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三伏贴常见病取穴呼吸系统疾病1.反复感冒:主穴:大椎、风池,肺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配穴:关元(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气海(下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2.慢支炎:主穴:肺腧、天突、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配穴:肾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3.支气管哮喘主穴:膈腧(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心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寸)配穴:肾腧4.阻塞性肺气肿主穴:丰隆、天突、膻中、膏盲(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三寸),内侧)配穴:肾腧5.过敏性鼻炎主穴:大椎、外关、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6.慢性鼻炎主穴:大椎、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消化系统疾病1.胃痛主穴:中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神阙、胃兪(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配穴:上脘、三阴交2.慢性腹泻主穴: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关元3.消化不良主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骨科疾病1.慢性腰腿痛主穴: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2.四肢麻木主穴:曲池、支沟、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妇科1.体质调节主穴: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寸)、归来(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三阴交配穴:命门、足三里2.痛经主穴:关元、次髎(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地机(阴陵泉直下3寸)配穴:三阴交、命门3.月经不调主穴:血海、脾俞、肾俞、膈腧、三阴交配穴:足三里。

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三伏贴常用穴位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膻中背部:大椎定喘(寒喘)风门肺俞身柱脾俞(久咳)下肢:丰隆(痰多)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中脘天枢背部:脾俞胃俞下肢:足三里3:提高免疫力(亚健康)腹部:中脘丹田关元腰部:肺俞脾俞肾俞下肢:足三里三阴交4:骨关节:腰膝:丹田关元阳陵泉肾俞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颈肩上肢:大椎肩井曲池5:妇科:腹部:丹田关元背部:脾俞肾俞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天突穴位于胸锁骨上窝正中。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用于气喘咳嗽、咽喉炎、喉炎、扁桃体炎、恶心呕吐等病症。

膻中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宽胸利气、止咳化痰可治疗胸部疼痛(心肌炎)腹部疼痛、咳嗽、气喘、呕吐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背部:大椎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发汗解表、清热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五劳虚损、中暑等病症。

定喘(寒喘)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补肺气,对哮喘,咳嗽较好用于止咳平喘,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风散寒、止咳平喘可治疗感冒、咳嗽、痰喘、肺炎等病症。

肺俞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

补肺气、止咳喘、补虚损肺系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两肺俞连线中点)祛风退热I,降逆止咳,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具有助长功效,脾俞(久咳)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下肢:丰隆(痰多)外踝伤八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5寸平喘/和胃气/化痰/通便.提高肺功能,止咳化痰,久咳不愈/痰多,哮喘,咳嗽等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肚脐上4寸(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调中和胃,健脾消食,为消食化积的要穴用于积食,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天枢天枢:肚脐旁开两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左右各一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用于腹泻,便秘,腹胀,肠鸣,痢疾等背部:脾俞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胃俞胃腧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和胃,散胃热用于胃部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下肢: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Γ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储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k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ppt课件

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ppt课件
21
持续改进和优化建议
治疗方案个性化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贴敷部位、药物配方、贴敷时间 等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向患者详细介绍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 度和依从性。
跟踪随访
多学科协作
对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大椎穴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 病、疟疾等。
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 下,左右旁开四指宽处, 主治咳嗽、气喘等。
12
药物选择与搭配
辛温类药物
如白芥子、细辛等,可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
2024/3/23
补益类药物
如人参、黄芪等,可补气养血、扶 正固本。
活血类药物
如当归、川芎等,可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
15
贴敷前准备工作
了解病情
贴敷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详细了解,确定是否适 合使用三伏贴。
2024/3/23
选择穴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进行贴敷,一般选择病痛 所在经络的穴位。
准备药物
准备好所需的三伏贴药物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方法。
16
正确贴敷方法及时间掌握
清洁皮肤
贴敷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无破损。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患者自我报告和医生观察,评估三伏贴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程度,如疼痛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等。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客观评 估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睡眠、饮 食、精神状态的改善等。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完整版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完整版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一、适应症:颈椎病、背肌纤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肩周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1、颈椎病:
(1)神经根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曲池(患侧)、外关(患侧)、脾俞、肾俞、足三里
椎动脉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2、背肌纤维炎:
T3、T5、T7夹脊(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承山、足三里
4、腰肌纤维炎
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5、膝骨关节炎: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6、髌骨软化症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7、肩周炎: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8、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速览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丰隆穴丰隆穴属胃经,又联络脾经。

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

丰隆,丰者大也,隆即盛意。

这样看来,丰隆穴似乎是使人丰满隆盛,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穴位有减肥消脂的功效。

取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曲池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解溪穴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

经(火)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取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三伏天怎么养生喝姜枣茶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引起阳虚,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是可以养护身体,同时将身体内部多余的寒气排出,养生又保健。

做汗蒸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里面难免会沉淀一些毒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身体疾病,三伏天的时候身体毛孔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体的代谢速度,将毛孔深处的脏东西都排出来。

做艾灸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祛湿的养生作用。

贴三伏贴三伏贴采用传统中药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时候贴一个三伏贴可以帮助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寒冷的时候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因此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食补养生红豆炖鹌鹑,功能是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绿豆汤,功效是清热解毒、去烦消暑。

泡脚冬天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变慢,脚部位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脚部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脚部的微循环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脚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且带走身体内的废物,起到治疗和预防冬病的作用。

(完整版)三伏贴介绍

(完整版)三伏贴介绍

药物组成
❖ 以白芥子、杏仁、甘遂、麻黄、细辛、丹皮 等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 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物制备
❖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 碎,备用。
❖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挤压或 榨出姜汁。姜汁的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 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
❖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迎香、大椎、膏肓
6、咳嗽 取穴:肺俞、大杼、大椎、膏肓、定喘、天突、膻中
皮肤反应
❖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 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 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 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 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 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适应病症
❖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炎、过敏性鼻炎、 慢性咽炎等。
❖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
❖ 儿科疾病:小儿遗尿、疳积、惊风等。
❖ 虚寒性疾病:脾虚胃痛、慢性腹泻、风湿或 风湿性关节炎等。
❖ 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疼痛、肌肉劳损、退 行性关节炎等。
❖ 体虚怕冷、反复感冒、失眠、慢性疲劳综合 征等。
三伏贴疗法介绍
——彭州同一医院康复科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三伏 贴”。
❖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 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 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 应。
❖ 8、要保持连续性 ❖ 9、抓住有利时机。 ❖ 10、遵守固定疗程。 ❖ 11、远离空调。 ❖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

三伏贴穴位定位

三伏贴穴位定位

三伏贴穴位定位穴位名称:大杼[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

②发热,咳嗽, 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穴位名称:肺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

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肺的背俞穴穴位名称:厥阴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

②咳嗽,胸闷。

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穴位名称: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

②咳嗽,吐血。

③失眠,健忘,癫痫。

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的背俞穴穴位名称:督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理气宽胸【主治】:①心痛,胸闷。

②胃痛,腹痛。

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穴位名称:膈俞[经穴]【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

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八会穴(血会)穴位名称:脾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

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脾的背俞穴穴位名称: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二)伏贴穴位
基础穴位
1.5寸
肺腧 胸3旁
1.5寸
脾腧 胸11旁
1.5寸
肾腧 腰2旁
肺系+ 寸
定喘 颈7旁0.5
妇科
第12页/共23页
中极 神阙下4寸
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 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 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 并非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许多疾病需要连续三年或 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 以患者要至少坚持3年。
(3)皮肤烧伤破溃感染: 发生这种情况时,在患者的贴敷部
位看到比较大的水疱,最大者直径可 为数厘米,如果水疱破裂则可能会使 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甚至化脓。
第16页/共23页
2.不良反应的预防:
(1)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
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 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 种肺系疾病适用。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有咯血病史、 皮肤过敏及接触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对贴 敷药物成分及胶布过敏、高血糖、感染发热 期、妊娠期及行经期间等患者禁用。
2岁下的幼儿皮肤过于娇嫩,不宜使用。 (2)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
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 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1)药物过敏:发生药物过敏的患者 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然后出 现全身的斑疹或风团,如果过敏现象 发生较严重,则会出现心慌、胸闷、 气短等症状。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 一次贴敷后,有时也可能在数次贴敷 后出现,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 分钟到数小时。
(2)胶布过敏:这种现象不是由于 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而是由于贴敷 时使第用15页的/共胶23布页 等物质发生的过敏,一

贴三伏贴的位置示范!快收藏!

贴三伏贴的位置示范!快收藏!

贴三伏贴的位置示范!快收藏!三伏贴可以防止多种疾病,不同的适应症会贴敷不同的穴位,下面是三伏贴的贴敷穴位:心俞穴穴位:1、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1、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等。

2、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

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

肺俞穴穴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

功效: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天突穴穴位:1、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功效: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膻中穴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1、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2、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治喘穴穴位:1、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该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为'定喘'。

功效:1、治喘穴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2、能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对于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大椎穴穴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1、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

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3、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三伏贴常用穴位

三伏贴常用穴位

1. 中府(LUl )肺之募穴【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 寸,平第l 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 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 曲池(LI11 )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4. 臂臑(LIl4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 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5. 肩髃(LI15}【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6. 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 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7. 水道(ST28)【定位】脐中下3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8. 归来(ST29)【定位】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9. 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0. 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定位】在犊鼻穴下6 寸,足三里穴下3 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11. 下巨虚(ST39)小肠下合穴【定位】上巨虚穴下3 寸。

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

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

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到了三伏节气对于很多疾病而言,都是非常不错的时机。

三伏贴在很多病症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慢性阻塞性肺、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都是典型的疾病。

因此,三伏贴的配方就成为了比较关注的问题。

那么,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吧。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

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

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

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

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海阳市人民医院三伏贴贴敷技术管理制度

海阳市人民医院三伏贴贴敷技术管理制度

海阳市人民医院《“三伏贴”贴敷技术管理制度》一.三伏贴的功效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在应用时常选用温经壮阳、益气活血、开窍通络作用的药物,穴位多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五脏的背俞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应用范围1.适应人群:“三伏贴”技术主要适用于秋冬季节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征、中医辨证为阳虚寒证的其他疾病。

2.适应病症: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②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③.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④.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⑤.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⑥.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⑦.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⑧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3.禁忌人群①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②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③瘢痕体质者;④咳黄浓痰、咯血患者;⑤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4.慎用人群①孕妇;②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③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④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⑤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三.应用管理1.处方管理“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后报医务科备案。

2.操作人员要求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助理执业中医师。

科室对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

3.操作场所要求本院“三伏贴”服务操作场所设置在理疗科门诊综合治疗室。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有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敷贴,一般会有一个疑问, 就是“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我们一般向患者解释 时,要说清楚,三年一疗程是说天灸需要长时间的积 累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三年就是一个界限, 只要有需要,特别是有疗效的患者不要错过每年难得 的机会。
精选版课件ppt
27
注意事项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三伏灸
精选版课件ppt
1
精选版课件ppt
2

精选版课件ppt
3
精选版课件ppt
4
天人相应
精选版课件ppt
5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以《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
疗方法。哮喘、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
炎等病,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
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 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 部的直寸取穴。
精选版课件ppt
31
一、呼吸系统疾病 (肺系)
统一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双)
精选版课件ppt
7
起源
天灸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疗法。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是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神农本草 经》中有:“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 发泡脓出,旋即揭出。”《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普 济方》中载有:“目赤肿痛,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 贴内关穴,少顷发泡,揭去。”总之这种生鲜药物捣泥敷于穴位 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古代十分盛行。其中《神农本草经》、《肘后 备急方》、《针灸资生经》、《本草纲目》等均载有较多的验案。 天灸一词首见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该书载有:“用旱莲草 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简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 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疚,尚能愈症。”晚清外治名医 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对天灸的论述最为详尽。吴氏以为内服 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风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治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他认为凡属 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特别是吴氏以为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只是“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既是补, 不药补亦可。”显然这些精精僻选的版课论件p述pt 对我们后世应用天灸疗法具 8 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三伏贴冬病夏治要趁热适用疾病穴位药物选择宣传课件PPT

三伏贴冬病夏治要趁热适用疾病穴位药物选择宣传课件PPT

加减变化 基础方︰生白芥子2 生甘遂1 细辛1 元胡2 基础方+生姜丁香 基础方+肉桂或吴茱萸 基础方+白芷
三伏贴药物及溶媒
药物:辛香走窜、峻猛拔毒。 溶媒:开窍透皮、促溶促透。
2023年三伏时间表
贴敷时间∶夏季农历的三伏期间,传统为每伏
的第一天开始,目前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 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为头伏 10 天。 7月21日~2023年8月09日 为中伏 20 天。 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 为末伏 10 天。 穴位贴敷一般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
三伏贴适用范围
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 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 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风湿类关节 炎及胃肠道疾病)。
三伏贴适用范围
阳虚型: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肺气肿。 特异性: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 小儿类: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 泻、消化不良、遗尿。脾胃类∶慢性虚寒性胃肠病、慢 性腹泻、夜尿频多等。 关节类︰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 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
三 伏
体温利

正阳用 气补夏

扶益季 正祛阳

祛寒气 寒作和

。用温 ,热
要 趁
提药 补物 人的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第壹部分 第贰部分 第叁部分 第肆部分
什么是三伏贴 适用疾病 穴位选择 药物选择
第壹部分
利用夏季阳气和温热药物的温阳补益祛寒作用,提补人体正气扶正祛寒,调整 人体阴阳平衡从而缓解和控制疾病。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三伏贴

三伏贴

我们的伏贴处方如下:白芥子400克细辛400克元胡100克甘遂100克猪牙皂100克麻黄100克上药粉碎,过筛备用。

取老姜适量,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压取姜汁。

随用随制,不要隔夜。

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

用时取药粉30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涅饼,置生白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

外用关节止痛膏撕成小调加固。

取穴:天突膻中定喘肺腧根据发病时间长久和病人年龄,可以贴附1---6个小时。

今年润伏,贴四次。

贴附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快到三伏天了。

又在准备三伏贴灸的药物。

我的基本方就是白芥子、细辛、甘遂、元胡、草川乌。

基本比例是2:2:1:1:1。

一个成人用量三次差不多就是30克左右。

但我今年准备加一些斑蝥在里面,同时减少其他药物剂量。

因为原方剂量大,固定是个问题,很多反映回去都掉了;二是发泡效果差。

我做了以下实验。

先是将一块中间留有小洞的胶布固定在要贴的穴位上,再将斑蝥末取绿豆大小敷上,外边再用大些胶布固定。

我贴了三个,一个两小时候去,一个三小时候去。

一个用蜂蜜调和的也是三小时候去。

结果三小时的发泡效果最好,三小时水泡就过大了。

用斑蝥贴几乎感觉不到皮肤痛。

我觉得孩子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

另外我还试了斑蝥加白芥子等分姜汁调的贴敷效果。

贴敷时间为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结果贴上去后,主要是因为姜汁的作用,总感到皮肤刺痛。

但取下来后发现,皮肤潮红,都没有发泡。

另外我还试了在原方基础上加入5%的斑蝥,结果贴四小时也是皮肤潮红,没有发泡。

这样,在今年三伏贴我准备这样做:鼻炎、慢性咽炎、肩周炎,使用斑蝥加白芥子贴。

慢支、哮喘等还是采用原方子加斑蝥。

生川草乌买回来了,但这次没有敢用。

因为怕这些药物毒性太列。

好像5~7毫克川乌有致命的报道。

此方采自线装书局2005年版外治秘方所载。

治疗急慢支、慢支伴肺心病或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心病、小儿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

原疗效为300例,治愈142例,显效93例,有效48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
穴位及位置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
支气管炎: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大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酸疼,肩部酸痛,手臂酸痛,手臂麻痹等也是要穴)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内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天突: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肺结核:肺俞,膻中,膏肓
膏肓: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压即疼。

胃疼: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脾俞: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胃俞: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溃疡性结肠炎:(1)关元,神阙,足三里(2)脾俞,肾俞,命门
关元: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神阙: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肾俞: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命门: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湿性关节炎: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阴陵泉: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它的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类风湿关节炎:大杼穴,曲池,血海,在大椎至腰俞段选择阿是穴
大杼穴: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血海: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腰俞:腰俞穴属于督脉穴位图,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痛经:地机,关元,三阴交
地机: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三阴交: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对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