北方,尤其在天津演唱十分普及,但直到1935年,这种新腔去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被京城人称作京东大鼓,才算正式定名。

不过,由于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日趋衰落。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京东大鼓艺人编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段子,以卖艺为名宣传抗日,但因为战乱,京东大鼓发展基本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东大鼓发展出现了高峰期,许多新演员成长起来,天津市演员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并在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扬琴伴奏,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开始进入专业剧场,在民间更是空前普及,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2019-2020学年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线上教育教学≠直播/录播课程初期,对教材知识点的直播或者录播课程几乎等同于线上教育教学全部,绝大多数学校都陷入了“临时开发直播课程——教师缺乏直播技能——网络平台不支持——学生反响较差——继续升级直播课程”的怪圈。

事实上,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

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除了直播和录播外,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学习任务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从我们的实践看,直播课程更适合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录播或视频课程则更适合学有余力学生的提升释疑。

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线上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指向都应该凸显育人目标,绝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知识点传授。

线上教育教学≠线下教育线上化当前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老师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将学习内容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上,然后将传统的教络上,形成了所谓的“线上教学”,这其实是对线上教学的错误理解。

我们认为线上教学应当是正常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与常规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现在的特殊时期,由线上教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罢了。

(摘编自《关于浙江省线上教育教学的反思》)材料二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非常赞成”人数百分比)(摘编自《“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的调查问卷))材料三光明日报记者: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请问未来在线教学“新常态”是否有具体要求?有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吴岩:谢谢你的问题。

从“新鲜感”到“新常态”,我们需要做三项工作。

第一,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

疫情期间的学校在线教学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四个变”,就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

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1.【解析】选C C项,中山装的设计思路不仅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彰显着民主共和思想。

2.【解析】选A A项,“解决传统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错,原文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

3.【解析】选B B项,“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与中国古代帝王服装上绣有龙纹截然不同”错,“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

4.【解析】选B A项,“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错误,从材料一来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从材料三来看,“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

5.【解析】选B B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错误,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

6.【参考答案】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③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 C(文中特别强调了这个人的堕落是受了时代与命运的影响,所以沈从文对他的情感,厌恶之外,还有些许悲悯,还想着是否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8. 【参考答案】(1)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当地人身上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单纯快乐、勇敢热情的生命活力。

(2分)(2)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乡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全国卷省市)含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全国卷省市)含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儒、道、禅为一体的思想系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要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需要对它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教育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

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只有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才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其化妆、服装、语调、唱词、身段、步法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与欧洲的歌剧、日本的能剧等外国戏曲艺术明显不同。

中国的水墨画使用宣纸、毛笔、墨汁,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画境里觅得无限的天地,才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绘画手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画布、笔刷、颜料等工具以及将绘画当做科学从而追求客观、逼真的传统绘画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书法更是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精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缺少传统艺术。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应身体力行,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行为范式。

2020届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届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届昆明三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

【一轮复习】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轮复习】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语文测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

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

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

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

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4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4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参考答案1.(3分)A 【解析】“当代的幻想类作品”范围扩大,原文是“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3分)B 【解析】文章论述幻想类文艺作品存在两类突出的创作问题并未运用对比论证。

3.(3分)C 【解析】A项,“《古剑奇谭》《琅琊榜》等作品,多化用……”错误,选项张冠李戴,“然而相当一部分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并非指《古剑奇谭》《琅琊榜》。

B项,“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错误,选项化未然为已然。

D项,“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身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地反映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

4.(3分)B 【解析】B项,“为看展览、听音乐会而专门前往某个城市的‘打卡式’旅游已不能满足其需求”错误。

原文表述为“越来越多的人会为了看一个展览、听一场音乐会而专门前往某个城市,那些缺乏鲜明特点且没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打卡式’旅游则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可见“为看展览、听音乐会而专门前往某个城市”不是“打卡式”旅游。

5.(3分)C 【解析】C项,“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旅游能够让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错误。

依据原文“由于文化旅游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很多城市竞相开展文化旅游,出现了盲目效仿的现象,甚至,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的做法也屡见不鲜”可知,“城市之间竞相开展文化旅游”更多的是因为利益驱动,并不能“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旅游能够让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

6.(6分)①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加大扶持力度。

②文旅产业经营者应结合区域优势和消费需求开发优质文旅产品。

③杜绝盲目效仿和恶性竞争。

7.(3分)C 【解析】文中刻画母亲时没有采用外貌描写,也没有典型的心理描写。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

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

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

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

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2020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详解)

2020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详解)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

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严峻。

在以往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信仰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常常被漠视或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成都的宽窄巷,据说是蓉城的会客厅。

它既是当地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

走进宽窄巷,会看到许多牌匾,上面写着关于房屋历史的介绍。

这些牌匾作为街区记忆的“讲述者”,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的身份,但有时候牌匾仅仅作为装饰物存在,内容完全失真或者张冠李戴。

曾经宽窄巷里一个牌匾的牌文,把巷子里一位业主胥女士的曾祖父写成了她奶奶的丈夫。

后来景区进行了改正,但结果又把胥女士的奶奶写成了她公公的女儿,怎一个“乱”字了得!上述并非孤例。

在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如果稍加留意,都不难发现类似的错漏。

这些乱象不仅暴露了管理者的粗心,更反映出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新而更新吗?如果是这样,一切推倒重来即可。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语句,每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致书以观 /宁静致远 硕师名人 /硕果累累




语文 第 4页(共 12页)
B.执经叩问 /叩石垦壤 獉獉
稍降辞色 /不赞一辞


C.援疑质理 /文质彬彬 獉獉
负箧曳屣 /不负众望


D.久而乃和 /春和景明 獉獉
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链接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⑥。既长,知其世家⑦,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⑧ 入学
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⑨,日昃⑩ 始食,遂大通六
经瑏瑡 之旨,慨然瑏瑢 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三)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本试卷共 12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 (一)默写。(共 4分) 7.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 8.新年伊始,班里组织了一次古诗词曲班会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2分)
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念: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逵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獉獉獉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三)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三)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2020年6月云南省曲靖二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解析

2020年6月云南省曲靖二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2020年6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通过传达传统经典故事中原有的心理情感”说法错误,文中是说“重新传达”即要进行二次加工赋予现代意义。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六段不是总结全文,只是谈了奇幻电影发展方向中的一个角度。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采用多元化视角反观人生”的不是民间传说、神魔故事,而是奇幻电影;C项“故事情节毫无内在叙事性”说法错误,原文是说“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D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科技思维与中国哲学思想”融合,另外“才是奇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依据不足。

4.C【解析】木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C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同比下降了32.7%;2019年前10个月,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同比减少了30.8%”可知,但材料三只提到了“美国相关的农民收入减少”,并没有提到中国农民。

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借贸易失衡为幌子发起,根本目的是限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战略性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和材料三“贸易协定并非美方的根本诉求,美方试图通过贸易战收取关税利益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科技战遏制中国创新活力,通过金融战获得更多打击中国经济的手段,最根本也是最本质的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可知。

B项正确,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数据可以看出,52%的普通民众认为贸易战会导致“双输”,63.08%的民众认为贸易战会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D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从2018年3月22日到8月23日几轮较量,和材料三的“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

2020届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届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届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中华悠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记录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中华老字号不仅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今天这样一个突出高质量发展、强调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时代,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赢得口碑、创造价值,打造经得起考验的世界品牌,也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影响力。

实现这些美好愿景,老字号修炼好内功尤显重要。

应看到,传承的本质,其实是“承传”。

老字号传承人要把原来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承过来、传下去,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同时也要看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传承。

在传的过程中,要通过与现代技术融合、与互联网拥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冲浪,使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然而,现实中老字号发展中还遇到很大的梗阻,不少老字号普遍缺乏资金、理念陈旧、知名度下降,有的至今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有的缺乏创新发展的内在动机和能力。

是振奋翅膀飞翔还是戴着镣铐跳舞,关键就在于能否打开思路、放手改革,通过自我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

近年来,从高铁走出去到核电出海,除了企业自身技术过硬,国家推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老字号提供更多有形之手的托举服务,老字号企业一定会不负众望。

(节选自《老字号如何成为“国家名片”》,有删改)1. 理解文中“戴着镣铐跳舞”含意。

2. 中华“老字号”的存在有怎样的意义?3. 老字号如何才能成为“国家名片”?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俗的集体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人的根本属性是他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

当人类社会产生时,相应的各类民俗文化就孕育产生了。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和村镇出现,民族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俗文化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

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民俗的集体性就是它的全民性。

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

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民间传承的许多民俗事象,我们都无法找到它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它完全靠一代又一代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承下来,服饰、饮食、居住、家庭、村落、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莫不如此。

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有些民俗事象的倡导者也许是个人,但这种个人应被理解为集体的一员,只是他隐姓埋名变为无名氏。

退一步讲,即便是个人的创造,也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否则就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

总之,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

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

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之中。

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

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流动。

这种流动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

我们经常看到,民俗在流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

比如汉民族的春节习俗,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

原始农业对自然气候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当时人们还只是通过物候观察划分年月。

草青一次为一年,谷熟一次为一年。

所以《说文》释年曰:“谷熟也。

”那时“年”只是计时单位。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懂得了通过观察天象确定方位和时间,并依此指导农业生产。

直至西周时期,才产生了较明确的历法,准确地确定一年的岁首,并有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不过这时的年节,只标志新旧交替,并没有固定日期。

中国后世的年节,大约形成于汉代。

汉武帝颁布《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年节习俗才一直延续至今。

当年节确定后,民间信仰习俗渐渐浸染到年节习俗中,庆祝丰收与祭祀神灵、祭祀祖先相结合,驱邪逐疫等亚术活动也成了年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具有喜庆气氛的娱乐活动也加入进来,使春节变成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节日。

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是在春节习俗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没有后世的补充创新,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完备与丰富的春节节日习俗。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摘编自陶立瑶《民俗的基本特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俗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民俗文化是由人群集合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而形成的人文景观。

B.有些民俗事象也许是个人倡导和创造的,如果它没有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也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

C.汉民族的春节习俗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逐渐完备和丰富。

D.中国后世的年节形成于汉代,即使在西周晚期有了庆祝丰收的活动,但也只标志着新旧交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直接点出民俗的本质特征,并指出了民俗文化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群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B.文章紧扣民俗的本质特征和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来论述说明民俗的集体性,十分具有针对性。

C.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明今天许多民俗事象通过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代代传承下来的现象,是为了论证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

D.文章借助民俗的集体性论证了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旨在警示当代的人们应该注重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创造和传承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它们从产生到延续至今都是集体行为,没有个人参与。

B.一旦个人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承认,就可以融进社会的民俗中,成为一种民俗事象,流传下去。

C.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即使到了当代,随着人们对其补充和创新,它或许也还会不断地丰富。

D.民俗的形成和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集体活动,都会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民俗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新时代新技术为新医疗带来了无限可能,专家预言,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诊断、临床决策、精准治疗以及健康管理。

在人工智能助力下,精通各种领域的“AI (人工智能)医生”会变为现实。

用手机对准患病的皮肤拍照,上传到图像识别系统后,即可对患者患上的皮肤病进行诊断,这并不是电影里的场景。

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已经研发出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立皮肤病的辅助诊断模型,准确率超过85%。

未来医院还将建立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为群众就诊提供科学引导。

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

湘雅远程医疗平台“雅影肺管家”与2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联系,为多名来自基层的肺结节患者进行远程会诊,经过会诊的大部分肺结节患者留在了当地基层医院进行手术,避免了舟车劳顿之苦。

(摘自新华网《“AI医生出道”一“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简单》) 材料二: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教师从批改作业、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辅助教师进行口试测评、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协助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成熟,教育行业也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

相比于昔日的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

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师生关系等等。

”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如是说。

这个判断也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有关人士表示,教育行业将是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与此同时,AI+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其颠覆性的产生尚需时间。

(摘自工人日报《AI+教育悄然融合》 )材料三: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7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体的地位。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的数字经济将进入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将在人与智能机器交互方式上带来重大变革。

比如,人们对手机依赖程度逐步降低。

过去20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会逐步提升。

未来20年,智能终端会超越手机的范围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会逐渐普及,人们将会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智能机器交流。

智能机器的服务内容会多样化。

比如说智能音箱,基于语音交互技术,不方便使用手机的老人和孩子能方便使用,消除了教字鸿沟。

除了放音乐,它还能播视频、看直播、听故事、查菜谱。

未来,人工智能会维生新业态。

交通、医疗、城市安全、教育等,各个行业会快速地实现智能化,切实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

比如,不久的将来,普通市民可以通过APP一键呼叫自动驾驶汽车。

(根据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公开演讲整理编辑)材料四: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

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已出现多起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并没有法律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当人们向算法让渡了部分决策权,也会让归责成为难题。

事实上,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形成共识。

在不少国家,无人驾驶领域的立法一直在讨论中,看法不一;在中国,无人驾驶的汽车能否上路、是否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欧盟最新发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也没能对人工智能涉及的隐私风险、数据保护风险做出符合大众期待的回应。

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都会有关于旧的治理规则是否适用、是否需要升级,以及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治理规则的讨论。

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引发的问题,如何用法律条文探寻最佳应对方案、凝聚对未来的共识,是一项艰巨挑战。

(摘自人民日报《发展人工智能,治理需跟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相较于临床医生诊断,人工智能诊断一方面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还可进行远程会诊,为群众就医、医生诊断提供更多支持。

B.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开展应用将会促使传统教育形态发生改变,不过二者要实现深度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C.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方式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智能终端会更加多元,智能机器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D.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起事故,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待发展,而事故的归责成为难题,说明人工智能的治理尚待完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目前,患者可以借助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手机上进行医疗诊断,可见在不久的将来,AI医生可以代替临床医生进行各项疾病的诊疗。

B.人工智能渗透进教育行业无疑将对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材料二举例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式,也具体指出了存在的各种问题。

C.中国保持了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将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D.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规范是个巨大挑战,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出台。

6.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等待清洁朱以撒他们总是在挥毫前做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

譬如在木桶里沉着地泡着,慢条斯理地洗涤身上的尘泥,然后一身清爽地换上一件宽大的衣裳,舒展丝毫无碍的筋骨。

接着走出,进入书房,燃一炷香,让香气漫开,充满空间。

坐下来,仍然是慢悠悠地,用三个指头捏住一锭墨,轻微的“沙沙”声响,在墨底部和砚台平面相接处传了出来。

脸上淡淡的表情,像一件庄严的大事即将展开,让人察觉其中一定有神圣的成分存在。

这就是古代文人一种常见的挥毫前状态。

不说太远,从蔡邕开始吧,总是要在氛围形成,才拈起那杆手感稔熟的狼毫,从容下笔。

从准备到落墨,它们之间相隔着一段漫长的等待,犹如音乐悠长的过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